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有相凡一切相 皆是虚妄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什么意思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非相,则见如来首先这里相用心经里面来解释的话就是人的色,受,想,行,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吃到的,闻到的,触到的,都算是向,其次就是想到的,以及做到的.这些都可以用相来总称.当然经验也是人的通过实践,总结教训之后,刻在心里的,属于心理活动,而且遇到类似的事情都可以用这个"经验"来加以解决,所以这里经验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里的识,(在这里我想说的一下什么经验,经验就是有时候能阻碍下次成功的东西)理解了什么是相,就来说说为什么说他是虚妄,你也是学佛的,我想你知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无常迅速的.看看树上的落叶,就知道了为什么,他之所以会落下来,因为他曾经繁茂过,这个就是大自然,其实佛理就是大自然的道理,关于你说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可以结合我前面所以的例子,再来分析一下心经里面的这句话.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还有这句,心无挂碍,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终究涅盘.佛理最好是自己悟,别人说出来就没有意义了.师兄,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来和人就好比人和蚂蚁,在蚂蚁的眼里是不可能见到人的,虽然人可能随时都在他的身边。因为人太大了,以蚂蚁的视角不可能发现那么大的生命就在身边。如果某个蚂蚁在静心的状态下发现了身边一个不可思意的大的生命的存在,在它看来那像山岳一样的存在,其实也只是看到了人的一个脚趾。以为这个“神”的外形是脚趾,但那个神不是脚趾,而是整个一个人体,但在蚂蚁的智慧认知中也只能认识到这一点,是生命的智慧、视角、自身的因素所决定了,它只能看到这么多。要想看到人的根本,那蚂蚁只能修炼成人,或是修出人的智慧来。所以说金刚经讲:“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释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我们所有看到的包括天目看到的所有“神”的像,都不是真实的表现。人是不能完全看到 “神”真实状态的,除非你也修成“神”。“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那是一种境界,而不是:噢,我懂了这句话的含义了,那我就能见到如来了,不行!你要修到那个境界,才能见到,否则你即使见到了如来,也只是他给你显现的如意形象给你以鼓励而已,不是真实的,只要你没修成,你还在三界内,你看到的都是假象,你即使看到了如来的32相,仍未见如来。故而说: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总在强调:相即“非相”;世界即“非世界”;微尘即“非微尘”……是名相、是名世界、是名微尘……为什么哪?是因为佛法、佛国世界是不能用人的语言所能说清的,人没有那个概念,只能假借人的语言去描述,但佛描述的绝不是表面文字内涵,而是通过人的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让学法的人“参悟”那无法用人言描述的“法”,所以说“法”不是学习得来,你天天学、日日念也没用,“法”是因“悟”而得。有人拿着一本《金刚经》或是《大藏经》说这是“法”,错了!那就是人间的一本书而已,可以说什么都不是,如果说它有用的话,它只是个使人得“法”的工具,而这种工具人世间比比皆是,其实人世间的一切皆是让人得“法”的工具,一切皆是“法”所成所住,一切自然可通“法”可成为得“法”的工具。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若见一切非一切,则见“法”矣。一切万法不存在真正实有的相,诸法的法相、名相、事相都是不存在的(《中论》第七品中也专门破斥这三相)。但众生都执著相为实有,认为某个具有名相的声音、色法,或是味道的事相有很好听、很好看、很好吃的法相等等,认为这些相都实有存在。其实,虽然表面看来万法都有相,不管男人、女人、山河大地等每一种法都有它的行相,但这只是虚妄分别念的假立,除此之外,具芝麻许实有行相的法也是不存在的。如果通达这一点,就很容易了知有境,也即取相的能境也不存在,从而将万法的本体都抉择为般若空性。心经中也讲:舍利子,是诸法空相(是诸法空,无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见一切皆空,等于见到如&来。&【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非相和空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大家要注意啊!刚才讲叫我们学佛的人要不住相,不住相布施,先说明不住相的福德,这个智慧成就的功德,智慧是无比的大,无量无边。现在进一步真正告诉我们,怎么样见佛?很严重啊!我们大家学佛都想见到佛。他对须菩提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不可以身相来看见佛呢?  佛经上说,佛有,与我们一般人不同,佛有八十种随形好,有八十种跟随他那种特别的身相来的好。譬如他一出来可以放光,这个我们都做不到,佛的手一张开,指头与指头像廉子一样,是连著的。上次我们讲过,他舌头吐出来,可以抵到发根,各种各样不同,每一种相有每一种相的功德,多生累劫修来的。譬如人拿花、香来供佛,来生变漂亮人,小姐们要注意!衣冠供佛,来生不怕没有衣服穿,而且身体健康。多拿医药来布施,来生一辈子不会生病。前生悭吝医药的布施,这一辈子多灾多难多疾病,种种都是因果报应。所以佛为什么得到呢?这是果报来的,因为他多生累劫都在止于至善,都在修行,所以有这个福德生相,这是讲他活著的相。他的兄弟,比他差一点,有三十种相好,差两样。翻译经典的法师,也是三十种相好。  这里佛说,你可不可以用有形的形相来看佛呢?这是问须菩提的问题。须菩提答覆世尊:「不也,世尊。」同学们注意啊!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那么你或许会说,庙子里为什么要弄个偶像拜呢?那不是偶像啊,真正的佛同其它许多宗教一样,是反对拜偶像的。那为什么画的佛,塑的菩萨都可以拜呢?答案是四个字「因我礼汝」。因为我的形像存在,你起恭敬心拜下来,那个像是一个代表而已。你这一拜不是拜我,是拜了你自己,你自己得救了。任何宗教最高的道理都是一样,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自己。你这一念真诚的恭敬下来,不要说画的真佛,就是拜一个木头,拜一块泥巴也罢,诚敬的一念专心,你本身就成功了,就得救了。这叫「因我礼汝」,这并不是拜我啊!佛说的,是拜你自己。你自己什么?你的心,你的诚敬。  所以,不但不能以这个偶像认为是见佛,即使是佛在世的时候,都不能看他肉身为师,那是著相。有一个人著相,楞严经中就是犯了这个错误。佛问:你为什么跟我出家?阿难说我看你相貌好,又放光,决不是欲念来的。佛就骂他:你这个笨人,你著相了,是爱漂亮出家的。因此他碰到,有此一劫,这就是著相,所以佛说不能以身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什么理由呢?真正那个不生不死的身,不是这个肉身,肉身还是有生死,修持到活一千年,最后还是要死。譬如说,佛教里头有一位禅师叫宝掌千岁,活一千年,在印度活了五百年,因为没有悟道,晓得将来要到中国,先到中国来等著。等到见了达摩祖师,又在中国活了五百年,大陆上好几个地方都有他的庙子,名字叫宝掌和尚。像迦叶尊者留形住世,那更不讲,所以,长寿的人是有,那是肉身的相,还不是不生不灭的。肉身尽管长寿,五百年还是五百年,一千年还是一千年,而永远不生不灭的,并不是这个肉身相,而是法身。那个法身,不能拿形象来见,所以佛接著吩咐我们一句重要的话。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到了这里,特别加重语气,佛特别告诉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四句很重要,要特别注意把握住。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你说打起坐来有境界,不打坐就没有了;境界就是相,凡所有相,都是不实在的。  怎么样才见到真正的佛呢?见到法身才是真正与佛相见了。若见诸相都不是相,这不是讲空啊!一般多解释成空,那是乱加解释,既然是空的,何不译成一个空的,那该多好啊!他只说,「若见诸相非相」,非相是什么?没有给你下定论!所以一般人念金刚经,在这里自我下个定论,认为是空,那是你的想法,不是佛说的;佛只说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重点是,佛只告诉你不是相,并没有告诉你空!道理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无所住。
TA的最新馆藏[转]&[转]&金???中
佛告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怎麼理解?
这首先要明白这里的如来是指什么。佛有三身,此处指法性佛,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法性。(报化非真佛)有形有相的事物都是因缘所聚合,生生灭灭,都是败坏、虚妄之相。如来者,法性也。法性非能以相来见,法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百丈怀海禅师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即是法性。若能于相而离相则能见到(心见)法性(也可叫佛性、如来。)记住,不是离开相而见到如来法性,是于相而离相,这很关键,离此即无。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先纠正一下:《金刚经》原文是:“凡所有相,皆是?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是“则”。
既然您不是为了求神通,那就好办了:
一、若为了有个好的身体,有一身...
简单,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
一切都是循环而已
众生对个体心身所错执之四种相。又作四见、我人四相、识境四相。即:
(一)我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我所为实有。
(二)人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当前位置: &
求翻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是什么意思?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问题补充:
Where all the phases are all false. If seen with non-relative, you see the Tathagata. Impermanence of all, students who must have to do, no life is death, and destroy most of this music.
Where all sang, is false. If they see resort to similar non-sang, then see if. All the volatility and those who do not will not, it is not dead, this fight is most happy.
Every possesses, all is fabricated.If sees various non-, then sees Tathagata.All line of variable, living must be finite, does not live does not die, this extinguishes happy.
Where all are vain. If seen by non-phase, you see the Tathagata. All change, students must have, no life is not death, this fight the most music.
我来回答:
参考资料:
* 验证码:
登录后回答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 |
我要翻译和提问
请输入您需要翻译的文本!【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_古龙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83,465贴子:
【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没啥话题说的,发几句佛经~~~~~~~【1】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金刚经》【2】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4】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5】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金刚经》显而易见,最初的讲的是出世间法、解脱法,然而很多人把佛教神话了,特别是物质欲望极重的中国人,什么烧香拜佛、、求保佑等等……其实全是空相,真正的如来在自己心中,就是自己的真心,而并不是跪拜一尊佛像就解决问题,背道而驰,那样只会离佛法越来越远,离自己的真性越来越远,当自己抛弃假象、抛弃虚伪,那么佛就在自己心中,中国人的物质欲望太重,长久以来佛教成了迷信,拜佛既不可能让如来观照自己,毁佛也不会让如来憎恨自己,平常人更不可能想象到如来的面目以及形象,因为如来就是真如、就是自己,当心中无杂无染,无欲无求时,佛,就是自己~~~~~~(我发觉自己很无聊~~~~~,好吧,都已经发了,2楼开始主题部分————————未完待续)
felanyu23、贴吧小姐姐、伊瑟茜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简直尼玛没人能打动,道...
阵容四师徒
一切相,皆是虚妄,见诸...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英灵~~~,说起这个角色...
@新疆网警 请查下这个 @...
『しとど晴天大迷惑』--...
有哪一个能告诉我这个字...
我不管,猎人还要加强
在两人同时出现的几部小...
你怎么看?
神牛摄影器材--为专业摄影者打造,你值得拥有!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圆觉经》先说【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生住异灭,刹那不住。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这一切,均属无常。
释迦世尊于过去因中修行中,帝释化为罗刹,对释迦说半偈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释迦请说全偈,帝释曰:“我以人为食,汝能舍身食我,我则为说:”释迦许之,帝释复言:“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释迦闻竟,乃攀登高树,自投于地。此时罗刹复观为帝释,自下抱之,顶礼赞叹。
何以释迦世尊为此半偈竟舍身以求?实因这十六个字根据了世出世间的一切真理。前半偈是有漏的世间法,下半偈是无漏的出世间法。
宇宙万有,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既是因缘所生,自不免有迁流变化。因此,有情的生老病死,万物的生住异灭,世间的时序流转,宇宙的成住坏空,这一切都脱不出无常的范围。
曹孟德短歌行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朝露,是生灭无常。杜子美离乱诗云:“时难年饥世业空,兄弟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骨肉流离,是聚散无常。李太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春满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由宫女如花到鹧鸪乱飞是世事无常;刘禹锡乌衣巷:“未雀桥边野花草,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燕子,入百姓家,是繁华无常。再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似雪。”是青春无常;“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人事无常。“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戎楼空。”是盛衰无常;“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是时序无常。总之,因缘所生法,生灭代谢,迁流不息,原是必然之理。无常,不仅只是诗词里的句子,以科学立场而言,由微尘至世界,由地球至银河系,都是不停的在流转变迁。拿人来说,在生理上,毛发爪甲的代谢,血液淋巴的循环,是无时或止的。时时刻刻有老的细胞死亡,时时刻刻有新的细胞产生,在这不停的生灭变化中,使一个人自幼小变的壮大,壮年者日见衰老,衰老者终至死亡。在心理上,前念甫灭,后念已生,刹那刹那,不得停止。这颗妄心,终日间因缘攀境,而所攀的境,却又转瞬即逝。人的一生像是一幕电影,放映机中的胶片不停的转,银幕上的影子也不停的动,前影将逝,后影即显,后影将逝,再后的影子又接上来。银幕上一旦出现空白,表示故事告终,心理活动一旦停止,这一期的生命也就即此结束。所以《全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但是,佛法上的无常,只是变灭,而不是断灭。这种变灭是前灭后生,相续不断。而这种生灭代谢,相继不停的情况。就是人生和宇宙间,一切现象的真理。【小小弘法者,有些是自己写的,有的是复制的~~~~~~~~~~】
点亮12星座印记,
【三法印—————诸法无我】(这一篇是从科学角度看佛法~~~~~很有真理的韵味~~~~~三法印属于小乘佛教基础中的基础,可想而知佛法浩瀚~~)
其次再说无我,世间万法,自时间上看,生住异灭。刹那不息,找不出永恒和常住;自空间上看,因缘所生法,赖众缘和合而有,无真实之万物,亦无真实之我。在佛法上说,所谓我,只是四大——地水火风,五蕴——色受想行识的和合体;自科学上说,人是由碳、氮、氢、氧、硫等十五种元素构成的。但不论是四大五蕴,或十五种元素的结合,大体来说,所谓我,不外精神肉体二部分。而我人所执着的,也就是以这个精神肉体结合的假相为我。但是,仔细分析起来,在这个假相中,到底是精神是我呢,还是肉体是我?如果肉体是我,那么是头是我,还是脚是我?是肝是我,还是肺是我?若说人的主宰是心(生理学上告诉我们,心脏只是循环系统中压衡血液的器官),那么摘除了头颅四肢后还成不成为我?若说人的主宰是脑(医学上谓大脑司记忆、想像、思考、判断;神经司传导。然自佛学眼光视之,肉体之脑与神经,有如灯泡电线,只是工具,若无生死根本流转的“识”为主宰,则犹如灯泡电线未通电源是不能发生作用的。)那么截去四肢和躯干还成不成为我?如果说肉体不是我,精神才是我。那么人的情绪喜怒哀乐,转变无常。究竟喜时是我?怒时是我?笑时是我?哭时是我?
在人体生理方面来说,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红血球的寿命只有数星期,一般细胞几个月,毛发爪甲的代谢更为明显。这样看来,三十岁的我,全然不是三岁时的我。在心理方面来说,年青时的我坦白诚恳,热情慷慨;年老时的我自私悭吝,冷漠保守。这样看来,究
竟那个热情慷慨的青年是我?还是这个冷漠悭吝的老者是我?
真正的我,只是我们的真如佛性,但此真如佛性,为妄想执着所遮盖,人就执这个五蕴假合之相为我。而此五蕴假合之相,不能常住,没有自体,所以于四大五蕴之中求我,毕竟了不可得。
————【三法印—————诸法无我、完】
点亮12星座印记,
【本楼先跑题插一段文字】佛法浩瀚精深,但所有教义却完全是在【因缘和合】为基础的四个字上,因缘和合,就是世间万物万法都是条件具备才有,当条件丧失,那么这个事物也就丧失,这一切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并没有自己的实体,就像水一样,是因为有了氢原子和氧原子、以及能量,才有水,当氢原子被提取出来之后,““水“”的结构就不存在了,但却不能说氢氧原子和能量也不存在了,只不过是这三者没有条件再组成水而已,世间万法都是一样,没有永恒的开始,没有永恒的结束就像古龙作品集,有了古龙的原著文字、有了出版社、有了纸张、有了油墨、有了市场、有了读者,才有古龙作品集的出版,有些人认为一本书的实体是纸张、有些人认为一本是的实体是文字、有人又认为一本书的实体是古龙的精神。。那么当有一天这本书籍的字被弄脏了、或是没人买了、或是出版社没有资金了,那么不同的人就会对这本书的存在与否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万物唯心、万法唯识】(这种观点类似于唐代玄奘大师的法相唯识宗)但其实”“纸张”“的因缘又来自于树木、泉水、纸张技术等等…………树木的因缘又来自与养分、土地、光照等等…………光照的因缘又来自于太阳………………太阳的因缘又来自于太阳系轨道、小行星碰撞、等等……………………如果要在世间万法中追其根本,是绝不可能的,所以,就算是我们这些红尘中人,也应该活得潇洒,看开一些,但并不是消极心理——————————————————(下楼继续说【三法印】,手打真累)
点亮12星座印记,
【三法印————涅盘寂静】
最后说到涅盘寂静,涅盘,译为圆寂,亦译为灭。大乘义章云:“梵语涅盘,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
众生以我执之故,起惑造业。因业受报,所以我执是生死流转的根本。若无我执,则惑业不起,当下能证诸法实相,一切即是寂静的涅盘。
涅盘是从无常、无我的观察中,深悟法性寂灭,而获得的解脱。由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可知宇宙人生的现象,并无任何固定的实体存在,只是刹那生灭的连续状态。无常是空,无我也是空,因此,释尊的根本思想就是以空为根据而有的缘起观。三法印也是以空为基础的。
那么,空到底作何解释?我们再看下一节。
点亮12星座印记,
【苦~~与~~空】社会上,许多人都会说几句“四大皆空”,“色即是空”等佛经上的术语,甚而有些人拿这些术语,当作讽嘲佛教的口头禅。但是你若问他什么是四大,什么是色,什么是空,恐怕多数人答复不出来。
在其他教的宣传品上,也常有些:“空,空,空。空,空,空。人生到头一场空。”一类的句子,玩味他们所说的空,约是指空无所有而言。因此,就难怪有些人说:“人生几十年,还不是一场空梦,何不看开一些,吃点儿,喝点儿,落得个眼前受用。”这话一传再传,人云亦云,结果使社会上产生了多少个落得眼前受用的”达观人士”,也增加了多少个觉得人生是“空无所有”的悲观分子。
不错,佛教是讲空的。但佛教的空,决不是空无所有,佛法上说的空,是性空而非相空,是理空而而非事空。何以见得?我们且看佛经所说。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关于五蕴,本文中曾屡屡谈及,就是色、受、想、行、识——色约相当于物质,受想行识则属于精神。这些前章中已有介绍,此处不再详述。此处要说明的,五蕴何以皆空,简单说来,所谓五蕴,也是因缘所生,而非实有。色从四大和合而有。受想行识由妄想分别而有,究竟皆无实体,故曰皆空。
宇宙万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既由因缘和合而生,其在未生之前本无此物,既灭之后亦无此物。即在其生后灭前,也不过是因缘和合下一时所有的幻相,本无自性可言。比如以桌上的一册书而言,书是众缘和合——集著作者、出版者、制纸者、印刷者等若干人力物力而成。有一天,这册书破损散佚,或火焚成灰,水溺成浆,就叫缘尽而灭。在其生后灭前期间,亦不过是一时“假有”。何以说是假有呢?因为所谓书,无非是个印有字迹的纸本子,若没有了纸和装订线,还有书的实体可言吗?
进一步说,纸和线亦无实体,若除去了纸和线中植物纤维,何尝还有纸和线的实体,由此看来,所谓纸、线,甚至于纤维等者,无非都是假名而已。《大智论》上有关于假名的比喻说:“诸法性空但名字,因缘和合故有,如山河草木土地州郡城邑名之为国,巷里市陌庐馆宫殿名之为都……离此因缘名字则无有法,今山河土地因缘名字更无国名,除庐车道陌因缘名字无都名……”
因此看来,所谓国者都者,亦系假名,何有实体?佛经上有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这偈中,指出了佛法上对万物的假、空中,三观。所谓国,所谓都,所谓书,所谓纸,都是假名称为假观。国、都、书、纸,皆以因缘和合而生,本无自性,故皆曰空,这是空观。但国、都、书、纸,性虽然空,相却是有,我们不妨称它为国、都、书、纸。这是中观。
领会了佛法上的假、空、中三观的意义,就可知道佛法上说的空,不是没有,而是叫我们不要执着。能破除了我执和法执,自然就可以达到转迷成悟,离苦得乐的境界。
佛经中,除了说空外,还常说到苦。那么世界上到底有那些苦呢?原来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名娑婆世界,娑婆义为堪忍,意思是我们这个世界里,充满了众苦和烦恼,生活于这个世界里的众生,必须安于十恶,忍受三毒及诸痛苦烦恼,才可生存下去。
事实上,三界众生,所受无非是苦,但因习以为常。不被觉察。有时反以苦为乐,生趣盎然。
点亮12星座印记,
本来想讲讲四圣谛,但还是算了,可以直接接触一下大乘佛法核心,晚上继续普及大乘《心经》解读,以及普及其他一些经典句子~~~~~~
点亮12星座印记,
【大乘佛经《心经》导读】第一部份前言:关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地位、性质和影响凡是研究佛学的人都知道,只有了解了佛教本体论的空观哲学,才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文化的本质与现象,以及它对中国人民两千年来的巨大影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佛教三藏十二部为数近万卷的经典中,字数最少而内涵丰厚、流传广远的经典。唐代高僧玄奘译经中最为突出重要的是600卷《大般若经》,而其精华要义则高度浓缩在这部短短的仅有260字的《心经》中。因此,了解《心经》,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文化的精要,具有很大的帮助意义。《心经》题目中的“般若”是梵文的音译,意即智慧,“波罗蜜多”又省作“波罗蜜”,亦是梵文音译,意为“到彼岸”,“经”是道路的意思。因此,《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题目的意思是,通过智慧到达彼岸,其本心所要经历的道路。但“心”字也有比喻义,比喻《心经》是《大般若经》、一切般若法门乃至整个佛法的中心、主体之意。
从文本内容看,此经乃是佛陀为大乘菩萨欲登佛位而说的至高无上的佛教境界 ,短短260字的经文有两句是核心,一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另一句则是“以无所得故”。而这两句所表达的基本哲学思想就是:一切皆空,空是一切;不仅世俗所看重的人的生老病死,寿夭祸福,甚至人本身(即经文中的“五蕴”)是“空”,而且连佛门所宣扬的“苦集灭道”的“四谛”思想,和孜孜以求的“涅盘”境地也都是“空”。因此,佛教徒修习佛法的最终结果,就是要体认一切“无所得”,即“一切皆空”。与此同时,该经还强调,世界上的一切物质现象(即“色”)都是虚假的存在,都是假有、幻像,其本质是空。著名的《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强调的就是,一切存在(即“法”)都是虚妄不实的假像。对于色与空(即色相与真空)的关系,佛教大乘哲学认为,二者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表现看来虽是两样,实则一致。因此,《心经》中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二句,强调的是,“色”与“空”并不是两样不同的东西;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二句,则强调“色”与“空”,乃是同一种东西。 这就是佛门常说的“色空不二”,即色相与真空(即本质、本体)原来就不是两样之说。明白了《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句所蕴含的空观思想,对于唐代以还的大乘佛教以及禅宗哲学思想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点亮12星座印记,
古龙群英传游戏,剧情取材于古龙小说,玩家将经历小说中的情节故事,而你的行动将决定整个游戏的结局!快来体验吧!
【大乘佛经《心经》导读】第二部份原文 & 注释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1度一切苦厄。2舍利子,3色不异空,4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5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6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7无无明,8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9无智亦无得,10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11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12三世诸佛,13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14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15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僧婆诃!16
点亮12星座印记,
〔注释〕1观自在菩萨,亦称”观世音菩萨”;因其能观照自心,常能住寂,又能悯人,以大觉众生为己任,自己获得解脱,还要使他人得到解脱,无碍自在,故又称 “观自在菩萨”。2五蕴:亦称“五阴”、“五众”。狭义指人,因为佛教认为人是由色、受、想、行、识五事蕴结而成,其中“色”指人的眼、耳、鼻、舌、身及所对的色、声、香、味、触;受、想、行、识则指人的情感、思维与认识等心理、意识活动;广义为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总和。3苦厄:痛苦烦恼、灾难。——以上四句为第1段,总言《心经》宗旨是帮助人们超脱苦难。4舍利子:佛弟子名,即舍利弗,以智慧第一著称。——以上七句为第2段,会通“色空不二”的道理。5诸法:从本体论上指宇宙间存在的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现象;空相: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真实本相是“空”。6“不生不灭”三句:佛教认为宇宙间存在的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诸法”)都是本体——“空”的假有、幻像,所以既不存在创生的问题,也不存在灭亡的问题;也即说,由于它们的存在原本就是假有、假灭,所以它们既不曾“生”,也不曾“灭”。由此而来,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也不存在污垢与清净、增多与减少的问题。——以上五句为为第3段,从认识论上指出世间万有的本相是“空”,故不可以对世间万有作出生灭、垢净、增减的区分。7除了“色”与“受、想、行、识”合称为前面所说的“五蕴”外,佛门还将“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六根”(也称为”六情”),将“色、声、香、味、触、法”称为“六尘”(“六境”),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称为“六识”(经文中省略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而“六根”、“六尘”、“六识”又合称“十八界”,是一切不善法的根本,是一切苦厄烦恼的原因。因此,这几句经文实是说:已经明白了“空”的道理后,那么“空”之中就不会有什么实体存在了,因而常言的“五蕴”、“六根”、“六尘”、“六识”也都不存在。8“无明”,是指因欲望而生的痴暗之意。9“苦集灭道”:指佛门向世俗宣传的所谓“四谛”道理(也称“四谛法门”),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其中,“苦谛”,是佛门对于人生及社会与自然环境所作的价值判断。简而言之,大凡世间一切逼恼和身心不安的事,都可以叫做苦。“集谛”,是讲造成世间人的痛苦的原因,“集”是招集一切苦恼”的意思。灭谛”指断灭产生世间诸苦的一切原因。”灭”者,灭有为还于无为,也就是涅盘,亦即靠修行而达于最终的寂静。“道谛”则是讲如何脱离”苦”、”集”的世间因果关系而进入涅盘的正道修习法门。10智:此指佛教智慧,即“般若”佛智” ;“得”:指佛徒追求的佛果,如成佛、成菩萨,入佛国等等。这几句承上“空”的道理,继续否定一切,包括对佛教自身向世俗宣传所有东西;意思是说,明白了“空”的道理,既不会有“无明”痴暗和生老病死的恐惧产生和消亡,也不会有佛门常说的所谓“苦、集、灭、道”四种真理(即“四谛”)存在,并且也不会获得佛智和佛果;因为,这万事万物的真实本相全都是“空”的缘故而不可能获得什么。——以上十三句为第4段,用万物本性是“空”之理,对世界所有一切,包括佛教自身宣传的东西,全都予以否定掉。简而言之,就是一切皆“空”。11菩提萨埵:即常言之“菩萨”的全称,菩萨是已具佛德的预备佛或后补佛。12究竟涅盘:亦名为“无余涅盘”,是佛教大乘追求的佛果位;“究竟”,是达到至极的意思。大乘之“涅盘”实是“清净”的别名,并无实存,故大乘佛经常称,“涅盘不可得”;而佛教小乘追求的是“有余涅盘”。小乘佛徒认为涅盘是实有的,故追求进入涅盘,以获永生。13三世诸佛:指所有的现在佛,过去佛,未来佛。14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文音译,意即“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智慧。以上10句为第5段,意思说已具佛德的菩萨,正是依靠了能超登彼岸的佛智,才能以毫无挂碍障碍之心,穷究“涅盘”的清净底蕴;三世诸佛也是了靠了这种佛智,才获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大智慧。15咒:也叫”总持”,梵文为Dharani,音译为”陀罗尼”。意即“有力量的语言”,“能成就除恶生善的事实”;无所不包谓之“大”;无所不通谓之“神”;无所不照谓之“明”;无可比对无可再加谓之“无上”;毕竟平等谓之“无等等”。其中的“无等等咒”,是说没有哪一种法能与般若相等。——以上七句为第六段,由于“般若波罗蜜多”能够帮助众生了脱生死苦恼,驱除烦恼魔障,所以后六句都是对这祌佛教智慧的颂辞。16“揭谛”( jiē dì)五句:是梵文咒语音译。本经前面从”观自在菩萨”始,至“真实不虚”,为明白演说般若法;此段咒语则为密说般若法。佛法本来分为显、密两种,显明法指佛经借世俗文字语言传达道理,示现于人,导人修持而得利益;秘密法则含有咒语这样的方法。佛门认为,佛只是为了众生利益才不得不说法,然而佛法那神妙不可说的秘密只有借咒语来教授。“陀罗尼”就是秘密法门之一,凡夫不能理解,只好不作汉译,但念诵仍然有效力。——以上七句,是为众生宣示般若的秘密咒法。
点亮12星座印记,
【大乘佛经《心经》导读】第三部份译文 (两篇)〔译文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世音菩萨,以甚深的智慧之光,照见受、想、行、识、意这五蕴都是一些虚渺的幻象,到达了那不生不灭的彼岸,脱离了一切苦难。舍利子啊!(你可知道)精神和物质并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因为所谓精神、所谓物质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感觉、思想、行为、认识,也不能分成精神或物质什么的。舍利子啊,(你可知道,)什么精神啊,物质啊,受、想、行、识啊,这所有的一切,其本质都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这是什么意思呢?你可知道,我们世界的本质,乃至生命的本质,是永恒的,是无限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没有形,也没有相,更不存在什么空间。所以你既不能让其多点什么,或少点什么,不能让其变大,也不能让其缩小。)所以这世界的本质,乃至生命的本质,是精神的,既不存在一个实实在在的个体,更没有什么感觉啊,思想啊,行为啊,看法、认识啊等等。我们眼睛看到的形象,鼻子嗅到的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接触到的触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是坏的,等等概念,都是一些虚假的幻像,必须坚决加以摒弃。到那时,你就不会在我和非我之间感觉到一个界限,你也不会意识到我和非我之间有一个界限。到那时,你那一切愚昧的都没有了,你那一切不愚昧的也没有了。你将跳出生死轮回,不存在生与死的概念。什么苦、集、灭、道啊,智慧啊,佛法啊,只是过去的一个过程。你不会认为自己已得到了至高无上的佛法。(因为这世界上并不存在着什么至高无上的佛法,你只不过是遵循佛的教诲,通过修炼,回到了自己本来的面目而已)。菩萨就是依靠了这样到达不生不灭彼岸的智慧,排除了心中的一切疑虑,(对于肉体生命的消亡),不会再有恐怖,离开这个本末倒置的梦幻世界,最后达到寂灭的境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诸佛,也是依靠这种到达彼岸的智慧,最后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所以这个关于到达彼岸的智慧的咒语,是具有无上神力的咒语,是扫除黑暗和愚昧的咒语,是世界上最高等的咒语,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咒语)能除去一切苦难,不存在任何虚妄。所以,我们这个到达彼岸的智慧的咒语是这么说的: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
点亮12星座印记,
〔译文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获得解脱的自在菩萨,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观察洞见到集聚构成人我的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等五种要素,是因缘相依的生灭关系。他的本质是空,而非实体的存在。菩萨因彻见这五种集聚的要素是缘起性空,所以脱离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
舍利弗啊!肉体以及一切的物质现象,不是真实的存在,不外乎是因缘相互依存的生灭关系,所以物质和空并无差别;而空和物质二者在本质上也没有不同,因此空不异於物质。有人认为空是没有,物质是有,而菩萨以般若智慧观照彻见到物质就是空,空就是物质,犹如水和水波的关系,二者既是各别的,也是一体的。感受、思想、意志、心识,同样也是如此。
舍利弗啊!这五种集聚的要素,从它缘起性空的本质来说,它既没有生起或灭失,也没有所谓污垢或清净,更不会增多或减少。所以,在缘起性空的本质上说,物质、感受、思想、意志、心识都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空。人对外界的认识,需透过眼、耳、鼻、舌、身体、意识六种感官与物质、声音、香臭、味觉、触觉,及其他一切事物及概念等六种外境,分别相对应而认知一切,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空。人的一切认识作用各有不同,包括眼、耳、鼻、舌、身体、心识,物质、声音、香臭、味觉、触觉,及其他一切事物及概念,甚至於眼、耳、鼻、舌、身体、心识的识别作用共十八种,它们都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空。
不经由佛教导而独自开悟的缘觉圣者,因观照十二因缘而了悟,但菩萨以般若智慧照见十二因缘是缘起性空的,所以不论是导致生死轮回的主因无明,或是灭尽无明,甚至於生、老、病、死,或因灭尽无明而脱离於生、老、病、死,也都不是实体的存在。亲自听闻佛说法而证悟得声闻圣者,因观照四谛而了悟,但菩萨以般若智慧见苦及苦的原因,进而灭苦而得解脱,然而灭苦的这四谛方法仍是缘起性空的,不是实体的存在。
在菩萨所证得的境界中,既不存有能证悟得的般若智慧,也不存有所证得的境界,因为菩萨彻见一切是缘起性空的,一切是不可得的。心不执著於一切,使自己及一众生都获得开悟的菩萨,由於修行可至生死彼岸的般若智慧,而通达空的真理,所以心中没有一丝牵挂及烦恼障碍,因而不恐惧生死,并远离一切错误,及不合理的思想、行为、妄想等等,终于达到寂灭无为的最高境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佛,都是由於般若智慧,才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为佛。因此,由以上可得知,般若智慧是具有不可思议力量的密咒,是可破除一切愚痴黑暗的密咒,是至上的密咒,是可达成涅磐妙果无与伦比的密咒。它能去除一切的痛苦、灾厄,是真实不变的真理。因此,宣说般若智慧的密咒如下:去!去!去到生死的彼岸!与众生一起去到生死的彼岸!愿迅速同证正觉,获得大成就!
点亮12星座印记,
【完】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空中无五蕴无眼耳鼻舌身意————空中无六根无色声香味触法————空中没有六尘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空中不存在六识无无明————空中不存在愚蠢亦无无明尽————空不存在”打破愚蠢“乃至无老死————空中本就没有十二因缘轮回亦无老死尽————空中同样不存在十二因缘轮回的结束无苦集灭道————空中没有没有四谛观念无智亦无得————修习佛法同样什么都不可能得到(只是找回了真正的自己,找回了本就该找回的自己)这就是佛法中的【般若】思想,我们平常人认为的智慧只不过是世智辩聪,也就是智商、比如国际象棋脑力、数学计算、恩怨情仇的人脉算计、等等………………
点亮12星座印记,
奶奶信佛   ——无我不阅之帖,无我不歪之楼,无我不挽之尊,无我不破之敌!
百度小说人气榜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凡有所像 皆是虚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