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定点 面料第三医大毕业分配部队有定点单位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医院_百度百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医院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医院位于宝鸡市东风路45号,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等甲级综合性中心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医院特色科室
医院的神经内、外科、精神病科为兰州军区的中心科室,设有兰州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医院医院地址
宝鸡市东风路45号
企业信用信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_百度百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全称“第二军医大学”,是直属的一所为军队培养医学专门人才及卫生管理干部的全国重点,是国家“”、军队“”和“53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军队3所设置的单位之一,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首批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是教育部“”试点高校、军队研究生培养重点建设院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外军医学留学生培养基地。在沪附属医院有、、、。第二军医大学创建于1949年9月,当时称人民医学院,主要由华东医务干部学校、卫生部医学院、国民党原部分留大陆人员和从地方招聘的专家教授组成。1950年10月,更名为上海军医大学。日,由中央军委正式命名为。学校历年来获得、、、45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600余项。国家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数量稳居全军医科院校之首。“”入选18篇,位列全国医科院校第一。在2012年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等学科均排名前十位,其中护理学名列全国第三;在最新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校名列全军第一。[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历史沿革
第二军医大学校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创建于1949年9月,当时称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主要由华东医务干部学校、卫生部医学院、国民党原部分留大陆人员和从地方招聘的专家教授组成。1950年10月,更名为上海军医大学。日,由中央正式命名为第二军医大学。建校67年来,全校同志发愤图强,锐意进取,学校在困难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学校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2年)是建校初期
学校校址是原国防医学院的旧址,国民党逃往时,国防医学院基础部分只剩下空房子,教学设备全部搬到台湾去了。因此,当时建校十分困难。在上级党委和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全校同志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奋斗,赶制了一些木制课桌椅,终于在日正式开学。教材不完整,就从书店买一些旧的教材,更多的是靠老师课堂讲,学员记笔记。全校师生和医护人员就是这样,不畏艰难,坚持边教学医疗,边建校建院,一所大学就这样诞生了。日,学校正式定名为,校名由元帅题写。
第二阶段(1954年至1965年)是建设时期
在这一阶段,全校同志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学校的基本建设逐步加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成效明显,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规范了教学工作。1954年制定了军医和药学专业新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二是完善了办学体系。1955年创办了卫勤系,1960年增设了海医系,1961年开始承担外军医学留学生培训任务。三是形成了传统特色和优势。这个阶段,我校在烧伤救治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形成了学校传统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烧、心、肝”。
第三阶段(1966年夏至1976年秋)是文革时期
十年浩劫,使学校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破坏。400余名干部、教师、医生、护士受到迫害,504名干部被下放到宁夏“五.七”劳动改造。1969年10月,学校奉命搬迁到西安现校址,1975年8月,学校又奉命迁回。在这样来回动荡中,广大教职员工根本无法安心工作,教学工作完全停止达4年,除个别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外,科研工作停止了将近10年。医疗工作虽然没有中断,但由于人心涣散,人人自危,医护质量显著下降。代价沉痛,教训深刻。
第四阶段(1977年至今)是发展时期
粉碎“”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学校全面贯彻党的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推进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改革,从指导思想到办学实践,从德育教育、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到科研创新,从师生的精神风貌到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内部管理,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1997年,学校跻身成为国家“”重点建设院校。1999年,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第二军医大学。入选国家“”以来,学校教、医、研等各项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以优秀成绩通过了国家“211工程”三期、军队“”二期和总后“530工程”一期验收。2003年,学校获批全国首个护理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16年,学校由隶属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转隶训练管理部。[3-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学校地址
第二军医大学校园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位于上海市翔殷路800号,占地面积1650余亩,建筑面积67.7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图书馆、实验室、先进的室内体育馆和遍及全校的校园网络,是一所培养临床医学、麻醉学、中医学、生物技术、药学、公共事业管理、护理学等专门人才的全国重点医科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学术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科研机构
中科院与二军大共建的转化医学研究院揭牌
截止2016年11月,学校拥有1个,2个,1个,2个,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6个。拥有全军重点实验室10个(其中免疫与基因治疗实验室、生物信号转导实验室和药物化学实验室被评为全军“重中之重”重点建设实验室[5]
),全军医学研究所、专病中心26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6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6]
设有(由与第二军医大学合作共建[7]
)、2个研究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中国医学真菌保藏管理中心专业实验室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肝癌分子网络调控与靶向干预重点实验室 国家肝癌科学中心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医学生物防护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医学真菌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药物(中药)代谢产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免疫学研究重点实验室上海肝胆肿瘤学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在华合作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培训研究特别规划署临床数据管理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基因合成与表达合作中心全军重点实验室  医学免疫学实验室药物化学实验室生物信号转导实验室
分子神级生物学实验室肝胆肿瘤研究实验室临床免疫实验室消化病研究实验室心脏外科实验室药物分析实验室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  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肝胆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微创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脊柱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胰腺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烧伤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肾脏病学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活性天然产物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海洋局海洋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科研成果
胡主席为吴孟超院士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5年,第二军医大学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全国卫生系统、全军后勤系统和上海市荣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肝胆外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全国仅三家获此殊荣;近3年(截止2013年),数位居全国首位(9项),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和军特药重大专项(29项)位居全军医科院校第一。此外,学校还先后牵头承担国家“”、“”等重点项目140多项、承担各类研究课题3200余项,经费总额近15亿元,名列全军前茅;在《·免疫学》、《自然·遗传学》、《》等世界顶级学术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发表论文共3000多篇,数量跃升全国医科院校第二,多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多项成果入选“中国医药十大科技进展”和“”项目,获批新药和专利授权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军院校第一。[4]
学校先后获得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二等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2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600余项。[1]
奖项年份获奖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5吴孟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肝脏疾病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1985吴孟超等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调控及其来源的新基因的功能研究)
2003  曹雪涛等恶性肿瘤磷酸化调控的信号传导研究2006王红阳等恶性肿瘤细胞抗原提呈喝生物调变机理研究2007郭亚军等血压波动性和器官损伤的研究2009  苏定冯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疟疾和矽肺治疗新药羟基哌喹及磷酸盐)
1985许德宇等SM-1在诱导三眼蚕生产超细纤度蚕丝的应用1988刘丽琳等肿瘤放疗增敏药甘氨双唑钠并获批化学药品2005郑秀龙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抗体融合蛋白药物并获批生物制品一类新药
2007  郭亚军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年份获奖人导师题目2001曹雪涛  BCL-6同源新型锌指蛋白DPZF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理2002
路长林GFR-1与GDNF结合位点分析及其下游信号转导的研究
赵 健郭亚军肿瘤抑制基因TIP30对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及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意义
黄 欣曹雪涛凋亡相关蛋白DEDDL在免疫细胞凋亡及活化过程中调控机制的研究
戚中田血管外膜舒张因子的生物学意义
李 楠时玉航人树突状细胞来源的新分子Siglec-10和人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新分子PHDP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王荣福脾基质细胞对造血前体细胞的定向诱导作用及对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张卫东来源于人树突状细胞的新型癌基因样小G蛋白RabJ的生物学功能研究2006
张 琪安华章双调控减毒增殖腺病毒CNHK500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郭振红谢渭芬凋亡信号和免疫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的调控作用
韩岩梅姜远英新型免疫抑制性细胞群(amsc)的发现和功能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学术期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获上海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于1980年6月创刊,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统计源期刊,被《》确认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同时也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美国《》(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俄罗斯《》(AJ)、波兰《》等国际知名收录。主要报道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军事医学、药学和中医学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主要栏目有有院士论坛、专家论坛、专题报道、论著、研究快报、临床病例讨论、海洋军事医学等。
《》: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卫生部人事司认定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暨《》: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系统优秀科技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由上海市学会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主办。
《》: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由第二军医大学和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办学规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院系设置
第二军医大学海洋军事医学院成立大会
学校设有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科研部、5个部院机关,下辖基础医学部、海洋军事医学院、药学院、卫生勤务学系、护理学院、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系、中医系、外训系(全军唯一的医学留学生培养基地)、、研究生管理大队、干部轮训大队、学员旅、、、等单位,开设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中医学(八年制)、中医学(五年制)、麻醉学(五年制)、药学、中药学、医学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生物技术、护理学等本科专业。
基础医学部  海洋军事医学院药学院  系护理学院  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  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系外训系中医系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院  专业设置  八年制五年制四年制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中药学中医学    护理学   药学   生物技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师资力量
截止2015年,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1名,后备人选6名,国家级创新团队8个,“”首席科学家7名、国家“”1名,“”9名、获得者24名、国家获得者12名、“”国家级人选10名、获得者7名、获得者7名、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5名。在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33名。294名,452名,270余名专家教授享受。[4]
院士名单              
     国家级教学团队  护理学院教学团队在国内率先构建全新的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连续三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内护理学科获此殊荣最多的单位。卫勤教学团队医院管理课程教学团队所在军队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目前是全军唯一的研究所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同时也是总后优秀人才科研工作站、总后“530”重点学科以及全军重点实验室。现代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团队第二军医大学现代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团队以军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现代生物工程“课程链”为纽带,整合学校优质教学与科研资源,是该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骨干学科群。长海教学团队所完成的《新时期外科学与野战外科学课程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学科建设
第二军医大学拥有26个国家重点学科
截止2015年,学校设有医学、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和军事学等八个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2个,二、三级学科2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3个,总后勤部“53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5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公共管理等7个学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二、三级学科8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二、三级学科106个),7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
二、三级学科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病原生物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药物化学**
药物分析化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生理学**
 内科学(消化系病)**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外科学(普外)**
外科学(骨外)**
外科学(泌尿外)**
外科学(胸心外)**
外科学(神外)
外科学(整形)
外科学(烧伤)**
外科学(野战外)
 中西医结合临床**
“2110工程”重点学科  后方专业勤务军事航海医学军事预防与防护医学上海市重点学科  病原生物学  药物化学外科学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内科学(肾病)  护理学肿瘤学 
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8]
灾难流行病学  临床输血医学放射卫生学职业毒理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
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
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公共管理[9]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心理学、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医学、军事后勤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特种医学、公共管理[9]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
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军事硕士[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教学建设
学校拥有国家精品课程4门、军队优质课程4门,国家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数量稳居全军医科院校之首,入选18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位列全国医科院校第一。
国家级精品课程  护理学基础  医学统计学药理学  护理教育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国际合作交流
二军大拥有全军唯一外军医学留学生培养基地
学校长海医院和签有合作协议,将重点在管理干部培训、护理骨干业务深造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学校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医学转化免疫学实验室建有合作关系;与香港中文大学签署了《第二军医大学与合作备忘录》,就两校在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医学研究等多方面开展合作达成了共识;2009年3月,与瑞典萨尔格伦斯卡医学院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2010年6月,与澳大利亚签署了学生交流与科研合作协议;2014年11月,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签署了开展本科生及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和联合培养、专业技术干部临床培训、管理人员培训、模拟中心培训等7个项目,与加拿大卫生研究院签署了开展博士后国际培训、国际研究与合作交流等4个项目。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文化传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校训
求实创新 严谨献身[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校徽
校徽中间是传统意义上指代医学的蛇杖,蛇杖上方的五角星指明了学校的军校性质,下方的大锚则突出了学校在海医领域的特色和优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校歌
遥望吴淞口的船影倾听黄浦江的涛声
繁花绿叶拥抱着校园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校歌
医学战线桃李满军营
求实创新严谨献身
多彩的理想照亮一生
这里青春开花的地方
奉献中有我们锦绣前程
这里青春开花的地方
奉献中有我们锦绣前程
军旗在彩霞里飘动
元帅书写光辉校名
前辈用心血培育了我们
我们高高托起医学彩虹
救死扶伤服务军民
戎装披雪继续长征
我们和军校展翅同飞
跟着祖国太阳一起上升
我们和军校展翅同飞
跟着祖国太阳一起上升[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学校领导
(兼) 副校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外称,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拥有现代化的病房大楼、医技楼、门急诊楼、科技楼、教学办公楼、影像诊断中心楼、感染科楼、康宾楼、制剂楼等医疗建筑群。 医院现有49个科室,工作人员27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250余人。年门急诊量130万余人次,收治病人3.5万余人次,展开床位1500余张。设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25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每年完成临床医学、海军临床医学、药学、卫生事业管理、护理等专业和外国留学生共30余个班次3000多名学员的教学任务。
先后形成了肝胆外科、胸心外科、烧伤外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等特色学科。目前有普外、骨科、烧伤、胸心、中西医结合临床、影像医学、消化医学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全军专科研究所、中心6个,全军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市领先专业重点学科2个、示范学科1个,是全国、全军临床药理基地。医院现有仪器设备总价值达3.7亿元人民币,1999年荣获“全国百佳医院”称号。[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外称,学科齐全、设备先进,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设有22个博士点,30个硕士点,是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单位。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0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0名,硕士生导师79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4名,30余名专家在国家、军队学术组织任职。
医院医疗仪器先进,设备齐全,拥有CT、(MRI)、数字减影仪(DSA)、核素扫描仪(ECT)、各种纤维内窥镜、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等,有国际一流的全净化手术室、层流病房和重症监护中心。医疗仪器设备总资产达3.5亿余元。医院学科门类齐全,设有临床科室24个、医技科室9个、教研室17个、实验室25个、全军专业技术中心和研究所7个,展开床位1000张,普外、骨科、胸心、中西医结合临床、影像医学、器官移植、消化医学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对外称(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是国内外首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肝胆外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是该校第三临床附属医院,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1996年9月正式建院,同年被评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医院设有特需诊疗科、肝外一科、肝外二科、腹腔镜病区、胆道外科等15个临床科室和实验诊断科等10个医技科室,展开病床660张。设有中美合作肿瘤免疫和基因治疗中心、中日合作内窥镜治疗中心、生物信号传导研究中心以及肝脏移植中心。医院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成果17项。[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
,又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是隶属于卫生计生委的公立综合性医院。医院位于内,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医院学科门类齐全,医疗技术质量在上海市同级同类医院中名列前茅,是上海浦东新区地区重要的区域医疗中心,是陆家嘴医疗联合体牵头单位。
公利医院建院1943年,1995年被批准为。2012年成为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院,2014年成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随着浦东改革开放进程推进,在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医院迅速发展,人才储备和综合实力居于本市同级医院前列。医院目前有职工1400余人,设置临床业务科室37个,承担东段南岸沿江地带120万居民的医疗健康保障任务,每年门急诊量170余万人次,体检20余万人次,住院病人2.6万人次,手术1.3万余例,是浦东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
是南京市一家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部队综合性三甲医院,紧邻南京、狮子山脚下。1998年被军区总部授于“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被南京市评为“”先进单位。医院占地面积16064平方米,建筑面积23433平方米,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00余名,拥有床位500余张,同时是江苏省医保定点单位和的实习基地。医院于2003年进入“”网络管理系统,近年来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和医疗成果奖160余项。[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杰出校友
:专业技术少将,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副司令员兼院长,现任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1976年7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业技术少将,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副院长兼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心血管内科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药品评审专家;年在第二军医大学攻读心内科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肛肠外科专家,享受,专业技术少将,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济南军区第150中心医院院长兼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所长,兼任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全军肛肠学会主任委员、全军普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会长、医学专业高职评委外科组长等职务;1972年考入第二军医大学。
孙君泓:曾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教授、上海长征医院副主任医师、世界华人移植学会副主席,现任澳大利亚澳华科学技术协会董事会主席、澳大利亚国家肝移植中心、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中国对外应用技术交流促进会海外高级顾问等职务;1974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随后在上海长征医院任外科医师,1985年获硕士学位。
刘明耀:现任教授、多伦多总医院研究所资深科学家、多伦多总医院科研教育训练中心主任、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国际研究中心主任;1986年获第二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医学硕士学位。
陈海星:创办加拿大生物科技界著名的企业ACGT公司,曾任加拿大遗传疾病研究所中心实验室主任、ACGT公司总经理,现任苏州星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本科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
徐建农:1993年获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之后任教于第二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年在纽约大学医学与分子寄生虫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在蚊媒生物学研究领域成绩突出,现任美国生物学系教授。
巫凌刚:神经科学家,高级研究员,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80级海医系。
冯根生:美国医学院病理学于分子生物学教授,1987届校友。
宋关鸿:美国国立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研究员,第二军医大学美国纽约校友会秘书长;1987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曾任教于第二军医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15]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普通外科副主任、主任,肝胆外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和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副会长等职务;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总后勤部卫生部专家组副组长。[16]
: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7年12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1984年2月获医学硕士学位;先后担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副主任、副院长,附属长海医院副院长,长征医院院长,所长,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和副会长等职务。[15]
: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现任院长、校长;年在第二军医大学攻读本科、硕士、博士学位;年于第二军医大学担任免疫学教研室讲师、教授、免疫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兼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7]
.第二军医大学[引用日期]
.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第二军医大学与[引用日期]
.第二军医大学[引用日期]
.第二军医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
.第二军医大学[引用日期]
.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引用日期]
.第二军医大学[引用日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新浪教育. [引用日期]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引用日期]
.解放军长征医院南京分院[引用日期]
.第二军医大学[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 [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放军曝空中突击部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