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维“税收政策研究方案”内容有哪些

华东有色建立重要国家矿业政策数据库_工业品资讯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华东有色建立重要国家矿业政策数据库
  生意社05月03日讯
  为了配合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境外矿产资源投资,为相关战略决策提供政策支持,资源经济与产业化研究中心构建了世界重要国家矿业政策数据库。该数据库以全球矿业资源丰富的20个国家为样本,对其涉矿政策进行全面收集、科学分类、填充入库。目前,经济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已完成第一阶段8个国别(纳米比亚、澳大利亚北领地、巴西、马拉维、伊朗、莫桑比克、印尼、土耳其)的矿业政策数据库建设工作。
  已建成的矿业政策数据库架构合理、分类清晰、内容详尽、查询简便。纵向方面,将与矿业相关的政策按照矿业权政策、公司政策、劳动力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环保政策六大类别一一归类,每一类别内再细分,如将关键的矿业权政策分为矿业投资准入、矿业管理体制、矿业权申请流转注销及转化、矿业权经营等方面。横向方面,将每一条政策的政策名称、关键词、内容摘要、发文日期、发文单位等具体信息详细填写。
  本数据库建成后,不仅可以满足日常工作中对相关国家矿业政策的查询功能,还可以为各类课题研究、重大项目研究等提供基础资料,有效缩短对政策信息的检索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文章来源:中国有色网)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马拉维全称:马拉维共和国(齐切瓦语:Dziko la Mala?i;英语:Republic of Malawi),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个内陆国家,被坦桑尼亚、莫桑比克、赞比亚三国包围其中,国土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1511.8万。马拉维得名于境内的马拉维湖,这个湖是非洲第三大湖,面积3万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达700多米,有很多世界独一无二的淡水鱼种类。马为农业国,经济十分落后,是联合国确定的最不发达国家。
-&收起最新报道
国名:马拉维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alawi)。面积:118,484平方公里。人口:1390万(2011年)。绝大多数为班图语系黑人。民族:主要民族为尼昂加族、契瓦族和尧族。语言: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奇契瓦语。宗教:约75%的居民信奉基督新教和天主教,20%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首都:利隆圭(Lilongwe),人口约66.9万(2008年)。国家元首:总统乔伊丝·班达(Joyce Banda,女),2012年4月就任。重要节日:英雄纪念日(1月15日)、烈士纪念日(3月3日)、劳动节(5月6日)、自由日(6月14日)、国庆节(7月6日)。
国旗& & 国名:马拉维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alawi)。面积:118,484平方公里。人口:1390万(2011年)。绝大多数为班图语系黑人。民族:主要民族为尼昂加族、契瓦族和尧族。语言: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奇契瓦语。宗教:约75%的居民信奉基督新教和天主教,20%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首都:利隆圭(Lilongwe),人口约66.9万(2008年)。国家元首:总统乔伊丝o班达(Joyce Banda,女),2012年4月就任。重要节日:英雄纪念日(1月15日)、烈士纪念日(3月3日)、劳动节(5月6日)、自由日(6月14日)、国庆节(7月6日)。
国徽& & 16世纪,班图人开始大批进入(旧称尼亚萨湖)的西北一带,并在马拉维及毗邻地区定居。1891年英国正式宣布这一地区为“英属中非保护地”,又名尼亚萨兰。1953年10月,英国强行将尼亚萨兰同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组成“中非联邦”。日中非联邦解体,尼亚萨兰实行内部自治。日独立,改名为马拉维。日宣布成立共和国。马拉维大会党(大会党)主席海斯廷斯·班达(Hastings Banda)任终身总统。日,举行首次多党制选举,联合民主阵线(联民阵)主席巴基利·穆卢齐(Bakili Muluzi)当选总统,1999年6月蝉联。2004年5月,穆卢齐选定的接班人穆塔里卡赢得大选,成为马第三任总统。2009年5月,穆塔里卡胜选连任。日,穆塔里卡总统突发心脏病逝世。7日,马副总统乔伊丝·班达(Joyce Banda,女)依照宪法顺利接任总统,任期至2014年马下届大选。
地理位置马拉维位于非洲东南部,地形狭长,处于南纬9.8&–&17.5度,东经33&–&36度之间。北与接壤,东、南与交界,西与为邻。马拉维总面积为11。8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南北走向长约840公里,东西宽度约为80-160公里。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地形特征马拉维具有多样化的地形特征,全境分为大裂谷、中央高原、高地和孤立山脉四个自然地理区。其最大特色是马拉维湖的槽谷及其两侧的高原。西部高原平均海拔米,东部高地平均海拔1000米。从区域上看,马拉维地形主要有三种:北部区域多山,最高峰超过3000米,并形成起伏不平的尼卡高原和山崖、山谷和斜坡形态各异的维非亚高原;中部区域主要是高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南部区域除松巴高原外大多数是低地,但位于南部姆兰杰的萨皮图瓦山海拔3013米,为全国最高峰。河流与湖泊马拉维虽为内陆国家,但境内河流、湖泊众多,主要有希雷河、鲁库鲁河、鲁奥河以及马拉维湖、奇尔瓦湖、奇库库塔湖等。其中最重要的河流和湖泊分别是希雷河与马拉维湖。马拉维湖是仅次于维多利亚湖和坦葛尼喀湖的非洲第三大湖,长550公里,宽30-75公里,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3米,北端最深处达706米,湖面海拔472米。被称为“内海”的马拉维湖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是非洲著名的旅游胜地。希雷河流经马拉维内部,是马拉维湖流出的唯一的一条河流,全长450公里,往南绕过希雷高地进入莫桑比克,与赞比西河汇合,向东流入印度洋。希雷河不但为马拉维提供丰富渔业和电力资源,而且也是马拉维航运通道。
马拉维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分三个季节:5-8月为凉干季节。高原地区平均气温为15。5 –
18℃,裂谷地区平均气温为20 – 24。5℃,最冷月份是7月,最高气温为22。2℃,最低气温为11。7℃。9-11月是热季,高原地区平均气温为20 –
24℃;裂谷地区平均气温为27 –
30℃。10-11月间,低地地区最高气温有时高达37℃。雨季从12月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4月份,年降雨量的90%发生在这一季节。在雨季,马拉维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雨量760
– 1015毫米, 一些高原地区降雨量曾超过1525毫米,特别是姆兰杰山东面迎风坡降雨量高达2150毫米。 &&
根据公布的数据,马拉维全国人口超过1600万,民风淳朴,吃苦耐劳,但全国超过8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日生活标准低于一美元,为全球最贫困国家之一。马拉维人口稠密,最密集的区域是奇尔瓦湖、姆兰杰山地与希雷河之间地区,每平方公里达300人。近80%的人口为农业人口,首都利隆圭人口约97万,是全国政治中心和第二大城市,也是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其他主要城市有布兰太尔、姆祖祖和松巴。其中,布兰太尔为马拉维工商业中心,全国第一大城市,人口约80万;姆祖祖为北部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农业产区,人口61万;松巴原为马拉维首都,国家文化教育中心,人口53万。北部高原地区和山岳地带则人烟稀少,流动性大。据世卫组织2012年数据,马人口平均寿命为59岁。
马拉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全国1600万人口中,马拉维族人占总人口的50%,隆韦族占19%,尧族占14%,恩戈尼族占9%,菲帕族和尼亚库族各占3%,另外还有不到2%的来自印巴、欧洲等地的其他种族。马拉维的民族构成复杂而分散,西南部主要有、、、。这几个部族相互渗透、混合,通称马拉维族,为马拉维第一大族,其中契瓦人数量最多,主要居住在中部和南部地区,与恩戈尼、尧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契瓦语。西北部为图姆布卡人和通加人。通加人主要生活在马拉维湖西岸,以捕鱼为生。东部主要是尧族,起源于莫桑比克的东北部地区,于19世纪后半叶迁徙到马拉维。尧族实行母系氏族制和男嫁女家制。恩戈尼族居住在东南部地区,恩戈尼人实现父系氏族制,族长具有绝对权威。在马拉维北部,主要居住着恩贡德人。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按父系溯源继承家业,但不存在氏族组织。隆韦族居住在马拉维南部。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其母系氏族的社会结构与尧族很相似。
首都马拉维首都位于马拉维中西部,是全国政治中心和第二大城市,人口约97万,始建于1968年,1975年1月马拉维首都从松巴迁于此。利隆圭周围是富庶的烟草、花生、玉米产区和养牛区,其工业以烟草加工为主,还有肉类加工、服装、家具等工业,同时也是马拉维中部地区农产品的集散地,商业发达。利隆圭是全国公路中心,干线公路南通布兰太尔和松巴,北通广大的北方地区,东至马拉维湖畔,西通邻国赞比亚。马拉维建有国际机场,并拥有数条国际国内航线。利隆圭的城市分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旧城为传统服务业和零售业集中区,新城为政府机构、使馆、警察总部、银行和法庭等集中区。目前,利隆圭已初步形成了一座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城市。城市布兰太尔位于马拉维南部希雷高原上,海拔1039米,是马拉维的经济中心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南部区首府。布兰太尔始建于1876年,原是教会的驻地,曾经长期作为英国殖民地统治的重要据点,也是英国在南部非洲最早的殖民地之一。1895年设立市级建制,是马拉维最早的一座城市。布兰太尔现为马拉维工商业中心,集中全国大部分工厂,有食品、纺织、烟草加工、水泥、皮革、家具、车辆修配等各类企业。布兰太尔的农产品贸易十分兴旺,林贝不仅是最大的烟草批发市场,而且也是茶叶和桐油的集散地。布兰太尔是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铁路向东、南通莫桑比克的贝拉和纳卡拉,是对外联系的要道;向北通马拉维的水陆联运港萨利马,是联系北部地区的要道。公路通首都利隆圭和其他主要城市。同时,建有国际航空港。姆祖祖姆祖祖距离首都利隆圭400公里,是马拉维北部区首府、工商业中心和第三大城市。同时,姆祖祖也马拉维粮食主产区和矿产品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松巴松巴位于马拉维东南部松巴山麓,海拔960米,1885年英国殖民者将这里建为统治据点,1891年松巴成为尼亚萨兰保护国首府。1964年马拉维独立后,松巴被定为首都。1975年利隆圭取代松巴成为新首都。松巴建有日用化工、食品、服装、水泥等小型工业,是烟草加工和集散中心。松巴交通便利,有公路同往利隆圭、布兰太尔,建有航空站。松巴还是马拉维重要的文化中心。从1973年起,松巴已经成为一座大学城,是马拉维大学管理学院和马拉维大学管理中心所在地。卡松古卡松古位于马拉维中西部,是马拉维首任总统班达的故乡。卡松古是马拉维烟草产地之一。卡松古西部的卡松古国家公园是马拉维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姆钦吉姆钦吉位于马拉维西部,是契瓦族居住区。这里土地肥沃,是马拉维主要的烟草、玉米产地。同时,姆钦吉也是马拉维对赞比亚的重要交通要道。萨利马萨利马位于马拉维湖西南岸,是连接南部与北部地区重要的水陆联运港。同时也是马拉维棉花和稻米的主产区。
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由全国普选产生,任期5年,可以连任一次。议会是马拉维最高立法机构。内阁是马拉维最高行政机构。2012年4月,马拉维总统班达上台后大幅调整内阁,推进改革,马政局基本保持稳定。宪法现行宪法于1994年5月颁布,1995年修订。宪法规定,马实行多党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任期五年,只能连任一次;保护多党民主和独立的司法权。议会实行一院制。议会由总统、议长、副议长、民选议员等组成,每届任期五年。本届议会于2009年6月组成,共193个议席,2012年4月班达总统执政后,其领导的人民党(包括人民党议员和声称转投人民党,但尚未完成议会注册手续变更的民进党议员)逐渐控制超过90个席位,民进党降为56席,大会党27席、联民阵13席、争取民主联盟2席、马拉维发展论坛1席、独立议员1席。议长亨利·奇蒙图·班达(Henry Chimunthu Banda)。政府本届政府于2012年4月组成,2012年12月改组。主要成员有:总统、国防军和警察总司令乔伊丝·班达(Joyce Banda,女),副总统昆博·卡查利(Khumbo Kachali),财政部长肯·利彭加(Ken Lipenga),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伊弗雷姆·姆甘达·丘梅(Ephraim Mganda Chiume),教育与科技部长尤妮斯·卡赞贝(Eunice Kazembe,女),能源部长易卜拉欣·马托拉(Ibrahim Matola),矿业部长约翰·班德(John Bande),妇女、儿童与社会福利部长阿妮塔·卡林德(Anita Kalinde,女),经济规划与发展部长拉尔夫·帕查洛·朱马(Ralph Pachalo Jooma),司法部长拉尔夫·卡桑巴拉(Ralph Kasambara),农业与粮食安全部长彼得·姆万扎(Peter Mwanza),交通与工程部长穆罕默德·西迪克·米亚(Mahommed Sidik Mia),水利发展与灌溉部长里奇·比斯维克·穆赫亚(Richie Biswick Muheya),地方政府与农村发展部长格雷斯·奇内纳尼·马塞科(Grace Zinenani Maseko,女),新闻部长摩西·昆库尤(Moses Kunkuyu),工业与贸易部长索斯滕·格文格韦(Sosten Gwengwe),,土地与住房部长亨利·福亚(Henry Phoya),内政部长乌拉迪·穆萨(Uladi Mussa),国防部长肯·爱德华·坎多多(Ken Edward Kandodo),旅游与文化部长蕾切尔·祖卢·马宗布韦(Rachel Zulu Mazombwe,女),劳工部长尤妮斯·马坎加拉(Eunice Makangala,女),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部长珍妮弗 ·希伦加(Jeniffer Chilunga,女),青年与体育部长埃诺克·查库富瓦·奇哈纳(Enock Chakufwa Chihana),残疾人与老年人事务部长伦妮·贝茜·卡切尔(Rennie Bessie Kachere,女),卫生部长凯瑟琳·戈塔尼·哈拉(Catherine Gotani Hara,女)。司法机构分最高上诉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政党主要政党有:(1)人民党(People's Party):执政党。2011年由时任副总统乔伊丝·班达建立。该党以“团结、平等、发展”为建党理念,主张保障公民宪法权利,推进政治决策民主化,经济自由化与出口产品多元化,大力发展工商业、教育和艾滋病防控,促进就业、保障粮食安全。主席为现任总统乔伊丝·班达,副主席为现任副总统昆博·卡查利。(2)民主进步党(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DPP):在野党。2005年2月由马前总统穆塔里卡成立。根据该党公布数据,有党员250万。主张团结所有马拉维人,致力于恢复经济增长和减贫。2009年大选中提出将马“从进口、消费国转变为出口、生产国”和建立“人民可以信赖、致力于发展的政府”的目标。现任主席为彼得·穆塔里卡。(3)马拉维大会党(Malawi Congress Party,MCP):1944年成立。原名为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1959年改称现名。1964年马独立后至1994年为马唯一的合法政党,执政时间长达30年。现为马最大反对党。主席为约翰·坦博。(4)联合民主阵线(United Democratic Front - UDF):前身为1992年3月在利隆圭成立的联合民主独立党,同年10月改为现名。1994年起执政,2005年因穆塔里卡总统脱离该党另立新党执政而沦为反对党。主席阿图佩莱·穆卢齐(Atupele Muluzi)。(5)争取民主联盟(Alliance for Democracy - AFORD):1992年成立,成员主要包括马前政要、学者和商人。主张在马实行多党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场经济。1993年与联合民主阵线联手,在全民公决中击败执政的大会党,实现马从一党制向多党制的转变。1995年参与联合政府。1996年5月退出,2003年再度联手,建立“民族团结政府”。现任全国主席埃诺克·齐哈纳(Enock Chihana)。(6)人民进步运动(People's Progressive Movement - PPM):2003年3月成立,主要成员为商人。主张彻底改变马恶劣的经济状况。现主席马克·卡聪加(Mark Katsonga)。重要人物乔伊丝·班达:总统。女,1950年生。曾任议员、妇女部长、外交部长等职。2009年5月任副总统。2011年建立人民党。日穆塔里卡总统病逝后,依照宪法于7日接任总统,任期至2014年马下届大选。日至7日,来华出席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式。
9产业经济发展
马为农业国,全国90%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经济十分落后,是联合国确定的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援。主要种植、、等,是非洲主要烟草生产国之一,烟草出口占国家外汇收入70%。其(Burley)质量上乘,在世界烟草界享有声誉。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马政府推行私有化和脱贫计划,但因吏治腐败被西方冻结援助,经济发展受阻。穆塔里卡上台后,努力改善同西方关系,西方逐步恢复援助,经济形势趋于好转。2005年起实施“增长与发展战略”,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由于政府增加农业投入,扩大实施农业补贴计划,马已连续6年实现粮食自给有余,经济增长率也连续6年超过7%。2011年上半年,马发生外汇和燃油短缺危机,并引发民众全国性示威游行和骚乱。2012年4月,班达就任总统后,与西方缓和关系,着力争取外援,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马经济状况有所好转。货币名称:克瓦查(Kwacha)。资源同周边邻国相比,马矿产资源不太丰富,虽然拥有煤、铝矾土、石棉、石墨、磷灰石、铀、铁矿等多种矿藏,但大多储量较小,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开采价值。只有钛矿砂(总储量约为15亿吨),铝矾土(储量2800万吨),铀矿砂(铀U3O8含量大于0.06%矿石总储量估计有几千万吨)储量较大,具有开采价值。煤储量2000万吨,由于单个煤矿大多储量不大且埋藏较深,难以大规模开采,目前年产量约6万吨。其中,MCHENGA矿业公司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0%以上。2007年矿产业产值约占GDP总值的1.2%。
工业马拉维制造业比较薄弱。只有一些、、等初级产品加工业,以及纺织、服装、鞋类、建材和酿酒等食品加工业,约占其GDP总额的12%。2006年制造业经济增长率为5.8%,2007年因银行利息降低因素影响持续保持增长达9.1%。2012年制造业同比增长1.4%。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以上。全国38%的土地为可耕地,75%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有、、、豆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烟草、茶叶、甘蔗等,是非洲最大烟草生产国之一。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猪、鸡为主。马拉维湖和希雷河上游为主要产鱼区。全国约24万人从事捕鱼业。2010年因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业产量有所下降。2012年农业产值同比降低0.2%。旅游业近年来,马大力改进旅游设施,旅游业发展较快,2009年游客达75.2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1.5%,旅游业收入695.28亿克瓦查。游客主要来自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南非、坦桑尼亚和英、美等国。主要旅游胜地有马拉维湖、国家公园、狩猎区和自然保护区等。交通运输为内陆国,最近的港口为莫桑比克的那卡拉港和贝拉港。国内以陆路交通为主。铁路:总长789公里,南起姆兰杰,经布兰太尔、利隆圭至赞比亚和马拉维边界的姆钦吉,东面与莫桑比克铁路相接。莫桑比克纳卡拉铁路线为马进出口货物重要通道,自结束后,马拉维通过该铁路线运输的货运量大增。
公路:总长2.73万公里,其中沥青路占17%,与莫桑比克、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及南非的公路连接。
航空:马有民用机场4个,其中利隆圭Kamuzu机场和布兰太尔Chileka为国际机场。马拉维航空公司为该国唯一的一家国有航空公司,经营国内和区域国际航线,拥有大小客机9架,国际航线5条,通往南非、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和欧洲。 &水运:2010年南部恩桑杰国际内陆码头一期竣工,完成与赞比亚铁路连接。通讯业马拉维通讯业欠发达,不仅通讯服务差,而且收费较高。市内电话每分钟收费0.03美分,同一行政区之间通话每分钟收费0.06美分,不同行政区之间通话每分钟收费0.1美分。国际电话按不同国别收费在1.2
2美元左右。马拉维电信公司为该国唯一的一家固定电话服务公司,2006年进行了私有化。TNM和Celtel为马现有的两家移动通讯运营商,另有MalawiNet等三家互联网服务商。2007年马拥有量为10万部,人均拥有量不足百分之一,移动电话拥有量为90多万部,人均拥有量为百分之七。
电力业马拉维电力工业落后,全国仅有7%左右的人口能够用上电。目前马电厂设计发电能力304兆瓦,其中水利发电占94%,火力发电仅占6%。但由于设备老化,事故频发,即使在丰水期发电能力也仅有255兆瓦。到了旱季枯水期,实际发电能力更大幅降低,即使在首都利隆圭每周也要停电4-5次。
金融业马拉维多年来由中央银行直接指令来控制金融机制,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而且管制严格,禁止外汇流通,汇款和兑换非常困难,严重影响了外资进入马拉维。
近年来为鼓励外来投资,马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利率市场化、政府不直接控制贷款、外国投资者可无限制地使用金融设施、允许出口商拥有指定银行的国外帐户等。这些措施旨在开放金融业,建立现代化金融体制,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商业银行由过去的2家增加到9家,其它金融机构增加到15家。其中马拉维国家银行、第一商业银行、马拉维标准银行分列非洲银行第27位、40位和43位。通过实施金融改革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现已拥有2家贴现银行,多家投资银行和一家证券交易所。目前马政府正在起草新的金融法规,以监督管理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 &对外贸易主要出口烟草、茶叶、蔗糖、咖啡,进口工业及交通运输设备、石油、化肥、化工产品等。主要贸易对象是南非、英国、日本、美国、法国、德国、荷兰以及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成员国。外国援助马财政严重依赖外援。、英国、美国、世界银行、日本等是马的主要援助方。2003年底,西方国家以政府打击腐败不力为由,冻结向马援助款目。2004年5月,穆塔里卡执政后加大反腐败力度,精兵简政,紧缩开支,获得西方国家认可。2005年起援款逐步解冻。年度年获世界银行、英国等援助7.92亿多美元,涉及扶贫、电力、水利建设、投资环境、艾滋病防治项目等。2011年,马与西方关系交恶,西方逐渐削减对马援助。2012年4月班达总统就任以来,着力改善与西方关系,争取外援,西方对马援助逐渐恢复并增加。、世界银行、非逐渐恢复对马援助。税收政策按照马拉维1993年《税收法》,各种形式的交易和个人所得税都应纳税。马政府为了使马拉维税收制度有利于吸引投资,近年来实行了税收综合评估制度。税种按征收途径不同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包括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本收益税、应缴税等;间接税包括增值税、进口税、国内货物税等。&1)直接税:&a.公司税:指向在马拉维本地或外国公司征收收入、利润所得税,本地公司所得税为30%,外国公司所得税率为35%。&b.个人所得税:工资等个人所得税收入,通过收入即付(PAYE)方式收缴,税率按工资收入不同,从0-30%不等,依据工资收入单按月收缴。月工资收入在7000克瓦查以上的雇员应到税收专员署做工资税收登记,但马拉维公民国外所得收入无需纳税。&C.资本收益税;所有资本收益,不论是个人或企业所得收入均需纳税,税率适用于个人或公司所得税率。&D.应缴税:所有的销售红利都应交纳10%的应缴税,包括版权收益、房租利润和服务性收费等。&2)间接税:&a.增值税:向消费者征收的物品采购和服务性税收,税率为17.5%,但也有个别产品实行零税率或免交增值税。&b.进口税和国内货物税:在马拉维无论是成品、半成品,还是原材料一般都应征收进口关税,其中制成品进口关税最高为25%,半成品进口关税为0-10%,原材料进口关税为0-5%。国内货物税是对一些进口或国内生产的奢侈消费品,如:啤酒、饮料、香烟、汽车等征收的税收。&人民生活约有劳动力400万人。有4所中心医院、25所地区医院,48个乡村医院,440个医疗中心,101个诊所。平均1000人拥有1.3张床位。年度,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为361亿克瓦查,占马政府开支的第二位。2005年人均寿命为46.3岁,15~49岁人群中约19%携带病毒。
武装力量包括正规军和警察。总统兼国防军和警察部队总司令。2006年正规军总兵力5,300人,其中陆军4,880人、海军陆战队220人、空军200人。实行役制,服役期2年。警察1,500人。武器主要由英国、法国等提供。
11文化教育
教育沿袭英国教育制度。学校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学制小学8年、中学4年。1994年起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2008年全国共有公立大学2所,即马拉维大学和姆祖祖大学。还有多所私立大学。中学978所,小学5461所,教师2.2万人,学生35万人。2008年小学入学率为91%,成人识字率为64.1%。新闻出版主要报刊:《每日时报》,1895年创刊,英文,发行量1.4万份;《马拉维新闻》,1959年创刊,英文、奇契瓦文周刊,发行量1.9万份;《民族报》,1993年创刊,英文日报,民间报刊,发行量1.6万份。马拉维通讯社:官方通讯社,1966年创办。马拉维国家广播公司:2010年马国家电视电视台与国家电台合并,成立新的马拉维国家广播公司,隶属马新闻与公民教育部。两台主要用英语、奇契瓦语编播节目。电台有8个频道。
马拉维有很多重要的民族性和国际性节日。按照惯例,每逢节日马拉维机关、学校和企业都要放假休息。 1月1日 新年 1月15日 民族英雄奇伦布韦纪念日
3月3日 烈士纪念日 4月5 – 8日 5月1日 劳动节 5月14日
总统生日(马拉维国父,第一任总统海斯廷斯o卡穆祖o班达生于日) 7月6日
独立日和国庆节(日马拉维独立,日建立共和国) 10月17日 妇女节 12月25日 &
13对外关系
奉行睦邻友好和不结盟外交政策。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马是非洲联盟、不结盟运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成员国,与9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南部非洲国家的关系马政府重视改善和加强同邻国的关系。马于1967年同南非建交,是当时非洲唯一与南非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两国签有贸易协议,并在交通、教育、贸易、卫生等方面开展合作。南非是马最大的贸易伙伴。2012年4月班达总统执政后先后出访南非、尼日利亚、利比里亚、莫桑比克等国。马同赞比亚、津巴布韦、坦桑尼亚等国也保持着密切关系。同西方国家的关系重视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欧盟、美国、英国和日本曾是马主要援助国,近年来与美英等西方国家关系恶化。2012年4月班达总统就任后,积极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先后出访英、美等国。2012年8月,美国国务卿访问马拉维。2013年3月,马拉维总统班达访问美国,参加总统集体会见非洲四国领导人。同亚洲、北非国家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末,马开始重视与亚洲及北非地区国家发展关系,相继与利比亚、沙特阿拉伯、伊朗和马来西亚建交。近年来,重视发展同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关系。近年来,中马双边贸易额在平稳增长,2006年双边贸易额为3173万美元,其中我对马出口3074亿美元,进口99万美元。2007年双边贸易额为428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我对马出口4207万美元,同比增长36.8%,进口76万美元。月份双边贸易额104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1%,其中我对马出口999万美元,同比增长55.9%,进口41万美元,同比增长358.5%。目前我对马出口占双边贸易额的95%以上,出口产品主要有纺织品、服装、鞋类和日用百货等,中方进口少量木材及烟草等。 &
&*&参考资料添加成功后,需经过约1-2天的审核流程,审核通过后方可查看。
本词条内容由国搜百科根据相关资料编纂,仅供参考。如有问题,可联系我们修订、完善或删除。也欢迎更多热爱知识共享、有志于词条编纂的专业人士参与国搜百科创建。联系电话:010- 合作邮箱:
交流QQ群:
马拉维&图册
浏览次数:1585&次
更新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