试述垄断企业垄断优势理论案例和内部化理论的异同

《国际投资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一、西方主流投资理论
1. 垄断优势论――海默
该理论是以结构性市场不完全性和企业的特定优势两个基本概念为前提,指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从而标志着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开端。
市场不完全是垄断优势的根源。所谓市场不完全性,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理完全竞争市场的一种市场结构。市场的不完全包括:①产品市场不完全;②要素市场不完全;③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④政府干预程度、税收、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
垄断优势是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一般而言,敢于向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并能在投资中获利的跨国公司多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垄断优势:①资金优势;②技术优势;③信息与管理优势;④信誉与商标优势;⑤规模经济优势;跨国公司通过水平一体化经营,可以扩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增加边际收益,即获得内部经济优势。同时,跨国公司通过垂直一体化经营,利用上、下游专业化服务,实现技术劳动市场的共享和知识外溢带来的利益,即获得外部规模经济优势。
垄断优势论的发展和完善
①海默、金德尔伯格等研究显示,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来自于其独有的核心资产;
②约翰逊――研究认为,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
③凯夫斯――认为,跨国公司所拥有的产品发生异质的能力是其所拥有的重要优势之一。 ④尼克博客――指出,寡占市场结构中的企业跟从(即寡占反应)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
(1)垄断优势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首次提出不完全市场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2)垄断优势论是以战后美国制造业等少数部门的境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是基于美国知识和技术密集部门境外直接投资而得到的结论。因此,该理论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难以解释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更不能解释不具有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境外投资行
2. 产品生命周期论――雷蒙德?弗农
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与区位选择。包括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标准阶段三个阶段。
3. 内部化理论――巴克莱等人
P36 内部化理论,也称为市场内部化理论。内部化,是指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 内部化理论有三个基本假设:
(1)企业在所谓的不完全市场上从事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2)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可能以内部市场化取代外部市场化;
(3)内部化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跨国公司。
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①产业因素;②国家因素;③地区因素;④企业因素; 市场内部化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
(1)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
①统一协调相互依赖的企业各项业务,消除“时滞”所带来的经济效益;②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和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③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④防止技术扩散和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跨国公司实行市场内部化也需要支付成本。包括:
①资源成本;②通信联络成本;③国家风险成本;④管理成本; 评论:
市场内部化理论标志着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转折。
●论述垄断优势理论与内部化理论的异同。 P38
两种理论都是对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 垄断优势论从市场不完性和企业的特定优势角度出发,论述了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决定因素。而市场内部化理论着重从自然性市场不完全出发,并结合国际分工和企业国际生产组织形式来分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垄断优势论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突破了传统理论的分析框架,首次提出不完全市场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但由于其研究对象不全面,不能很好的解释其它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而市场内部化理论较好的解释了跨国公司的性质、起源以及对
外投资形式,可以对大部分国际直接投资进行解释,并标志着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转折。
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
邓宁综合结构性市场不完全因素与自然醒市场不完全因素,系统分析了跨国公司的形成及其对外投资行为,被誉为具有高度概括性、广泛涵盖性与适应性的国际直接投资“通论”。
现代伙计直接投资活动的动因是多重的,从一种或几种主要因素来分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缺乏全面性。
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三种,即:
(1)所有权优势,又称垄断优势或厂商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而它国企业没有或无法得到的无形资产、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包括,①资产性所有权优势;②交易性所有权优势;③规模经济优势;
(2)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为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将企业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包括,①结构性的市场不完全性;②自然性的市场不完全性优势。
(3)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投资环境和政策方面的相对优势对投资国所产生的吸引力。包括,①要素禀赋优势;②制度政策优势;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角度,论述上述三个因素对企业选择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方式的影响。三个基本要素的不同组合决定了企业参加国际经济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即对外直接投资、商品出口和许可证贸易。
①所有权优势=许可证贸易;
②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商品出口;
③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国际直接投资;
该理论既继承了海默的垄断优势论观点,也吸收了巴克雷等人的内部化理论的观点,并借鉴了“区位优势”的概念,创建了“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议安排三者统一的理论体系。”
5. 比较优势理论――小岛清
该理论又称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运用国际分工比较优势原理,分析和解释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现象,被称为“小岛清模式”。首次尝试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在比较优势原则基础上融合起来。
核心观点: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
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理论
●试述发展中国家海外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P42
1. 小规模技术理论
传统理论把拥有或者获得垄断技术优势及规模经济作为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必要条件,而发展中国家显然不具备上述优势。
该理论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比较优势:
(1)拥有为小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
(2)“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竞争优势;
(3)低价产品营销战略;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是保护出口市场。
2. 技术地方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以下几个条件能使发展中国家企业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特有优势”。
(1)在发展中国家中,技术知识的当地化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下进行的,这种新的环境往往与一国的要素价格及其质量相联系。
(2)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于他们自身的经济和需求。
(3)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其生产过程和产品与当地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的紧密结合,而且来自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4)在产品特征上,发展中国家企业仍然能够开发出与名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特别是国内市场较大,消费者的品位和购买能力有很大差别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仍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简述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基础。P52
众多学者对于主流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例如巴特利和高歇尔将产品生命周期作了扩展,提出产品创新、接近市场和通过竞争降低三位一体的跨国投资模式。更加强调了成本因素的重要性;Scott Liu 等学者对内部化理论进行了间接的验证和补充。促进了很多中小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此外,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新进展中,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以及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国际贸易的融合发展趋势,都在理论层面上促使中小企业发现其本身存在的成本优势、产品差异优势,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论述题试述垄断企业优势理论和内部化理论的异同 参考答案
垄断优势理论从市场不完全性和企业的特定优势角度出发,论述了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决定因素。而市场内部化理......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比另一国家或地区能为外国厂商在本国或本地区投资设厂提供更有利的条件的优势,也即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投......2.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是指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为避免市场不完善而把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所获得的优势。由于外部市场的不完美及市场......3.问答题 参考答案
麦克杜格尔模型是麦克杜格尔在1960年提出来,后经肯普发展,用于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理论模型,其分析的是国际资本流动......4.问答题 参考答案
(一)投资规模,国际投资这这一阶段蓬勃发展,成为世纪经济舞台最为活跃的角色。国际直接投资成为了国际经济联系中更主要......5.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是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何筹集足够的、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初始资本。国际经济学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际经济学习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国企企业管理习题_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企企业管理习题_一
上传于||文档简介
&&考​试​习​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垄断优势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