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始终以如何干事创业开拓进取,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怎样形成的
&&&&来源:&&&&
原标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怎样形成的
  本文语粹
  ●党的工作战略布局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工作布局正确,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挫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在于“四个体现”,即体现了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大局观,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造福、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执政观,体现了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观,体现了我们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人价值观。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关系到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系到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归根到底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内容无死角,二是主体全覆盖,三是劲头不松懈,四是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到更加重要位置。
  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1次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问题。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本文就我们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和协调推进问题,谈些学习体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过程
  我们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其间经历了3个阶段。
  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在党的十八大之前,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在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在报告中重申了这“一个全面”的奋斗目标,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8年之际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从而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个全面”扩展为“两个全面”。此后,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
  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2014年,也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样,就把“两个全面”进一步扩展为“三个全面”。
  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不久,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至此,把“三个全面”首次扩展为“四个全面”。需要指出的是,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虽然都提出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但“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江苏考察调研中首次提出来的,并且是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组合在一起,作为“四个全面”首次提出来的。
  对“四个全面”的定位也有个发展过程。最初,这“四个全面”是作为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务、要求以及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提出来的。2015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
  党的工作战略布局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工作布局正确,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挫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这个问题有过三次权威表述。
  第一次是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第二次是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就任党的总书记不久,就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指出:“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他还说:“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第三次是在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他还强调:“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它3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责编:潘婧瑶、盛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人民日报二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_新浪新闻
人民日报二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人民日报人民要论: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飞跃
  ――二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任理轩
  “协调推进”是动词、进行时态,又是名词、战略概念,体现统领全局、整体发展观念。在社会主义学说创立500年、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近百年、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多年之际,习近平同志站在21世纪新的历史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现在与未来诸关系,深入思考并回答新形势下党如何治国理政、社会主义怎样深入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我们在新时期奏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曲和交响曲定调、谱曲,为我们在新起点上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提供指引、遵循,升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了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飞跃。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本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协调推进”有明确的本质属性、内涵外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的,彰显社会主义本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有机统一,推动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辩证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总钥匙”,也是对执政党的本质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党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把解放生产力放在突出位置,不断调整两者关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作为最根本最紧要的任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的着力点和目的。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动一些部门的利益、一些人的“奶酪”,变革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清除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种种障碍,理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必须看到,实现这三个“进一步解放”,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大战略举措,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上比资本主义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更能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我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后提出来的,相对于过去,面对和要解决的是发展起来后的发展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促进国民经济由大到强的问题。“往高处走”不易,“往更高处走”更难。现在,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有人见到困难就唉声叹气,有人看到成绩就头脑发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致力于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在转型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促进生产力诸要素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同时,进一步完善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同时发力,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统一,促进社会生产力更强劲发展。
  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生不息、创新发展的生命力,是检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否协调的一把尺子。社会主义社会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互相联系、同步同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解放思想作为前提,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作为解放思想的成果。尽管有人侧重从生产关系角度理解“解放”的涵义,有人更多从生产力方面解释“增强”的价值,然而,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一体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迎头赶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利益关系掣肘,从制度层面为增强社会活力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激发人民的激情和活力,汇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深刻领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原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协调推进”属于整体推进、统领统合推进,就是总揽全局、统率各部、协调各方的推进,既推进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协调,又推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在推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上,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让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原理发挥更大现实作用。辩证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总开关”。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这既是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揭示治国理政规律的科学论断,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乃至“诀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据的就是这个科学论断,揭示的就是这个客观规律,展示的就是这个“诀窍”,着墨处在于进一步理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更大发展。其最大亮点在于全面依法治国,运用法治这个生产关系特别是上层建筑的核心要素来推动生产力发展,运用法治这个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集合体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夯实并完善经济基础,让法治这个上层建筑的“杠杆”发挥更大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沿着法治轨道运行,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良性互动。应当看到,“江山代有才人出”。6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规律尤其是对抗性矛盾运动规律取得革命成功;60多年来尤其是今天,随着我们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成功转变,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规律取得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也必将取得执政兴国的成功,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滚滚向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法治建设是现代上层建筑建设的集中体现。“法网”健全,法治才能健全,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习近平同志强调:“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要在法治建设上着力建立健全“五大法治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大法治体系”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队伍建设、党的领导各方面,涉及政党、国家、政府、社会各层面,是法治诸要素、结构、功能、过程内在统一的有机体,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更加有效。这“五大法治体系”,局部看,过去不是没有提过;整体看,就是集大成者,就是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法治体系,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完整完备地整合在一起并付诸实施。这就实现了我们党运用法治体系治国理政的新飞跃。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更是现代国家的一个特征、一个标志。习近平同志指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在实现“一个共同推进”“一个一体建设”及其有机结合。所谓“一个共同推进”,就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因为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涵的统一性、目标的一致性、成效的相关性,需要彼此协调、共同推进、形成合力。所谓“一个一体建设”,就是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这三大支柱进行一体建设,因为它们相互联系、内在统一,需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一体建设。应该明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幅宏伟蓝图、一个浩大工程,“仍在路上”,不可能“立拍立得”、马到成功。我们不能以西方宪政之法为法,因为那会走向邪路、犯下颠覆性错误;也不能因为有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而丧失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依法治国是谁也抗拒不了的时代潮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真谛。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精髓要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
  “协调推进”包括目的和过程,追求的是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开拓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平正义体现人类文明进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我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的时候提出来的,顺应了人民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感召力、亲和力的法宝,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优势、道义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原则标准。为此,我们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增强人民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保证人民享有各方面权益;运用法治手段,通过完整、系统的实体和程序规则平衡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冲突、消除社会不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让人们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公平正义的光辉。
  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全面”。就是说,这个小康社会是使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行业差别的小康社会,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充分体现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普惠性。一句话,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小康社会。走共同富裕道路,就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同生产社会化的基本矛盾,防止两极分化;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现劳动平等和分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让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的阳光普照。
  促进社会主义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联系世界最鲜明最直接最宽广的价值纽带,围绕它而展开的交流交融交锋不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向世人昭示,社会主义是人间正道,不但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将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先是中国的,是对中国现在和未来建设发展的布局,借鉴了世界先进治国文化,同时对世界发展进步作出贡献。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倡导世界多极化多样性,推动实现世界人民的共同梦想。习近平同志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思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担当。我们相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定能取得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能因此实现更大发展,中国对世界也一定能因此而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SN069)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注:名单按照拼音字母排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拓进取 近义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