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国家对企业的投资属于于所有者权益的什么

查看: 14829|回复: 9
所有者权益与股东全部权益是一回事吗
和爱学习的人一起激发动力
每月至少2次直播分享,有回放
视野与(CIMA | AICPA)联合举办
设置200份实物礼品
植根于国家会计学院
加入顶级CFO校友圈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平时我们在做评估的时候,尤其是用收益法评估时,用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扣减企业的有息负债价值后,即可得到企业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但该股东全部权益(所有者权益)与股权是一回事吗?在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科目,但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未转增股本前,该部分权益由谁享有?享受比例如何确定?如果涉及到国拨资金所涉及到的专项应付款形成的资本公积,又该如何处理?
[ 本帖最后由 maggie546 于
13:58 编辑 ]
会计视野论坛帖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发帖人声明原创的帖子,中国会计视野有使用权和转载权。其他网站在写明来源、作者、会计视野论坛首发网址的情况下可以转载,原创作者保留禁止转载和向其他转载网站索取稿酬的权力。
回复 楼主 maggie546 的帖子,有点可惜了
刚刚在线回复了六百多字内容,但一点击发送,没了。只能简单记得几句
1、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是从股东角度来看的,反过来从会计角度看,那就是“所有者权益”(股份公司也称“股东权益”)的数据
2、由于上述情况,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均属于全部股东权益,至于后三者,未转增股本前,该部分权益由改制(股改)前的股东所以,新投资者要想获得同等权利,必须多缴纳股金,实际上是承认老股东对于前面积累部分的价值。
3、专项应付款,属于权益性再去债务范畴,通常不纳入股东权益技术,那个是会计概念,不能等同于法律概念。
[ 本帖最后由 wanglun0826 于
09:21 编辑 ]
前辈:您的第三点说法与我的提法未合上,我的提法是国拨资金-专项应付款形成的资本公积。对这部分资本公积如何确定权益?另股东全部权益的称谓是来自于资产评估准则,应当不会有错。
举个例吧,股东全部权益评估值为5000万,对应的净资产账面值构成为:实收资本2000万,资本公积1000万(含500万国拨资金转入),未分配利润等1000万。股东就A与B两个,其中A的出资比例为70%,B的为30%,那么A的股权价值在不考虑控股权溢价时为3500万,但这里就引发出来一个问题,所有者权益中500万是由国家专享,评估时如何体现国家的权益呢?
[ 本帖最后由 maggie546 于
18:22 编辑 ]
如果是由国家专享的资本公积部分可以考虑做为溢余负债单独列示
回复 藤椅 maggie546 的帖子
1、我记错了,是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但主体的理解是没有错的。
2、权益性债务是否纳入,不是你定的,而是国有管理与客户协商定的,得有证据类的东西啊,否则,通常是需要先做剥离的。
3、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将“股东全部权益评估值”与净资产及其具体结构对应起来呢。
答复天意及WANGLUN
问题是我们在评估时,会关注所有者权益中资本公积的情况吗?
在专项应付款未转资本公积前,用收益法评估时,对该部分负债是作为溢余负债或者非经营性负债处理的。问题是如果企业的专项应付款已转为资本公积后,在评估明细表上是不会体现该部分国家权益的。
这个是我在做一个国投项目时,关于专项应付款的评估思考引发出来的另一个问题。反思我们在做收益法评估时,通常并未考虑所有者权益所对应的权益人除了股东外的其他人。
回复 地板 maggie546 的帖子
你中毒太深啦,无法说清罗:lol
角度不同不应混淆理解
1、用收益法评估股权的结果是为股东对其股权进行相应经济行为服务的,是股东间的行为,无需将评估结果与会计账面净资产对应,也无法对应;评估结果不影响被评估企业账面;
2、楼主要去对应账面,是站在被评估企业会计角度,实质上隐含了对被评估企业清算假设,这与评估目的不符,也不符合持续经营假设;
<p id="rate_69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简捷明了,说明了问题&金币 + 1
" class="mtn mbn">
拜托,晕死了
收益法评估出来的结果对应的不应当为股东全部权益,而应当是所有者权益,这个所有者权益除了股东权益外,应当还有专项应付款转资本公积所对应的权益。通过这几天的思考,我觉得如果在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要关注企业会计报表上大额的资本公积,如果该资本公积的权益人非企业股东,在评估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时,应当将该部分权益予以考虑扣除,但如何扣除?
这又引发出来另一个问题的思考,专项应付款形成的资本公积,表明拨款单位对申请拨付款项项目的权益,如果项目能够成功并产生效益,那拨款单位对项目的收益有无要求分配权?如果项目失败,拨款单位的该项权益是否为零?这些都影响到资本公积所有者权益的评估。
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资本公积对应的权益不应当全部由股权所有者享有,在评估股东全部权益的时候,应当考虑这部分的影响。
[ 本帖最后由 maggie546 于
10:45 编辑 ]
学习下。& && && && && && && && && && && && && && &
站长推荐 /1
对于工程类企业来说,工程建设周期长,体量大,基础设施模式多样,每种模式对应的增值税处理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营改增后增加了增值税核算的难度。目前税收政策未明确每种模式情况下的涉税事务,纳税人存在较大的风险。本期嘉宾郭汉忠,是视野知行社的社员,在某工程公司工作,将其负责的增值税事项进行了系统整理。活动由元年云快报支持举办。
Powered by变动详解&/所有者权益
会计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指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全面反映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情况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总量的增减。还包括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重要结构性信息。特别是要反映直接计入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让报表使用者准确理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根源。 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企业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1)净利润;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3)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4)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5)提取的盈余公积; (6)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分类/所有者权益
一、所有者权益按其构成,分为投入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三类。1、投入资本所有者权益投入资本是指所有者在企业注册资本的内实际投入的资本。所谓注册资本,是指企业在设立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资本总额,也就是全部出资者设定的出资额之和。企业对资本的筹集,应该按照法律、法规、合同和章程的规定及时进行。如果是一次筹集的,投入资本应等于注册资本;如果是分期筹集的,在所有者最后一次缴入资本以后,投入资本应等于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是企业的法定资本,是企业承担民事责任的财力保证。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投入资本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本表现为实际发行股票的面值,也称为股本;在其他企业,投入资本表现为所有者在注册资本范围内的实际出资额,也称为实收资本。投入资本按照所有者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投入资本、法人投入资本、个人投入资本和外方投入资本。国家投入资本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所形成的资本;法人投入资本是指我国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以其依法可以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所形成的资本;个人投入资本是指我国公民以其财产投入企业所形成的资本;外方投入资本是指外国投资者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将资产投入企业所形成的资本。投入资本按照投入资产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货币投资、实物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2、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指归所有者所共有的、非收益转化而形成的资本,主要包括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等。3、留存收益留存收益是指归所有者所共有的、由收益转化而形成的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二、所有者权益可以按内容和形成渠道分类。1.所有者权益按经济内容划分,可分为投入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种。(1)投入资本是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包括国家投资、法人投资、个人投资和外商投资。国家投资是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者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的资本;法人投资是企业法人或其他法人单位以其依法可以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的资本;个人投资是社会个人或者本企业内部职工以其合法的财产投入企业所形成的资本;外商投资是国外投资者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2)资本公积是通过企业非所增加的净资产,包括接受捐赠、法定财产重估增值、资本汇率折算差额和资本溢价所得的各种财产物资。接受捐赠是指企业因接受其他部门或个人的现金或实物等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是指企业因分立、合并、变更和投资时资产评估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资产价值与原账面净值的差额;资本汇率折算差额是指企业收到外币投资时由于汇率变动而发生的汇兑差额;资本溢价是指投资人缴付的出资额超出其认缴资本金的差额,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的溢价净收入及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本的溢价净收入等。(3)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税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盈余公积按规定可用于弥补企业亏损,也可按法定程序转增资本金。法定公积金提取率为10%。(4)未分配利润是本年度所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利润分配后所剩余的利润,等待以后分配。如果未分配利润出现负数时,即表示年末的未弥补的亏损,应由以后年度的利润或盈余公积来弥补。2.所有者权益如按形成渠道划分,可分为原始投入的资本和经营中形成的资本。原始投入的资本包括投入资本和资本公积,经营中形成的资本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中外比较/所有者权益
国际会计准则以及许多国家和地区没有对企业所有者权益单独制定过会计准则。一般只是在其它会计准则中就其相关的所有者权益问题作出规定,往往也只是涉及所有者权益在会计报表中的披露,或者简单地要求企业遵守有关法律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其主要原因在于各国的法律已经对涉及所有者权益事项的处理作出了转为详细的规定,我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对涉及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重大事项的处理作出了规定。考虑到在一个单独的准则中系统地规范涉及所有者权益事项的会计处理,便于企业实际操作,因此我国将所有者权益作为一个独立的准则项目。由于股份有限公司的独特组织形式、运行方式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其他国家或地区均将其作为法律或会计准则的重要规范对象。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将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者权益核算有独特的要求,《公司法》等法律也较明确,为此,我国具体准则将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核算单独作为一类进行表述。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但其涉及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基本一致,为此,我国所有者权益具体会计准则将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合并为一类进行表述。我国的所有者权益具体会计准则包括引言、正文和附则三个部分。引言主要说明了本准则所规范的范围,即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揭示。正文部分为定义、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投入资本、增加资本、发行费用、接受捐赠和资产重估、利润分配及亏损弥补、减少资本、应揭露的事项等九个自然段。定义一段为准则的进一步展开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为我们正确理解并使用准则提供了依据。所有者权益构成一段指出了所有者权益包括的内容,而后分别规范了投入资本、增加资本、接受捐赠、利润分配及亏损和减少资本的会计处理。发行费用一段介绍了企业发行股票时,股票承销费、注册会计师费用、评估费用、律师费用、公共场所涉及广告费用、印刷费等费用在股票平价发行以及溢价发行时如何处理。应揭露的事项一段落地所有者权益应揭露的事项进行了说明。附则说明确准则的解释权归属和生效日期。(一)关于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在国际会计准则中,所有者权益部分称之为业主权益和股东权益,它的构成如下:(1)实缴资本,即股东实际缴入的股本;(2)资本盈余,即股票溢价;(3)资产增值,即由于价格水平变动,对企业资产重估而形成的盈余;(4)留存收益,即企业收益支付股利后的剩余部分;(5)非股东对企业的捐赠。与我国所有者权益比较,实缴资本与我国的实收资本是基本相同的。资本盈余、资本增值、非股东捐赠的资产均与我国的资本公积概念相对应;留存收益与我国的未分配利润相对应。我国有“盈余公积”概念,属于所有者权益的内容,代表从利润分配中提取的有关金额内容。在我国,财务制度规定要从税金利润中按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并将这两部分提取的金额放入“盈余公积”之中,而西方国家并不是这样的,只是将税后利润进行股利分配,剩余即是留存收益。美国所有者权益一般分为实收资本和留存收益。实收资本即股东权益,包括普通股、优先股。若存在超面值缴入股本则将其单独列为一项。日本所有者权益即为资本。资本必须划分为属于资本金部分和属于盈余部分。资本金部分应当列示其法定资本额。对于已发分为资本公积金、利润公积金及其他公积金,并分别列示。资本公积金包括由于股票发行转入的盈余。利润公积金包括来源于利润的盈余。其他公积金包括任意公积金和本期末分配利润。英国的所有者权益一般包括资本及准备。通常分为已缴股本、股本溢价、重估价准备、其他准备及损益7部分。其他准备包括资本收兑准备、自有股份准备、按公司章程提取的准备等。(二)关于投入资本这里所说的资本是狭义的资本,即所有者向企业缴入的注册资本。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美、英、荷等国家采取“授权资本制”,根据这种资本制度,公司资本被区分为“额定资本”和“已发行资本”。公司必须在公司章程中载明授权资本的数额,但一部分,其余留待日后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决定是否发行。所以授权资本不代表公司实际拥有的资产,而只是公司有权通过发行股份而募集资本的最高限额,是一种名义资本,而发行资本才是公司真实的资本。法、德等多数大陆法系国家采取“法院定资本制”,根据这一制度,公司章程中所载明的公司资本额在公司设立时必须由认股人全部认购完毕,否则公司不得成立,公司如增加资本必须修改章程。法定资本制有利于保证公司拥有充实的资本,防止利用公司进行欺骗、投机,但其要求过于严厉,已不适应现代股份公司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开始放弃或部分放弃法定资本制而仿效授权资本制,如日本公司法规定,公司在设立时需发行股份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即可,德国股份公司法规定,当董事会根据股东大会授予权发行新股增加资本时,可以一次或多次完成,但期限不得超过五年。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注册资本制度,我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的注册资金应当与实用资金相一致。注册资本是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资本为限,所以注册资本亦称为法定资本。公司法对各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在其经营期内,注册资本只能增加、转让不得减少,以保证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减超过20%时,应按资金使用证明或验资证明,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如擅自改变注册资本或抽逃资金等,要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对于所有者投入资金的核算,股份有限公司设置“股本”科目,其他企业设置“实收资本”科目进行核算。所以必须明确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的区别与联系。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已投入的资本总和。企业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一般不是在认定后一次全部投入,而是根据合同或章程规定的出资期限,随着企业基建、生产和经营的开展而逐步分批投入的。只有当按规定缴足出资额后,企业的实收资本才等于注册资本。虽然,投入资本核算的内容只能是实收资本,而不是注册资本或投资总额。在股份有限公司中,投资者超面值购买股票时,股票的溢价部分扣除发行费用后计入公司的资本公积,而“股本”账户只记载股票的面值。这时,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子资本为“股本”账户记载的金额,而投入资本则包括股本和溢价两部分。其他形式的企业在收到投资者投入资金时将其金额记入“实收资本”账户,所以,其它收资本与注册资本、投入资本在投资者按规定缴足出资时是一致的。(三)关于公积金我国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公积金实质是企业所有者共享的但不能作为利润分配的权益。资本公积是与缴入资本相关的但又不享受权益的资本投入。由于资本是一个法定数额,标志着所有者承担的风险和享有的权益,只能单独列示,不能混淆,因此,凡是不能标有限责任也不能享受权益的资本投入必须分开列示。盈余公积则与国外的法定准备相同,属于限制利润分配的一种手段。美国的拨定留存收益完全是公司自己的事,其比例大小由股东大会决定,法律对此未作任何强制规定。拨定留存收益对利润分配作一限制,不须划拨相应的资产。对于与缴入资本相关的但又不享受所有者日常权益的资本投入,分项列示,如“超面值缴入股本”、“捐赠资本”等。日本的商法要求公司设立下列准备:(1)资本准备。即前面提到的资本公积金。包括股票溢价和因资本减少或兼并而产生的正差异。如果兼并时所产生的正差异等于法定准备与被合并公司其他留存收益之和,可以不作为法定准备,而在资本准备下列示。(2)法定准备。即前面提到的利润公积金。日本的公司在每一会计年度,至少按支付的现金股利的10%计提法定准备,提满股本的25%为止。法国的准备主要包括法定准备、约定准备、重估价准备以及管制资本利得准备等。法国公司必须按股本的10%提取法院定准备;约定准备是根据公司章程有关条款提取的准备或类似的任意准备;重估价准备是根据1975年法定重估价而设立的,一般显得并不重要。管制资本利得时,如果将利得列入准备,公司就可以要求15%的特别税率。但若用于分配时,必须纳全额的税,例如,100法郎的利得,15法郎税金,85法郎准备;若用于分配,税率为42%,多付27法郎,可供分配的利得为58法郎。分析人员应将27/85分配给递延税收,58/85作为永久性权益。我国公积金分为两类,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资本公积金包括资本溢价、资产重估价、资本折算差异、捐赠资本。资本折算差异为外商投资企业所持有。盈余公积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按税后利润的10%计提,提洪注册资本的50%后可不再提,任意盈余公积由股东大会决定提取比例。我国还有一项既不属于资本公积也不属于盈余公积的项目-未分配利润。按一般理解,税后利润在提取各项准备后,即是可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既然是可分配利润而又没有分配,似乎不易理解。如果未分配利润理解为利润分配时的限制,就应当是不可分配的利润,即任意盈余公积。(四)关于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对于企业接受的捐赠,国际上有两种基本处理方法:一种是作为收入,另一种是作为所有者权益。在某些国家,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作为所有者权益时,其价值还要视捐赠者是否是公司有控制权的股东而定。如果是有控制权的股东,按历史成本确定;如果不是公司有控制权的股东,并且该捐赠是无附加条件的,则按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规定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作为所有者权益,计入资本公积,并且,接受现金捐赠时,接受赠金额入账;接受实特捐赠的,按其公允价值入账。(五)关于利润分配我国规定所有企业均要按程序进行利润分配。而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税后利润是直接向股东分配股利的。
权益变动表/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公司本期(年度或中期)内至截至期末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报表。其中,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全面反映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情况。(1)所有者权益总量的增减变动。(2)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重要结构性信息。(3)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2007年以前,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是以资产负债表附表形式予以体现的。新准则颁布后,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正式对外呈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将成为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并列披露的第四张财务报表。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企业还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既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所有者权益总量增减变动的信息,也能为其提供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结构性信息,特别是能够让报表使用者理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根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均需填列“本年金额”和“上年金额”两栏。所有者权益表变动表“上年金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金额”内所列数字填列。上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本年度不一致的,应对上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上年金额”栏内。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金额”栏内各项数字一般应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库存股”、“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总额影响因素/所有者权益
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内部转换)
1、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2、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3、通过“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发放股票股利
4、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6、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7、向股东支付已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影响所有者
1、以未分配利润分配现金股利
2、以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
3、股东大会宣告派发现金股利
显示方式: |
共有6个词条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6次
参与编辑人数:1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27:47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列属于所有者权益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