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企转行创业公司 跳槽去bat到bat/华为到底有多难

10年后,华为还会存在吗?BAT还会存在吗?|品途商业评论
品途菁英会服务商···所有登录没有账号?没有微信账号?昵称限制字数为1-10个邮箱限制字数为6-36个,格式如:密码限制字数为6-16个已有账号?注册邮箱限制字数为6-36个,格式如:重设密码修改密码旧密码:新密码:确认新密码:10年后,华为还会存在吗?BAT还会存在吗?小龙哥前些天,有关华为老总任正非打车的照片在朋友圈火了,从照片里我们看到了一个72岁的老人拖着自己的行李箱,在打电话等车的画面,画面里老人祥和、慈善、面带微笑,正如这样的场景就在眼前,在任正非的脸上我们似乎看到了他对2015年华为业绩的满意。毫无疑问,任正非是满意的,2015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60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369亿元人民币(5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超过20亿人每天使用华为的设备通信,即使在4G技术领先的欧洲,华为也有过半的市占率。它在150多个国家拥有5百多名客户,营收7成来自海外!在过往,这些都是无法想象的。<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src="/mmbiz/vZ76bFw9rSJVPXBOBY4LxHCGnRdnBPQCU3f0QwQJZsS6ribQ50BEdKOGoVQ8ht9z6Vx7ibVmibSmy3l4L0FcMYPjA/0?wx_fmt=jpeg" data-ratio="0.75" data-w="300" src="/article/cb9a514-2d4d-808e524eed.webp" / alt="10年后,华为还会存在吗?BAT还会存在吗?"为了有更直观的感觉,我们可以做个对比:腾讯2015年总营业收入为1028.63亿元,只相当于华为全年营收的26%,阿里巴巴的营业收入为762.04亿元,百度总营收为663.82亿元,三者相加不过2500亿元,总和仍只相当于华为总营收62.1%的规模。BAT员工:阿里3万,百度5万,腾讯大约3万。员工总数11万,华为全球员工总数为17万!2014年的纳税情况:华为纳税337亿,阿里纳税109亿,百度22亿,腾讯70多亿,华为超过BAT的总和130亿。2015还是难以比肩华为。从2000年开始的最近十五年,华为累积营收2.4万亿,而其中累计超过一半来自海外,在外国人身上赚的钱超过1.2万亿。BAT虽然在中国是超级互联网王国,但是他们却是被外资所控制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而BAT赚的钱很大部分都流向了国外。与华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思科相比,2015年华为的营收首次超出思科10亿美金,全球市场占有额也从2008年的10%增长到2015年的24%,与此同时,思科的全球市场占有额却一直递减,从2008年的51%减到2015年的28%,华为以其强劲的势头,超过思科指日可待。<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src="/mmbiz/vZ76bFw9rSJVPXBOBY4LxHCGnRdnBPQCyaibPmPQBicbvhLDWmgCVPFQc7J43Gj7pIjgo4gk51rFuShicXuYXut8Q/0?wx_fmt=jpeg" data-ratio="0.3379" data-w="361" src="/article/273a6-31fe-40ef-b49f-e6e3eacb67c9.webp" / alt="10年后,华为还会存在吗?BAT还会存在吗?"&毫无疑问,华为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不只是创办了一家巨无霸的企业,也不只是赢了利,赚了钱,更主要的是将民族企业引向了世界,中国企业赚钱了,赚了其他国家的钱,赚的不只是辛苦钱。华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华为注重研发,这在世界是属于前列的。2014年,华为研发投入400,世界排名第15位,2015年,华为研发投入596亿,世界排名第10位,近10年来,华为研发投入2500亿左右,这在全世界也是实属罕见的,并且华为注重过程研发,推行外行领导内行,通常由市场人员带领研发人员,实时把控市场需求变化。华为员工持股计划。华为是真正意义上由员工控股的公司,在华为任正非是最大股东,股权为1.4%,剩余的98.6%都分给内部员工,华为所挣的每一分钱都是大家的,都是合伙人的。分享的是现在的82000多名的合伙人。这些股东除了不能表决、出售、拥有股票之外,股东可以享受分红与股票增值的利润。并且,每年所赚取的净利,几乎是百分之百分配给股东,这无疑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华为是毛泽东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典型应用。无论是农村包围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还是批评与自我评判,无论是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集中突破,还是维护客户关系打持久战,似乎无论是华为的企业战略定位还是华为的企业内部管理,都深深地烙印着毛泽东思想的痕迹。从敌人薄弱的市场切入并保持着从领导到员工不断地反思,展开与企业、与客户有效地博弈是华为成功的重要因素。<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src="/mmbiz/vZ76bFw9rSJVPXBOBY4LxHCGnRdnBPQCcibdfFX9zX0q4WeuoEyH7F3nCIzNYAo67ZiaIfCWTwk2B4GVfIibQ1FpQ/0?wx_fmt=jpeg" data-ratio="0.3379" data-w="361" src="/article//ee7d9ef6-a77a-4f74-ae62-abbb968f2236.webp" / alt="10年后,华为还会存在吗?BAT还会存在吗?"华为是低调的、务实的、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的。如果我们将“务实、低调、笨人精神、阿甘精神”几个词去选择与之匹配的企业,华为的低调与BAT的高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信奉“阿甘精神”,信奉“薇甘菊”。薇甘菊是南美的一种野草,只需要很少的水分,极少的养分,却能迅速覆盖所有植物。就是这样一种特性,使得与它争养分、争水分、争阳光的其他植物一个个走向窒息,走向衰亡。而华为显然是要成为全球IT行业的“薇甘菊”。毫无疑问,当前的华为的发展是如日中天的,是令人骄傲的,然而10年后呢?10年会华为还会存在吗?10年会BAT还会存在吗?马云说,我每天都在提心吊胆,因为我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作为20世纪末创业的代表们,BAT无疑是伟大的,无疑是成功的,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正是由于BAT的存在才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然而,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与制造业的发展方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用在互联网行业是如此的恰当,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未来更多是不确定的,包括企业的盈利性,包括企业的生与死。以阿里为例:1999年,马云创立阿里巴巴,被称为“梦想家”,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马云在成立阿里之初并不能想象到后来的C2C平台淘宝的诞生,更无法想像后来的支付宝、余额宝、天猫、阿里音乐、阿里影视等等诸多业务的开展以及对整个行业产生的巨大影响。互联网企业更多的像是在探索未来发展的路径,并不断延展出新的发展模式。BAT之所以走到今天其本质原因是在改变现有的模式,现有商业模式、商业环境里的不足与欠缺给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推动了互联网行业的腾飞,也给很多传统行业带来了烦恼。然而,仔细分析BAT公司并没有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如果说腾讯倒掉了,像钉钉为代表的聊天软件将会迅速补位,如果阿里倒掉了,则会有大批的电商蜂拥而至,如果百度倒下了,以360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将会上位。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战战兢兢与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有满盘皆输的风险。<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src="/mmbiz/vZ76bFw9rSJVPXBOBY4LxHCGnRdnBPQClh5leXAcnH6t2cqB0ZcGIj3wgB7cbodFKxNb24JicstvpHBc5JiarmyA/0?wx_fmt=jpeg" data-ratio="0.7423" data-w="427" src="/article/e3cf4-09b3-42cb-af28-1cb6ee26d165.webp" / alt="10年后,华为还会存在吗?BAT还会存在吗?"而华为呢?如果华为倒掉了,会有企业快速补上吗,华为会很快就被竞争对手干掉吗?这个或许得画一个大大的问号。华为是我国八十年代创业的的典型代表,在公司创立之初,华为就制定了《华为基本法》,明确了华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它不是无心插柳,而是切切实实的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艰苦奋斗,没有猪,没有风口,有的只有阿甘的坚持。它崇尚军事化管理,崇尚毛泽东思想,崇尚艰苦奋斗,崇尚创新与研发。毫无疑问,在国内华为的研发投入是顶级的,高度重视的。一个高度重视研发、高度重视技术的企业在中国这样一个不重视产权保护的国度里还坚持创新,中国的环境再向好,那么未来这样的企业一定会更具竞争力。假如说BAT是可以被取代的互联网公司,那么华为将是世界上不可取代的科技生态公司。就如人离不开水和电一样,华为已经成为了世界基础的通讯设备,而BAT他们只是平台级的互联网生态公司,华为却是在用产品连接和创造生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阿里巴巴尽管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但是因淘宝商城假货流通市场而备受争议;腾讯尽管是中国最大的社交开发与服务企业,但是成为抄袭大王而被业界放冷枪;百度尽管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却因提供色情信息搜索与不良竞价排名搜索而被大众破口大骂。华为作为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提供商,也一定存在很多问题,未来,我们不敢保证华为一定能成为百年企业,但至少华为的坚持创新,华为的艰苦奋斗,华为的低调朴实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或许10年后,BAT被新的互联网平台所取代了,但10年后的华为却会健在。一个企业只有有强有力的核心竞争优势才可能屹立不倒,而华为的品行、华为的坚持技术研发将支撑华为越来越强大。<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ratio="1" data-w="258" data-src="/mmbiz/vZ76bFw9rSIz42dC7GEsgrr7RLWhUrWUMmy6iamymBicrQe5hRK9sPFPzV38qRBAdddpmZuLUm2wbdgxsGnM6ic1w/640?wx_fmt=jpeg" _width="auto" src="/article//ef8e4b-8f50-ccd0.webp" / alt="10年后,华为还会存在吗?BAT还会存在吗?"分享得福利请先登录[ 本文为
品途商业评论
作者: 小龙哥创作,责编:途小萌。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品途商业评论观点。 ]暂无介绍近期热点123456789123456789123456789匿名评论登录{{ if (!commentItem.deleted) { }}{{ } }}{{ if (!commentItem.deleted) { }}{{ if (commentItem.replyTo) { }}{{ } else { }}{{= commentItem.content }}{{ } }}
{{ } else { }}{{= commentItem.content }}{{ } }}回复赞 0弱 0“切切实实的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艰苦奋斗,没有猪,没有风口,有的只有阿甘的坚持”记得老板也说过类似的话,很赞同。高调做产品,低调做营销。。。。。。
回复赞 1弱 0华为十年后一定是存在的而且比现在实力更强;BAT???不知道回复赞 0弱 0指导纲领,拒绝外资没有更多轮到你发言了获得品刀× 5分享文章到微信品途
专注于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创新,通过覆盖全行业的商业模式分析,为企业主、管理者及创业者提供最具参考价值的当前位置:&>&&>& > 富士康的营收多华为+BAT三千亿 不要让它跑了
富士康的营收多华为+BAT三千亿 不要让它跑了(0)
发布时间: 21:26:55
来源:新浪综合
  来源:悦涛  作者:悦涛  原题:《不要让富士康跑了!》  富士康在美国建厂越来越不像是开玩笑。  12月7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发布公告,正在评估美国地区潜在的投资机会,借此扩增当地营运业务。  消息是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先捅出来的。他老兄跟美国当选总统川普先生聊嗨的时候出示了一份联合投资“承诺书”:软银和鸿海承诺在未来4年在美国本土投资570亿美元,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鸿海集团投资70亿美元。  川普乐了,马上发了一条twitter:  一年前,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就透露:已有一批约30人的团队在美国考察,准备布局与集团领域有关的人工智能技术。  富士康有一百多万员工。很难用一句话形容这家企业。  很多朋友对富士康的认知还是低端的血汗工厂,他们觉得富士康这样的“低端企业”赶紧离开中国,然后中国经济就能更快地“腾笼换鸟”、华丽升级。  然而他们不知道,富士康中国改开以来工业化最扎实的成果。  如果富士康不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完成升级,一定会在中国之外完成。  在全民炒泡沫讲故事的环境里,中国实体产业真正有机会升级的,是富士康这样有积累、有资源、有生态连接能力的“传统企业”,不是那些追逐风口的“新兴产业”。  █ 营收近万亿,是“华为+BAT”总和的两倍  2015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总收入约4.5万亿新台币,按当前汇率≈9700亿人民币。  2015年:华为2882亿,腾讯789亿,阿里708亿,百度490.5亿。四家中国顶级IT企业的营收总和是:4870亿元。  鸿海的营业额是这四家企业营收总额的两倍。  尽管鸿海的利润率偏低,但稳定性却强于它的上游。不管哪家企业的消费电子终端做得好,都要跟鸿海做生产端的生意。
&&&1&&&&&&&
上一篇:下一篇:BAT华为为工资单曝光:不是一般的高
作者: 快科技-雪花来源: 快科技 09:44:49
互联网工资待遇虽然高,但加班是常态工作苦累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你很羡慕阿里、、、这样的企业,不妨就先看看他们的工资标准,真是一看吓一跳。腾讯一般T1-T4为大岗,每一级设立3级分档。应届生年薪在16万-20万,年终奖5W左右。员工主要集中在中段,尤其是T2.3和T3.1的人较多。此外,腾讯推行的标准薪资是14-15薪,但是通常能拿到16-20薪。阿里阿里的薪资架构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复杂,大家通常都能15薪,标准是13k-18k。百度百度待遇非常高,大部分员工主要集中在T5、T6阶段,如果在里面混个6、7年的基本都能拿到50万年薪左右了。不过百度的加班文化也比较多,每天不搞到晚上10点别想走。华为华为的薪酬一直具备竞争力,2006年左右的时候,大概深圳应届本科毕业生月薪能拿到5000左右。这两年更是风光无限,特别是手机的大火,之前有人曝光了华为在南京校招的聘用通知书,年薪高达28.8万。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电商服务推荐
直通车优化
全渠道O2O系统
电子商务ERP软件
电子商务培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跳槽去bat好去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