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志科技产品经理目前生产的主流产品有哪些?

全志科技:新品逐渐发力,产品结构正在改善
1)4月26日,公司发布一季报。2)近期,公司发布全志VR战略,并首发可量产VR一体机解决方案。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毛利率大幅提升,全年业绩将快速增长
2016第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39亿元,同比下滑7.23%;归属股东的净利润3899万元,同比增长2.8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3885万元,同比增长9.44%。一季度的收入下滑主要系平板电脑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退出了部分低端平板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毛利率从.26%提升至.98%,新的应用推动产品毛利率上升。随着公司将低端及滞销的芯片产品处理,车载产品芯片、智能玩具芯片等新品陆续放量,高毛利率的产品的发力将助力全年业绩快速增长。
(二)研发提升创新力,产品结构正在改善
纵观大厂研发情况,华为2015年的研发投入596亿元人民币,占收入的15%,为全球科技大厂之最,华为正是凭借高研发投入保持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体量虽然不能与华为相提并论,但是在研发的道路上却是与华为相似。过去三年,全志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比(与销售收入的占比)从2013年的11.3%提升到2015年的20.3%,持续高研发投入始终是公司坚持的方向。在高研发投入的带动下,公司产品结构正在改善。所以我们看到V3芯片在车载产品的推进,A80和H8芯片在OTT盒子的推进,H8在VR产品的应用,这些高性能、高毛利率的芯片在下游的不断应用将大幅改善公司产品结构,随之带来的结果就是公司毛利率快速提升,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从2014年的30.44%提升到.98%。
(三)VR专属芯片,深挖下一个潜力市场
VR产业浪潮来袭已毋庸置疑,但是VR设备对芯片的要求越来越严苛。4月21日,全志发布业内首款可量产的VR一体机解决方案——H8vr。
该解决方案拥有开放的硬件系统平台和开放的H8vr系统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具有“低发热、低功耗、高集成度”等特性,可以让电池更小重量更轻,同时能够解决头盔本身的散热问题。不仅如此,全志H8vr方案还具备“高性能、低延时、高清晰、超流畅、超高性价比”的特性,极大了解决一体机VR厂商的难题。
3.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平台型芯片企业优势,不断挖掘新市场应用,我们预计18年EPS为1.56/2.16/2.85元,给予推荐评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10000步换试驾好礼
预订享1万置换补贴
北汽SUV低至5万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内容转自EETOP在集成电路发展历程中,有很多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我们享受集成电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请不要忘记那些在集成电路发展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下面我们挑选出集成电路发展史上10位最著名的人物推荐给大家。1,2,3. 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 晶体管的发明人晶体管是集成电路的基本,没有晶体管的发明,就不可能发明集成电路,因此我们把肖克莱、巴丁和布拉顿三人放到集成电路发展史中传奇人物第一位。 肖克利(左)、巴丁(中)、布拉顿(右)194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决定开展半导体的研究。半导体研究项目是由肖克莱提议的,他认为贝尔实验室应该加强固体物理学的基础研究。他的提议得到了研究室主任凯利的大力支持,于是授命肖克莱组建半导体研究小组,成员有布拉顿、巴丁以及其他科学家。肖克莱专长于理论研究,巴丁是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大师,而布拉顿则是善于巧妙地进行各种实验的能手。研究小组选中硅、锗这类半导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一种能克服电子管缺陷并起到放大作用的电子器件。在肖克利的理论指导下,巴丁、布拉顿于1947年12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点接触型晶体管。晶体管的发明是电子技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它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固体电子技术时代。晶体管的发明奠定了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揭开了微电子技术和信息化的序幕,开创了人类的硅文明时代,由它引起的技术革命对社会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在历史上是屈指可数的。1956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顿三人,因发明晶体管同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巴丁在1957年还提出了低温超导理论(BCS理论),为此,他被授予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同一领域(固态理论)中,一个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三个人中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肖克利了,他被称为“晶体管之父”,利用他的名声,招募了一批杰出的年青科学家,其中有大名鼎鼎的“八叛逆”,为后续的仙童公司、英特尔公司等一大批知名半导体公司创立打下了基础。4. 杰克o基尔比(Jack S. Kilby) 集成电路之父  杰克o基尔比(Jack Kilby,日-日)。日第一块晶体管在贝尔实验室诞生,从此人类步入了飞速发展的电子时代。但是对于从小就对电子技术感兴趣的基尔比来说可不见得是件好的事情:晶体管的发明宣布了基尔比在大学里选修的电子管技术课程全部作废。但是这并没有消减这个年轻人对电子技术的热情,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道路也许这就是天意,在晶体管发明十年后的1958年,34岁的基尔比加入德州仪器公司。说起当初为何选择德州仪器,基尔比轻描淡写道:“因为它是惟一允许我差不多把全部时间用于研究电子器件微型化的公司,给我提供了大量的时间和不错的实验条件。”也正是德州仪器这一温室,孕育了基尔比无与伦比的成就虽然那个时代的工程师们因为晶体管发明而备受鼓舞,开始尝试设计高速计算机,但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由晶体管组装的电子设备还是太笨重了,工程师们设计的电路需要几英里长的线路还有上百万个的焊点组成,建造它的难度可想而知。至于个人拥有计算机,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针对这一情况,基尔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能不能将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电子元器件都安置在一个半导体单片上?”这样整个电路的体积将会大大缩小,于是这个新来的工程师开始尝试一个叫做相位转换振荡器的简易集成电路。日,基尔比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成功地实现了把电子器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的构想,并通过了德州仪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检查。请记住这一天,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为开发电子产品的各种功能铺平了道路,并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使微处理器的出现成为了可能,开创了电子技术历史的新纪元,让我们现在习以为常一切电子产品的出现成为可能。伟大的发明与人物总会被历史验证与牢记,2000年基尔比因为发明集成电路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份殊荣,经过四十二年的检验显得愈发珍贵,更是整个人类对基尔比伟大发明的充分认可。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的评价很简单:“为现代信息技术奠定了基础”。“我认为,有几个人的工作改变了整个世界,以及我们的生活方式——亨利·福特、托马斯·爱迪生、莱特兄弟,还有杰克·基尔比。如果说有一项发明不仅革新了我们的工业,并且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那就是杰克发明的集成电路。”或许德州仪器公司董事会主席汤姆·恩吉布斯的评价是对基尔比贡献最简洁有力的注解,现在基尔比的照片和爱迪生的照片一起悬挂在国家发明家荣誉厅内。5. 罗伯特o诺伊斯(Robert Noyce) 科学、商业双料巨人 罗伯特o诺伊斯,“八叛逆” 之一。是一位科学界和商业界的奇才。他在基尔比的基础上发明了可商业生产的集成电路,使半导体产业由“发明时代”进入了“商用时代”。同时,还共同创办了两家硅谷最伟大的公司:一个是曾经有半导体行业“黄埔军校”之称的-仙童(Fairchild)公司,一个是当今世界上最大设计和生产半导体的科技巨擎英特尔公司。生活在美国大萧条时代的罗伯特o诺伊斯向来奉行“自己动手”,12岁的时候,他与二哥自造了一架悬挂式滑翔机。13岁的时候,他们用家里洗衣机淘汰的旧汽油发动机造出了一辆汽车。甚至还同朋友一起造出了一台粗糙的无线电收发两用机,互相发信息。当然诺伊斯这一生最大的发明,还属可商业生产的集成电路。1959年7月,诺伊斯研究出一种二氧化硅的扩散技术和PN结的隔离技术,并创造性地在氧化膜上制作出铝条连线,使元件和导线合成一体,从而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平面制作工艺、为工业大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基尔比在锗晶片上研制集成电路不同,诺伊斯把眼光直接盯住硅-地球上含量最丰富之一的元素,商业化价值更大,成本更低。自此大量的半导体器件被制造并商用,风险投资开始出现,半导体初创公司涌现,更多功能更强、结构更复杂的集成电路被发明,半导体产业由“发明时代”进入了“商用时代”。当然在这个“商用时代”还诞生了诺伊斯最大的成就:1968年诺伊斯离开了曾经有半导体行业“黄埔军校”之称的-仙童(Fairchild)公司(孕育出包括英特尔、AMD、美国国家半导体等当今半导体行业著名公司)与戈登-摩尔、安迪-格罗夫同创建了英特尔(Intel)。1971年,诺伊斯所在的Intel成功地在一块12平方毫米的芯片上集成了2300个晶体管,制成了一款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在内的可编程序运算芯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又称微处理器,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开始了英特尔(Intel)飞速发展,从1968年的收入为零直到今天超过三百五十亿美金营业额。一个人同时置身科学界和企业界,最终还能功德圆满,实属罕见,而诺伊斯却做到了,他已经成为半导体工业的象征人物,人们尊敬的称他为:“硅谷市长”。这位“硅谷市长”的成就也成为半导体行业工程师日夜奋斗的目标。6. 琼o赫尔尼(Jean Hoern) 奠定了硅作为电子产业中关键材料的地位 琼o赫尔尼,“八叛逆” 之一。1924年出生于瑞士,分别在剑桥大学和日内瓦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52年, 移居美国在加州理工大学工作,受到威廉·肖克利赏识,几年后加入肖克利半导体公司,然而受不了肖克利的家长制作风,1957年9月,包括琼·赫尔尼在内的八个骨干工程师从肖克利半导体公司辞职。肖克利在震惊之余极其愤怒,称他们为“八个叛逆。”这八个叛逆后来对硅谷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他们组建了仙童公司(Fairchild),1959年,Jean Hoerni发明了平面工艺使用一种叫做光学蚀刻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有些类似于利用底片冲洗照片的过程。开始,他用的是一片锗或硅。然后他在上面喷洒上一层叫做光阻剂的物质。如果你把光照在上面,光阻剂就会变得坚硬,然后你就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化学药品清除掉没有被光照射到的光阻剂。所以,赫尔尼就创造了一个光罩,它就像一张底片,上面有一簇小孔,用来过滤掉不清洁的东西,然后让它在光线中翻动。在化学洗涤之后,金属板上只要是留下光阻剂的地方,杂质就不会散落到下面。来解决平面晶体管的可靠性问题,因而使半导体生产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堪称为“20世纪意义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并称其奠定了硅作为电子产业中关键材料的地位。7. 戈登o摩尔(Gordon Moore): 一个人一个行业的定律  戈登o摩尔“八叛逆” 之一。日,戈登·摩尔出生在距离旧金山南部的一个小镇。 在今天的IT行业有一个神话,这个神话就是一条定律把一个企业带到成功的巅峰,这个定律就是“摩尔定律”,而这个企业就是Intel。这个定律的发现者不是别人,正是世界CPU市场霸主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1954年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56年同诺伊斯一起创办了传奇般的仙童(Fairchild)公司,主要负责技术研发。1968年在诺伊斯辞职后,戈登·摩尔跟随而去一起创办了Intel,1975年成为公司总裁兼CEO。1965年,有一天摩尔离开硅晶体车间坐下来,拿了一把尺子和一张纸,画了个草图。纵轴代表不断发展的芯片,横轴为时间,结果是很有规律的几何增长。
这一发现发表在当年第35期《电子》杂志上。这篇不经意之作也是迄今为止半导体历史上最具意义的论文。摩尔指出:微处理器芯片的电路密度,以及它潜在的计算能力,每隔一年翻番。这也就是后来闻名于IT界的“摩尔定律”的雏形。为了使这个描述更精确,1975年,摩尔做了一些修正,将翻番的时间从一年调整为两年。实际上,后来更准确的时间是两者的平均:18个月。&摩尔定律&不是一条简明的自然科学定律,尊它为发展方针的英特尔公司,更是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而微处理器也成了摩尔定律的最佳体现,也带着摩尔本人的名望和财富每隔18个月翻一番。当时,集成电路问世才6年。摩尔的实验室也只能将50只晶体管和电阻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摩尔当时的预测听起来好像是科幻小说;此后也不断有技术专家认为芯片集成“已经到顶”。但事实证明,摩尔的预言是准确的,遵循着摩尔定律目前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已含有超过17亿个晶体管。摩尔定律的伟大不仅仅是促成了英特尔巨大的商业成功,半导体行业的工程师们遵循着这一定律,不仅每18个月将晶体管的数量翻一翻,更是意味着同样性能的芯片每18个月体积就可以缩小一半,成本减少一半。也可以说是因为摩尔定律让我们生活中的电子产品性能越来越强大,体积越来越轻薄小巧,价格越来越低廉。1990年已经退休的摩尔从美国前总统布什的手中接过了美国技术奖。今天,他的名字就像他提出的“摩尔定律”一样,响彻在半导体行业每个人的心中。摩尔定律就像一股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统治了硅谷乃至全球计算机业整整三十多年。8. 安迪o格罗夫(Andy Grove) 微处理器之王狂妄的匈牙利人“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说这句话正是安迪·格罗夫。
还记得没有电脑之前的生活吗?可以这样说,没有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就算一万个年少轻狂才华横溢的比尔·盖茨也无济于事。从1987年接过英特尔的CEO接力棒之后,他不断以打破传统、挑战现有逻辑的战略思维,使微处理器这颗数字革命的心脏强劲跳动,为数字时代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样地,没有安
迪·格罗夫,也就没有今天最成功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与日本人咄咄逼人的攻势,英特尔公司最终储存业务陷入了重重困境,财务周转失灵,库存积压成山。
1986年格罗夫提出的新的口号“英特尔,微处理器公司”,毅然舍弃储存业务把英特尔的主营业务转到微处理器上去。正是这个决策让英特尔顺利地穿越了存储器劫难的死亡之谷,使英特尔从一个二流的DRAM厂商转变为一个垄断性的CPU厂商。同年英特尔推出386系列处理器,又相继推出486,奔腾系列中央处理器,处理器的性能越来越强大,速度越来越快,甚至不再是简单的单个核心,双核、四核的处理器逐渐步入人们生活,个人电脑时代来临了。印有“Intel Inside”品牌标志的处理器成了世界上80%计算机的心脏,“Intel
Inside”一度成为本产业的黄金标准响彻全球也在改变着世界。9. 胡正明 FinFET等多种新结构器件的发明人1947年出生于北京豆芽菜胡同,学术生涯始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73年在伯克利获得博士学位,并一直从事半导体器件的开发及微型化研究。胡正明教授是微电子微型化物理及可靠性物理研究的一位重要开拓者,对半导体器件的开发及未来的微型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科技成就为:领导研究出BSIM,从实际MOSFET晶体管的复杂物理推演出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于1997年被国际上38家大公司参与的晶体管模型理事会选为设计芯片的第一个且唯一的国际标准;发明了在国际上极受注目的FinFET等多种新结构器件;对微电子器件可靠性物理研究贡献突出:首先提出热电子失效的物理机制,开发出用碰撞电离电流快速预测器件寿命的方法,并且提出薄氧化层失效的物理机制和用高电压快速预测薄氧化层寿命的方法。首创了在器件可靠性物理的基础上的IC可靠性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工具。作为顶级半导体专家,胡正明教授贡献卓著,他是IEEE Fellow、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在台积电担任CTO时获得“台湾第一CTO”的雅号。但胡正明是一位真正的隐世高人,淡泊名利,一生都奉献给了最热爱的半导体产业,并且无怨无悔,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我今天要重新再选一行的话,我还是会选半导体这一行”。2010年后,持续数十年的Bulk CMOS工艺技术在20nm走到尽头,胡教授在20年前开始探索并发明的FinFET和FD-SOI工艺,成为半导体产业仅有的两个重要选择。因为他的两个重要发明,摩尔定律在今天得以再续传奇。10. 张忠谋 集成电路代工产业的缔造者  一个人定义了一个产业,一个人开创了一个新的代工时代,一个人让整个集成电路行业更有活力,这个人就是张忠谋。27岁的张忠谋效力于德州仪器公司,并且一干就是25年。1985年,受台湾方面邀请,张忠谋辞去在美国的高薪职位返回台湾,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致力于台湾半导体业的崛起和产业升级,1987创建了全球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开创了半导体代工时代。在台积电之前集成电路行业的模式都是一样的:所有的集成电路都是自己设计自己做,Intel、三星等公司集芯片设计和生产于一体,全能但庞大臃肿。正是这种大而全的设计生产方式,带来了高成本,高门槛的弊端,放慢了整个集成电路行业的步伐。看到这一商业机会的张忠谋,大胆成为第一家“纯”晶圆代工公司,不与客户竞争,不设计或生产自有集成电路,只帮助半导体公司生产已经设计成型的集成电路。正是这种模式为台积电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两个新的行业-晶圆代工厂,Fabless(无生产线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由于省去了费用高昂的晶圆制造环节,集成电路行业整体门槛降低,诞生了一大批新生的具有活力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为整个集成电路行业带来了新活力与创意。2007年,英特尔宣布与台积电同时生产45纳米工艺的芯片。这标志着台积电在技术提高方面如此可靠,以至于像英特尔这样的国际性大芯片公司都决定停止或放缓自己生产技术的发展步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研发领域。同时传统芯片公司NXP和德州仪器公司也宣布,将停止开发一些芯片生产技术,转而与台积电等亚洲晶圆代工企业制造芯片,集成电路细分工时代全面到来,一个崭新的更具活力的集成电路行业展现在我们面前。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关注微信公众帐号
aimishenghuo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微信号和暗号可长摁复制)
猜你感兴趣内容转自知识分子北京时间12月18日,《科学》杂志评选出的年度十大科学发现终于出炉。备受关注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从过去数年陪跑,今年终于登上年度科学发现的桂冠,拔得头筹”。兹详细介绍如下。1 强大的CRISPR技术2007年,一家酸奶公司发现一种细菌拥有抵御病毒的特殊防御机制。2012年,细菌的这种机制就被科学家阐述清楚,2013年这一领域快速增长。它被视为分子生物学的一个奇迹,事实上,它并非仅对生物学家产生革命的影响,这个世界同样也会随之而改变。这就是基于CRISPR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早在2012年和2013年,《科学》杂志就已将CRISPR纳入到年度10大科学发现的榜单中,不过它属于陪跑“角色”。随着近些年来一系列的重要科学发现,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备受注目,其中最重要的两项研究是:修饰物种的基因,以减少其数量或减少其携带的疾病(如蚊子等),以及人类胚胎细胞的基因组编辑,它们的出现都给现有的科学秩序提出严重挑战。胚人类胚胎细胞基因修饰工作由中山大学学者完成,该研究亦成为12月份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International Summiton Human Gene Editing)的一个重要导火索。基因编辑技术其实并不很新鲜,胎细胞基因修饰工作由中山大学学者完成,该研究亦成为12月份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International Summiton Human Gene Editing)的一个重要导火索。基因编辑技术其实并不很新鲜,此前的技术有ZFN和TALENs。目前已经有几家公司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临床治疗,相比去前面两项技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简单很多,以至于“每个分子生物实验室都在想做CRIPSR基因编辑技术”。非营利组织Addgene,目前已经发布了50000种质粒,这是一种环状的DNA,里面包含CRISPR系统中两种关键的部件:向导RNA(Guide RNA),能与特殊DNA片段结合;另外一个重要组分是DNA剪切酶,通常将其称为Cas9。CRISPR系统的最早发现者之一、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分子生物学家Jennifer Doudna表示,“它就像PCR技术,一个潜藏在工具箱里的工具”。CRISPR系统拥有如此强大的能力,以至于科学家很容易地创造出基因型完全不同的生命体。2 矮行星之年2015年,是矮行星之年。今年3月份,黎明号探测器(Dawn)进入谷神星(Ceres)轨道,谷神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矮行星。7月份,新视野号(New Horizons)探测器与冥王星擦肩而过,它的主要目标是探测冥王星及其最大的卫星,以及位于柯伊柏带(Kuiper belt)的小行星群。3 肯纳威克人的骨架从一开始,人们就对所谓肯纳威克人(Kennewick Man)的遗骸争论不休。1996年,人类学家在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肯纳威克海岸发现了它,它距今有8500年。人类学家讨论它与现在美洲土著居民的关系。但当地土著居民却认为这是他们祖先的遗骸,要求将其归还给他们,需厚葬之。2004年,美国政府开始资助研究者对这幅骨架进行研究。今年研究结果出来了,分子生物学家基因测序的结果是,肯纳威克人的DNA与华盛顿地区5个土著部落均有关,更重要的是,它从基因组层面证实了现在的美洲土著居民是15000年前从白令海峡迁徙过来的亚洲人的后代。这一证据有力地驳斥了那些认为美洲土著居民是后期迁徙过来亚洲人的后裔以及欧洲人后裔的观点。4 心理学的再生心理学目前正深陷数年前发表的上百篇顶级期刊论文的危机之中,在这些论文中充斥着太多的假阳性结果、少样本数量的实验以及弱相关性研究。事实上,早在2011年,研究者就关注了这种现象。2015年,心理学家开始对这些论文丑闻进行清算,今年8月份,270名心理学家重新审视了100项发在这一领域顶级期刊的研究,通过建立新的研究模型以及同行评议,他们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仅有39%的研究的实验结果能够被验证。这让心理学家意识到未来这一领域发文章必须科学严谨,实验结果可重复,只有这样心理学才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纵然此次心理学家拿自己开刀,但是它带来的契机是心理学的转变或再生。5 新人种重现天日2015年,人类又迎来一位新成员,一个由60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南非一处叫Rising Star洞穴中发现了一个新人种Homo naledi。该洞穴位于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市西北处,研究者共发现了1500块化石,它们属于15个个体。Homo naledi的分类学地位目前研究者并不清楚,它也许不属于现代人所处的属“Homo”。虽然新人种身高与现代人相近,而且通过其手臂的骨头鉴定,应该已开始直立行走,但是它们在其他特征上显得很原始,长而小的脑袋,弯曲的手指以及奇特的拇指,从而显示它们很有可能仍会在树上活跃,尤其是当遇到捕食者的时候。6 深层地幔流研究渐热40多年来,科学界一直争论热柱究竟是由地幔深处向上流动而成还是由浅一些的岩浆层构成的。通过全波型断层扫描技术发现,起源于地核向上流动的地幔柱已被检测出的确存在。科学家已检测到28股从地核涌来的热柱,热柱有800千米的厚度,这是理论预测值的三倍。也许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有关地核如何冷却降温的学说了。地球物理学家希望新技术最终能揭露地球内部的其他细节,例如海洋地壳俯冲的板块和深埋在地幔深处的“墓地”。7 抗击埃博拉的疫苗由世界卫生组织(WHO)领导的埃博拉疫苗终于研发出来了。尽管2014年,制药公司研发抗击埃博拉药物以及疫苗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药物研发的结果却并不让人满意。不过这一情况,在2015年得到了扭转。由加拿大公共卫生部门(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科学家研制的抗埃博拉药物,去年被制药公司默克(Merck)收购,该药物当时在猴子身上起了作用。收购之后,默克公司对该药物继续研究,在今年由世界卫生组织领导的临床研究中,该药物取得令人振奋的结果,7月31日,该研究发表在《柳叶刀》(TheLancet)杂志上,研究称这种疫苗的有效性达到75-100%。另一种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的疫苗则难以证明其有效程度。纵然埃博拉已离我们远去,但是这种疫苗在下一次埃博拉疫情爆发时使用,也许能避免西非悲剧的重演。8 酵母菌生产阿片类药物一群美国生物学家将植物、细菌和啮齿动物基因混合导入酵母菌中,利用改造过的酵母菌成功合成蒂巴因(the baine),一种罂粟麻醉剂,它是诸多医用阿片类药物的前体。通过调整酵母途径,药物化学家可以合成更有效、成瘾性更小的麻醉剂和止痛剂。不过,新技术暂时还不够完美:目前生产一剂止痛药要耗费20000升工程酵母。研究人员正在想办法提高工程酵母的效率和产出,优化它们的生化过程,以生产处安全、更有效的药物。9 大脑中的淋巴管道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显示,大脑内也存在免疫系统的淋巴管道,这项新发现将颠覆几十年来教科书中“脑内没有淋巴管”的旧概念。它将有可能对从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综合症以及多发性硬化症等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产生重要的影响。10 贝尔无漏洞实验确认量子诡异特性今年8月,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的物理学家罗纳德·汉森(Ronald Hanson)领导的团队报道他们实现了第一例可以同时解决探测漏洞和通信漏洞的贝尔实验,证实相距1.3公里的成对电子之间存在“量子纠缠”,否定了爱因斯坦的隐变量理论。这一实验结果并没有让物理学家们感到惊讶,但它所实现的距离1.3公里两个固态量子比特之间的量子纠缠制备,为未来实用化的全量子互联网奠定了重要技术支撑。全志科技(Allwinnertech)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Allwinnertech全志科技Allwinnertech热门文章最新文章Allwinnertech全志科技Allwinnertec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志2016产品市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