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元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益德康秘鲁玛咖咖好用吗

玛咖炒作:终至萝卜价
我的图书馆
玛咖炒作:终至萝卜价
财富神话玛咖降至萝卜价 种植户任其烂在地里
&&&& 日 14:05来源: 成都商报记者 江龙 摄影
  玛咖,咔嚓  在四川省内玛咖主要种植区之一的攀枝花格萨拉乡韭菜坪村  前年,鲜黑玛咖批发价 200元/公斤  今年,玛咖收购价低至 1块多/公斤  玛\咖\进\化\论\  2002年 起始之年  云南丽江一家公司从秘鲁引种,这是目前可考的国内首次引入秘鲁玛咖。  年 蛰伏之年  在此期间,玛咖并不被人熟知,2010年,丽江玛咖种植面积不到2000亩,全国的产区主要集中于云南西部。  2011年 转折之年  玛咖粉获得“新资源食品”认证,由此迎来火速发展期。  年 火爆之年、危机之年  玛咖种植从丽江迅速外延到云南周边省份,价格飞涨,批发商“抢咖”。也正是这期间的大量盲目种植,危机开始显现,供大于求严重加剧,价格有所下跌;一些大型企业不再收购玛咖原料,炒作资本开始撤出。  2016年 崩塌之年  在多个玛咖产区,价格降至“萝卜价”,经销商说“行情不好”不再收购。在攀枝花,绝大多数玛咖待售;在丽江,近6万亩玛咖需要额外收购,种植户损失惨重,无心采摘,任其烂在地里。  来源:成都商报 记者 江龙 摄影报道  玛咖,因为曾被称作“植物伟哥”而风靡一时,身价更是直线超过诸多名贵中药材。在最鼎盛的时候,多地“一咖难求”,收购商见货就抢,价格动辄上千,甚至上万元每公斤。种植户也趁势而上,不惜借钱大量种植。  最近,又到了采挖上市的季节,玛咖却并未迎来自己的春天。  连日来,成都商报记者在玛咖种植区四川攀枝花、凉山及云南丽江等地调查发现,以产量最大的黄玛咖为例,今年每公斤干货的价格降到了15元以下,意味着鲜货价已落到1.5元/斤左右,价格甚至不如“萝卜价”。就连红火一时的黑玛咖,干货价格也降到几十元一公斤。价格跌至冰点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销售遇冷,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种植户已经无心采摘售卖,任其烂在地里。  玛咖是如何被热捧的?如今又为何骤然遇冷?过山车式的行情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操控?当然,还有一个最本质的问题,玛咖本身,是否真是传说中的神物?  暴富神话  有人两年赚2000万,引疯狂种植  攀枝花格萨拉乡韭菜坪村,这里是四川省内玛咖主要种植区之一。初春的山地上,还有部分玛咖没有采挖,根茎以上的叶子已经焉了。当地种植户李万才带着记者边走边聊,说到自家的230亩玛咖,他有些惆怅。  230亩,这只是李万才一家种植的数量。韭菜坪村党支部书记史云海告诉记者,2015年,全村的玛咖种植面积达到了近4000亩。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三四年前,当地人几乎还不知道玛咖究竟是什么。  为何突然热衷于种植玛咖,这得从一个传言说起。史云海回忆,大约在2014年,有人开始传,在离村里仅30公里不到的云南省丽江市,一位村民种了一大片玛咖,结果收获时发现全部种植的是黑玛咖(注:玛咖分为黑、紫、黄等种类,颜色越深越贵,黑玛咖价格最高),当年净赚一百多万。对于这户村民的具体信息,韭菜坪村没有村民说得清楚,但也没有人去质疑,因为身边很快就有了靠着玛咖赚大钱的多个真实案例。  付德军是最早在格萨拉乡种植玛咖的农业公司负责人,2013年,他与几名合伙人在格萨拉乡试种玛咖,当时的面积只有100多亩。那一年,他们收获了近5吨干玛咖,价格最高时,干果达到了一千元每公斤以上,仅一年,他与合伙人赚了几十万元,“那时价格好,在玛咖产地丽江、攀枝花等地,经常出现批发商“抢咖”的场面。”  李万才了解的案例更为惊人:他的一位朋友,因为大规模承包土地种玛咖,在两年的时间里,赚了整整2000万元。2014年,李万才在村里试种了2亩多玛咖,获利1万多元;2015年6月,李万才邀请两个好友共同出资,在韭菜坪村承包了230亩土地,投资200多万种植玛咖。  一夜净赚百万的传言,身边最真实的赚钱案例,亲自看到的抢购场景,村民们尽管不知道玛咖在药学上究竟有何神奇功效,但他们明确地看到了玛咖在经济效益上的神奇功效:“一亩地就能赚上万甚至几万,种什么能有这么赚钱?”  没有什么比这更为令人向往和激动的了。2015年,韭菜坪村全村的玛咖种植面积达到了直逼四千亩之多,整体产量估算在15万斤左右。  火爆扩张  丽江种植面积涨35倍,并迅速外延  实际上,仅在攀枝花当地,大规模追加玛咖种植量,并不止韭菜坪村,甚至延伸到了相邻的凉山部分地区。种植户们所传的所有火爆信息,源头都指向云南丽江。  成都商报记者多地走访获知,如果要追溯玛咖火爆的起源,作为全国最大的玛咖产地,丽江的不少玛咖种植公司可以说是亲自见证了玛咖在中国的发展史。多位丽江的玛咖销售商告诉记者,2002年,当地一家公司从南美秘鲁引种,这也是目前可考的国内首次引入秘鲁玛咖。即便如此,在2006年之前,玛咖也并不被人熟知,到了2010年左右,丽江玛咖种植面积不到2000亩,且全国的玛咖产区主要集中于云南西部一带。  2011年,是玛咖转折的一个关键点。这一年,玛咖粉获得了国家“新资源食品”认证,玛咖也由此迎来火速发展的高峰期直到2014年。来自丽江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当地玛咖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涨了足足35倍。到2015年,云南全省种植面积突破8万亩。随着玛咖价格一路飙升,玛咖种植开始快速向四川、贵州、青海等地外延。  来自攀枝花盐边县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短短的两年时间,攀枝花格萨拉、温泉两乡的玛咖种植面积从1000余亩已迅速发展到1.1万亩。而来自凉山州玛咖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凉山玛咖从2013年的零星试种,发展到2015年面积近1万亩。  李万才介绍,“当时的价格很好,黄玛咖鲜果产地批发价都卖到七八十元每公斤,而黑玛咖更是高达近200元每公斤。”  多位玛咖销售商表示,不少人看准了玛咖蕴藏的巨大商机。在丽江、攀枝花等地,一些老板每年因玛咖获利几百万至上千万也不在少数。在2011年至2014年,“最高的时候,一些品质好的黑玛咖炒到了上万元每公斤的价格。”  除了价格的坚挺,收购商近似于疯抢的收购,也给了种植户信心。“那时,收购商都不还价,直接给钱就买。”据一些种植户介绍,玛咖火爆的时候,在产地沿路到处可见收购玛咖的人,甚至出现争抢的场面,“年,到处都是开着豪车收购玛咖的外地商贩。”  到了2014年,随着玛咖种植面积的陡然增加、产量剧增,玛咖的供大于求的状况逐渐凸显,价格有所下跌,但由于国内一些大型酒类公司及药业大量收购玛咖,使得玛咖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实际上,多位销售商也表示,就是在2014年,他们已经嗅到了玛咖疯狂背后潜伏的危机。  猝然崩塌  经销商不见了,“今年栽了”  遥远山村里的种植户们,也并非完全不知道这些危机信息。据史云海介绍,以格萨拉韭菜坪村为例,在2015年,全村350户村民,基本家家户户都在种植玛咖,最多的村民种植了四五十亩,最少的也种植了五亩,“当时我们还开会告知村民,市场有风险。”不过,很多人并不听劝,盲目扩张种植。  风暴猝然而来。  今年春节前,韭菜坪村的村民们感受到的最明显变化就是,前两年的同样时候,收购商已经驻进村里,忙着收购。但今年,收购商们不见了踪影。见到有陌生的车辆经过村里,不少村民都试图上前问问是否来收玛咖的。然而,两个月过去了,他们一个销售商也没有等到。  史云海等人打电话联系了云南、海南、成都等地的收购商,得到的答复都是,“今年行情不好,不收玛咖。”至此,大家才意识到,“今年栽了!”  据史云海介绍,截至2016年2月初,全村仅仅通过网络等渠道艰难售出去一千余斤玛咖,不足总产量15万斤的1%。就在记者到访前,曾有人到村里来买鲜玛咖,只愿意出1块多钱每公斤。  多位销售商告诉成都商报记者,2015年,一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严重加剧,二是一些大型企业不再收购玛咖原料,三是此前炒作资本的撤出,都是玛咖价格暴跌的主要原因。  为何很多企业不再收购玛咖?成都商报记者调查了解到,之前,国内的一些酒企、饮料企业纷纷进军玛咖产业,开发了一些产品,但是由于消费者认知及接受度有限,目前投放市场效果并理想。据付德军介绍,他认识一位沿海地区的老板,投资几千万建了玛咖饮料厂,结果生产出来的饮料卖不出去,企业只能倒闭,损失惨重。  茫然窘境  请人挖要给钱,干脆不挖了  大风暴来临,种植户们受到的冲击来得最为直接,且已经来不及退场。  据当地的种植户介绍,2015年,韭菜坪村的玛咖苗全部从丽江购买,每斤玛咖种子高达4万元,加上土地承包费、耕作、薄膜及人工投入,每亩的成本达5000元。这意味着,最少的一户村民都投入了2.5万元。对于这个人均年收入仅三四千元的山村来说,这是一户家庭几年的收入。  豪赌者的账面更为难看。李万才说,他投资200多万种植玛咖,钱基本都是四处借来的,且有不低的利息。为此,他只好将收获的几万斤玛咖收获,准备运到丽江烘干,期待价格回升,将这些玛咖卖出去。“这样算下来,鲜货玛咖要卖九至十块钱每公斤,才能收回成本。”但以目前的价格来看,他完全不敢出手。  记者在攀枝花、丽江等地采访发现,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若玛咖的价格持续走低,有的种植户或收购商将损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目前,攀枝花及凉山地区,绝大多数玛咖未被收购,大多挖采后晾干待售。但是玛咖能否迎来价格的翻盘,种植户们一片茫然。  最先传出暴富神话的云南丽江,种植户们面临着同样的窘境。丽江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除玛咖企业及已有市场意向性收购外,丽江全市还有近6万亩玛咖需要额外收购。  记者在攀枝花、丽江等地采访时还发现,除了晾干待售,有的农户因嫌采收麻烦,还有不少玛咖依然在地里。“请人挖,一公斤还1块钱左右。”攀枝花的一位村民介绍,挖起来可能人工成本都不够,干脆不挖了,任其烂在地里。  一个最本质的问题  玛咖功效到底如何?  无论在城市的药店或者商家的宣传,玛咖的功效几乎无所不能。在各种神奇功效中,还数“植物伟哥”这一点最吸引眼球。  “玛咖能壮阳完全是被夸大。”攀枝花学院教授、药学博士韦会平研究玛咖多年,据他介绍,在国外,玛咖多用于提高雌性动物的生育能力。虽然有研究资料表明,玛咖能提升男性精子的活力,但这不代表就能提升性能力,这完全不是一回事,“自玛咖被引入国内后,玛咖一直被炒作,作用被夸大,人们因此产生误解。”  韦会平介绍,从2012年到2014年间,在他的主持下,开展了《攀枝花玛咖规范化种植技术及药用价值评价》研究,并于2015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研究发现,玛咖确有一定药用成分,但是,“玛咖对人体的具体作用及玛咖的功能还有待考证,国内研究也属于空白,目前处于研究阶段。”  “玛咖不是药品,而是一种功能性食品。”韦会平介绍,2011年,原卫生部为玛咖颁发了“身份证”——新资源食品。按照《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规定:生产经营新资源食品,不得宣称或暗示其具有疗效及特定保健功能。他介绍,在国内外,玛咖都没有取得药品这一身份证,说明没有被政府认可。  云南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薛润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玛咖有其特定的功能,玛咖中含有两种独特的成分玛咖酰胺和玛咖烯。长期服用,可改善睡眠、调节激素水平、缓解女性更年期症状等。不过他表示,对于玛咖具体成分的药效和作用机理,目前学界尚未研究清楚。特别是临床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攀枝花、丽江的一些玛咖销售商认为,过分宣传与投机炒作,也给玛咖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有的业内人士透露,有人在服用玛咖粉后,很快起到“壮阳”效果,这是一些不法商家在里面添加了“伟哥粉”,有副作用的潜在风险。
  一个最现实的难题
  玛咖行业该怎么走?
  在玛咖销售商林海看来,玛咖或正在重走螺旋藻的道路,当年云南螺旋藻产业红极一时,后来由于市场混乱逐渐没落。还有不少人销售商认为,今年玛咖价格持续低迷,玛咖行业没有得到有效的规范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对此,成都商报记者在丽江采访了解到,2015年3月,《丽江玛咖栽培技术规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玛咖产业的地方性技术规范,对丽江玛咖的产地环境条件、良种生产、育苗、大田种植、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及贮藏运输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价格大幅跌落,也有积极的一面。”有玛咖销售商认为,通过市场调节,一些投机商贩及一些不守规范种植户,必然将遭到淘汰。最终,玛咖行业也许有望逐步规范,价格逐步回归理性。
  韦会平认为,玛咖应该走深加工路线,或配合一些中药研制,开发一些能让大众接受的产品,才能扩大玛咖的市场。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攀枝花市获悉,目前,攀枝花学院和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在开展一项玛咖产品深加工研究项目。目前,该项目研究的玛咖酒已经上市,玛咖茶、玛咖咀嚼片、玛咖饮料等系产品也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这或将对攀枝花本地的玛咖销售起到一定作用。
  不过,销售商们对此并不敢抱太大信心,有人认为玛咖市场还大有潜力可挖,但更多的销售商已经在准备离场。对于玛咖将来的走势行情,这部分销售商的表态不约而同地提到一句话:“谁都看不准,投资需谨慎。”植物伟哥玛咖暴跌背后:种植面积5年增长150倍  而当地政府对玛咖产业抱有巨大期待。根据云南省规划,至2020年,全省玛咖种植面积将发展到20万亩,干品年产量达2万余吨,农业产值超过25亿元,预计加工销售收入可达500亿元。而丽江的规划量是云南省规划的一半,即至2020年,玛咖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现在谈百亿产值还太早,大宗商品在爆炒后价格回归理性,不是没有的事。”在广州从事中药材生意的黄先生认为,由于缺乏标准,商家都是靠忽悠在卖玛咖,消费者也区分不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这轮价格暴跌必然淘汰掉大批抱着投机心态的游资和不规范种植的农户。随着玛咖行业逐步规范,价格有望回归理性。而从整个市场来看,具有保健功效的玛咖依然大有潜力。  黄先生说,原来很多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把玛咖吹捧成神药,比如提升免疫力、抗肿瘤、调节内分泌、抗抑郁,最为熟知的还是植物伟哥。随着产业陷入困境迎来洗牌,企业可以利用这个缓冲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上,避免低端同质化竞争,同时加大对玛咖功效的正确宣传,逐步培育消费者的认知度。  “现在看来,整个行业回暖还要两三年。”邱德意表示。玛咖神话破灭:15年囤货4万吨 价格由过万降至几十元  据丽江市生物创新办对本报的回复,丽江市政府部门将建立相对统一、合理的玛咖价格协调机制。根据综合成本测算,建议鲜果每公斤价格在20~25元之间、干果每公斤价格在120~160元之间,这样才能兼顾种植户、加工企业、销售商、消费者各方利益,逐步规范玛咖产品定价走向合理的区间。  此外,在种植方面,也将加大计划性,减少盲目性。2016年丽江计划种植规模控制在9万亩,鲜果产量在2.7万吨~3万吨之间,实现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对于玛咖价格回落,杨曜武认为这其实是价格回归理性,是件好事。“中间炒的那些人,没利润就不干了,留下的那些真正做事情的人来规范这个市场。现在玛咖没那么好卖了,那以后市场上就没有玛咖了吗?不会的。”他告诉本报,这次玛咖价格跌落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炒玛咖的投资客,因为这部分人囤了很多玛咖。  马白华说,前两年“只要跟玛咖产业有关联就赚钱”和去年以来形成的“玛咖产业完全不行了”这两种观点都不对。客观地看,玛咖产业仍处于一个成长、上升、调整的时期。揭开玛咖神秘面纱:从天价到“萝卜价” 行业标准待解  从“天价”到“萝卜价”:揭开玛咖神秘面纱  导读  在种植方面,没有统一区划,种植混乱;玛咖种子、种苗混乱;种植纯度不高,且没有专门生产经营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玛咖质量和产量难以保证。加工方面,玛咖还停留在民间使用或切片等粗放模式,市面上缺乏精深加工的相关保健产品。宣传方面,则是玛咖的功能被夸大。  本报记者 王志灵 深圳报道  “鲜果一公斤5块给你,这干果每公斤要30块,旁边黑玛咖每公斤50块。” 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龙寿沟村的“云岭茯苓”,沈学章指着黄色玛咖对记者说,这个价格已经是近几年以来的最低价,去年此时,黄玛咖和黑玛咖的每公斤价格分别在300元和500元以上。  玛咖,原产于南美高原,十年前在云南丽江成功培植,在过去数年,被冠以“补肾壮阳”、“植物伟哥”的神奇性能,成为丽江这座旅游城市的特产名片。其身价也与三七、人参等名贵中药材比肩,最高价时每公斤玛咖可卖到上千元。  对此,做了三年玛咖生意的沈学章表现了精明生意人的先见之明。“我去年下半年开始出货,现在剩余的已不多,所以损失不是很大。很多人去年还在囤货,现在肯定亏惨了。”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这两年满山遍地都在种玛咖,这种粗放的种法都收不到很高质量产品的,产量又大幅增加,我是觉得最终肯定会跌价,只是没想到跌得这么快这么狠。”  一年时间,售价振幅上十倍!是谁把玛咖推上神坛?又是谁把玛咖拉下泥潭?  “天价”玛咖横空出世  玛咖为十字花科独行菜,属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秘鲁,是印加人的食物之一。来自一些西方国家的科学报告称,玛咖能起到增强体力、抗疲劳、调节内分泌系统等功效。而这些功能属性在国内被商家夸大为“养颜、壮阳”。目前,玛咖更多的是被定位为保健药,食用方法有泡酒、泡茶、泡水、煲汤、泡蜂蜜等。  2002年,云南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将玛咖从秘鲁引入云南,并在丽江驯化引种成功。  格林恒信玛咖销售有限公司也开始尝试玛咖规模化种植。该公司创始人杨勇武表示,玛咖最适合在低纬度、高海拔、冷凉地区种植,云南玛咖种植适宜面积约有几十万亩。在这些高海拔冷凉地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常有霜冻,环境恶劣,只能种青稞、燕麦、荞麦、洋蔓菁等作物,玛咖的种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海拔冷凉山区粮食及蔬菜品种少、数量不足的矛盾。  中国卫生部2002年正式批准玛咖进入中国,并于2011年批准为“国家新资源食品”。从此,玛咖迎来历史转折点,从丽江市到云南省,政府先后都开始将玛咖作为重要产业推进。  云南丽江高寒山区成功引种玛咖后,由于亩均纯收入较传统作物高出2-3倍,倍受山区农民青睐,加上“政企研”联运助推产业发展,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带动高寒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据原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主任朱发顺介绍,2010年,玛咖种植面积不超过2000亩,主要在丽江;2011年开始增加到3200亩;2012年,云南全省种植面积为2.5万亩,年产量约为2400吨;到2014年,迅速发展到15万亩,其中仅丽江的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主要种植区域从丽江蔓延到云南迪庆、怒江、昭通、曲靖、大理和昆明等地,并延伸到了周边贵州、四川、西藏等省份;到了2015年,全国玛咖种植面积达60万亩,产量高达31000吨,其中,丽江玛咖产业基地突破14万亩。  按照云南省《关于促进玛咖产业有序快速发展的意见》规划,2020年云南玛咖种植面积将发展到20万亩,干品年产量达2万余吨,农业产值超过25亿元,预计加工销售收入可达500亿元,是文山三七近年年均销售收入的5-10倍。  政策先行,招商随后。从2013年开始,各路资金纷纷落地云南玛咖产业,其中,茅台、(25.17, 0.67, 2.73%)、(21.80, 0.50, 2.35%)均与格林恒信进行合作开发玛咖保健酒;2014年年初,(15.580, 1.04, 7.15%)推出了康美玛咖;同年9月,广药(21.940, -0.02, -0.09%)的“白云山铁玛”项目计划亮相。  “大资金带动小资金,有大企业参与采购玛咖为原材料,就自然会有各路游资介入收购囤货。”朱发顺介绍说,“玛咖价格也就是两年暴炒起来的。”  据沈学章回忆,2011年,云南黄玛咖批发价约为220元/公斤,2012年上升至300元/公斤。2014年,市场上最差的玛咖价格都能卖到400元/公斤,好的黑玛咖和紫玛咖能卖到上千元每公斤的天价。  行业标准待解  飙升的价格最先惠及的就是玛咖种植户,包括当地农民和外来投资者。在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和新疆等省份中,只要稍微能种植出玛咖的高原,都在想方设法种植玛咖。  据云南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薛润光介绍,玛咖只适合在2800米-3500米的高海拔地区生长,而在秘鲁原产地,很多玛咖都是产于海拔4000米以上土地。玛咖生产一年一季,或者两年一季,由于该植物吸收土地养分能力很强,通常种植一季后,种植地要修养几年,执行4-7年轮种。  目前,我国不少海拔2000多米的地区都在种玛咖。低海拔地区温度相对较高,容易发生病虫害,喷洒农药在所难免;此外,为了增加土地产量,种植户会大量施肥促进玛咖加速生长,每隔三四个月便能收获,且亩产量大幅提高。高海拔自然生长的玛咖亩产量只有两百多公斤,而低海拔施肥种植玛咖产量可达到每亩八百公斤。  朱发顺认为,云南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发展和推进玛咖产业这一思路是对的,但是需要规范统一标准,并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才能引导玛咖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防止暴涨暴跌。  目前的问题是,在种植方面,没有统一区划,种植混乱;玛咖种子、种苗混乱;种植纯度不高,且没有专门生产经营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玛咖质量和产量难以保证。加工方面,玛咖还停留在民间使用或切片等粗放模式,市面上缺乏精深加工的相关保健产品。宣传方面,则是玛咖的功能被夸大。  “既然称为'新资源食品’,那么玛咖便只是一种食品,并不是药品。”朱发顺说。按照《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规定:生产经营新资源食品,不得宣称或暗示其具有疗效及特定保健功能。  “面对现在这样低迷的行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种植企业规范化、标准化栽培,加大玛咖产品研发力度,丰富玛咖消费产品市场,防范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严厉惩处欺诈行为。”朱发顺说。&玛咖市场降温:农户曾种一亩能挣万把块钱  玛咖价格涨起来,自然就吸引到更多人进入这个产业链,特别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短短数年之间,种植面积就扩大了数十倍,随之产量也逐年攀升,但下游的消费却并未跟上来,反而因消费市场接受程度的滞后,影响到玛咖产品的大量积压。而产品卖不掉,原材料当然也就无人问津了,玛咖价格也由云端坠落,种植户面对大量玛咖欲哭无泪,采摘成本已经高过收购价,亏损是必然的。  其实,玛咖就是投机资金炒起来的,而这种炒作模式,在普洱茶、冬虫夏草等也曾上演过,都是过度夸大产品功效,利用各种渠道资源宣传,集体哄抬价格,吸引资金进入扩大产能。而在炒作进入巅峰期之后,又会面临供过于求的问题,价格自然就会回归价值,产品则由“神坛”滑落,恢复其本来面目。  玛咖“神话”破灭是好事情,可以让从业者看清玛咖的真相,不再当做神奇的产品对待,而是摒弃泡沫炒作,还原其真实功效,让消费者可以切实感受到玛咖的益处,才能真正接受它。&&&&& 图集:&&蒜你狠这次更狠 一颗小蒜头炒出一门大生意玛咖跌至白菜价:每公斤120元跌落到1元   玛咖是一种原产于秘鲁的十字花科作物。玛咖的根在当地是一种蔬菜,人畜都可以食用。  日,我国卫生部第13号公告批准玛咖粉作为新资源食品。此后,一些嗅到商机的商家将其称为“秘鲁人参”、“植物伟哥”、“荷尔蒙发动机,并极力炒作其补肾抗疲劳,改善性功能等功效,更有甚者称其能“防癌、抗肿瘤和抗白血病”,一时间,玛咖在各式各样的宣传中几乎成为了无所不能的神药,身价随之水涨船高,在一些地方,研磨成粉的玛咖一度卖到每克15元的高价。  在这样空前火爆的行情之下,2013年,丁王村里从其它地方引进了30亩玛咖进行试种,当年就卖出了10元一斤的好价钱,多年来,村里的主要作物白菜行情最好的时候也没有超过一斤1元钱。到了2014年,村里种植玛咖的土地一下翻了一倍多,谨慎的海金保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种了五分地的玛咖。到了2014年年底,玛咖行情一路飚升。  海金保:黑玛咖每市斤达到50块钱一斤,紫色是45一市斤,白玛咖13元一市斤。反正你争我争的那种,地里没有挖的时候,反正就交钱订了,先订。  《经济半小时》记者:订了给你挖意思是,就是在地头上就已经订了?都不愁卖。  海金保:是啊。  尝到甜头的海金保后悔年初没有多种一些。到了2015年,他一口气把自己近一半的地都种了玛咖。  海金保:一棵苗黑玛咖投得到五角,2014年黑玛咖是三角多一点,两亩将近七千左右。  尤其是在除草和收获季节,都得用80元一天的价钱请人帮忙,加上化肥农药也没少用,一亩地的成本上涨到七八千元钱。  短短两年,丁王村的玛咖种植面积就从30亩扩大到了300亩。  玛咖,这种来自于遥远南美洲的外来作物,在整个2015年,都承载着这个中国西南偏远山村村民们对于财富的梦想。  《经济半小时》记者:当时想过销路没有?怎么去卖?  海金保:没想法,看到外地老板在其他地方租地种,百把亩都有,几十亩的也有。  《经济半小时》记者:从哪里来的老板?  海金保:外地的,永胜的,哪里的都有。  海金保说,这些外地老板一般都是在与村里接壤的宁蒗县的山上租地。罗现存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他以前做煤矿生意,在2014年的时候包了200多亩地,正好赶上了玛咖的疯狂行情。  云南省丽江市玛咖种植户罗现存:基本上价格算下来还是赚了几百万,就是争着买。  《经济半小时》记者:怎么争法?  罗现存:这个争法就是我来给你争的话,去年我订了合同,也不确定要(按)合同,他就取了钱,非要放在我包包里面五万,这个(玛咖)果子就要拿给他,我就坐车回来的路上,在半路上,他问我老板是不是我打的钱少了,我再打给你,他又打了15万给我,我说不是,我还没到家,(到了家)(玛咖)果子装好,拉来给你,他还以为是买不着玛咖,卡里面又打了15万给我。  火热的行情让罗现存赚得盆满钵满。  到了2015年,罗现存又多包了一百亩地,一共三百多亩地全用来种玛咖,先育苗,后种植,光是育的苗就够种一千多亩。  留足了自己用的之后,罗现存连卖带送的把其余的种苗都给了人,其中就包括村委会主任海学华。在2015年初,他投下血本,包了80亩地种玛咖。  记者:租地花了多少钱?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丁王村村委会书记海学华:租地只有几千块钱,主要是荒坡上。  但是,到了2015年冬天,玛咖成熟的时候,前一年还三天两头来地头抢货的老板们却一个也没有出现。  每公斤玛咖鲜果从2014年最高的120元一路跌落到1元钱,成了名副其实的白菜价。  而且就算是白菜,正常年景每亩还能有4000公斤的产量,能卖上五六千元钱,但他家的玛咖平均亩产200公斤,一共收获鲜玛咖16吨,按这样的行情,一共只能卖到1万6千元,但是这80亩地,租金、种苗、化肥、农药、加上人工,一亩地的成本不低于5000元,总共40万的投资眼看打了水漂。  玛咖晒干以后还能存放两三年,这让海学华和村里其它种植户们稍微感到一点庆幸,这至少给了他们一点等待的时间。  罗现存为自己将近100吨的库存心烦意乱。  2014年赚的将近两百万元现在全砸在了这300亩地里,现在看来是血本无归,他根本再无心像往年那样,帮别人代销了。  罗现存:他们零售小我就不想销了,现在销路恼火,价格太恼火,收十来元一斤。  《经济半小时》记者:鲜果?  罗现存:干果,至少三公斤鲜果干一公斤。  丁王村一共520户,2015年种植玛咖的一共有150户。  丁王村的玛咖种植户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本来盘算着能通过像罗现存这样的老板来上门收购,现在的时势,让他们有些绝望。  海学华、海金保,还是丁王村的其它148户玛咖种植户都并没有想到,自己所在的华坪县,并不是丽江市政府鼓励种植玛咖的地方。在丽江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发展统筹科科长马白华给我们出示了一份《关于下达2015年丽江市玛咖种植面积指导计划的通知》。  云南省丽江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发展统筹科科长马白华:当时提出是8万亩,必须要控制8万亩以内。  《经济半小时》记者:有古城区,玉龙县、永胜县、宁蒗县,就是说这四个县是比较适宜种植玛咖的,其他县不鼓励种植。  马白华解释说,玛咖适宜在高海拔、低纬度、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域内生长。生长在海拔2800以上的玛咖,有效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而“出身低”的玛咖,其有效成分含量随之降低。  云南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薛润光指出,高海拔冷凉地区的气候条件不但利于玛咖有效成份的合成,同时还可以有效扼制病虫害的发生,几乎可以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大大降低耕种成本。  而在丁王村采访时,记者得知,种植户们每周都需要打一次农药,每亩地农药花肥的成本就达到七八百元。在海金保家里的地里,专门实时测量海拔高度的手机应用程序显示,这里的海拔高度仅为2439米,而这片区域,恰恰是去年村里种植玛咖的土地最为集中的地方。  海金保现在庆幸去年家里还有一半的土地种了白菜,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勉强维持家用。眼看玛咖从去年的香饽饽变成眼下的无人问津,他索性用来做了猪饲料,因为除了地里的白菜,海金保只能指望这20多头猪能够填补一下家里的亏空了。  不适合种植玛卡的低海拔地区也跟风种起玛卡,努着劲儿搭上了这趟财富梦想班车,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还是没能圆他们的财富梦。如果说,低海拔地区的天价玛卡卖出了白菜价,或许还能解释为是由于有效成份不足,那么高海拔地区情况又如何呢?  大量玛咖价格暴跌,无人问津  在丽江市玉龙县太安乡吾住比村,这片高海拔高寒地区的土地在2015年曾经承载着和金龙一家人对于玛咖空前热切的期望。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太安乡吾住比村村民和占军:租地150亩,这边50亩,那边100亩,我们自己家还有30亩地。租地一亩1200。租金差不多二十几万。  太和乡是著名的土豆之乡,吾住比村的传统作物也是以土豆为主。和金龙算得上是村里的能工巧匠,凭着修车的好手艺,家里的日子算得上殷实。2014年以前,家里的30亩地也一直种着土豆,错过了玛咖最火爆的行情。到了2015年开春,一家人咬咬牙,把准备给儿子买婚房的40万元拿了出来,租了150亩地,再加上家里的30亩,一共180亩,全部种上了玛咖。  《经济半小时》记者:苗花了多少钱?  和金龙:差不多十八九万。  租地加上种苗和人工,花光了和金龙夫妻俩一辈子的积蓄。和金龙不是没有仔细算过,但当时觉得自己怎么都应该是稳赚不赔。  《经济半小时》记者:没有想到玛咖的价格跌?  和金龙:会跌,但是前年一公斤是120-160,所以我们最多想到也是降到最低二十元一公斤卖出去,所以我们的想法也是降了六倍还会赚一点。  但和金龙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辛苦一年,却迎来一落千丈的玛咖行情,到了收获季,像他家这样将近3000米海拔种出来的黑玛咖,每斤鲜果的收购价只有5毛钱,这个价钱,连收果子的人工都不够。  和金龙家里家外的院坝里还摊晒着十多吨玛咖,这些玛咖就像负担一样沉甸甸地压在了一家人的心上。  如果放在去年年初,这些黑色或者紫色的十字花科果实能够卖到200万以上。  眼着春耕在即,农药化肥都等着开销,他抽空去了丽江城里的玛咖市场打探行情,打算亏本出点货,多少换一点现钱。  埋头做了一辈子的手工活的修车匠和金龙,从来都是等着生意上门,这次却被玛咖逼得要去找人主动询价推销,实在是有些难为情。在这家销售玛咖的门店,他跟老板纠结了半天,愣是没好意思开口。最后还是老板看明白了他的来意,主动跟他搭了话。  云南省丽江市玛咖销售商:要看一下货再说。  和金龙:一般。  云南省丽江市玛咖销售商:没看到货不好说,要看一下货再说。  不过私下里,这个老板透露说,他是几乎不可能再收购其他人的玛咖了,因为他自己家里人还在香格里拉包了160亩地种玛咖,到现在都还没销出去。  在这个以销售丽江土特产为主的市场,门口打着玛咖店铺的就有七八家,但要么就是关门大吉,要么就是门庭冷落。  和金龙直奔市场最里端的一家政府主办的玛咖代售点,这儿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  云南省丽江市玛咖代售点工作人员:这边看的全部都是丽江本地农民的玛咖,你可以拿过来代售,价格你自己标,如果你自己找到买家的话,你拖走就是了我们不收你任何费用。  在这个代售点,已经堆放了800吨由丽江各地的种植户们送过来的玛咖。  虽然农户们把玛咖干果降到了远远低于种植成本的价格,但是依然鲜有人问津。  一般来说,大概三斤到四斤玛咖鲜果能晒成一斤干果,这样算下来,和金龙家的每斤干果起码需要30元钱才能勉强保本,但是和金龙深知,现在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价钱。  比起和金龙,南溪村的和占军就要幸运很多。2015年,他把家里的玛咖从13亩扩到了20亩。同样是遇上了暴跌的行情,但至少他家有6亩地是在年初播种时就和一家专门从事玛咖种植和加工的企业签了协议,由这家企业提供种苗,鲜果以大约每斤20元的劳务费进行收购,每亩收购上限为260公斤,这样算下来,和占军家好歹有了31200元的收入,这让和占军能够基本保本。  实际上公司加农户也是丽江市政府一直在推广玛咖的过程中力推的模式,希望通过订单式的的生产增强单个种植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天在公司召开的一个小规模的见面会上,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国高提出,希望公司能够在今年继续和村里种植户的合作,最好还能扩大协议种植面积。  但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杨曜武非但没有接受扩大协议种植面积的请求,甚至直接提出要终止和村里所有散户的合作。  杨曜武这个听起来有些残酷的决定并非是一时兴起,一来是因为去年玛咖市场需求下降,公司的销售也下降了50%,公司今年打算将种植面积从去年的1万亩缩小至5000亩,二来是因为这几年市场大起大落,公司在跟散户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也是伤透了脑筋。  杨曜武说,早在七八年前,公司就开始跟南溪村的种植户们订了玛咖委托种植协议,开始两年还运行平稳,但是随着玛咖行情一路看涨,村民们纷纷把协议地块里种出来的玛咖卖给肯出更高价钱的外来商贩,公司因此损失惨重。2014年公司的果实回收率只有30%。  《经济半小时》记者:2014年时候,您家交给他多少公斤?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黄山镇南溪村村民和占军:五六亩地的才六百多一点,六百多公斤。不到,因为他们那时候都是合同签上,因为那个2004年比较火,我们都不想卖给他们,这个都是人之常情。  两年这么一折腾下来,杨曜武觉得和散户打交道成本太高,索性想放弃这一部分业务,只做大户。他也希望经过今年的调整,整个市场,无论是对玛咖的认识,还是价格,都能回归理性。  杨曜武:希望政府这边是对这个玛咖的整个从种植环节的一些基础条件的要求,到玛咖产品进入市场的一些环节的把控,对品质的把控,可能要加大一些力度  实际上,这些工作丽江市政府并不是没有做。  云南省丽江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班科长马白华介绍说,在2015年,丽江市制定了《丽江玛咖栽培技术规程》,云南省也发布实施了《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玛咖干制品》,标志着丽江的玛咖质量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除此之外,2015年3月份,丽江市还出台了《关于下达2015年丽江玛咖种植面积指导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2015年全市玛咖种植指导面积建议控制在8万亩以内,但是最后实际的种植面积却达到了144318亩,超过计划面积80%.  马白华:一个是引导形成一个合理的玛咖产品市场定价,然后促使整个产业实现理性回归,理性发展。二是集中到最适宜的区域种植,同时要适度控制规模。第三继续推行一种定单式的种植,化解农民面临的风险,第四也是很关键的,我们要严格贯彻执行有关玛咖的一系列质量标准,更加突出质量,一定要走品质化的道路,我觉得这些都是核心的。  而实际上,近年经历过山车行情的中药材并非只有玛咖。同样是在云南,中药材三七在主产区文山,2009年-2012年的产量从4000多吨增加到不到7000吨,但2014年却超过了20000吨。而三七年正常用量仅吨。  除了三七,另外一味中药材,铁皮石斛近年也是经历了市场行情的大起大落。早年,由于野生铁皮石斛接近枯竭,价格一度高达万元,但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11年,铁皮石斛鲜品的收购价约为每公斤600元,到了2012年则达到了1200元,短短一年价格翻了一番,但是到了2013年,价格便一路暴跌至200元,高达每亩15万元的种植成本,让几乎所有的种植户苦不堪言。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又是一年春耕时,和金龙去年租的150亩地已经到了期,今年,他在自己家里的30亩地里,又种上了土豆,也种下了新的希望,新的开始。  半小时观察:价格何时不再坐过山车  记者在丽江看到的情景,和这些农民的遭遇、纠结,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不只是玛卡,近年来,包括石斛、螺旋藻,还有前些年的芦荟等等,许多特色农产品,都经历了价格的大幅波动,让许许多多的种植户饱受伤害。其实在这些特色农产品坐上价格的过山车时,我们不难看到供与需之间的泡沫。也常常看到人为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甚至资本炒作的身影。这些,都大大扭曲了它本来的价值。要管好这个市场,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明确标准,需要商家规范经营诚实宣传,给它一个稳定健康的供需环境。从调查中我们也看到,当地政府已经组织力量,专项扶持产业发展。虽然产业化程度还不高,服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但对于这些高原特色农产品来说,未来还是会有更多的希望。愿他们的春耕,能再多一份从容。&玛咖入华14年陷产业危机:收购价已从120跌至1元&&&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益德康秘鲁玛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