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河南省省政府地址,省政府可有个秘书叫,梁文炳,的吗解放前的

您当前所在位置:&>&&>&
发现滨海(下)
根据地中的根据地
1938年4月,国民党第69军新编第六师高树勋驻进了莒县。此时,日军为了参加台儿庄会战,从莒县、沂水、日照等地撤离。一批共产党员进入新六师工作,新六师开始受到尊重。当时的莒县,是国共两党关系最好的时期,此时,以新六师与国民党莒县政府的名义,开办了莒县战地干部培训班。训练班主任路雨亭是共产党员,他与国民党县长许树声是同学,所以就担任了莒县游击队的政治部主任。当然,许树声并不知道他这个同学是个共产党员。
军事训练在新六师受训。讲课的是政治部主任钟辉,他讲红军长征,讲过雪山草地,大家都听呆了,下课后找关于红军的书看。比如《西行漫记》《毛泽东印象记》等。这些使很多原本对共产党没有概念的人,在政治上倾向了共产党。
战地干部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抗日队伍的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这个班事实是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控制之下的。它为共产党在莒县的发展壮大,以及县委的建立,做了准备。
拳头的形成
1938年夏天的莒县,八路军第四支队第六大队从西旺疃渡过沭河。这个时候的横山根据地还不存在,这个时候的滨海根据地还不存在。它还需要这个从沭河西岸过来的部队和共产党员一点一点创建。
1938年8月,在中国的长江边,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就在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命第一八八号”“大海令第一三五号”等,命令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对中国武汉发动全面进攻的时候,在山东的沭河边,一间沭河边特有的红石头垒成的破旧农舍里,中共莒县县委建立了。
这是抗战爆发以后,鲁东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县委。
在当时的鲁东南,一片漆黑,日军势如破竹。一片黑暗中,只有莒县,这个鲁东南根据地、滨海的发源地,首先在硝烟中举起了共产党的旗帜。
滨海根据地的第一个有力拳头,在这里形成。
中国共产党莒县县委书记:郭有邻,委员董瑞仪。
到1938年8月,县委成员:组织委员魏继广、宣传委员辛玮、组织部长牛瑞甫、秘书邱也民、青年部长辛纯。
县委成立后,立刻开始了细致的工作。1938年9月,建立了八个分区委。第七分区委是在苗蒋、辛庄、主家岭一带,庄伯方任书记,这就是现在夏庄镇的管辖范围内,也就是老党员们口里熟悉的“七区”。时间过去了一年,我终于弄明白了。原来这是中共莒县县委成立后,对全县党的群众基础好的地方所做的行政划分,相当于现在的“夏庄镇”、“刘官庄镇”等乡镇。第八区,则是沭河以东的大店、小店一带,袁子扬任书记。这也是老党员们经常提起的“八区”。
县委建立后不久,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二大队就沿着沭河,往南开进,他们是到良店、相邸、诛边工作。这几个乡镇现在在行政区划上属于莒南,但是,它在那时候是莒县的南部。
孔福亭就在这个队伍里。在后来一篇回忆文章里,他写道:
一九三八年的七月,烈日炎炎,溽暑蒸人。驻在莒县岳家沟一带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第六大队,奉命改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当时,我在三连任指导员。连长是李子荣同志,他是沂水县埠前村人,地下党员,精明能干,生机勃勃。我们俩工作配合得很好。一排长孔庆堂,二排长孙某某,三排长武传礼,司务长庄文炳。都能恪尽职守,积极肯干。部队改编后,为了打开局面,扩大活动领域,继续向南进军,开辟新区工作。
在1938年的莒县,在沭河东岸的小店,已经建立了莒县县委,为什么还要建立鲁东南特委?那是因为山东共产党人要以莒县为核心,建立鲁东南根据地。它即将管辖的范围当然要比莒县大得多,它面对的是整个鲁东南。
1938年8月中旬,鲁东南特委在莒县大店成立。特委书记景晓村,刘涌、崔介、李仲林、刘居英、杨昆、张岗为委员,崔介为统战部部长,刘涌为军事部部长,袁子扬任秘书主任。
到1939年4月,在鲁东南地区,也就是滨海地区,已经建立了六个中共县级单位:莒县县委,书记郭有邻;日照县委;诸城县委,乔志一任书记;胶县工委,邱也民任书记;赣榆工委,刘寄萍任书记;莒赣临工委,白炎波任书记。同时,也建立了一些分区委和村支部。各个县的县委对外称八路军办事处。
鲁东南特委的建立,统一了鲁东南地区的领导,为鲁东南抗日根据地即滨海根据地的形成和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8年的8月,这个炎热的夏天,对于滨海根据地来说,是开始;是一匹光滑密实的布,刚刚把线团放上织布机,开始了第一次操作:是早春的第一声鸟鸣,是春水在冰雪下的初次涌动。
此时,八路军第四支队第六大队已经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莒县县委就随这支队伍行动,对外则称为八路军驻莒办事处。
1938年10月,已经是秋天了,这个时候的大店庄家庄园,一场秋雨过后,青石洁净,建筑俨然,地主庄维屏家的五间大厅内,聚集了30多个人。很多人是第一次见这么豪华漂亮的房子,这些人是莒县等地的共产党员和第二支队的干部。这是鲁东南特委在大店召开的会议。
在这些人中,我们发现了熟悉的郭有邻、孔福亭、曹明楼、辛玮、辛纯、王新华、杜信、曹吉亭等,
会议开了两天。参加会议的人明确了建设抗日根据地的有关政策,并领取到了相关文件。其中就有毛泽东在初夏时写出的《论持久战》。
毛泽东说,“持久战的抗日战争,将会在人类战争史上留下光辉一页。”它有“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主力军在内线,和外线游击队形成夹攻敌人的奇观。”“看似每个根据地都在敌人的四面或三面包围中,但若将各个根据地联系起来看,将正规军阵地也联系起来看,我又把敌人都包围起来。”“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毛泽东的另一个军事理论就是游击战。他说过,共产党的军队,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游击战不是正面作战,而是在敌人后方作战,它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建立敌后根据地。
当日军进行徐州会战和准备进攻武汉时,日军的华北方面军许多部队被编入了华中派遣军.于是,日军号称晋冀鲁豫完全占领的地域,出现了许多空虚地带。毛泽东慧眼如炬,早已洞悉敌人兵力不足的状况,中共中央要求八路军部队“在河北、山东平原划分若干游击军区,有计划地系统地普遍发展游击战争。
也是在莒县大店的庄家,莒县共产党的核心人物开会的时候,1938年10月,共产党主力部队115师全部进入了山东,
在此之前,四月,八路军129师津浦支队进入鲁西北,与当地抗日武装一起开辟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
六月,129师386旅进入河南北部,与115师344旅联合作战,开辟豫北根据地。同时,129师和115师各一部打入冀鲁边界,又开辟出一片根据地。山东与河南交接处的广大地区,共产党创建的抗日根据地连在了一起。这就是冀鲁豫根据地。
这是中国军队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黄金时期。
这也是山东省委决定成立鲁东南特委,建立鲁东南根据地也就是滨海根据地的大背景。
柏庄里的鲁东南特委
大店会议后不久,在十一月初,莒平原上的风已经很硬了,莒北山里更是收获过后一片萧瑟。鲁东南特委和二支队转移往莒北的桑园,主要开展莒北及诸城、胶县、高密一带的工作。特委所在地,叫柏庄。
桑园在莒县东北部,多山,偏僻。柏庄是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村,这个村落很大,甚有规模。村里有一条小河,穿过整个村子,河边是石板路,与河平行,人家就沿着河流分布在河的两边。河上有石桥,水边有石板,石板光滑平整,有的石板上还刻着现成的棋盘,石头棋盘上还搁置着石头草茎,似乎刚刚有人对弈完离去。
这个深处莒北山里的村子,因了这条穿村而过的小河,而有了几分江南味道。沿河一直往里走,到了村子的西北方向,是个比较宽阔的所在,右边窄巷子里,一户人家,就是当年鲁东南特委所在地了。
这是个大院子,大门朝东开,一进门是一个过道,过道右手是一间小耳屋,据说这是警卫居住的,在地主住的时候,这间小屋住的是他家的长工。再往里走,左边是两大间南屋,右边就是宽阔的天井。正屋是五大间,灰瓦,红石墙,木格窗棂,门楣上飘着彩色的过门笺。窗下卧着一块长条石板。
出来房子向北,是一条窄巷,再向北,就是一望无垠的田野。从岳家沟到这里,当时的共产党人选择的居住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隐蔽,便于转移。
住在这里的葛庆修说,听他父亲说,当时是特委先过来的,过了几个月,县委又搬来了。他说,当时高克亭来的时候,就在年前后,在这个屋里过的正月十五。
高克亭当时是中共山东分局组织科科长。1939年2月,高克亭带鲁东南工作团来到莒县,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主张,发动群众建立抗日自卫队。他1938年来到山东抗日前线,先是在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组织部任组织科科长,1939年2月,调任鲁东南特委书记,管辖莒县、日照、诸城、胶县、赣榆等县和高密到胶县铁路以南一带的工作。
1939年,鲁东南特委在上疃举办了青年训练班。
就在莒县共产党人在莒北的大山里苦心孤诣地发动群众时,在抗战的大后方,长江边上的重庆,形势比抗战开始的前两年有了变化。正因为这个变化,也影响到了山东半岛的莒县抗战形势。此前,在1938年下半年,武汉、广州相继陷落。而进攻广州的,就是屠戮莒县军民的日军第五师团。它是从青岛出发到广州参与攻击广州的战役的。而在这一年的年底,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公开叛变投敌了。
日军占领南京后不久,日本人就开始从国民政府高层中寻找拉拢对象,以达成迅速令中国屈服从而结束战争的政治目的。
1938年12月,汪精卫逃离重庆。日,国民政府颁布了第二期作战指导方案。在这个方案里,它的基本信息是:自1939年起,正面战场的作战原则是守势,敌后战场将成为重要作战区域。并且蒋介石特别设立了第十战区和鲁苏、冀察战区,主要针对的不是日军,而是共产党的武装,第十战区更是把共产党的中枢机关所在陕甘宁边区完全包围。
在日军方面,占领武汉后,日军的战略进攻重点开始向敌后转移,在华北提出了“强化治安与巩固华北”的方针,对国民党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加强了对共产党游击区的扫荡,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如毛泽东的预言,最艰难的时候即将到来。
此时,拿着简陋武器的共产党部队要面对的,不仅是日军,还有重新开始面目狰狞的国民党军。
在山东,1939年春天,国民党山东主席沈鸿烈举办了政治干校和各种培训班,培养县长和各类行政人员,培植“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人员,提出“宁伪化,不赤化”“宁亡于日,不亡于共”“日可不抗,共不可不打”的口号,在莒县也广为宣传。
群众需要明白真相,群众必须教育。在这种情况下,鲁东南特委青年训练班开班了。
给学员们上课的还有崔介、李仲林、李均、谢晖、辛玮、王新华等。这个班的课程主要是:《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游击战争战略战术,他们的教材有:《论持久战》《游击战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200多个学员像火种,撒遍了莒北群山。他们为后来莒北成为滨北军区,乃至全面解放,积蓄了力量。此时,高克亭已经担任了鲁东南特委书记。
从特委院子出来,走上小石桥,河的南边,就是当时北海银行的旧址。北海银行是当时八路军全国三大银行之一。从1938年山东北海银行成立,至1948年,北海币在山东根据地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在金融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为金融发展的唯一目标。建国后,在28年的时间里,正是这样集中起有限资金,建立起完善的国防体系、工业体系和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以及现在还在发挥作用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如果没有国家的金融独立,迷信金融与世界接轨,那么,一盘散沙的中国不仅无法搞建设,更会被资本主义金融危机拖垮。事实上,这就是国民党治理下的中国现状。
所以,北海银行发行的那些薄薄的纸,实质承载着重大的意义,它是人民金融全新的开始。这就是人民的货币诞生的第一步。
1948年12月,人民币诞生。它是中国货币第一次与垄断金、银等贵金属的西方垄断资本切断了联系,它是以人民政权的信用为担保,奉行完全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权信用货币,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奠定了金融基础。
这个意义,还有许多人远远没有认识到。
1948年,北海银行、华北银行、西北农业银行三大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北海银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当年的春节,北海银行从莒北的大山迁往上海市。
觉醒了的女人不可战胜
鲁东南特委发现,最难发动的是农村妇女。抗战前期,没有文化、习惯了受压迫的她们,在农村巨大的封建势力和乡村势力面前,都不敢出头,于是莒县南部的妇女训练班开课了。此时特委与县委又转到了小店镇的心河村。
三十多名女学员个人自带小板凳,拿着破瓦盆底做的写字板,到东心河学习。三间屋里墙上挂块木板,锅底灰一抹,就是教学用的黑板。
学员中距家三里以外的住在东心河村的农户里,晚上集体学习;三里以内的回家住,在家复习学过的课。县委统一发餐票,随户吃饭。学习班编成两个组,年龄稍大又没有文化基础的编为一组,以学习文化为主结合学习抗战理论。年轻妇女又有文化基础的编为二组,除学习文化外,重点学习革命理论,提高组织领导能力。
大荒村学员毛建福参加训练班时,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从学习班回家后,她很快把全村的妇女也组织起来了。在80多年前,她得有多么大的勇气,扔开家务,还有三个号哭的孩子,冒着被丈夫揍的危险,在寒冷的冬天,涉过沭河,去上那半个月的课程?
永远不要轻视女人。女人的坚毅,女人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女人的坚忍。只要她们一旦启蒙,一旦开始认真思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就会觉醒,就会具备不可战胜的勇气与力量。是谁说过,如果街道上只剩下了一个革命者,那一定是个女人。女人对事物的坚持与专一,女人几千年所受屈辱,使得她们比男性具备更多的力量与忠诚。
觉醒了的女人,不可战胜。,
在长岭镇石井村,有一个姑娘,为了动员参军,她说,谁第一个参军,我就嫁给谁。
这个姑娘,当时也是19岁。当时她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正是淮海战役的时候,村里青年参军的已经不少了,动员工作已经很难。她在全村的动员大会上,说了这句话。比她大8岁的青年刘纪坤报名了,她就嫁给了他。
这个姑娘叫田树荣。她的老家离烈士曹吉亭家很近,甚至,后来在打石井据点的时候,炮就放在她家的胡同里。田树荣去世了。我找到的,是她的儿子刘彦雷。刘彦雷说,他妈妈经常说一件事,就是在1944年八路军部队打莒城时,她们识字班去青山区送给养的事情。“那么沉的车子,那些好吃的,她们饿着肚子,就一晚上推着车子不停下,一点不动那吃的,真不知道怎么做到的。”
“动员当兵,那可不是容易的事!人家好容易拉扯大一个儿子,你叫人家上战场,那有个好歹,你能赔?”
“当时我妈一心想做好工作,她说打仗不能没人,不管怎么样,得给党一个交待。她早就去我奶奶家动员过,我奶奶一口就堵回来了,说俺儿连个媳妇没有,不能去!我妈说,说不着,找我。”
“我奶奶当时还说,怎么找你?你一个大姑娘家的!”
“后来就是动员大会了,在会上,我妈就说了那句话。谁第一个报名,我就嫁给谁。我姥爷姥姥在下边听着,急了,那还了得?碰上个瘸子、麻子的怎么办?丑的怎么办?”
“我妈又重复了这句话。”
“我爹就上去了。说我报名!”
“就这么着,他们就一辈子了。也没打仗,很好。当时我爹家穷啊,我姥爷姥姥不同意,全家都不同意,说他家连个屋头没有,你去住哪?”
“我姨说我妈傻,哪有这么实心眼的,反悔就是了!我妈说,人说了,就要做到,何况我是党员。结婚的时候,家里一个人也没去,她穿着个旧褂子就出门子了。好几年我姥姥家人不上我家门。”
田树荣还是幸运的,她的丈夫没有牺牲在前线,而是退伍后一直相守在村里。而且他还很英俊,除了年龄大一些,其他的都还好。
我为68年前那个19岁的少女松了一口气。
莒县妇女,她们用觉醒的力量,为驱逐侵略者做出了独特而巨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有很多,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她们用无数实际的卓有成效的行动,用写在历史上的无数故事,向身边的人,向这个从来都只属于男人的世界,证明了女性的价值。
这是女性的尊严。莒县抗日民主政府:滨海第一个红色政权
1939年,抗战进入第三年。1939年6月,当日本的飞机在重庆上空投下密集的炸弹时,山东的鲁东南特委决定撤销中共莒县县委,以莒日公路为界,把原莒县划分为莒南、莒北两部分。
这一分,莒南从此自成一县。
1939年7月,中共莒南县委在高家沟(现属莒南)成立。新成立的莒南县委工作区域是原来莒县的七区、八区、九区、十区、一、二、六区莒日公路以南的部分。县委书记是白炎波,组织部长曹明楼,而宣传部长则是辛玮。我们发现,在后来成为莒县北部的五莲县委第一任书记的辛玮,也曾是莒南县委成立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而莒南县委的秘书名字叫申平。
莒北部分,则在10月在长兰(今属五莲)成立了中共莒北县委。
1949年的9月,115师的津浦支队到了莒南,滨海区的武装改编为山东纵队第二旅。
后来,1940年12月,又把原来莒南部分划分为莒南县和莒中县。这次的分界点是大店的北洵河。河南是莒南,河北是莒中。
这就是说.1939年的莒南比现在的面积大,事实上还包括今天莒县很多地方,而1940年这个划分的莒南范围,就是今天莒南的范围。
当时的形势比1938年变了很多。正面战场已无太大战事,日军掉转枪口,对准了敌后根据地的共产党武装。这一年的6月1日,日军发动了第一次对山东根据地的大扫荡。这个扫荡,针对的是鲁中山区,即沂蒙山区。为了支援鲁中反扫荡,鲁东南特委把自己的第二支队,整编为一支队二营,在当年的5月,就派往了沂蒙根据地。
鲁东南特委自己只留下了一个二大队,分了四个小队,共200多人,谢晖任大队长,高克亭任政委,这就是鲁东南特委当时的兵力了。
1939年7月,中共山东一区党委成立,下辖一、二、三、四、五地委,鲁东南特委隶属一区党委领导,为第五地委,高克亭任书记。
一个月后的8月,一支队二营返回鲁东南的开到马綦山。那里,就是红袄抗金的大本营所在。
就在两个月前,中共中央在关于山东工作的问题中强调:八路军或地方游击队,如无政权,则决不能发展巩固与建立根据地,因此,已经建立的政权决不能放弃,并还应努力争取成立新的政权。
随着日军不断攻城略地,沦陷区国民党政权随着部队后撤,在华北和华中的广大地区,实际上陷入了无政府状态,这当然是侵略者乐于见到的。而共产党人在建立根据地的同时,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并使得抗日民主政权成为了公开的、强大的政治力量。建立真正的抗日民主政权,成为共产党人坚持敌后战争的重要任务。
在建立新政权的样式上,共产党人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中共中央特别强调: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绝对不是共产党一个党派执掌的政权,而是几个革命的阶级联合的民主专政。
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中共中央对构成抗日民主政权的人员分配,规定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抗日民主政权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普选”。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指出:凡是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共产党人明白这一点:政府首先是在人民中间建立起来的。
日,莒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中楼镇上涧村成立。
中楼镇现在属于岚山区。当年开会的地点就是在紧靠磨石山的一家农户家里。
谢晖是第一任莒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县长。莒县抗日民主政府施政范围包括莒南、莒北。
这个是中国共产党在莒县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政权。从此,千年古莒,终于有了人民的政权。此时,距离王尽美在上海和浙江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已经过去了19年。
英雄之后回不去的故乡
从上涧出来,往西南,就是小店镇的方向了。赶到前山头渊村,已经是黄昏。这个村子是英雄王玉璞的村子。从这个村庄往南,就是横山根据地了。
1940年的盛夏,日本人开始了与重庆方面的秘密谈判,代号为“桐工作”。
日军占领宜昌后,正面战场上沉闷,交战双方对峙。日本支撑战争的国力日渐衰退,东京军界高层内部的分歧越来越大。其中有一部分人认为,与汪精卫的交易结束不了战争,要想尽快结束战争,必须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进行诱降。天皇认可后,日本方面开始了“桐工作”的准备。
此时,板垣征四郎已经是中国派遣军的总参谋长,他和中国派遣军总司令西尾寿造等都主张与蒋介石接触。接触也事实上开始了。后来因种种原因当然没有成功,但日本人对重庆的寻求谈和,也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蒋介石的安全感.而一旦安全,就要对共产党毫不手软。这个时候,德军在欧洲所向披靡,苏联一面支持中国的抗战,一面与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这个举动,等于是解除了日本扩大在中国战争的后顾之忧。
在1940年的山东,国民党山东主席牟中珩告诉他的手下:宁当伪军,别干八路。当伪军,是曲线救国,日后中央还能收留,干了八路,中央是永远不会原谅了。日本投降后,所有的伪军部队果然全部被蒋收留,伪军将领都被委以高级军职。
在曲线救国论调下,一些留在敌后的国民党军政官员开始与日伪联系,甚至与他们联合攻击八路军和新四军。国民党山东第十二行政区特派员兼保安司令秦启荣袭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和第四支队,杀害了八路军官兵500多人。
1939年下半年,国民党军向八路军发起攻击多达90多次,杀害了八路军官兵1000多人。
在“桐工作”的谈判过程中,国民政府方面向日方透露了一个消息:不久,国民政府将会毫不留情地讨伐共军。
当然,谈判过程里,日军也毫不留情地对重庆实施了大轰炸。而从日开始,中国共产党发起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在进行时,重庆与日本的谈判停止了。
这是1940年的世界和全国局势。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明白,为什么莒县的根据地会到了如此困难的境地。
1940年,在莒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不久.莒北沦为了敌占区。共产党在莒北已经无法生存,原来莒北、莒南两部分的划分已经没有意义。当年12月,原莒南分为莒南与莒中县,同时成立了莒中行署。行署归1940年12月成立的莒县、日照、临沂、赣榆四县联合办事处领导。这个办事处,后来改称为滨海各县行政联合办事处。
这是滨海的名字首次明确出现。即是说,在政权组织这一层面上,滨海作为一级政府,它出现了。这是鲁东南特委在莒县成立后,在两年的时间里,在政权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近万名新四军官兵没有死在异族的枪下,却死在了自己同族人的袭击下。从1941年开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武装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日军开始推行第一次“强化治安”运动。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的发展,日军集中侵华兵力的60%、伪军的90%以上,进攻抗日根据地。最标志性的行动,就是一次又一次残酷的扫荡。用来扫荡根据地的兵力达80多万,超过了正面战场的投入。
此时,日军大本营派“中国通”冈村宁次任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岗村宁次亲自主持编了一本《剿共指南》:他们是党政军一体的组织,具有明确的使命观……我方单靠军事力量无法镇压,必须统一贯彻多元、综合措施。
1941年,在华北地区,日军与八路军交战一万七千一百九十八次。这一年的3月,日军推行第一次“强化治安”运动。抗日根据地进入最困难阶段。
在鲁东南的莒县,日军第二次入侵后,控制了台潍路、泰石路,沿路设立了专用电话线路,并在公路两边挖出了深3米、宽2米的封锁沟,并在公路两侧重要村镇安了据点。北边到招贤,南到夏庄的马坡,东到石沟崖,西到三十里堡,平坦广阔的莒平原上,被分散的碉堡像钉子一样楔进大地,像是固体的耻辱一样,矗立在人们的视线里。
到1941年年底,莒中据点已经由28个增加到56个,控制了413个村庄。
此时,莒中县已经被切割成几块,县城里修筑了小围子,更建了碉堡,日军的司令部就藏在那里边。莒中县党政军民四面受敌。有莒城的日伪军,还有大量的日伪据点,东边有国民党57军和地方土匪朱信斋,根据地只剩下了那十几个村庄:前横山,后横山,一溜崮西青山前。纵横不过十几里。敌人形容为:一枪就可以穿透。
当时的莒中,无论部队还是地方武装,以及工作人员,每人每天两斤粗粮,青菜咸汤,高粱糁子煎饼也一天吃两顿。没有火柴,只能用火石代替。洗衣服没有肥皂,就用过滤过的柴灰水来洗。生活艰苦可以忍受,让人们着急的是武器装备的低劣。鬼子用的是飞机大炮,八路军用的是土造枪、横山造,少数捷克式,连主力部队能有一挺轻机枪就不错了。而且子弹袋里,从来没有装满过,只有两三粒,遇到紧急情况才能使用。
1941年3月上旬,115师和山东分局领导机关由鲁中转移到滨海区。从这个时候起,一直到抗战胜利,山东省党政军领导机关绝大部分时间驻在滨海区;1941年3月到1942年12月,大部分时间驻在临沭、沭水一带;1943年到1945年间,驻莒南一带。滨海区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
这一个月,日北工委成立,日照县委书记郑子久兼任书记。成立后,着手整理恢复日照北部和诸城南部地区党组织。
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终于爆发。
这个月,莒中行署主任主纪先调到滨海中学当校长,接任他的,正是王玉璞。在此时,就在沭河的下游,距离此地20公里处,有一个16岁的男孩子被父亲送到了八路军部队.1943年,这个小八路被送到了滨海中学读书,这个小八路的名字,叫程金瑞。
8月10日,王玉璞牺牲。
当他84岁的老父亲在坟头痛哭时,滨海专员公署成立了,专员是谢晖。
王玉璞牺牲后第十天,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决定,山东分局、115师师部和山东纵队指挥部靠拢,以分局会议为统一山东党政军民的领导机关。
王玉璞家兄弟五个,在他的影响下,都为革命做出了贡献。他的大哥王治,“福兴东”兴盛时期是大掌柜,全部土地的春种秋收,生意上的筹划等都由他来处理。王玉璞在八路军山纵二旅六团三营当营长的时候,部队需要什么物资,就写个条子叫人送给王治,王治看到弟弟的字后,二话不说,就赶紧去筹措。要钱给钱,要粮给粮,从未说半个不字。他们的家,不仅是六团三营的后备库,还是其他部队的应急点。
1947年,此时鬼子已经打跑了两年,王玉璞已经牺牲六年,他的坟墓上,已经青草离离。那年的中秋节,河边的另一群人正在月亮下挖坑。月光非常明亮,坑快挖好了,几个人拉过来一个人,把他扔到坑里。月光照着这个人的脸。这是个年轻人,眉目清秀文雅。这个人,就是王玉璞的儿子王德荣。王玉璞只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儿子王德荣,1939年入党,一个是女儿王勇,1938年入党,莒县第一期妇女培训班学员中就有她。王玉璞的妻子也是共产党员。王玉璞一家四口人,全部是共产党员。
王德荣有三个孩子:女儿王增英,两个儿子王增琪、王增环。
王德荣的妻子孙秀兰也是共产党员,1939年入党。她和王德荣结婚时,两个人都不知道对方是共产党员,孙秀兰还是党的小组长。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了其他党员上缴的党费,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数,丈夫王德荣悄悄过去了,他猛然冒出来,正在数钱的孙秀兰吓了一跳。
王德荣就问她:这是哪里来的钱?
孙秀兰只好说了:“这是党费。”
当时夫妻两人结婚不久,还不是非常熟悉与了解。孙秀兰恳求丈夫为她保守秘密。结果,年轻的丈夫嘿嘿一笑:“我也是共产党员!”
两个年轻人从此真正成了血肉相连的亲人,不仅是夫妻,他们还是同志。
王增琪说,“其实我爷爷死了后,我们家在村里情况就很糟糕了,因为当时爷爷铁心抗日,把自己家的东西全拿出来,也发动村里的人捐东西,可他们说,俺没你那么积极,也没你家有钱。我爷爷就规定必须捐多少,他们都不高兴。后来说村里被鬼子烧了一千多间房子,都是因为我家人当八路军招来的祸。人家说你家要不是出名打鬼子,鬼子也不上这里来烧。都是你家人连累的!”
“爷爷急啊!他这个人从小脾气就急,干什么事都得快点,他这个人就这么个缺点。可是就坏在这一点上了。当时根据地太困难了,他心疼八路军没吃没穿的,就采取摊派任务的办法,赵家捐多少米,钱家捐多少布,孙家做多少双军鞋等办法。”
“除了在社会上筹集军需物资,我们家从爷爷参加革命开始,捐给八路军粮食枪支,弹药、布匹、银元不计其数,最多的时候一次就捐给八路军驻莒县办事处七百块银元,捐枪最多时一次捐二十四支,爷爷把八路军兵站设在我们村里,我爷爷奶奶及全家人都是热情接待,过往人员有时一次200多口人,吃喝等全由我家负责。”
“前方只要有伤病员,我爷爷就转送到我家来养伤,就藏在那里。不管花多少钱买好药,都由我爷爷指示他的侄子们偷偷外出购买。伤员的吃喝、端屎端尿、拆洗缝补全由我奶奶和母亲照应。伤员痊愈后,爷爷还给每人发2块银元作为归队路费。”
“有一次,八路军伤亡很大,一部分伤员还在那里,部队转移了。我爷爷听到消息后说怎么能放弃这些人!就立刻带人连夜赶过去,把伤员抢救出来,安排在我家。”
那是日,鲁东南特委书记高克亭,带领部队转移时,在圣母冢被敌人追击,他们勉强越过沭河,到了前山头渊,整个队伍已经疲惫不堪。王玉璞一面让家人安顿照顾好队伍,一面带人去战场抢救伤员。此时的八路军和鲁东南特委,哪里有什么医院!伤员抢救出来后,王玉璞在自己的家里救治,50多个人,命活在他的手里。
当时,王玉璞已经有了孙女,就是王增英。王家大院厨房里,院子里,好几个锅,大的,小的,一天到晚,火光不停。整个家族的女人都在忙着。她们头发湿透、衣服湿了又干,给伤员做饭,煮纱布消毒,烧水,换药……
那个时代,最好的东西就是面粉和鸡蛋了。而王玉璞有一个严格的规定:这两样东西家里的大人小孩一口都不准吃,全都省给伤病员!
他的妻子给他做了一碗鸡蛋,不敢送给他吃,就让儿媳妇去送。儿媳妇也紧张,碗摔地上了。王玉璞没好意思对儿媳发火,但当天就召集全家开会,重申:面粉鸡蛋自己家人谁都不准吃!
——谁能想得到,这个万贯家财的“地主”,连一个鸡蛋都不舍得吃,只是为了给八路军吃!
这样的人,如果不是英雄,他是什么呢?
有这样的中国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不会灭亡!永远不会!
这样的人,他应该得到后世,得到这片土地的永恒尊敬。
1947年中秋节的晚上,当英雄唯一的儿子在沭河边被捆绑着躺在沙坑里的时候,莒县县委的一封信件已经到了前山头渊村里,信的内容是要求村里妥善保护王玉璞后代。当后来县里知道此事派人追查时,已经晚了。
那个晚上,孙秀兰和10岁的女儿王增英把丈夫从沙坑里抬出来,用高粱秸子卷起来,从村南头围子墙外转到村东草革葬下。
这个地方,6年前,当王玉璞牺牲的时候,就是埋葬在这里。而仅仅过了6年,他又要在这里迎接自己的儿子了。
孙秀兰和女儿回到家后才发现,她的脚上只有一只鞋子。从27岁丈夫去世,到85岁去世,孙秀兰一直一个人。一个女人的一生,就这么过去了。
王玉璞家仅剩的那个小院里,几十天后,又办了一场丧事:王玉璞的妻子去世了。
很多人都忘记了,王玉璞的妻子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沭河边的这个家族,一共有11个参加革命的共产党员。王玉璞的女儿王勇,1938年2月入党,是前山头渊村第一位妇救会长。王德明,1939年入党,他是王玉璞二哥的儿子。王玉璞的四哥家,有两个共产党员王德民、王德高。王德民抗战时期被日军杀害。王德高十五岁跟随五叔王玉璞参加革命,一路跟随部队去东北,后来南下,在南京工作。王增福,王玉璞的大哥王治的孙子,1937年入党。还有一个是王德庆。
关于1947年前后农村工作,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日滨海地委召开的县委书记联席会议上,根据华东局相关指示,研究布置了土改复查工作。由于对特务的破坏活动缺乏全面分析和正确估计,这次会议提出从反特人手进行土改复查的错误方针,结果形成了普遍反特运动,引起了干部群众恐慌,助长了此后土改复查中“左”的倾向。到这年的7月16日,滨海地委召开的莒南、莒县、日照、竹庭四县县委书记联席会议结束,会上,提出一切权力归农会,一切由贫雇农当家作主,放弃了党的领导,此后,出现了乱打、乱杀、乱扫地出门的现象。
这个会议是在7月,到8月,就出现了王德荣的悲剧。
其实,对于复查中出现的问题,华东局已经有所发现,于是8月1日发出指示,滨海地委在8月4日转发:在土改复查中,有些地区对地主无论大小,也不分一般地主与恶霸地主,一律采取扫地出门的办法,且有的提出对军工烈属只要是封建势力亦应毫无例外。这种办法将造成贫雇农孤立,得不到广大群众的同情。要求各地必须注意在群众运动中防止干部的过火行为。
到了1947年的12月20日,滨海地委发出《关于召开土地会议的通知》,要求各地禁止乱打、乱杀、乱抓的现象,杀人须经过地委批准。
已经迟了。王德荣的新坟已经被这年的大雪压住。
王增英说,她一直梦想着能回到前山头渊,在老家屋里再睡一回觉。那是最踏实的睡眠。她每天晚上都梦见回了老家,在沭河边的石头上洗衣服,太阳在头上照着,衣服在石头上晒着,她们在水里打闹着。
我问,你妈妈后来,后悔入党了吗?
王增英摇了摇白头发,她苍老的眼睛里一片平和:我娘说,党最后不是给了咱公道吗?你们想想,咱那沭河,是一条直路吗?不是。不知道得拐多少弯,才淌到咱山头渊……
她说,我娘说,要说难受,就是难受这辈子为党做的工作太少了……
凤凰山:唯一没有建成的据点
日,国民党发动了皖南事变。1941年的莒中,形势太严峻了。
1941年3月,日照黄墩土匪朱信斋叛变。这个人本来在1938年8月被鲁东南特委收编了,现在一看共产党这么困难,于是就变脸了。日,莒中行署主任王玉璞牺牲。
在这一年的最后一个月,12月7日,在太平洋海域,发生了一件影响这次战役与战后世界格局的事情:日军偷袭了珍珠港。
日,重庆听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消息,决定对日宣战。此前,已经被日本人打了十年,中国也没有对日宣战。
9日,国民政府终于对日宣战。并提出了建立军事同盟的建议,得到美国方面的积极答复。
1942年的第一天,联合起来对德国、日本、意大利共同作战的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战争结束后,当这个联合组织成为联合国的时候,中国不但是创始国之一,也是当然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在这个宣言的签名顺序上,中国排在了第四。因为,中国的抗日战场牵制着大量的日军,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对日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关于中国战场的重要性,美国总统罗斯福对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的一段话已经很清楚:
“你想想看,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这些部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摘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那些地方。然后长驱直入,直捣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钳形攻势,他们会在近东会合,然后完全切断苏联与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
就在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同时,莫斯科城外,德军已经撤退了。苏联的莫斯科保卫战胜利了。
也是在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同一天,日军另一支部队向香港发起了进攻。8日凌晨,日军扑向香港的启德机场。
此时,女作家张爱玲正在香港大学上学,她在后来的《倾城之恋》中写了一个以香港的陷落为背景的故事。
此时,在鲁东南,沭河边,共产党领导的武器简陋的民兵们用了另一种方式来对付入侵的日军,这就是沭河大戒严。沭河贯穿整个莒县,沭河大戒严的长度,就有160余里。
中共莒中县委要求有党支部的村子,以支部为核心,以村干部为骨干,迅速建立游击小组,党员响应党的号召,立即组成若干游击小组,县委将上级发来的枪支、手榴弹分发到民兵手中。至此,莒中县产生了第一代民兵武装。
1942年6月,日军为了反击莒中县的民兵联防活动,又抽调大批兵力,在凤凰山建立新据点。应当说,这是一个十分好的计划。凤凰山是附近最高点,又紧靠沭河,控制了它,就是在河东的横山根据地砸下了第一根钉子。
这个计划日军想得出来,横山根据地的莒中军民自然更清楚。一旦让日军的据点修筑成功,则横山最后的那十几个村庄都将面临深重灾难,抗日民主政府和共产党在莒县最后的藏身之地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无论如何不能让日军的阴谋得逞。
于是,当通知下达后,凤凰山附近民兵立刻组织起来,马上组织破袭凤凰山。距离凤凰山最近的,是旺疃区。虽然前山头渊村也很近,但毕竟隔着一条河,不如河西的村庄方便。距离凤凰山最近的,是我的村庄,它就在凤凰山的山脚下。
在很短的时间里,民兵就已经到了一千多人。山上本来有一座古庙,就是王光伟、孔福亭、王玉璞经常开会的那个庙。全部拆除并藏入一个山洞。
凤凰山距离山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西面坡缓,东面直临河面,地势十分特殊,又加上民兵破拆的决心十分坚定,无论白天日军逼迫抓来的民工们修了多少,第二天,当他们到山上一看,一定是被拆得干干净净。而且连建筑材料也消失不见。下一次,再上来,不仅材料不见了,而且还踩上了地雷!如此折腾了几次,日军终于放弃了在这里建据点的打算。这是莒县境内第一个,日军全力修筑而终于不得建成的据点。
这是整个凤凰山周围所有民兵的胜利。这是莒中县发动群众建立民兵组织的胜利。这是毛泽东关于战争的论断“战争的伟力,在于民众之中”的胜利。
硝烟中的读书声
胜利大街是山东省委附近的一条小街,胜利小学因此而得名。这个小学的前身是山东战工会驻地的抗日干部子弟小学,抗战时期,它曾长期驻在滨海。
这是曹根培就读过的学校。他说,“1942年,我上了滨海军区抗日小学。”
“学校没个固定的地方,到处跑,刚开始是在官路村,我有个老师叫尉晋生,很好,学校里一个姓刘的妇女做饭,没地方住,没床,老师就叫我们用谷秸打地铺,趴在地上睡。”
“滨海行署在日设立了烈属小学.7月23日我父亲牺牲后,就叫我们兄弟三个全去上学了。”
“冬天有日头的时候,我们就靠在墙根下捉虱子,有的放在嘴里咬,一咬就响,我们男生就把棉袄反过来,照墙上摔摔,再穿上,虱子就摔死不少,再穿就痒得轻了。”
“那一回,刚睡下,老师叫快起来快起来,不吹哨子集合,说不穿军装,把书都放在老百姓家的鸡栏里,还叫装一些土坷垃在口袋里。是防止你晚上转移时万一咳嗽,出了声,叫敌人听着就坏了,所以老师叫我们一想咳嗽就吃土坷垃,就止住了。”
“那一次,学校开了三天三夜诉苦会,老师问,你们爹娘都是烈士,他们是怎么牺牲的?你们面对敌人应该怎么办?我们全哭了。我们能不哭吗?我们这个学校的学生,全部是跟敌人有杀父母之仇!”
抗日小学是根据地儿童各种学习形式的统称,有全日班、半日班、早班、午班、识字组等。
1942年,莒中县文教科长石明远具体筹划,将官路小学改办为“莒县抗属子弟小学”,抗属小学由石明远兼任名誉校长。他选派了思想进步、文化水平高的唐蓬仙当校长,卢兼三、虢文德、薛仲林、毛介卿、来运农等当教师。卢兼三是小店卢家孟堰村人,思想进步,1938年7月,他在老家闲居。此时,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第六大队开到了小店,卢兼三倾力帮助部队做工作,当部队暂时开走后,他到沂山避难,避难时读到了一本薄薄的小书,这本书,改变了他的一生。这本书就是《论持久战》。
这本书,让本来只是革命的同情者的卢兼三彻底变成了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从此豁然开朗,并终生对毛泽东崇拜有加。
在此时的莒县,还有许多人,也在行军的间隙,在草屋的屋檐下,如饥似渴地读这本书,并从中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比如曹吉亭。这个时候,他正在卢兼三的老家村庄。
后来,卢兼三担任滨海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务,建国后他到了曲阜师范学校负责工作,这个学校,就是王乃征曾就读的山东第二师范学校。
而此时,这个抗属小学,就是曹根培上的那所学校。抗属小学分成了高、中、低三个年级上课。当时,根据地财政极其困难,部队和政府工作人员都需要自己开荒种地,纺线织布,自己解决自己的穿衣吃饭问题,但是,抗属子弟小学所有的吃饭、穿衣等全部由民主政府来负担。
每个学生的衣服上都缝了一个纸条:莒县抗属子弟小学学生某某,请各村干部好好照管,将其送回学校等字。并盖有学校公章,一旦失散,取出来找干部,求得帮助。
1944年冬天,在莒中县,全日制抗小有48处,70个班,学生2390人,其中高小9个班,学生253人,半日制和其他学习形式52个班,学生812人,入学儿童占学龄儿童总数的70%。全日制的抗小学制是“四二制”,即初小四年,高小两年。
曹根培回忆:那时我们用罐子底、盆底当石板来写字。
在老家,十几岁初长成的女孩子有一个特有的称呼:识字班。这个称呼,源于从抗战时期的成人教育。当日寸,成人教育很重要的形式之一是常年性的妇女识字班,一是季节性冬学。识字班闻名天下,甚至成为年轻女孩子的称呼。
冬学和妇女识字班的政治课程是广泛而全面的,从抗战道理,到互助变工、反迷信、反不卫生,大家平等、斗争、革命前途等都进行学习。政治课不仅村干部和小学教师讲,县区干部也讲,他们走到哪里,就到哪里的学习组织中讲课。所以根据地的群众,尤其是男女青年,在战争年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思想教育。在这一点上,张风臻就很典型。她是一个典型的根据地识字班。她是个天性健康完整,没有被压抑的姑娘。她的眼里没有压抑,尽管已经年老,但是她的脸不是受气的脸。
1944年横山根据地共办冬学96处,学员2000多人,妇女识字班102个班,学员1900多人。然而,这种教育只能在根据地内才能有条件举办。而在一河之隔的夏庄,就没有可能举办类似的抗日小学。
在当时的滨海根据地,还有抗大一分校等学校。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在陕北创办于1938年12月,第一分校是它的12所分校之一。1939年11月,奉命开到山东抗日根据地。校长周纯全、政委李培南、副校长韦国清等带领教师、学员1300多人,以“八路军挺进纵队”的名义.40多天长途跋涉,1940年1月到达沂水,3月,在山东招收第二批学员。抗大一分校直属3个教学大队,其中二、三大队是在山东新招的,五大队由原来一纵随营学校改组而成,共有20个中队2670人。抗大一分校坚持了抗大的办学传统,教学贯彻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军事方面,结合游击战争的特点,开设连排基本知识、步兵战术、游击战术等课程,并结合反扫荡进行实战教学。
1941年1月,抗大一分校第三期开学。学员编为三个大队:第二大队改为建国大队,专门训练地方政权的县、区、乡干部,每期4个月。第三大队为特科大队,训练工兵、炮兵、机枪防化兵、测绘等专业干部,每期的学习时间为6个月。第五大队是普通科,训练连排军事、政治干部。每期是4个月。
莒县最早党支部之一、西辛庄支部书记的创始人之一孔福亭,就属于这个大队。
抗大一分校为山东培养了军政干部14000多人。1945年10月,它带着第七期学员离开滨海,到了东北,当年年底,到吉林通化市,1946年春天,与抗大总校合并,改编为东北军政大学。
山东根据地的三大教育系统:干部教育、社会教育、普通教育系统,都创造了奇迹。三个教育系统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最大限度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把山东军民男女老少都纳入到了学习中,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学习。是硝烟中空前绝后的壮举。
山东根据地的教育,滨海是样本,也是抗大一分校等学校的所在地。孔福亭毕业于抗大一分校,曹根培则读了抗属小学、烈属小学、公安干校,他接受了完整的根据地教育。张凤臻则上的是识字班。
曹根培唱起了他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我则是第一次听到:吹起小喇叭,哒滴哒滴哒,打起小铜鼓,嘚咙嘚咙咚,手拿小刀枪,冲锋到战场,一刀斩汉奸,一枪打东洋,不怕年纪小,只怕不抵抗!
他说,这个歌,当时抗小的学生人人会唱。
夏庄:遍地英雄
从莒县县向南,30公里处即夏庄镇驻地。这个飘着绿茶清香的乡镇,街道整洁,南北通衢,日东、同三等几条高速公路在此交会,是为数极少的全国文明镇。这里也是莒县建国前老党员最多的乡镇,是中国本色精神的发源地。
日军侵华期间,这里是日军沿线南下的必经之地。这条60华里的路,承载了莒县乃至整个滨海根据地太多的历史,太多的记忆。所以,这条路,不仅属于莒县,也属于滨海,属于山东。
张相禄:第七铡
日,滨海根据地夏庄镇共产党员张相禄被日军用铡刀铡为七截,英勇不屈,壮烈牺牲。
张相禄的老屋凌乱不堪,一只老式挂钟,长短针都已停止摆动。我好歹找到一只废塑料桶,上面满是灰尘,也只好坐下了。因为站着无法记录写字。
木床上坐着几个人,他们是张相禄的孙子、曾孙。86岁的张乃发是张相禄的长孙。张乃发说:“鬼子来抓我爷爷那年我十二了,早晨刚起来,出去倒尿盆,一抬头,看着大门口有两人,都拿着枪,我吓得扔下尿盆就往回跑。”
“从这个庄到鬼子炮楼六里路,就把我爷爷押到炮楼了。到了炮楼,先是在炮楼里审他,问他党员名单,他当时不是党小组长嘛!他知道谁是党员。”
“他不说。先是灌辣椒水,灌进去,再踩出来,不说。鬼子看我爷爷不说,又把烙铁烧红了,烙他身上,他也不说。鬼子小队长用刺刀把我爷爷的肋骨挑出来三根,他就是不招。”
“最后,鬼子实在没招数了,就拿来了铡刀。就是铡牛草用的铡刀。”
我是见过那种铡刀的。底座为木制,上面一个大刀片,厚重,但很钝。一般用来铡麦草等喂牛所用。
张乃发说不下去了。屋子里陷入了静寂。
过了一会儿,蹲在地上的张相禄的另一个孙子张乃秀说话了:
“毛家堰的汉奸去告的密,还有一个汉奸是史家庄子的,叫史鹏,铡我爷爷的就是他。”
我问:这个史鹏,后来胜利后你们没有去找他报仇吗?
张乃发说,没有。人家跑到东北去了,再没找着。
沉默片刻,他又继续回忆:“当时在那片树林里看的人跟我家人说,我爷爷自己躺到铡刀下,说共产党员是吓不倒的!快点来!”
“第一铡,先铡去了他的右胳膊。”
“这一铡是鬼子铡的,问我爷爷:你招不招?招了,你就不用死了,要是不招,就这么一铡一铡铡死你!”
我问他:你觉得你爷爷应该招吗?他招了,就不用死了。
地上蹲着的,床上坐着的,我故乡这几个最普通的农民都一齐摇头:“那得死多少人啊!”
我明白了:他们的意思是,张相禄是党小组长,如果他招认出了’党员名单,那么其他党员必然受到日军的屠戮,他们还是宁可自己的亲人牺牲,不能让党受到更大的损失。
这就是我故乡的农民,这就是我故乡的人,这就是革命老区,这就是孕育了红色政权的人民,这就是土地一样憨厚广阔的农民。
他们真的是最普通的农民。即使在村里,也只是最普通的那一种。他们全部以种地为生,没有任何其他的收入,生活非常不富裕。张相禄的四个儿子中,两个参加八路军,其中一个牺牲在抗日战场上,另一个退伍后回到村里,没有任何职务。他们全家包括孙子辈,没有一个在外工作。
屋子里又静下来。
我已经不忍心再追问当时细节。这种追问对眼前这几个朴实农民,实在是太残忍。虽然时间过去了73年,可是,有些伤疤是永远都会疼痛、永远无法痊愈的。如果轻易遗忘,那是对自己和历史最大的背叛。
张乃发忽然说了‘几句:“后来,家里人去夏庄鬼子炮楼找尸首,找不着了,叫狼狗全吃了。那树林子里就剩下他的破棉袄头子,都碎了,棉花一块块的,还有那个血,淌得到处都是。”
“出殡的时候,就扎了个纸人,放上衣裳,权当是人了。”
“全家不敢在坟上哭,怕汉奸瞄着了再去告,晚上家来,我睡一觉醒来,听着我大大小声哭。”
“我爷爷一辈子最恨的就是人欺负人。”
因为痛恨欺凌,痛恨让人到家门上欺负,所以这个已经当了爷爷的农民,才没有选择做一个乱世顺民,没有苟且偷生,才会义无反顾地加人中国共产党,加入到反抗异族入侵的斗争中。
张相禄的名字,也将以无畏的英雄壮举和惨烈、血气、牺牲,永留史册。
从张家出来,天晚了,我还是坚持去张相禄牺牲的地方看看。从夏庄党委往南,约2华里,在国道的东侧,一处高坡上,那就是70多年前鬼子的据点所在。
它的后面,在一片瓦砾堆中,开着~树桃花,粉粉的,在灰色的天空里,分外明媚。
下了山岗,岗东边是几排房子,看样子是这个村子的一部分,再往东,是一片水,东边,是一片树林,树林里有条沟,这条沟里的水,通往沭河。
张相禄就义的地方,就是这片小树林。
这是日的黄昏,春寒正剧,树林里毫无绿色,树干笔直干瘦地伸向天空,地上,草还是枯的。73年前的2月3日,比这个季节更冷,那是真正的冬季,一个共产党人的身体在铡刀下断为七截,他的鲜血从铡刀下流出,漫过树林,流向河沟,再流向沭河。
我想起那些嘲笑共产党员的人,请他们到这个小树林,到这里看看,请他们扪心自问:换做是他,他能不能在日军的铡刀前挺住?在这样的时刻,才能看出,人的骨头是不是硬的!在这里,问一问他:共产党员对人民的忠诚,究竟有没有意义!
那个村民告诉我,他的爷爷就在现场。铡了第一刀后,刽子手——既有日军,也有民族败类,还有一个翻译,是等了半个小时后,多次逼问张相禄说只要你交代了名单,就放你走!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闹什么革命!家去抱孙子吧!
张相禄就一句:共产党员就是我!
半小时后,汉奸铡了第二刀,张相禄的左臂先被铡下来了。铡刀甚钝,现场血流成河,围观的中国人都悄悄地低下头,不忍看了。
铡到第七铡的时候,在场所有的中国人,全部都低下了头。
70年过去了,现在年轻人已经越来越没耐心听这些了,他们骑着摩托,染着黄毛,从小树林前呼啸而过。这个小树林,烈士就义的地方,在“有毛主席的时候,还有学生每年清明来献花,后来,毛主席没了,就没有人来了。”
我没有准备鲜花。瓦砾堆上的桃花开的虽鲜明,但桃花轻薄,将此花送予先烈,似乎不妥。于是我向着小树林的方向,鞠躬。
天色已经暗下来,暮色四合。从坡上出来,我们回到车上,迅速发动。转过一条路,就看到了夏庄党委的大门,看到那白底红字“中共莒县夏庄镇委员会”的牌子,心里有着说不出的踏实和安全。
是的,安全。
这是张相禄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人民的政权,我们的政府。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这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在这里工作、生活,再不用担心随时会被异族的皮鞭抽向脑袋,不用担心在某个寒冷的早春被冰冷的铡刀夺去生命。
鼻子酸楚,几乎流下泪来。
晚上,回到驻地,新闻频道正在播出日本修宪的新闻。70年前的那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卷入人口最多的战争,真的结束了吗?
我清楚地记得,黄昏在日军据点旧地后那个村民说起张相禄就义时的惨状时,他脸上的表情,有耻辱——那是被人欺负的耻辱,有同仇——这个不难理解,也有思考等等。他最后一句嘟囔了三个字,我听的却很清楚。
那是:“咱中国。”
我也在心里默念了这三个字,但没有说出声来,静寂了几秒种。旁边,瓦砾堆上的桃花开得灼灼。
滨海部队:我们用血肉来保卫祖国和人民
在山东作战的八路军主力部队,是八路军115师。八路军115师是由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和陕南红军第74师改编成的。师长林彪,当时31岁,副师长聂荣臻,当时38岁。参谋长周昆,政治处主任罗荣桓,当时35岁。政训处副主任肖华,年仅21岁。他是师旅干部中年龄最小的。
在滨海,除了主力部队,还有一支地方的人民武装。
1945年担任滨海军区武装部长的马骅曾经这样回忆到:滨海区的人民武装,是到1940年春天才有了发展。起初,是在沭河沿岸,还有莒中、莒北、日照的部分地区。那时,滨海是处在三面封锁分割的形势下,较大的村镇有大店、夏庄,都被敌人占领,台潍路、莒日公路沭河沿岸据点密布,但是,就是在此时,人民开始认识到共产党是他们的救星了。
一旦他们知道八路军是他们利益的忠实保卫者,他们就有了奋斗的方向,有了生存的依靠,于是,他们组织自卫武装了。他们开始意识到:有八路军,才有我们,没有八路军,就没有我们。只有斗争,才能活下去。
滨海地方武装的发展,首先是人民集中一切力量,来反抗异族入侵。这不是强制,而是从不断的宣传教育中,从群众自身的经验中,使人民自己觉得,如果没有强大的人民军队与自卫武装是不堪设想的,他们是把八路军当成了自己翻身的武装,所以才会有成千上万青年自发地上前线,无数少女送未婚夫上前线的事情,这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事。
这个空前的改变,没有深奥的意义,只是一个事实,那就是共产党集中了人民的意愿,组织起来,建设起人民自由民主的生活。
因为军队是真正为了人民而去打仗,所以产生了军民不可分离血肉相连的关系。
这也是共产党的军队与历史上世界一切军队的根本区别。
其实,一直到今天,解放军也依然是中国的老百姓最信任的一个群体,它在老百姓心里,并不仅是职业军人,更是亲人,他们亲切地叫他们“子弟兵”“最可爱的人”。
1940年,在夏庄,就有一支小小的队伍在活动,这个部队叫滨海青年一中队。这是一支青年的队伍,青春的队伍。队伍的成员都在20岁左右,所以叫青年一中队。它主要的活动范围就是在夏庄。或者,更准确一点,是在我的村庄附近。
滨海青年一中队的主要组织者,是张明晓。这一年,他刚刚十七岁。后来,杨雷从地委特务营一连调到地青委做军事工作。
10月,刘官庄村的伪保长来到青年一中队报告敌情,他说莒县城的汉奸常窜到他们村要吃喝、抢东西、乱抓人、糟蹋妇女,弄得民不聊生。他要求一中队在敌人出动修路时揍他一顿。杨雷和韩风盈对此情报不放心,就派来成祯化装到凤凰山北边的车辋沟村调查,确信这个情报是真的。
车辋沟是两个村,分别是东车辋沟和西车辋沟。来成祯找到的这个人叫陈长福,是东车辋沟的共产党员。来成祯又找了几个人核实,他放心了。于是就回到了青年队的驻地后山后村。不久的一天深夜,莒县七区委送去了重要情报,莒县城的日军和汉奸准备在第二天出动,抓人修大官庄以南的台潍公路。
青年一中队听到消息,摩拳擦掌,进行战斗准备。天不亮,队员从后山后村秘密向北出发,从这个村子到凤凰山,大约十华里。他们不走大路,翻山越岭,经过小庄子、大庄子、西旺疃,天亮前到了我的村庄左宅子村。这是距离凤凰山最近的村子,他们悄悄地经过村庄,在本村儿童团员的带领下,摸到凤凰山残寨墙边埋伏起来。
这一战打得很痛快,枪声响起,敌人完全没有准备,还没反应过来,青年一中队的小伙子们已经风一样从凤凰山上跑下来,过了河。
他们看到对岸八个敌骑兵飞奔到沭河边,四处搜寻,敌人趴在西河堤树根旁,向河东射击。却不敢穿过开阔的沭河,因为河那边就是根据地了,不久悻悻撤退。
凤凰山之战后不久,也就是日,在滨海地区的九支队、一支二团、地委特务营,统编为山东纵队二旅,下设三个团和一个特务营。青年队的所有队员,除了韩凤盈、来成祯等十三人仍留在七区继续扩大青年队外,其余的全部编为二旅特务营。从此,青年一中队成为了地方主力部队的一部分。
两年后,1942年,特务营整编到滨海老四团,也就是二旅四团。
日,滨海地委正式成立,王众音任书记。滨海地委下辖日照、莒南、莒中、沭水、赣榆、海陵、临沭7个县委和莒北、日北、马陵3个工委。
与地委同级的行政机构仍然叫滨海专署,谢晖任专员。同时,成立了滨海军分区。
滨海区位于华北、华中两个地区的接合部,形势相对稳定。此时,经过共产党的艰苦努力,已经逐步形成了巩固的根据地,成为了山东解放区的战略后方。
到此时,滨海扩大了。
这年的6月,山东分局发出《关于地方武装组织领导问题的指示》,规定地方各级党委要对地方武装统一领导,党委主要负责人兼任地方武装主要负责人。山东军区发布训令,强调发展人民武装。滨海区迅速贯彻,人民武装迅速发展。1942年底,自卫团发展到了5万人。
这些人数,是当时人口总数的2.6%。1943年,则达到了3%。1942年到抗战胜利,滨海区民兵单独和配合主力作战10968次,攻克据点142个。这个当然是不完全统计。
同一时期,在同一地区,也就是沭河西岸,还有一支队伍。这就是滨海职工大队一中队。
1940年初春,横山根据地已经基本形成并得到巩固,根据地的七、八、九区大部分村镇,基本都建立了区、乡、村基层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群众团体。
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鲁东南地区开辟了临(沂)东、赣(榆)北地区,计有18个区的600多个村庄,使苍马、临东、赣北与莒南、日照根据地连成一片。到年底,建有日照、莒南、莒中3个县委,临东、临赣2个工委,共有19个分区委,75个乡支部,205个分支部,1172个党小组,10035名党员。民主政府的政令能下达2000个村庄。
日,正在这几区做群众工作的来逢义和陈书绥接到滨海军区通知,4月15日在三区的桑园大土门召开滨海职工总会成立大会,要他们俩参加。会上提出要扩大职工自己的组织,建立职工武装。
4月14日,八路军山东纵队滨海大队第一中队成立。这个队伍最经常的活动地点就是沭河西岸,从大官庄到挪石沟的那一段台潍公路。
这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台潍路大官庄到夏庄路段的几座桥,被他们多次拆毁,路被他们扒掉,这条路一断,莒城到临沂段的交通即断绝,日伪军的电话线也被他们割断。与青年队一样,滨海职工大队一中队也编入了正规部队,他们编入了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特务营。
青年有青年队,职工有职工队,妇女有妇救会,儿童有儿童团,还有农会,每一个年龄的群众都被组织起来,承担起了抗日救国的职责,有了这样全方位组织起来的人民,这样全力以赴支持人民军队的群众,胜利是必然的!
共产党是穷汉党,
穷汉支持它,它就兴旺!
在1943年早春,张相禄被日军残忍杀害时,有一个15岁的少年在场。他当时是日军夏庄据点的杂役,在第二年参加了八路军。
四十年后,他的儿子娶了张相禄的曾孙女,他就是李春田。李春田出生在夏庄镇李家抱虎村,他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回忆起1943年被日军抓去时的恐惧:“刚进炮楼,鬼子就把狼狗放出来了,叫狼狗把爪子搭在我肩膀上,舌头伸出来。”
“鬼子就在一边嬉笑,叫翻译上我后边看,说看这小孩尿吓出来没有。”
“到了当年年底,瞅准空,我跑回了家,第二年我16了,怎么也要走,要去当八路军,打鬼子!”
“那时候,纪律严明!不能随便上老百姓家里敲门!晚上住宿有时在庙里,有时候在野坡里。有次我晚上正睡着,突然觉得后脑袋疼,醒了,一看神像扛着大刀,在那里瞪我,吓坏了,想是不是神仙显灵了?再看看枕的那块砖头,中间有道缝,一堆臭虫趴在那里,把我咬醒了。”
“这就是好的了,还有时候,就在人家的门楼下边睡,那也头上能有点儿遮挡啊,还有晚上在野坡里,什么遮挡也没有,不管冬天夏天,就那么敞着头,下雨时叫雨淋的啊。”
“打这个天下,不容易!把鬼子赶走,可不容易啊!”
“我的部队是咱滨海军区的老六团,没什么好枪,就是土压五嘛。在部队里吃的最好吃的东西?行军时最好的东西就是炒熟的面,放在布袋里,抓一把吃一口,再喝一口水。”
“那时候要是能吃上块油饼,那就是过年啊!打泊里时是发了油饼,真是好吃啊!”
“多数时候吃糁子煎饼,那东西不好消化,我想的清清楚楚,有一次在战场上一个战友被鬼子的刺刀挑破了,肠子流了出来,满地都是没消化的糁子煎饼,鬼子就嘲笑我们:你吃的猪狗食,还跟我们拼命?”
“我听这话,就跟他们拼了命,这些王八蛋上我们家门上来欺负,好吃的叫他们抢去吃了,好东西叫他们抢走了,还不叫我们活,没有天理了!我们中国人就算吃着猪狗食,也得把你们这些禽兽赶回你们的老窝去!”
“有时急行军,一晚上跑一百多里路是常有的事,晚上脱鞋,鞋里全是血水,鞋经常露着脚趾头,那是常有的事!到了1944年年底,咱们八路军壮大了,把鬼子炮楼一个个打下来了,鬼子就跑去了莒县城,后来咱又把莒县城也打开了。”
“接着又跟着部队上北走,打胶东泊里,全部消灭了盘踞在坡里一带的日本鬼子。”
“在江苏那年,有一回,实在是累了,眯了会儿,醒过来就找不到部队了,我知道掉队了。就向北跑,想着北边是咱老家,咱部队是从北往南走的,北边安全点儿,跑到下半夜,黑乎乎的,不知道到哪里了,听着对面来了一支部队,又说又笑的,我就知道,这个,不是咱们的部队,不是自己人!”
“你想想,咱八路军的纪律多么严明齐整,晚上行军,绝不会又说又笑的,咱们的部队不管多少人,带什么东西,只要要求安静,那就肯定没一点儿声!”
“我藏一边,等这个部队过去了,就抹过头去朝南跑,天明的时候好歹赶上了大部队。那回可太危险了。”
“你说共产党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招?”
“共产党是穷汉党,跟咱穷汉拌拉到一块,你想想,天下地主多还是穷汉多?现在叫富人——是他们多还是农民多,穷汉多?”
“穷汉,农民拥护共产党,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你看,共产党就是跟穷人、老百姓拌拉成一块,就对了!”
“没有人民,就没有共产党!”
“不能不靠人民啊!”
当夏庄的民兵在沭河边开展大戒严,在中国的南方,毛泽东的故乡湖南长沙,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取得了抗战以来最辉煌的胜利。再远一点儿看当时的世界局势: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1月2日,日军攻占了美国防御的菲律宾首都马尼拉,11日,日军攻占英国军队防御的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中国军队在长沙的胜利,在当时的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一枝独秀。
这个胜利,鼓舞了全体中国人,坚定了中国人抗战到底的决心。同时,对于美、英等处于惨败之中的盟军,也算是一点儿安慰。
此时,中国战场牵制着日军三分之二的主力部队。中国的抗战决心与表现,对太平洋战争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山东半岛的东南方,1942年的春天来了。但是,这时的抗战形势显然并不是春天。然而,日,中共滨海地委正式成立了。它辖日照、莒南、莒中、沭水、临沭、赣榆、海陵7个县委和莒北、日北、马陵3个工委。
1942年8月.山东纵队第二旅机关改为滨海独立军分区,何以祥任司令员,王叙坤任政委,辖第五、第六团。
1943年3月,115师与山东军区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后,滨海独立军分区改为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政治委员符竹庭、唐亮,副司令员万毅,参谋长何以祥、胡继成、张仁初,政治部主任刘兴元、赖可可。先后辖3个军分区、1个支队另6个团。
其中,第一(滨北)军分区,在1943年夏成立。司令员梁兴初、黎有章,政治委员刘西元、王众音,副司令员侯世奎,副政治委员李仲林,参谋长黎有章,政治部主任安征夫、曹思明。
第二(滨南)军分区,1943年10月成立。司令员罗华生、覃士冕,政治委员谷牧、刘西元,副政治委员王树君,参谋长贺健、严似海,政治部主任王树君(兼)。
第三(滨中)军分区,1944年6月成立。司令员赵杰,政治委员田海山,副政治委员王建青,参谋长李梓斌,政治部主任黄玉昆,参谋主任石一宸。
滨海支队由1942年8月脱离国民党军的原第57军第111师编成,辖3个团。
司令员万毅(兼),政治委员覃士冕、王维平(王振乾),副司令员彭景文,参谋长王文清、管松涛,政治部主任王维平。
第六团,就是原来的教导第二旅第六团。团长曾国华,政委刘西元,参谋长贺东生,政治处主任高先贵。这就是在滨海威名赫赫的“老六团”,这个团是绝对的主力团。
还有一个第十三团,也是主力团,是由原教导第五旅第十三、第十四团和旅直属队一部合编而成。团长梁兴初。
第二(滨南)军分区,司令员覃士冕、王建青,政治委员谷牧,政治部主任赵昭,参谋主任郭廷万。
1943年,滨海军民对敌作战908次,攻克据点64处,歼敌1万多人。据年底统计:有职工会员10455人,农救会员61251人,青救会员9429人,妇救会员22820人,民兵38999人,自卫团员119119人,儿童团员12847人。
从1944年春开始,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统一指挥部署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积极主动地开展了攻势作战,春季攻势首先在滨海区拉开序幕。
1945年1月下旬,伪诸城保安队张希贤部1500多人反正,其据守的32个据点被八路军摧毁。继之,滨海区部队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生俘梁钟亭,解放了郯城,扩大了滨海和鲁南区的联系。
8年抗日战争中,滨海区地方武装部队发展到3.6万人,民兵4万余人,自卫团11万多支:毙伤俘日伪军4.8万多人,缴获各种枪支2.5万多支,炮30门;拥有人口500万,控制国土1.33万平方公里;党员发展到2万余人。
日,滨海军区主力部队编为山东军区第一、第二师和警备第十、第十一旅,参加山东抗日大反攻。第一师师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第二师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10月,第
一、第二师进军东北。
1946年7月,滨海军区撤销。
山东小延安
从夏庄往东.,过了沭河,就是小店了。正下着雨,河边青草葳蕤,草叶上雨水晶莹,树林也正在雨中静默。从小店往南,开车约20分钟,即到大店。
路的东边出现一座大院子,黑瓦白墙,气势沉凝。这个院子大门朝西,这就是八路军115师和中共山东分局以及山东省政府的旧址。
这片建筑的规模和品质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是典型的北方风格院落,是雅致的,除了中国山水诗歌一样的雅致之外,它还有一种大气沉凝。在雨中,它安静地沉默着,雨落在青石板路上,细雨湿流光,更增添了一分静谧的情致。看到它,你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北方诗书豪富之家,任何暴发户的涂朱饰金之屋,在这样的建筑面前,都自惭形秽。看到它,你会感叹莒县先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巨大辉煌,财富的积累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庄氏的读书人400多年不曾断绝,他们延续着儒家耕读传家的梦想。
从战工会到政委会到省政府
从正门进去,雨越下越大,直接转进八路军115师旧址。这个院子天井特别宽阔,一色青砖铺成,洁净整齐。据说,这是把原来房子的南屋拆除了,为了保证视野开阔,便于屋内居住的人及时冲出转移。
正屋内是原来115师的会议室,旁边屋子是罗荣桓的居室。70年前,山东省政府就在这间屋子里宣告成立。
1941年到1945年,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曾长期驻扎这里,山东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大多是在这里决策、部署、试点,然后推向全省的。
1941年3月,山东抗日根据地进入最困难的时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省临参会、省战工会、八路军115师司令部等党政军领导机关,省工、农、青、妇、文群团机关和新闻、文化、教育、卫生、金融、经济等附属机关一万多人,由鲁中迁移到滨海,直到抗战胜利,在长达四年半的时间里,滨海一直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指挥中心和文化中心。
建国后,肖华说,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的党政军领导机关长期驻扎在莒南,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许多重大决策在这里制定,莒南、滨海是山东的“小延安”。
日,山东省政府在此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省政府。
至此,莒县那一抹延续千年,从毋忘在莒的大义到王尽美的大智和永远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承接。
山东省政府的前身是山东战工会。
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许多人弄不清楚。有的以为是个社团组织,有的以为是个群众组织,有的以为是个学术组织。
都不是,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是初期的山东省级政权组织。
一九四O年七八月间,在临沂边联县(现沂南县)青驼寺召开了山东省各界代表参加的联合大会。这是抗战时期,具有人民代表大会性质的一次会议。
会议决定成立山东省临时参议会(民意机关)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战工会,行政机关)。大会于七月底选出了黎玉、张经武、李澄之、陈明等二十三人为战工会委员。八月十七日,召开山东省战工会成立大会,在五百多各界代表面前,在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范明枢参议长的监誓下,由战工会首席组长黎玉带领全体委员会宣誓就职。从此,山东人民组建起自己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省政权。
根据刘居英回忆:“一九三八年初,韩复榘退出山东,各地旧政权纷纷崩溃后,山东处于无政府状态。我们本应抓住这一历史良机,放手建立新政权,创建抗日根据地。但是,由于山东党过去长期处于地下地位,对建立民主政权建设抗日根据地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放手大胆地创建政权,丧失了历史良机。”
“日军占领徐州后,继续南侵,在山东的日军只占大城市和重要交通线。一九三八年初,韩复榘被处决后,蒋介石委任沈鸿烈为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由大后方经河北进入山东,并于十二月率其政府机关进驻沂水县东里店,占据了鲁中山区。入鲁后,他网罗山东境内一些旧官吏、豪绅地方和部分国民党分子,到处任命司令,建立反动武装;又到处派专员、县长,企图恢复其旧的统治。他假抗日、真反共。在军事上、政治上不断对我制造摩擦,进攻抗日军民,企图消灭抗日力量。这样,在山东形成了敌、我、顽三角斗争的局面。”
一九三九年二月,中共中央指示:“我党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在冀察鲁三省放手发展与扩充武装部队,建立与扩大抗日民主政权。”四月,中央给山东分局的指示中,批评山东过去退让太多,“未能在省府、县长西逃时,普遍委任自己的县长。”“今后如有专员、县长逃跑,我即委任专员、县长。”“建立坚强的抗日民主政权,不让任何人撤换”。三月,八路军115师一部,在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率领下,进入山东。六月,中央军委又组成了八路军第一纵队,派徐向前、朱瑞入鲁,统一指挥山东部队。
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其兵力不断向华北回师,加强对敌后战场的进攻,占领了全部县城,并向重要乡镇伸展。从一九三九年夏天起,开始对抗日根据地“扫荡”。在反“扫荡”和反摩擦斗争中,发展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成立了省、专区、县、区的宪政委员会,举行了国大代表的预选:建立了行政区、专区、县、区、乡参议会和抗日民主政府。
到一九四O年夏,已建立了一个主任公署,十个专员公署,七十多个县政府。有统计的七十一个县政权中,民选的县长六十七个;二百三十二个区政权中,民选的区长一百八十六个。民选的乡长约占三分之二,民选的村长约占二分之一。
联合大会通过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组织大纲》,投票选出了范明枢等八十一位省参议员和黎玉等二十三位战工会委员,通过和颁布了《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由此,山东省级的抗日民主政权诞生了。
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是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根据地被摧残、分割和封锁,许多地方变为游击区。一九四三年是山东形势转折的一年。首先.实行了党的一元化领导,使各级党委成为各地区党政军民各个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机关。同时,成立了新的山东军区,中央决定由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委、黎玉任副政委、肖华任政治部主任,统一领导和指挥山东所有的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
到一九四四年底,山东的抗日民主政权已有五个行政主任公署,二十二个专员公署,一百二十七个县政府,八百五十多个区政府。解放区人口增至两千万左右。
一九四五年八月,经山东省参议会、政委会第二十次联席会议推选黎玉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前政委会的行政委员均为省政府委员,原政委会的各处改为省政府的各厅。省政府的组织和成员是:主席兼司法厅长黎玉,秘书长兼公安总局局长刘居英,民政厅长梁竹航,财政厅长艾楚南,实业厅长薛暮桥,教育厅长杨希文,卫生总局局长白备伍。
至此,山东省级人民政府由半合法到合法,名正言顺地完备建成了。
刘居英回忆到:“山东省各级人民政权的创建与成长,始终处于严酷的抗日战争中,处于激烈的敌、我、顽三角斗争中。我政权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创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以人力、物力全力支援战争夺取胜利。”
山东省政府成立时下辖5个行政公署,分别是胶东、渤海、鲁南、鲁中、滨海行政公署。解放战争中后期,鲁南、鲁中、滨海三个大战略区合并为鲁中南区,由此,始有八百里沂蒙的区域范围。
去年,在横山母亲崔立芬那里,她说给八路军一个大官叫罗荣桓的做过军鞋。
算算时间,从1938年带115师进入山东,一直到1945年离开山东去东北,罗荣桓在山东正好7年。其中,自从1940年带领山东党政军机关进入滨海,就一直在这块区域,时间长达五年。小店与大店近在咫尺,他穿小店的横山母亲做的军鞋,这就非常可能了。
罗荣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在山东根据地工作期间历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是山东党政军的主要负责人。罗东进回忆说:“父亲逝世前说,我一生选择了革命道路,没有什么可分给你们的,就留给你们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
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为他赋诗:“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到1940年10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得到较快发展,达3.6万平方公里。整个抗战时期,以八路军山东纵队为主体开辟了胶东、清河、鲁中根据地,以八路军115师为主体开辟了冀鲁边、鲁西、湖西、滨海根据地。八路军发展到了12.4万人。
到1945年8月,山东八路军已经发展到8个师、12个警备旅。1937年7月山东八路军数量为零,1938年12月为2.45万人,1940年10月为12.4万人,1945年8月则到了27万人!
抗战八年,山东歼敌占共产党歼敌总数的30.9%,山东八路军占共产党部队总数的22.5%。
1941年担任第一任莒南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的,正是王尽美的村庄大北杏的王东年。
王东年从小对王尽美十分景仰。他与王尽美的儿子王乃征是诸城省立第13中学的同学,又是亲密战友,两个人在1937年10月、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起组织抗日武装,到1940年,他当选为莒县参议会参议长。这时候,他刚刚25岁。
王乃征一直在莒县北部工作,后来去东北,而王东年则在1941年1月,到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当了县长。当时,这个26岁的县长穿一件粗布棉袄,腰里束一根布绳,头戴黑毡帽,脚穿芦草毛窝子。他在当地有这样一个称呼:“庄户县长”。
1942年春荒,许多村民饿得奄奄一息,王东年给大北杏村家里写了一封信。他恳求父亲把他家的祖坟上几十棵大柏树锯倒,卖掉,再把这笔钱送到莒南来。用这个钱买粮食,帮助莒南本地村民度过灾荒。
他的父亲照做了。老人找到本村农民,到祖坟把几十棵大树砍倒,又亲自卖掉。砍倒大树的时候,老人跪在祖宗坟前,百感交集。
这几十棵一直生长在莒县大北杏村的大树,一共卖了200多块银元。老人又亲自送到莒南,儿子接过钱,立刻交给了当地各村灾民。这几十棵莒县大北杏村的大树,最终化成了莒南人民口中的粮食。这就是共产党员,这就是共产党的县长。
今天的莒南人并不知道,他们的第一任县长王东年,他的入党介绍人,是王乃征。王乃征是王尽美的第一个儿子。
一个父亲的忠良和悲伤
在莒南,还有一个故事在流传。
一位父亲,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全部送到了共产党的部队里,三个儿子在几年里,全部牺牲在战场上。
这个父亲,就是刘永良。
刘永良已经早就去世了,我找到的是他的孙子刘炳茂。这是他唯一的孙子和后人。
刘炳茂记得,他的三叔去世的时候,是冬天,那是1950年,莒南的冬天特别冷,而朝鲜战场上更冷。就在一个下大雪的早晨,噩耗传来了:刘家的最后一个儿子,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
刘炳茂说,“我爷爷当时疯了一样,从屋里跑出去,跑到后山上,棉袄上的扣子一个个绷掉,他把棉袄摔在地上,露出胸膛,拼命用拳头捶着,后来一头倒在地上,眼怎么也睁不开。’
刘炳茂跟在后头,跌撞着跟过去,叫爷爷爷爷!很长时间,他的爷爷才睁开眼睛,眼睛没有焦距,一片血红。爷孙俩在大雪里一个拖一个,不时摔着跟头,总算回家了。
整整四天时间,刘永良不吃不喝,一个人到村子的北边,远远看着北方,那是他的三儿子牺牲的地方,叫着儿子的名字。
那是一个父亲的悲伤。
失去儿子的伤痛,刘永良不是第一次感受到。当他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刘炳茂的父亲牺牲后,他在屋里坐了一夜。他的妻子早就去世了,三个儿子是他一手拉扯大的,既当爹,也当娘。
刘炳茂一直到现在,不知道自己父亲的模样。父亲牺牲时,他还不知道意味着什么,区里送来北海币的抚恤金,他还不知道为什么给家里钱。
到了1948年,刘永良劝说儿媳妇改嫁了。当时刘炳茂的母亲26岁,刘永良是个明大理的人,他说儿媳妇年轻,不能在家守着。刘炳茂哭着不走,在他心里他哭着,这是为什么啊!为什么叫我从我家里走啊?
到了刘永良的第三个儿子牺牲,除了刘炳茂,另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留下后代,他们都很年轻就牺牲了,刘炳茂就被送回了爷爷身边。因为,这个家里,只有他这一条根了。
刘永良把二儿媳妇、三儿媳妇,全部都当女儿嫁了出来。
当他的三儿媳妇也在1955年嫁出来的时候,全村人都知道,刘家的三儿媳妇又走了。从此,刘家的院子,再也没有女人的身影了。
刘炳茂成了爷爷唯一的亲人。他很清楚,如果不是有他,他的爷爷早就撑不住了,他早就到那个世界找他的三个儿子了。
他说,“其实我三叔完全可以不去参军的,因为我家都死了两个了,领导都知道,结果,我爷爷还是去给我三叔报了名。”
“当时我三叔刚结婚十天,他实在不想走。”
“他说,爹呀,我两个哥哥都没了,我在家伺候你,过日子,不行吗?”
“我爷爷说,国家需要你。现在美国鬼子又打朝鲜了,咱都不出头,国家怎么办?”
“我三叔还是不大愿意,说我才18岁,个子又不高。”
“我爷爷说:你扛得动枪,就能上前线!”
三个儿子全部战死在疆场,刘永良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老人在1976年就去世了。我无法找到他,我只看到他的照片,人的所有经历,都会在脸上和眼睛里留下印记。我看到,那眼睛里,是一个父亲的悲伤。除了这个,还有如他的名字:忠良。这是国家的忠良,这是人民的分量。这是把心,把所有的儿子,都交给了共产党的人民忠良。这是人民对一个政党的信赖与托付。
它重如千钧。
它贵如黄金。
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这个国家的执政者,都应该想一想,如何才能不辜负,这样把三个儿子的生命全盘托付的信赖啊?如何才能不辜负这样的人民?刘永良老人浸满沧桑和悲伤的眼睛在看。
刘永良的家,在当时的莒县第九区。当时,最初在这里传播共产党的思想和抗日主张的,是谁?是谁影响了他的思想,让他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我问刘炳茂。
刘炳茂抹干眼泪,说出了一个名字:曹明楼。他说,我爷爷经常说从他到了我们那里,他才睁开眼,以前就在黑洞里。
曹明楼,这是个不陌生的名字。这个曹吉亭的同村人,在菖县大地第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里,他没有缺席。在莒南,他把火种传到了这里。
程金瑞:青春火炬燎原齐鲁
在莒南,还有一个人,他既是抗日小学的学生,又在毕业后成为抗日小学的校长,又是山东省第一个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立者之一,这个人,就是程金瑞。1948年,他作为优秀青年团干部跟随华东野战军南下,后留在河南工作。
1926年8月,程金瑞出生在莒县十字路的南十桥村。程家祖辈是莒县农民,此时,距离他出生的村子北90公里的王尽美的坟墓上,青草已经繁茂。
程家糊口艰难,但是他家的泥巴房子里却是飘着书香的。父亲程凤玖是私塾先生,熟读旧学,他家因此比普通农民家多了一分知识分子的清雅。1941年,程凤玖在扫荡中救了几个八路军战士,并送三儿子程金利、四儿子程金瑞参加了八路军。这一年,程金瑞15岁。到了1943年,程金瑞被选派到滨海中学学习。一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8岁时,他被派到大山前抗日小学当校长,两年后,教出的99个孩子全部参加了八路军。
他一边当校长,一边还兼任着筵宾区政府的文教助理,还是这个区的青年救国会会长。当时有一首歌这样唱:从洙边到大店,村村有锣鼓,庄庄有剧团。筵宾正是这个活动的中心,文教助理要做许多细致的工作。
1947年,莒南是中共滨海地委的驻地,山东第一个新青团团支部,就在这里的金沟官庄成立。程金瑞作为共青团山东组织的主要建立者之一,他与共青团的不解之缘,就从那时开始。一直到后来,他担任共青团河南常务副书记。
从滨海到中原大地,这个有书卷气质的莒南人把山东人的厚道、共产党员的真正为民,一路走一路携带。他曾在河南密县担任县委书记.平时骑辆自行车,下乡时看到地里农活,放下车子就帮着干起来。碰见挑粪,就跟着一起挑粪,碰见割麦子就割麦子。他骑着自行车下乡,路上遇到一农民,推着车子去卖猪,人家不收,农民沮丧,又拉得很吃力,这个县委书记就放下自行车,卷起袖子帮他去推车,一直帮他推到收猪的地方
甚至,这个细心的人,在上世纪70年代冬天大干水利工程工地上,他要求各级干部要爱惜民力,爱护群众,提出要特别照顾女社员的生理特点,孕期、经期、产期,都要照顾分配合适的工作,别落下毛病。他还说冬天天冷,早晨大家多睡会儿,被窝热乎乎的,中午回家吃饭,肚子热乎乎的,大家互相见面,有个笑脸,心里热乎乎的……
多少年后,密县的农民还是深情地怀念着这个山东人程书记。他们说,一想到程书记,心里就发热,眼里也发热……
2006年,程金瑞回忆故乡,遥望山东,他写下了这样几个字:青春火炬,燎原齐鲁。
从莒南县城一直往东,就是碑廓镇。这个镇属于日照市岚山区管辖,从碑廓再往东,就是安东卫了。安东卫所紧邻的,就是浩瀚无边的黄海。
正是因为核心与发端地大店小店与黄海如此之近,所以这块黄海边的根据地,就叫滨海根据地。
滨海所滨,正是黄海。
安东卫:自由的海滨
阳光灿烂,海水湛蓝。远远的海面上,有两艘船正行驶过来。
1945年4月,苏联红军的坦克已经兵临柏林城下,侵华日军还在垂死挣扎。为了防止盟军在太平洋西岸登陆,日军增兵山东,建立沿海防御体系,在山东的兵力达到了10万人。它的重点扫荡对象是山东的沿海地区。
滨海区严阵以待。
这一年的4月12日,山东军区发布开展夏季攻势的命令。其中规定,滨海、鲁中军区先进攻胶济路南伪军张步云,再对伪军厉文礼、张天佐发起进攻。然后,鲁南军区与滨海部队向临沂、费县地区以及津浦、陇海铁路三角区发展。
4月15日,山东战时行政委员会决定,滨海专员公署改为滨海行政公署。谢晖任主任,周纯全任副主任。滨海行政公署下设立了三个处,其中,第二处的副处长就是庄户县长王东年。
黄海边,王东年到滨海行政公署上任,黄土高原上,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滨海军区副司令员万毅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从5月1日开始,日军调海、陆、空三万兵力,对渤海、胶东、鲁中、滨海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在滨海军区,日军欲切断海上交通和日照、赣榆两县根据地与内地的联系,打通海青公路,控制海岸和公路沿线。5月2日,当苏联红军终于攻进柏林时,在中国的黄海边,日军从涛雒沿海(州)青(岛)公路南侵,占领了原来由滨海部队控制的安东卫、岚山头。
5月4日,日军继续向西进攻滨海根据地。6日晚,滨海军区23团1营2连接到命令,突袭安东卫。当时,23团大部队正在执行作战任务,派2连先赶去。2连急行军20余公里,凌晨两点,到达安东卫。
2连政治指导员钟家全是指挥了这场战斗的灵魂人物。他组织地形勘察,派出三个战斗小组对安东卫里的敌人发动袭击。
正是夜晚睡意正浓的时间,不远处的大海轻轻撞击着海岸,那是当地渔民祖辈听习惯的音乐。大海啊,这是他们的生存背景音乐,是他们全部诗情的来源,也是他们的衣食来源。渔民耕于大海,正如农民在春天犁开休息了一个冬天的土地那样喜悦与安心。
在海浪声里,2连召开了战前动员会。钟家全说:“同志们,我们红二连是老红军连队,爬雪山,过草地,打过硬仗。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在毛主席亲自指挥下,参加过直罗镇战役,东征时,又是一十五军团东渡黄河第一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省省政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