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盐亭三台秋林李建新过的红军是哪支部队

秋林镇——古驿道上的明珠
转载▼
秋林镇名字由来始于唐朝,因地处群山迭峦之中,场镇周围奇峰并起,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虽寒秋仍蔚然成林,故曰“秋林”。宋朝正式建镇,为古郪县十一镇之一。
&秋林镇位于东经105°13&26〞~105°18&13〞,北纬31°06&06〞~31°10&48〞,地处三台县东部,行政区域面积48.7平方千米。东与盐亭县巨龙镇、射洪县复兴镇为邻,南与射洪县潼射镇为界,西与本县百顷镇、富顺镇相连,北与本县三元镇和盐亭县两河镇相依,距三台县城36千米。
&秋林镇境域为东部深丘中窄谷区,丘高90米~200米,谷宽30米~80米,为岗岭状地形,多夹沙土。属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水量880毫升,无霜期年平均280天。境内有杨柳溪、桃花溪穿镇而过,境内流程长11千米;有较为丰富的天然气、膨润土资源3000万立方米。2015年耕地面积1362.1公顷,森林面积2106公顷。
&秋林镇辖官井沟、秋峰、石城、文昌、盘石、山枝、龙江桥、七里、桐麻沟、仁和、红星、星光、金乐、光辉、白鹤庙、四方16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46个村(居)民小组。1992年,5594户212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3户860人;2002年,5552户2006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27人;2015年,6827户201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57人。
唐朝时秋林为秋林寨。民国《三台县志》记载:“……唐为寨,宋为镇。……秋林寨在县东,乾宁二年(895年)王健(西川节度使)攻东川帅顾彦晖(东川节度使)拔秋林寨(进取梓州)”。“秋林寨”即今秋林镇。
宋朝设秋林为镇。官牒传递,商贾往来,已成通衢,秋林逐渐繁荣,场镇形成,遂正式建镇。北宋《元丰九域志》:“郪县有历鼻、唐桥、富国、龙谷、富乐、张杷、木池、丰饶、监池、雷井、秋林十一镇。”
&明朝设秋林为驿。秋林为潼川至盐亭必经之地,又恰处路线中点,故设置供传递官府文书之信使驻足的驿站,属潼川州辖地。明朝嘉靖《潼川志》卷二建置志:“秋林驿,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百户杨德建。”清嘉庆《三台县志》:“古者邮传之设所,以速诏命而候星使者也。三邑当川北之冲,向为入陕孔道。……
& & 秋林铺,铺司一名,铺兵一名。”
民国《三台县志》:“秋林驿,名秋林镇,后改为秋林寨,又改霜林驿,明末改为秋林驿。”
& & 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潼川州为潼川府,以潼川州本州置三台县。三台县以28星宿命名,设东、南、西、北4路28乡。此时秋林名“虚日乡”,治所设在万寿宫(原秋林供销分社采购站)。道光六年(1826年),奉令核查户口,编为保甲,改里为保,改牌为甲。咸丰中,奉令督办团练,设民团练丁。保设团正,数保或十数保设团总,县设团防局。光绪六年(1880年),奉令整顿户口,乡、保、甲、民团制度未变。
&民国初年,沿袭清制,今秋林镇仍名“虚日乡”。民国9年(1920年)全县28乡中的19乡划分为上、中、下乡或上、下乡,设团练办事处49个。虚日乡(驻秋林)设1团练办事处。民国14年,改组行政区划,全县置9区28乡49团练103保。虚日乡(驻秋林驿)属第二区(驻秋林驿),设1团练办事处。民国16年又将团练办事处改为团甲公所,驻地未变。民国19年,实行军政合一的基层政权机构,全县设4路9区62团甲公所,保甲数未变。虚日乡(驻秋林驿)属东二区(驻秋林驿),辖秋林场、潼射场团甲公所。民国24年,川政统一,调整政区,改团甲公所为联保办公处,划小保甲。秋林镇区属第二区署(驻秋林驿),第二区署辖23联保中有秋林联保(驻秋林驿)。民国29年,全县59联保改为乡。今秋林镇属第二区署(驻秋林驿)秋林乡(驻秋林驿)。民国31年,撤4区署,成立10个指导区,60乡镇。今秋林镇属第二指导区(驻秋林乡),第二指导区辖6乡中有秋林乡。民国35年8月,全县改为4个指导区,59乡1镇。今秋林镇属第一指导区(驻城厢镇),名秋林乡。民国37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香山乡并入秋林乡,驻秋林场。民国38年,全县为6个指导区,56乡1镇,592保,8826甲。今秋林镇属第一指导区(驻城厢镇武昌馆),名秋林乡辖27保。
&1950年初,全县设5区56乡1镇。今秋林镇属第五区(驻秋林驿)秋林乡;是年11月废除保甲制。1951年5月,政区大调整,改设乡、村、组,秋林乡分为秋林和香山两个乡(香山乡1956年划归射洪县)。是年底,全县设15区115乡1镇715村,今秋林镇属第五区(驻富顺),名秋林乡。1952年行政区划调整,是年底全县为18区138乡1镇。今秋林镇属第五区(区驻秋林),秋林区辖七乡中有秋林乡和金玉乡。1955年11月,撤销秋林区,是年底,全县为14区121乡1镇。今秋林镇属富顺区(驻富顺),富顺区辖12乡中有秋林、金玉。1956年金玉乡2个村划归射洪县,是年11月,全县为9区92乡1镇,秋林属富顺区。1963年5月恢复金玉公社。秋林公社、金玉公社属富顺区。1984年3月,改社、队为乡村。秋林公社改为秋林乡,金玉公社改为金玉乡。1988年9月置秋林镇属富顺区。1992年9月5日,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撤区并乡建镇,秋林镇、金玉乡合并建秋林镇。
经济与社会
&秋林镇2001年地区生产总值4848万元,财政收入14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739万元,第二产业241万元,第三产业1868万元。消费品零售总额941万元,市场面积6000平方米,商业从业人员233人。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1504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8987万元,第二产业1566万元,第三产业4493万元。生猪出栏10951头,肉牛养殖大户8户,能繁母牛750头、耕牛1045头,羊956头,家禽130956;有专业合作社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2个;有电商经营点5个;核桃产业带200公顷、花椒产业带66.7公顷初步形成。先后引进8个业主投资农业产业、场镇改造、基础设施等,引资额达到2670万元,其中农业招商引资额达到370万元;“棚户区”进行改造4070平方米。
2016年建成村社水泥路117千米,6个村进行了土地整理;场镇亮化,安装了LED路灯15盏,太阳能路灯16盏;金玉场镇太阳能路灯3盏;山坪塘87口,石河堰45道,微水池87,口,引水渠33条,91公里,提灌站6处,装机85千瓦,集中饮水13处;实施水利“五小”工程项目,整治堰塘2口;自来水厂2个,生产能力210立方米∕日。安全饮水工程,小集中2处、场镇1处,分散饮水13个村共计260户,硬化渠道1条2.5千米,
2016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3529人,城镇医疗保险参保750人;投资80万元实施公共运行维护项目84个;投入资金75万元,完成60户C级危房改造,完成12户D级危房新建。
&镇内有初中1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601人。有村卫生站9个,镇卫生院1所,床位50张。
秋林场镇东起观音堂东石头桥,西讫张爷桥,全长约1500米,有“秋林街,三里三”的口碑流传。场镇常驻人口1996人,场镇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已经建成0.8平方公里。有上街、新街、幼稚园街、中学街、中街、鸡市湾街和下街,共计7条、2500米。场镇建筑面积59.482平方千米。场镇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
&驿传又称邮驿或邮传,它是我国历代王朝为政治和军事需要而建立的一种邮驿制度。驿传制度经历了几千年,是我国人民在陆路交通中创立的一种具有东方特色的文化。早在商周时期即建立了邮亭驿传制度。驿站则是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秋林镇是古时成都经广汉、中江、三台、盐亭、南部直至巴中、阆中,而后北上出川的陆路交通干线上的重要驿站。明朝黄汴《天下水陆路程》记“北京至陕西四川路”说“陈仓驿(宝鸡县)……(六十里)草凉楼驿……(六十里)青阳驿。……(七十五里)保宁府(阆中县)锦屏驿。……(六十里)秋林驿。……(四十五里至)四川布政司成都府(成都县、华阳县)锦官驿。”从陕西至成都经过34个驿站,其中就有秋林驿。
&秋林古驿为两峰(中峰、北峰)三山(关帝庙山、观音阁山、川主宫后山)环抱,二水(杨柳溪、桃花溪)萦绕,山青水碧,景色宜人。民国《三台县志》卷二舆地志二记载:“中峰山,在秋林驿驿场,环境四周,二水迥澜曲折于场后,横流作带,山下有桃花溪水环绕山麓。北峰山,在秋林驿北,明时,山顶有太古庙,明末焚毁。今廖阳正殿基础尚存。近场诸山多平坦,而此山独高耸壮丽。”嘉庆《三台县志》(清嘉庆20年〔1815年〕刻本)卷一记载:“桃花溪,县东三十里,春日桃花夹岸掩映,清流由稻花坝入涪江。”古有“一山一寺生得高,关圣人坐半山腰,菠萝寺前回头望,张飞大战麻石桥(现张爷桥)”的口歌子。
秋林驿为军事、交通要塞,不少文人墨客对它的历史作用,兴衰更替、风土人情、山川形胜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
民国《三台县志》载:(清)陈松泉《于役诗》:“谓前朝此地缙绅自都宪潘伯而下,卜筑者廿余家,登明进士第者十余人为冠,盖往来之地,名人每多留题。”光绪二十三年《新修潼川府志》第三十卷杂志四诗文补遗记载:杨廷和(1459~1529,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秋林驿诗》“桃花溪水绕山流,半是黄沙护作州。积土几湾刚有麦,平林一望更无秋。弦歌雅俗从今换,桑柘生涯不外求。好寺欲游游未得,赏心聊寄驿西楼。”王士正(清初杰出诗人)《秋林驿雨》:“积氛常不彻,天地日冥冥。俗杂蟾夷种,林深虎豹扃。荒村阴峒黑,寒夜鬼磷青。梦里夔门路,开头下洞庭。”(清朝)陈书《秋林驿道中》:“淡淡炊烟谷口回,驿门古道长苔莓。莫惊衣带清香满,适向梅花树里来。”《陆渊.秋林驿诗》中写到:“水接桃花溪上头,两峰南北似杭州;人家竹树多春色,我爱秋林不带秋”。《蜀诗抄》中《徐福.秋林驿诗》虽感慨仕途,却侧面反映了秋林之景色:“天寒鞭马下危岗,渐入秋林数色苍。挺壑长松应自老,临风幽菊为谁香。泥分路影才无雨,日背溪阴尚有霜。莫道山行苦岭寂,泉声鸟韵总笙簧。
&&桂林书院
&桂林书院位于北峰山麓,背山面溪,书院前端两旁各有一条百余台阶的小径连接溪畔小桥,直通街市。主持讲学的均为当时有才学,有德行的人,因此学生考中秀才的甚多。
&桂林书院始建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民国《三台县志》卷十七学校志:“……相地于广佛寺之隙田,其地自石城山逶迤数里来聚于此,上接金玉山,下临塞江山,中峰峙其前,北峰枕其后。奇峰外罗,万景俯纳,凡溪山之有者,皆其有也。……”(石城山: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二舆地志二:旧通志“在州东五十里,四面如城。”按:山环顶皆石,石上摹刻古篆字,大尺许)。桂林书院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是读书求学的一方胜地。历经55年,至19世纪末,桂林书院已经破旧不堪。乡绅张、江等氏推举左选楼主持修葺,并新修三间房屋,桂林书院焕然一新。天全州(今雅安天全县)训导、光绪十四年(1788年)举人王世芬(三台人),非常向往秋林驿。时值王世芬被贬职,于是便来到秋林居住、讲学,并作《培修桂林书院记》(民国《三台县志》卷十七学校志):“左种松数十株,高出于屋,右则巨柏数行立,缠以古藤,间以小树杂茨,每当春二三月,花开月明,禽声上下,绵蛮岩谷间,达旦不绝。门前两樟屹立,势欲参天,其外,修竹数杆,悠悠然握风弄日,与相掩映。坐读树根可以忘暑,院内老桂四株巃嵷(l&ngzǒng)亏蔽,秋中花繁烂如银,粟香闻一山,桂林之名其以此乎。”
&桂林书院1905年改为既有初小又有高小的两等学堂,1918年改为桂秋小学,1935年更名为秋林小学。桂林书院自建校以来培育出了不少能人志士。如道光八年武举人严怀韬;清代壬寅恩科举人、文盖绵州,蜚声川北之书法家左攀龙;中华民国时期的军政要员、二十九军中将军长刘雨卿;四川大学教授左治生。
&秋林中学位于秋林场镇北峰山下,占地面积88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5个,在校学生149人,在职教职工31人,
90%的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学校拥有功能完善、设备设施先进的教学大楼、学生公寓、学生食礼堂、校园网络、多功能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系统。
&秋林中学的前生为桂林书院。桂林书院1905年改为两等学堂,1918年改为桂秋小学,1935年更名为秋林小学。秋林中学于1947年以秋林小学为基础筹建。1948年,经省政府核准,名“三台县立秋林初级中学”,时有学生50人,教职工11人。1950年春,三合初中停办,学生并入三台县立秋林初级中学。1953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三台第二初级中学,1960年改为三台县秋林初级中学,1970年学校开设高中班。1980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下达后,经三台县革委批准试办农职业班。同年秋季,招收农职业2个班,学生100人,初中仍为普通中学班。1983年改为四川省三台县秋林农业学校,有职高班,也有初中班;1985年更名为四川省三台秋林职业中学,职高班与普通初中班并存。农职班主要开办蚕桑专业,学校当时有桑园基地12亩。1984年被评为四川省职业技术先进单位。1987年有职高6个班,学生405人。有坡地10亩,蔬菜地3亩。
2010年,停办职高,学校更名为三台县秋林中学校。
&张爷桥。旧名桓侯桥,相传三国时张飞赴阆中路经此地所筑。现存张爷桥始建于1763年,横跨于桃花溪上。据嘉庆《三台县志》记载:“桓侯桥,邑东六十里,乾隆二十八年建。”
&桓侯庙。民国《三台县志》卷四舆地志四记载:桓侯庙,在秋林驿溪(桃花溪)之西岸,《于役记》又云,“五里桓侯庙,庙在丛箐中,路旁有碑:‘秋林名霜林,庙地为侯(桓侯)立马头盼之所。’明景泰三年(1452年)苍溪教谕潘文焕撰《叶圣显王张公庙碑记》:“秋林古名楸林镇,沿溪而西四百步得石桥,而北乃火峰山山麓,有张侯益德厅故址。”又(明)欧佩撰《重修桓侯祠碑记》云:“侯自成都,出守巴郡,驻节秋林,秋毫无犯。”
&佛教胜地广佛寺。位于中峰山西北麓,自镇街至庙门修有陡斜石梯一百零八步,共喻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寺前有高达30多米的黄梁树一株。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为瘟祖会,远近香客来此烧香,备纸扎“轿子”焚化在瘟祖神像前,借此表示送走家中瘟疫。后庙大殿里,塑有高达丈余的释迦牟尼佛像一尊,造型精致,神采栩栩。民国《三台县志》卷四舆地志四载:广佛寺在秋林驿,创建时代无考。《四川通志》:“广佛寺一作广福寺,本旧刹,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谛官王德成重修。”嘉庆《三台县志》:“县东六十里,乾隆十八年(1753年)补修。”民国《三台县志》卷五舆地志五:方象瑛(清)《使蜀日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八月二十五日,抵秋林驿。僧寺佛像甚古,小铜佛尤精巧,眉目态致,皆有生气,与时制逈异。唐元宗、僖宗幸蜀,画师巧工悉从,故蜀中寺观多名画铸像,皆毁于寇,此犹幸见之。”
三义宫。据民国《三台县志》卷四舆地志四载:三义宫,在县东秋林驿街中,古惠民宫也。有方碑记云:“建自乾隆十八年癸酉,内有古代铜铸骑鹿寿星,高三尺余。正殿檐前有铁铸马槽式化钱炉,为明崇祯六年(1633年)十一月初三日铸。后有观音阁,右岩石上刊有古字为李邦新郭氏同男等创建。”
&左攀龙(),字立鑫,三台秋林人。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壬寅科举人,会考知县,被派往甘肃候补未行,后考入京师法律学堂,毕业回川,在成都蚕桑学校任教。1914年,被委任为罗江县知事,上任仅三月辞职回乡,任潼属联合中学国文教员数年。后赴川东南各地游历,适同乡李雅才师长驻防永川,被聘为幕宾兼永川县县长,一年后又辞返乡。1924年,二十一师师长田颂尧慕其书法技艺,聘为幕僚,专司文职外交,后再辞回乡,专研诗文书法,终成川北书画名家,求者盈门,声名远播。
著有《松斋诗稿》四卷,杂文笔记四卷。
1932年病逝,享年56岁。
刘雨卿(),字锡田。三台秋林人。
&成都陆军弁目学校毕业后入川军,参与护国、护法及军阀混战,屡建战功,升任旅长兼涪陵市市长。1929年,被川军阀刘湘委以二十六师副师长。1936年,中央军校高教班学习毕业,受蒋介石召见。不久升任26师师长。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刘雨卿奉命率26师抗日,接替上海税警总团防务,捍卫上海市郊大场国际电台。10月17日晚,正式与日军交战,血战7昼夜,日军伤亡三四千人,刘雨卿师亦惨遭重创,仅剩600余人。因英勇作战得到嘉奖。10月下旬,奉令移交防务,开赴江西湖口,马当地区整休,并担任封锁长江防务,又与日军背水一战,弹尽粮绝,突围脱险,移地景德镇。
&1940年春,刘雨卿部奉令归二十九军军长陈安玉指挥,在浙赣战役中,他奉令率部反攻南昌城,其师穿插作战,一鼓作气,攻至南昌莲塘附近,击毁敌机3架,大有收复南昌之势。因邻师未按指定地点配合作战,日军集中兵力反击,军长陈安玉阵亡,刘雨卿腿部负伤,被迫后撤。后升任29军军长。
&1940年冬,部队整编。刘雨卿任二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次年,奉命率军与二十二集团军合围新四军,造成“皖南事变”血案。抗战胜利后,调任二十一军军长。
1947年台湾“二二八起义”,二十一军奉命驰台,起义被血腥镇压。1948年7月,刘雨卿任重庆市警备司令,后任卫戍副总司令。
1970年病逝于台北。
左治生(1905—2003),左攀龙之子,三台秋林人。
1924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与三台同学贺成、谭卫根、王藴中等人,经左道之介绍,加入中共地下组织。毕业后赴日本明治大学经济系深造。1931年,毕业回国,先后任北京中国大学、国立四川大学讲师,教授。
&抗战时期,先后任重庆市立中学校校长、甘肃第八战区政治部第三组组长、田赋粮食管理处副处长。抗战胜利后回川,历任国民政府粮食部秘书、驻川督粮委员、川康区直接税管理局局长、云贵区国税局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四川大学教授、西南财经大学资深教授。兼任中国财政史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经济学,财政金融学和高等财经院校教材建设及中国财政史研究领域卓有建树,著述达千余万字。著有《财政学》《国家预算》《中国财政史》《中国近代财政金融史》和《中国财政历史资料选编》等高等院校国家统编教材。其中《中国财政历史资料选编》为600万字巨著。
&2003年病逝于成都,享年98岁。
&张聚斋()本名咸萃,三台秋林场镇人。
&1930年-至1936年,先后曾在三台县立初级中学、成都尚志高级中学、四川医学专科学校求学,毕业后,任国民政府军第三十六军少尉军医。1937年至1942年,先后调任成都“度群医院”任医师,中央军校医院任上尉军医。后离职返三台,任三台卫生院首任院长。1947年秋,调名山县卫生院工作,不久后辞职回原籍,张返乡时正值秋林初中筹建之际,即被推荐为“秋林初中筹建委员会”主任。1948年,秋林初中建成后任校医,与此同时兼任秋林镇卫生院特约医师。
&建国后,被选为秋林区卫生工作者协会主席,开设“平民诊所”。引进西药广施中西医道,为患者治病。1952年至1971年间,先后任秋林区卫生所所长、向阳区(现景福镇)卫生所所长、新生区卫生所所长,江油钢铁职工医院内科医师,平江筑路师医务所主任,乐安区卫生所所长,永安电厂医务所主任,三台县卫生防疫站主任医师等职。
&蚕姑会。蚕姑会是祭祀蚕姑神的盛会,相传蚕姑是蚕桑丰收的保护神,农历二月初十为蚕姑神会期。时值春光明媚,桃符换旧,万象更新之际。农村也比较闲暇,百姓将之视为盛会,都踊跃参加,在此集会中可以会亲友及久不见之故人。集市货物品种甚多,百姓可以购买日常所需,会期当日,远近百姓如潮水般汇聚到市镇。上午九时,街前后已经人山人海几无立足之地。川主庙是蚕姑行宫所在,善男信女,烧香还愿,庙内香客摩肩接踵。庙外摊贩触目皆是,百货杂陈,无奇不有。庙中舞台排演戏剧,多为忠孝节义故事,甚具教育意义,观众的喝彩声此起彼伏。上午十时,游行大会正式开始,恭迎蚕姑神像出行。先是紧密锣鼓,声震天地,继之细乐伴奏,音韵优雅,鞭炮声不绝于耳。各色各样旗、牌、伞、帐排列成行,迎风招展,异彩纷呈;金甲彩龙,美丽雄壮,高跷狮子,半空表演,技艺精湛,令人称奇。蚕姑神像身着鲜艳的大红锦袍,由四人肩抬行进,善男信女均手执香一束,一对挨一对,形成一道浩大长龙,徐行街头。凡经过之地,住户均焚香燃烛,顶礼膜拜。此时两旁人潮,齐声喝彩,万头攒动,伸颈张目,皆欲先睹为快,此推彼抗,情势汹汹,于是叫嚣声、锣鼓声、鞭炮声不绝于耳,响彻云霄。直至会终,人潮始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认真创建和谐宗教场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盐亭-绵阳.doc 18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认真创建和谐宗教场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盐亭-绵阳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马克思主义在盐亭的传播
19世纪中叶以来的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榨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国家和人民陷入了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为了民族的生存,许多志士仁人前仆后继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11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盐亭人民勇敢地投入到这场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中。辛亥革命后,盐亭人民思想上得到了解放,民主共和理念深入民心,民族工商业较快发展。但这次革命是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胜利果实很快被北洋军阀窃取,盐亭和全国一样陷入了军阀混战的黑暗统治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在黑暗和苦闷中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并逐渐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盐亭的一些思想进步人士首先觉醒起来,接受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宣传新文化,投入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中;一部分先进分子自觉寻求革命真理,开始接受、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投身大革命洪流锻炼成长,逐步成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建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而不懈地奋斗。
辛亥革命前后的盐亭社会
一、盐亭社会概况
盐亭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居嘉陵江、涪江两江分水岭上。是绵(阳)、果(南充)、潼(三台)、阆(中)四州陆路要道,为川北蜀道南路咽喉。盐亭历史悠久,初为《禹贡》梁州孱亭之域,战国时,蜀国在此设亭候望以防巴国西侵,秦名秦亭,汉名潺亭。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迁置万安县,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年)废万安县为潺亭县,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因治所近盐井改名盐亭县。历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县境先后曾有其他郡县建置,而盐亭名延至今,清代为潼川府辖县。隋开皇四年(584年),盐亭县令董叔封大力发展蚕桑,盐亭县茧丝产量跃居新城郡所辖郪(今三台)、射洪(治今射洪金华镇)、盐亭、通泉(治今射洪太和镇)、中江五县第一位,是传统的桑蚕大县。在漫长的岁月里,盐亭县以自给、半自给自然经济为主,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红苕、蚕丝、生猪等,工业主产井盐,物产较为丰富。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全县总人口由14万增加到25万余人,主要居住有汉、回等民族①。
从鸦片战争爆发到20世纪初的盐亭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封建官僚、土豪劣绅横行猖獗,兵匪交织,天灾频繁,烟毒泛滥,瘟疫流行,民不聊生,苦难深重。
盐亭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仅占总人口9.8%的地主、富农的土地却占全部耕地的26.8%,全县人均耕地只有2.5亩。农民除向清政府交纳丁粮农税等十几种税赋外,同时还要受地主豪绅高租重押和高利贷的盘剥。官府与地主豪绅狼狈为奸,想方设法把各种赋税负担转嫁到佃户、贫苦农民身上。同时通过附加、以劳抵租等形式搜刮民脂民膏、聚敛财富,使广大农民因无法交纳各种赋税而沦为佃户,又因夺佃沦为无业游民,失地农民只有背井离乡,乞讨为生。加之帝国主义外来势力的侵略和掠夺,使盐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大量倾销洋货,如布、纱、纸等商品进入中国,仅1904年就向盐亭输入值银2万两的洋纱洋布,就严重冲击了盐亭的棉纺、茧丝业,加速了对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的破坏。城乡手工业作坊纷纷倒闭,城乡失业人员增多,他们与失地农民一起构成了了失业群体。为求温饱、求生存而进行反抗斗争,则成了盐亭人民的共同愿望和革命要求。
帝国主义在中国除进行经济掠夺外,文化侵略也步步逼近,主要形式为对人民进行西方宗教文化思想灌输。1889年,英国基督教公谊会从三台派传教士到盐亭县城开办了“基督教堂”、“福音堂”、“天主教堂”和华英广益小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玉龙镇设立分堂。1912年,“中华圣公会”东川教区(今阆中)派员到时属南部县牧区的富驿场建立教会,设教堂,随后陆续设支会区19个,广泛发展教徒达1500余人②。入会的教徒依仗“治外法权”和清政府“保教”政策的庇护,享有特权,专横跋扈。教会势力在十余年间遍及全县各乡场镇,他们借传基督教、天主教之名,行侵略掠夺之实。与当地官绅、土豪勾结,鱼肉百姓,干扰社会秩序,致使族群矛盾十分突出。
盐亭城乡的烟毒盛行。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扩张,鸦片流毒全川。盐亭这个封建统治势力严酷,土地贫瘠,人民苦寒,以红苕、酸菜为主食的山区小县,也深受烟毒之害。清政府课以重税“寓禁于征”,后来征税却变成贪官污吏敛财的手段,有些人还趁机运贩烟毒,官绅则收受贿赂,发大财。1861年后,盐亭城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秋林李建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