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度到底有多强大知乎的到底比中国好在哪些地方

曼尼普尔:印度竟有个山寨的中国,有解放军和六星红旗
从这里了解印度人对中国的看法
> 曼尼普尔:印度竟有个山寨的中国,有解放军和六星红旗
曼尼普尔:印度竟有个山寨的中国,有解放军和六星红旗
六星红旗?山寨的吧,可惜这次你错了!这旗竟然是真的!如您所愿,还真与中国有渊源!印度靠近缅甸,就是在孟加拉东边突出部分的那个帮,叫曼尼普尔,这就是这个邦的独立运动旗帜。要说起曼尼普尔和中国的渊源来,那可就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了。和中国的渊源深厚-隋唐汉人曾在那建国,曼尼普尔在血缘和文化上与中国有很大的渊源。曼尼普尔王室通常被认为来自于中国的唐朝。曼尼普尔民间一直维持着对 龙的崇拜,每年端午他们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译文来源:三泰虎
外文标题:Unexpectedly there is a copy of China: Liberation Army and six star red flag
外文地址:http://defence.pk/threads/unexpectedly-there-is-a-copy-of-china-liberation-army-and-six-star-red-flag.347735/
Six star red flag? it must be a ps, but this time you’re wrong! This flag is unexpectedly true! As you wish, it really has the origin from china!
六星红旗?山寨的吧,可惜这次你错了!这旗竟然是真的!如您所愿,还真与中国有渊源!
the state, In india, near Burma, is called the Manipur on map above the Bangladesh East protruding part , that is, the State Flag of independent movement.
阿三国靠近缅甸,就是在孟加拉东边突出部分的那个帮,叫曼尼普尔,这就是这个邦的独立运动旗帜。
it has a deep Chinese origin – Sui and Tang Han people settled there, in manipur.royal family is usually considered from China in Tang dynasty. Manipuri folk has always maintained the worship of the dragon, the Dragon Boat Fthey eat dumplings, keep dragon boat race custom. In eighteenth Century, the king because of personal preference forced Manipuri to Hinduism, but encountered strong resistance, Hinduism has never really become Manipuri folk faith and worship of the dragon is still preserved in various forms in Manipur.
要说起曼尼普尔和中国的渊源来,那可就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了。
和中国的渊源深厚-隋唐汉人曾在那建国,曼尼普尔在血缘和文化上与中国有很大的渊源。曼尼普尔王室通常被认为来自于中国的唐朝。曼尼普尔民间一直维持着对 龙的崇拜,每年端午他们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在十八世纪,当时的国王因为个人偏好强迫曼尼普尔人皈依印度教,但遇到强大的阻力,印度教也从未真正成 为曼尼普尔的民间信仰,对龙的崇拜依然以各种形式在曼尼普尔保存下来。
Manipur, a long for independence state, has been long separated from India, India government blocked state (even Indians need to apply for a special permit to there, , foreigners is even more difficult to get permits), a spontaneous no learning Hindi, no looking at the India song dance state, a market most of the goods are MADE IN CHINA State, a drug infested State, a local woman with great hatred state (mainly to the army in India), a major local residents are yellow skin state, a using Sino Tibetan language state.
曼尼普尔是一个一直极度渴望独立的邦,一个被印度政府封锁的邦(即使是印度人想去那里,也需要先办理特别通行证,外国人更是难上加难得到通行证),一个自发不学习印地语,不看印度歌舞片的邦,一个市场上大部分货物都是MADE IN CHINA的邦,一个毒品交易横行的邦,一个当地妇女怀着极大仇恨的邦(主要是对印度的军队),一个当地主要居民是黄皮肤,操汉藏系语言的帮—这个邦就是曼尼普尔。
以下是讨论:
译文来源:三泰虎 /.html
dichoi(越南)
EastSea(越南)
is this painting is from Chinese ?
这幅画是来自中国吗?
El Weirdo(印度)
Hey Einstein,
Lemme tell you my part of story now.
I went to East Sikkim , Chengey Senti , to be precise last year , its a small village .. roughly 2 hrs drive from Darjelling.
I went there for a 10 day Meditation course.
Lemme tell you my Itinerary .
Train from Punjab to New delhi domestic terminal (T -1 D) , got a spice jet flight from there for Sikkim (Costed me 1450 Rs , if you are interested). No body at the airport asked me why was I going to Sikkim , let alone asking for a “Permit” to travel within my own country.
During teh course I met a couple of cool German dudes , they never mentioned of any permit etc.
I could not finish the course as it was very hard and wanted to leave (Vipassana Meditation , again if you are interested)
I was basically told if I walk staraight up the road I will find a taxi which will bring me to Silliguri , now Chengey senti bieng a small village , i found no taxi , I had to waive a motorbike to give me lift where I could find a taxi. Conversed with him in fluent Hindi (although he had an accent ).. Genuine guy , no communication problem. Talked with him in about Sikkim ,Sikkimese women , education , corruption , hospitals eyc . they were happy being a part of India , when asked why so much Army , he said coz of F****** Chinese.
I shiite you not , thats what he said!!!
Moral of teh story – dont believe you read everything on the Internet!!
End of lesson.
我来说我知道的故事吧。
我去了东锡金的Chengey Senti,准确地说是去年去的。那是一个小村,距离大吉岭有2个小时的车程。
我去那里接受10天的冥想课程
以下是行程:
坐火车从旁遮普到新德里国内航站楼(T-1D),在那里搭乘香料航空的航班去锡金(花了我1450卢比)。机场没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去锡金,更别提要我出示在自己国内旅行的“证件”呢
行程中,我遇到了一对德国夫妇,他们也从未提到需要证件。
我被告知,如果沿着这条公路一直走下去,我会遇到出租车,可以搭乘出租车前往Silliguri
在小村子里找不到出租车,我只好让一辆摩托车载我一程,到可以找到出租车的地方。
用流利的印地语和骑摩托车的人交流(虽然他有口音),真诚的家伙,不存在沟通不便的问题,和他聊到了锡金、锡金女人、锡金的教育、腐败和医院等。
他们为成为印度的一部分感到高兴。然后我问为什么有那么多军队,他说都是因为狗日的中国人。
这就是他所说的!
别盲信网上的东西!
Abotani(印度)
Umm…why are you talking about sikkim in a thread about manipur?
本帖讨论的是曼尼普尔邦,为什么你讨论起锡金来?
El Weirdo(印度)
got confused , but wait and watch a similar article re: Sikkim in a month or two.
搞混了。等着瞧,一两个月后又会出一篇关于锡金的类似文章
版权所有: 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订阅更新: 您可以通过印度与中国的地缘情况对比以及中印边界问题。(编辑地缘看世界二)
前言:&&前几天雄鹿兄给我推荐了天涯上鄙视抢沙发筒子的地缘看世界.&&因我深知雄鹿兄在这方面的底蕴, 他所推荐之文必然精彩. 过去一阅,果不其然.&&实为军迷看世界的必读之作.
可惜天涯氛围甚杂, 那篇帖子超长不说, 一页中有效信息也甚少. 因此一时间兴起, 将沙发兄的散落的长文重新编辑总结. 也略微添补, 形成了这个文章和后续的系列, 不敢夺人之美,特写此前言标注之.
鄙视抢沙发兄的雄文仍在继续, 我也会力所能及的编辑总结他的文章, 集其精华来奉献给SIS的军友们
希望大家多多指正.第一章, 中印历史地缘与现今对比&
地理条件在历史进程中其实是取着决定性作用的,由此而引出的地缘政治更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首要因素。
纵观印度的近代史,我们会发现印度的地缘情况和中国的惊人相似,但目前的形势却比中国危险很多。
说到这里要先说说中国的情况,很客观的说,目前中国的地缘情况是二千多年来最好的时候。现在就中国历史上到底哪个朝代最大,有很多种说法,但如果从中央集权的角度来看,清朝无疑是最大的,但他对西藏的控制是相对较弱的,并无国防军常驻。当前的中国,大体是继承了清朝的地图结构,(外蒙古除外,一会另讲)。而且真正实现了中央集权。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直接控制区大体在长城以南,东北的&满州&(虽然我不喜欢这个词,但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用比较贴切),北方的&蒙古草原&,西北的&西域&,西部&青藏高原&,一直是中央王朝不稳定的直接因素。中国强盛时,这些地方可以采用羁縻、朝贡的方式加以制约,一但衰弱,这些马背上的民族是不会放过任何机会的。现在这些地区都纳入了中国的直接管辖地,中国的国防线大大的推进了,核心地区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外蒙是个例外,最终还是独立出去了。他的独立更多是出于大国之间的安全考虑,中俄之间的边防线太长了,需要一个有足够大的缓冲区。当然让中国人不爽的是,这个缓冲区为什么要让中国出。在解决了北方的安全区后,西北仍有太长的边境线,于是新疆(最起码是北疆)作为一个缓冲国是不二的人选,三区革命就是一次尝试。但历史上中国保住了自己的西北。相反,俄国人在年后一次性拿出中亚五个国家五个斯坦做为安全区。自此中国和俄国的安全都有了足够的保证。
现在言归正传。现在谈印度,当年印度独立之前可不止现在这么大,简单点说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等几个邻国都归印度直接管理(其实就是东印度公司管了),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也是由东印度公司保护和管理的。也就是说整个南亚地区都是一体的。年以后这些地区都份份独立了。如果把这个国家和印度的关系和中国来做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有诸多的相似之处,所不同的只是中国那些有可能独立的地区大部分被控制了,而印度则是基本上独立了。
印度状态图:
如果将中国带入这幅地图,则变成了:
特别注明,以下所说的印度是指地理概念的&印度&也就是大印度,或说是南亚地区:
、巴基斯坦新疆。印度不能用民族分,只能用宗教分,没办法人种太多,印度也不承认多民族。这种分类和中国情况很像,印度主体人群是印度教徒(中国是汉族),西北部穆斯林都是不安定因素。但是中国坚决把这一矛盾转化人民内部矛盾虽然经常有小乱,但看看印巴的两国关系,已经好太多了。(中国优势)
、孟家拉国宁夏。和印度一样,中国的穆斯林也主要分部在两块地区。共同点是相对来说攻击性较小,较安全。不过宁夏是在中国,回族和汉族的共同点较多,就算有点冲突也是人民内部矛盾。当年把东巴分出去虽是印度的得意之作,但人家还是个国家,而且还把印度的东北地区割开了,造成的后患无穷。(中国优势)
、尼泊尔、不丹蒙古国。中国的北方强邻是俄国,印度的北方强邻是中国。中间都有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内陆国作为缓冲国,使得边境大大缩小。不同的是蒙古是从中国独立出去的,而尼、不两国当年的独立性要强些。从损失角度,中国大些。(印度优势)
、斯里兰卡台湾。人口大多都是大陆移民过去的地区,同样位于国家的东南角,战略位置显著。不过虽说两岸尚未统一,但绝大多数国家(包括台湾内部很多人)都承认一个中国,加上大三通已开,两岸经济进一步联系。统一只是时间和形势的问题。相比之下,斯里兰卡划入印度,尚无人敢做。而且在打击猛虎组织这一问题上,中国又成功的介入。而印度想介入台湾则是想也别想的事情了。(中国优势)
、缅甸西藏是最晚正式纳入中国版土的,缅甸也是后来才划归印度的。如果中国没有西藏,印度就不用惧怕中国,而如果印度有缅甸,中国的大后方将从此不宁。历史的结果是:中国保住了西藏,印度丢了缅甸。于是造成了印度至今畏惧中国。(中国优势)
、印度的东北中国的东北。在地图里用了满州一词,主要是为了明确他的对比位置,光写个东北会搞不清楚的。这是个历史名词,日本人是用过,但并不是他创造的,所以用用无妨。这两个地区两个大国都直接控制。但中国的形势明显要好很多,现在中国的东北以汉族为主,而印度在那个地区却多是黄种人。而且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中国的东北与内地血脉相通。而印度的东北就好像只有一根筋连着,战略形势十分险恶。不过双方目前都控制着上述地区。(中国优势)
如果时光倒退年,或者说在多年,中印两国的地缘情况是差不多的。但是,中国在复兴过程中抓住了大部分的边缘地区,而在同样情况下,印度则放弃了大部分的变数地区,导致这些地区都成为印度边上的炸弹和定时炸弹。因此从地缘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各自纵向比,还是横向比,今天的中国的地缘状况都要好于印度。&
大三角, 中国对印度的战略压制和封锁
上一节说过,现在中国的地缘情况是几千年来最好的时候,缓冲地段基本者占了。来自北方的压力大大减轻了。现在陆地边境没有签约的了只剩下印度了,虽然中国占住了战略优势,但是中国一个战略突破重点倒成了印度了,这不是中国怕印度威协自身的国土安全(毕竟战略优势在中国),而是印度挡住了中国发展的财路。从世界角度来看,中国布局主要在亚非拉,拉美主要是用来牵制美国的,而西亚和非洲却是中国所需的重要资源产地。而且去这两个地方都需要从印度洋过,但是印度想把印度洋当成自家的水池,如果中国不插上一杠子,中国对印度的战略优势便很容易被逆转。因此,中国必然要对印度的发展进行封堵。至于如何去做,先看看当年美苏封锁中国示意图:
看了这个图就能明白:当年中国的情况可以说是万分险恶。苏联从陆地上,美国从海上封锁中国。中国只剩下三个可以拉拢的盟友:缅甸&&朝鲜&&巴基斯坦。以前老喜欢说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其实国与国之间有的只是利益。朝鲜需要中国对付韩国;巴基斯坦需要中国牵制印度;而缅甸则需要中国帮其维持军政府。
现在苏联解体,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需要封锁印度了。如何行动?一东一西已经有现成的巴基斯坦和缅甸,而且中间的尼泊尔居然也有赤化的危险(共产党掌权)。不过这三个点就算连成一线,最多也就是于国防有利,但对于中国的海上生命线作用还是不够。因为印度是在倒三角形,也就是说你要绕着他走,如果不想被他控制,还必须在倒三角的顶上找个点。三点一连就是个三角形,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即包围了印度又保卫了海上生命线。
这个点是哪个呢?地图上标着明明白白,就是斯里兰卡。印度当年还在大英帝国时,最失策的就是没有把斯纳入国土范围。因为这个点不管被谁占了都将打破印度的大国梦。可以说,中国需要感谢英国,感谢甘地和其他短视的印度领导人,否则中国只有在马尔代夫找机会了。
此外,对斯里兰卡施加影响,中国本来的机会也不算大,毕竟印度跟斯的关系及历史要近很多。印度虽说现在占不了,但让他不添乱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却在这个关键时候跳出一只泰米尔猛虎组织。如果印度如果诚心帮斯里兰卡剿灭猛虎组织,应该早就灭了。但印度领导人的短视也无非是让双方互相牵制,好从中取利。但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斯里兰卡政府的忍耐终有限度,你不帮我我就换老大,以至中国趁机插入,将了印度一军,大三角战略最终完成。
当然,中国要想在斯达到美国对台湾那种影响还是很有难度的,印度的影响毕竟太深。而且印度现在也清醒过来了,赶紧安抚斯里兰卡。但中国即已介入就没那么容易退出了,何况中国也不求全面控制,只要有个战略基地就可以了。而对于斯里兰卡这们的小国来说,能够在两个大国中玩平衡会生存的更好。何乐而不为?
另外, 前文说到过很多次印度和中国有很多不同。几乎是必然的,毕竟没有哪两个国家会完全相同。不过中印做为东方两大文明,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中的原因是很值得深究的,所以才会有这么人热衷于比较。
单从地缘的角度来看,古代印度的地理条件要比古代中国好太多了,两面靠洋,北面是喜马拉雅山脉,古代藏民族无力大举南下;东面是若开山脉科西马丘陵那加丘陵,加上大片原始森林隔开了东南亚;西面有兴都库什山脉隔开了西部那些好战的民族。开伯尔山口易守难攻,可以说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守好了这一点,南亚次大陆的安全是非常有保证的。反观古代中国要同时应付来自东北、北方、西部的强大压力,只能依靠强大的人力修筑长城以自保,地缘条件不是差得一点半点。
但事实却是,一批又一批的高纬度入侵者,跨过开伯尔山口,空有这么好的战略位置,印度始终无法出现强有力的政权,反而变成了人种博物馆。那些高纬度的强大民族在成为印度的主人后,也一个个象着了魔似的失去了战力,被后来的民族重演历史。按照地缘学说,印度和巴西的地理条件绝对应该成为大国,西方的学者也一直是这样认为(印度认为自己必将强大除了&民主&以外,地理条件更是他的底气),但纵观历史,这两个国家的表现可以说差强人意。那是不是说地缘说就不能解释这些现象了呢?并非如此,&桔生南而为桔,生北而为枳&地理环境的影响对生物来说始终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在古代人表改变环境的力量还能弱的时候。问题所在是看&地缘&的概念不光是平面的,还应当包含有气候环境方面的因素在内,这一点古中国人是非常清楚的,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指的就是这。
从地缘的角度来看,亚欧民族主体可以三类,森林游牧民族,草原游牧民族,高原农牧民族。中南半岛和中国南方民族不在这里讨论范围内,以后说人类发展史时候展开。历史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东北的&森林渔猎民族&在入主中原后基本都被完全融进主体民族而消失了,象鲜卑、高句丽、契丹等等,就剩下个满族还存在于身份证上了。而北方的&草原游牧民族&象突厥、蒙古都还存在,有的甚至还立有国家。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从地缘的角度看,东北的渔猎民族没有大的战略纵深,也就是说当他进入中原后,一旦失败是没有什么退路的,不会汉族同化,小部分进入蒙古高原也会被游牧民族同化。
而草原游牧民族就不同了,基本一半被同化,剩下的一看形势不对就向西跑了,汉族人追不上,也没兴趣追了。匈奴、突厥、蒙古莫不如此。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西域由于有两个大坑(两大沙漠盆地)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也就是边上有些绿洲,做生意可以,对外扩张就难了。这里基本就是做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大后方,高原上的农牧民族和中原的汉民族出于自身的安全,有时也会去染指一下。但是汉族要去那里主要是通过河西走廊,出去也要受到两面夹击,所以清以前只成功过两三次。不过同样道理,想以西域为基地打进来也不可能。另一个原因是那块地方唐以前其实是雅利安人占据的,其实他们的据点一直伸到了河西走廊,并向蒙古高原进发。毕竟雅利安人不可能只向南去印度而不东进。不过由于种种愿因,雅利安人倒是没有和汉族发生大规模融合,主要是和北亚的通古斯黄种人发生了大规模接触。其结果就诞生了个混血种族&突厥&,在唐朝时达顶盛。后来北亚的黄种人还算争气,以大兴安岭为靠山,不断的西进(也向南进,被汉族档回去了),最终的格局就是黄种的蒙古人保有有蒙古高原,并取得了这片土地的命名权,稍带成了整个黄种人的代言人了(充分证明了西方人就认拳头硬)。黄白混种的突厥人则成了中亚的主人,并最终和欧洲联系上了。
其实历史总结出来就是,高纬度人种不停的南下,替代低纬度人种,在发扬低纬度文化的同时也失去了攻击性和战斗力,然后被新一代的高纬度人种所替代。动荡的地区往往很难积蓄文化,所以文化常常在大陆的一端产生,例如在欧洲,则产生于西欧或北欧,因为人们逃到西欧或北欧则逃无可逃,成为灾难时的一个避风港。同理美国也是,收纳了历次世界大战的灾民,成为各色人种迁移的一个避风港。在中国,由于历史上西北民族和东北民族的不停南下,在清朝以前汉文化文化逐渐被驱逐积累在东南沿海一带,而清末的历次岭南北伐战争和帝国海上入侵,东南文化有所衰落,偏于一隅的东北又和燕山文化发达起来。到了近代,的南下,将残存的中华文化又驱逐到了台港澳。
而印度的地缘情况,确实和中国类似,但是印度的纬度实在是太低了。而关于纬度所造就的气候环境也是属于地缘的一部分,限制低纬度地区发展的最大问题其实就是温度,可以想象在那样的高温情况下生产力,人的进取心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气温高的地方物产丰富,人容易产生惰性,所以在古典时期靠着上天给予的物质条件是很容易产生文明的,但这种文明是很脆弱的。相比之下,任何人种到了那里就蜕变成了攻击力低下的人种,非常不利于本地文化的对外推广,道德品质也是一个大问题。目前在印度高纬度人种的后代位于社会的贵族阶层,缺乏改革社会的动力,就类似于中国的清朝时代。而印度社会的低纬度人种后代,又缺乏挑战现实的动力,甘心居于社会底层,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印度由于其民族性,没能把握那些他本可把握的战略要地(如缅甸,巴基斯坦等),而这些地方恰恰会成为他强大的绊脚石。而年以后,国际新秩序已然建立,除非再有一次世界大战(真打了应该就不会有第四次了),现有的地缘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了。德国和日本也已经失去了最后的机会。因此说中国现在的战略形势不能说比印度好,但纵向比是很不错了。除去民族性等人文方面的原因以外,两个点的把握是起决定性的。在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诞生之前,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外向型的,汉族人有足够的时间去熟悉和接受那些原来被认为是不毛之地的地方;另一个就是在国际新秩序建立之前站对了队,这其实要感谢日本。如果他不是那么心急、贪心,朝鲜台湾会有足够的时间被他消化。
不过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技术越来越能改变人的生活(比如空调),纬度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小了(比如体质的差别在技术面前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所以现在不可因为纬度而轻视印度今后可能的成就。就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陆地国家,但现在谁又能否认我们向海洋进发的努力呢?世界一直在变化。虽然经常以史为鉴,历史还是要研究的,毕竟国际关系实际上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有历史沿袭的。不清楚其中的因果关系,会很难解释清楚现在的一些情况的。今天很多西方人和印度人自己认为能和中国比,甚至还会更强大。无非是基于地缘因素和制度罢了。制度上的东西其他文章经讨论了太多了。这里只想说一点,马克思对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方自己花了两三百年完成了原始积累,然后把一套自以为成熟的制度外衣送给你,要你从上到下改。呵呵,也许是好心吧,但历史上还没见到任何一个国家头重脚轻的成功过。说完中国对印度的战略部署,再说说中印边界问题。这里面主要就是阿克赛钦和藏南。
抛去民族感情不说, 现在国际上对于这两个地方都认为印度占理。 其原因主要是当初印度和西藏政府对麦克马洪线是定立有条约的,也就是西方认为边界已经有法律确定了。 (虽然当时中华民国代表没有签字). 而且坦白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一开始并没有否认麦克马洪线,基于当时印度在第三世界的威望,甚至是默认这条线的存在的。毕竟争领土是要算成本的,如果即无经济利益,又无战略意义,务实的人一般会选择接受现实。
问题是等到中国真的弄清中印边境的问题才发现阿克赛钦对中国太重要了,即使一个没有战略思维的人在看地图也会发现,如果阿克赛钦不在中国掌握之中,雄鸡的屁股上就好像被挖掉了一块。事实也正是如此,阿克赛钦是中国通往南亚地区的交通要道,也是新疆通往西藏的必经之路。 个人并不认为麦克马洪本人在划线时真的有多大恶意(那块地方连当时的西藏政府自己也不清楚,作为英国的人的麦克马洪当时更不可能做实地考察),因为他划定的藏印边境是按照一般的原则即分水岭和山脊线划定的。这个原则并非不能被接受,因为从军事的角度来看,这种划法最能保持平衡。事实上如果没有阿克赛钦中国也准备接受了。但是为了阿克赛钦中国就绝对不能承认麦线(只是中印一段,缅甸那段就承认了)。 但这并不等于中国不能用藏南做筹码去获得足够的利益。 既然要把藏南作为中国的筹码,那就必须要为它找到法律上的依据,于是西藏政府签订的条约就必然不能为中央政府所承认,虽然根据一般的法律准则来看,分公司所订立的合约是要由总公司承认的。
从历史来看,一般正常的国家划界基本原则是依照山形水势,有山的以山顶的分水岭为界,有水的按中线主航道。这种划法能兼顾双方的利益,最容易达到平衡,所以易于为各国所接受。非洲和北美地区是个特例,你会见到很多按经纬线来划分国界的,这都是殖民时代留下的后遗症。鉴于当时很多地方一时还无法考察完,各老大帝国又急着瓜分世界,于是用尺在地图上划界成了最简单的解决办法。这种不负责任的划界方法是造成了很多边境冲突。
而青藏高原和南亚次大陆之间的天然分界线就是喜马拉雅山脉。 中国和印度(包括尼泊尔、不丹两个缓冲国)之间大体也是按照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划界的,只是到了新疆与克什米尔交界地区形势发生了变化:
从图上可以看出,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分水岭主要是喜马拉雅脉,在将到青藏高原的西北角时分水岭出现了分支,分成了两条,南面的为主线(简称南线),或称大喜马拉雅山脉,北面的则是平均海拔仅次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喀喇昆山脉及其余脉(简称北线)。如果从地缘的角度这两条山脉都可以成为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天然边界,中国如果将边境线推至南线,则可以对印度造成压倒性优势;而印度如果能够将边境线定在北线,则可以为其核心平原区获得足够的缓冲区,亦可以此为据点向中国的新疆渗透。但这块地方注定不会只有中印两国窥视,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巴基斯坦不能容忍中国或印度独占两山之间的这片高原,因为谁占了这块高地,伊斯兰堡所在的印度河平原都将无险可守。基于以这块高地对上述三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印、巴),因此上演一场现代版的三国演义也就在所难免。这片土地也就成为世界地图上唯一的空白地区。这块战略要地的名字就是&&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是中印边境的重中之重,其复杂程度远非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 也将会在后面细节讨论。 在这里先提及它的战略意义就是澄清克什米尔问题决不只印、巴两国的利益。事实上国际上也一直认定,克什米尔问题是中、印、巴三国的问题。
除克什米尔外,中国和南亚次大陆的边境(包括藏南的实际控制线)大体上是沿喜马拉亚山脉的分水岭走的。目前中国和印度的边境被尼泊尔和不丹分成了三段,即东线(藏南地区),中线(尼泊尔&克什米尔中间),还有就是中间的突出部&&亚东。所以这三部分连同克什米尔地区,一共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藏南&藏南永远是中印边境最热的话题,提到它就不得不提到麦克马洪这个人。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他在划分这段边界时是以喜马拉雅山脉的分水岭作为主要依据的。我前面说过,我并不认为麦克马洪当时在划分这条边界时本身带有多大的恶意,因为依据分水岭划分边界是比较通行的办法。事实上受当时的条件所限,他这条分水岭选的并不完全正确。受益于现在的卫星技术,这条分水岭依图上的白线走会更为准确。
从这张〈藏南地缘形势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单从分水岭的角度划分边界(白线),白线和红线(麦克马洪线)之间有两块地方划归了中国。换句话说,中国在山南地区有两个突出部,一个是西头的&错那&县,一个是东头的&墨脱&县。形成这中国在山南地区的这两个据点的原因并不相同。
&墨脱&县的划给中国应当是限于当时的技术能力。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墨脱&实际上是向北突出的一条峡谷,喜马拉亚山走到这后,北有南东向的念青唐古拉山阻挡,东有南北向的横断山挤压,最终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稻皱带。由于地形过于复杂,英国人当时并未深入其中去寻找分水岭,而是将边境线划在了峡谷出口处。这就为中国在山南留下了一个突出部。
可以说中国获得&墨脱&这个点可以说是幸运,但要想使之具有战略意义却又难上加难。墨脱是全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到1993年才修成过一条沙石路,不过据说进去一辆车后就塌了。日新公路改建工程正式奠基,这出于战略目的,不惜一切代价花钱了。 很多人听到这里就以为那里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相反由于处在山南,可以充分享受到印度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墨脱的自然环境和和西双版纳有得一拼(当然是指海拔低的峡谷地带)。交通不便只是相对于山北的中国内地来说,如果向南往印度修路要简单很多。
另外网上经常有说让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修大坝,以达到水淹印度七军的效果。而修大坝的唯一合适地点其实就是墨脱所在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也就是那个喜马拉亚山和横断山脉挤出的三角地带)。这里不得不说麦克马洪初没有深入峡谷地带找到真正的分水岭对于印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失误。因为这一地带做为人类居住地毫无意义,但如果延着现在的麦线建一个大坝畜水发电是再合适不过了。不过现在印度不能这样做了,因为他所找的&三峡水库&在中国手中。不过反之,中国现在也不可能在大峡谷地区建水坝(到现在,年为止路都还没通),甭说发了电也送不出去了,光修大坝的材料都进不去。
而且雅鲁藏布江上建水坝现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一则是不论是建设还是将来有可能用他进攻印度,都是一场生态灾难,这样的负面影响任何国家都无法能承担;二则没有经济价值,水坝的建设和电力的运输成本会高到无法想象;三是即使真敢用水坝作为进攻武器也只能影响印度的东北邦和孟加拉,对印度的核心区没有影响。事实上以水为武器除非你能一次性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如关羽的&水淹七军&),否则于攻城略地作用不大(一片泽国,你也过不去。蒋当年炸了花园口,战术上也是用以迟滞日军进攻)。
相比之下,在澜沧江(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的称呼)上建水坝经济价值会更高,但军事作用依然有限(有国际法制约)。目前的重点是让东南亚从习惯于河水的自然调解,过渡到习惯于中国对水量的调解。当然这种调解要让东南亚国家感觉到比之以前有所获益。这样双方的利益就很自然的结为一体了(当然处在上游的中国会是主导)。
这里多说一句,在解释古代文明的形成中有一个理论叫&治水文明&,即大河上下游地区由于需要互相协调才能有效治理水患,因此会结成统一的文明。中国的黄河、长江文明就是这种理论的有效实例。所以通过湄公河将拉近东南亚和中国的距离是可行的(说控制也可以),只是方法和很多人的初衷是相反的。即水坝的作用是用来体现互惠互利的双赢,而不是以邻为壑的威协(这一点战国时期的人就已经认识到了)。
目前的重点是让东南亚国家相信这些做法并不会为他们带来灾难,而是利益。至于实际效果还有待验证,正有如三峡大坝对中下游的影响还在评估中。一旦对中下游的负面影响过大,从战略上讲必须放弃,否则只会让东南亚国家站到中国的对立面
说完了东头的墨脱,该说说西头的错那了。如果说麦克马洪把墨脱划给中国是因为技术原因,那么把错那划给中国则应当是考虑到政治因素了。早在14世纪西藏政府就在&错那&设宗(县),用以向山南的门巴、洛巴族收税,应当说是西藏政府派驻山南的据点。由于有了明确的行政机关,因此麦克马洪在划界时并未依照分水岭,而是在&错那&下面绕了一下。而恰恰是这么一绕,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缺口,1963年中印战争,解放军就是从这里攻取达旺并继续南下的。&错那&县整个地形是北高南低,也就是说整个是在南山坡上,一直到海拔2800米的时候有一条亚热带的山谷。麦克马洪认为既然已经给了西藏政府面子,让出了&错那&。那就没理由再把边界往下划了,于是边境线开始顺着这条山谷直到不丹,然后向北又回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山脊。只是他这么一划却把&达旺&划给了印度,也为日后中国向藏南兵提供了口实。
坦白说西藏政府对于藏南的门巴、洛巴两族的管理是比较模糊的,现在基于法理上的证据主要是向这两个民族收过税,或者说类似于四夷向中央王朝进贡的性质。因此印度和西方国家并不认为这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曾对藏南地区拥有主权的证据. 西方国家本来就认为中国对西藏行使主权过行勉强,而西藏对藏南地区的主权又过于勉强,那么中国对藏南提出主权的要求在他们看来就更是经不住推敲。 当然,最后利益还是谁拳头大谁说了算而已。
但是&达旺&绝对是个例外,因为西藏曾经的最高领袖&&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有明确的记录出生于此,因此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达旺&为西藏政府的直接管辖地。事实上现在无法揣测当时签订协议的双方是否明确&达旺&的归属。有可能的情况是,西藏政府的代表提出了&错那&的归属问题,但误以为&达旺&包括在内。而英国人并未发现&达旺&之于藏族的重要性(一个几百年前的喇嘛出生地是很有可能被忽视的)。如果当时明确提出,英国人似乎没有坚持要划走的理由(从战略上考虑,在达旺的南侧恰好有一条延伸出来的山脊可以用来做分界线。事实上也很有可能是这条山脊阻止了藏族向山南继续移民)
到这里藏南的情况已经大致介绍完成。 那条白虚线则是猜测中的中印在藏南划定的边境线。 毕竟边境线的合理划分是要最大程度保证双方的战略安全,所以沿山顶的分水岭划分容易为双方所接受。前面已经说了,墨脱虽然位于山南,但于中国来说目前形同鸡肋,对印度东北部暂够不成威协,何况此地发生战争不利于中国军队后勤补给却有利于印度。 加上缺乏安置藏南区域内数万印度移民的方式。 因此墨脱地区并不会成为热点。而对于&达旺&,即使是基于面子,中国政府也会力争到底。但是对于印度来说,既然当年英国人出于政治的考虑,让中国的势力伸到了山南,那么有必要考虑寻找下一条分水岭做为防线。至于这条防线以北的地区,如果有合适的交换品也并非不可以出售。这里附上一张中国&藏南&行政区划图,&达旺&南部那条边界就是卫星图上那条白虚线,也就是说中国和印度期望所能达成的战略平衡线。
个人认为,最终通过谈判收回达旺地区的可能性为70%,而不通过战争取得藏南其他地区的可能性为0。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基于&适当考虑彼此的战略的和合理的利益以及相互同等安全的原则&,中国在西线或中线是一定会做出让步的。
这个部分最后说说亚东。 前面已经讲过了,中国在山南地区有两个突出据点,虽然其中有一个目前形同鸡肋(墨脱),但相比印度在山北没有据点,战略形势显然是要好一些的。当然仅凭错那这一个点仍是不够的,幸好中国还有亚东。
如果没有尼泊尔和不丹做为缓冲,中印的边境线会更加复杂。边境线在这两个国家的走向基本是按照分水岭的走势。只是这两个国家并没有紧紧的靠在一起,而是在这中间留下了一个缺口。在这个缺口处并排有两个地区,一个是锡金,一个是亚东。目前的结果是中国据有亚东,而印度吞并了锡金,这样看视公平的结果其实对印度的战略形势极端不利,因为即使印度同时据有这两个地区,也仅仅是让自己的防守做得更好些,而中国有了亚东却又有了一个前突的据点。事实上印度也一直对亚东这个点视为眼中盯,不过基于西藏政府对于亚东的主权过于清淅,吞并是不大可能的,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是驻军权。中印战争中有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将印度的势力撤底赶出亚东,结果当然是达到了。
当然,个人以为如果印度不吞并锡金可能战略形势会更好,因为如果这样,亚东就不会和印度直接接壤。而跨过第三国去攻击对手的国际风险太大,如果不是世界大战很少有国家敢这样做。不过肉有得吃总是要吃的,如果蒙古有条件收回来没多少中国人会经住诱惑。
放张此地区中印冲突有可能的进攻路线,正如前面所讲的,亚东、达旺是地面部队有可能突破的方向,而墨脱方向所能提供的则是来自林芝机场的空中支援。
再回头再提一下达旺地区的边线上那条山脉。 它的名称因为其敏感性,以至于在中国的地图上都是空白。而印度地图则表明是&sela",有可能中文译名是&色拉&或&沙拉&。为什么这个山口如此重要,而在中印战争中却并没有被提及呢?在达旺主战场中,中国向南是沿着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一线进攻的。而其中的&西山口&这个有中国特色的叫法,应该指的就是&色拉山口&。
研究过当时战史的朋友会知道,中国当时如果不退回去可以在邦迪拉或西山口设防线。从战术角度来说,邦迪拉守住的难度很大,但西山口是完全守的住的,因此退回去完全是出于政治的考虑。当然在地图上看,西山口是在分水岭的南侧,即使印度接受了这个方案也不大可能把山口让出去。
目前有国内有一种说法,认为西山口所在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分水岭。主要是由于在这一地带正好有一条南北向的小山脉(也就是错那所在地)扰乱了喜马拉雅山的走向,使得分水岭出现了一个缺口,藏族也正是沿着这个缺口向山南渗透。不过他们显然更适应高原地区,并没有越过西山继续向平原地区前进。
西山口所在的支脉做为主分水岭略显勉强,但不失为一条清晰分水岭。如果中国方面愿意将错那&&达旺地区设为非军事区,对印度方面来说也并非不可接受(从军事的角度)
最后再补一句历史小常识。年那场战争,在东线虽然达旺是主战场,但在藏南的东面(云南方向)其实也有小股部队渗入。但由于那一地区的麦线基本是定在分水岭上的,而且处在横断山脉地区,地势太过复杂,后勤也无法保障。因此并没有象样的战斗发生,当时的渗入更多的只是象征意义。所以今天川藏铁路在藏南地区很大程度就是沿着麦线修建的,一旦修通,那么下一次中印战争东线中国可能就不会只从达旺一点做突破了。当然这种优势是战略性的,很大程度是为了抵消印度在藏南地区的地缘优势。但如果要从边境问题的最终解决来看,这条川藏铁路的修建为的是争取更多的筹码,而不是真的要靠军事打击解决。
[ 本帖最后由 oskarlre 于
09:21 编辑 ]&
第二部分:中段地区说完了藏南和亚东,下一步该说说中段了。中段位于尼泊尔和克什米尔之间,是被提及最少的,经常被有意忽视了。并且在GOOGLE地图上,东段和西段的争议地区都会被单独圈出来,而中段是完全按印度的要求划分的。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情况。 有可能的原因如下:
1、争议地区的面积较小,只有2000平方公里;
2、在印度实际控制当中,收回的可能性最小;
3、在1954年的一份文件中,印度认为中方已经承认了对争议地段的主权。
在国际政治中务实是第一位的,现在的中国更是如此。既然中国提出了领土的要求,那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在没能看到争议地区的详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条争议线应该是在分水岭上,并试着在图上标出中方所要求的边境线。最终和得到的详图对比,结果果然一致:
可以肯定,中国当时寻求将边境线移至分水岭,主要是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否则几个出入的山口就完全在印度掌握之中了。表面的理由当然是有藏民在这放过牛之类的理由。而同样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印度是决没有放弃这几个山口的肯定。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误传,认为中国在东段和西段拥有很大的战略优势,好像一个冲锋印度就会亡国灭种一样。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在藏南亚东一线,中国只亚东、错那两个狭小的突破口,即使突破成攻也只能对印度的东北特区构成一定威协。如果无法在短期内结束战争,印度则很容易从他的内地调集力量发起反攻,因此中国即使获得了战术上的成功也必须象在1962年那样迅速撤离。西段占据阿克赛钦更多的是出于战略防守的目的,如果向南根本无法突破克什米尔的山地。这一点在本章开头有提到过,下一节讲克什米尔时会着重介绍。
事实上真正对印度构成直接威协的就是中段,从图上可以很容易看出如果中国突破了这一防线,坦克到达新德里的距离有多近。所以印度是没有任何理由放弃这些山口的。在《中印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中有一句话&适当考虑彼此的战略的和合理的利益以及相互同等安全的原则&。对于印度来说,首都的安全级别显然要大大高于中国的阿里地区。因此可以说中国放弃中段争议地区的主权要求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了。事实上中国对中段的主权要求也一直都是当成交换的筹码,只是一纸声明尚不足以换取印度交出达旺。有消息称中印双方在05年已经就中段交换了地图,达成了协议,只是看不到公开的新闻稿罢了。
第三部分,中印最后的交锋处 阿克赛钦&克什米尔问题
在中印边界纠纷中, 西段的形势最为复杂,这并不仅仅是阿克赛钦的归属问题这么简单,事实上西段的问题和克什米尔问题是密不可分的,或者说它本来就是克什米尔问题的一部分。
关于克什米尔,在本开讲中印边境问题时已经提到过它在地缘上的重要性。在正式分析之前,首先要先明确克什米尔的地理范围。目前对于克什米尔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A图:是目前网上流传最广的一张图,一般提到克什米尔问题都会以它为参考,主要是够大够详细。仔细看这张图对于克什米尔的定义除了印巴争议地区、中印争议地区以外,在东北部还包含了中国新疆的一部分。也是关于克什米尔问题地理范围最广的一种理解。而 这种理解是基于对分水岭走向的理解而产生的。
在前面〈中印边境山脉走势图〉有标明,分水岭在向北拐到克什米尔时分成了两路,一路仍为喜马拉亚山脉,或称南线;一路北接喀喇昆仑山脉,可称北线。这两条分水岭做为显著的地理特征成为划分国界线的基础。
不过在喀喇昆仑山北部还有一条著名的山脉,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昆仑山。这三条东西向的山脉与西北部的兴都库什山脉形成了一个&爪&字形。国际上有部分政治家和地理学家认为以昆仑山脉做为中国与克什米尔的分水岭会更清晰,因此造成了这种解读。这种解读方法现在的主要持有者印度方面,究其根源是占据克什米尔东半部的&拉达克&地区原为独立王国,其与西藏地区在1684年及1842年曾缔结过两次条约,但都没有具体划界。在这种情况下,&众所周知的天然特征、并且数世纪以来为双方所承认的传统习惯边界&这个模糊的概念就被提了出来,印度方面便有人据此将这条所谓的习惯线推进至昆仑山脉。不过现在即使印度官方和国际上仍有人将克什米尔的概念拓展到昆仑山脉,也没人敢对新疆那块土地提任何要求了。
克什米尔地理特征图:
而B图就是中国地图册中的图了,里面不管是已经占了的还是中国认为拥有主权的土地都划入了中国的范围。官方似乎认为并不需要对这些土地争议做出解释,或许政治家们认为这样的划法能够为自己获得法理方面的依据,但事实上这样做并无益于事情的解决,只会吊高民众的胃口,为将来解决问题设置障碍。当然,在这个问题上印度的政治家做得并不比中国好,甚至可以说显得更加的不务实。以至于在05年中国摆出诚意,愿意牺牲西段的部分利益来换取达旺地区时,仍无法做出务实的决定。
C图是目前国际上所能够达成共识的克什米尔范围,如果对把阿克赛钦划入克什米尔范围感到不舒服的话,那不防把概念换成,克什米尔&&阿克赛钦问题。就C图本身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地理概念,并不足以解释这个问题的复杂。为此这里有一份详细的地图。当然,不可否认A图是一份非常详细的底图,因此这份新的〈克什米尔形势图〉是以A图为底图的。
从这个图可以清晰看出,目前西段有争议的地区有以下几段:
1、喀喇昆仑走廊。位于喀喇昆仑山脉的北侧,主体为一条大峡谷,网上亦有把这条峡谷称为&克勒青大河谷&的。对于这两种称呼之间的关联官方和民间并无权威做出解释,以至于有人误以为是两块地方。事实&克勒青&很有可能是旅行者对于&喀喇&的发音的误读。因此在网上找不到&克勒青&的官方提法,甚至有人据此认为是中国政府有意淡化它的存在。 当然,不管谁愿意把它叫什么,这块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属于中国是肯定的。1962年的中印战争并不仅震动了印度,巴基斯坦也同样看到在对抗印度的问题上,中国人要比美国人有用的多。于是1963年中巴双方签订了边境协议,出于对战略安全的考虑,中方要求将中巴边境划定在喀喇昆仑山的分水岭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巴方放弃&喀喇昆仑走廊&主权也就顺利成章了,坐此中巴友谊牢不可破。当然,巴基斯坦的以土地换支援的做法显然打破了印度将边境线定在昆仑山颠的希望,因此印度最起码可以在口头上拒不承认这种交换的合法性。
2、锡亚琴冰川。对于这块争议地区你不会在中国的任何地图上看到但你不画并不代表不存在。在图中清晰显示出这块三角地带深入到了巴控克什米尔。这一地带目前处于印巴争议当中,有消息称,印度的军队已经控制了这条冰川。在印巴双方已经事实上承认了其他的实际控制线的时候,这片争议区显得非常的突兀。尽管锡亚琴冰川徒步旅行者们的梦想之地,但那真可以被称为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以至于印度最初是采用空降的办法来显示军事存在。 事实上, 印度并无可能从徒步旅行者那里获得足够的利益,而占领这条冰川也不足以对巴控区造成足够的军事威协(条件过于恶劣,20几年来双方光冻死的士兵都有几千,和墨脱的战略地位类似)。另一种可能的说法是:印度希望由此抵消因中国对&喀喇昆仑山口&的控制所引发的威协。但一支时刻挣扎在死亡线上军队并不足以有足够的战斗力。因此印度费尽心机硬插一脚显得十分可疑。既然排除了经济利益和军事目的,那答案只可能是出于针对中国的政治考虑。如果不控制锡亚琴冰川,印度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巴瓜分喀喇昆仑山口以北的分水岭,对于巴方将&喀喇昆仑走廊&&送给&中国。印度并不甘心只有口头上抗议,他需要山那边的中国人真实感觉到印度的存在。还有一个法理上的可能性才是支撑印度在冰川上苦撑的精神支柱。1963年的协议中有这么一条&如果以后一方仍然为巴基斯坦,则应该遵照本条约的规定不变&。这一条怎么理解都可以,印度可以按他喜欢的方式去理解,前提是你必须站到中国人的对面。因此,克什米尔的形势发生变化并不会对喀喇昆仑走廊的主权造成直接威协,毕竟实力和实际占有才是最重要的。但印度也有权力梦想将边境线推到昆仑山罢了。
3、阿克赛钦。对于这块地方的归属双方各执一词,比较客观的说法是这里原来是一块无人区,无论是西边的拉达克还是东边的西藏政府都对它缺乏兴趣。以至于当初有个英国人到达这个盆地以后认为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按照谁发现谁占有的原则,这块土地被当然的划入了大英帝国的版图。只可惜无论是英国人还是他的继承者印度都忘了一件事,就是通知西藏政府一声。也许口头通知过了,但并无书面的证据。当然如果面对的仅仅是一群喇嘛,英国和印度政府完全有理由无视他们的存在。只是当对手换成中国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有鉴于印度(英国)的自说自话,中国人一开始也并没有意识到阿克赛钦已经被别人画在地图上了。精打细算是中国人的传统,所以在修筑新藏公路时需要选择最经济的路线,而这条路线就必须穿过这片不毛之地。印度人当然不甘心放弃阿克赛钦,因为如果失去这个盆地,印度也就失去了将国防线推至昆仑山的梦想。而中国更不可能容忍印度在自己的国防线上获得这个突出部,失去了阿克赛钦,中国将失去从新疆进入西藏的通道,即使绕着走也将直接受到印度威协。所以中国比印度更加需要阿克赛钦,1962年战争的真实目的也在于此。事实上中国也并非十分满意,阿克赛钦与印控克什米尔的边境线并没有如愿的划在喀喇昆仑山脉的分水岭上,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这条边界是划在山脉的东侧,也就是中国一侧。
4、班公错。班公错是一个湖,也可以说是两个湖,东西两块通过中间一条狭长的水道连接起来。这块地方很多人归类到阿克赛钦里,其实是一个错误,从地理上完全是两个区域,比起那块不毛之地,班公错湖的景色让人心醉(网上有很多图片可供参考)。战前中印在这块区域的控制线在中点,也就是那条狭长水道中间。战后中国将控制线推进到&西班公错湖&中间,顺带把下面原来只占了一半的&曼东错湖&给占全了。相比于阿克赛钦和中段的重要战略位置,班公错似乎不够份量(应该也不是政治因素,更有政治意义的达旺也被放弃了)。  将国防线推至湖中央,从军事角度来看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在这个咸水湖上建立一支&西海舰队&似乎可以用来向印度显示中国的海军力量(如果成功,这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海军)事实上中国在班公湖地区将防线推进也许一开始就是一个筹码。在05年中印重启谈判后有消息称,中国在藏南希望将边境推至&色拉山口(也就是上面提到过的西山口),并且愿意为此在西部疆界展现弹性。
总的来说,西线共有四个地区:阿克赛钦、喀喇昆仑走廊、巴里加斯、班公错。前两个地区的战略地位之重要是决不会拿来交换的。而巴里加斯在印度控制当中,放弃对它的主权要求并不可能换来实际的土地(中线放弃那几个印度控制的山口也是一样的)。那么最终用来交换的只有可能是班公错了,当然也许并不需要完全退回原来的控制线,最起码&曼东错湖&没有必要交出去。如果最终交换应该会有一系列的面积计算,我按照湖两边的分水岭划出了可能的边线(仅供参考,不承担任何法律上和道义上的责任)
5、巴里加斯。在说到巴里加斯之前我必须承认,对&西班公错湖地区&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筹码过于轻率了,因为制定计划的是军事家们,用来交换则是政治家们的事情。事实上夺取&西班公湖地区&仍然是出于地缘上的考虑,或者说是出于军事防守的角度。
年,印度指责中国最近曾次越境渗入最极端的案例是&两次向印度境内的喜马拉雅山东南方向的楚玛尔镇的荒地空投罐装食物。&当然中国对侵入所谓印度领土是一概否认。官方回答是&中方边界巡逻从来都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会越境进入他国领空和领土。&请注意,这里使用的是&他国领空和领土&,而不是实际控制线。中国在使用外交用语上是十分精确的(有政治审核的),这句话表明的信息是,中国事实上是进入了中国认为可以要求主权的地区。而这一地区的实际控制权是在印度手上。所以双方的说法都没有错,只是立场不同。
最初的报道提到了&楚玛尔镇&我个地名,当然需要先把这个地方找出来。在没有详尽信息的时候,也可以推算这个可能的冲突地点应该在&班公湖&&&&巴里加斯&地区。因为这个地区的特性是喀喇昆仑山在这一带出现了两个大的断层,这两个断层也就构成了印度经克什米尔(拉达克)进入西藏的主要通道。而中方在年的那场战争中并没有在这一带推进到令人满意的分水岭上,或者说没有占据有利的制高点。因此北京方面加强在这一地区的活动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在这一敏感地区,从中国的地图上是无法得到准确的信息的。好在能从英文版的印度地图寻找
其实在整个阿克赛钦&&班公错湖&&巴里加斯地区,也就是&西线&中国虽然在年将国防线大大推进了,但还是不能令人完全满意。换句话说也就是没能将实际控制线建立在&喀喇昆化山脉&的分水岭上。 现在的情形,对实际控制区做大的改变是很难的了。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对实际控制线附近的一些高地做争夺。事实在在中印的这次谈判中,双方交换的各自实际控制区地图是有一定出入的。这些出入就包括北部的&喀喇昆仑山口&和南部的&三角高地&
由于喀喇昆仑山口前面那块区域中国并没有明显的分水岭作防线,所以在战术上中国更多的需要依靠&喀喇昆仑山口&做为侧应已保卫这一地区的安全。因此在中方提供的地图上,如果将防线在一点上向西推进至山口附近是可以理解的。 而在班公错湖和巴里加斯这两条通道(也可以说三条),由于存在的三个山口,因此这些三个山口左右的四个制高点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应该说这四个制高点目前都未能掌握在中国手中。由于中国在班公错湖尚能在正面构筑防线,因此这一带的安全会更有保障些(当然在这一地区双方仍希望再向对方的防线推进一些,因此依然有争议)。而南边进入巴里加斯的那两个通道,中国就很难从北侧构筑防线。所以这时这四个制高点当中最南面的那个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块地方被称作&三角高地&,也就是楚玛尔镇的南侧。在地图上也能清楚的看到这一区域,大至就是中国的边境线突出的那一小块。对于&三角高地&的范围双方有着不同的理解。这很正常,因为谁也不可能真的对这块地方划个三角形的框。印度认为目前中方完全控制的那块就是&印藏协议&中所说的&三角高地&了。而中方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认为这块高地应该再向北延伸,甚至希望能包括高地下面的半个河谷地区。也就是&楚玛尔镇&的南侧。也许中国方面并不真的认为可以拿到河谷地区,但最起码希望能将整个高地的制高点掌握在手中。如果&三角高地&的所有制高点都在中国控制范围内,那么印度通过巴里加斯西侧这两条通道向新藏公路发动有可能的军事行动将变得不那么容易。从这上点上看,三角高地和喀喇昆仑山口的战术作用类似。都是在正面无法构筑防线的情况下,插在进攻路线侧翼的一个钉子。
这块高地目前的情况和战略地位
总之中印在未正式划界之前,在很多区域都会有小的摩擦。当然我们是决不会认为是&侵入别国领土&的,所以印度方面指责中国入侵其领土是不成立的。至于这次空投行为,印方有高级官员&善意&的解释为可能是中方导航出现问题,丢错地方了。可能是出于缓和矛盾的目的吧,毕竟这类事情目前可能会影响印度政局。不过印度人天生无所谓的态度可能能理解这些都是&意外&。但以中方目前的体制,出现这种&意外&的可能性很小,何况不止一次。最合理的解释是中方目前的确有人员渗透进了河谷地区(印度在那里找到了空投指示标志)。随着中印边境谈判的深入,这种小规模的卡位事件会层出不穷。在朝鲜战场时,中美双方的政治家们谈判时,军事战场上也上演着类似的一幕(上甘岭就是一例)。这些都是为了最终通过政治途径解决问题争取筹码。
总结: 之前那张〈克什米尔地理特征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印边境在喜马拉雅山脉那段还是基本按照分水岭在走,但在向北依照喀喇昆仑山脉划界时,明显未按照分水岭在走,而是划在了东面,即中国一侧,这是历史造成的。所以西线的战争与其说是争夺克什米尔,不如说是中国在努力将国防线推至喀喇昆仑山脉。最终的结果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并未能将国防线推至主分水岭。不过中国在阿赛克钦地区还是在西面找到了可以接受的分水岭,但在西北角却留下了一个空白区无险可守。 幸好北面的喀喇昆仑山口在中国军队的掌握之中,因此印度想从这里攻击阿克赛钦也并非易事。之所以现在&喀喇昆仑山口&这个名词的出镜率非常之高,是因为他是阿克赛钦的门户,而阿克赛钦又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门户(相对于印度而言)
回头再说&班公错&和&巴里加斯&。可以肯定战前中国军队在班公错地区的战略意图是占领整个班公错湖,将防线推至喀喇昆仑山脉分水岭,最终战略意图未能完全实现。实际上喀喇昆山脉在这一段属于余脉,并出现了两个明显的横继面。因此想象在喜马拉雅山脉那样按照清晰连贯的分水岭会比较难。这两个横断面一个在&班公错湖&,一个就在&巴里加斯&。 西班公错湖地区依地势可以有三条防线可以选择,西线就是战前的东西湖中点,中线就是现在中国的控制线,东线就是湖西头分水岭。东线无疑是中国的最佳选择,不过既然中国当初没能将防线推至东线,那么中线所战略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在这种情况下被政治家们拿去换取更具政治和战略意义的达旺地区并非没有可能。
当然,如果说班公错湖地区退回战前的防线(东线),中国仍然有险可守。那么没能一鼓作气拿下&巴里加斯&则使得中国在这一地区很难构驻起有效的防线。在地图上你可以看出&巴里加斯&离新藏公路的距离有多近。而巴里加斯中间的那条小山脉是喀喇昆仑山脉(余脉)在这一段的最后的制高点(东面)。如果中国能够控制&巴里加斯&就可以阻挡印度从西面的峡谷...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到底怎样治疗丙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