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管理局杜敬民副局长简历

&&&|&&&邮件系统&&|&&网站地图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
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魏然常务副主任一行前来自治区北部港口管理局调研座谈
文章来源: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作者:郑&燕&&发布日期:&
&&&10月26日上午,自治区北部管委会办公室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魏然,副巡视员杨忠保等一行前往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调研座谈,听取了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成立以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汇报,并就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下一步主要工作进行了部署。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周一农局长、杜敬民常务副局长、李大宁副书记、谭健文副局长等领导参加了座谈并就具体工作进行了汇报。
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自成立以来,全面履行对广西北部湾港口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等各项职能,顺利完成了机构设置和体制改革方面各项工作,局机关领导班子和内设机构组建完成,分支机构整合顺利,引航站划转工作有序推进。今年以来,在对广西北部湾港口管理中,一是切实履行港口行政管理职责。推进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筹融资机制改革创新,从今年1月1日起统一了货物港务费征收管理工作,保障了广西北部湾港公共基础设施维护资金的来源;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加强引航管理,积极为企业减负,从今年10月1日起,广西北部湾3个港口引航全部按基本港收费标准征收引航费,不再加收引航附加费,同时,对外贸集装箱船统一执行优惠政策,免收超程部分引航费、节假日和夜班引航费。执行新标准和优惠政策后,每年减轻企业负担约1500万元;加强沿海航道维护管理;积极开展港口对外合作交流,与马来西亚巴生港务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二是大力推进前期规划和前期工作。启动了《广西北部湾港口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加强前期工作进程。拟定广西北部湾港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计划及&十三五&期前期工作项目库,确定&十三五&期间该局负责推进6个沿海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全力抓好港口建设和生产。沿海水运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8.57亿元;今年1至9月,广西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034.02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4.8万标箱,同比增长33.86%。
周一农局长还就目前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较慢、港口经营管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等问题及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并恳请自治区北部管委会办公室在有关问题上给予支持和协调。
听取汇报后,魏然常务副主任高度肯定了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他表示,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挂牌运行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编委印发的北部湾港口管理局机构编制方案的精神,较好地完成了局领导班子、内设机构的人员配置;较快并顺利完成了各分局、引航站从三市上收划转工作,在上收划转过程中基本做到管理工作有序衔接,人心不散、工作不乱。与此同时,开展了大量的港口规划、建设、市场监管、对外交往等港口行政管理的工作,向自治区政府提出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方案,全面切入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成效显著。
魏然常务副主任说,港口资源是北部湾经济区乃至全区的核心战略资源和最大优势,也是推动三大定位落实和建设北部湾西南国际航运中心的根本依托。可以说广西北部湾港就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彭清华书记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升级发展提出了要打造&六个升级版&,陈武主席也提出了&六个坚持&的要求,对如何开发、建设、管理和运营好北部湾港口提出了更好要求。要实现北部湾港口的升级发展,就在于要充分发挥港口辐射带动作用,以此带动物流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临港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北部湾独特的区位优势,给了广西很好的发展基础。我们要充分地、高水平地、创造性地用足用好这一优势,与国内沿海其他几个航运中心相互补充,合理分工,密切协作,提升北部湾港口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广西北部湾港的发展寄予很高的期望,把北部湾港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自治区北部管委会办公室和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责无旁贷。
魏然常务副主任还为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要求,一要深刻领会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广西北部湾港口实行统一行政管理的决策意图,确保广西北部湾港的全面、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二要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全面提升北部湾港口统一行政管理水平。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定,以及自治区编办的方案文件,在赋予北部湾港口管理局主要职责中,明确了对北部湾港口行政管理的职能,并明确原由三市承担的北部湾港口行政管理职责全部上收由北部湾港口管理局承担。这既是党委政府的高度信任和期待,也是党委政府赋予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只要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交通运输部明确的,在港口发展中涉及港口行政管理的事项,希望都要全面准确具体地去执行。魏然常务副主任还强调,现在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在之前的行业管理中,又加进了具体的港口行政管理工作,这是一个从行业宏观、整体转换和适应的具体、精细的过程,他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要找到行业整体与具体港口行政管理的结合、融合点,既能充分发挥已有的行业管理特长优势,又能在具体港口行政管理中不漏项、不缺项,精准到位。对广西北部湾港的管理做到行业管理和具体行政管理全过程高度融合。
魏然常务副主任最后表示,自治区北部湾管委会办公室将继续全力支持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的各项相关工作。在平时的具体工作,包括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规划建设、港口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等相关工作中,将全力配合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支持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各项工作。在涉及广西北部湾港行业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中,建议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继续推进,需要自治区北部湾管委会办公室出面统筹协调的,该办将给予全力支持。
--------直属机关子站---------
梧州航道管理局
柳州航道管理局
南宁航道管理局
桂林航道管理局
----------相关链接----------
中国政府网
广西新闻网
交通运输部
广西交通运输厅
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
中国海事局
广西海事局
广西水运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网
福建省港航管理局
湖北省港航管理局
安徽省港航管理局
湖南省地方海事局
江西省港航管理局
广东省航道局
浙江省港航管理局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港航局
江苏省航道局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海南省港航管理局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港航管理局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管理局 版权所有
桂ICP备号-2 &&环北部湾港口布局新蓝图力破“短板”
本文章由广州拖车网提供:
  环北部湾港口布局新蓝图力破“短板”
    环北部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港湾,一水连接“两国三省四方”。广东、广西和海南在北部湾形成了一个“铁三角”。9月15日,招商国际以36亿元的净资产进主,广东湛江港由此获得雄厚资金。10月11日,海南洋浦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得到国家重大政策支持。相对而言,广西北部湾港口群与其它2个港口群不在一个数目级,如何突破“北部湾短板”?广西近日出台沿海港口布局、内河水运发展两个《规划》,给出了一个有力的答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是我国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沟通东部沿海与西南地区的区位上风。内河水运基本形成了以“一干三通道”(西江航运干线和西南出海水运右江南通道、红水河中通道、柳江黔江北通道)为骨架的发展格式,沿海港口也初步形成了以防城港为主,钦州港、北海港共同发展的格式,这都为广西今后水路运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广西正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积极推动“一轴两翼”M型区域经济合作等重大新兴发展机遇,迫切要求加快西江航运干线等“出海、出省、出边”的运输大通道建设,以适应广西与周边地区乃至东盟十国日趋紧密的经济联系和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广西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和《广西内河水运发展规划》顺势出台。
    内河篇 内河水运体系 提供优质高效运输服务
    根据新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河水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内河规划》),目前广西内河水运仍然存在西江航运干线通过能力不足、港口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船舶技术性能相对较差、运力结构不公道、支持保障系统有待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等题目。
    《内河规划》在对内河水运发展所面临具体形势的分析和对未来内河水运量的猜测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题目,根据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通达性原则和公道性原则来对内河航道和港口以及支持保障系统进行的总体规划。
    航道 主次分明
    广西共有通航河流53条,主要有西江航运干线、右江、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左江、绣江、桂江、贺江等,呈叶脉状分布。2006年底,全区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为5591公里,占全国的4.5%。全区内河水运基本形成了以“一干三通道”(西江航运干线和西南出海水运右江南通道、红水河中通道、柳江黔江北通道)为主骨架的发展格式。广西内河航运在广西及西南地区实现通江达海、沟通广东及港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纽带的作用;还承担了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的运输,是广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河规划》中,将内河航道划分为国家高等级航道、地区性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三个层次来规划,国家高等级航道主要包括西江航运干线、右江、红水河、柳江、黔江等航道,其中,西江航运干线属国家高等级航道体系“两横”中的“一横”,右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属国家高等级航道体系“十八线”中的三线,根据这些航道在广西、珠江水系乃至全国内河水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运量发展趋势及航道建设条件,规划西江航运干线南宁至梧州段为Ⅱ级航道,并为贵港至梧州段建设成为通航3000吨级船舶的Ⅰ级航道留有余地;规划右江从两省交界至百色为Ⅳ级航道,百色至南宁为Ⅲ级航道;规划红水河蔗香两江口至来宾593km为Ⅳ级航道;来宾至石龙口三江口63km为Ⅱ级航道;规划柳江柳州至石龙三江口160km为Ⅲ级航道,黔江石龙三江口至桂平124km为Ⅱ级航道。
    港口 功能明确
    广西内河港口划分为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以南宁、贵港、梧州3个主要港口为核心,百色、来宾、柳州、崇左4个地区性港口为重要组成部分,其它一般港口为补充,形成布局公道、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内河港口体系。
    《内河规划》提出,南宁港作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南宁市建设港口城市、发展临港产业的重要依托;是南宁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撑;是西南地区与粤港澳地区经济交流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规划建设南宁国际综合交通关键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南宁市及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南宁港应逐步发展成为以集装箱、件杂货、矿建材料及煤运输为主,相应发展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的综合性港口。
    贵港港是目前广西内河龙头大港,西南地区煤、磷等大宗散货经黔桂、枝柳、南昆、黎湛等铁路线由贵港港中转下水,港口规模发展迅速。贵港港应加快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煤炭、矿石、集装箱等大宗物资及外贸物资运输服务和以矿建材料运输为主服务临港产业的综合性港口,并相应发展港口物流业。
    梧州港位于桂江与西江的汇合处,是广西区通过西江航运干线与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物资交流的咽喉。梧州港应逐步发展成为以集装箱、件杂货、能源和矿建材料运输为主,相应发展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兼顾旅游客运的综合性港口。
    新蓝图 为内河航运加分黄埔港拖车trong&
    《内河规划》实施以后将对广西的内河水运起到一个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广西港航治理局局长杜敬民接受采访时表示,规划实施后,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将得到明显改善。广西四级及以上航道达到2262公里,占总里程的37%,沟通6个地级市,覆盖全区人口的56%,内河主要港口发展成为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交通重要节点,船舶标准化程度和支持保障水平明显进步。
    内河水运效率明显进步。船舶航行速度有看从目前的6-8km/h进步到8-10km/h,据估算,仅西江航运干线航道从三级进步到二级,贵港至梧州段每年可节约运费约万元,南宁至贵港段每年可节约运费约4500万元。
    内河水运上风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西江航运干线和珠江水系三条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均达到Ⅳ级及以上航道标准,预计2020年广西内河货运量占全社会综合交通货运量的比例约16%,比目前进步5个百分点。内河航道将与公路、铁路协调发展,共同构筑全区综合运输体系,为腹地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综合运输服务。
    内河水运发展步进良性循环轨道。通过实施“航电结合、梯级渠化、转动开发、发展航运”的开发模式,在加快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又为水运发展扩宽资金来源渠道,进步内河水运自我发展能力,使水运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环境。规划的实施,将充分发挥内河水运占地少、能耗低、排污小的可持续发展上风,在公道分流货物流、缓解其它交通运输压力的同时,节约了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环境。
    2020年,广西内河水运将充分发挥广西内河上联云贵,贯串全境,下接粤港澳的区位上风,形成以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为核心,布局公道、功能完善、技术先进、保障有力的内河水运体系,与高等级公路、干线铁路、沿海港口等有效衔接,有效支撑和促进“泛珠三角”、“一轴两翼”等区域经济合作,为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提供优质、高效、竞争力较强的内河运输服务。
    沿海篇 沿海三港定位明确 目标—亿吨组合港
    广西拥有1595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东起粤桂交界的英罗港洗米河口,西至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是目前国内惟逐一个港口海岸与东盟国家交界的省份。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港口功能定位不适用、岸线资源利用不充分、港口服务功能单一、结构性矛盾突出、港口集疏运条件有限等题目,一直制约着广西沿海港口的快速发展。
    现在,广西沿海港口将结束重复建设、重复竞争的局面,《广西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按不同功能对广西港口进行建设,防城港港将成为主要港口,北海港、钦州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逐步形成沿海港口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分层次发展格式。
    经济腾飞 港口弊端显现
    近年来广西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运输货物以大宗散货为主,加上临港产业发展迅猛,港口对产业布局调整和扩大对外开放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都促使港口的建设和经营日趋多元化。防城港、钦州、北海三港毗邻且同属北部湾,建港条件以及集疏运通道相似,具备发展深水港的条件,也具有相同的经济腹地,三港原功能定位在指导港口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这表现为港口仅局限为本地区服务,对港口城市之外的地区贡献少,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腹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港口发展趋势。
    其次是港口规模、通过能力、现代化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万吨级以上泊位所占比重低于全国沿海均匀水平;专业化泊位较少、通过能力较小;现有进港航道尚不适应海运船舶大型化的趋势。
    另外就是港口集疏运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铁路输送能力已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因素,目前,沿海三港的进出港铁路不够完善,规模小,直通港口的铁路专用道少。另外,港口与铁路、公路及场站之间缺少衔接,造成效率不高,未能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效益。
    从“三”到“一”协调发展
    《规划》以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为指导,凸显“一体化”的理念,把广西的港口岸线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岸线利用,坚持深水深用,鼓励专用码头与公用码头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力求充分利用岸线,避免重复建设,保证港口可持续发展。
    《规划》指出,防城港为主要港口,北海港、钦州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逐步形成沿海港口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分层次发展格式。《规划》针对三个沿海港口的特点作了不同的功能定位,防城港将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逐步成为具有运输组织、装卸储运、中转换装、临港产业、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及保税、加工、配送等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钦州港近期主要依托临港产业开发,形成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港区;远期发展成为以服务临港产业为主,兼顾为港口腹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的多功能现代化港口;北海港石步岭港区以商贸和旅游服务为主,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和旅游业,形成以商贸旅游和清洁型物资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口;铁山港区发展成为以服务临港产业为主,兼顾大宗散货中转运输及物流、保税、加工等多功能的现代化港口。
    同时,《规划》也从矿石、石油、煤炭、集装箱四个主要货物的分类来进行码头的布局规划。
    港口物流必不可少
    要让港口的货物运得出往,就必须要有畅通的港口物流服务。
    在《规划》中,广西沿海港口的交通将通过铁路、公路和海路等多种方式,以建设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为目标,建设从广西沿海港口通往东盟、华南、中南及西南经济区的物流集疏运通道。如往西南方向,将以南北、钦防、水南、南百高速公路为主线,连接广西沿海港口与云南、贵州等西南腹地的综合运输通道;往华南方向,将以南宁—湛江、南宁—梧州公路为主线,形成通往广东及港澳地区的运输通道;往中南方向,以桂海高速公路等为主线,形成通往湖南及华中地区的运输通道;以南宁—友谊关、防城港—东兴等公路与越南相连,形成通往东盟的国际陆路通道。
    《规划》提出,要完善港区铁路系统,适时建设新港区的支线铁路,适应大宗物资集疏运的需要,逐步开展长间隔铁路集装箱集疏运。加强港区铁路、公路规划,使港区交通网络与周边铁路、公路干线及城市交通顺畅衔接,形成高效、便捷、安全、畅通的港口集疏运系统。
    港口发展注重环保
    广西港航治理局局长杜敬民为记者解读规划时表示,广西沿海港口发展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规划》在对港口和岸线资源这些不可再生资源进行规划,就是为了能够集约化、规模化的开展港口布局,最大限度、有效利用有限的港口资源,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发展专业化大型码头以及集装箱运输,减少货物在装卸、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杜敬民说,在发展规模化的新港区时,《规划》重视对邻近城区的老港区进行城市化改造或功能调整和资源整合,进步港口的现代化水平,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而各市在编制各港的总体规划时,则根据各港口和港区规划的功能,在岸线和水陆域布局方案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在实施港口项目建设时,也必须严格按国家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标准;在港口生产运营过程中,也加强了环境质量监测和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并适时对港口环境保护进行全面评估。力求做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港口间的分工合作,整合资源,坚持公道、有序、高效地开发利用港口岸线资源,注重港城协调发展,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港口群指日可待
    《规划》对广西沿海港口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关键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推进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战略资源;加快以西南地区为主的港口腹地对外开放、全面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平台。
    据初步猜测,2010年和2020年,广西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分别达到1亿吨和3亿吨,外贸吞吐量分别为7000万吨、万吨,旅客吞吐量分别为100万人次和200万人次。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广西将逐步形成以防城港港为主要港口,钦州港、北海港共同协调发展,满足腹地经济及临港产业对矿石、石油、煤炭、集装箱等大宗货物运输的需求,具备综合运输关键、现代物流、临港产业、商贸服务和现代信息服务等功能,机制顺畅、能力充分、布局公道、资源集约、环境友好、服务高效的现代化港口群。
    环北部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港湾,一水连接“两国三省四方”。广东、广西和海南在北部湾形成了一个“铁三角”。9月15日,招商国际以36亿元的净资产进主,广东湛江港由此获得雄厚资金。10月11日,海南洋浦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得到国家重大政策支持。相对而言,广西北部湾港口群与其它2个港口群不在一个数目级,如何突破“北部湾短板”?广西近日出台沿海港口布局、内河水运发展两个《规划》,给出了一个有力的答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是我国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沟通东部沿海与西南地区的区位上风。内河水运基本形成了以“一干三通道”(西江航运干线和西南出海水运右江南通道、红水河中通道、柳江黔江北通道)为骨架的发展格式,沿海港口也初步形成了以防城港为主,钦州港、北海港共同发展的格式,这都为广西今后水路运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广西正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积极推动“一轴两翼”M型区域经济合作等重大新兴发展机遇,迫切要求加快西江航运干线等“出海、出省、出边”的运输大通道建设,以适应广西与周边地区乃至东盟十国日趋紧密的经济联系和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广西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和《广西内河水运发展规划》顺势出台。
    内河篇 内河水运体系 提供优质高效运输服务
    根据新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河水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内河规划》),目前广西内河水运仍然存在西江航运干线通过能力不足、港口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船舶技术性能相对较差、运力结构不公道、支持保障系统有待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等题目。
    《内河规划》在对内河水运发展所面临具体形势的分析和对未来内河水运量的猜测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题目,根据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通达性原则和公道性原则来对内河航道和港口以及支持保障系统进行的总体规划。
    航道 主次分明
    广西共有通航河流53条,主要有西江航运干线、右江、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左江、绣江、桂江、贺江等,呈叶脉状分布。2006年底,全区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为5591公里,占全国的4.5%。全区内河水运基本形成了以“一干三通道”(西江航运干线和西南出海水运右江南通道、红水河中通道、柳江黔江北通道)为主骨架的发展格式。广西内河航运在广西及西南地区实现通江达海、沟通广东及港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纽带的作用;还承担了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的运输,是广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河规划》中,将内河航道划分为国家高等级航道、地区性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三个层次来规划,国家高等级航道主要包括西江航运干线、右江、红水河、柳江、黔江等航道,其中,西江航运干线属国家高等级航道体系“两横”中的“一横”,右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属国家高等级航道体系“十八线”中的三线,根据这些航道在广西、珠江水系乃至全国内河水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运量发展趋势及航道建设条件,规划西江航运干线南宁至梧州段为Ⅱ级航道,并为贵港至梧州段建设成为通航3000吨级船舶的Ⅰ级航道留有余地;规划右江从两省交界至百色为Ⅳ级航道,百色至南宁为Ⅲ级航道;规划红水河蔗香两江口至来宾593km为Ⅳ级航道;来宾至石龙口三江口63km为Ⅱ级航道;规划柳江柳州至石龙三江口160km为Ⅲ级航道,黔江石龙三江口至桂平124km为Ⅱ级航道。
    港口 功能明确
    广西内河港口划分为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以南宁、贵港、梧州3个主要港口为核心,百色、来宾、柳州、崇左4个地区性港口为重要组成部分,其它一般港口为补充,形成布局公道、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内河港口体系。
    《内河规划》提出,南宁港作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南宁市建设港口城市、发展临港产业的重要依托;是南宁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撑;是西南地区与粤港澳地区经济交流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规划建设南宁国际综合交通关键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南宁市及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南宁港应逐步发展成为以集装箱、件杂货、矿建材料及煤运输为主,相应发展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的综合性港口。
    贵港港是目前广西内河龙头大港,西南地区煤、磷等大宗散货经黔桂、枝柳、南昆、黎湛等铁路线由贵港港中转下水,港口规模发展迅速。贵港港应加快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煤炭、矿石、集装箱等大宗物资及外贸物资运输服务和以矿建材料运输为主服务临港产业的综合性港口,并相应发展港口物流业。
    梧州港位于桂江与西江的汇合处,是广西区通过西江航运干线与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物资交流的咽喉。梧州港应逐步发展成为以集装箱、件杂货、能源和矿建材料运输为主,相应发展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兼顾旅游客运的综合性港口。
    新蓝图 为内河航运加分
    《内河规划》实施以后将对广西的内河水运起到一个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广西港航治理局局长杜敬民接受采访时表示,规划实施后,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将得到明显改善。广西四级及以上航道达到2262公里,占总里程的37%,沟通6个地级市,覆盖全区人口的56%,内河主要港口发展成为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交通重要节点,船舶标准化程度和支持保障水平明显进步。
    内河水运效率明显进步。船舶航行速度有看从目前的6-8km/h进步到8-10km/h,据估算,仅西江航运干线航道从三级进步到二级,贵港至梧州段每年可节约运费约万元,南宁至贵港段每年可节约运费约4500万元。
    内河水运上风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西江航运干线和珠江水系三条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均达到Ⅳ级及以上航道标准,预计2020年广西内河货运量占全社会综合交通货运量的比例约16%,比目前进步5个百分点。内河航道将与公路、铁路协调发展,共同构筑全区综合运输体系,为腹地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综合运输服务。
    内河水运发展步进良性循环轨道。通过实施“航电结合、梯级渠化、转动开发、发展航运”的开发模式,在加快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又为水运发展扩宽资金来源渠道,进步内河水运自我发展能力,使水运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环境。规划的实施,将充分发挥内河水运占地少、能耗低、排污小的可持续发展上风,在公道分流货物流、缓解其它交通运输压力的同时,节约了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环境。
    2020年,广西内河水运将充分发挥广西内河上联云贵,贯串全境,下接粤港澳的区位上风,形成以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为核心,布局公道、功能完善、技术先进、保障有力的内河水运体系,与高等级公路、干线铁路、沿海港口等有效衔接,有效支撑和促进“泛珠三角”、“一轴两翼”等区域经济合作,为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提供优质、高效、竞争力较强的内河运输服务。
    沿海篇 沿海三港定位明确 目标—亿吨组合港
    广西拥有1595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东起粤桂交界的英罗港洗米河口,西至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是目前国内惟逐一个港口海岸与东盟国家交界的省份。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港口功能定位不适用、岸线资源利用不充分、港口服务功能单一、结构性矛盾突出、港口集疏运条件有限等题目,一直制约着广西沿海港口的快速发展。
    现在,广西沿海港口将结束重复建设、重复竞争的局面,《广西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按不同功能对广西港口进行建设,防城港港将成为主要港口,北海港、钦州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逐步形成沿海港口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分层次发展格式。
    经济腾飞 港口弊端显现
    近年来广西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运输货物以大宗散货为主,加上临港产业发展迅猛,港口对产业布局调整和扩大对外开放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都促使港口的建设和经营日趋多元化。防城港、钦州、北海三港毗邻且同属北部湾,建港条件以及集疏运通道相似,具备发展深水港的条件,也具有相同的经济腹地,三港原功能定位在指导港口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这表现为港口仅局限为本地区服务,对港口城市之外的地区贡献少,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腹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港口发展趋势。
    其次是港口规模、通过能力、现代化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万吨级以上泊位所占比重低于全国沿海均匀水平;专业化泊位较少、通过能力较小;现有进港航道尚不适应海运船舶大型化的趋势。
    另外就是港口集疏运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铁路输送能力已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因素,目前,沿海三港的进出港铁路不够完善,规模小,直通港口的铁路专用道少。另外,港口与铁路、公路及场站之间缺少衔接,造成效率不高,未能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效益。
    从“三”到“一”协调发展
    《规划》以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为指导,凸显“一体化”的理念,把广西的港口岸线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岸线利用,坚持深水深用,鼓励专用码头与公用码头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力求充分利用岸线,避免重复建设,保证港口可持续发展。
    《规划》指出,防城港为主要港口,北海港、钦州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逐步形成沿海港口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分层次发展格式。《规划》针对三个沿海港口的特点作了不同的功能定位,防城港将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逐步成为具有运输组织、装卸储运、中转换装、临港产业、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及保税、加工、配送等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钦州港近期主要依托临港产业开发,形成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港区;远期发展成为以服务临港产业为主,兼顾为港口腹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的多功能现代化港口;北海港石步岭港区以商贸和旅游服务为主,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和旅游业,形成以商贸旅游和清洁型物资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口;铁山港区发展成为以服务临港产业为主,兼顾大宗散货中转运输及物流、保税、加工等多功能的现代化港口。
    同时,《规划》也从矿石、石油、煤炭、集装箱四个主要货物的分类来进行码头的布局规划。
    港口物流必不可少
    要让港口的货物运得出往,就必须要有畅通的港口物流服务。
    在《规划》中,广西沿海港口的交通将通过铁路、公路和海路等多种方式,以建设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为目标,建设从广西沿海港口通往东盟、华南、中南及西南经济区的物流集疏运通道。如往西南方向,将以南北、钦防、水南、南百高速公路为主线,连接广西沿海港口与云南、贵州等西南腹地的综合运输通道;往华南方向,将以南宁—湛江、南宁—梧州公路为主线,形成通往广东及港澳地区的运输通道;往中南方向,以桂海高速公路等为主线,形成通往湖南及华中地区的运输通道;以南宁—友谊关、防城港—东兴等公路与越南相连,形成通往东盟的国际陆路通道。
    《规划》提出,要完善港区铁路系统,适时建设新港区的支线铁路,适应大宗物资集疏运的需要,逐步开展长间隔铁路集装箱集疏运。加强港区铁路、公路规划,使港区交通网络与周边铁路、公路干线及城市交通顺畅衔接,形成高效、便捷、安全、畅通的港口集疏运系统。
    港口发展注重环保
    广西港航治理局局长杜敬民为记者解读规划时表示,广西沿海港口发展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规划》在对港口和岸线资源这些不可再生资源进行规划,就是为了能够集约化、规模化的开展港口布局,最大限度、有效利用有限的港口资源,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发展专业化大型码头以及集装箱运输,减少货物在装卸、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杜敬民说,在发展规模化的新港区时,《规划》重视对邻近城区的老港区进行城市化改造或功能调整和资源整合,进步港口的现代化水平,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而各市在编制各港的总体规划时,则根据各港口和港区规划的功能,在岸线和水陆域布局方案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在实施港口项目建设时,也必须严格按国家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标准;在港口生产运营过程中,也加强了环境质量监测和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并适时对港口环境保护进行全面评估。力求做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港口间的分工合作,整合资源,坚持公道、有序、高效地开发利用港口岸线资源,注重港城协调发展,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港口群指日可待
    《规划》对广西沿海港口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关键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推进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战略资源;加快以西南地区为主的港口腹地对外开放、全面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平台。
    据初步猜测,2010年和2020年,广西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分别达到1亿吨和3亿吨,外贸吞吐量分别为7000万吨、万吨,旅客吞吐量分别为100万人次和200万人次。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广西将逐步形成以防城港港为主要港口,钦州港、北海港共同协调发展,满足腹地经济及临港产业对矿石、石油、煤炭、集装箱等大宗货物运输的需求,具备综合运输关键、现代物流、临港产业、商贸服务和现代信息服务等功能,机制顺畅、能力充分、布局公道、资源集约、环境友好、服务高效的现代化港口群。
了解更多广州拖车网,请登录网站: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北部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