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字的古代石碑刻字不知道原来墓地在哪放哪里合适

墓地准备好了,墓碑也立起来了就差刻字了!
10回复 1246浏览
有感于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假如你的生命即将终结那么,你想让你的亲人或者朋友怎么评价你?你想要的墓志铭是什么?你想总有个什么样的葬礼?我先说我的吧,葬礼的样子应该是一群黑衣人戴着墨镜简单的鞠躬。墓志铭就写,一个好人。也希望亲人和朋友也这么评价我。
我想我的墓碑上有一个二维码
里面有我的生平和一个歌单。
我是一个好人,同时也是一个老实人。
乐于助人。
我和我的洗澡盆。
楼主应该写,一个吃了太多救心丸的利物浦球迷…………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没有家。
是技术性调整,不要怕,放心!
看过一个电影 专门生前拍dv把想说的都记下来 然后在葬礼上给大家放 感觉可以的
希望下辈子有个老婆
不好意思我可能太帅影响到你们正常观贴了
都已经挂了就别再想那些有的没的了,反正你也看不到
不坏的坏人,不好的好人
盛夏拂晓前,短发欲夏天
累了,休息会儿。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引用1楼 @ 发表的:我想我的墓碑上有一个二维码
里面有我的生平和一个歌单。以后想了解你生平事迹的直接拿手机扫一下二维码,这就是真正的扫墓。当然最怕你加好友啊!发自手机虎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470人参加识货团购398.00元94人参加识货团购468.00元202人参加识货团购798.00元192人参加识货团购298.00元85人参加识货团购569.00元123人参加识货团购349.00元66人参加识货团购648.00元130人参加识货团购319.00元184人参加识货团购378.00元173人参加识货团购159.00元55人参加识货团购259.00元89人参加识货团购468.00元石碑墓碑雕刻_石碑墓碑雕刻图片素材
当前位置: > 石碑墓碑雕刻
烧结金刚石打磨头棒玉雕石雕墓碑石碑大理石直磨石材雕刻工具
烧结金刚石切割片锯片开槽墓碑石碑刻字刀头石雕石刻磨头雕刻工具
嘉天下牌油性醇酸黑字墓碑漆描石碑雕刻大理石寺庙装修写字用黑漆
烧结金刚石切割片锯片钉盘T型磨头玉石雕刻墓碑石碑刻字雕刻工具
最近更新的...
友情链接:
& 看图网,,该页图片不可商用
在线图片处理软件开发,始创于09年,距今7年。DS:3/20/4
石碑墓碑雕刻素材下载苏州社区热帖
苏州创意地铁 来苏州必须体验一下……[]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第B06版:博闻周刊·关注
蔡元培墓 应该放在哪里
11月24日,蔡元培与李大钊后人,赴香港蔡元培墓拜祭
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葬于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至今
北大校园内的蔡元培雕像
绍兴笔飞弄,蔡元培祖居。蔡先生出生于此
上海华山路303弄16号,蔡元培故居
北京东堂子胡同75号蔡元培故居
11月24日,蔡元培孙女蔡磊砢在香港拜祭祖父
蔡元培先生像
1933年2月上海,蔡元培与宋庆龄、鲁迅、萧伯纳、史沫特莱合影
蔡元培先生与夫人周峻
1912年,蔡元培与家人在德国合影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任命状》
  □张润芝  1940年春,“北大之父”蔡元培在香港病故。  当时抗日战火连天,蔡元培只能长眠香港岛的华人永远坟场。  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过几番关于蔡墓迁回北大的声音,但都不了了之。  11月17日,独立学者傅国涌撰文回顾蔡墓始末;11月24日,蔡元培的孙女在香港拜祭祖父,表示没有迁墓之意。  一桩70年前的陈年旧事再度被摆上辩台:蔡元培墓应当放在何处?蔡元培的精神又在何处?  1.  迁墓呼声起源于数十年前  因为傅国涌的文章《蔡元培为何不能归骨北大?》,“蔡元培墓应该放在哪里”忽然成了热门话题。他在文中搜集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报人罗孚关于蔡元培墓的几次呼吁。这引发了更多人对蔡元培墓的兴趣。  1977年,余光中前往香港蔡元培墓致祭,见荒烟蔓草,不胜唏嘘,遂作《蔡元培墓前》诗:“想墓中的臂膀在六十年前,殷勤曾摇过一只摇篮,那婴儿的乳名叫做五四。那婴孩洪亮的哭声,闹醒两千年沉沉的古国,从鸦片烟的浓雾里醒来。”  上世纪70年代末,北京大学香港校友会筹资重新修葺了蔡元培校长墓,将墓碑换成花莲出产的青麻石。但蔡元培墓至今没有他的遗像或雕像。  1985年,《大公报》副总编辑罗孚在《关于蔡元培的坟》中说:“整个山坡上,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堆满了一座座坟墓……万坟如海,蔡元培的坟墓就淹没在这样的一坡坟海之中。”此文曾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  上世纪90年代,翻译家巫宁坤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得知蔡先生的墓仍在香港的坟场,给北大写信“恳请母校早日迎蔡孑民先生之灵归葬于北大校园,供世世代代莘莘学子瞻仰”。北大校长办公室回复:  “北大现在的校园为原燕京大学旧址,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后,北京大学由沙滩迁到这里。校园的主要部分已于1994年3月,由北京市政府列属文物保护区。  文物保护区必须保存现有格局,一切翻修和重建事宜,皆需遵照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批准后,才得执行,学校方面无权动土。没有列入文物保护区的校园,如学生宿舍、食堂、文体中心等,楼间的距离甚窄,声闹喧杂,又不是安排蔡先生墓葬的适当场所。”  2.  沙滩红楼、燕园和故乡绍兴  2003年1月,罗孚在《金庸小说,革命文学?文学革命?》重提此事:  “蔡元培先生是北大的老校长。但他的骸骨却是葬在香港的……我当年为此感到十分不妥,在香港和后来在北京,都在报上发表过文章,主张搬迁这坟墓回内地……”“我自然人微言轻。在某些不学无术的大人先生眼中,蔡先生似乎也还不够重。”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诗人邵燕祥在广东《同舟共进》杂志发表《让孑民先生安息》一文说:  “即使归葬未名湖畔,对蔡先生来说,那也只是‘燕园’;而蔡先生曾主校政的北大,他抗战流亡中至死魂牵梦萦的,应是在沙滩的红楼。  昔之红楼,久已拨作他用,楼后校园,早就填满了简易楼房,而‘孑民堂’则属文化部机关所有:老北大旧址,倒更是‘楼间的距离甚窄,声闹喧杂,又不是安排蔡先生墓葬的适当场所’了。”  那么,现在北大对蔡墓是什么态度?记者致电北大党委宣传部,询问最近几年是否接到过关于蔡墓的相关提议,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先是问:“蔡元培墓在什么地方?”  了解到墓地自上世纪40年代起就在香港之后,该工作人员表示,蔡元培墓地放在哪里,需要蔡元培后人来决定,蔡元培不管是什么身份,首先都是个人,决定权先是在其家人手中,其次才能有其他考虑。  对蔡墓的回归,蔡元培的故乡绍兴更加热心。绍兴媒体报道,绍兴市民认为,蔡元培先生的墓况让故乡人痛心,认为既然北大无意迁蔡墓至校园,绍兴应借机归迁坟墓,叶落归根,绍兴应该是蔡元培安息的最佳场所。  在1998年召开的市四届政协一次会议上,绍兴市政协委员、资深文史专家林文彪就撰写了《建议迁回蔡元培墓、修建铜像和广场》提案,引起了大会的关注,该提案被定为市四届政协的优秀提案,受到表彰。  3.  蔡元培在杭州的遗迹面临毁灭  这引发了网友对更多蔡元培遗迹的关心。有人还找到了2010年的媒体报道:当年10月,浙江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蔡元培出资给女儿建的别墅马岭山房,被蔡元培外孙女以1000万元变卖。马岭山房是蔡元培送给最疼爱的女儿蔡威廉的结婚礼物。  在蔡元培撮合下,1928年,时任杭州国立艺术学院教授的林文铮,在上海迎娶了在同校任教的蔡威廉。次年,蔡元培给了五千大洋,加上林文铮的积蓄共约七千大洋,合资兴建别墅,作为新人的家。  别墅建成后,蔡元培间中也会到别墅小住,并亲笔题上“马岭山房”牌匾。1937年,日军攻陷杭州,林文铮夫妇逃往昆明,蔡威廉在1939年诞下女儿林徵明,因失血过多去世。1976年,林文铮才带着家人返回马岭山房,直至去世,林家人后来搬离别墅。  林徵明是别墅的继承人,近年却与租住别墅前屋的住户发生产权纠纷,一直无法收回祖屋维修,别墅变成危房。林徵明曾经对媒体表示卖掉别墅是无奈的决定,自己年纪渐老,已经没有精力去为官司折腾。  卖掉和蔡元培有关的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招致舆论不满。之后,还有媒体发现蔡威廉及林文铮的骨灰盒被丢弃在室外,“骨灰随风去之”,门外的石刻被当作垫路台,随便踩踏。  这些情况和蔡墓的争议连在一起,让网友对蔡元培相关的遗迹保护越发担心。一方面是在内地搜到的蔡元培遗迹都是负面的记录,另一方面香港似乎在文物保护、追忆先贤方面做得更到位。  甚至有网友说:“北大早已没有蔡元培当年倡导之北大精神,才会不重视蔡墓迁移的问题,而北大的人文缺失则是内地情况的缩影。”  未名湖边尚有斯诺的衣冠冢,北大的校长却在遥远的香港安眠,这样的对比引起的网络震动,当然可以理解。  4.  蔡家人认为蔡先生墓应留香港  11月24日,蔡元培孙女蔡磊砢赴香港蔡墓拜祭,她对媒体表示,蔡元培归骨北大呼声不小,但蔡家人认为蔡先生墓应留在香港。这让网友对蔡家人的想法更加好奇。  蔡磊砢现为北大讲师,2007年教育学院博士毕业之后就留校,主要从事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并兼任蔡元培研究会的工作。过去发生的事情和所谓“亲历历史”,她并没有太多的体验:“我知道的也就是大家能看到的那些资料,只不过我因为我的身份翻阅得更多。”  上世纪80年代那些关于蔡元培墓的声音,蔡磊砢回忆称:  “相关的报道,我们家属都了解到、看到,我们也知道70年代末北大在香港的同学会组织起来去修缮墓地。归骨北大的声音可以表达,提出倡议的这些人本身也是敬仰我祖父的一批人,当中有很多是北大的、西南联大的或者和北大有渊源的人,表达了他们对我祖父曾经掌校北大、作为北大校长的一种怀念、敬仰和热爱。  但是对迁墓这个事情,我们家人并没有主动提出来,从来不曾向北大的校方提出这样的要求。”  蔡磊砢并不认为是北大不愿意接受蔡墓: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香港还没有回归,还有一个时代的特殊性,当时想做这个事情其实都很难。当时我亲耳从父亲和姑姑那里听到,他们并不觉得墓地在香港是一个问题,未必一定要把墓地迁回来。”  “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祖父葬在那儿是一种入土为安;我的祖母也是居住在上海就葬在上海。我们希望老人家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想对墓地做太大动作,迁墓会是一种打扰。  另一方面,迁墓也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对于我祖父而言,这不是他一向的做事为人风格。我们作为后人可能也不需要这样的一个变化。香港早就回归了,应该说他现在是葬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不觉得他一定要葬在北大。”  5.  北大人对我的祖父  是非常敬仰的  关于“北大不重视蔡元培,不重视北大传统精神”的议论,蔡磊砢觉得并非如此:  “这么多年,北大人对我的祖父都是非常敬仰的,北大师生都不是叫他校长或者蔡元培,而是叫他蔡先生,我觉得这就表达了一种爱。北大在清明的时候也会有相关的纪念活动。现在北大有一个我祖父的像,是当年年的校友们捐资建的。  北大有个元培学院,是以我祖父命名的。新生入校,都会到校史馆去看,了解到我祖父当年他在北大的改革。学校会用不同的形式让刚刚走进北大的同学去了解北大的历史、北大的传统。我祖父在当中也有他的一个位置。”  蔡磊砢现在负责的蔡元培研究会,是上世纪80年代设立的,几任校长、校领导都在研究会担任职务。这在蔡磊砢看来也是北大重视蔡元培的一个表示:  “他们也觉得对蔡先生很敬仰,很愿意担这份责任。从北大的校领导来说,并不是说忽略了这个事情,其实他们也都在积极参与研究会的工作。在香港的追思纪念活动也都是有校领导参与的。”  骨灰远在香港,蔡家人并没有每年都过去祭拜,上一次去是2008年,当时北大的师生也有参与。至于“万坟如海,蔡元培的坟墓就淹没在这样的一坡坟海之中”的描述,刚刚去拜祭过的蔡磊砢认为情况没有那么糟糕:  “墓地的情况还是不错的,本身是一个坟场,管理还可以。网上能搜到蔡墓的照片,大家也可以去看一下,是相对比较大的一块区域,小石碑早就被换成了青麻石,叶恭绰先生写了碑文。  因为周围还有其他墓,不可能做到那么宏大,但是在那个坟场里,那不是一个普通的墓。保存修缮情况都很好。只有几块砖稍有移位。”  北大方面曾经跟蔡磊砢表示要成立基金会,筹集墓地修缮的基金,后续将会给香港的蔡元培墓加上遗像或者雕像。  香港的蔡元培墓经常有人拜谒、送花,这也让蔡磊砢觉得现在墓地的情况不能算糟:“打扫的大姐跟我说,她不知道墓地里是谁,但是看到一直都有人去祭拜,觉得一定是个伟人,她也经常给墓碑两边的松柏浇水。”  6.  马岭山房  并非  蔡元培故居  关于马岭山房,蔡磊砢认为:“我的祖父一生没有房产,房子都是租住的,杭州的别墅是祖父出钱给女儿建房子做结婚礼物的,出了一小部分钱,房产是归我姑姑所有,是姑姑的故居,并不能算是祖父的故居。”  2010年,蔡磊砢和父亲都看到了关于马岭山房的新闻。别墅是否应该变卖,她认为这是姑姑后人的事情,自己无权干涉。她觉得“骨灰散落”这样的细节不可信:  “姑姑是1939年过世的,骨灰很难保存好,当时媒体登出来的照片,我们不能肯定那是骨灰盒。我和爸爸都去过那个地方,觉得骨灰一事没有这种可能性,姑姑的更不可能。姑姑过世太早,骨灰到后来再暴露出来,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那个地方的确有石板路,上面有以前的刻字。”  蔡磊砢认为蔡元培的故居的保护,并没有网友想象的那么差。  蔡元培的绍兴故居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最大,陈列也最多;上海故居是一个三层洋房,解放后陈毅出面,让蔡元培的妻子继续租住,现在是部分可以公开展览,部分仍然是蔡元培女儿的住处;在北京的蔡元培故居一度被划入房地产商的开发范围,后来被相关部门单独辟出保护起来,不允许其拆迁改造。  说香港的遗迹保护做得比内地好很多,这一点蔡磊砢也不同意:  “普通的香港居民不可能了解我祖父,在香港随便找一个人,问他蔡元培是谁,他不会知道,在北京就不是这样。香港地方小,能做的余地很少。例如他们想在祖父活动过的地方立碑以示纪念,但是那个地方是私人的,立碑不太合适,香港就很难有一些政府行为的保护。”  关于蔡元培墓和遗迹的争议,蔡磊砢表示这当然是出于公众对于蔡元培的好感。  “我们处理事情上可能也有欠妥之处。一方面我们是家人,一方面也是蔡元培研究会的工作人员,有时候我可能会觉得一个事情是私事,没有考虑很多。  我们更多是希望大家去读祖父的著述、看祖父当年提出的思想,那是留给我们今天宝贵的财富,对于今天还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可能比争论骨灰放在哪里更重要。”&(原载《时代周报》,有删节) 张润芝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碑刻字多少钱一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