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率和产业化率“两低”

5%:中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严重偏低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转化率的差距甚远
羊城晚报讯“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率同发达国家相比严重偏低。”在昨天上午召开的“2011 诺贝尔奖得主北京论坛” 上,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 炮轰”科技转化体系不完善、壁垒众多。
创新靠前转化靠后
陈至立指出,2011 年6 月欧洲工商管理学员发布了全球创新指数2011 对世界上125 个国家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和排名,中国的创新指数排在第29 名。
“我们以往的排名显著上升, 比如说年我们排名是第43 位,这使得我国成为唯一创新指数前30 名的发展中国家,”
陈至立话锋一转,指出:“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率同发达国家相比严重偏低, 原因一是转化的动力不足,二是转化的体系不完善,三是政策支持不够有利,四是转化的壁垒众多。”
据大部分专家反映,我国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 大约有一半是不可转化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本来为了应用的技术成果,但因为在科研立项的时候就“ 脱离了实际”, “ 且许多科研活动的开展以申报项目、开展研究、报奖、鉴定为主”, “ 科技成果的数量主要表现为成果鉴定、各级获奖和专利, 而不是以最终形成产品、商品来认定和评价”, 这种评价体系重视了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 而忽略了“市场价值”, 成果鉴定之后, 只能束之高阁成为“展品”。
在去年两会期间,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曾指出,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 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转化率的差距甚远。
“转化”靠“下海”
“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创新科技以金融结合的机制,建设好技术转移的公共平台。”陈至立指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靠理顺机制。
“在科技产业化路上, 广东算是走在前面,” 一位资深科技界人士透露,“因为广东市场化做得比较好,很多科技项目都来自企业。”以广东某著名日化品牌为例,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在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领域的全面合作,为双方共同搭建起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联动平台, “ 既可以促进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创新成果集中释放、创新科技产品化, 又为企业本身打造出强有力的研发技术支撑,属于成功的个案。”据科技部提供的数据,我国企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所占比重在逐年提高,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5%以上的项目都有企业参与;863 计划课题依托单位中,企业占30%;国家重大专项课题中,企业牵头的超过50%。
与此同时, 为了推动科技产业化,广东在8 月末公布的《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 提到,科研成果若无成功转化,科学家可以“下海”
创业。对此,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副院长刘敏直言“ 这是广东科技界的大事情”,因为“这意味着科研人员可以理直气壮地去落实科技成果,而不用害怕丢掉‘饭碗’”。
(李晓莉)编辑: 晓航哪些因素导致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两低”
日 08:51:5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李丹
  科技成果转化一般是我们将经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完成并且通过专家鉴定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得到真正实际应用的成果。统计表明,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每年以20%左右的比例增长,年投入额达到4600多亿元,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两低”的局面依然没有明显改观。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相差甚远。
  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企业没有真正并轨运行。政府只管投资,不关心其市场收益;高校、科研单位只管研发、不关注其成果的产业化程度;企业对科技投资和成果只有期待、没有约束和回报的制约。三个主体之间的联系缺失,成为了科技成果转化难的主要障碍。第二,科技成果自身的适用性不强。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主力军的高校、科研单位完成的科技成果往往缺乏适用性,无法很快应用于生产。所以虽然科技成果很多,但是不能产生良好的市场效果,体现其先进性。第三,现行科技评价体系制约科技成果转化。许多科技创新活动以项目申报、开展研究、通过鉴定、申报奖励为一循环周期,其评价指标往往以成果鉴定数、各级成果获奖数、申报专利数为依据,而不是以最终形成的产品、商品的数量与质量来认定和评价。这是目前高校和多数国有研究院所中科技人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体系重视了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而忽略了其“市场价值”。第四,科技立项时忽视市场价值。当前,很多科研项目的确立,虽然形式上经过了市场调研,征集了相关企业的意见,可并没有改变科研立项的学术思维、专家思维。从科研项目征集指南的确定到后期评审,还是被来自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主导,难以真正体现“市场意识”。第五,生产企业对高新科技成果的接受能力不足。企业决策者并不都具备对科技成果足够的鉴别能力,常常拒绝了真正有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而购买了“伪劣的”所谓科技创新成果以及不适宜本企业条件的技术而遭受经济损失。再者,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将实验室技术完善成生产技术的能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上,政府要在如何缩短科技成果转化的时间和空间上下功夫,激发微观单位的动力,形成外在压力。政策的制定需要从成果转化系统出发,形成体系。现阶段我们应该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基础上,先行制定一部针对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技术转移法》,以此来统领技术转移的其他法律和法规。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其他相关法律以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
  第二,建立技术经营制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科研院所、企业要树立技术经营的理念,开展技术经营工作。看企业对技术有哪些需求,为其组织有关机构进行研究开发,形成新的科技成果,创造新的价值。技术经营的科技成果是能够进行商业应用和规模生产的成熟成果,要对实验室阶段的或者仅经过小试的科技成果进行中试和孵化,进行工程化完善和配套集成等。
  第三,积极开辟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国外成功经验表明,积极开辟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是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结合本国实际,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政府应采取税收优惠、资金担保、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资金流向;二是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鼓励风险投资用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三是鼓励民间投资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四是通过产学研联盟获取企业支持资金,并设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担保基金。
  第四,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和决策机制。长期以来科技成果的评价和奖励体制不合理导致科技人员开展科研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鉴定评奖,而没有更多地考虑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这反过来也使科研工作得不到企业和社会资金的支持,又制约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项目饥荒”的现象,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必须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绩效、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取向的价值标准评价体系,推动科技人员致力于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到市场中实现自我价值。
( 网站编辑:崔伟 )科研人员崇拜论文不亚于政府追求GDP 功利色彩强-中新网
科研人员崇拜论文不亚于政府追求GDP 功利色彩强
  让改革捅破“论文强国”的科技“泡沫”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近期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去年,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科技论文共16.47万篇,数量位居全球第二。
  与庞大的论文数量相比,我国距离科技论文强国乃至科技强国还有多少距离,更值得我们探究。在当前科技投入大大增强、科技论文数量迅速增加的背后,其成色究竟几何?
  科技论文多而不强现状尚待改观
  统计结果显示,过去的10年间,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了国际论文114.3万篇,总数排在世界第2位。
  与此同时,我国每篇国际科技论文平均被引用6.92次,与世界平均10.69的数字仍有不小差距。更有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1月,中国热点论文数量为196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9.9%,居世界第5位,比2010年上升1位,同期热点论文排名第一的美国数量达到1070篇。2011年中国国际科技论文平均被引用6.21次,而当年世界平均值为10.71次。我国科技论文质、量发展不同步现状从中可见一斑。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夷山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指出,在我国发表的所有论文中,有35%以上是零引用论文。
  如此之多含金量较低的科技论文势必直接影响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增长很快,然而,囿于科技论文质量不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两低”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的80%转化率差距甚远。
  数量全球居第二,科研论文泡沫多
  目前,我国科研资源高度集中,科研经费主要掌握在相关科研管理部门手中,而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的量化标准相对单一,成为引导科研人员和机构的“指挥棒”,论文数量,尤其是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论文数量,成为极为重要的标准。
  毫不夸张地说,我国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对SCI论文的崇拜程度,丝毫不亚于地方政府对GDP的崇拜,科技论文数量成为衡量大学、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学术水平最重要的标准。它不仅与科研机构所能获得的科研经费挂钩,还与个人的学位、职称、经费、评奖、晋升密切相关。
  一些弄虚作假、浮躁现象由此催生,科学研究染上了极强的功利色彩,职称、项目、奖金催生了大量的论文泡沫。这不仅使得我国科技效率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失真,还大大损害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更恶化了科研圈子的生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说:“科技领域原本是沉得住气的,现在也沉不住气了。”
  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曾多次表达对我国科技论文现状的不满。他表示,若论重要论文,中国目前可能还不及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科学家已取得了4至6个诺奖级的成果,而中国诺奖级的成果要追溯到几十年前青蒿素这样的原创成果。
  饶毅说,我国科技论文数量与质量没有同步,两者之差越大,问题也越大,反映出中国当前科学基础不够坚实,发展水平低于世界先进、低于经费增长、低于公众需求的水平。
  科技评估体系亟待改革
  业内专家向半月谈记者反映,我国科研论文泡沫泛滥与唯论文倾向的人才选拔模式有着密切关系。搞研究需要“十年磨一剑”,但现行的评估体系下,只能用论文数量来评估,这种生硬的评估体系造成了人们对论文的追逐。
  当前我国科研管理的模式偏重于定量化,也过分强调科技论文的影响因素。有专家认为,科技界的高水平学者,如果每五六年能够做出一项推动国家进步的项目,比每年都发表若干篇SCI论文更有意义。SCI可以作为一项参考指标,但不应该成为决定性因素,所以必须转换观念,使科研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任何评价机制都有缺陷,在目前缺乏有效考核标准的情况下,应改进SCI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各学科的不同性质,不搞一刀切,也可以增加论文影响因素考核,突出引用率等衡量论文质量的因素。
  相关学者建议,应从重数量向重质量、重转化、重实践等方向发展,改变目前不能完全体现科研规律的评价体系,尤其要破除论文泡沫背后的利益链条,使论文回归科技正途。(记者 闫祥岭)
【编辑:王永吉】
>教育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材料一:专利申请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发布报告称,在其《专利合作公约》框架下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2010年增长了4.8%,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已跃居世界第四,由2009年的7900件增加到去年的12339件,增幅达到56.2%。总数位列美国(44855件)、日本(32156件)和德国(17171件)之后。材料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芬克表示,中国政府目前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卓有成效,前景十分乐观。中国国际专利申请的增长点主要在数字通信和数字技术领域。他认为这与中国不断完善的国家税收、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密不可分。材料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曾在“两会”发言中表示,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转化率的差距甚远。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两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而且在申请国际专利的前50名学术机构中,美国大学占了30个,日本大学占了10个,没有中国大学入选。此外,国际专家还表示:专利激增折射出中国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进步,然而,单纯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中国企业不仅要重视专利申请,让科学发明法制化和资本化,更重要的是将创造发明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财富,最终使大众受益。(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内容,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我国该如何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无锡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
材料一:专利申请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发布报告称,在其《专利合作公约》框架下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2010年增长了4.8%,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已跃居世界第四,由2009年的7900件增加到去年的12339件,增幅达到56.2%。总数位列美国(44855件)、日本(32156件)和德国(17171件)之后。材料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芬克表示,中国政府目前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卓有成效,前景十分乐观。中国国际专利申请的增长点主要在数字通信和数字技术领域。他认为这与中国不断完善的国家税收、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密不可分。材料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曾在“两会”发言中表示,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转化率的差距甚远。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两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而且在申请国际专利的前50名学术机构中,美国大学占了30个,日本大学占了10个,没有中国大学入选。此外,国际专家还表示:专利激增折射出中国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进步,然而,单纯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中国企业不仅要重视专利申请,让科学发明法制化和资本化,更重要的是将创造发明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财富,最终使大众受益。(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内容,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我国该如何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专利申请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发布报告称,在其《专利合作公约》框架下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2010年增长了4.8%,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已跃居世界第四,由2009年的7900件增加到去年的12339件,增幅达到56.2%。总数位列美国(44855件)、日本(32156件)和德国(17171件)之后。材料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芬克表示,中国政府目前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卓有成效,前景十分乐观。中国国际专利申请的增长点主要在数字通信和数字技术领域。他认为这与中国不断完善的国家税收、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密不可分。材料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曾在“两会”发言中表示,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转化率的差距甚远。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两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而且在申请国际专利的前50名学术机构中,美国大学占了30个,日本大学占了10个,没有中国大学入选。此外,国际专家还表示:专利激增折射出中国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进步,然而,单纯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中国企业不仅要重视专利申请,让科学发明法制化和资本化,更重要的是将创造发明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财富,最终使大众受益。(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内容,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我国该如何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最佳答案
(1)(一)①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科技的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支持是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③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二)①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提高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②才能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④才能贯彻落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为实现国家经济独立和经济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2)①坚持发展的观点和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特别是大学),政府要继续在财政、政策等方面支持企业、大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②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主要矛盾,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低的问题。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企业不能只注重研发,更要注重实践,将科技发明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财富。④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使科技成果的转化服务于大众。
解析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借鉴“斯坦福”模式生成智慧土壤
  2009年,哈高新区携科技北跃,在松北大地上建设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之初,就肩负着打造全省科技创新发动机的重任;2010年,哈工大向北,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批高精尖的科研项目,更走出了一条大学与政府共促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六年后的日,当双方郑重签下战略框架协议时,一个宏伟的蓝图已经开始孕育,那就是在松花江北岸建设一座大学城、一个中国北方的“斯坦福”。
  斯坦福大学曾经只是美国一所默默无闻的乡村学校,但却因为其开创性地建立了毗邻大学校园的研究园区,汇聚了更多人才,成为大学城区,并吸引高科技企业落户,最终成就了世界智慧产业的聚集地和创造了无数财富的聚宝盆。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就是要打造这样的智慧土壤,成为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6载寒暑,科技创新城与哈工大携手成为黑龙江省大学与政府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样板。“大学大所科研成果的转化无疑要解决人、财、物三方面的问题,人是要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财是要给项目注入产业化资金,物是要解决场地和生产设备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光靠大学不行,必须借助政府力量,由哈高新区牵头打造的科技创新城就能提供这样的力量支持。”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项目主管王林说。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哈工大具体建设的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省工研院)落户科技创新城。省工研院核心工作定位是促进以哈工大为代表的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在黑龙江转化和产业化。“我们落户后,科技创新城给我们提供了2.5万平方米免三年租金的场地,这成为我们孵化科技项目的必要条件。“王林说,这样的发展空间,是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哈工大无论如何也无法拓展到的,而充足的场地也加速了哈工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例如,哈尔滨同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是哈工大机电学院张庆春老师于2011年成立的公司,他的KDP晶体的超精密加工机床技术成熟,但受场地所限没法引进生产设备,一年只能定制生产一两台(套)。2013年,该公司随省工研院落户科技创新城后,得到了800平方米的场地,生产真正开始组织起来,现在公司有数控加工设备8台,保证了生产能力,一年能供应10台(套)机床。目前企业正在拓展业务,开发大型齿轮、齿面的测量机、皮革切割机等新产品,一年合同额达到1000万元。
  除了生产场地外,科技成果产业化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助力。近年来,哈高新区紧紧围绕科技创新驱动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催化科技创新的核心理念,在科技创新城内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目前,科技创新城内拥有VC、PE、产业投资等各类投资及基金管理公司50家,11家证券公司、14家银行、4户担保公司等等,这里不但有银行、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协同互补的良好企业债权融资环境,更形成了从天使投资到产业投资比较完善的股权投资链条。
  “高校的老师是没有资金来做公司的,要把技术成果变成一个可市场化的产品需要资金的投入,这个资金谁来出?这就需要我们孵化机构或政府帮其想办法,引入社会资本。”王林说,现在很多投资基金都聚集在科技创新城,所以对接起来很方便。短短2年时间,省工研院实现转化技术成果74项,孵化企业55家,其中44家企业落户哈高新区,工大软件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挂牌,还有5家企业在哈尔滨市股权交易中心挂牌。“随着哈尔滨新区建设、哈长城市群规划等一系列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人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任何规划的实施没有人才的支撑是行不通的,所以要留住人才。”哈高新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留住人才的载体是事业,哈高新区通过打造科技创新城,加速了创新资源汇聚,目前已有美国通用等200多家国内外研发创新机构入驻发展;累计签约项目607个,211个项目开工建设。哈工大利剑集团、哈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大数据产业集团公司3家科技型企业的成立,进一步壮大了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队伍,既为黑龙江省留住了龙江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也为省内其他高校、科研院所挖掘潜力、孵化企业、留住人才做出了示范。哈工大校长周玉说,哈高新区与哈工大此次的合作,是推动成果转化方式从政府组织校企对接向政校合作搭建平台的重要转变,是哈工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人才+技术+资本”组合拳的起手式,未来哈工大能够以更加开放的思想,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合作共赢。特别是哈工大利剑集团公司和哈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将发挥好哈工大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多学科优势,以及对外合作的便利,进一步整合国内外资源,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些都将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重要载体。
  “科技创新城是在一片荒滩地上建起来的,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招商非常难,现在形成了科技新城的氛围,科技人员自然而然地向此集聚。”哈高新区招商五局局长张余智说,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刚刚确定落户在科技创新城,就有来自南京和深圳的两家为该项目配套的企业追随而来,并已注册落地在科技创新城。
  “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属于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一旦真正实现融合发展将会爆发强大的力量。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产业基础雄厚、科技禀赋优良、高端人才集聚,科技研发、孵化、产业化优势明显,只要紧紧依托大学这个‘创新源头’确立和发展主导产业,就能永远占据着产业的制高点,实现产业高端发展和大学学科研发方向‘与时俱进’”。哈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松北区委书记李四川说,与哈工大的合作,趟出了一条政府与高校共促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下一步,哈高新区要以国家级“哈尔滨新区”的建设为契机,在哈尔滨新区的核心区内,按照“产业集聚、区域集中、土地集约、能量集合”的要求,遵循“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通过顶层设计、规划控制、项目导入、政策扶持,聚力打造一个“大学产业城”,集中承接大学大所、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加速产、学、研、政、金、介等核心创新要素集聚和有效对接,实现“平台在这里搭建,要素在这里集聚,功能在这里配套,政策在这里集成,人才在这里流动,成果在这里转化,项目在这里布局,产业在这里提升”,打造黑龙江省新的创新创业地标,服务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者,解决科研成果转化“碎片化”与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两低”的问题,切实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要素通道,让科技的“创新之泉”源源不断地注入“产业之田”。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