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板拉票行为

坚决治理干部推荐中的拉票行为&怎样消灭官场“潜规则
&坚决治理干部推荐中的拉票行为&
  近年来,每当领导班子换届和干部调整之际,总有一些人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进行拉票活动。坚决治理拉票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环境,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党的十七大要求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干部调整,是事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严肃考验。在干部调整工作中,要一边坚持严格按照党的干部工作方针政策把人选准用好,一边严肃纪律、加强监督,坚决防范和治理拉票行为。这样就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目标打下基础。
  必须明确,在干部调整中,凡通过宴请、送礼、安排消费活动、打电话、发短信,当面拜访或者委托、授意中间人出面说情,以及通过举办同学、同乡、同事、战友等联谊活动,请求他人在推荐过程中给予自己关照等行为,均属拉票。参与、帮助他人拉票,同样属于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党员干部不得接受有拉票意图的宴请,不得收受拉票人的礼品或参与拉票人安排的消费活动,违者亦应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
  对拉票等行为,要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考察前发现并查实的,不得作为被推荐人选;考察中发现并查实的,取消考察资格;考察结束后发现并查实的,不再纳入酝酿范围,不予提交党委讨论,已经提拔的要撤下来。典型案例要予以通报。对那些党性观念不纯、私心杂念严重、搞团团伙伙、搞拉票等非组织活动的干部,决不能提拔重用。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干部调整工作开始前,要把关于治理拉票行为的纪律要求和违纪后果向干部讲清楚,使广大干部始终绷紧杜绝拉票行为这根弦。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干部考察组要畅通干部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认真做好举报受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方便群众反映问题。要进一步落实查核工作责任制,对反映的问题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要对干部调整工作中治理拉票行为情况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作为考核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重要依据。
怎样消灭官场“潜规则”
&来源:《北京日报》
&  时下,人们在闲谈中传播得相当广泛的、有代表性的一个官场“潜规则”是,当官和升官的一个最大秘密是“年龄是个宝,能力作参考,关系最重要”。这个“关系”主要是指什么呢?大多数人关于“潜规则”的说法是集中在上下级关系上,特别是与自己的直接上级领导的关系上。由此,有些人就总结了出一种“升官捷径”:千方百计地去投靠一个有实权的顶头上司,再不惜一切手段去讨得他的欢心。于是,就产生出了某些次一级的官场“潜规则”,如:“领导的看法就是你的看法”、“千万不要把领导在会上说的冠冕堂皇的话当真”、“领导身边的人就相当于领导”、“善于拍马屁是获得领导赏识的高级艺术”、“报喜得喜报忧得忧”、“要学会说假话更要善于说假话”,“为领导拉票是正常的,不为领导拉票是不正常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人们对这些“潜规则”表现出的心态不一,暗自幸灾乐祸者有之,忧心忡忡者有之,不以为然者也不乏其人。不能不承认,这对改革开放事业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丧失了信心。因为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其中自然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明显成就。比如,作为民主法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同样是成绩显著的。当然,要把这方面的改革进行到底,任务也是相当艰巨的。因此,十七大报告在强调“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时再次明确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十七大报告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既点到了问题的要害,也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的切实执行问题。当然,不能不实事求是地承认,所谓官场“潜规则”的发源地也在这里。
  为贯彻十七大的改革精神,以深入总结经验教训为基础,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我们先后公开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强调了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充分看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就的同时,许多人也不无忧虑地指出,在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中,与那些“明规则”(即公开出台的规章制度)“并行不悖”的是,所谓官场“潜规则”正在成为一股几乎是势不可挡的暗流。这需要我们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官场“潜规则”,研究一下它们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究竟是什么。
  如果我们对“潜规则”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够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干部选任工作中的集权制是官场“潜规则”产生的一个根源。因为,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核心是一个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在干部选任工作中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但是,在我们今天的“官场”中,下级的官运很大程度上还是掌握在上级手里,特别是掌握在自己的直接上司手里;而对于大多数一般干部来说,他们的前途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领导人、特别是本单位一把手决定的。这就是说,目前的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个人集权现象仍然是一个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所以,“官场潜规则”的大行其道,实质上是对组织人事工作中个人集权现象的一种反动,换言之,那些颇有幽默感的“潜规则”也是对干部选任工作中非民主现象的一种嘲弄。其后果是,不管我们颁布多少“条例”、“准则”、“守则”,规定得多么细致、具体,只要个人集权现象——非民主现象还实际上存在着,那么,官场“潜规则”就仍然还要盛行。与此同时,目前盛行的一些官场“潜规则”还说明,干部选任工作仍然受人治传统的困扰。现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尽管已经规定了一系列细致、严格的程序,努力使干部选任工作制度化,保证整个选任过程的公正;但是,人们还是会深刻地感受到,某些单位的干部选任工作中人治机制仍然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由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突然任免主要领导干部,由于本单位大多数人不知情,于是,事前传出种种揣测,事后则是议论纷纷,这样,那些带有讽刺意味的官场“潜规则”,就应运而生了。
  官场“潜规则”传播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无法回避的了。于是,一些人又想以过去用惯了的手段——堵的办法,来“消灭”它们。但是,“文革”前后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堵的办法”是愚蠢的,而且往往会适得其反——使社会舆论的这种“言塞湖”有决堤的危险,我们的前人早就告诫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我们应该借鉴古人的政治智慧,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上,顺应时代的潮流,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战略去解决这样的社会矛盾。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只要切实地而不是虚假地把干部选任工作纳入到民主和法治的轨道中,官场“潜规则”就会不消自灭了。
(作者宋惠昌系中央党校教授)
揭一揭官场“潜规则”这个画皮
网友:井月之心&
&&  最近,又有某地贪官在进入牢子“前夜”的自白中,抛出了关于官场“潜规则”的话题。大意是说,后悔当初不懂所谓的“潜规则”,所以才造成今日之局面,后悔之意情真意切,溢于言表,令人动容。笔者深思此贪官之言,似乎觉得,贪官到底还是对于“潜规则”有些难言之隐的。
  说到官场“潜规则”,笔者曾有拙文《我更愿教育部的人傻到不懂“官场规则”》,当时是因教育部某君关于官场规则之类的一席感言而起笔的,现在再读,文章无论思想性和条理性都有许多不足,但却也算得上是愤而为文的——,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如许身在官场中人对潜规则又爱又恨呢?大家对于白纸黑字的令行禁止,为何总是抵不过不可对人言的“潜规则”来得深刻呢?难道官场潜规则就注定也是个人事业成王败寇的祸首不成?真得到了潜规则必然成为为官施政的行为基准和道德起点?
  老百姓常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正所谓君子胸襟开阔、心地纯洁,因而坦坦荡荡;小人营营苟苟、患得患失,因而悲悲戚戚。身处官场如果连何为幸福、何为苦恼都分不清,而整天忧愁于所谓的潜规则,那么,我们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又当何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于忧心于这规则那规则,还能放手做事、一心做事吗?如此,继续留在官场又岂不成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了?这不是所谓的精英们的最大的人生悖论吗?当然,这一切,对于如我辈的旁观者而言,是或许有些高远了,但活在世间,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至少要做到问心无愧,心底无私,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如此,又何来因由各种规则“潜与显”的烦恼呢?
  这样来看,官场“潜规则”之类话题的不绝于耳,说到底还有确有一些人对于外物或称身外之物有着如许理还乱的牵挂罢了,如果只是一心做事,一心用在事业上,又何来各种潜规则的袭扰呢?又何必为各种潜规则而不安呢?进一步说,既便为潜规则所扰,因其所困,又有什么不大了呢?这个时候,如果你担心起来,至少说明你对潜规则还是相信其有的,或者说潜规则这个外因与你内心的潜意识发生了撞击作用呢!
  所以说,还是奉劝以后的各位准贪官,别再拿潜规则说事了——你本身就是潜规则的制造者,就无资格再说潜规则了——况且把罪过都推给潜规则,本身也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你不是明摆着欺付“潜规则”这位仁兄不会愤而起诉你侵害其名誉权吗?
"年节腐败"成官场"潜规则"?
照单派送默契交接
&来源:《半月谈》
&  廉不廉,看过年。包括元旦、春节在内的节假日,正在成为关键领域反击腐败的关键时段。每至“年关”,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都会发出各种“禁令”,给各级官员遍打“廉洁预防针”。然而,禁令节节出,大礼年年送,而且很多送礼行为,已从原来选择晚上偷偷摸摸进行,到如今大大方方开列清单,对号入座“孝敬”到位,“年节腐败”渐成官场“潜规则”,在一些地方不断滋生蔓延。
  照单派送默契交接,“潜规则”通行无阻
  2008年末,江苏南京佳事得玩具制品有限公司的一份春节礼品发放清单意外曝光。清单显示,这家企业共向大大小小的政府官员送礼14.48万元,包括现金红包、高档服装、购物券卡等。清单详列了送礼数量、接受者姓名及所在部门。就在当地纪委介入调查时,山东聊城某燃气公司行贿官员预算表又被一名网友在博客中贴出。该燃气公司拟“维护”的官员名字、职务以及费用款项一目了然。据发帖人统计:“目标人数212人,预算总额106.3万元。”
  上述两件礼单曝光事件暴露出来的系统化年节公关送礼行为,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别说网上披露的了,身边不是经常可以看到嘛。”杭州一些市民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说,每到年节走在街上,就会看到一些机关单位门前车水马龙,透过打开的一扇扇车门或者后备箱,一眼望过去都是装得满满的礼物,“大楼里会出来一些办事人员帮着往楼里面搬运,相互配合默契,哪里还有什么‘潜规则’!”
  “这些都是政府实权部门的有用人物,不打点好节礼,来年别想安生。”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主无奈地说,节前一个月甚至更早些时候,他就要考虑给哪些管得着他的“长”们送什么送多少。每份礼物价钱不多份数多,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所有实权部门,哪一个都不能漏,每一个直接经办的人都不能漏。他所在的企业每年销售额大约2亿元,而用于春节期间跑关系的费用不会低于50万元。
  要是有些企业“不懂规矩不会来事”,一些掌握项目审批权、惯于年节收礼的部门还会派联系人主动打电话“催礼”:“XX啊,最近有空吗,找个地方聚聚吧?”好些小老板向记者抱怨道:“你能说没空不聚吗?什么叫聚聚?就是让请客吃饭送点礼嘛,那些人连起码的羞耻感和违法感都没有了。”
  到底是“礼尚往来”还是行贿受贿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不管是“却之不恭”还是主动索取,在一些官员眼中,逢年过节礼尚往来,算不得什么错,更谈不上是腐败。如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就曾质疑:“逢年过节,总会有人前来表示一下心意,有时我也有所表示,这些都是礼尚往来,怎么能认定是受贿呢?”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也交代:“我在沈阳市任职的4年中,有180余人,每逢年节,大事小情,以各种名义给我送钱送物多达几百万元。但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把这种送礼行为看作是‘人情往来’而坦然待之。”
  毋庸置疑,类似看法在官员群体中相当有市场。同时,执法执纪部门有时即使查清了年节“礼尚往来”中的种种贿赂事实,也会因法律、政策对某些问题规定不明确而无法对有关当事人进行恰当惩处。“常见受贿者落马,少有行贿者翻船”,惩治不到位更是让一些人把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每年的三令五申当成了耳旁风。在一些风气不正的地方和单位,利用年节期间跟有权力的部门和官员套近乎已经见怪不怪了。
  但是,无论有多么漂亮的理由,借“礼尚往来”等名义,逢年过节给官员送礼送红包以换取“竞争优势”,实质上就是行贿。而党员干部,只要收了不该收的礼,无论用什么样的“风俗习惯”来辩解,都难掩违法乱纪的事实。
  去年年初,浙江宁波市交通局原局长奚际斌被杭州市检察院以涉嫌玩忽职守罪、受贿罪送上法庭,各项指控中就有利用职务之便利,以春节等名义收受多人财物33万多元、美金3000元。去年年底,刚刚被判死缓的原重庆市规划局副局长梁晓琦在忏悔书中承认:“在我接受的贿赂次数中,2/3以上是利用年节机会表示的。”据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王水明透露,近年来浙江检察机关查处的官员腐败案件中,很大部分都有年节收礼受贿的问题。
  欲破“年节腐败”,先破“权力左右市场”
  “年节腐败”泛滥成灾,极大损害了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最近,中纪委、监察部再次发出通知,2009年春节期间严禁党员干部用公款搞相互走访、相互送礼、相互宴请等拜年活动,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严禁收受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严禁以赌博和交易等形式收受财物,严禁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随后,一些地方也相继发出类似禁令,如浙江省对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一律先免职再处理。
  有专家建议,光有禁令还不行,这些年这禁那禁出台很多了,行贿受贿双方都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为此必须加大监督力度,形成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人大监督等监督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节日期间应集中开展专项检查,多深入群众搞明察暗访,才能把各项“禁令”落到实处。
  “在此基础上,还应加紧探寻治本之策。”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认为,“年节腐败”滋生蔓延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现有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由于行政审批改革不彻底,审批环节还很多,各级政府所掌握的大量生产性、行政性资源,足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权力变成了市场“推进器”。在这种情形下,企业想要生存,就不得不拿出大量资金去送礼公关,通过非正常途径为自己创造发展机遇。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加快行政改革步伐,缩短政府从审批型、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渡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年节腐败”不断滋生蔓延的土壤。(岳德亮)
戏说官场“潜规则”:领导司机何以如此“牛气”!
网友:吴越论春秋&
  某些领导职权多大,身边工作人员的权力就有多大,甚至是身边工作人员当家,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有的领导干部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关系很不正常,彼此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相互影响,甚至为了各自的利益,丧失原则,互相利用,狼狈为奸。加上制度设计的缺失,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一直处于空白,对于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的监督制约亦是如此,他们盗用领导的权力资源大肆牟取私利,导致腐败的蔓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领导司机犯罪也是领导权力腐败的受害者。
  那么,领导司机何以如此“牛气”,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国情所致。我国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距离法治国家、公民社会还有个建设过程,在“官本位”氛围依然较为浓重的状况下,人们普遍敬畏官员。领导司机与领导同出同入,到每个地方都得到特别关照,久而久之自我膨胀,颐指气使,俨然成为领导的化身或副手;你对领导司机不恭,说明你对领导不恭。敬畏官员者,必然兼其车夫。
  二是疏于管束。领导干部一般比较忙,对于司机只知道“呼来唤去”,却极少对其教育。有的领导原本就认为管教司机与己无关,那是专门机构的事;而专门机构又因其是领导的贴身人而对其放任不管,于是领导司机便长期处于管理和约束的“真空”之中。一个缺乏管理和约束的人能不“眼睛长到头顶上”,胡作非为吗?
  三是领导私情使然。领导与其司机常年形影不离,难免会生出一些特殊的私人情感,当遇到领导不方便出面的事情,往往有司机出面搞定。有了特殊私情,“破例”、“越限”、“法外施恩”的特殊关照也就在所难免了,尤其是在人事安排任用方面。凡给领导开小车的,尤其是“一把手”的司机,只要不闯太大的祸,总会被赏个一官半职,有的还会平步青云,快速晋升到相当一级。
  四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司机是领导的影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少数领导干部作风不正,行为不端,其司机行为越轨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一名领导干部台上作秀,台下作孽,其部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必将是放肆胆大妄为,无恶不作,即使是犯了事也有领导顶着呢,怕啥。所以有人说,瞧见了领导司机的德性,领导的品行也就清楚一二了。说句唐突的话,凡是惧怕司机的领导干部,查查他的屁股下面,大都有不净之处。
  五是司机手中有“法宝”。串门子的领导四处腾挪,最离不开的是司机,再行踪诡秘的后台老板也需要人来把方向盘。领导自己在公车私用,出入不该出入的场所都有司机陪同,他们的所有行踪几乎都被司机知悉,因为他们搞不正之风和腐败的事实被司机掌握了,所以就不得不乖乖地受制于司机,不管司机的要求如何荒唐领导也要想方设法来满足他。
  “属下好监管,同事好监督,垂范兼模范,廉明事业兴,人民权力为人民,莫用权力谋私利。宠亲纵权不可为,东窗事发终究己。”有此可见,领导身边工作人员“生病”,需要“吃药”的首先是领导。要革除领导司机的“牛气”,也应该首先“问责”领导。管好领导身边工作人员,从严要求,谨防他们胡作非为,也是执政的一个紧迫课题。决不能让他们打着领导旗号利用领导的权力或影响为所欲为,谋取利益,决不让“感情”、“人情”、“亲情”来替代原则,这既是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对自己政治生命的珍惜,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负责。
广东规范干部选拔任用 短信拉票者要掉“乌纱”
&来源:《齐鲁晚报》
  初始提名不能“书记画圈”
  据《瞭望》新闻周刊最近报道,目前中国的干部选拔制度中,初始提名一般有组织提名、领导个人提名、民主推荐提名三种基本形式。现实中,由于“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这三种形式往往扭曲为“一把手”的个人垄断行为。由此引起的“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上级选干部”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选人用人的导向。
  据报道,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干部初始提名不公开面向群众,而是隐蔽、秘密进行的:以前是书记、主管副书记和组织部长的“三点一线”式,现在是书记和组织部长的“两点一线”式。
有的地方,“书记关门画圈提名”并不鲜见。
  广东省委组织部《规范领导干部初始提名试行办法》明确,遇有领导班子换届、机构改革、职数空缺、按规定交流轮岗等情形时,可启动干部调整提名程序。
  对市县镇党政正职及工作部门正职人选,《办法》坚持以全委会为提名主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式,提名一般应在全委会进行会议推荐。
  民主推荐
  短信拉票取消资格
  为了升官拉票贿选并不鲜见。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但各地送礼拉票、跑官贿选事件仍不断发生,多名省级干部“前仆后继”,令人震惊。
  据报道,2006年底,某省一副省长为进省委常委班子,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方式指使、纵容多人为其拉票,违反换届纪律,被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通报查处。2007年12月,某省省长助理违反换届纪律,被省委免职……
为从制度上杜绝跑官拉票,广东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工作的意见》按照中组部有关规定,对“拉票”行为给予清晰界定。
  《意见》提出,对于拉票行为,一经查实,相关人员不得列入被推荐人选名单。
  广东近日出台《关于严格干部职位职数配备管理的若干规定》等7个文件,旨在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和选人用人公信度。
  专家观点
  依靠群众选好人
  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宋腊梅说,过去,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选拔任用干部时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局限,视野上往往把重点放在党政机关,方法上往往关起门来选干部,在会议室里定人才,在少数人中选人,由少数人选人。有的虽然也讲发扬民主,但缺乏具体措施和必要手段;有的形式上听取了群众意见,却没有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还是由少数人说了算。必须充分发扬民主,扩大选拔任用干部的民主范围,把选拔任用干部的权力交给人民,依靠群众选好人、用好人。
  考察公示
  先接受群众监督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干部任前公示效果欠佳。
  比如,公示形式单一、内容过分简单,而且时间偏短、受众面窄。还把公示当作变相表扬、评功摆好的机会,甚至夸大其词地为被公示对象掩饰缺点、歌功颂德。
  广东省委组织部《省管干部考察对象公示试行办法》的对策是“关口前移”,即把公示拟任人选调整为公示考察对象。
  这主要是把群众参与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口前移到干部考察开始前,以弥补现行的考察预告制度披露考察对象信息不够、任前公示发现问题时机相对滞后等不足,防止和减少用人失察失误。
省管干部离婚要报告
  “裸官”现象民愤极大。去年,个别省有官员“滞留”国外,引起舆论对官员“外逃”以及“裸官”现象的关注。
  比如,此前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的某省政协原副主席,妻儿早在他大权独揽时,就移民加拿大。福建省工商局原局长周金伙、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原行长高山、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蒋基芳等案,也有类似情况。
  为把好省管干部的“进口关”,广东省委组织部《省管干部考察对象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试行办法》对领导干部在提拔使用前应当负责地向组织报告个人事项的范围、方式和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重点是解决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考察对象的重要社会关系、婚姻变化情况、计划生育情况、配偶及子女涉外事项、经商办企业情况等12项隐蔽信息注意不够、掌握不全、情况滞后的问题。
  本版均据《南方日报》
四川界定干部选拔任用行为 情节严重拉票者先免职
& 来源:《四川日报》
&  为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近日,(四川)省委组织部根据中组部规定和省委的要求,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认真治理拉票行为的通知》(下称
《通知》),对在领导班子换届、日常干部选拔任用及后备干部集中调整中的拉票行为作出界定,并对如何处理有拉票行为的相关人员作出规定。
  《通知》规定,在处理拉票行为同时,要予以通报批评,记录在案,作为今后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情节严重的,先免去现职或者责令辞职,再根据情况作出调整、降职等进一步的组织处理。受到组织处理后两年内不得提拔。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在选举中发现并查实拉票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通知》要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干部考察组,要切实加大对拉票问题的举报查核力度,认真做好举报受理工作,公布举报电话及其他举报渠道,采取措施方便群众反映问题。要发挥公示的监督作用,在干部考察对象公示通知中,专门将考察对象是否有拉票行为列为举报的重要内容。
  这些都属拉票行为
  凡通过宴请、送礼、安排消费活动、打电话、发短信、当面拜访等形式,请求他人在推荐、选举中给予自己关照等行为;
委托、授意中间人出面说情,请求他人在推荐、选举中给予自己关照等行为;
  通过举办同学、同乡、同事、战友等联谊活动,请求他人在推荐、选举中给予自己关照等行为。
  当事人参与者收受人都有处理规定
  在推荐工作开始前发现并查实拉票的,不得列入被推荐人选名单;
  考察过程中发现并查实的,是考察对象的,取消考察对象资格;
  考察结束后发现并查实的,已列为拟任人选的,取消拟任人选资格,已决定任用的,取消任用决定;
  参与、帮助他人拉票的,同样属于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比照为自己拉票的行为给予相应处理;
  对接受有拉票意图的宴请,收受拉票人礼品或参与拉票人安排的消费活动的,也要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记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属于拉票行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