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念众生皆有佛性百善修

看虚云和尚调伏毁寺损佛李根源
今天看到一条新闻,安徽九华山和尚群殴事件。说完。--------------------------------------------------------------------------------------------------------------------【本文节选自冯冯居士所著的虚云法师传记&空虚的云&】袁世凯把持国民政府后,地方军阀各自为政,横行,鱼肉人民。饱受外侮与内患中痛楚的中国人青年一代,把他们不幸的命运起先归咎于满清政府,满清倒了,他们就把一切的怨恨转移到&迷信&上面来。这时候的云南新军统领李根源,是曾在德国陆军留学的返国的少壮派将领,一向都厌恶神佛迷信,自从升任为全滇新军统领之后,老早就想破除迷信。刚好有两个不守清规的和尚嫖妓争风打架,给新军抓到,增加了李根源的恶感。他以鸡足山僧人数万之众,借口有武装抗拒,就亲自率领新军骑兵,带了新式来复枪与马克泌机关枪,开往鸡足山。这数千兵将,一路拆炸佛寺,逮捕和尚。此时的虚云在祝圣寺内正讲着经,突闻僧人们狂奔报信。虚云果断而坚定地决定下山劝阻李根源。众人劝阻无效,各个泪下入雨,哭倒伏地……【正文】虚云不理众人,径自大踏步下山去了,他来到了悉檀寺山门,那些卫兵都是本地人,素来熟识虚云的,一见他来,就都吓得慌忙拦住。&虚老!&卫兵班长说,&您老人家快逃命去吧!大帅正要抓你枪毙呢!您快逃吧!&虚云说:&由得大帅枪毙我吧!烦班长替我投名刺求见大帅吧!&卫兵们说:&虚老!大帅见到您老,您还有命哪?我们不敢替您回!您快走吧,再迟恐来不及了!&&那么我自己进殿去见大帅!&虚云说:&各位班长请放我进去吧!&&虚老!&卫兵们拦阻不住,虚云已经进了殿内了。大殿上摆着太师椅子,坐着两人,一位是身穿大元帅戎装的军人,另一位是四川省布政使赵藩,后者素来拜服虚云,慌忙起身迎接。&虚老!您老人家怎么来了呢?&看到阶上这位百发飘飘,白胡长垂的清瘦老和尚,气宇不凡,态度安详镇定。李根源不由不心中吃惊:&哦!原来这就是虚云!果然有一点不凡风度!&&赵大人!&虚云谦礼道:&想不到在此见到您!久违了!是的,虚云今日来了,是来拜会李大帅的。&&哦!&李根源傲慢地不回礼!&你就是那个虚云!&&正是贱号!&&我正要抓你!&李根源厉声叱喝:&你竟敢自己送上门来了!来得正好!你大概以不怕死自命吧?我问你!你有几条命?&虚云昂首泰然地说:&大帅!虚云只有一条命!也不是不怕死的英雄好汉,只是个出家人,今日不避斧钺,冒死来见大帅,实是为了保存佛教前来向大帅请命!请大帅立刻停止拆寺毁佛!&&你真不怕死?&李根源冷笑,用勃郎宁手枪指着虚云太阳穴:&我只消轻轻一按扳机,你就报销了!看你还能讲什么豪语?逞什么强?&虚云面无惧色,温和泰然地微笑:&虚云早已心存殉佛,大帅请随时开枪好了!若是虚云一死,得遂大帅之心愿,虚云又何惜此一风烛残命?若是死前得蒙大帅听我讲明白又得蒙大帅从今不再毁佛,虚云甘心一死!&李根源冷笑不已,厉声喝道:&虚云!你谅我真不敢杀你?你真不怕我?&虚云说:&非也!大帅要杀虚云,还不容易?大帅要虚云畏惧,却无可能了!&李根源厉声叱喝:&好!虚云!你有种!你闭目等我扳机吧!&虚云夷然说:&我不须闭目,请动手好了。&李根源大怒,手指就要扳下枪机,急得赵藩慌忙叫道:&大帅!&却又不敢再说下去。李根源冷笑着,却忽然收回手枪:&你说得对,我要杀你,还不容易?我要叫你死而无怨!你先答我话!你口口声声要殉佛,又叫我勿毁佛教!我问你!佛教有何益处?& 虚云微笑答道:&佛陀设立佛教,立下大慈大悲,济世利民,普度众生,脱苦度厄,劝化世人为善去恶,修行修德,自度度人!佛教首先教人治心,心乃一切烦恼之源本,本得其正,而万物以宁,而天下太平!世界安宁。&李根源听罢,颜色稍缓和,点点头说道:&这倒也罢了!算你能言善辩!但是,要这些泥塑木雕的偶像有何用处呢?这些偶像徒然导民入于迷信!和尚不事生产,借佛敛财!实乃社会之寄生虫!&虚云从容庄敬地说:&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于法不张。雕塑佛像,乃是借此象征佛像庄严慈悲,另人见而生敬仰信心又生敬畏。人心若无敬畏,则无恶不作,祸乱以成。即以世俗而言,尼山塑圣,丁兰刻木,中国各宗族祠堂,以及西洋各国铜像,亦不过是令人见而生敬信而已。佛像虽是泥塑木雕,吾人所敬拜者,并非泥土与木头物质本身,而是敬拜其所象征的大慈大悲之佛菩萨,从而心生百善之念,自度度人,见佛像而起敬信之忱,功效不可思议!语其极则,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李根源点点头,微笑道:&听你讲来,也不无道理!好!你请坐。&他随即又令:&副官!叫人奉茶点给老法师!&虚云笑道:&大帅不必客气了!我不能领用荤油茶点。&李根源说:&老和尚果然修持不同!不过,我看你们这些和尚,大多数仍是不做好事,反而做很多怪事,导人迷信,不事生产,成为国家社会之寄生虫废物!又有些和尚饮酒吃肉打架,争田夺产,太不是东西!&虚云微笑道:&和尚是佛教僧人通称,有圣凡贤劣之别,不能因一二不肖劣僧而唾弃全僧!即如:吾人岂可因有一二无行秀才而骂孔夫子乎?又即如大帅统领兵将,虽军纪严明,无疑大多数官兵军服从军纪,但亦能人人均如大帅之聪明正直乎?海不弃鱼虾,所以为大,佛法以性为海,无所不容,贤劣并度,各人自性修持,亦难免有悟有迷,有佛有魔。但是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出家僧人都是虔敬佛法恪守清规,僧秉佛化,护持三宝,济度众生,潜移默化,其用弥彰,于国家社会之人心与治安,于伦常秩序,于法律,于学术都有莫大之无形贡献,并非废物也!说到不事生产,出家人亦多有自耕自给的,并非一概依赖社会,出家人之治经治学,教化世人,善化风俗,亦即是生产矣!生产之意义,固不仅限于耕织,举凡百工诸业,莫不为对于社会有直接或间接之生产,士农工商军政医教育无不是生产者!佛教僧尼亦是对社会人群有教化贡献之生产也!.cn李根源不住点头:&老和尚,这些都算你会说能言了!但是,我是不心服的!你们和尚讲什么因果,讲什么轮回,这些迷信观念!都是渺茫无科学根据的!我是个在西洋学科学与军事的人,我最瞧不起这些古老迷信!所以我决心要铲除它!我倒要听听你又怎样狡辩?&虚云微笑道:&首先,我要说明什么是迷信!所谓迷信,乃是指不明真理不知究竟而且不辨善恶;不分正邪之盲目附从。例如,杀人以祭邪神,宰牛羊鸡鸭生灵以拜鬼神,用金银赂求鬼神佑得财富,行淫乱以媚妖鬼邪神,籍鬼神而敛财营私,假鬼神而行丧天害理之邪行,或者假鬼神而导人行不忠不义不仁之事,教人偷盗奸淫杀生,教人欺骗敲诈,鼓励残暴无道。凡此种种才是迷信!若夫教人以忠孝仁爱,倡导信义和平,崇扬礼仪,坚修廉耻,发扬大慈悲之佛心,普度众生出于苦厄而极乐平安,教导世人以慈悲为怀互助相扶,以慈悲仁德教化世界,以六度万行作为精进之本勤力修持,趋善却恶,皈正弃邪,此种正信正智,又何迷信之有?&.cn李根源静听,不停地点头,他脸上的暴戾神色渐渐消失了。他说:&老和尚,这些话讲得很有道理!但是,你仍未解明因果轮回,这些不合科学!&虚云说:&所谓科学,乃是人类智识的积聚与探讨,继往而开来,知往而究未来,从已知求证未知!此种是求证之学问,永不停驻,务须不断探讨!方是真正之科学精神!在当前之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已较以往中古时代大为进步,但是是否就已经是无所不知了呢?是否就是完全了解宇宙奥秘了呢?&李根源说:&那当然还不能!&虚云说:&现阶段之科学知识,无论是化学物理数学天文学医学,虽已很发达,但是都未曾真正接触到宇宙本体的奥秘亿万分之一!今人但知讲科学,尚未深入宇宙深处去研究啊!西洋中古时代仍在&黑暗时代&饱受教会统治,讲什么地球是四方的,讲什么天方地圆,又讲什么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随地球旋转。这些似是而非的谬论!但是佛教经典,早在几千年前早已讲明宇宙是无限的宇宙,天外有天,世界外还有无穷世界,也早知道地球是绕日而行,也知道宇宙有亿亿万万星球星云了!西洋科学直到十八世纪才有显微镜发明,得见有细菌微生物,可是佛经早在数千年前已经说出一滴水中亦有无穷之生命存在。佛经早指出宇宙大至无限大,小至无限小,这些观念,在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大般若经。等等许多经典内都有提出的,只须细心去读,都会有发现的,佛经所讲的这些,亦算是不科学否?&.cn李根源欢喜道:&老法师!请再多明示!我是越听越有兴趣了!您说得对!很对!& 虚云微笑道:&佛经在几千年前早已穷究真知,知道了宇宙是生生无穷的,物质生了会灭,灭了会再生,只是形态不同,色相转化而已。而直到如今,西洋科学家才讲:物质不灭定律&!宇宙中一切物质与非物质之&能&,均是循环不悉生灭的,佛经早已讲过世界相续与众生相续,这都是完全符合宇宙物理法则的,为何你说轮回不科学?&&可是……&李根源说:&轮回说是讲人死了会轮回为畜生……&&不错!&虚云说:&没有足够的宇宙物理科学知识之人,听见轮回学说,就会不信,就会视之为迷信!如今我试具一浅例以说明轮回!比如说!今有人所饲养之一猫狗病死,他将其尸埋于树根下泥土,猫狗尸体腐化,被细菌吃光,其剩余的体内各种矿物质元素,什么铁什么钾钙等等,都归回泥土中,而被草木吸收,于是就成为草木的一部分,草木及其花果又被动物吃下,元素又成为动物生命的一部分,这道理就是物质的循环,再简单不过了。&李根源说:&我同意这一点,但是,这跟佛教讲的轮回仍不相同……&虚云说:&明白了物质在宇宙中循环的道理,我们才可以进一步谈轮回!我刚才讲的是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还有宇宙的生灭循环来讲,宇宙中各星云系统爆炸成细微气体之后,已经毁灭,但是其爆炸之光与能及气体,渐渐又旋转聚汇成形,再成新的星云系统,每一系统内都有亿万星球,兆兆太阳,生灵各异,即是华严经内讲的:如因陀罗网世界,亦如镜灯,重重发光,佛佛无尽,无尽法界。贤首品云:十刹尘数如来。华严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又说:譬如帝珠之网。总之,三千大千世界,无穷无尽……都是在不断生灭循环之中!&李根源说:&这与轮回因果有何关系呢?&虚云说:&因果律,就是宇宙循环的法则!凡事必有其前因,始有今之果,必先有生灭之因而形成后果。星云系统爆炸是因,转位为光为能是果,循环不已。息息相承,再成新星云系统,就是因果律的循环!凡是生灵都有智慧识力,其色身物化之后,识力仍存,即是俗人所讲灵魂。若他修持行善,心定神安,自然知道趋吉避凶,一心持念弥陀就知道往生极乐世界,若人作善,必有佛菩萨来接引他。相反地,若人一生多作恶行邪,心性乖戾不良,良知已闭塞,智慧尽失,他的识力灵魂亦迷失,又不知持念佛号,他自然就会堕落,在迷惘昏朦之中,随他自己的贪心淫欲等等而附着于畜道,世世也不得超脱,生生受苦。至于其人生平的恶孽所为,也必然需要一一偿还。这原是宇宙中的法则,凡事都有去必有来,往复不绝,就好比打回力球一样,用多少力投出去,还会反弹回来的。因果循环与轮回,有何不科学呢?&.cn李根源听罢,毛骨悚然,全身冷汗,同时也感动已极,诚恳地说:&虚老!弟子听您老人家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弟子只因留学西洋,只学了些皮毛科学,实未知宇宙深理,故此妄自毁佛!如今听了教诲开示,弟子完全明白过来了!请虚老让弟子皈依座前学佛吧!& 李根源立即就跪下来顶礼虚云,那几个副官卫兵也慌得跟着跪下了。虚云微笑道:&大帅请起!大帅既已都明白过来,发心信佛,足见大帅仍是善根深厚,觉悟得快!但是皈依之事,仍须请你多多先接近佛法,心生确信,坚固不移,然后再说吧!&李根源忙说:&虚老!请勿再称弟子为大帅!纵然虚老今日不肯收我为弟子,我也已经自己私淑大师了!今后但请直呼贱名吧!&又说:&若蒙虚老不弃,便请今晚在此接受弟子供养晚斋,请虚老千万勿却,并请再多讲些佛经与宇宙真理,以启弟子茅塞!&虚云本是守午的,怎会吃晚餐?可是转念一想,为了要度化这位军阀,挽救佛教寺院与出家人,也就不宜太过于拘执小节了。于是说:&既是李先生不弃,虚云怎敢不奉命?&李根源大喜过望,吩咐左右速备丰宴,又邀了军部主要将官多人来作陪,大家同听虚云讲宇宙体原理与佛理。当晚宴后,各将官告辞走了。李根源又下令掌烛,秉烛夜谈。与虚云讨论佛理,从因果分明,说到业网交织,业果因缘,世界相续,众生相续……等等佛教基本真理,谈到佛经中的深奥真理。虚云越讲越入深奥,李根源听得佩服得五体投地,两人谈到午夜,越谈越起劲。李根源叹息道:&今日若不得虚老如此谆谆教诲,我实不知佛理佛法这样广大深奥!我如今完全信服了!我已一心要皈依佛法了。但是我以往已经杀僧毁寺不少,孽业已重,奈何奈何?&虚云温蔼地说:&杀僧毁寺,此是当今一时之风气浪潮所致!并非先生一人之过也!知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先生今后去恶从善,将来极力护法,则功德莫大矣!&李根源问:&不知我能将功赎罪否?&虚云说:&往昔,阿育王杀僧毁寺,大毁佛教,后来幡然悔悟,改为大宏佛教,建设佛寺佛塔遍及全印度与缅甸,他尽力行善,倡导信奉佛教,成为一大护法,功德无量,千古传诵!今者,先生以无明而杀僧毁佛教,且幸所毁未多,先生若发心将来尽心护法助善,怎么不能赎罪呢?&李根源感动以至泣下,又再跪叩曰:&虚老!弟子悔悟了!今后将以余生全力护持佛法,教化众生却恶向善!&次晨,李根源即亲自护送虚云返寺。祝圣寺数百僧人见虚云往见李大帅,一夜未归,都料想虚云必是遭到李大帅杀害了,全寺人心惶惶,正在惊慌,戒尘与圣空劝慰无效,各人都打算逃命了,忽然见沙弥来报:&虚老回来了!后面还有官兵护送呢!&众僧慌忙出来,只见身穿将官戎装的李根源,亲自牵马,马背上坐着七十二岁的虚云老和尚,缓缓走向山门,后面跟着数十骑护送。日照山中出现金光,从山顶自下。草木都给照耀得成为黄金颜色,全山金光!灿烂庄严极了!
上拍指数:0件拍品
交易指数:0件成交作品
艺术家拍卖排行
艺术家搜索指导
李根源快速通道
| (C)2009 版权所有·搜艺搜此内容是搜艺搜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不代表搜艺搜赞成被搜索网站的内容或立场查看更多信息
当前位置: -& 百善孝为先一、世间孝与出世间孝首先,大家要知道孝亲观,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方面。狭义的孝亲观只局限于一生,也就是今世的父母,孝行也不过表现为对父母生前生活所需的满足,时刻关心其生理、心理的感受,亦即满足其物质上与精神上的一切正当需求。能够做到这样的话,就已经算是孝。这是世间的孝。而广义的孝亲观,所孝敬的是生生世世的父母。如《梵网经菩萨戒》所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皆是我父母。”父母的概念扩展到六道一切众生,而对父母行孝的内容,也由简单的物质、精神上的暂时,转向帮助父母脱离六道,截断生死洪流,真正的离苦得乐。这是出世间的孝。二、出家乃真行孝若为度脱六道一切众生而出家者,更是大孝。因为出家的目的无非是为上求佛法,下化众生,这种愿度一切众生的菩萨道思想,可以说是孝亲观的特质所在。中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般人都认为出家乃属不孝。由于出家之人剃发、染衣,自然不能于现世家中侍奉父母,承欢膝下;父母不仅在物质上得不到子女的供养,同时还要饱受思念子女之苦,此为不孝之一。事实上佛教绝不放弃对现世父母的行孝。《五分律》卷二十载:“时,毕陵伽婆蹉父母贫穷,欲以衣供养而不敢,以是白佛。佛以是集僧,告诸比丘: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于上大小便利,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难报须臾之恩,从今听诸比丘尽心尽寿供养父母,若不供养得重罪。”可见,纵然是出家之人,也绝不舍弃对父母的供养和照顾,虽然比丘、比丘尼以乞食的方式资养,也可减衣钵之资以奉亲。世人认为,出家人弃亲于不顾,决然出家,使父母老来失去依怙,大不孝也。其实,此为不了解佛教之说,因为出家受十戒之时,必须身无十六种遮难,“父母不允”即是遮难之一,即如果父母不允许子女出家,那么,子女不得违背父母意愿而勉强出家,纵然出家也不得,必须待父母许可,方得受戒。佛制戒要求弟子凡是出家,必须首先取得父母的同意。而不是离弃双亲,撒手不管,从而隐入山林,逃避责任。事实上,出家人是舍弃了对父母晨昏的侍奉,从而追求以出世的来尽孝。因为出家人如果清净,威仪具足,那么他流露出来的、威仪、身教等修行的功德,不仅可以利益父母,同时还可泽及整个家族;因父母、亲眷由于其戒德的感化,从而激发了向善之心,继而进修各种善行,走上了学修佛法的正道,从而获得真正的法益。正如《长老尼偈》云:“其兄弟、父母在天界能够有享受不尽的欲乐。”《长者偈》中也说:“具有智慧的人出生在家的话,此雄者的七代父母可净。”这也就是俗语所谓“一人得道,九族生天”的意思。三、知恩与尽孝佛教特重报恩,郑重告诫弟子要知返哺,即懂报恩。佛教认为父母恩是我们所最应回报的四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国土恩)之一,其所提出的“孝”的观念,纯粹出于报恩心理,目的是为了回报父母对子女恩情的付出。在心中,生命是处于生生不息的之中,人一生最痛者莫过于死亡,而父母此生的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他们会因各自的,不断地轮回,所以未来还会面临无尽的生生死死,受到无尽的死亡的折磨,所以此一生的资身供养,并不算最好的报恩,唯有令父母从生死之苦中拔出,才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才是彻底的尽孝。而且,佛弟子心中的最高目标莫过于,所以,唯有令父母成佛,才算是彻底的报恩尽孝。所以,出家才是真孝、大孝、出世间的孝。四、居家修行之道如果放不下家,可以居家修行。佛教称之为“”。在慧远大师所著之《维摩义记》卷一末中说:“居士有二,一广积资产,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佛教的居士即属于后者,泛指在家修道的善男子或善女人。在家居士,培养对的信心和心实在是第一要务。一个学佛的人对三宝没有信心,就如同播下煮熟的稻种,是不会结出实修的果实的。所以,一个真正想学佛修行的人,首先要三宝、亲近三宝、恭敬三宝。三皈之后,更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不饮酒;八关斋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以华N装严其身,不歌舞观听、不坐卧高广华丽大床、不非时食。此外还要奉行十善:五戒的前四戒,再加上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如果能够把五戒十善持好,做到身端、言端、意端,就可以算是一个好居士。一个好居士、就要做一个好的影响众,在行为上必然是自利利他的;在帮助自己的同时,也能帮助别人,不但自己学佛,而且还影响别人学佛。现今社会,学佛的人很多,但是无始以来的习气,尤其是贡高我慢之心特别重,透过五戒、十善的,就可以改变坏习惯,转化,提升人格与品质。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修学哪一法门,在家居士都要时时警醒自己要勤修善业,信心不失。这就是佛陀的好弟子。因此,为佛弟子者,无论在家、出家,真正能尽孝的就是努力修行并且将所有修行功德过去及现在父母,唯有修行成佛,才是真正的报父母恩,当然亦是报师长恩、众生恩、国土恩。
佛说六道众生是父母 学佛不可不知的“孝” - 就吃素佛学
内容介绍:
百善孝为先一、世间孝与出世间孝首先,大家要知道孝亲观,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方面。狭义的孝亲观只局限于一生,也就是今生今世的父母,孝行也不过表现为对父母生前生活所需的满足,时刻关心其生理、心理的感受,亦即满足其物质上与精神上的一切正当需求。能够做到这样的话,就已经算是孝。这是世间的孝。而广义..
网址:/FoJiao/33.htm
点击复制分享
&【】【】【】【】 【】 【】相关文章栏目推荐
也许你喜欢评论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号-2Powered by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一钵大师,黑龙江黑河市五大连池市沾河林业局人,大师出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莲花镇宽五东村,俗名:赵文波。法号释本钵,字:憨愚.,当代难得的苦行僧,师父修头陀行的苦行,曾经托钵六年,托钵行脚,持金钱戒,日中一食,夜不倒单,到目前为止,一钵大师步行已经大约六万余华里。一钵法师读的佛经有几百万卷之多,人称读经大师,一钵法师读经的声音非常大,法师读经最大的时候,声音可以声音可以传到二公里方元以内,犹如狮子吼叫一样,一钵法师修的是修诸佛菩萨的狮子吼,因而一钵法师读经之声才会如此之大。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一钵大师网易博客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一钵大师】:什么是三皈?佛教弟子应如何受三皈?',
blogAbstract:'\n\t\t\t作者:一钵法师'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佛打哈欠众生附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