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西藏法师好象名字: “堪达索猎鹰布基”?,请问谁知道?

YXAD提示信息转自SC: 这些流言已经被证明是误传(仅供参考,欢迎补充)-第11页-生活茶馆(主发原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1 / 45 页
转自SC: 这些流言已经被证明是误传(仅供参考,欢迎补充)
布雷德利关于志愿军的发言
& && &找到英文原文了:
& && &1951 年5月15日(第三次战役开始前)的国会听证上,麦克阿瑟建议把朝鲜战争扩大至中国,参联会主席布莱德利随后发言:“Red China is not the powerful nation seeking to dominate the world. Frankly, in the opinio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this strategy would involve us in the wrong war, at the wrong place, at the wrong time, and with the wrong enemy.”
& && &“this strategy”即指麦克阿瑟所建议的“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大陆、同中国全面大打”的战略。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爱迪生的名言之误传
& && &某强人的考证:
  纠正:“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原文是:Genius is one per cent inspiration,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最早发表出版在1932年九月刊的Harper's Monthly。我没有那本杂志,无法查证下一句是什么。
  另在1929年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爱迪生曾言:&None of my inventions came by accident. I see a worthwhile need to be met and I make trial after trial until it comes. What it boils down to is one per 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可惜同样无法查证下一句是什么。
  还有一种版本是这样的:&Genius is one per 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 Accordingly, a 'genius' is often merely a talented person who has done all of his or her homework.&这里面可明确看出下一句是更加强调了努力的重要性。
  本人自认google强人,但无法查到任何关于爱迪生说1%灵感更重要的相关英文纪录。与几位外国朋友求证,他们说该说法从未听过,闻所未闻。
  倒是查到了一句:I owe my success to the fact that I never had a clock in my workroom. 这里爱迪生明确地将成功归功于“没有下班时间”的工作,而非灵感。
  我已经当了十多年学生,今后估计还要当几年学生。当了这么多年学生,我对中国教材最大的感想就是——第一,它是不科学的!第二,它是靠不住的。
  中国教材靠不住,首先在于它不想说真话,或者说不敢说真话。一些众所周知的例子我就不举了,今天我只举两个我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是关于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的(他们与政治关系甚少,更没有反华嫌疑,但依然遭到篡改的命运)——一个叫爱迪生,一个叫爱因斯坦。
& & 当然,表面上看起来,中国的教材是很捧这两个人的,政治课本赞扬他们勤奋,物理课本夸奖他们的功绩,历史课本说他们是划时代的人物,连小学语文课本都有爱迪生的故事。可惜,这不是真正的尊重。所谓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对方的基本人权,也就是说话的权利;中国教材把他们的话胡乱修改以证明自己的论点,简直是一种莫大的侮辱。如果他们两个还活着,肯定会气的上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而且,教材篡改的几句“爱迪生与爱因斯坦的名言”的影响还是颇大的,我接下来慢慢说,看看这几句话有没有影响过你。如果是的,那么很可惜,教育部把你骗了,我们应该看到那些真实的原句,知道他们真正的观点,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
  首先,我要严重抗议教育部屡次篡改爱迪生的那句关于“天才”的名言——我们都以为是“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当然,这句话本身并没有被偷梁换柱,但教材偏偏每次都漏掉后面那关键的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大家可以看到,没有后面的这句话,全句的意义就完全改变了。爱迪生当然是个天才,他也是相信天才的(他曾经多次把福特叫做“天才”);他对天才持一种“有条件的承认”的态度,即天才是最重要的,但天才也需要努力。爱迪生承认努力,但他归根结底更重视灵感。而中国的教材上从来只有这第一句,这等于全面否定灵感的意义。
  这句话和政治没有任何联系,不会犯中国人的忌讳,为什么会一直遭到篡改,搞的残缺不全呢?我想可能与中国的教育制度精神有关。中国的教育一向是“学海无涯苦做舟”“题海战术”“一切行动听指挥”,这种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制造“整齐划一”的“听话的人才”,它不需要天才,也不承认灵感。政治课本甚至从根本上否定人的天赋的重要性,片面强调后天努力;当然,我不是说努力不重要,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抹杀天赋。教材给人灌输一种极端的观念,轻视中国有天赋的人才,实在是对中国青少年的一种摧残。
[ 本帖最后由 che 于
08:49 编辑 ]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拿破仑“睡狮”之误传
& && &拿破仑说过两次类似的话。
& && &第一次是在他登基之前的1803年,据说他是指着地图上的中国说的:“Ici repose un géant endormi, laissez le dormir, car quand il s'éveillera, il étonnera le monde& (英文翻译:&Here lies a sleeping giant (lion in other versions), let him sleep, for when he wakes up, he will shock the world.”)(这里躺着一个沉睡的巨人,让他睡下去吧,一旦他醒来,将会震撼世界。)“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这段话没有结束,‘她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她睡下去吧’”这段话显然篡改和曲解了原文。
& && &第二次是1817年,已被流放到圣赫拿岛的拿破仑与访华归来的英国使团团长阿美士德谈话。当时阿美士德垂头丧气地从中国返回,在回国途中,他正好经过圣赫勒拿岛。当阿美士德听说这里正关押着名震世界的拿破仑一世时,很想见一见他,听听这位传奇人物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在征得小岛总督同意后,阿美士德见到了这位昔日的皇帝。阿美士德讲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敲开中国的大门,才能使中国专制统治者明白打开国门对双方都有好处的道理。当时,拿破仑对英国的做法充满了蔑视,他对于英国用战争解决问题的提法发表评论说:“你们说可以用舰队来吓唬中国人,接着强迫中国官员遵守欧洲的礼节?真是疯了!如果你们想刺激一个具有两亿人口的民族拿起武器,你们真是考虑不周。” “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他接着说:“开始你们可能会成功,你们会夺取他们的船只,破坏他们的军事和商业设施,但你们也会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会思考;他们会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装备起来。他们会把炮手从法国、美国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你们打败。”阿美士德反驳说:“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但拿破仑认为,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拿破仑接着说:“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法文原文是:&Quand la Chine s'éveillera, le monde tremblera& (英文翻译:when China wakes up, the world will shake)。其中没有“让它睡下去吧”的说法。
& && &惭愧一下,首先实现拿破仑预言的竟然是日本人。
& && &“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她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拿破仑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这句话,接受这句话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个伟大的洋人对中国有如此高的评价,作为中国人都感觉到自豪。况且这只睡狮已经醒来,已经让世界感觉颤抖。
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这段话没有结束,“她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她睡下去吧”。
[ 本帖最后由 che 于
10:37 编辑 ]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网上流传的一些所谓的“印占藏南”照片
本人为懒鬼,在此只发链接了(感谢没名没姓没头脑兄,呼,好长……):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俺以后引用的话要多注意点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这个新闻我记得pkf曾经辟谣过是别人造谣的假新闻.
汉和称军方歼-10飞机的性能相当不满
最新一期《汉和防务评论》报道,歼-10的生产数量不会超过50架,据《汉和防务评论》报道,中国军方歼-10飞机的性能相当不满,在试飞了法国“阵风”飞机后,中国空军的一批王牌飞行员日前集体上书中央军委,要求停止歼-10的研制和生产,直接引进“阵风”在国内生产。报道表示,空军对歼-10飞机长达10多年的研制周期早已不满。2004年底,大约10名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应法国国防部邀请访问法国,期间试飞了达索公司研制的陆基型“阵风”飞机。这些飞行员对“阵风”的性能赞不绝口,甚至表示“如果‘阵风’算跑车的话,歼-10 最多算三轮车”。中国空军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进苏-27族飞机以后,对国产飞机逐渐丧失信心。作为中国航空工业中实力最强的沈阳飞机公司精明地放弃了自行研制,率先获得了引进仿制苏-27的权力。苏-30MKK飞机装备后,中国空军发现这种飞机比中国研制中的歼击机性能更好。成都飞机公司的实力比沈阳更差,因此必然地遭到了中国空军的怀疑。汉和代总编辑平可夫今天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时说,据他了解,此次前往法国访问的王牌飞行员都来自精锐部队,承担著攻台的第一波空中打击任务。他们的意见将受到中国高层的重视。汉和评论在北京的一位高层关系人士表示,中国高层已经基本接受了他们的意见,歼-10飞机的制造将在 2005年底基本停止,成都飞机公司将在2005年中开始寻求引进生产“阵风”的可能性。据信法国最近著力推动对华武器出口解禁也与此有关。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北斗之风 于
10:40 发表
这个新闻我记得pkf曾经辟谣过是别人造谣的假新闻.
& && &我最早是在某航空杂志上面看到这个消息,后来我也看过pkf的辟谣声明。大概当时是无良记者和编辑直接把网络谣言登在杂志上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是的:D&&那就把你前面的帖子改了把&&别让辟谣帖掺和上谣言
[ 本帖最后由 北斗之风 于
11:25 编辑 ]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che 于
20:36 发表
SS闪电部队在前进——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战歌
& && &事实上,这首歌和二战SS部队毫无关系,根本就不是SS的军歌!真正的党卫军第一装甲师的军歌叫 PANZERLIED(歌词就是原帖所提供的):
http://blog. ...
我再来补充一个最简便的反驳:
军歌都是2/4拍进行曲的节拍,而The Mass明显不是,谁有兴趣可以听着the mass的mp3看看能不能踏着曲子走正步。
进行曲 march
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原是舞曲的一种,多用在群众出场、退场的时候。十七世纪起,渐渐转入音乐艺术的领域。当时的进行曲形式,多为二部曲式;现代进行曲常以三段式出现,中段较抒情,以取得对比,用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为行进做伴奏的一般为二拍子,强弱轻重交替出现,节奏明确,曲调规整,结构整齐。按内容可分为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进行曲的代表作主要有:《义勇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等。这些进行曲被广为传播。
附带说一句,崇拜德国的可以是军事盲,但是连音乐都不懂,绝对没有资格哈德:D [:a4:] [:a4:] [:a4:]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加蓬共和国的史前核反应堆
探究20亿年前天然核反应堆:地球演化的产物
来源:《科学世界》杂志& && && && && && & 作者:欧阳自远 院士
  40多年前的一项科学预测
  近年来,对于20亿年前位于现在非洲加蓬共和国奥克洛铀矿区的天然核反应堆在众多的科普杂志和网站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标题醒目如“谁启动了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令人惊叹的史前文明”、“史前超文明之谜”、“寻访史前人类的足迹”、“史前发生过核战争”、“地球人类的多次灭绝与诞生”、“史前的高度文明”、“外星人的杰作”、“外星人的遗迹”……真是千古疑谜,众说纷纭。《环球科学》2006年12月发表了有关文章,希望解释20亿年前奥克洛核反应堆的真象,但仍然含混不清,公众难以理解。
  其实,地球远古时代出现天然核反应堆,是地球演化历史中必然而又正常的自然现象。根据我们的研究,地球在距今18亿年前,即地球在46亿年形成后最初的28亿年中,都有可能形成天然核反应堆。时代越古老,形成天然核反应堆的可能性越大,只不过地球远古时代的记录绝大多数被后期的地质作用所破坏、剥蚀或掩埋,目前只发现了奥克洛天然核反应堆而已。
  早在1963年,我们曾经对地球在18亿年前可能存在天然核反应堆作过科学分析。1960年我跟随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侯德封先生研究核子地质,他的理论假设是,地球的金属矿床都是由地球物质中的重元素(如铀、钍、钚等)发生重核裂变后产生的各种裂变产物,通过地质作用富集而成的。地球的重元素丰度(指原子数的百分含量)、重核裂变条件和裂变产物的元素组合都无法论证“裂生成矿论”的可能性。我向侯德封院士建议研究方向转向地球物质中通过各种类型的核过程(核衰变、重核自发裂变与诱发裂变、各种低能与高能核反应等)产生的能量对地球46亿年以来的演化过程的制约。他热情地支持并鼓励我:“地球演化的能源是解决地球演化的钥匙和关键。”我沿着这条科学思路开始了新的征程。
  1963年,我们完成了科学专著《核转变能与地球物质的演化》书稿并交付科学出版社出版。在正式出版之前,由于专著涉及到核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等诸多学科,需要各领域专家审查。在审查顺利通过后和付印前这段时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核转变能与地球物质的演化》拖延至1974年才得以正式出版。我们在专著的前言中提出:“本文曾于1963年打印发送有关部门,征求意见,恳请指正。近10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极其迅速,特别是关于核转变能是地球演化的主要能源;地球物质中普遍发育着自发裂变、诱发裂变以及18亿年前自然界存在有链式反应的可能;核转变能与地壳运动;核转变对地球成分的更新等。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得到不少验证,并对本文提供了有益的资料与数据。”
  现仅就为什么距今18亿年前地球上可能出现天然核反应堆,而在距今18亿年以来却难以形成天然核反应堆作简要说明。
  形成天然核反应堆的条件
  1942年,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人造核反应堆,随后,各种类型的核反应堆和核电站相继建立。用铀作核燃料的热中子堆,使用的核燃料是铀235,而不是铀238。核反应堆运行的基本要求是要实现铀235的中子诱发裂变的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能否产生,最低限度的条件是,当每一个核(铀235)俘获一个中子产生裂变以后,平均起来至少再产生一个中子去引起另一个核的裂变,这个条件可以用增殖因素或再生因素来表示。它的定义是:新生一代的中子数和产生它的直属上一代中子数之比。如果增殖因素大于1或稍大于1,那么链式反应就可能产生。如果增殖因素小于1,链式反应就不能维持。增殖因素与诸多条件有关:核燃料中铀235与铀238原子数的比值,即铀235的丰度约为3%;系统中的中子数,特别是铀235每俘获一个中子所产生的裂变快中子数,系统中的慢化剂成分使快中子形成热中子的效率和热中子的利用系数;铀矿层(核燃料)的尺寸大小,能够有效俘获中子而不使逃脱等等。
  因此,形成天然核反应堆的条件取决于:(1)天然铀矿层中铀235的丰度;(2)天然中子源及慢化剂的作用;(3)天然铀矿层的尺寸大小。
  1、天然铀矿层中铀235的丰度应该达到热中子反应堆浓缩铀核燃料中铀235的丰度。
  太阳系各天体(如地球、月球、火星等)中的铀元素都是由铀234、铀235和铀238三种同位素组成的,它们的原子数丰度铀234为0.0055%,铀235为0.7200%和铀238为99.2745%。铀的三种同位素都是放射性同位素,除a衰变外还会产生自发裂变与诱发裂变。它们各自的a衰变半衰期分别是:铀234为2.45×10^5年,铀235为7.04×10^8年和铀238为4.46×10^9年。由于铀234丰度太低,a衰变半衰期又较短,它在地球演化历史中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由于铀235和铀238自发裂变的半衰期太长,它们分别是1.9×10^17年和4×10^16年,与a衰变相比,对各自原子数丰度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只需要分析铀235和铀238在地球演化历史中a衰变引起的丰度变化。
  铀238的a衰变半衰期为4.46×10^9年,表明在经历44.6亿年之后铀238的原子数只剩下一半;铀235的a衰变半衰期为7.04×10^8年,表明在经历大约7亿年之后,铀235的原子数只剩下一半。反过来,从现在返回过去,在距今大约7亿年前,铀235的原子数是现在的2倍;在距今大约14亿年前,铀235的原子数是现在的4倍;在距今大约21亿年前,铀235的原子数是现在的8倍……现今铀235的原子数丰度为0.72%,可以简单计算出在18亿年前铀235的原子数丰度可以达到3%,说明在距今18亿年前,当时天然铀元素中铀235的天然丰度相当于现今核反应堆的浓缩铀核燃料。在距今18亿年前,铀矿层中的铀235已相当于现今核反应堆中的浓缩铀核燃料。在地球形成初期,铀235的丰度甚至可以达到25%,因此,时代越远古,天然铀元素中铀235的丰度越大,是极高浓缩的核燃料。
  2、维持链式反应的中子源及慢化剂。
  引起铀-235诱发裂变链式反应需要持续不断有热中子的供应,使体系的增殖因素大于1,自然界和铀矿层中是否具备天然中子的来源?
  我们曾在《核转变能与地球物质的演化》中提出“天然中子的来源目前已知有4种:(1)宇宙射线成因的中子;(2)重核自发裂变所产生的中子;(3)重核衰变所产生的a粒子与轻元素(氧、氟、硅、铝、镁、钠、硼、锂等)通过(a,n)反应所产生的中子;(4)中子作用下铀235的诱发裂变产生的中子。”
  “在地球表面的中子流当中主要是宇宙射线的次生中子,地球成因的中子不会超过20%。中子流的宇宙成分在地球的表层逐渐被吸收,它的平均射程为140克/厘米^2,即大约55厘米厚的岩石层。由硬宇宙线部分的(m-,n)反应所产生的中子,穿透最深(L=克/厘米^2,平均为5600克/厘米^2,或大约为15~71米厚的岩石层),但它们的数目很少,只有表面中子总数的5%左右。宇宙线与大气圈及岩石物质作用可以形成次生中子在几十米或更深的地方。地球表面的中子流中主要是重核衰变所产生的a粒子与轻元素的(a,n)反应产生的中子。”
  在全部的天然中子流中,“大约30%是由于铀238自发裂变而产生的中子。在花岗岩中,铀238自发裂变产生的中子占12%,铀系所产生的反应所形成的中子占21%,钍系所产生的(a,n)反应形成的中子占66%。铀矿物中铀238自发裂变产生的中子占中子流的35%~86%,钍232自发裂变形成的中子贡献极小(小于3%)。一般在基岩当中中子流为4中子/平方厘米·小时,当放射性元素和轻元素(铍、氟、锂等)含量增加时有显著增加,可以达到52个中子/厘米^2·小时。”因此,在地下的岩石和铀矿层中应当关注重核自发裂变所产生的中子,以及有轻元素赋存的情况下由(a,n)反应产生的中子。”
  “根据反应堆的研究,天然铀的反应堆有4种不同的捕获过程在竞争地吸收中子,(1)对铀238裂变阀以上的快中子(约1.1兆电子伏特)吸收,产生快中子裂变;(2)铀238共振区(约10兆电子伏特)的辐射捕获;(3)减速剂内慢中子的辐射捕获;(4)热中子的铀235裂变捕获。天然铀中,铀238对能量小于1.1兆电子伏特的中子不发生显著的裂变现象,而主要是由热中子引起的铀235的诱发裂变。”
  各种来源的中子流需要使之成为低能的热中子,“因为中子的能量较低,铀235的裂变截面也显著增高,”反应的机率增大。铀矿层中含有的轻元素和地层裂隙中的水是重要的慢化剂。美国著名核化学家P.K.黑田和夫(Kuroda)深入剖析过21亿年前大熊湖沥青铀矿中含水量对增殖因素的影响,在较理想状态下,证明随着铀矿石中含水量的增加,增殖因素增大,直至可以产生铀235的裂变链式反应,临界年龄为15±3亿年。
  3、天然铀矿层的尺寸大小,影响铀235诱发裂变链式反应的持续。
  天然铀矿层的厚度影响中子的逃逸和热中子的利用系数,是制约增殖因素的重要参数。P.K.黑田和夫认为铀矿层中铀235诱发裂变中子穿越的平均距离为0.67米,再被俘获产生下一轮的诱发裂变。他还计算大熊湖沥青铀矿产生铀235诱发裂变链式反应要求的厚度至少为30厘米。
  因此,地质历史中,天然核反应堆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具有一定厚度的铀矿层中,铀235丰度近于3%,并有使中子幔化的轻元素、杂质(如碳等)和水的伴生。
  1975年奥克洛天然核反应堆的发现与确证
  1975年国际原子能委员会在加蓬共和国的首都利伯维尔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公布了奥克洛反应堆的主要科学证据。
  (1)奥克洛铀矿床的形成年龄为20亿年,分布在6个区域,铀矿石量大约为500吨。铀矿石中铀的同位素组成发现异常,铀235的丰度远远达不到正常值0.72%,而为0.71%~0.3%,表明铀元素中的铀235曾经有过特殊消耗。
  (2)铀235裂变后产生两个中等质量的产物,通过30多种不同途径的裂变,产生了有60多种裂变产物,裂变产物的原子核质量数分布在72~158之间。在矿区内发现这些裂变产物仍然保存完好。
  (3)根据铀235丰度的偏低和矿区内的裂变产物估算,大约曾经消耗了5吨铀235。
  (4)铀矿石中的铀235能保持时断时续的裂变链式反应,主要原因是铀矿层的裂隙中含有地下水,水是重要的幔化剂,慢化中子导致铀235诱发裂变,天然核反应堆启动。启动后释放的热量使地下水蒸发,水的干涸使得幔化剂消失,热中子通量剧减,使铀235裂变的链式反应中断,天然核反应堆停止运行。1963年,我们在《核转换能与地球物质的演化》中提出:“至于链式反应产生的具体形式目前尚难推测,但是可以说这种链式反应不可能是延续很久的,可能是间歇式的、爆炸式的。”
  总之,奥克洛天然核反应堆能够长期断续运行,主要原因是20亿年前奥克洛铀矿层中铀元素中的铀235丰度大于3%,达到了现今核反应堆浓缩核燃料的要求;铀矿层足够厚;裂隙中含地下水,是较理想的中子幔化剂;使天然核反应堆得以启动并能断续运行。
  天然核反应堆的形成并运行是地球演化历史进程中正常的自然现象,只能在距今约18亿年前才有可能出现。距今18亿~46亿年,应该有更多的天然核反应堆形成。据报导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一些古老地块中的铀矿床中,都发现有“化石”核反应堆迹象。
  天然核反应堆的出现,绝不是外星人的杰作和遗迹,也不是史前高度文明的证据或史前核战争的遗迹;天然核反应堆绝不像媒体炒作的“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和保存完整”。天然核反应堆是地球某个历史阶段发生的自然现象。
  二十亿年前,在今天的非洲加蓬共和国,曾存在着一个大型的链式核反应堆,运转了很多万年。
  奥克洛(Oklo)是非洲加蓬共和国一个铀矿的名字。从这个矿区,法国取得其核计划所需的铀。1972年,当这个矿区的铀矿石被运到一家法国的气体扩散工厂时,人们发现这些铀矿是被利用过的,其含量低于0.711%的自然含量。似乎这些铀矿石早已被一个核反应堆使用过。 法国政府宣布了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科学家们对这个铀矿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于1975年在国际原子能委员会(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的一个会议上公布。
  那么,这个铀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的确,这些铀矿石是被利用过。法国科学家在整个矿区的不同地方都发现了核裂变的产物和TRU废物。开始时,这些发现让人很迷惑,因为用天然的铀是不可能使核反应堆越过临界点(而发生核反应的),除非在特别的情况下,有石墨和重水。但在Oklo周 围地区,这些条件是从来都不大可能具备的。
  U235的半衰期为七亿(7.13E8)年,少于U238的半衰期四十五亿(4.51E9)年。从地球形成至今,相比U238,更多的U235衰变了。这就说明在久远年代以前,天然铀矿的浓度比今天要高的多。实际上,简单的计算就可以证明,30亿年前此浓度为3%左右。 而此浓度已足以在一般的水中进行核反应。而当时在Oklo附近是有水源的。
  让人吃惊的是,这座核反应堆的构成非常合理。比如,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 核反应堆有几公里,如此巨大的一个核反应堆,对周围环境的热干扰却局限在反应区周 围40m之内。更让人吃惊的是,核反应所产生的废物,并没有扩散,而是局限在矿区周围。
  面对这一切,科学家们承认这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将它写进了教科书,并研究它在核废料处理方面的价值。但是敢于再向前探索一步的,就没有多少人了。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史前文明所留下的遗迹。也就是说,二十亿年前,在今天我们叫做奥克洛的地方,可能存在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远远超过今天人类的文明。 与这个“天然”的大型核反应堆相比,今天人类所能建造的最大的核反应堆,也显得黯然失色。
  这么发达的文明,怎么会衰落以致消失呢?这是耐人深思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可怕”的日本人
以道听途说为论据的时评–评中青报上的一篇滥文
  -- 平大峡
  许多年来,在网上流传着许多有关日本奇迹的故事,有些完全不沾边儿的神话也被很多媚日人士当宝贝似的到处宣扬着,这些神话随版本不同多少有些差异,但其意思都很清楚,就是替日本人吹嘘。本来这些神话过于粗糙,既经不起推敲也不值得一驳,虽然有的已经流行多年但我们都懒得去反驳一下。不过最近居然有人把这些神话拼成一个杂烩拼盘,登在了中国的主流媒体之一的“中国青年报”上。本人觉得非常有必要来刨析一下这些烂杂烩,不能让它们借着主流媒体的传播去误人子弟。
  我说的那个杂烩拼盘就是指中青报上的《简单的仇恨让我们忽略了日本的“可怕”》的那篇滥文。该文说日本已经由 “可憎”转变为国民素质上的“可怕”, 该文用了这样的语言解释了这个带引号的“可怕”的意思:
  (原文)-----《这是怎样的一种“可怕”—— 是高度的文明素养,是高度的诚信,是高度自信的心理,是高度发达的教育。》-----(原文完)
  下面我们看一下作者提出的论据:
  论据1:
  (原文)--- 1994年广岛亚运会闭幕式结束后,6万人的体育场竟然没有发现一片废纸、一点果皮垃圾。次日,世界上好几家报纸惊呼:“可怕”的日本民族!--- (原文完)
  该文试图用这个神话是来证明日本人爱护公共卫生的《高度的文明素养》。
  首先,我们先退一步,假定这个神话是真实的,但它也无法证明日本人的《高度文明素养》。如文中所说,那个活动是广岛亚运会的闭幕式,而在这个闭幕式上的运动场上,外国运动员占了约三分之二,其中包括数百名中国运动员。在观众席上也有三分之一或半数以上的外国观众,也包括数百名甚至上千名中国观众。因此这个神话顶多是证明了包括中国人也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全体亚洲人都有高度文明素养,既然大家都一样,有什么“可怕”的呢?
  当然,这个神话不是真的,广岛亚运会上雇佣了大批的清洁人员打扫卫生就是证明。那么,日本人自己的体育赛事是不是没有垃圾呢?虽然有关体育赛事的垃圾的消息不多,但在网上搜索后,还是看到了许多关于日本国内的赛事上出现了竞赛双方支持者互扔垃圾的报道,可见垃圾不少。另外,我还搜索到了一篇新泻县体育馆的关于减少垃圾运动的成果报告,其中提到“通过减少垃圾的宣传运动,2001年该体育馆的每次体育大赛的垃圾减少到了5吨”。考虑到新泻县体育馆在日本只是个小型的体育馆,可以推断广岛体育馆那样的大体育馆的每场赛事的垃圾不会少于5吨。显然,作者的“6万人的体育场竟然没有发现一片废纸、一点果皮垃圾”确实吹嘘过分,用歪嘴大臣麻生的话说就是“连老年痴呆者都知道”这是胡吹。
  论据2:
  (原文)---- 一位北京学者在日本遇到一次严重的堵车,成千上万辆车首尾相连排了上百公里。然而令他感到震撼的是,所有的车辆都很有秩序地排在道路的一边,而另一边逆向车道空空荡荡,无人争抢。---(原文完)
  该文试图用一位北京学者在日本遇到一次严重的堵车这个神话来证明日本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并进一步说明日本的《高度的文明素养》。
  首先,这个论据本身就莫名其妙。根据作者描写的场景,我们可以想象,那是一个双车线的道路,单向只有一条车线,在发生了堵塞时没有人开车去逆行的车线上去。本来这个情景在世界上到处可见,全世界都是如此,那个北京学者的震撼和感慨真是莫名其妙。
  日本的很多高速道路单向只有一条车线,而中国或美国的高速道路与日本不同,通常上单向就有3条甚至6条车线。在中国或美国或其他国家的道路严重堵塞时,汽车也会排满3条车线或6条车线,但没有人会跑到逆车线上去。与电影大片中的那些在多车线的逆行道上行驶不同的是,这个逆行道也只有一条车线,即使对面只有一辆来车,对撞率也是百分之一百。日本的司机不开到逆行线上,除了说明日本司机们脑子还算正常不愿意去找死之外,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倒是这位北京学者脑子出了毛病,看见没有人开入逆行道去找死居然能令他感到震撼并且还感慨一番。
  本来,如果真想说明日本人比较遵守交通规则的话,作者拿出交通部门的统计数字来就行了,根本用不着拿那个莫名其妙的学者的故事来说事儿。我随便在网上查了一下,根据日本的交通保险业公布的数字,日本在1999年全年交通事故总量是85万3千件,事故死亡人数是9,006人,负伤人数是105万397人。日本年间死亡率最高的年份是1992年,一年的交通事故死亡达 11,451人。美国在1999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42,401人。我也查了一下中国的数字,中国在2005年的交通事故件数是45万件,事故死亡达 98,738人,事故负伤人数为469,911人。
  日本的死亡人数虽然比美国少,但美国人口和平均行车里程远大于日本,考虑到人口及行车里程等因素,日本的数字并不明显强于美国。虽然中国的数字按人口算好于日本,但考虑到车辆普及度等情况,跟日本也没有什么可比性。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媚日者除了用自己的神经兮兮的感觉外拿不出任何数据来证明日本人比他国人更遵守交通规则。
  在中国和美国的交通事故中,有很多是道路条件恶劣造成的,特别是中国,有很多在山区道路上翻车的伤亡事件。而日本的交通事故中最多的是车与车的碰撞,而车与车的碰撞通常是双方抢道所造成的。根据同样的 1999年的统计,在105万交通事故负伤者中,917,050人(91万多)都是由车与车相撞所造成的,占87.3%。另外,人与车造成的为80, 654人,单独事故造成的为52,587人。显然这些数字已经足够说明“无人争抢”的说法是无稽之谈,日本一年有91万多人伤于车与车的相撞,正是争抢的结果。
  论据3:
  (原文)---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一家信用社向很多灾民提供了一笔不菲的无息贷款,这些贷款无须担保,只要把姓名和联系方式留下即可。三年后,“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所有贷款全部还清,没有一例拖欠。(以上事例摘自李建权先生的《日本精神》一书,新华出版社2007年出版)---(原文完)
  该文试图用一家信用社的个别案例来证明日本人如何遵守诚信,借钱换钱,并进一步证明日本人有《高度的诚信》。
  该文没有给出这是哪家信用社的奇迹,先不管这个神话是否是真的,这个故事所提到的年代,正是日本金融业开始进入因不良债权而倒产的年代。那时,日本金融系统的不良债务在世界上是很高,贷款信用率是很低的。在阪神大地震的1995年,日本的不良贷款问题趋于严重,借出去的钱无法收回,很多小银行开始倒产。正是那些借了钱的公司和个人到期不还钱才导致了银行的破产,可见诚信问题并不小。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后,日本金融危机逐渐加剧,3年后,即98年(也是上面这个神话故事中全部收回贷款的那一年),日本长期信用银行(一家相当大的银行)无法收回贷出去的钱倒产了。随后北海道拓殖银行,幸福银行,日本债卷银行等多家大型银行集团相继倒产。到了2000年,连日本最大的几个超大型银行集团也都面临着倒产危机,股票下跌到垃圾股的价值。日本五大银行集团中的两个,莱索纳集团和日金联盟都已经资不抵债,面临倒产。如果不是日本政府投入大批资金拯救,日本的金融当时就彻底崩溃了。根据日本国会159次会议法制委员会的公报,2003年个人倒产件数是251,799件,也就是说那年有25万多人借钱不还了,这还不包括那些小型公司老板借公司倒产赖账的件数。面对日本的众多个人和公司欠账不还和银行无法收回巨额不良债务的事实,连日本自己的议员都在惊呼金融诚信缺失和道德败坏的情况下,本文作者却拿一个小信用社百分之一百地收回了借出去的钱来说明日本人是如何地守诚信岂不是太滑稽了一些。
  以上这些不堪推敲的论据显示出媚日者普遍都有智商缺陷,但他们却以为读者都跟他们是一个智力水平,用一大堆莫名其妙的道听途说来充当论据就能让大家相信所谓日本的“可怕”《是高度的文明素养,是高度的诚信,是高度自信的心理,是高度发达的教育》。
  另外,《简单的仇恨让我们忽略了日本的“可怕”》这个题目也是莫名其妙,难道仇恨还有简单和复杂的么?作者用“简单的仇恨”这个似是而非的概念来暗示他们自己也是爱国的,对日本也是仇恨的,只不过他们是高级的和复杂的仇恨。这使我立刻想起当年那些“曲线救国”的皇协军们。汪精卫就是把抗日军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打击说成是是低级的,痞子式的抗日,标榜他们的《曲线救国》才是爱国。而实际上呢,他们的《曲线救国》就是帮着日军残杀抗日军民。
  我知道跟这篇滥文的作者讲再多的道理也无异于是对牛弹琴,所以我不再多写,只想让他们知道一下我们的立场:
  我们决不会忘记日本军国主义当年掳我土地,杀我军民,淫我妇女,盗我财宝的滔天罪行。我们也决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另加一条,我们也不会再让那些打着曲线救国名义的皇协军们在伤害中国军民之后不受惩罚。
简单的仇恨让我们忽略了日本的可怕
中国青年报& &这是一条平时用肉眼很难看清的裂缝,然而任何一点风吹草动,任何一丝不祟之音,都使它如地震般猝然崩裂,嬗变成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一些中国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日本的民间态度,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远的不说靖国神社,不说钓鱼岛,不说集体买春,就在前两天,日本西北部地区发生地震后,我们的网络上很快响起一阵欢呼雀跃,即使有哀悼和惋惜,也被狂风暴雨般的批判打得抬不起头。这是一种很习以为常的“仇恨运动”了,每一次那个岛国发生灾难,都如同气象学里的那只蝴蝶,在海的彼岸卷起阵阵幸灾乐祸的飓风。
拿此次日本地震来讲,不论后果如何,其潜在或现实受害者,多是和你我一样的小老百姓、守法公民,他们和我们一样为生计奔波、为儿女呵护、为社会出力。在他们身上,没有军国主义的影子,没有鹰派政客的嘴脸,没有极右狂热者的脸谱,甚至不少人都是中国人的朋友。然而,不知为什么,总有一些人,一听说某国遭灾了,马上就联想到N年前的国仇家恨,翻出历史的旧账,让“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反华分子”所在国度的后人们来偿还。多少年过去了,这种单一错乱的“报仇” 思维依然生生不息,而“生命至上、同类相悯”这些最基本的人本价值观,还没有深入人心,实在令人错愕。甘地、马钉路德·金在执着反对某个恶的制度的同时,不忘告诫人们要学会宽容,因为“因剑得到的也必将因剑而失去”——多少年过去了,这些思想还寂寞地躺在蒙尘的书本里吗?难道“宽容和仇恨”就真的与我们一些的愤怒年轻人,格格不入吗?
仇恨只会蒙蔽我们的眼睛,只会阻碍我们的理性发展和融入全球的脚步。从1945年到2007年,日本军国主义之“可憎”实质上已经更多转变为国民素质上的 “可怕”,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对“可憎”奢侈地井喷我们的口水,但对“可怕”,除了自省别无他路。如果再不对“可怕”作出理性的反应,我们将来只能做一个可怜的“怨妇”——可怜之人必有可憎之处。日本国民的“可怕”之处在哪里?
1994年广岛亚运会闭幕式结束后,6万人的体育场竟然没有发现一片废纸、一点果皮垃圾。次日,世界上好几家报纸惊呼:“可怕”的日本民族!
一位北京学者在日本遇到一次严重的堵车,成千上万辆车首尾相连排了上百公里。然而令他感到震撼的是,所有的车辆都很有秩序地排在道路的一边,而另一边逆向车道空空荡荡,无人争抢。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一家信用社向很多灾民提供了一笔不菲的无息贷款,这些贷款无须担保,只要把姓名和联系方式留下即可。三年后,“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所有贷款全部还清,没有一例拖欠。(以上事例摘自李建权先生的《日本精神》一书,新华出版社2007年出版)
联想到十几年前那场震惊全国的“中日夏令营较量”,对今天的日本民族,笔者似乎只能用“可怕”来惊呼!
这是怎样的一种“可怕”——是高度的文明素养,是高度的诚信,是高度自信的心理,是高度发达的教育。这样一种“可怕”,我们或许很陌生,但我们也曾经拥有过。那是在中国历史上最强大、最包容自信的唐朝,据《旧唐书》记载,贞观四年时,唐太宗李世民将全国290名死囚放回家过年,约定年后回来归狱。结果,所有死囚全部按时归狱,唐太宗因此释放了这些囚犯。这不是孤立和偶然的,和当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道德风貌和民众文明素养相呼应。这也是一种“可怕”,正因为极度稀缺,所以让我们看来不可思议,才知天下竟有如此之高的文明素养,所以才会令人惊诧得可怕。
简单的仇恨让我们忽略了日本民族的“可怕”,让我们失去了从他们身上汲取养分的意识,让我们忘却了自己历史血液里曾流淌的荣光。宽容不意味着怯懦,而是一种强大后的自信,自省不意味着忘记,而是让悲剧永不重演的自我强大。如果所有这一切还不足以让很多人警醒,那么就听一下一位研究日本问题的西方学者的话吧:日本人会比大多数人都更快地向不可抗拒的力量卑躬屈膝,并与在道德上占有优势者合作。
只要不丧失理性的独立思考,中国的青年应该可以判断出我们究竟该怎么做!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che 于
10:00 发表
爱迪生的名言之误传
& && &某强人的考证:
  纠正:“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原文是:Genius is one per cent inspiration,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最早发表出版在 ...
刚用google查了一下,在一家英国网站上(地址:)看到说,这句话的后面应该是:
I never did anything worth doing by accident, nor did any of my inventions come by accident. They came by work.
“我所有的成就和发明都不是偶然的。他们都是因来自于我的工作。”
可见,爱迪生这里就是要强调成功需要的是努力工作而非灵感或运气。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LZ你贴上来的那首德军军歌好像叫《装甲兵之歌》这歌和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是什么关系,有详细的资料吗?这是网上搜到的歌词
&&德国装甲兵之歌&&
Panzer Lied (Tank Song)
无论面对风暴或是雪花,
还是太阳对我们微笑;
火热的白天,
寒冷的夜晚,
扑面的灰尘,
但我们享受着这种乐趣,
我们享受着这种乐趣。
我们的坦克轰鸣向前,
伴随着阵阵尘沙。
当敌人的坦克露出踪影,
我们加大油门全速向前!
我们生命的价值
就是为了我们光荣的军队而战!
为德国而死是至高的荣誉!
伴随着雷鸣般的引擎,
我们在坚实的装甲板后像闪电一般冲向敌人。
与同志们一起向前,
并肩战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深扎进敌人的(坦克)队列。
面对敌人所谓的屏障,
我们给予轻蔑的嘲笑,
然后简单的绕过;
如果前面的黄砂之中,
隐藏的是那炮火的威胁,
我们就找寻自己的道路,
跃上那冲向胜利的通途!
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
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
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
如果我们在劫难逃,
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
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歌词的原文(德语)
Ob's stürmt oder schneit,
Ob die Sonne uns lacht,
Der Tag glühend hei?,
Oder eiskalt die Nacht.
Bestaubt sind die Gesichter,
Doch froh ist unser Sinn,
Ja unser S
Es braust unser Panzer
Im Sturmwind dahin. Mit donnernden Motoren,
So schnell wie der Blitz,
Dem Feinde entgegen,
Im Panzer geschützt.
Voraus den Kameraden,
Im Kampfe ganz allein,
Steh'n wir allein,
So sto?en wir tief
In die feindlichen Reihn.
Wenn vor uns ein feindlicher
Panzer erscheint,
Wird Vollgas gegeben
Und ran an den Feind!
Was gilt denn unser Leben,
Für unsres Reiches Heer,
Ja Reiches Heer?
Für Deutschland zu sterben
Ist uns h?chste Ehr. Mit Sperren und Tanks
H?lt der Gegner uns auf,
Wir lachen darüber
Und fahren nicht drauf.
Und droh'n vor uns Geschütze,
Versteckt im gelben Sand,
Im gelben Sand,
Wir suchen uns Wege,
Die keiner sonst fand.
Und l??t uns im Stich
Einst das treulose Glück,
Und kehren wir nicht mehr
Zur Heimat zurück,
Trifft uns die Todeskugel,
Ruft uns das Schicksal ab,
Ja Schicksal ab,
Dann ist unser Panzer
Ein ehernes Grab.
英文版歌词
Panzer Lied (Tank Song)
If there's storm or it snows,
Or the sun smiles on us,
The day is burning hot,
Or the night icy cold.
Dusty are the faces,
But joyful is our mind,
Our tank roars ahead
Within the storm wind.
When a hostile tank
appears ahead of us,
Full throttle is given
And we close with the foe!
It's not our life we value,
For the army of our realm,
Army of our realm
For Germany to die
Is honor most high.
And if we are abandoned
By that unfaithful luck,
And if we don't return
To our homeland again,
If a bullet strikes us down,
If our fate calls on us,
Yes calls on us,
Then our tank will give us
A metal grave.
With thundering engines,
Fast as a lightning bolt,
The enemy engaging,
Within our armor plates.
Ahead of our comrades,
In the battle, all alone,
We stand all alone
That's how we strike deep
Into the enemy's ranks.
With obstacles and tanks
The foe blocks our path,
We laugh about it
And simply pass them by.
And if ahead guns threaten,
Hidden in the yellow sand,
In the yellow sand,
We seek out our way,
That no one else found.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m1andm1a1 于
00:50 发表
LZ你贴上来的那首德军军歌好像叫《装甲兵之歌》这歌和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是什么关系,有详细的资料吗?这是网上搜到的歌词
Panzer Lied (Tank Song)
无论面对风暴或是雪花,
还是太阳对我们微笑;
火热的白 ...
非常感谢提醒!原帖已修正。:handshake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那个天然核反应堆的远离其实非常简单:铀235的浓度达到了自发维持链式反应的程度,地下水则充当了中子慢化剂……核反应堆运转散发热量,地下水蒸发反应中止……地下水又渗透进来,反应继续……
用简单的科学知识就可以解释清楚。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朝鲜小学教材里金太阳打飞机的课文 / 朝鲜留学生看《太极旗飘扬》
& && &金日成打飞机的文章,网上已经流传很久。其实此文的原始出处是来自于2003年的小熊武器军事论坛,作者是SC的网友 主体思想万岁(他不说我还不知道呢)。最初是以“小说序曲”的名义发表的,当然这部“小说”不可能有名字。
& && &网址:
◎ 中国同志们好!前段时间我说过要为中国同志们翻译的小说,现在因为时间有限,先翻译了个序曲,剩下的章节需要时间。 主体思想万岁 (217518)于(10:34:00)..
明朗的朝阳从帘隙映入了洞口,李警卫小心翼翼地拉开了帘子。金日成将军放下了笔,吹灭了汽灯。他看着洞外,笑了笑:“又是一夜过去了。时间过的这么快,不抓紧怎么行啊!”李警卫:“将军,你不要太累了……。”金日成将军笑了笑:“出去走走吧!”
从洞里出去,就看到了山上山下。山上山下都覆盖着白雪,但白雪间,夹杂着烧焦的树木,炸单的残骸,控诉着美帝国主义的罪恶。山下,英雄的人民军战士们,纷纷从掩体内走出,正在准备又一天的战斗。金日成将军快步向山下走去。战士们看到金日成将军,连忙上来向伟大的领袖问候。金日成将军亲切地慰问战士:“夜里冷不冷?”“不冷!”“大家有信心坚持到取得胜利吗?”“在将军的领导下,我们有万分信心!”
这时,一个通信兵来了:“报告将军,中国同志的志愿军司令彭德怀来了!”金日成将军说:“还不请中国同志过来?”
山洞内,警卫员倒上了茶水。金日成将军亲切地招呼彭德怀司令:“请喝茶。我们现在在战争年代,条件不太好,只能这样款待你了。”彭德怀司令敬慕地看着金日成将军:“你们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还能坚持和美帝国主义战斗,我们很佩服。”
金日成将军:“为了祖国的解放,我们是不惜一切代价和努力的。”
彭德怀司令:“也只有在你的领导下,才有这样强大的力量。”
金日成将军:“别这么说,还有你们的帮助嘛。打击美帝国主义,有什么困难吗?”
彭德怀司令:“困难很多,如果没有先前你们对美军的战斗,我们是没有经验的,也会更加困难。”
金日成将军:“我们的战士都有和美军作战的经验,他们可以直接帮助你们指导。”
正当两人欢声笑语时,洞外,突然响起了警报声。一个战士跑进来:“美军飞机要来了!”周围的人,马上紧张起来。金日成将军把手一挥:“来了就打击他!”
不过一会儿,飞机的呼啸声,炸弹的爆炸声,枪声,就在山岭间回荡交错了。金正日将军拿过一支38式步枪:“我们出去看看吧!”李警卫:“将军,这样太危险了!”彭德怀司令也连忙劝阻。金日成将军笑了,举了举手中的枪:“这支枪就是我从日本人手里缴来的,当时面对面的战斗,总比现在危险吧!”
金日成将军持枪来到洞口,只见数架美帝国主义的飞机,不停地来回投弹,每次飞过,都有爆炸在地上响起。英勇的人民军战士们,不停的射击着美国飞机。
金日成将军愤怒地拧起眉头,他看到又一架美国飞机准备从阵地上飞过,他举起了枪,瞄准了敌人的飞机。当敌人对准了我们的阵地,正在往下飞来时,将军开枪了。瞬间,一团巨大的火团,在空中爆发燃烧了,残骸纷纷落下。战士们欢呼起来。剩下的美国飞机惊呆了,他们再也没有勇气继续,纷纷向南方逃跑了。战士们在阵地上,向着金日成将军欢呼。
伟大领袖金日成万岁!
伟大将军金正日万岁!
伟大领袖胡主席万岁!
朝中友谊万岁!
& && &这篇也是他写的,最初发表于日,和上文一样,都首发在同一个论坛。
◎ 批判反动影片《太极旗飘》
  作者:主体思想万岁 (454341)于(09:15:09)..
  自从来到中国留学,虽然中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但由于中国的国情与朝鲜不同,因此,即使在中国,也是要小心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的;同样,前不久,在中国同学的邀请下,我们观看了伪韩拍摄的反动影片《太极旗飘》。按照伟大领袖金日成的指示“只有以主体思想为指导的文艺作品,才是为人民所喜爱的作品”,《太极旗飘》这样的反动作品,本来是不值得多写一个字的,但伪韩泡制这样的反动影片出来,是有它的目的的,为了打击伪韩的险恶用心,为了中国同志不被蒙蔽,我这个在朝鲜从未评论过文艺作品的学生,也不得已要写点东西了。
  虽然这部影片是反动的,但它为了蒙蔽人民,故意装出一副亲切的嘴脸来,但也正因为如此,反而暴露了伪韩的虚伪面目,下面就让我们逐步开始批判吧。
  影片的开始,镇泰、镇锡、英顺和亲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中,镇泰为了供弟弟上学,去擦皮鞋,英顺为了粮食,去参加政治集会。从这可以看出,在伪韩的反动统治下,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导致失学去擦皮鞋、卖冰棍、卖报纸,即使是手艺高明,也不免困苦,买冰棍也只舍得买一根;在现实的压迫下,人民的人心,是有所思想的,所以英顺虽然只是为了粮食去参加政治集会,但如果不是人心的浮动,又怎么会有用发放粮食来吸引人的政治集会呢?按照历史事实,由于南部人民心向北方,当时,主体思想也在汉城人民中流传,李承晚反动政权就屡屡组织粉饰太平的政治集会,一方面企图破坏主体思想的传播,另一方面蒙蔽人民。
  但是,伪韩的反动统治,只用蒙蔽是难以维持的,最终伪韩气急败坏地发动了战争,于是,南部人民的苦难开始了。在这里,《太极旗飘》自然是不敢说实话的,甚至不敢借片中镇泰的角色说出来,只是用一张“傀儡军疯狂南侵”的报纸来含糊带过。
  在伪韩的宣传蒙蔽下,无知的镇泰一家来到了大邱,在大邱火车站,伪韩用欺骗的手段,强行把无辜、无知的人民,包括镇锡拉入了军队的火车上。从片中镇泰寻找弟弟就可以看到,在宣传车厢上,反动学生一直在高呼反动口号,动作、表情极端机械;在镇锡所在的车厢,人们一脸无奈地呆坐。镇泰想带弟弟走,甚至提出留下自己交换弟弟,但伪韩的官兵是无视人民的苦难的,他们一起被留下了。
  在这里需要提醒一下,虽然这部影片不敢正面表现人民军的战力,但为何战争一开始,镇泰一家要到大邱呢?这从侧面反映了战争一开始,汉城就迅速失守了。事实上,当时人民军的战力,一度到达了朝鲜海峡。而这部影片,正是采用回避人民军的顺利阶段,诬蔑性地表现人民军的失利阶段(下文还将说明)来达到宣传目的的。
  镇泰、镇锡被强迫参军后,就来到了所谓的“洛东江”。这里所表现的伪韩军队(以及之前出现的伪韩军人)都是美军装备,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除了朝鲜、中国的资料外,根据公开报道,连伪韩统治下的退伍老兵都指责说当时他们的装备并没有这么好,事实上,当时的伪韩军队甚至很多人穿的还是日本殖民时代的军服。由此可见,伪韩对于美国主子的依赖到了何种程度,甚至不切实际地幻想出美国主子早早地给了他们美国装备,这也是为了接着在影片中贬值人民军制造理论依据,事实上,在六二五战争中,连美国军队都受到了人民军的沉重打击,最终不得不主动要求停战,更何况韩军呢?
  接下来的影片,表现出韩军内部反动统治给人民带来的格外苦难:镇泰为了让弟弟能提前退伍,不得不去卖命;韩军连饭食也得不到保障,只有饭团,连饮水也困难;受伤的韩军得不到及时医治;在韩军士兵因现实而怀疑到了战争的反动性时,韩军军官唆使一个反动士兵出来宣扬“我全家都被共党杀了”的谎言来镇压觉悟的士兵。就连韩军贬低人民军的场面也是有很大破绽:镇泰只是个擦鞋匠,但在第一次战斗中,就一枪一个打死了很多人民军士兵,事实上,不说一面倒的场面,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没有长期的专业训练,一般士兵都难有精确的枪法,更别说刚被拉入军队的人了。
  在这里,镇泰的悲剧开始了:他本来是一个纯朴的擦鞋匠,从未想过参军,但现在,他不得不保护他重视的弟弟。为了保护弟弟,他只好答应条件,去卖命。但为伪韩卖命是什么呢?是杀人,杀害人民军战士,杀害无辜人民。因为有弟弟这个人质,镇泰不能选择其他道路,如投奔北方,而只能卖命。但在卖命的同时,他也受到了一定思想上的毒害,如在洛东江后,镇泰迷惑于伪韩的小恩小惠,连家信也不和弟弟一起写。
  影片接着表现了所谓的“洛东江反击”、“攻入平壤”,事实上,历史上,在这一阶段,人民军的失利,是在美国军队的卑鄙的突然袭击下造成的,而伪韩为了装扮自己所谓的强大,一方面在影片中提前装备了美国主子的装备,另一方面又连美国主子的功劳也抹掉了,在片中甚至没有出现一个美军。
  再接下来,《太极旗飘》碰到了一个难题:如何交代历史上,韩军被人民军反攻、狼狈撤退的事实呢?于是,他们用了“中国军队冲锋”来一笔带过,还加上一句“在云山就有十万人”。事实上,在这一阶段,中国给了遇到困难的人民军以援助,但当时全部进入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不超过二万人,对美军和韩军的反攻,主要还是人民军完成的。但影片既然疯狂贬低了人民军的战力,自然也不好意思说明又怎么会被人民军反攻了,而只好用“十万中国军队”这样的借口来蒙混了。
  这时,本来以为可以让弟弟回家的镇泰,由于一直疯狂地卖命,丧失了正常的心智,表现在他疯狂杀害人民军战士,连失去战斗力的人民军战士也不放过,连以前的一起擦鞋的同伴也要加以迫害,这就是所谓的伪韩的英勇战士的精神面貌!而为了配合伪韩,他还没有廉耻地在记者会上表示“参军是为了保护家人免受共党迫害”,连真实原因(让弟弟能退伍)也不敢说,可见伪韩的反动统治,不光体现在生活上的压迫,还包括在精神上的毒害。事实上,如果没有伪韩的反动统治,镇泰本应该和镇锡一起上学,又怎么会来用无数人的生命,来换取弟弟的退伍呢?在现实中,又有哪个有正常理智的人民会这么疯狂呢?《太极旗飘》也觉得需要借口来掩饰,就臆造了所谓的“被人民军屠杀的村庄”,诬蔑是人民军对无辜村民的屠杀,造成镇泰的失常。真相是人民军在为解放祖国而努力的过程中,从未影响过正常人民的生活,更何况生命,伟大领袖有指示“没有人民的国土,是没有水的大海,人民军要爱护人民,帮助人民”。反而是伪韩和美国军队,疯狂屠杀、迫害无辜人民,甚至连美帝国主义也无法长期掩盖真相,迫不得已地被揭露了老根里大屠杀的丑闻,一直到今天,美国军队还在伪韩迫害人民,伪韩为了蒙蔽人民也只好在反动影片《太极旗飘》里污蔑人民军了,真是反咬一口。
  在遭到沉重打击后,伪韩惟恐统治崩溃,开始疯狂迫害镇压人民。镇泰的未婚妻英顺,只是因为参加了政治集会,就被心虚的伪韩反动组织青年团拉去杀害。在片中的台词中,青年团诬蔑英顺“和官员睡觉”,也从侧面反映了伪韩的“政治集会”的真实面目,连他们的“政治集会”也不是为政治的。英顺的悲剧,也是一个缺乏觉悟的人民的悲剧,她只是为了得到粮食而参加政治集会,但她没有利用这个机会去了解反动思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异,没有去追求真正的有利于人民的思想,从而失去了觉悟和得到光明的可能。
  伪韩军官还撕破了承诺,不但不让镇锡退伍,还要处决泰锡,想保护弟弟的镇泰的幻想破灭了,他愤怒地打死了反动伪韩军官,向片中的中国志愿军投降了(按:应是向人民军投降)。
  投降后的镇泰,在人民军中,得到了不计前嫌的重视,在一定的思想觉悟下,他参加了红旗部队,表现突出,被表彰,伪韩企图重新拉回这位“忠诚战士”,就让反动士兵用镇泰的家信去骗取镇锡劝降镇泰。在这里大家应该有印象,这个反动士兵就是在他们刚参军时,为镇压觉悟士兵而散布“我全家都被共党杀了”的谎言的,现在又卑鄙的利用人民的亲情,把之前扣压的家信发给镇锡。
  镇锡来到前线,终于见到了镇泰。在这里,除了用战争场面来掩饰自己的无能外,《太极旗飘》表现了一个被蒙蔽、被毒害而疯狂的青年的悲剧:镇泰本来已经成为人民军军官,但在见到弟弟后,他自私的本性又爆发了。他原来为了让弟弟退伍的自私的目的,而疯狂为伪韩战斗,杀害无辜人民,现在,为了让弟弟回家和家人团聚,他又掉转枪口和人民军对抗,最终死去。影片也不敢编造过于圆满的结局,以免因为与现实不符而激怒被压迫的伪韩老兵,只好用“50年后”的虚伪的关心来终结。
  从整部影片来看,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伪韩反动统治、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但由于在伪韩统治下,《太极旗飘》不可能认识到真正的苦难根源所在,只是无奈地表现了在反动统治下,人民连生存也不可得,想得到生存,就只能为反动阶级迫害其他人民,本来为亲情而挣扎的兄弟,最终连亲情也失去了。
  伟大领袖金日成万岁!
  伟大将军金正日万岁!
  主体思想万岁!
  朝中友谊万岁!
[ 本帖最后由 che 于
18:45 编辑 ]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CHE同志真是一个好同志啊~
:handshake :handshake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美国好莱坞没有拍摄反映朝鲜战争的影片
美国好莱坞“有关朝鲜战争几乎空白一片”吗?& &作者:蟋蟀王
& && &本蟀同意,美国的确没有打赢朝鲜战争,而且对于美国许多人来说,朝鲜战争的确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然而,美国好莱坞并没有因此回避或者而忘记朝鲜战争。事实上,美国好莱坞至少拍摄了十三部关于朝鲜战争的故事片。下面,根据本蟀的观看和研究资料,将这十三部影片按发行年月顺序介绍并评论如下(凡注明“本蟀译名”的影片表示没有正式中文译名)。
一、《钢盔》(Steel Helmet,1951年,台译《南韩血战记》)
【导演】塞缪尔·富勒(Samuel Fuller)。【主要演员】罗伯特·赫顿 (Robert Hutton)、斯蒂夫·布罗狄(Steve Brodie)。【剧情简介】扎克中士所在的美军一个排都被朝鲜人民军枪决了,唯有他一个人侥幸活了下来。他在逃出敌占区的途中,一个10岁的韩国男孩子救了他。在小男孩子的帮助下,扎克中士联系上了美军一个被打散的步兵班。这个班里还剩下一个黑人卫生兵、一个反战者、一个参加了二战的日裔美国老兵、一个哑巴、一个新兵。然而,他们在中士的指挥下,躲在一个破庙里,在炮兵的支援下,给予北朝鲜军事据点以沉重打击,最后胜利归队。
【本蟀评论】这部影片是公开发行的第一部有关朝鲜战争的好莱坞大片。虽然预算有限,但该影片真实再现了朝鲜战场的残酷显示。与其说该片是表现朝鲜战争,倒不如说是表现了美军内部的各种种族背景的人在战争中如何处理相互关系。因此,该片曾经被批评为“批判美军”。
二、《决不撤退!》(Retreat, Hell!,1952年。本蟀译名)
【导演】约瑟夫·刘易斯(Joseph *. Lewis)。【主要演员】弗兰克·拉夫卓伊 (Frank Lovejoy)、理查德·卡尔森(Richard Carlson)、安妮塔·路易斯(Anita Louise)。【剧情简介】1950年11月,美军冲过三八线追击溃败北朝鲜军队的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和第七步兵师,在中朝边境进攻长津水库地区时,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优势兵力的猛烈反击,陷入中朝军队的重围之中。美军总部下令全面撤退。美军海军陆战队史密斯将军却公然违抗总部命令,下令部下反击中朝部队。海军陆战队斯提夫上尉率领一个营担任掩护任务,经过浴血激战,终于和主力部队一起冲出对方的包围圈。
【本蟀评论】影评界认为这部影片是正面描写朝鲜战争双方的少有影片之一。它一方面以正面手法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初期排山倒海的反击规模,同时也歌颂了美军海军陆战队顽强作战的斗志。影片中一个美军下士,刚满17岁,但是在一次夜战中身负三处枪伤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保证了主峰的安全。该片的另外一个独特之处是大量使用战场实地拍摄的记录片片段。当炮弹在镜头里爆炸时,摄影机剧烈抖动,使观众有如临其境之感。
三、《战地天使》(Battle Circus,1953年)
【导演】理查德·布鲁克斯(Richard Brooks)。【主要演员】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茱恩·艾利森(June Allyson)。【剧情简介】朝鲜战争期间,一家美军陆军医院负责医治盟军受伤官兵。愤世嫉俗的军医威布少校是主治医生,他与忠于职守的护士迈克卡拉中尉相爱,但是又相互讨厌。他们在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中理解战争的意义,并增加相互的了解。
【本蟀评论】这部影片比后来更加有名的《陆军医院》早20年,但是批评家认为它过分渲染了爱情,使它与朝鲜战场的残酷背景格格不入。它对朝鲜平民表示了同情的关注,也揭示了北朝鲜士兵的悲壮命运。例如,影片中,一位北朝鲜伤兵被抬到医院时,突然从怀中掏出一枚手榴弹,说宁愿炸死也不要被美军医生治伤。
四、《战舰英雄》(Men of the Fighting Lady,1954年。本蟀译名)
【导演】安德·鲁马顿(Andrew Marton)。【主要演员】范·约翰逊(Van Johnson)、弗兰克·拉夫卓伊 (Frank Lovejoy)。【剧情简介】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海军航空兵从停泊在日本海的一艘美国航空母舰上支援美军地面战场。海军航空兵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到北朝鲜上空执行轰炸地面目标或者与苏制米格飞机空战。美军飞行员都希望早些完成任务,早些吃上一顿热饭、回到温暖的被窝进入梦乡。然而,战争是残酷的。进攻地面目标时,要求飞机低飞,这样就易受地面防空火力的打击。
【本蟀评论】本片通过航空母舰的军医向朋友叙述战事的方式,想给于观众一种客观的角度。许多经历了二战的老飞行员总是在自问为什么要来朝鲜打仗。影片详细重现了航空母舰上飞机起飞降落的过程,以及战斗机从空中攻击地面目标的的情形。
五、 《独孤里桥之役》(The Bridges at Toko-Ri,1955年。港译《蜀孤里桥之役》)
【导演】马克·罗布森(Mark Robson);编剧:瓦伦丁 ·戴维斯(Valentine Davies)。【主要演员】威廉·霍尔登 (William Holden)、格雷斯·凯利(Grace Kelly) 。【剧情简介】1952年12月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海军77特战队飞行员布鲁贝克中尉的飞行中队受命执行炸毁独孤里桥的艰巨任务。独孤里桥位于北朝鲜,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势险要,防守严密。布鲁贝克中尉和战友冲破满山遍野高射炮阵地的火力网,炸毁了独孤里桥,但是他的战机受伤,被迫迫降。北朝鲜士兵蜂拥而来前来追捕。他和战友拒绝投降,展开枪战,最后战死疆场。
【本蟀评论】本片1956年获第28届奥斯卡最佳效果奖。本片前半部分的故事大都发生在美军在日本基地,节奏松散,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战后日本对美军的卑谦和依赖。后半部分战斗场面精采,演员表演出色,尤其是战斗机特技表演,12架战斗机连续轮番俯冲轰炸地面目标,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尤其应当指出的是,本片中再现了美军对参加朝鲜战争的意义感到迷茫。影片人物两次悲叹他们的战争是“在错误的地方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第一次是航空母舰司令回忆他两个儿子在二战中对日作战中牺牲,哀叹朝鲜战争不值得牺牲这么多人命;第二次是主人公布鲁贝克中尉在与北朝鲜士兵枪战中,预感到自己必死无疑而发出的哀叹。
六、《安娜波里斯传奇》(An Annapolis Story, 1956年。本蟀译名)
【导演】唐·西格尔(Don Siegel)。【主要演员】约翰·戴瑞克(John Derek)、戴安娜·林(Diana Lynn )。【剧情简介】美国海军学院学员托尼和吉姆是弟兄俩。他们为一个共同爱慕的姑娘派吉而闹翻了。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们两人毕业,一起被分配到一个飞行中队,在朝鲜战场上并肩作战。一次空战中,当他们的战机中弹着火时,弟兄两人却互相让对方跳伞,让对方享受生命和爱情。
【本蟀评论】这部影片不过是以朝鲜战场为背景的普通三角恋爱故事,没有什么新意。
七、《沙场壮士赤子心》 (Battle Hymn,1956;港译《军人本色》)
【导演】道格拉斯·塞克(Douglas Sirk)。【主要演员】洛克·赫德逊(Rock Hudson)、安娜·卡士非(Anna Kashfi)。【剧情简介】美国空军赫斯上校原来是俄亥俄州的牧师。二战中他参加美国空军。在一次轰炸纳粹德国的任务中,他不慎炸了一个孤儿院,37名德国孤儿丧生。战后,他内心内疚,不能回去继续传教,于是就重新参加美国空军,来到朝鲜战场给韩国空军训练首批战斗机驾驶员。在他的训练下,韩国空军顺利完成了一系列战斗任务。空军基地附近有一个韩国妇女在照管十几个朝鲜战争孤儿。在战火中,赫斯上校尽量保护和照顾这些孤儿。后来,他在筹款建立了一个孤儿院,让朝鲜战争孤儿有家可归,这使得他的良心得到平静。
【本蟀评论】这部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虽然有评论认为它有宣传美军人道的政治目的,但是情节感人,反映了战争残酷和军人良心的冲突,以及对上帝的信仰。影片中主人公的这一段自白被认为是经典的反省:“也许,我通过战争的痛苦,最终作出了我以前一直未能作出的善行。我在超越自我中,找到了自我。”
八、《战争中的人们》(Men in War,1957年。本蟀译名)
【导演】安东尼·曼(Anthony Mann)。【主要演员】罗波特·莱恩(Robert Ryan)、阿尔多·雷(Aldo Ray)。【剧情简介】日。班森中尉率领的排在一次战斗中和主力部队失去联系。他们在撤出敌占区途中,遇到另外一个排的蒙塔拿上士。他们必须把幸存者转移到师部所在地465高地。在转移途中,班森中尉和蒙塔拿上士意见不一致,经常争斗。在经过多次惊心动魄的遭遇战后,他们终于重出重围,与主力部队会合。
【本蟀评论】该片与《钢盔》一起被誉为50年代里描写朝鲜战争的最为写实的影片。它的独特之处就是细致描写了战争中军人的心理活动。影片通过激烈的战斗场面和人物冲突,描绘了绝望中军人的各种心态:善良、勇敢、自私、绝望、希望、宽慰。
九、《战地情焰》(Battle Flame,1959。本蟀译名)
【导演】·斯布林斯特恩(R.G.Springsteen)。【主要演员】罗伯特·布莱克(Robert Blake)、斯格特·布雷狄(Scott Brady)、伊莱恩·爱德华兹(Elaine Edwards)。【剧情简介】朝鲜战场上,美国海军陆战队戴维斯中尉在养伤期间受到护士玛丽的精心照顾,他们相互产生了好感。后来玛丽所在的医院被北朝鲜军队占领,玛丽和战友被捕,关押在清永战俘营。戴维斯中尉率领一个排,经过激烈战斗,救出了心爱的护士。
【本蟀评论】该片落入英雄救美女的俗套。剧情进展缓慢,对话冗长,没有独特之处。
十、《猪排山》(Pork Chop Hill,1959年)
【导演】刘义斯·迈尔斯通(Lewis Milestone)。【主要演员】主要演员:格利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里普·托恩(Rip Torn)。【剧情简介】朝鲜战争后期的1953年7月,当战争各方在进行和平停战谈判时,美军为了在谈判桌上增加筹码,命令克莱门斯中尉率领美军一个连进攻没有军事价值的255高地。他们知道板门店停战谈判可能随时会达成和平协议,所以一些士兵不太愿意做无谓牺牲。然而,克莱门斯中尉认为这是他们的爱国职责,在他的指挥下,美军在猪排山阵地上与中朝军队进行争夺战,甚至进行残酷的肉搏战。等到增援部队到达时,135人的连队打的就剩下25个人。
【本蟀评论】一般认为,本片描述的战役就是中国影片《上甘岭》所再现的上甘岭战役。影片真实撼人,纪实程度不啻于记录片。据说担任影片军事顾问的就是当年率兵进攻的的美军连长。影片还再现了中国军队通过阵地广播的攻心战。本片通过一个黑人士兵的口,再次对美国参加朝鲜战争“为自由而战“提出了质疑。导演就是想通过影片中残酷的战斗场面,让观众知道为政治权利斗争而死去的生命是多么地不值得。
十一、《满洲候选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1962年,港译《恐怖分子》)
【导演】约翰·弗兰肯海默(John Frankenheimer)。【主要演员】弗兰克·西纳特拉 (Frank Sinatra)、劳伦斯·哈维 (Laurence Harvey)、珍妮特·利 (Janet Leigh)。【剧情简介】美军上尉马科、肖上士和他的排在朝鲜战争期间一次巡逻中被俘虏,关押在满州的战俘营,受到苏联人和中国人的共产主义洗脑教育。战争结束之后马科上尉回到美国,升任美军情报部少校。他常常晚上做噩梦,摆脱不了战争的痛苦回忆。他的战友肖上士回国时被当作战斗英雄,荣获国会勋章。马科慢慢理解噩梦的含义,开始怀疑肖中士的背景。经过调查,原来肖中士相信了共产主义洗脑,已变成苏联派到美国进行政治暗杀的杀手。
【本蟀评论】这是一部经典政治惊险片。影片将麦卡锡式冷战思维、政治讽刺、间谍悬疑与黑色电影手法结合在一起。影片用夸张的手法,回忆美军战俘在战俘营受到的苏联巴甫洛夫式政治洗脑教育。影片拍完之际,刚好遇上肯尼迪总统被刺身亡。为了避免政治麻烦,这部影片推迟了20多年之后才公开发行。
十二、《陆军医院》(M*A*S**, 1970年,港译《风流医生俏护士》)
【导演】罗伯特·奥尔特曼 (Robert Altman)。【主要演员】唐纳德·萨瑟兰 (Donald Sutherland)、埃利奥特·古尔德 (Elliott Gould)、萨莉·凯勒曼 (Sally Kellerman)。【剧情简介】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军医皮艾斯上尉和麦肯泰尔上尉在前线的陆军流动外科医院忙于救死扶伤,成天和鲜血与死亡打交道。为了保持精神免于崩溃,他们工作之余尽量过着与战争遥远的荒谬无聊生活,不是和女护士打情骂俏,就是玩世不恭地恶作剧。他们为了打赌来看看女护士是不是天生的金发,居然在她洗澡时把帐篷拉倒。
【本蟀评论】本片1971年获第43届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它只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借古讽今”,以50年代的朝鲜战争讽刺60年代的越南战争。所以,它本身没有多少情节,关心朝鲜战争的影迷往往要失望。本片还对美国以前战争片中的爱国主义和宗教虔诚进行了讽刺。
十三、《麦克阿瑟传》(MacArthur,1977年)
【导演】约瑟夫·萨金特(Joseph Sargent)。【主要演员】格利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剧情简介】美国当代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传奇将军麦克阿瑟1942年至1951年的十年军旅生涯。1942年,他从菲律宾撤退,不久就率兵从日本手中收复失地。受罗斯福总统任命,他担任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指挥美军于1945年征服日本,后来负责日本战后重建。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他作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挥前期战役。9月指挥美军在仁川登陆,随后越过三八线占领平壤,并向鸭绿江推进。他不同意美国政府把朝鲜战争严格限制在朝鲜半岛的政策,坚持把战争扩大到中国本土,从而与美国政府发生严重冲突。1951年4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以不服从命令的理由将麦克阿瑟将军撤职。
【本蟀评论】麦克阿瑟将军一生做了两件大事:占领日本和指挥朝鲜战争前期战役。所以,本片应当是半部关于朝鲜战争的影片。在上周刚刚逝世的格利高利·派克的精彩表演下,充分显示了麦克阿瑟将军的悲剧命运。他是个有才气的军人,但不是个有政治头脑的军人。影片里有这样一个镜头:美国政府严禁他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境内目标,于是他下令炸毁鸭绿江大桥朝鲜境内那一部分。他不无讥讽地感叹道:“在我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我第一次命令只能把一座大桥炸一半,而且是必须从大桥中间的分界线开始炸毁一半!”
& && &第一,作为中国人,本蟀是很关心美国好莱坞朝鲜战争片中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如何描写的。总的来说,这些影片从意识形态上说,基本上是中立的,没有通过战争来攻击共产主义。相反,许多影片因为描写美军的反战厌战情绪而遭到美国右派的反对。本蟀以为,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好莱坞是自由主义的大本营,虽然经过50年代初期麦卡锡主义的整肃,但是好莱坞的导演们基本上还是能够按照其自由思想拍摄影片的。
& && &第二,在对中朝军队战士的描写来说,基本是正面表现的中朝军队英勇顽强的作战风格,没有象中国影片(如《英雄儿女》)那样把对方描写的贪生怕死的胆小鬼。当然,从美国观众的角度,对中朝军队的正面描写也反衬了美军的更加顽强。涉及到具体战斗人员来说,基本上是以中长镜头来拍摄,除了《猪排山》面对面的肉搏战之外,很少有近镜头。但是,如果看过美国好莱坞有关二战中美国太平洋战争中对日作战的影片,可以看出当时美国的朝鲜战场影片基本没有跑出对日本描写的套子:即亚洲人作战英勇但是残酷、士兵没有个人能动性。
& && &第三,为了一场持续三年多的战争,从1951年到1977年这不到26年的时间内,美国好莱坞出了十三部故事片。虽然这比不上上百部二战战争片、50多部越战战争片,但是可以说,恐怕都不算少吧。与中国比较,中国自认为是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在同一时期拍摄的有关影片也就是12部(《上甘岭》(1956)、《长空比翼》(1958)、《烽火列车》(1960)、《三八线上》(1960)、《奇袭》(1962)、《英雄坦克手》(1962)、《英雄儿女》(1964)、《打击侵略者》(1965)、《奇袭白虎团》(1972)、《激战无名川》(1975)、《碧海红波》(1975)、《长空雄鹰》(1976)(反间谍片《铁道卫士》(1959)不算描写朝鲜战争))。如果说中国当初拍电影少是因为与美国比较经济和电影资源不足,但是别忘记中国拍摄电影是国家政治行为和经济行为,而好莱坞拍片却完全是私营经济行为。
& && &二十世纪以来美国在亚洲打过三仗:对日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对日战争中美国和中国是盟友,结果美国赢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和中国是对头,结果美国表面上一平一输,实际是都输了,而且输得一次比一次惨。好莱坞的电影对这三场战争的表现也很有意思:有关对日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片子绵绵不绝,有关朝鲜战争的则几乎空白一片。好莱坞的作品反映了一般美国人对这几场战争的心理状态:彻底赢了的自然要耀武扬威一番;彻底输了的也得找个替罪羊出出鸟气;但表面上不输不赢而实际上输了的就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按下不提。朝鲜战争被美国人称为“被遗忘的战争”(The Forgotten War),绝对不堪回首。没有卖点的片子必赔本,好莱坞岂敢违背市场法则?
[ 本帖最后由 che 于
20:15 编辑 ]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从此无论在那里看到mk800的文章,都要进去啐一口。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清军将领聂士成的老母被义和团绑架/杀害
& && &聂士成的母亲和家人当时在家乡合肥,那里根本不是义和团的地盘,不可能被抓或被杀。文中那个劝降聂军门的桥段是在模仿《悲惨世界》里滑铁卢会战最后老近卫军的描写。至于“义和团杀害聂士成老母”,这个说法是张建伟首创的。
聂士成战至全身破碎,德军将他的尸体裹好交还给清军
& && &日凌晨5时,联军与清军在八里台的决战开始了。
& && &聂士成部5500人的正面是6000多人的联军;背后,是步步逼近的500名日军。当联军的第一发炮弹在八里台炸响时,聂士成走出军帐,低声说:“弟兄们,开始了。”部下说:“请求增援吧!”聂士成说:“清军无援可增,准备打吧。”
& && &八里台阵地前有一座小桥,聂士成骑马立于桥边。主帅前沿督战,聂军无人敢退。当联军冲上小桥时,聂军官兵跃出射击阵地,与联军扭打成一团,双方直杀得将桥下的河水染红。两个小时后,聂军显出了支持不住的迹象。联军的炮弹打来,聂士成依然一动不动。部下喊:“军门,躲躲!”聂士成纵马向前,吼了一声:“跟我杀!”
这时,有人飞报聂士成,说义和团抄了他的家,抓走了他的老母。聂士成停顿了一下,然后拍马而去。官兵们知道,聂军门决定死了。
& && &管带宋占标跟随聂士成多年,他上前拉住聂士成的马嚼环,大哭:“军门,不能去啊!”前沿上的聂军官兵在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中听见聂士成平静地说:“孩子,你不懂。”宋占标拉住聂士成的马死活不松手,聂士成大喊了一声,挥刀向宋占标的手腕砍去。
& && &天大亮了,八里台阵地正面的德军指挥官库克认出了聂士成,因为他曾在聂军中当过骑兵教练。库克派士兵充当军使,要求聂军投降。但是遭到了拒绝。据说库克得到的回答是,他这个“懂中国话”的德国人从来没有明白过的一个中国字:屌!库克随即命令所有的火器一齐开火。他知道,不把聂士成打死,八里台的战斗永远结束不了。
& && &炮弹和子弹跟随着聂士成的战马,在混战中形成一个烟火的核心。一匹战马倒下,聂士成再换乘另一匹。他一连换乘了四匹战马,两条腿先后被打断,在马上摇摇晃晃的。接着,一块弹片划开了他的腹部,肠子从那里流了出来。但聂士成依然没有从马上跌下来。这时候,联军占领了小桥,聂士成带领官兵向小桥冲击。一发子弹从聂士成的嘴里打进去,从后脑穿了出来,又一发子弹射穿了他的前胸,最后的那发子弹击中了聂士成的太阳穴。聂士成轰然栽下马来,滚落在阵地上。
  库克跑向阵地,扯来一条红毯子,盖在聂士成破碎的身体上。他命令德军士兵把聂士成的遗体交还给清军。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清军全面退回冷兵器时代
& && &对于清代的军备,大众常有误解,即火枪在军队中是难得一见的。这种误解大部分来源于影视剧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影视剧尤其是清宫戏中,大刀、长矛、弓箭成了清军的形象符。当然这也许是导演为了渲染武打气氛,或是注重权力斗争而忽视军事场面,或是不愿在道具上浪费资金。不过这样的军队形象实在惨不忍睹:持冷兵器搏杀却又不合常理地不穿戴盔甲,衣着如叫花子般,实在比阿兹特克人先进不了多少。在传统观念上,近代中国因落后而挨打,大刀长矛抵挡不过洋枪洋炮。清军的这般形象倒是增添了不少“悲壮色彩”。
& && &其实,清代的战争方式正逐渐接近以火器为主的近代战争,从乾隆年间到鸦片战争期间,火枪在军队中的装备率约为50%,再加上炮兵等,使用火器的部队约占60%。但是,清代的火器制造技术几乎停滞不前,长期处于西方十六、十七世纪的水平,两百多年间没什么进步,而工艺和质量甚至有所倒退。。虽然在康熙年间因战争需要而出现铸炮高潮,但乾隆之后火器的制造水平再度下降。嘉庆四年(1799年)曾改造前朝火炮一百六十门,并命名为“得胜炮”,但试射后其射程竟不如前炮。明末的开花弹技术到了清末也失传了。此外,清军在火器战术上也少有革新,基本是冷热兵器混用,火器无法独当一面,而弓箭这种原始武器未被淘汰。
& && &鉴于以上诸多问题,清朝被斥以重骑射而轻火器,甚至“全面退回冷兵器时代”。当然这有失客观。清军火器装备率虽不低于明朝军队,但在西方火器的迅速发展下,清朝被远远甩在后面。就清朝统治者来说,火器乃军中利器,当严格控制,不可流入民间。另一方面,八旗子弟日渐腐化,八旗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弱,不过火枪在军中的使用却逐渐普遍(也许火枪的训练比弓箭容易且省力,正好符合八旗子弟偷懒的口味),而他们却把老祖宗打天下的弓马骑射给逐渐淡忘了,以至于雍正皇帝告诫八旗子弟:“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 不过,尽管雍正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各操练鸟枪四十五天,到了清末,训练时间越来越少,士兵的射术也越来越差了。
& && &清朝并非不清楚火器的威力,也并非对当时中外的火器差距一无所知。从征缅甸、反击廓尔喀来看,当时周边小国的火枪都比天朝大国的先进,清廷也看到了这一点,但并没有更新武备,研发装备新式武器。这里面可能有财政的因素。不过从观念上来说,清朝还处在冷热兵器混用的思维之中,要放弃大刀长矛弓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的统治者无法认识到热兵器取代冷兵器的革命意义,可能连冷、热兵器的概念都没有。在火器威力还不足以取代冷兵器的时代,两者混用各取所需,也许是清朝最佳的选择了。
& && &清代的火器并非如网上大量所举述的从明末“世界领先水平”全面倒退。虽然明末火器装备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但其技术水准和战术水平尚不及西方,所以谈不上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清承了明末的水平,只是两百多年几乎没有进步,但绝非全面落后于明朝而退化为弓马骑射。有一点清朝做的比明朝好,那就是清代几乎全面淘汰了明代广泛使用的三眼铳及单管火铳等原始落后的火门枪系列,全部以火绳枪(鸟枪)代替并成为军中的制式装备。当然清朝做的糟糕的也不少:两百年间鸟枪几乎没有改进,燧发枪等先进火枪仅仅用作宫廷狩猎却未装备部队;广大绿营装备的兵丁鸟枪枪身越做越长,可射程和威力仍是明代鸟铳的水平;火炮方面至鸦片战争时已遗失明末的开花弹技术,性能也越来越差,却以眼花缭乱的神威、无敌将军之类来命名。尽管至鸦片战争时全国装备火枪的士兵占40-50%,但是在西方军队面前却相当不堪一击。
平定伊犁回部战图·伊西尔库尔淖尔之战(部分)
31.jpg (235.4 KB, 下载次数: 21)
11:29 上传
[ 本帖最后由 che 于
11:29 编辑 ]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爱因斯坦名言之误传
& && &1. 爱因斯坦没有宗教信仰,更谈不上是个“虔诚相信上帝的人”,他是泛神论者,根本不相信有人格神“上帝”的存在。他所说的“上帝”是斯宾若沙所言的上帝,认为这个上帝并不会关心人的祈祷和叹息,只是以它的和谐和规律显示着它的存在。英文中 God 一词就跟中国话“老天”一样,是个习惯用语。
& && &原文出处:  
& && &爱因斯坦曾言:I believe in Spinoza's God, Who reveals Himself in the lawful harmony of the world, not in a God Who concerns Himself with the fate and the doings of mankind. 这里面他说他信的是斯宾诺莎的上帝。
  另有据可查的是日 Rabbi Herbert S. Goldstein 发电报问爱因斯坦:Do you believe in God?
  爱回答:Spinoza's ideas of God are often characterized as being pantheistic. 斯宾诺莎的上帝概念常被认为是泛神论,其实就是宇宙间的内在自然规律。
& && &另外,学过量子力学、相对论或者现代物理的都知道,课本上面谈到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是为了说明他相信物理学应当是决定论的,根本没有“爱因斯坦反对量子物理,是因为爱因斯坦觉得量子物理学家承认有一个掷色子的上帝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这句话。
& && &2. 爱因斯坦的《给五千年后子孙的信》是写在1938年(而不是冷战之初的1950年)——大萧条之后,二战前夜。
& && &1938年10月,在纽约东北郊准备于1939年春季开幕的世界展览会工地上,美国人把一些纪念品装在一只坚固的密封的金属包裹里,埋在地下,准备等五千年后(即公元6939年)让后代子孙把它掘出来打开。爱因斯坦这封信也封在里面,这封信最初发表在日的《纽约时报》上。信的全文是:
& && &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舒适得多。我们早已利用机械的力量横过海洋,并且利用机械力量可以使人类从各种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最后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从地球的一个角落方便地同另一个角落互通信息。
& &&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而且,生活在不同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一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群众的才智和品格,较之那些对社会产生真正价值的少数人的才智和品格来,是无比的低下。
& && &我相信后代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和正当的优越感来读这封信。
& && &由此可见,“整个人类都丧失了生活的动力”“世界笼罩在一片阴影中”都是帖子作者“原创”出来的。而且作者断章取义,把对未来怀有的坚定信心改成了绝望,把爱因斯坦抨击社会不公给改成了对大众的攻击(“谁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达索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