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美乳霜是国家如何申请专利产品品吗

中国林蛙的图片和资料:
摘要中国林蛙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食用被誉为山珍;药用,被古今医家视为宝。因而中国林蛙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畅销,价格昂贵,呈供不应求局面。林蛙的自然资源日趋枯竭,在保护培育资源的同时,发展林蛙人工养殖势在必行。中国林蛙 概述
中国林蛙俗称“哈士蟆”或“哈什蟆”、黄哈蟆或油哈蟆,医药界又称“田鸡”。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是中国著名的集药用和食用于一身的经济蛙种,雌性中国林蛙输卵管制成的哈士蟆油是名贵的中药材,有软黄金之称。由于过量人为捕杀和产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中国林蛙野生资源日趋减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已经将中国林蛙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中国林蛙 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or Salientia)蛙科(Ranidae)林蛙属(Aana)中国林蛙 形态特征
中国林蛙体较宽短,头扁平,头宽略大于头长。吻端略突出于下唇。鼻孔一对,位于吻部背面,距吻端较近。鼓膜圆形,显著。前肢短而细:指端略尖,指较细长。后肢较发达,拉直前伸胫跗关节超过眼部。中国林蛙皮肤略粗糙,北部与体侧有小疣粒,排列不规则;口角后部有一明显的长形颌腺向后延伸至前肢基部背侧褶不平直,在鼓膜上方斜向外侧,随即又折向中线,然后再向后延伸到达胯部,形成曲折状。腹面皮肤光滑。中国林蛙体色变异较大,在不同季节不同产区其体色有所区别。典型体色,在冬眠和产卵期间体背及体侧为黑褐色,有些个体为土黄色或灰色,夹杂褐斑;鼓膜处有三角黑斑; 两眼之间有一黑横纹,或在头后方有“八”型黑斑;背侧褶有呈棕红色。背部及体侧的疣粒上有的围一黑色。四肢背面有显著的黑横纹,有些个体不明显;前臂基部腹面通常有一块长形黑斑。腹面乳白色,腹后部及大腿腹面为浅黄绿色。雌性腹面的典型颜色为白色带黄斑,有的褐斑多些,有的褐斑少些。卵群团块,卵径为1.5-1.8毫米动物极棕黑色,约占卵表面的三分之二;植物极为灰白色或白色。中国林蛙 生活习性
林蛙是典型的水陆两栖动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蝌蚪生活在水中;变态后的幼蛙和成蛙生活在森林中,进行肺栖生活;而成蛙在冬季休眠时又是在水中度过。中国林蛙在长白山分布甚广,数量很多,垂直分布范围很广,从山麓一直到海拔1800米左右的高山地带,但是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带数量较多,说明林蛙的生活环境相对较耐寒。林蛙每年的活动极有规律,整个生活周期通常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繁殖期、陆地生活期、冬眠期。中国林蛙 经济价值
中国林蛙俗称哈士蟆、黄蛤蟆、油哈蟆、红肚田鸡,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东北三省为主要产区,尤以吉林为最。林蛙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其雌蛙输卵管干燥物是非常名贵的中药材-哈士蟆油,也称田鸡油或蛤蟆油。林蛙又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具有明显的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等功能。蛙油中含有蛋白质56.3%、脂肪3.5%、矿物质4.7%、无氮有机物27.5%,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是男女皆宜的保健品。林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蛙肉中含蛋白质79%,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 蛤蟆油在东北当地市场每公斤价格在4000元左右。由于狂捕滥杀,导致中国林蛙数量急剧下降,自然资源日趋枯竭,因而林蛙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呈供不应求局面,价格昂贵。在保护资源的同时,发展林蛙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同时中国林蛙的南移养殖也正在被人们重视。 林蛙是东北的"三宝"之一,是东北山区的地域经济特产,但是专靠野生放养和半人工养殖效益是不理想的。野生放养的林蛙回归率在0.5%左右,半人工养殖的林蛙回归率在3%左右。而全人工养殖回归率可达40%。所以推广全人工养殖林蛙是完全必要的。 人工养殖林蛙,就是模拟野生自然环境条件,人工繁殖充足黄粉虫作为中国林蛙的主要饲料。四周围栏防鼠、蛇等天敌的危害和逃逸,人为创造很好的越冬条件,防止病害的发生。完成蝌蚪的人工孵化,雌性诱变技术。根据生态学原理,利用时空差和生物间同生互利的原则,创造生态型集约化的人工养殖环境条件,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解决林蛙人工养殖中的饲料、喂养、逃逸、天敌、病害、越冬、快速育蛙等难题。 人工圈养林蛙经济效益可观。农户家庭饲养,可在头年秋收结束农闲时候,准备黄粉虫25公斤,制200个养虫盘,在8~10平方米的室内就可以繁殖。根据不同季节,养黄粉虫成本高低也不同。除麦麸外要准备白菜、萝卜、土豆等蔬菜喂虫。在第二年春天准备蛙卵200团,建一个1000平方米的蛙圈,用塑料布、大块砖等围栏,保证林蛙不能逃、天敌不能危害、植被条件好就可以了。经过认真细心管理,秋后可收小蛙8~10万只,如果出售,平均每只0.5元,计4万元。中国林蛙 养殖模式
人工养殖林蛙有封沟养殖法、大棚生态综合孵化半封闭养殖法、大棚立体综合生态全封闭养殖法、室内高密度快速精养法等。&封沟养殖法(1)场址的选择:场址应选择在具有林蛙不同生活时期所需要的自然条件的地方,以免引起蛙群搬迁。饲养地要有山、有水、有草、有林,人工养殖实践表明,场址选在"两山夹一沟"地带,林木要茂密成片,水要长流不断,沟河上游无工厂、村庄的污染。 (2)产卵池的建设:产卵池即孵化池,应在头一年修好,也可利用现成的方塘、小塘坝做孵化池。孵化池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池身的中下部,用宽60厘米、高50厘米的土垄围成长10米、宽4米的长方形池。水深30厘米左右,池水要平静,日流水量不超过1立方米,以利于提高水温。在漏水的地方修成单排单灌式孵化池。先修一条流水沟,使孵化池整齐地排列于水沟的两侧,每个池子与水沟间留有通水口,便于池水流通。水口处用铁纱或纱布封好,防止蝌蚪游出。在每个水口下游方向,根据池内水位,用石头修一拦沟小坝,以便不断补充池内漏掉的水量。 (3)捕捞种蛙和种卵:在4月初林蛙冬眠结束时捕捞。一般林蛙于每年4月初(清明节前后),在气温较高的阴雨之夜,便大批出蛰顺水至下游,上岸交配产卵,这时是捕捞种蛙的适宜时机。捕捞时,可在河沟里修一小坝,并留一水口,让水形成落差,再在水口下方安放捕蛙"须笼",当种蛙顺水流过水口时,便落入"须笼"里。将捕到的种蛙及时转放到孵化池里,池的四周钉上木桩、围上塑料布,底边用泥土压死,以防种蛙外逃。也可将捕到的种蛙放在特制的产卵篓里,篓底直径60厘米,每篓放50对,篓坐于池水中。篓中种蛙开始产卵后,随时将所产的卵块取出,放在池水中,同时将产完卵的雌蛙放掉,雄蛙仍留放篓里,使其继续与雌蛙抱对。另外,也可收集林蛙散产的卵,放入孵化池内集中管理。 (4)蝌蚪的培育:在水温16~18℃的情况下,卵经过4天左右,即可孵出蝌蚪。在寒冷的夜晚,池面要加盖塑料薄膜,防止浮于水面上的卵块冻死。蝌蚪孵出3天后开始取食,第5天开始第一次投食,每万只蝌蚪投豆浆或豆渣2公斤左右。1周后可第二次投食,每万只蝌蚪投动物性食物(如鱼粉、血粉、动物肉屑等)0.5公斤、玉米面和豆饼混合浆2公斤。以后每隔1周投食1次,每次比前一次增加玉米面或饼粕0.3公斤,动物性食物不变。蒿草、野菜等青饲料,煮熟或发酵后,每日可随时投放。注意定期更换池水,以保证池水清新,氧气充足。 (5)幼、成蛙的管理:6月下旬,当前肢开始伸出时,即停止投食。幼蛙上岸不久,就要离水上山,陆栖生活,但生活能力很弱。这时,可在池埂上、山坡旁放些马粪、青草之类,发酵后用来引诱昆虫供幼蛙捕食。10月上旬(霜降前后),林蛙开始冬眠,应对河床进行整理,清除河沙,增加大的石块,并在水流旋涡处或河床拐弯的地方的河床两侧挖一些内大口小的人造洞穴,穴口要浸入水中,为林蛙冬眠做好准备。 (6)捕捉:林蛙秋季有趋光特性,夜间可以挂灯守捕,灯下面放一麻袋,林蛙会自行跳入麻袋中,清晨收回。也可沿山底部环山围设塑料薄膜进行阻隔捕捉。在10月中下旬,林蛙入河后基本安定下来,散居在河流各处,这时天气尚暖,可在其洞穴捕捉。每年9~10月份为捕蛙季节,霜降期间采得的蛙油质量最好。 半封闭养殖法此法适合于山区养殖。选择两山夹一沟,有水源、树木、植被和昆虫多的自然环境作为养蛙场所,采用120~16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进行人工孵化和幼蛙饲养。夏季在山林中进行区域放养,秋季收回,放入水库中越冬。由于大棚保温、防雨,人为调水、调温、喂食,无天敌,可使幼蛙孵化成活率高达95%以上,而野生的孵化成活率只有50%左右。人工饲养的幼蛙还比野生散养的提前近两个月上岸,加之前期采用人工繁殖昆虫喂养,幼蛙生长快,进入森林生活时,捕食和跳跃防天敌能力也强。采用半驯化饲养后的林蛙,具有条件反射功能,在秋季气温低时会回到驯养地点,回捕率一般达38%以上,最高达46%,比野生的提高了30%~38%,且生产周期由散养3年缩短到2年出栏。此法饲养投资少(3000元可养10万只以上)、养殖量大(120平方米大棚年繁殖幼蛙30万~50万只)、回捕率高、效益好。 全封闭养殖法中国林蛙-卵此法选址简便,在庭院、郊区、农田、果园、荒山等有水源的地方均可建棚养殖。此养殖法采用塑料大棚孵化蝌蚪:小区域夏季露天圈养幼蛙,秋季捕回;利用温室、大棚打破幼蛙冬眠习性:投放入工繁殖昆虫,快速育肥饲养等。此法优点很多,主要是集中饲养管理,天敌少、损失少,回收率高,见效快,1年即可出栏。利用5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进行葡萄、蔬菜、林蛙、鱼、昆虫等综合生态立体种养,可养5万只成蛙,年收入10万元以上。 高密度快速精养法此法适合于大部分地区家庭室内及大规模工厂化养殖。先在室内小棚或室外塑料大棚进行种蛙配对、产卵、孵化、饲养上岸幼蛙。再利用仿生学原理,在室内用立体3层笼箱,投放入工繁育昆虫饲料,采用恒温、快速育肥、高密度精养的办法,每平方米可养殖幼蛙500只,或青年蛙300只,或商品蛙150只。幼蛙饲养4~6个月即可出栏,一年四季均可养殖,每年可养3批幼蛙。立体养殖100平方米只需1人管理,4~6个月可获纯利1.5万~2.2万元。此法投资可多可少,规模不限,易管理,见效快,成活率高达85%,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 中国林蛙 蛙病防治
林蛙在高密度人工养殖环境中,病害发生会日渐严重。由于林蛙个体小,密大,病后无法逐个治疗,必须以防为主。每10万只蛙需用林蛙专用药75~80公斤,投资元,除每天喂专用药外,可按病情用以下方法,千万不要用一些带有药剂的饲料和畜禽用药,以免造成药害。 (1)泡病:发生在蝌蚪期,其症状是腹部膨胀呈环形,在水中腹面向上漂浮,多白色,有的带红点,死亡严重。发病主要原因是水中溶氧不足,吞食空气而致。防治办法可向池中注入新水,疏散蝌蚪,减少放养密度,严重的可投入少量食盐,每吨水投3克食盐,效果明显。 (2)红腿病:也叫四肢溃烂病。主要症状是病蛙伏地,大腿内侧出现红斑,四肢皮肤发炎溃烂,露出骨骼,导致死亡。该病是养殖期间常见的传染病,是感染单胞杆菌和坏死性杆菌所致。可用新药灭毒一号、红白皮炎消全场消毒(按药品说明书使用)。 (3)烂皮病、肠炎病:此两种病多并发,病蛙拒食,不安定,多居于暗处。此病多发生在咸蛙饲养场。除全场消毒外,可采用硫酸氢纳霉素和酵母片拌虫和蚯蚓喂蛙,有一定疗效。 (4)寄生虫:发现林蛙体内有多种寄生虫,多寄生在体腔内,扁蛭寄生在蛙皮表面,死蛙现象较严重。可用药预防,一般用丙硫比唑,每公斤黄粉虫拌药5克喂蛙,效果较好。 (5)曲线虫病:病蛙头向一方歪斜,焦躁不安,死蛙率较高。全场消毒或喂抗菌素药物。 中国林蛙 食性分析
中国林蛙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食性差别很大,蝌蚪期食性为杂食,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均可;变态以后只食用活的动物性饵料。 (一) 蝌蚪的食性 在自然状态下,蝌蚪属于杂食性动物,其食物成分可分为动物性和植物性。蝌蚪对动物性食物的喜爱程度远远高于植物性食物,但是从蝌蚪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分析,蝌蚪具有发达的消化管,其长度为体长的7~8倍,对植物性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强。这主要是由于在自然状态下,蝌蚪捕食能力不强,获得动物性食物的机会比较少,只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这样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便形成了与植物性食物消化吸收相适应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蝌蚪的植物性食物种类主要包括藻类、水生植物的嫩芽、落于水中的嫩草、烂叶等;动物性饵料种类包括动物尸体如死蛙、死鱼、死河蛙、死昆虫等(不食浮游生物)。 (二) 蛙的食性 中国林蛙-林蛙油中国林蛙的幼蛙个体小,跳跃力差,所选择的食物种类也少,所以,在幼蛙食物中蚊蚋类,小型蜂类及小型昆虫、蚁类较多,而成蛙多捕捉较大的蝗虫,蚯蚓及飞虫类,这可提高觅食效率,对其生长和繁殖也很有利。 中国林蛙在北方林区生活,其视觉器官只能对活动的物体产生反应,自然条件下中国林蛙主要捕食的是活动的昆虫。根据朴仁珠(1985年)在黑龙江尚志县等地对501只中国林蛙胃内容物的分析,中国林蛙的食物种类达6纲13目近60种,其中以昆虫为主,其次为蚯蚓、蜘蛛和软体动物蜗牛等。中国林蛙捕食量很大,其食物重量可达体重的1.6%~16.3%。鞘翅目的昆虫主要为步甲科、叶甲科、瓢虫科,还有少量葬甲科及吉丁虫科。直翅目的昆虫主要为蝗科,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华蚱蜢。同翅目主要为蚜科和蝉科,其中蚜科昆虫的出现率很高,数量亦很大,但个体微小,占食物总重量很小一部分。双翅目和膜翅目中既有成虫也有幼虫,主要有蚊科的成虫和幼虫,蚋科,蝇科的成虫及幼虫,还有虻科和牛虻科的昆虫。半翅目主要为柳蝽。蛛形纲蜘蛛目的几种蜘蛛及环节动物蚯蚓也占一定比例,特别是在晚秋,蜘蛛和蚯蚓出现的较多。软体动物多半是蜗牛、蛞蝓等,它们和中国林蛙一样,对潮湿具有较强的趋向性,故在中国林蛙胃中的出现率较高,可达18.4%。不同月份的林蛙食性出现一些差异,这与当地昆虫的相继发生有关。故较早出现在林蛙胃中的食物有以幼虫越冬的鳞翅目舞毒蛾幼虫及落叶松毛虫,兼有少量以成虫越冬的甲虫,还有蜗牛和蚂蚁等,6月份及7月初松毛虫出现率最高,蚯蚓在林蛙胃内出现得较晚,至雨季到来后的晚秋才出现,且不同地区依其土壤类型的不同有不同的出现率。雌性中国林蛙和雄性中国林蛙的食性在种类上未见显著差异,只是摄食量或多或少,中国林蛙的食性很杂,几乎不加选择的捕获力所能及的一切昆虫。所以,中国林蛙的食性主要与当地昆虫区系相关而与蛙的性别无关。 中国林蛙胃中偶见沙粒及草屑,这是中国林蛙捕食昆虫时混入的。中国林蛙无饮水习惯,水的补充是通过食物和体表渗透来实现的。中国林蛙 滋补珍品
中国林蛙-滋补品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为一体的珍品。林蛙油(田鸡油)具有明显的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等功能。蛙油中含有蛋白质56.3%、脂肪3.5%、矿物 质4.7%、无氮有机物27.5%。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18种和多种微量元素。蛙油中还含有甲状腺素、睾酮、雌二醇、雌酮4种激素。所以林蛙油是男女皆宜的保建品。林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干蛙肉中含蛋白质79%,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 中国林蛙 分布范围
中国林蛙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各省,东三省为主要产区,辽宁的清原、新宾、恒仁、西丰,吉林的桦甸、舒兰、蛟河、抚松、安图、磐石、长白、敦化都有分布,黑龙江的五常、尚志、宁安等县都有分布。除东三省外,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四川、湖北、江苏也有林蛙,其品质远不如长山林蛙。由于地域条件差异,各地林蛙的生态学特征差异较大,有的县区自然生长的中国林蛙个体肥大,产油多,食、药用价值高。中国林蛙 人工养殖
&&&& 全人工养中国林蛙必须具备的条件:
1.有充足的饲料黄粉虫(黄粉虫比较好繁殖),因圈养中国林蛙,必须保证每只蛙每天吃到3-5条虫。 2.蛙场址选择很重要,要选植被好,有水源,有越冬条件,土壤湿润的地点。 3.四周围栏建好,因中国林蛙的逃逸功能强,不能让林蛙外逃.(内围拦塑料反沿比较适用)同时注意防止鼠、蛇等天敌危害,一但蛙场进入鼠蛇后果不甚设想。 4.由于人工高密度养蛙,加之环境条件不适,中国林蛙有病害发生,要提早预防,如果有病才去治疗就晚了。 5.中国林蛙要两年后才是商品,所以林蛙的越冬尤为重要,也是全人工养林蛙成败的关键。要很好的想办法,顺其自然的生活环境,确保全人工养蛙的成功。 & 以上材料来自
Copyright&
皖ICP备号.
Hosted on Aliyun | Cached at
16:53:24 | Processed in 0.36 秒
致力于普及鸟类知识,发布鸟类资讯,唤起更多的人来关爱鸟类、保护生态.
旗下网站: |林蛙的副作用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林蛙的副作用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吃了林蛙后有什么副作用?老年人吃了后有点头晕。是否是副作用呢?
关于林蛙 什么是林蛙?
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是中国东北长白山脉东部山区特产,纯野生动物,亦被称为哈什蟆。其与蛤蟆和田鸡完全是不同原动物。唯我国仅有,被列为易危 (v)物种。是集药用、食补、美容功能于一体的珍稀两栖类动物。中国林蛙以其特有的药用价值与营养价值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成为蛙类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在各地所产的林蛙中,又以长白山区产的林蛙以其体格大、产油率高、体制健壮、繁殖率高而成为林蛙中的极品。 中国林蛙富含 4 种激素、9 种维生素、 13 种微量元素和 18 种氨基酸,在药用、滋补和美容方面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中国林蛙肉质细嫩,易为人体消化吸收,适合各种年龄的人,特别食体弱多病者及老人食用,具有很高的食补价值。经烹调能释放出大量的肌溶蛋白及氨基酸等含氮浸出物,因而味道香浓。中国林蛙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明、清两代已成为贡品,被列为宫廷“八珍”(参、翅、骨、肚、蒿、掌、蟆、筋),“四大山珍”(熊掌、哈什蟆、飞龙、猴头)和“东北新三宝”(哈什蟆、红景天、不老草)之列。中国林蛙是长白山脉野生人参的活人参。
什么是林蛙油?
林蛙油以国家批准的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油原产地域范围内的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为动物基源,摘取雌蛙的输卵管,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进行加工而成的,具有特定品质的哈蟆油及制品。 林蛙油因其形状似脂肪而得名,其主要成分为游离氨基酸和微量的动物激素。《中国药典》记载:哈蟆油为中国林蛙成熟雌性的胎盘干燥后可入药。呈脂肪样光泽,棕褐色不规则块状体,略腥。是我国东北长白山山脉特有的极珍贵的动物药材资源。 林蛙油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占总量的56.3%,纯蛋白质含量为40.7%,另外,还含有蛙醇、多糖类、磷脂、维生素、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多种激素等。林蛙油还含有17雌二醇、17-羟甾醇脱氢酶、胆固醇、维生素A及少量胡萝卜素等,其所含有的微量元素有铁、钾、钠、镁、锌锰、硒等。它体内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是生长 30 年野山参的 3 倍,经济价值是东北红参的 13 倍。 林蛙油是长白山森林黄金中的软黄金,因而被誉为“ 林中之宝 ” 。
林蛙油的功效是什么?
1、历代文献对哈蟆油的论述 《中药大辞典》记载:“哈蟆油补肾益精、润肺养阴,治病后虚弱,肺痨咳嗽吐血,盗汗。” 《辽宁主要药材》记载:“哈蟆油补虚、解痨热、治身体衰弱、产后气虚、百病。” 《中国药物学》记载:“哈蟆油润肺、生津、医疗应用为滋养强壮剂………为身体衰弱之补 品。” 《中药志》记载:“哈蟆油补虚、退热,治体虚精力不足。” 《桦甸县志》卷六记载:“哈蟆油— - 田鸡等与蛙一致,惟背明黑,腹或黄或黑,是……生有粘质物与其腹中。人所珍视,称为田鸡油(哈蟆油)。清时岁取入贡。 2、现代药典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记载:哈蟆油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用于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神疲乏力、肾亏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 3、现代医学证明 1) 抗疲劳。 2) 增强机体免疫力。 3) 提高机体耐力及抗应激能力。 4) 镇静、抗焦虑。 5) 提高脑组织细胞的供氧及利用氧能力。 6) 增强性功能。 7) 降血脂。 8) 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 9) 抗癌辅助作用,增加白细胞 10) 调节体内激素平衡,滋阴养颜、美白皮肤。 4、中医功能 1) 补血壮体安神 2) 美容养颜抗衰老 3) 补肾延年益寿 4) 平喘润肺抗疲 林蛙油的服用方法
浸泡:干油必须经水浸膨胀松软之后才能食用。取哈蟆油 2 克,加温水或冷水浸泡 12 小时以上,至胀发,除去黑色筋膜,用冷水清洗2-3次.林蛙油泡好之后,颜色雪白,膨大,松软而有弹性。 注:浸泡林蛙油切不可用开水,一定要用凉开水或者温水。 浸泡水量要适量,不宜多也不宜少; 浸泡时间长短与室温有关,温度高可以浸泡时间短些( 6 - 8 小时),温度低,浸泡时间长些( 8 - 12 小时); 林蛙油要随用随泡,当日用完。不可浸泡一次食用多日。 ⑴生服 将林蛙泡好只好不经蒸煮而生食。 ⑵熟服 经浸泡好的林蛙油置蒸锅内蒸 20-30 分钟,至煮沸,即可食用。(同时根据不同需要加入不同配料) ⑶其他服用方法 人参林蛙油;凉拌林蛙油;拔丝林蛙油;林蛙油冰淇淋;林蛙油酒。
林蛙油的适合人群 1) 商务智士、政界要员、进取学子、司机、长途旅行者及疲劳者。 2) 贫血、先天体质虚弱、年老体质早衰者。 3) 孕妇补充营养及产后缺乳,更年期妇女。 4) 思虑过度、心神失养、烦燥、夜睡不佳,失眠多梦者。 5) 大病后、大手术后、功能失调者。 6) 肺虚久咳、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症等引起的哮喘者。 7) 对需要放疗、化疗的肿瘤患者可迅速补充高蛋白,增加白细胞恢复体力。8) 等等 …… 林蛙油的应用?
1.膳食利用 林蛙油不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且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林蛙油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和膳食,用以烹制多种菜肴,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史书“辽海丛书”中记载:哈什蟆形似田鸡,腹中油如粉可作羹,味极美,唯兴京一带有之。实践证明,食用林蛙油对提高体质、增进健康有明显的效果,而且无副作用。除单独食用外,还可制成糕点、糖果、饮料等美味佳肴,如清汤林蛙油、凉拌林蛙油、拔丝林蛙油、林蛙油面条、田鸡油水晶糖、田鸡油太妃糖、田鸡油冰淇淋、林蛙油饮料、林蛙油蛋糕等。 林蛙肉白、鲜、香、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胆固醇的食品,已成为倍受人们青睐的高级佳肴,适合于各类人群。食用方法:先将活蛙放入60~70℃的热水中,将林蛙烫死后立即捞出,然后!用剪刀剪开腹部皮肉,摘除胃肠洗净后即可烹任,或者把烫死的林蛙洗净后直接烹任,保持林蛙形体完整,待食用时再摘除胃肠,如“清炖哈士蟆”、“红烧哈士蟆”。还可将林蛙制成五香蛙肉罐头、清蒸蛙肉罐头、林蛙肉肉松等风味食品。取油后的林蛙干蛋白质和钙磷含量都很高,干蛙肉中含蛋白质79%,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如“油炸林蛙干”、“红烧林蛙干”等。 2.药用价值 中国林蛙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其营养价值高, &俗称大补品&。因其专摄取昆虫类食物又称&纯绿色食品&,是延缓衰老、滋补强壮、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最佳滋补良药。林蛙油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滋补强壮剂,可补虚强精壮阳,养肺滋肾益肝。可治疗肾亏劳损、神经衷弱、心慌失眠、溢汗不止、身体虚弱等一切消耗性疾病。从古到今林蛙油出口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于医药和保健品,制造的林蛙油(俗有软黄金之称)。 3.美容产品开发 近年来对林蛙产品的美容成分研究进展迅速,有人从林蛙皮肤中提取保湿因子,将其添加到化妆品中,保湿效果良好。从林蛙卵中提取低分子活性物质,用其生产美容产品,可抑制人体皮肤的角化和老化,有良好的养颜作用。如田鸡油润肤霜,田鸡油面膜,美容养颜效果极佳。蛙头、肝、胆、皮等部位均含有较好的美容保健品原料,关于这一方面的产品将进一步被开发利用。 4.饲料利用 制取林蛙油的副产品,如蛙的肌肉、内脏、骨骼等可作为珍贵毛皮兽如水貂、紫貂及珍禽的饲料,也可加工成林蛙蝌蚪的饲料,其营养成分丰富,饲料报酬高,是动物蛋白饲料的一个重要来源。 5.研究利用 中国林蛙除上述经济、生态价值外,林蛙还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动物,可用于科学研究、动物学教学、药理学实验及生理学实验等方面。 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于一体的珍贵蛙种,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产品。随着人们对林蛙的逐渐认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林蛙产品将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因此,林蛙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6.生态保护 林蛙主要以昆虫为食,在维特森林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测试,一般每只林蛙每天可捕食各类昆虫 50~120只,多至300只,在所食昆虫中绝大部分为有害昆虫,如时虫甲、夜蛾幼虫、树粉蝶幼虫、尺蠖和叶蜂等农业上有名的害虫。因此,人类把林蛙称为森林的&卫土&、农业的“良友”。此外林蛙还采食传播疾病的动物和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如蝇、蛞蝓等。更有意义的是中国林蛙在完成生殖开始上陆地生活的时候,正是昆虫开始大量繁殖的时候,昆虫的休眠期,也正是林蛙的冬眠期,因此,它对控制昆虫的大量发生发展进而维持生态平衡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利产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