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传统文化的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内在关系 是什么?
韩晓柒系列90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历史以来积淀的无数文化本身在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所有个体,从而形成一些社会氛围,进而产生不同的精神,从细致的角度来看,文化造成社会氛围,社会氛围影响社会中的绝大部分人,进而形成一些特殊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流传下来,经过渲染润色,以及后人的不停加工提纯,最终便形成了民族精神,而着民族精神却又在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发展,所以两者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相互补足,共同进步的关系.一些浅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试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试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国最具影响力高考资源门户
最近更新: 1981 昨天: 3964 本周: 164062 总量:
今日:696套
总数:5174647套
会员数:131942位
当前位置:全国大联考
第25天 我们的民族精神-2014年全国重点中学高考政治考前赢分30天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所属地区: 全国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59次
资料类型:高考真题
文档大小:2.01M
所属点数: 0.5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5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1.全面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①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2)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3.全面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 |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 |
|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 |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 |、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 |
|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 |发展。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 |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 |
|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
|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精神
|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 |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 |
|,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 |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 |
|,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
|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 |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 |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 |
|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
|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
|摧的立业根基
|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永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 |
|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 |
|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4.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就是民族这一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
|色的文化形式,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
|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
|中华文化有中华各民族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共性。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渗透在民族文化|
|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
|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关系的一个具体体现
5.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7.明确两个关系
(1)中华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地弘扬与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进程紧密、有机地结合。
(2)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作为崇高精神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民族精神是一定社会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源泉;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体现和延续;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例1】 “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例2】日,第四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山东省举行。两岸汉字艺术节旨在繁荣两岸汉字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情意。这说明(  )。
①汉字文化是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②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归属感 ③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④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例3】电影《唐山大地震》震撼人心,主人公方达在灾难中失去了父亲、姐姐和一条手臂,但倔强坚强的他最终带领母亲走出心灵的废墟,走出痛失亲人的阴霾,完成艰难痛苦的心理重建,让母亲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方达身上主要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  )。
A.团结统一
B.勤劳勇敢
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
【例4】日是“老西藏精神”提出23周年纪念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数代西藏军民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卓著,真实记载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记载了西藏军民共铸“老西藏精神”的英雄壮举。“老西藏精神”如同火炬,经过几代人的接力传承,已经成为西藏各族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和赖以团结奋斗、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更成为驻藏部队戍边卫国、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
(1)“老西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弘扬民族精神的认识。
【例5】 近代以来,中国虽屡遭列强欺凌,国势衰败,几近亡国灭种的边缘。但中华民族有着与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经过全民族百年不屈不挠的抗争,终于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材料说明(  )。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D.①②③④
【例6】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爱国主义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知识的准确记忆。②表述错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爱国主义不是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不选④。
【例7】《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1.(2014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政治试卷)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
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2.(201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一打就垮”和“不打自垮”都说明了必须提高
A.国家的民族精神
B.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C.国家的科技水平
D.国家的综合实力
3.(2014届福建省漳州市七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政治试卷)
近年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卫星等重大科技项目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国人为之欢呼,为之自豪,为之鼓舞……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核心和主题
②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④薪火相传,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4.(201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最美教师”张丽莉奋力一推保护了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轮造成双腿高位截肢;航空英模罗阳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科学家林俊德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把一生奉献给核事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从他们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与时俱进,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5.(2014届山东省章丘市高三一轮检测政治试卷)
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我国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
6.(2014届天津市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卷)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7.(201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政治试卷)
“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主题,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它将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这表明
①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起促进作用②民族精神是推动我们走向繁荣的动力
③实现中国梦就是为了建设文化强国④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8.(201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
A.团结统一的民族传统
B.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
C.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
D.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9.(2014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自 20 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2013 年7月9日,日本内阁通过了一年一度的《防卫白皮书》,这份白皮书颠倒黑白,矛头直指中国,妄称中国的海上行动对日本的安全和地区稳定“构成威胁”。下列观点能充分说明“中国威胁论”的错误是
① 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的优秀品质 ②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
③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内在动力
④ 中华文化是激励人们努力奋斗的力量之源
A.①② B.①③
10.(2014届广东省“十二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37634.8万人次受灾。灾害发生后,中央在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工作的同时,其他各省市人民也积极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这充分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
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③必须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11.(201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2013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国庆特别节目“走基层百姓心声:爱国,让你想起什么”。节目播出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这说明爱国主义是
A.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B.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D.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12.(2014届湖北省宜昌市高三元月调研考试政治试卷)
嫦娥三号及其月球车的网上征名活动,激发了全国人民和海外同胞的参与热情。在中华民族神话传说中,嫦娥怀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中国探月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因此,从收到名称方案统计,“玉兔”号64.99万余张,得票第一,国防科技工业局正式命名月球车为“玉兔”号。这充分印证了
①网民饱含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对中国航天的丰富情感
②文化在参与中传播,在传播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的深厚民族精神
A.①②  
13.(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②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④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14.(2014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鹰潭一中高三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
3月20日履新江西省委书记的强卫翌日重走小平小道并强调,我们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奋力推动江西各项事业再创新辉煌。这一要求的依据是
①一个民族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15.(2014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雄关漫道真如铁,长风破浪会有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为青年要正确对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③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④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的精神动力
16.(2014届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三12月月考政治试卷)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为实现中国梦应当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取缔落后文化
17.(2014届湖南省长沙市重点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试卷)
日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大会上见到年逾90岁的龚全珍老人,习近平主席饱含深情地说“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并当选了全国道德模范,出席我们今天的会议,我感到很欣慰。我向龚全珍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当前,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① 与传统道德相承接
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③ 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④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8.(2014届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下列选项与此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D.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19.(2014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3月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特色鲜明的岭南文化和现代开放型文化体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更加彰显,文化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辐射力显著增强,努力树立广东文化事业发达、文化产业强大、文化生活丰富、思想品德高尚、文化氛围浓郁、精神家园和谐的文化形象。
材料二 下面是揭阳市某中学高三(19)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就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的讨论,部分同学观点摘录如下:
学生甲: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学生乙:科技创新的重点在于人才的培养
学生丙: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同时要借鉴各国的优秀成果
学生丁:我国的科技创新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部分关键技术还落后于发达国家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谈谈广东省是如何建设文化强省的。(10分)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2分)
20.(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3月适应性练习文综政治试卷)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文化长廊贯穿南北,链接古今。运河沿岸的古墩、古庙、古塔、古桥、老街、老店、老厂、老窑以及街市的繁华景象、市民的生活习俗,犹如《清明上河图》的长幅画卷展示在人们面前 … … 京杭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京杭大运河将整体申报世界遗产,审报预计2014年完成。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京杭大运河要整体申报世界遗产。(10分)
21.(201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2 月 12 日,《人民日报》公布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习近平强调,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性。(10 分)
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专家指出,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采金矿”,坚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又不能固步自封、盲目乐观。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结合专家观点,谈谈如何才能增强文化自信。 ( 6 分)
22.(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政治试卷)
(18分)“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继续起到领头雁、火车头的作用”,这是党中央对加快山东率先发展的厚望。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加快山东率先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材料和问题,请你参与研究。
【转型升级,健康发展】2013年,为实现经济发展的凤凰涅槃、腾笼换鸟,山东省十四个行业111户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全省拿出10亿元科技专项资金,用于高新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鼓励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和行业,推动产业价值链延伸;在全省形成了“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格局。
【履行职能,提供服务】2013年,为实现传统产业的凤凰涅槃、腾笼换鸟,山东省政府出台的《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提出: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清理政策规章,加强引导,消除障碍;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层次人才;强化环保、质量、安全等监管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凝聚力量,永葆活力】2013年,为加快率先发展,实现凤凰涅槃、腾笼换鸟,山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要求:努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深化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培育和发扬新时期山东精神。永葆山东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1)依据材料,分析山东省为加快率先发展采取的措施有何经济意义?(6分)
(2)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知识,说明山东省政府是如何为加快率先发展提供服务的?(6分)
(3)结合材料,说明山东省委为加快率先发展提出上述要求的文化生活依据。(6分)
23.(2014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卷)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5年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2013年12月,西方的圣诞节来临之际,北大、清华等高校10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一时间网上掀起一阵“圣诞节,过还是不过”的争议。某地部分高校在当晚组织节日庆祝活动时也表示,过分渲染“圣诞狂欢”气氛,将削弱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地位,学校不应提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影响深远,成就瞩目。这三十五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1)你是赞成或是反对过“圣诞节”诸类的“洋节”,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明理由。(12分)
(2)结合这三十五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我国当前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12分)
24.(2014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政治试卷)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10年,上海人陆士瑕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以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系统阐释了对“中国梦”的认识,习主席提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亿万中国人共同的中国梦。“中国梦”浓缩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穿越了中国近现代史,承载着亿万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梦想和寄托,是凝心聚力的复兴之梦、是富国强民的人民的梦。中国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壮歌。
(1)用意识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14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一谈对“中国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壮歌”的理解。(12分)
25.(201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2月第一次调研考试政治试卷)
(26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2004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探月工程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息息相关。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我国探月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也会对经济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目前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据专家粗略估算,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同时,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1)根据材料一,运用“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他们是如何按规律办事的?(8分)
(2)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分析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带给我们的启迪。(8分)
(3)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实施探月工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
26.(2014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学业水平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日下午在辽宁省沈阳市隆重开幕。这是近三十年以来首次在白天举办的的全运会开幕式。十二届全运会组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开创赛会新风的要求,改为白天举办,不燃放焰火,而且取消大型文艺演出,改为深受群众欢迎的全民健身展示。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年)》,指出必须坚持开放创新,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使文化产业成为广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树立勤俭节约意识的意义。 (9分)
(2)《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年)》的出台,体现意识活动的什么特点?(4分)有观点认为,“只有全面吸收外来文化,才能把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强省。”请运用辩证否定观评析这一观点。(12分)
27.(2014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政治试卷)
(20 分)嫦娥玉兔人月宫,千古神话变现实。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 ,浸润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巡视器成功登月。辉煌的时刻,昭示筑夭籍铃时巨大力 1 。育弃事井要~太空探索漫漫征途,科技创断永无止境,探月羹羹蓬襄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探月工程团队推进理论创断、技术阐馨彝藉实地,愈挫弥坚,不懈的探索累积起成功的基石,在嫦峨一号、二号取得的宝贵经脸攀汹笔羲充一个个难题,掌握了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终于完成“嫦峨登月”的惊人的壮举。
(l)依据《文化生活》,简述弘扬航天精神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作用。(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探月工程团队是如何完成“嫦娥登月”这一惊世壮举的?(10分)
28.(2014届福建省漳州七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
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着力增加消费需求。
习近平同志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做出重要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有人认为,国家既要刺激消费,又要倡导节俭,这不是互相矛盾吗?请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加以评析。(9分)
29.(2014届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高三1月联考政治试卷)
(28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面对未来,中国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目前仍是一个技术和知识产权净进口国,国家大部分企业处于技术跟踪阶段,许多行业还处于低端的加工制造和低价竞争阶段。我国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十分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严重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十面“霾”伏……。
改革是成就“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新一届中央政府改革举措频出: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到建立上海自贸区;从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到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从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到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门槛、减免小微企业税负,无不彰显中央加快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改革红利正在不断释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共筑中国梦的征程中,继承中华文化的厚重遗产,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将是我们圆梦的有力引擎。甲同学认为:只要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就能实现中国梦;乙同学认为:只有秉持中华民族精神,才能实现中国梦。
(1)面对材料一中的“挑战”,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我国实现“中国梦”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2)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改革是成就‘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的认识。(8分)
(3)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述甲乙两同学观点的合理性。(12分)
30.(2014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
(10分)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强调厉行勤俭节约,目的是要弘扬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党在新时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这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精神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有关知识,分析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积极作用。
4.A【解析】该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B观点错误,说人人践行太绝对,题干说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体现了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故A符合题意,CD均没有体现,没有体现治国,也没有体现源远流长,故答案应选A。
10.A【解析】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故题肢①②正确;题肢③错误,因为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故答案选A。
11.C【解析】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B不符题意,不选;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D不符题意,不选;C符合题意,应选,故答案选C。
12.D【解析】“玉兔”的命名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不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③说法错误;玉兔善良、纯洁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的深厚民族精神,④正确;答案D正确。
13.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可知,此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因此题肢②④正确;材料体现不了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文化发展的作用,故排除题肢①;题肢③与题意无关;答案选D。
(1)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使广东的文化事业发达,文化生活丰富②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促使广东的文化创新力、竞争力显著增强。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广东的文化与经济发展相协调④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岭南文化,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广东文化的
区域性和时代性。⑤加强文化交流,推动广东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广东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科技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被不当利用。(3分)②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抓重点,科技创新的重点在于人才的培养。(3分)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科技创新既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又要借鉴各国的普遍经验。(3分)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同时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同时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我国的部分关键技术还落后于发达国家。(3分)
本题以京杭大运河整体申报世界遗产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切口较小,较易回答。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明确京杭大运河属于我国的文化遗产,然后需要回忆教材中关于文化遗产的知识,去组织答案。学生可从文化遗产的地位、保护研究文化遗产的意义、传统文化等方面展开说明。
(1)(10分)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①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四有”公民。②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正气,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③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共识,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④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⑤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每个要点2分)
(2)(6分)①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中华文化自身的价值,又要看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②既要对中华文化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又要做好迎接挑战的思想准备。③树立创新意识。在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文化。(每个要点2分)
(3)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加快率先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②新时期山东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培育和发扬新时期山东精神为加快率先发展凝魂聚气、强基固本。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深化美德文明诚信等思想道德建为加快率先发展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6分。每要点2分,每句1分)
(1)本题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回答时考生可以首先概括山东省加快发展所采取的的粗欧式有哪些。根据材料可知所采取的的措施有淘汰落后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视人才培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等举措,因此我们可以对应的说明进行说明其意义即可,语言组织时,要落脚在有利于。
(2)本题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政府知识”,设问指向是“说明山东省政府是如何为加快率先发展提供服务的”。考生回答时一定要围绕材料进行,可以从政府的职能(组织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职能、文化建设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角度分析说明;也可以从政府的工作原则的角度分析说明;也可以从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的知识进行分析。
(3)考生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设问中的总要求是指“努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深化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培育和发扬新时期山东精神。永葆山东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活力”,题型属于原因类的。考生回答时,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努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的原因;可以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新时期山东精神的原因;可结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重要性说明建设深化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的原因。
(1)本问比较开放,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掌握的知识做出个人的选择。但是宣州要做出正确的分析。如果选择赞成,考生可以从传统文化的作用、民族节日的重要性、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说明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如果是反对,考生可以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1)考生分析本题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意识的能动性”的知识。意识能动性的知识表现在三个方面:意识活动的特点、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知识。从特点的角度,考生可以从“人们能根据现实世界创造理想世界,因此,1910年、1920年人们就已经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构想说明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或者说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其次可以从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体现了意识能动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再次我们可以从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经过百年努力中国人民坚持不懈,最终梦想变为现实;最后我们可以从意识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具有调节作用的的角度分析说明“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逐步实现这个目标”将激励着中国人民最终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使梦想成为现实。
(3)①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分)我国探月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分)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我国探月工程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分)
③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我国探月工程提升了我国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分)
④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探月工程推动人们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2分)
(1)考生回答本题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设问的指向是“谈谈他们是如何按规律办事的”。考生可以首先从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想问题办事情要尊重规律的角度分析说明航天人自觉按规律办事;其次可以从规律是客观的俄,不等于说人们在规律面前时无能为力的角度分析说明人们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最后可以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运会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分)
④树立勤俭节约意识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全运会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3分)
(评分说明:考生任意答到三点即给满分9分。如考生答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通过社会实践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可给2分;答到“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也可给2分)
(2)①《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年)》的出台,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4分)
(评分说明:考生如答目的性和计划性也给4分。考生如答自觉选择性或主动创造性或者主动性和创造性给2分。)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分)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关键在于立足自身的实际,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2分)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1分)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1分)
④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2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时必须坚决抵制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对我国文化领域的冲击。(1分)
⑤全面吸收外来文化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2分)因而该观点是错误的。 (1分)
(评分说明:考生如答“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2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1分)。建设文化强省要立足于广东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创新与发展。(1分)”)
(1)①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3分)②文化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3分)③加强文化建设,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提高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航天精神,有利于提升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4分)
(2)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善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探月团队创新理论和技术,推进探月事业,实现惊人壮举。(4分)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探月团队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接受考验,愈挫弥坚,在曲折的道路上追求成功登月的光明前途。(3分)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探月团队注重量的积累,依托宝贵经验,抓住机遇促成成功登月的质变。(3分)
本题属于辨析类的解答题,考生分析回答本题时,首先要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刺激消费,然后说明刺激消费是什么意思,然后说明刺激消费不等于浪费;其次要说明勤俭节约是什么意思,指出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要坚持适度消费,坚持与国情、收入相协调的消费;再次我们可以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说明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最后我们可以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说明勤俭节约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和精神。最后做出总结说明二者不矛盾即可。
(1)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②科学技术【解析】
(1)考生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根据材料概括出材料一中的“挑战”是什么?中国目前仍是一个技术和知识产权净进口国,国家大部分企业处于技术跟踪阶段,许多行业还处于低端的加工制造和低价竞争阶段是知识产权的问题、创新能力不足的知识;我国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十分突出是劳动者素质的问题;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严重的资源短缺是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生态破坏和十面“霾”伏是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围绕不同的主体我们可以从国家的角度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企业的角度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进行提出措施;从劳动者的角度提出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措施。
(2)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其次要明确的是本题的设问指向是对“对改革是成就‘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的认识”,考生可以先说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引出基本矛盾,其次分析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再次分析说明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进而引出改革与成就中国梦的关系。
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我们的民族精神”;设问指向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积极作用;考生可以结合教材为什么我们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进行说明;主要是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说明。首先要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精一魂”,因此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国梦铸造精神基石、强基固本;其次我们可以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的角度进行说明,当然语言可以适度变化,变成有利于的模式进行说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促进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有利于更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确保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
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合作 /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演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