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弱问一句,CUHK这么好的薄弱学校改造自查报告为什么不设置面试

Access denied | www.geyi.org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geyi.org)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be2-ua98).颜美气质可爱的话,这些麻烦会少很多的~&br&&img data-rawwidth=&1800& data-rawheight=&1350& src=&/ab0c3d6ac6f92b469599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0& data-original=&/ab0c3d6ac6f92b469599d_r.jpg&&&br&&br&&br&没有啦我乱说的,但是作为全班唯一一个内地生,这些年还是掌握了一点点技巧,不仅适用于香港local,也一并放之四海皆准的和成功台湾人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愉快地玩耍~&br&&br&&br&&im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200& src=&/089aee89e3b64fffeec3bf21e97cbdc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089aee89e3b64fffeec3bf21e97cbdc8_r.jpg&&&br&&br&香港学生对内地学生是好奇的,所以可能会有人主动和你交流。都是成长在地球村的宝宝,你可爱有趣又释出善意,人家肯定也会乐意和你聊天。但同时,香港学生的普通话没有我们那么好,就像我们中间忽然来一个美国同学,有的人就是不好意思去说话啊,会怕麻烦什么的,不要太玻璃心。文化背景毕竟不同,交流要么会发现超多乐趣,要么会很容易犯尴尬症
自我披露是成为朋友必要的步骤,但不要一见面就谈政治谈三观谈香港台湾西藏日本是不是中国的一部分,慢慢从电影动漫周杰伦来不好吗?这样很没礼貌,当然第一次见就非要和你谈的宝宝也同样有毒。香港新一代更注重本土,相对来说很多人国际化视野不足,正恰如新一代中国宝宝大国情怀恩主心态之重,其实都是爱自己土地的表达方式,十分相配。&br&&br&要相信环境是友善的,也要尝试理解为什么存在不友善,并自如地面对。歧视源于误解和无知造成的刻板印象,所以才要跨文化交流。交流有两个原则,互相尊重和包容差异。也就是别对香港宝宝有敌意,也别觉得自己的文化就很优越,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多听多表达多看新闻,但也没必要和不为你着想的傻逼废话。&br&&br&人的共性是大于地域差异的,所以只要足够互相理解,性格又相配是很容易成朋友的,一个人喜不喜欢你,主要看你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看你的出生地不是吗。&br&&br&一个好的你,或许令更多香港人喜欢内地,一个不好的你,或许令更多人不喜欢内地。但是你和你的香港朋友都只是小小的样本,始终不代表整个印象。不用给自己那么多压力,你的朋友喜欢你就好啦,要让全香港人都喜欢你干嘛,咱是上大学又不是选特首(而且大家也没多喜欢特首hhhhhh&br&&br&啊,就酱,开心地交往吧,一年的时间够我学会讲广东话啦,希望你也是
颜美气质可爱的话,这些麻烦会少很多的~ 没有啦我乱说的,但是作为全班唯一一个内地生,这些年还是掌握了一点点技巧,不仅适用于香港local,也一并放之四海皆准的和成功台湾人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愉快地玩耍~ 香港学生对内地学生是好奇的,所以可能会有人…
&h2&这可能是你目前为止能见到的港中深学子对“就读体验”最全面详细的记述。&/h2&&br&&img src=&/v2-2fcac8e923a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2fcac8e923a_r.jpg&&&br&&h2&引/&/h2&&p&不久前 Facebook 的 CEO 兼创始人 Mark Zuckerberg 回到了他的母校哈佛做毕业演讲。我们都知道他曾经从哈佛辍学,最终没有完成在哈佛的本科学业。但在这次演讲中,Zuckerberg 仍然动情地说 “I love this place!”“I’m so grateful to Harvard.”&/p&&br&&p&似乎有点离题?放心,我确实是来给你们介绍我亲爱的学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但在你们继续阅读下面的文字之前,我希望大家都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大学(本科教育)之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p&&br&&p&这篇文章本是为了母校高中一个公益项目而写给学弟学妹看的,我稍作了一点点修改便把它搬了过来做答案。我相信这个话题被设置的初衷是广大应届生们想要知道在这所学校生活学习的体验,从而知道自己喜不喜欢、适不适合来这里就读。从这点上看,我们这些在读学生应是最有发言权的。但很可惜去年我入学之前兴冲冲地打开这个问题,却发现排在前面的答案基本不是我校学生所写,现有的答案也没有让我对未来四年的学习生活衣食住行产生相对清晰的画面,所以如今自行前来补这个缺。我在这里只谈自己在这所学校就读一年的所见所闻所想,不打算涉及太多百度和官网能得到答案的问题(比如 CUHK 和 CUHKSZ 的关系,老实说,作为生活在这里的学生,我不觉得它重要),尽可能地给各位提供一个真实有意义的参考。文章很长,希望能帮助到真正对港中深感兴趣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反正有时间~)。&b&同时也呼吁大家在这个话题之下能搁置对学校品牌的过度争论,还原到最基本的学习生活体验上来,帮助到更多想要了解我们生活的同学们。&/b&&/p&&br&&p&&i&&b&目录&/b&&/i&&/p&&p&&i&o 专业与课程&/i&&/p&&p&&i&o 课余生活与人际交往&/i&&/p&&p&&i&o 硬件设施与校园管理&/i&&/p&&p&&i&o 后记/(含职业规划)&/i&&/p&&br&&img src=&/v2-663a7f82c01b0ab7a975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663a7f82c01b0ab7a975_r.jpg&&&br&&h2&专业与课程&/h2&&p&我校目前开设三个学院,分别是经管、理工和人文。遵循香港的本科教育体制,港中深的学子们初入学时也是先选学院,大二才再选专业的。我们有两个学期时间可以认真了解每个专业的区别,发现自己适合的方向。选择学院和专业在原则上充分尊重个人意愿,除非你心仪的学院/专业名额报满,才会再根据高考成绩/GPA 进行角逐。实际上去不到自己想去专业是极少数情况啦,并且我校转专业或转学院都比较灵活。只要你向学院提交申请,阐述清楚你的想法和个人规划,学院基本上都会支持你的选择并提供帮助的。我在学校一年见了好几例经管转理工、理工转人文的,甚至也有一些同学在不转学院的情况下申请修其他学院的课程。&/p&&br&&p&同样遵循港校传统的是全英文授课(中文、体育和个别的通识课程会用中文)。但不用紧张,学校无论是官方组织 Sall Center 还是学生社团 English Animator 都会积极组织日常活动帮助大家全方位提高英文水平,相信你很快会适应的。一开始真的没听懂也不用着急,我们的教授都很平易近人。平常总能在饭堂或咖啡厅看到教授与同学畅谈,所以不要害怕写邮件约教授噢。Btw,接受全英文教学还有一个好处便是去国外学校交换或上暑课都不需要额外提供托福雅思成绩,大大降低了我们走出去的门槛。&/p&&br&&p&那么是不是说大学只有专业课可以上呢?当然不是。我校还提供中文、英语、IT、体育以及多样的通识课程(包括人文、自然、历史、两性关系、营养学、城市课等),其中有些为必修,有些为选修。我个人感觉是,虽然有些课程别的学校也有,但这里的上法很不一样。比如英文写作,我的老师 James Roth 从第一天就要求我们忘掉以前学的 Chinglish,因为 native speaker 不是这么写文章的。我至今仍然对第一份认真写出来的 essay 只拿了55分耿耿于怀,但也感谢这个打击逼着我必须放下从前所有的光环重新开始学英文,认识什么叫 thesis, cohesion, oxford comma,感受西方人写文章的逻辑和思维层次,学会做引用和注释,并且该用简单句的时候就用简单句。我甚至可以说英语课逼着我对很多东西去做更深的思考,因为比起我们怎么写,老师同样关注我们的思维过程。他不会说我们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只要我们的推导逻辑是合理的,就会被尊重。他甚至鼓励我们去挑战一些固有思维。“在美国,我们的政府、学校、父母从小教育我们要去 challenge everything”,有次闲聊的时候 Mr. Roth 这样说。&/p&&br&&img src=&/v2-342a7e0ebcbc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8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v2-342a7e0ebcbc_r.jpg&&&br&&p&其它课程同样是让人收获无穷的。我们在中文课上学会了如何写一封完整、得体的邮件,感受从前较少接触的港台文学风格,尝试了自己去完成导修和期末论文。自然课的课本则包含了许多经典自然科学著作的篇目,动辄几十页英文原版的《理想国》、《物种起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几何原本》,还有关于DNA双螺旋结构、人脑结构,还有沈括的《梦溪笔谈》……其实真的读得我很痛苦(我一个文科生),但课上小组同学积极的讨论实在让人享受。试问平常我们有多少机会能去认真地思考“科学与宗教是否冲突”、“人究竟有没有自由意志”这样的问题,并且与他人交流想法呢?就连体育课,也让我了解了健身房里所有的器材应该怎么用,我要如何根据自己的体型和健康状况制定锻炼计划。我们的体育老师也很强啊,啦啦操的老师在港中大读的PhD,看她和外国人交流英语说得可顺溜了。排球课的老师张萍是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orz。&/p&&br&&p&每门课的总成绩算法都不一样,但没有一门课是期末考占100%的。以我上学期的 Management 为例:出勤占10%,小组第一个 project 占10%,期中考占20%,小组期末 project 占30%,期末考占30%。这样算成绩的好处就是期末考即便没考好不会完全抹杀平日的努力,坏处就是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拼了老命地学习,对待任何一项 task 都不敢放松,一到期中期末更是全民爆肝。每天在图书馆学到晚上11:30闭馆还不走的大有人在,期中期末的时候24h开放的自习室里也大有人在。来港中深真的要做好 workload 和 peer pressure 都很大的心理准备。&/p&&br&&img src=&/v2-e8cc50c2e50c556fe5aec22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8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v2-e8cc50c2e50c556fe5aec22_r.jpg&&&br&&h2&课余生活与人际交往&/h2&&p&别看港中深建校才三年,学生会、社团和各类组织的活动已经可以说发展得相当丰富了。艺术类的,无论你是能唱能跳还是能弹奏,在这里你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年里我经历了入学舞会(Party)、燃点音乐节、建校音乐会(在深圳音乐厅哦)、圣诞围唱、The Voice、合唱团专场音乐会、戏剧节和公演……而且质量水准对于一个大学来说是相当高了。有时也会有各种创意展览开在校内。学术类的,商业联合协会总是能提供丰富的实习、商赛和各种讲座信息(对了我校的大师讲座真的很多并且质量很高),English Animator Society 让你第一次接触便从此爱上英辩、public speaking,并创造着一切让你成为 global citizen 的机会与可能性……体育类的因为个人原因不是特别了解,但学校健身房可是一个很热门的地方呢。此外由于学校附近是大运中心,所以常常有各种成为马拉松或高尔夫赛事志愿者(甚至参赛运动员)的机会。如果你是个喜欢实践搞事情的经管学生,创业也是学校鼓励的事情。学校时不时会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向学生开放项目,比如校园里的会饮咖啡厅就是由学生团队完成整个商业策划并持股经营的,最近新开张的校园美发店也是如此,还有一个 tea shop 项目依旧在招标中。对学校项目没兴趣的你也可以去积极实现自己的想法。我如今所在的创业团队 Outing Travel 就是在做一个大学生的旅行约伴平台,并且准备在这个假期里注册公司,逐渐向珠三角的学校开放啦。&/p&&br&&p&我校学期很短(所以 workload 很大),假期相对地也就很长,可以好好利用。暑假从五月底开始,九月初才进入秋季学期,总共三个月有多;寒假拆分为三个星期的圣诞假期和的两个星期春节假期,两个小假期之间相隔两周(这两周是要上学的,而且多半作为第二学期的开端,两周之内可以自由 add/drop 课程)。我们通常利用假期去旅行、实习、做志愿者和上暑课。暑课其实就是趁着假期时间上上课多修一点学分。除了留在本校之外,你也可以选择到国外的大学上暑课,与我校合作的国外院校包括剑桥、伦敦政经、UC Berkeley、UCLA、杜克、UBC 等等。今年暑假我们就有600多个学生(超过30%)是会到国外上暑课的。&/p&&br&&img src=&/v2-8b049b1fc88e99c2cb78e_b.jpg& data-rawwidth=&4096& data-rawheight=&26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96& data-original=&/v2-8b049b1fc88e99c2cb78e_r.jpg&&&br&&p&港中深的大学生活里没有班集体这种东西。要知道,从前我们的朋友基本都是同班或同宿舍认识的,并不完全是人自由选择的结果。我也曾经担心没有班集体之后,像我这种并不是很社交型人格的人会不会交不到好朋友,落入孤单的境地。但事实证明,结果正好相反。我们在不同的课上、不同的社团组织和不同的活动里都能遇见不同的同学,结识不同的朋友。谁知道你会在哪里遇见最好的朋友,甚至是未来的伴侣呢?并且一旦认定,你也可以将你们的课表排得尽量一致,或是干脆组成舍友。我们交友是没有任何专业或学院限制的(通识课程就是不同学院学生一起上),完全不会出现朋友圈子局限的情况。走在路上总能跟很多人打招呼,交流时可以倾听多元的想法,也是很愉快的事情。但也正是因为没有班集体,很多通知、机会以及作业 deadline 是不能依赖别人来告诉你的,得靠你自己查收邮件并且记在心里。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不是吗?&/p&&br&&p&书院文化值得一提,这个传统也是延续港中大的。目前我们一共有逸夫、学勤和思廷三座书院,其实说白了就是宿舍。我们常常打趣说“学院是爸爸,书院是妈妈”,因为书院是我们居住生活的地方呀,并且常常会组织自己内部的活动,给每一个同学关怀。所以啦,真的不用担心没有班集体,书院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呀。&/p&&br&&img src=&/v2-a04d25d128f3f1c000ef47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v2-a04d25d128f3f1c000ef47_r.jpg&&&br&&h2&硬件设施与校园管理&/h2&&p&&b&吃。&/b&学校目前三座饭堂,中西餐都有。出品说好吃也不算很好吃,说难吃可能也不至于,只有一点贵是毫无争议的。想换口味的时候我们会去蹭马路对面信息学院的饭堂,好吃又便宜,就是夏天没空调;附近的两大 shopping mall 分别是 coco park 和万科广场,有吃的有超市有电影院和滑冰场,基本满足日常所需(只要你要求别太高)。学校内还有24h的天虹便利店,其中商品也是一言难尽,唯有贵是毫无争议。饮料和甜点校内也可以解决,但“喜茶”和“一点点”的代购群依旧火热。美团外卖十分方便,学校甚至还配备了专门的外卖柜。目前唯有新鲜水果是没办法在校内直接购买的,但我们有好几个买水果的微信群,可以直接在群里跟店主买水果,店主每天固定时间来学校送水果(部分还会切好噢)。&/p&&br&&p&&b&住。&/b&上面已经已经提过一下书院了。逸夫书院离教学区是很近的,但属于其他两座书院的我们就时常戏称自己是“山里的精灵们”。目前另两座书院已经建好,我们下学期就要搬过去住了(之前一直都住在逸夫,我想我会永远怀念宿舍到教室只需5min步程的日子),据说会有免费校巴带我们穿梭其间。宿舍真的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豪华,四人一间,上床下桌,室内空间不大,没有独立卫浴。卫生间和洗澡间(放心,是有门有锁里边还有帘的隔间)每层楼都有,并且每天有人打扫。原本觉得没有独卫很无法接受的我在住了一年之后无比喜欢这种方式,除了省去我们自己刷厕所的麻烦,并且无论你在什么时间回到宿舍需要洗澡,都不用担心吵到可能已经睡着的舍友,自由度大大提高。宿舍区从来不断水不断网不设门禁(我指的无门禁是说几点钟回来都可以;每栋楼和每层楼的大门都是需要刷校园卡才能入内的,所以不用担心外人进入),有电梯,每两层楼之间有公共休息室,内设冰箱和简易厨房,还有桌椅可以给书院伙伴们围坐畅谈。洗衣房在每一栋宿舍楼顶层,配备有多台洗衣机和烘衣机(刷校园卡或者下载app都可以使用,一次4块钱),天台上空有玻璃天花板,不用担心晾晒的衣服会被雨水淋湿。&/p&&br&&img src=&/v2-6eb7b039abd92abd0ae039b0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8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v2-6eb7b039abd92abd0ae039b0_r.jpg&&&br&&p&&b&学。&/b&图书馆真是个好地方,夏天空调和香港真是一样儿一样儿的,巨冷(爽)无比。除了安静舒适的看书和学习环境,图书馆还设有给小组讨论用的小型研讨室。研讨室需要在网站系统上预订,四周玻璃墙可以用来写字画图向组员演示思维过程,室内除桌椅外还有可以连接电脑的电视,这样整组同学可以一起商量改进PPT。图书馆还买了一堆的数据库让学生可以免费使用查找资料(忘记有啥了,我用得比较少),图书馆的老师也会开 workshop 教我们如何使用电子资源,这些在写论文或做研究的时候都是很有用的。图书馆旁边还有博文书店,店面不大但是英文、港台、内地书籍一应俱全,曾经有丹麦的交换生向我狠狠地夸赞了里面书本的质量。另外,作为一所国际化的大学(咳咳),校园网上 Google 是不需要翻墙的(也就只有 Google 了,总归比没有好)。除了考试用的礼文楼以外,WiFi 全校园覆盖。&/p&&br&&p&&b&杂。&/b&想特别介绍一下学校里有一个叫 CIDE (Center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创新创业中心)的神奇地方(我现在正坐着码字的地方hhh)。这是一个可以用来看电影、开 party、开产品发布会、工作学习、设计并制作衣服、做饭做糕点、用3D打印机制作模型、上课的地方,前几天还有一群人在这里看了欧冠和苹果的WWDC发布会。我特别喜欢里面一句标语 ”Creativity is a work ethic.“ 它的更多功能就留待即将到来的你们发掘啦!&/p&&br&&img src=&/v2-4a0a46a876d2e75eec58a7f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4a0a46a876d2e75eec58a7f_r.jpg&&&br&&p&为什么提到校园管理呢?很多人说,深圳毕竟是深圳,香港是香港,很多体制上的不同在香港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因此没有必要来港中深这样一所看似不中不西的学校。我刚好对此有点不同的看法。有些东西你希望去感受是因为对此心生向往,认同那是进步的方向,那么我相信你始终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的故乡,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也能吸收一些它好的方面,向着一个更好的方向有所发展。而港中深正是这样的一所学校,它给你的不单单只是感受,更是实践的机会。或许香港更民主,但实际上很多内地学生是没有办法完全参与这个进程的,甚至不太愿意涉及它,因为香港在民主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我们的学生会和香港的确实不一样(至少我们没有独立法人地位),但第一次去投票选举出自己支持的书院和学校学生会,这个经历我不会忘记。&/p&&br&&p&港中深是一所蛮有讨论氛围的学校。第一届学生创立了一个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叫“浅见”,于是今年妇女节前后有位同学在上面发表了一篇长文,引发了全校范围内关于“过三七还是三八”的大讨论。与此同时,凤语 CMA (Campus Media Agency)微信公众号上一篇篇来自老师和同学探讨女性意识和两性关系的文章(后面还围绕这个话题举办了一系列观影会、分享会),以及学生会公关部对于举办女生节活动初衷的声明,无不在引导着我们对它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学期末发生的另一件“大事”,便是学校突然颁布了宿舍“一年一搬”的方案(立刻执行的那种)。由于这个决定关系到每一个同学的生活,却又没有征求过任何学生的意见便突然颁布,给很多家住的远又已经有安排的同学带来了不少麻烦。所以可想而知,这个方案在颁布后当即引起了大范围的不满(甚至可以说是众怒了)。公告是下午出来的,朋友圈立马炸开了锅,学生会应该是在了解到学生有不满后立刻就开始联系学校了,甚至呼吁我们暂时停止向学校发邮件,因为担心学校收的邮件太多会忽略掉学生会的邮件。于是当天晚上8:30学校火速召开了面向全体同学的咨询会,即便那时已经是忙碌的期末,但当晚现场仍座无虚席,大部分的同学都在积极理性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还有很多同学在场外收看直播。校长也向全体学生发送了邮件,向我们表达了他对这个问题的关心,并在第二天如约与学生会的同学见面商讨。大约是在第三天的时候,我们收到了学校最终决定今年暂不实行此方案的通知。&/p&&br&&p&那也是我第一次尝试通过理性且有效的方式争取自身权益。&/p&&br&&img src=&/v2-8f48bd7eaa852c25410d1_b.jpg& data-rawwidth=&1360& data-rawheight=&8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0& data-original=&/v2-8f48bd7eaa852c25410d1_r.jpg&&&br&&h2&后记/&/h2&&p&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我在开头提出来的问题呢?希望看完这么多的你,心中是有自己思考的。今天是距离我参加高考整整一周年,这一年里我和小伙伴们去美丽的帕劳潜过水、去北京参加过哈佛的峰会、在大学里经历过不知前路在何方的迷茫(并最终不再迷茫)、发现大学期末考让我比面对高考更紧张辛苦、在正月攀过长白山看冰冻的天池、在台湾和民宿老板谈天说地、多次往返港澳、站在深圳音乐厅的舞台上唱过歌、加入了一个喜欢的社团最后担任社长、加入一个创业团队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可能性、认识了一群很有趣很强的朋友、爱上了一个爱我的人、变得对自己前进的道路和状态更有信心……&/p&&br&&p&Zuckerberg 说,“在这里,我们开始结交一生的挚友,甚至有的以后会成为家人。这是我为什么对哈佛如此感激的原因。” 耶鲁大学前校长 Richard Levin 认为,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高考意味着一个阶段的结束,选学校则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希望所有学弟学妹们在选择自己的大学和专业时不要只考虑名分和短期就业的问题,而是真正能用心选到喜欢又适合自己的学校吧。&/p&&br&&p&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没怎么提我校学生职业规划的问题,我希望能引导大家先去看到更多。简单再提一下职业规划吧,除了商协和学校邮件源源不断地转给我们各种各样的优质实习机会,学校的就业服务中心也会提供各种帮助,比如开设 workshop 给大一的学生教我们如何写简历、给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们配备校外导师等等。资源是真的很多,我周围很多大一小伙伴都已经开始实习了呢。&/p&&br&&p&记得有人问过:“你们相信这所学校的未来吗?” 一个学长是这么回答的:“我们自己就是学校的未来。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相信,还有谁会相信我们呢?” 大三的学长学姐们(港中深第一届学生)最近在各大国际商赛中频频斩获佳绩,我们大一大二的看着也很高兴。今天为了写这篇东西,又上知乎搜索了一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现一年前我入学时看到的那些不实而随意的负面评价已经少了很多很多,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各方更多认可和鼓励的声音。&/p&&br&&p&是真的很骄傲,很爱这里啊。&/p&&p&&/p&&br&&img src=&/v2-00afcc599b982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00afcc599b982_r.jpg&&
这可能是你目前为止能见到的港中深学子对“就读体验”最全面详细的记述。 引/不久前 Facebook 的 CEO 兼创始人 Mark Zuckerberg 回到了他的母校哈佛做毕业演讲。我们都知道他曾经从哈佛辍学,最终没有完成在哈佛的本科学业。但在这次演讲中,Zuckerberg 仍…
回归早就已经开始了,学术圈外面不知道而已。10年之后美国学术界的funding情况就走下坡路了,国内则是节节高升,现在川普上台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加剧。知识分子需求层次基本已经到了自我实现级别,自我实现自己的事业这一动力下大家都是逐水草而居,哪钱多去哪。&br&具体套路就是:&br&年轻人(40以下)抱团回去找大腿:几个好熊弟从理论到应用,各自技能树能从零开始拼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故事,大家都是名校有出身在国内有人脉根基的,一起回去以后组队刷paper你挂我我挂你,申funding互相吹,可以实现整个科研领域跨越式发展。累归累,也算是能比国外更早更好的开始自己的事业,很多人还是觉得值的。&br&当打之年的回国来开分基地:自己已经国外tenure,有可能遇到了从正教授到院士这么个天堑,就回国找个大学,搭上线以后挂个名,拿国外的研究去国内申笔钱,开个组,招国内学生,毕业来自己国外主基地或者国外好基友组里刷个海龟经历,回国青千起,自己的学派就这么开始生根发芽了,美滋滋。&br&功成身退的回来养老:带着一大堆title,来国内挂个名,没事教教课,审审funding,还有精力的就找几个自己徒子徒孙当小老板,来带个大组,自己可以完全做自己想做的研究(不要小看这点,这是很多科学家毕生都没能实现多久的梦想)国内这个级别的养老服务还比美国大部分地方好,祖国生活也方便,爽歪歪,国籍是啥,能吃?&br&越是美国难拿funding的领域,回归的越多,水平也越高,做的也越好。比如美国拿funding已经拼的刺刀见红的生物啊,化学啊,还有马上被川普怼死的大气啊新能源啊,保持现在砸钱量的二阶导数为正,赶英超美指日可待。&br&相反,美国好找的领域,比如cs这种,海龟就少的多了,fresh phd都能回国副教授了…
回归早就已经开始了,学术圈外面不知道而已。10年之后美国学术界的funding情况就走下坡路了,国内则是节节高升,现在川普上台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加剧。知识分子需求层次基本已经到了自我实现级别,自我实现自己的事业这一动力下大家都是逐水草而居,哪钱多去…
题主看这里!一定要看!&br&&br&本人本科2+2专业,中山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都曾经就读两年。中文大学申到了博士,最终放弃offer,gap一年,现在转读硕士。&br&&br&插个广告~ 欢迎大家关注我~专注干货段子手~&br&&br&&br&&br&先上结论: &br&&br&&b&能上中文不上理工,能上理工不上中大。&/b&&br&&br&强调一点的是并非看不起中大和理工,相反的,我非常热爱这两所学校,也为曾是中大人而自豪,只是香港和大陆大学环境实在相差太远,以前我没得选,现在我要提醒学弟学妹,能出来读还是出来的好。&br&&br&今天太忙,占坑明日答。&br&&br&回来填坑了。&br&&br&要说清楚上面的结论,我要先总结一下我本科在这两个学校的经历。&br&&b&在中大的前两年是我想要的大学,在香港的后两年是我想要的成长。&/b&&br&&br&&br&因为不知道题主学文学理,就不讨论专业排名这些,只说说SYSU和香港几所高校的综合比较。&br&&br&SYSU算得上是国内TOP10吧,不算太好太至少是华南第一学府。师资力量没的说,和香港理工/中文相比不会逊色,甚至可能尤有甚之。软实力中大不怂,但是大学的关键不在师资力量这一点。诚然,一个好教授可能会激发你求知的欲望,但在大多数大学里,最符合实际的一句话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至少在这三所学校,我可以保证是这样的。平均每天五六个小时的课程,教授们讲课简直飞起来,&b&真正学到东西不在课上而在课下&/b&。其实上了大学你会发现,身边有好多用功的同学,在上课之前就把当堂要讲的弄清楚了,听这堂课只是为了印证几个问题。&br&&br&说明白了这一点,其实大学最重要的是&b&身边同学的学习氛围&/b&,&b&以及大学能提供的机会&/b&。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还加上&b&硬件设施&/b&这一条。为什么这么讲,分为以下几个原因。&br&&br&&b&1. 人的自制力真的有限&/b&。高中的环境促使每个人都在努力,题主有中大水平又上知乎问问题,我姑且认为你是一个努力上进的好宝宝。可是大学完全不一样,因为&b&你若是没有学习的动力,就会懒散到你自己都不敢相信&/b&。我讲真,不管你上大学之前,甚至是每学期开学之前,发过多少誓,做过多少计划,我这一学期要达成多少目标,最后能实现的着实寥寥。若你一开始不搞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获得学习的动力,在大学里,是很容易迷失的。毕竟生活嘛,谁不想轻松一点,作业抄了就抄了,期末复习了一样能过,这种心理在大学是普遍存在的。&br&&br&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讲,&b&身边同学的学习氛围太重要&/b&。这三所学校都是相对自由的学校,不像北方一些大学还会有早晚自习班主任。中大辅导员一个人对几百个学生,除非你要自杀否则基本没人主动管你。我在中大读的化院,课程量不算太多,我比较学渣,每天除了上课时间之外&b&平均&/b&再拿&b&一个半小时&/b&出来学习,基本能应付平时的课程和作业还有实验报告等等。考试前一周时间抱抱佛脚,中大GPA也有个3.5/4.0这样。不算很好也不算很差,申请美帝勉强够看。学霸就厉害了,绩点肯定是满绩,天天去图书馆自习,平均每天比我多学五六个小时吧(我估计的)。嗯扯远了,说回正题。大学你会遇到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这件事几乎是肯定的,你也会有人生中最快乐的四年时光,不必为了衣食担忧,同时社会的压力也还没有到来。有很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谈个恋爱,甚至单纯的,玩。都没有问题,但是唯一要确保的是在这四年的时光里,不要单纯的为了追求快乐而荒废学业。&b&大学说到底还是学字为先。&/b&即使在中大,也有不少男生宿舍天天开黑搞起,不少女生宿舍天天煲剧追番逛淘宝,大四毕业投简历了两眼一黑。不客气的说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大学自由开放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是很多学生把自由过成了散漫。所以一个好的宿舍氛围,或者是好的几个朋友可以相互督促着学习,在大学里实在是很难得。&br&&br&中大的学生天赋都很足,能考上中大都是有实力的学生,只是大学生活能给的选择实在是太多了,什么都想尝试,唯独忘记了学习。&br&&br&相比之下,香港的高校学期更短,一般13周课程结束,十五周学期结束。而中大动辄二十周的学期实在是太漫长。这带来的变化十分明显,本科学习的课程几所高校不会差别太大,至少在大类和基础学科上学的东西可以说没有区别,选修课程各学校院系开设不同也是常见。但是香港高校把同等的内容压缩到 2/3 的课时里学习,实际上学习压力大了很多。中大每门课就两门考试,期中期末。香港高校一般使用test制度。短短三个月时间里两个test一次期末考,从开学第三周第四周开始考试,一直考到期末,是香港各大学的现实。&b&更重要的是,香港高校没有补考制度。&/b&挂科了就只能重修,挂了基础科目有可能会不能继续读高级科目,必须重修过了才能继续。所以在香港挂科是很严重的事情,很有可能会延毕。所以每一次test的成绩(一般是总评25%左右)都变得重要。可以说&b&香港紧凑的学期制度对大多数人来说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氛围&/b&,这一点毋庸置疑。这种学习环境更能够延续高中保留的学习习惯,不至于使大学太过懒散放松。&br&&br&我可以和楼主说一下我在香港后两年的学习经历。不夸张的说,整个两年平均每天12h的学习时间肯定有,包括周末在内。在顶峰的时候,那时候我要准备GRE同时还要做FYP,每天17h+的学习,只睡四五个小时。等你上了大学想起这个答案再来看一眼,就明白这是什么水平。希望那时候能再激励你一次。&br&&br&&br&&br&&b&2. 大学提供的机会决定了你的眼界。&/b&这个好理解的很,我给简单解释你就明白了。在香港所有的高校,基本都能给本科生提供大量的交换学习机会。新加坡国立啦,美帝藤校啦,学商科的更多是去欧洲交流的机会,基本相当于欧洲半年游。而这些经历带给你思想上的变化是很难量化但是又确实存在的。出去过再回来,眼界会变高,学不学得到多少东西暂且不说,这样的机会放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有的,不说中大,清北也很难比的了。再说的势利一些,交换经历中能认识的朋友应该算的上是极好的人脉关系,具体香港高校和哪些国外院校有合作,大学主页上都可以查到,我就不多说了。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这种经历对于独立人格的培养以及生活能力的提升都有极大的裨益。说到这里要提一下的是,这些机会也和学校名气挂钩,对应的港大和科大还有中文能提供的交换机会是要比个理工、城大、浸会好上那么一些的。&br&&br&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讲座和各种活动。讲座内容无奇不有,来的人也是千奇百怪。真要算起来,可能每天都有不同的讲座是walk-in就参加的。运气好还能赶上TED来录像,校园歌手大赛说不定还有邓紫棋和陈奕迅做嘉宾。&br&&br&&br&&br&&br&&b&3. 硬件设施。&/b&这是最后补充的一点。对于理工科这样有大量实验的学科,硬件设施真的十分重要。以化学举例,我本科的时候在实验室有独立的项目,几百万的仪器MS、NMR等等也是每天想用就能用,累计在实验室消耗的药品大约也值三万港币,而这仅仅是为本科生做一个毕业设计。香港的各高校别的不说,钱还是很多的。仪器设施上从来不含糊,相比大陆好了不少,不过这些年中大在内的一批名校资金也很充裕,这方面的优势可能没那么凸显但仍然存在。&br&&br&另外还有的就是香港的住宿、网速、饮食等等都是质量比较高的。宿舍配有健身房台球厅等等,厨房也肯定有。香港各高校的图书馆比起大陆相差太多。齐全的数据库和藏书,全港各高校共享图书馆资源。校内安全措施也好,所有学校内的地方,钱包电脑放桌上去吃饭就行了,回来之后东西肯定在原处。而且最重要的是一桌一插座十分方便。&b&香港的高校提供的所有设施都是在方便你学习和生活。&/b&并且学校各种制度合理完善,少有不便。&br&&br&&br&&br&PS. 经济问题的话,如果没有奖学金,SYSU一年三万以内肯定够。香港理工or中文一年二十万以内吧。&br&&br&&br&解释我之前的话,在中大的两年确实太快乐,无拘无束的生活到现在都让我怀念。但是在理工的两年才真正学习和成长,说白了,课业压力太大,逼着你成长。&br&&br&&br&&br&说到最后,其实香港各高校能提供的资源基本差不多,唯有学校名气不同,中文大学之于理工大学,大约相当于中山大学之于华南理工大学(华工校友勿喷我,都是爱)。确实的差别出在香港和大陆的大学体制不同。所以回归结论就是:&br&&br&&b&能上中文不上理工,能上理工不上中大。&/b&&br&&br&附上一个其他回答 有关Gap year 希望对你有帮助&br&&br&&br&&br&&b&另,欢迎大家咨询我有关香港留学的问题。&/b&&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的 Gap Year 经历是怎样的?有哪些心得分享? - Mushroobby 的回答&/a&&br&&br&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不胜感激:&br&&br&&img src=&/v2-09b3ac457d92c6_b.jpg& data-rawwidth=&1712& data-rawheight=&12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12& data-original=&/v2-09b3ac457d92c6_r.jpg&&&br&祝好,以上。
题主看这里!一定要看! 本人本科2+2专业,中山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都曾经就读两年。中文大学申到了博士,最终放弃offer,gap一年,现在转读硕士。 插个广告~ 欢迎大家关注我~专注干货段子手~ 先上结论: 能上中文不上理工,能上理工不上中大。 强调一点的是…
我个人不建议去香港读研究生。&br&几年前,我曾经在港科读一年博士,然后就退学了。我对香港没有好感,借此记录一下那时候的真实情况,以免自己以后忘记,也为后来人做个借鉴。&br&&br&当年我选择去港科读博,对香港是抱有憧憬的。一方面香港人既然也是中国人,我以为自己不会被歧视,另一方面的确受到港科国际排名的误导,以为港科的科研,无论硬件软件,必然是世界一流的。&br&&br&大四毕业季,因为毕业户口迁出的问题,费了很大劲才办了香港签证。我和我妈坐了三天三夜火车到了深圳,过关排了好久的队伍(港人过关则奇快),在香港坐小巴的时候就被那无比崎岖的山路晕车得半死。刚去港科真的欣赏那美丽的海景,我妈也对那些热带植物称赞不已。我喜欢一些私人空间便于集中注意力思考,可是到了宿舍就震惊了,博二学生五个平方米的室内摆着一张上下铺,跟国内一样的猪笼一样的生活瞬间让我心凉了一半。厨房一团糟,打开一个抽屉,十几只蟑螂活灵活现。我和我妈废了好大劲打扫了厨房和厕所。晚上宿舍实在太小,睡不下我和我妈,出门找宾馆,因为没有预定,低于一千五港币的宾馆脏乱差得让人恐怖,所以我和我妈就在宿舍里面交替半宿睡觉半宿坐着熬了一夜。&br&&br&虽然回程的火车票还有几天,我提前让我妈回到了深圳,一方面因为住宿的问题,另一方面有一些香港人对我和我妈态度并不好,可能是因为我们说普通话的原因(我和我妈在国内也不是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不排队的那种人,也没买奢侈品奶粉之类),很多香港人对说英文的人的态度绝对比说普通话的人态度好。我多少有些失望,不过我觉得既然我是在这里做学术,就不要挑剔这些了。另外食堂的饭菜很好吃,上万港币的奖学金也算够花。&br&&br&然后赶紧让同宿舍(一个宿舍四间屋子,共享厨卫)的中科大来的博二大哥带我去了系里的实验室,(这个大哥也厌恶五平双人间间,逼到常常在实验室打地铺的地步)。我们系,每年也有三四篇Nature Science入账的,居然只在主楼占了一层的一个区域。硕士博士很多没有办公室,要么和液氮瓶、氧气罐等等一起,在走廊里自己圈个座位,要么和化学通风橱、高能激光器、小白鼠一起在实验室里面拉个帘子找个小桌子办公。这些小的可怕得科研空间,是你在各种香港的大学介绍里面从未见过的,那些硕博顶着国际排名的光环,也从来不跟外人谈到这些现实。我完全觉得自己上当受骗,来了这么一种鬼地方。硬件条件,真的比内地差太多。&br&&br&我们系所有教授的水准都是只由发高影响因子的论文的多少而评判的,在应用物理方面这里几乎就是空白。无论是从前我在内地还是后来我去了欧美,这都是不正常的,唯独发生在香港的现象。我逐渐认识到,有着糟糕的硬件条件,拥挤的生存环境,主要为服务业金融业忙忙碌碌的香港,对于我这种做应用物理的人来说,确实是来错地方了。&br&&br&见了教授,港人,虽说某全球top5 PhD,也是科研经费很少且用着经常损坏的二手仪器,组里有个欧洲 来交流的学生,使用这些破烂仪器的机会,也要比我们这些内地生要多,我姑且认为导师是热情好客,我作为本国人,也没太多意见。欧洲学生半年就逃了,建议我去他的国家留学为妙。&br&&br&第一年学了一些专业课,水过了博士qualification,给香港本科生们做了好些TA,这些香港孩子蛮可爱的,也不知道和那些在大字报上天天骂蝗虫的那些是不是一拨人,香港比大陆还要拥挤,我来凑什么热闹呢。后来听说第二年博士生不保证住宿了,大家查了查校外住宿的条件和费用,内地生进行了静坐示威罢课,体验了一下皿煮,然后该怎样怎样,好多小伙伴默默滴转到欧美去了。感觉没有前途,没有兴趣,年末我也就退学了。&br&&br&离开大陆久了,就容易忘了大陆的不好,只记得自己的思乡情。临走前,我买了哈佛大学教授写的蛮厚的一本英文历史书,准备带回家作为唯一的纪念。在罗湖口岸,我看着口岸对面亲切的乡亲们和美丽的简体字,显得紧张而兴奋。我加快脚步,却被大陆海关抽检行李的人挑走了,他们翻了我的行李,没收了我的书,还训斥了我。我赶紧装了装孙子,就被放走了。由一只蝗虫变成一个孙子,也算是进步了。
我个人不建议去香港读研究生。 几年前,我曾经在港科读一年博士,然后就退学了。我对香港没有好感,借此记录一下那时候的真实情况,以免自己以后忘记,也为后来人做个借鉴。 当年我选择去港科读博,对香港是抱有憧憬的。一方面香港人既然也是中国人,我以为…
&p&谢邀。知乎首答。&/p&&p&首先一句结论:姚先生的学术贡献毫无疑问是极富开创性且影响深远的, 主要集中在&b&密码学基础&/b&,&b&计算复杂性&/b&及&b&量子计算&/b&方面。下面简要介绍一些代表性工作。本文参考了ACM图灵奖的&a href=&///?target=http%3A//amturing.acm.org/award_winners/yao_1611524.cf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官方介绍&i class=&icon-external&&&/i&&/a&。&/p&&ul&&li&&b&密码学&/b&。虽然数目不多,但这些工作个个举足轻重。直到今天还吸引(养活)着无数顶尖的理论密码学工作者。&/li&&ul&&li&[DY83] &b&Dolev-Yao模型&/b&,最早的&b&形式化模型&/b&之一来讨论分析一套密码协议的安全性。&/li&&li&[Y82a] 提出若干现代密码学的&b&核心概念。&/b&例如&b&伪随机&/b&(Pseudorandomness),&b&计算不可区分&/b&(Computational indistinguishability),&b&陷门单向函数 &/b&(Trapdoor one-way functions)。全都是现代密码学不可或缺的骨架。如果现代密码学也有奥斯卡或格莱美的榜单,这篇文章绝对是大赢家。&/li&&li&[Y82b] 提出了著名的&b&百万富翁问题&/b&,从而也引入了&b&安全多方计算&/b&这一个大题目。&/li&&li&[Y86] 提出了解决两方安全计算的一个优美的技术 &b&Garble circuit。&/b&现在每年还有很多工作在扩展改进这一技术,它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li&&/ul&&li&&b&计算复杂性 &/b&&/li&&ul&&li&[Y77]&b& Min-Max Principle &/b&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结论,给了随机算法一个巧妙的刻画。可应用于分析随机算法的期望复杂度及博弈论game theory。&/li&&li&[Y82a]&b& XOR-Lemma &/b&一个简单的方法去放大问题的复杂度,广泛用于Derandomization。&/li&&li&[Y79] &b&communication complexity &/b&首次提出“通信复杂度”这个概念,现在依然是热门研究课题。多少人的生计全靠它了。。。&/li&&/ul&&li&&b&量子计算&/b&&/li&&ul&&li&[Y93] 首次证明了&b&量子图灵机&/b&模型与&b&量子电路&/b&模型的等价性。&/li&&li&&b&量子密码学。&/b&例如证明量子密钥分配协议在更强攻击模型下的安全性[Y95]以及提出其他若干量子密码的基础工具[Y00]。&/li&&/ul&&/ul&&p&&b&欢迎大家讨论补充。&/b&&/p&&p&[DY83] Dolev, Danny and Andrew Chi-Chih Yao, “On the security of public key protocol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Vol. 29, Num. 2, 1983, pp. 198-207.&/p&&p&[Y77] Yao, Andrew Chi-Chih, “Probabilistic Computations: Toward a Unified Measure of Complexity” (Extended Abstract), &i&18th&/i& &i&Annual Symposium on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FOCS ’77),&/i& IEEE Computer Society, 1977, pp. 222-227. &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Digital_object_identifi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oi&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dx.doi.org/10.FSFCS.1977.2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0.1109/SFCS.1977.24&i class=&icon-external&&&/i&&/a&&/p&&p&[Y79] Yao, Andrew Chi-Chih, “Some Complexity Questions Related to Distributive Computing” (Preliminary Report), &i&Proceedings of the 11th&/i& &i&Annual ACM Symposium on Theory of Computing (STOC ’79)&/i&, ACM Press, 1979, pp. 209-213.&/p&&p&[Y82a] Yao, Andrew Chi-Chih,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Trapdoor Functions” (Extended Abstract), 23rd Annual Symposium on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FOCS ’82), IEEE Computer Society, 1982, pp. 80-91. &/p&&p&[Y82b] Yao, Andrew Chi-Chih, “Protocols for Secure Computations” (Extended Abstract), &i&23rd&/i& &i&Annual Symposium on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FOCS ’82)&/i&, IEEE Computer Society, 1982, pp. 160-164.&/p&&p&[Y86] Yao, Andrew Chi-Chih, “How to Generate and Exchange Secrets” (Extended Abstract), &i&27th&/i& &i&Annual Symposium on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FOCS ’87)&/i&, IEEE Computer Society, 1986, pp. 162-167. &i&The first of these two papers introduces secure function evaluation, and gives a protocol for the famous Millionaires’ Problem. In talks related to these papers Yao introduced a technique for secure computation known as garbled circuits.&/i&&/p&&p&[Y93] Yao, Andrew Chi-Chih, “Quantum Circuit Complexity,” &i&34th&/i& &i&Annual Symposium on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FOCS ’93)&/i&, IEEE Computer Society, 1993, pp. 352-361.&/p&&p&[Y95] Yao, Andrew Chi-Chih, &Security of Quantum Protocols Against Coherent Measurements&, Proceedings of Twenty-seventh ACM Symposium on Theory of Computing (STOC1995), Las Vegas, Nevada, May .&/p&&p&[Y00] Yao, Andrew Chi-Chih, &Quantum Bit Escrow&, (with A. Aharonov, A. Ta-Shma and U. Vazirani), Proceedings of Thirty-second ACM Symposium on Theory of Computing (STOC2000), May 4.
谢邀。知乎首答。首先一句结论:姚先生的学术贡献毫无疑问是极富开创性且影响深远的, 主要集中在密码学基础,计算复杂性及量子计算方面。下面简要介绍一些代表性工作。本文参考了ACM图灵奖的。密码学。虽然数目不多,但这些工作个个举足轻重。直到…
分享我申请港大但失败的经历,希望有用。&br&一、申请条件&br&1.学校背景:本科双非,大陆普通二本A类学校2012级;&br&2.成绩:共77门课程,GPA3.8+,算术平均分90+,连续四年专业内排名第一;&br&3.英语:雅思6.5分;&br&4.奖学金及荣誉:国家奖学金、沈阳市大学生市长奖学金、连续四年校一等奖学金,辽宁省优秀毕业生、沈阳市大学生标兵、校优秀学生干部;&br&5.科研:参与辽宁省教改某项目,参与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一项,主持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前期全部工作;&br&6.实习:某小学,共两次,第一次从事教学行政工作,第二次教授四年级语文并兼任班主任,两次均满一个月;&br&7.志愿活动:共两次,分别在市图书馆和市捐赠中心,均满一个月;&br&8.学生工作:社团负责人、学院学生会某部门副部长、班委成员,有负责大型活动的经历;&br&9.证书:CET-4、CET-6、计算机国二(C语言)、普通话一级乙等,小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三级)、沙盘游戏治疗师(中级),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学位;&br&10.课外活动: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亚军团队成员,主持人大赛、风采大赛、舞蹈大赛等活动均获奖;&br&
(以上各项条件均有有效证明)&br&11.签约中介: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香港项目组VIP服务(保证不是广告)。&br&二、申请中的改变&br&为了确保有学可上,在申请过程中临时决定考研(大陆学硕)保底(拗不过家长,万般无奈……),于是在四个月内经历了考研复习、初试通过的全过程。与此同时,关于读研选香港还是选大陆,与家人发生巨大分歧:家人倾向于选大陆,一是心疼我独自在香港读书辛苦,二是大陆学硕毕业后考博读博均较容易,而香港授课型硕士毕业后在海外申请博士的难度大且读博的时间成本高(职业目标是大学老师);我铁了心去香港读研,原因很简单,港大是我的女神校。&br&妈妈表示中立,我与爸爸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各退一步,决定只申请港大和港中文(由于与中介签订的是VIP服务,所以申请学校的数量和专业都由我决定)。一方面申请难度很大(我的学校背景很弱,雅思成绩也不够突出),另一方面我的综合条件不错(GPA很高,软实力也较强),所以当时的想法就是“听天由命”吧,要去就去港大和港中文这两所牛校,不然就安心在家门口读研。&br&结果是,港大的两个专业都杳无音信,港中文的两个专业都给我发了“好人卡”。(了解香港硕士申请的人都明白,以我的条件拿到港大或港中文的offer,都是较有把握的。可能真的是命?……)&br&三、申请经验和教训&br&1.如果申请条件中有硬伤,请尽早准备,争取在其他条件上获得优势。&br&2.通常留学态度有两种:其一,有offer即可;其二,非某校不去。到了申请后期,我的态度由第一种转变为第二种,所以城大、浸会、教育学院等校都没有申请。教育学院的教育专业在全世界排第十二名,但由于专业单一而不参与学校综合排名,起初是我的“保底校”,最后没有申请。如果我申请的话,极有可能现在就在教育学院读书。所以,请根据自身条件、职业规划等确定自己的留学态度。&br&3.提高GPA、考雅思等一系列准备过程绝不轻松,对于像我一样的非学霸而言,请做足心理准备和信息收集工作,并下足狠心。&br&四、申请收获及感悟&br&1.关于目标&br&由于从小到大的学习成绩、家境、综合素质都还说得过去,所以对什么事情都不太在乎,这是导致我高考遭遇滑铁卢,仅仅考取二本的根本原因。&br&大一上学期过得特别颓废,独自在离家千里的大东北求学、高中的好朋友们各种211和985、在一起三年的初恋因为异地而消失不见拉黑我、坐在湖边学会抽烟、晚上对着小台灯看红楼、白天睡觉翘课……&br&大一下学期偶然间翻到了港大的资料,被她的学术氛围和治学精神所吸引,由此开始了我的“港大之路”:对重要的事情在乎起来了!或者说,有了真正在乎的事情!&br&讲真,申请条件中的每一项都是我精心策划的。以GPA为例:当时查资料了解到均分85较有希望拿到港大的offer,结合自己是二本出身的现状,我将均分90定为长期目标;再根据课程难度、老师给分状况等,确定每学期的均分目标,以及每门课程的小目标。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有效的,因为我最终达到了均分90的目标。&br&2.关于行动&br&我曾是一个意志力薄弱、执行力很差的人,简单说就是“吃不了苦”。在走向港大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并努力改正缺点,以求突破自身的局限性。&br&以雅思为例:某个暑假曾在北京新东方封闭学习一个月,但效果不理想(吃住学习都在酒店,学费不便宜,学生们普遍家境不错,大多都满不在乎地吃喝玩乐、上课睡觉,我也没能免俗……尽管之前英语成绩不错,高考130分左右,但真的没有卵用……);后来想上网课,爸爸强势反对(中年人认为网课只为圈钱,太不靠谱),于是被送到了北京新东方北新桥校区的VIP一对一课堂(真的不是广告……)。当时是大三下学期,专业课多且重要,只好每周末坐火车从沈阳去北京上课,周六日两天学习雅思,周一再回学校过白天上课晚上学雅思的生活,大概持续了四个月,雅思水平终于有了质的飞跃。因为家长过于保守且强势,所以我采用的是性价比极低的一种学习策略,好在目的基本达到了。我想说的是,在学校课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每周去外地上课,甚至在火车上背单词听听力,是非常痛苦的过程,对当时的我而言无异于“动心忍性”,但我都做到了。与之前的我相比,对事满不在乎的“娇小姐”变成了为梦想敢拼且能拼的“女汉子”,我很自豪。&br&3.总结&br&虽然我没有拿到港大的offer,但我由衷地感谢这段为自己设定目标并且奋力拼搏的经历,由衷地感谢那个为理想而一往无前的自己。&br&我的女神校赠予了我能够获益一生的财富。&br&如今我在家乡省份读研。没能入读港大,会感到惋惜,但毫无悔恨,因为我不曾荒废时光,不曾挥霍资本;因为这里使我离职业理想更近一步,是当下的最优解。&br&&br&今年春节是在三亚度过的,就近去香港逛了一圈。附上当时拍的同一地点的两张照片以及写下的一段话,作为这篇长文的结尾吧:&img src=&/v2-9ead7c8f32d1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9ead7c8f32d1_r.jpg&&&img src=&/v2-a9badde9b0c15f7a3bc2a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a9badde9b0c15f7a3bc2a_r.jpg&&&br&香港——一座极适宜闲逸地享受生活或者孤注一掷地搏命,却极不宜居的“围城”。&br&在这繁花似锦的弹丸之地,生活与谋生、理想与欲望、前程与宿命的界限,这般清晰,又那样模糊。&br&敬自己一杯酒,为昨日的努力与今昔的选择。&br&送自己一捧花,祝我的人生有诗有歌美如画。&br&&br&ps.这篇回答可以说是鼓起勇气,讲出了我与港大的故事,如释重负。&br&如果有看客,那么请你珍惜我将心间宝贵之物拿来分享的勇气,也请你尊重我持续近四年的努力成果。&br&回答中涉及隐私问题,不想被知乎之外的人看到,敬请“过目即忘”嘻嘻嘻(???`?)*??*&br&&br&一直在努力的小仙女,怎么能不爆照呢?&img src=&/v2-aecd0effcb6d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aecd0effcb6d_r.jpg&&&br&谢谢你看到这里,比心心(??ω??)??
分享我申请港大但失败的经历,希望有用。 一、申请条件 1.学校背景:本科双非,大陆普通二本A类学校2012级; 2.成绩:共77门课程,GPA3.8+,算术平均分90+,连续四年专业内排名第一; 3.英语:雅思6.5分; 4.奖学金及荣誉:国家奖学金、沈阳市大学生市长奖…
&p&这个要看你怎么定义“大牛”,在我还在叉院学习的时候,我就觉得身边的老师都是大牛,而且是非常活跃的大牛。&/p&&p&在计算机方向,姚期智院士是大牛,自不必说。我想强调的是,姚先生每年都会在一线做研究,独自撰写论文,比如在今年的EC上,发表了一篇18页的论文:&a href=&///?target=http%3A//dl.acm.org/authorize.cfm%3Fkey%3DN3050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ominant-Strategy versus Bayesian Multi-item Auctions&i class=&icon-external&&&/i&&/a&&/p&&p&2015年,就同一个问题,姚先生也写了一篇18页的论文,发表在SODA上:&a href=&///?target=http%3A//dl.acm.org/citation.cfm%3Fid%3Ddl%3DACM%26coll%3DD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n n-to-1 bidder reduction for multi-item auc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s&i class=&icon-external&&&/i&&/a&&/p&&p&其他的老师们也各自身怀绝技。我主要说说我学生时代的几位老师的八卦事迹,供大家体会一下。&/p&&p&1. John Steinberger,他是谁呢?看看他的姓氏,或许你大概能猜出应该还挺有学术背景的,事实上,这个背景应该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大,他的父亲在80年代就获得过物理学诺贝尔奖。我想John应该继承了他父亲聪明的基因,每年在密码学的各类顶级会议上发表的文章,几乎占国内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所有文章的半壁江山。有没有觉得,这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小孩,很多很多年前的北京市高考状元?家境好,还努力,也是没谁了!&/p&&p&2. 李建老师,其实讲八卦我是不喜欢列title啊,列荣誉啊,不过既然题目是问牛不牛,那可能还是列一下合适。李老师是VLDB 2009和ESA 2010最佳论文奖获得者,是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青年学者。所以李老师的学术水平,应该不用多说了。不过李老师最近最大的成就,应该是今年毕业了三个博士生,然后他们不仅学业有成,纷纷在毕业前期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开始了幸福的小日子。&/p&&p&3. 黄隆波老师,青年千人什么的我都不想列了~每次出去开会,遇到网络方向的人,大家都会提到黄老师,说黄老师的多篇论文堪称领域经典,都是研究生课的必读内容。另外,黄老师还是姚班的项目主任,为姚班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p&&p&4. 唐平中老师,再一次青年千人什么的我都不想列了,哈哈。唐老师是一代网红帅哥,各位看官请自行百度,google,或者bing~颜值高并没有影响唐老师的高智商和高情商,近些年来做了非常多有意思的研究,比如阿里巴巴的防刷单系统什么的,是AI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p&&p&5. 徐葳老师,再再一次,也是青年千人什么的。。。徐老师的牛是全方位的geek牛。知识面广,情商高,他的学生都说好,哈哈。回国没多久,就带动了清华mooc的开展。现在更是在各个领域开花,每天采访,访问徐教授的络绎不绝。现在还是我们院的助理院长,为我们院的发展不停地奉献。&/p&&p&其他的青年千人还有曾坚阳老师(Nature Science随便灌水什么的,我才不会乱说~),马雄峰老师(绝对有网红潜质的帅哥哦),金奇奂老师(一个韩国人,在中国努力打拼好多年),段然老师(学术就不多说了,对姚班学生的关爱可是出了名的~),等等。&/p&&p&我觉得自己非常有幸,在这些大牛的关心下成长!&/p&&p&关于物理方向,感谢
&a data-hash=&d59929bba6a7288bfd8b& href=&///people/d59929bba6a7288bfd8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d59929bba6a7288bfd8b&&@&em&尹&/em&璋琦&/a&
老师的微信补充~&/p&&br&&p&&br&&/p&&p&尹老师说:“其他的物理方向的老师都可以一句话介绍。&br&段路明老师:把自己导师培养为中科院院士的神一样的博士生。&br&金奇奂教授:博士与博士后两支的师祖都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br&孙麓岩教授:手握两台价值超过法拉利超跑的冰箱,研发量子计算机。”&/p&&p&&br&&/p&&p&-----------------------------我是分割线--------------------------------------------&/p&&p&下面有个孩子说:“希望吴老师写的属实一点,除了yao那部分,其他实在不忍直视。请不要乱忽悠小孩子,真实情况只有自己人清楚。真想做科研的赶快出国去,不要被yao班蒙蔽双眼,yao班是yao班,叉院是叉院,中间隔了好几个mit。”&/p&&p&“另外说某老师cns灌水的,真的不怕鼻子长长么?”&/p&&p&我猜测他是咱们院在读的研究生:-)我知道,很多研究生过得不快乐。事实上,大家去MIT,Harvard转转,不快乐的研究生也非常多。这个本质的原因,在于研究生培养的目的,是做研究。完成这个任务,不是只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还有很多只能言传身教的部分。这就导致部分博士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迷茫。我已经在原回答下,回应了答主。不过,我觉得万一有些其他的孩子也有类似的想法,还是把下面的回答,贴到这里,供大家参考。&/p&&p&我说:“咦?我觉得我单独写出来的几位老师,包括john,黄老师,李老师,唐老师,徐老师,我不觉得有什么不真实的啊。我承认,后面一些我有点调侃的成分在,但是所谓调侃和开玩笑,我的理解是,明眼人看一眼就知道是开玩笑咯,所以我在用词上,没有说在nature science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这种,加了等,加了高水平期刊,加了多篇这种虚的,挑不出毛病的套话,而是直接写成在nature science灌水这样明显的过分夸张用词,我甚至都没提cell,就是为了夸张效果更明显。因此,吴老师才不怕鼻子长长呢~哈哈哈&/p&&p&从另一个角度说,我猜测你是觉得我希望姚班的同学留下来在院里读博士?事实上,我就说这些老师很牛,我见到姚班的孩子都是说你们想出国就出国,而且至少需要我支持,我又有精力,是全力支持的。但是,如果要留在清华读博士,平心而论(我猜你是在读学生),难道我们院不算是研究氛围很好的院系么?”&/p&&p&“而且,孩子,你在读博士期间,遇到一些困难,心生不满,是很正常的。很多人讲,幸福的婚姻中,一辈子夫妻双方还有几万次要离婚的念头呢,如果你只是在读期间,萌生了老子不念了的念头,这是非常非常正常的。希望你可以和你的导师好好沟通,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找我聊聊天啊。希望十年后,你会觉得现在让你心生怨气的磨难,其实只是磨砺。希望那个时候,现在的磨砺已经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p&
这个要看你怎么定义“大牛”,在我还在叉院学习的时候,我就觉得身边的老师都是大牛,而且是非常活跃的大牛。在计算机方向,姚期智院士是大牛,自不必说。我想强调的是,姚先生每年都会在一线做研究,独自撰写论文,比如在今年的EC上,发表了一篇18页的论文:
谢谢你对我们实验室的兴趣。在这里,我不便对你的入选机会做出评论,但是,我可以给出一些一般性的信息:&br&&br&1. 对加入我们实验室感兴趣的同学,随时都欢迎联系我们。提早联系会比较有利。我们的offer通常不是一次性commit的。我们每年都通过多个渠道接触学生,每遇到一位我们感觉特别优秀的同学,我们就会迅速commit一个offer。到了后面,我们的quota就会变得有点紧张了。&br&&br&2. 我们通常考虑录取两种同学:(1) 我们觉得你有很强的研究潜力,或者 (2) 我们判断你有非常大的机会能获得HKPFS(这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学校背景,排名,拿过多少次国奖之类的硬性指标)。&br&&br&3. 对于本科同学,不一定要求有paper。但是,参加过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肯定是有帮助的。&br&&br&4. 我们会向有potential的同学发出面试邀请。面试通常通过Skype进行。我们会请你描述你做过的项目,并可能就其中的细节向你提问。你不仅需要理解你在项目中使用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为什么选择它(motivation),以及你的方法在什么条件下是不work的。所以,你不懂的东西千万不要写进简历。&br&&br&5. 另外,我们也会了解你选择申请我们的原因,以及是否真的对CV/ML有热情。请注意:“我听别人说这个方向很火”, “我看新闻看到人脸识别,觉得很cool”, 这类回答不会被我们认为是一个靠得住的理由。
谢谢你对我们实验室的兴趣。在这里,我不便对你的入选机会做出评论,但是,我可以给出一些一般性的信息: 1. 对加入我们实验室感兴趣的同学,随时都欢迎联系我们。提早联系会比较有利。我们的offer通常不是一次性commit的。我们每年都通过多个渠道接触学生…
我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了1年的社会学硕士(CUHK社会学系QS全球排名26,大中华地区最强的,其实这个排名也跟硕士项目没太大关系= =+&br&&img src=&/edd556d13ab002a4557e8_b.jpg& data-rawwidth=&978& data-rawheight=&3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8& data-original=&/edd556d13ab002a4557e8_r.jpg&&&br&&p&&b&首先&/b&,最大的感受是辛苦!学习生涯最用功的时候大概就是在港中文这一年了。真不是夸张!数学好的文科生的高三并不辛苦,文科生的本科也都是写写论文,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本科四年感觉轻轻松松就过来了。&/p&&p&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硕士这一年看的论文比本科多太多了。&/p&&p&Programme Director上的香港社会专题探讨,每堂课的required readings 都有3,4篇十几页的全英论文,一开始完全不能handle ~~~看到十几页英文就头皮发麻,不要说很多专业词汇不认识,就是单词全都看得懂,连在一起也不知道论文到底在讲什么。但也只能硬着头皮看~~一遍看不懂看两遍,两遍看不懂看三遍~~一开始那段时间很不能适应。压力大到不行,分分钟觉得自己要毕不了业。&/p&&p&除了看paper,辛苦还体现在一个点,就是写论文!说实话,国内本科阶段的论文一大抄~~除了毕业论文,平时的课程论文,学年论文都不会查重的,写起来得心应手,基本是八股文,文献回顾就能洋洋洒洒几千字,理论依据又是几千字,再研究方法,对社会现象存在的问题提点意见~~写起来so easy~~&/p&&p&但是在香港读书写论文,真的是一点都不能抄!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都只要写你自己的观点看法。每篇交上去的文章都是要查重。格式规矩也很严格,写得不好还会被prof.叫去面谈(深刻记得期中paper 去和programme director面谈的情景= =+不过真心学到很多东西,期末分数就很高了。&/p&&p&Prof.有一句话特别影响深刻:超过3k字的论文都是废话,是啰嗦!后来工作中看了很多国内的硕士论文,收录在知网的,很多都不忍直视。我一个外行人看其他专业的硕士论文,都觉得我能写的比他好。。&/p&&p&当然,写论文还有一个点是语言,毕竟英语非母语,很多话用中文能表达的清楚,用英文就要考虑遣词造句,考虑专业词汇的使用,也许两个英语单词都可以,但是哪个更专业。写一篇论文还是很费时间的,老师给三周的时间绝对都是要抓紧利用的!(这里插一句,不要看上课都是晚上,但是其实白天你也不会很空的。有很多group discussion,有很多paper要看)&/p&&p&社会学硕士prof 允许内地学生课程论文用中文写,但是既然来都来了香港,有英文环境,我还是觉得不要放弃这种锻炼自己的机会。&/p&&p&其次,这里的师生关系简直好到不行。本科四年其实并没有见过几次校长(好吧,其实我连校长长啥样都不知道)但是香港一年,不仅和校长合影,和校长一起在食堂吃饭,参观校长的家,follow 校长的facebook~~见到校长也直呼其名。这是之前完全不能想象的啊!沈萌萌真的是很萌啊!完全亲切无距离~~&/p&&img src=&/cb571e521a22b3c22f38660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cb571e521a22b3c22f38660_r.jpg&&&img src=&/27e5adc0fcbf6a8f6ae6ee9_b.jpg& data-rawwidth=&442& data-rawheight=&5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2& data-original=&/27e5adc0fcbf6a8f6ae6ee9_r.jpg&&&br&&p&人手一张和沈萌萌的合影~~&/p&&img src=&/b8d568ba8eba56f6e9f6_b.jpg& data-rawwidth=&609& data-rawheight=&8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9& data-original=&/b8d568ba8eba56f6e9f6_r.jpg&&&p&张德胜教授也是大牛,但是超nice!!香港的prof.都很平易近人,但去翻翻人家的paper或者cv就会发现都超牛!&/p&&p&&b&好了&/b&,学习说完了,&/p&&p&中大的校园环境,就是本科在一个3118亩(2,078,666平方米)的学校,在平地上,大就大点吧~~~来了港中文,137.3公顷(1,373,000平方木)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也实在是难的,关键是都是山啊!天天上学在爬山路啊!对于一个体育从来没及格过的人来说是多么痛的领域。好在校车还是很方便的。环境什么的不多说了,直接上图好了。&img src=&/582ec25ffe6f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582ec25ffe6f_r.jpg&&&/p&&p&充满童趣的校车司机&/p&&img src=&/3432af9acbdbff6bb9dda72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3432af9acbdbff6bb9dda72_r.jpg&&&img src=&/d4c92fc93e03bbc6f47fd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4c92fc93e03bbc6f47fd0_r.jpg&&&p&曲径通幽处~~&/p&&img src=&/dbd983bbe1383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dbd983bbe1383_r.jpg&&&img src=&/7a1b2df5d2d58f7bcc0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7a1b2df5d2d58f7bcc08_r.jpg&&&p&24小时的通宵图书馆underground~(图书馆禁止进食)不过图书馆步行范围内都有食堂~~&img src=&/aece5cc369a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ece5cc369ad_r.jpg&&&/p&&p&夕阳西下~~&/p&&p&&b&第三&/b&想说的是这里的包容并蓄,学生的自由度很高~~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声音~~&/p&&p&有图有真相,就不多说了&/p&&img src=&/1dc8bc1b14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1dc8bc1b14_r.jpg&&&img src=&/aa6edfad4087fff744d5cd4f481f8672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aa6edfad4087fff744d5cd4f481f8672_r.jpg&&&img src=&/62ea441ada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62ea441adab_r.jpg&&&img src=&/b6b3f3c5bcea64a20bcc08d41c2ce74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6b3f3c5bcea64a20bcc08d41c2ce74f_r.jpg&&&p&&b&第四&/b&:作为吃货,少不了吃。其实工作之后会发现,学校食堂还是很价廉物美的。不要用内地大学食堂的价格去衡量,但是和外面吃个味千拉面还要加服务费,或者一顿小南国没点几个菜吃了800+HKD相比,真的是便宜太多!味道也还是ok的~至少没有地沟油·&/p&&img src=&/ee961e1a64a941b4f6adbc2b1acb88ce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ee961e1a64a941b4f6adbc2b1acb88ce_r.jpg&&&p&大学站的美心~~&/p&&p&&img src=&/6dce18a517702dea006f53b625fbc450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6dce18a517702dea006f53b625fbc450_r.jpg&&我的最爱之一~酸汤肥牛米线~~&br&&/p&&img src=&/32d7c32bbacaf9b4e8d710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32d7c32bbacaf9b4e8d7107_r.jpg&&&p&这个就忽略吧= =+青椒肉丝套餐,30hkd,再也没有第二回。&/p&&img src=&/b323592bee7d77cf3a68ca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323592bee7d77cf3a68ca0_r.jpg&&&p&社会学信和楼后面的李慧珍楼的café的 帕尼尼!也是我上课之前吃的最多的晚饭之一~~&br&&/p&&img src=&/e37feca18b647b6aede8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37feca18b647b6aede85_r.jpg&&&p&范克廉每周三的口水鸡,可是要靠抢的!!!&/p&&img src=&/1d580e232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1d580e232a_r.jpg&&&br&&img src=&/d9b44e51a776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9b44e51a7761_r.jpg&&&p&不爱吃米饭星人觉得 食堂的米线简直是真爱!&/p&&p&&img src=&/39a535944aef8fe1b3c3c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39a535944aef8fe1b3c3c_r.jpg&&快毕业时候,和声书院新开的食堂的披萨!味道不错的~~&/p&
我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了1年的社会学硕士(CUHK社会学系QS全球排名26,大中华地区最强的,其实这个排名也跟硕士项目没太大关系= =+ 首先,最大的感受是辛苦!学习生涯最用功的时候大概就是在港中文这一年了。真不是夸张!数学好的文科生的高三并不辛苦,文科生…
&p&(多图,长文预警)&/p&&p&(更新日志)&/p&&p&日:更新了&b&近三年录取分数线&/b&、&b&办学认证的详细信息&/b&以及&b&大量校园学习和生活的图片&/b&;&/p&&p&日:更新了关于&b&学费问题的说明&/b&以及 &b&TEF (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 的详细情况&/b&;&/p&&p&日:更新了部分&b&图片&/b&,以及&b&最新统计的&/b&(截止2017年6月)&b&本科毕业生就业及申研去向报告&/b&。&/p&&p&====================================================================&/p&&p&首先声明,答主目前虽然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就读,也去过上海纽约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和温州肯恩大学参观和观课,但此回答下的所有内容均基于我的个人立场,不代表其中任何一所学校的官方立场。个人认为中外合作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在这十几年中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所以各个学校也更应该互相帮助,齐头并进,而不是把精力放在争论孰优孰劣上面,毕竟每个学校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不足。况且一个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学术与研究,能安下心来搞学术,自然也不用担心排名,排名也自然不会辜负你。鉴于日之后的更新内容部分比较偏主观(尤其是学习生活方面),也缺乏准确的官方数字坐支撑,故该日及以后的答案将主要针对与宁波诺丁汉大学,毕竟在其他大学大观课并不能代表该大学学习生活的全部。&/p&&p&另外,由于此答案仅代表我的个人立场,且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我在答案中的内容并未侵犯任何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若有异议,可以将①联系电话和②手持身份证正面与知乎ID照片通过私信发送给我,我的律师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并在约七个工作日内给您寄出律师函。谢谢合作。&/p&&p&====================================================================&/p&&p&(以下是正文)&/p&&br&&p&个人目前就读于宁波诺丁汉大学,每一届省招办组织的高考咨询会我都参加过,大一的时候也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中外合作大学峰会”,所以对这几所学校的办学性质等都比较了解,下面来回答一下这几所学校的性质和区别等在什么地方:&/p&&br&&h2&&b&1.办学性质&/b&&/h2&&p&(先说结论,不想仔细看的可以直接看结论,正文中会有详细的引用,可能比较长)&/p&&p&&i&&b&这四所大学都是“中外合作办学”,而且属于“中外合作办学”里的“合作设立机构”。&/b&(注释 1)&/i&&/p&&br&&p&&b&题主问的这四所学校都属于中外合作办学&/b&,可能各个学校都有一些自己习惯的叫法(比如在宁诺我们一般叫“中外合作大学”、“Nottingham China Campus”等等),但其实从法定性质来讲都是一样的,下面是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对中外合作大学办学性质的说明:&/p&&blockquote&“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外合作办学有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i&(注释 2)&/i&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国教育机构和外国教育机构;(二)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必须是合作办学,既不是合资办学,也不允许外国教育机构、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单独办学;(三)中外合作办学的招生对象是中国公民,而不是主要招收外国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学生;(四)教育教学的地点主要在中国境内;(五)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都应当依法取得行政许可。”&i&(注释 2)&/i&&/blockquote&&p&更细一点的说,香港中文(深圳)、上海纽约、宁波诺丁汉和西交利物浦都是&b&属于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合作设立机构”&/b&(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外合作大学”),而某些大学里面某个学院的中外合作则属于“合作举办项目”。&/p&&br&&h2&&b&2.教学性质(模式)&/b&&/h2&&p&刚刚已经阐述过这四家学校的办学性质是一样的,但是教学性质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要解释教学性质首先要了解一下合作的中外双方都是什么学校:&/p&&ul&&li&&b&香港中文大学(深圳)&/b&: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学&/li&&li&&b&上海纽约大学&/b&:纽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li&&li&&b&宁波诺丁汉大学&/b&:诺丁汉大学—浙江万里学院&/li&&li&&b&西交利物浦大学&/b&:利物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li&&/ul&&p&====================================================================&/p&&p&(日 补充)&/p&&p&鉴于有同学对以上教学性质的中外双方合作学校有疑问,特此贴出这四所学校的详细情况的红头文件。此信息来源于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a href=&///?target=http%3A//www.crs./index.php/default/index/sort/100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i class=&icon-external&&&/i&&/a& &i&(注释 21)&/i&&/p&&br&&img src=&/v2-aee8ec6ca67_b.jpg& data-rawwidth=&1166& data-rawheight=&1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6& data-original=&/v2-aee8ec6ca67_r.jpg&&&blockquote&(上图,图片共1张)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blockquote&&img src=&/v2-0d85fd85bad3c876a8a767dc62daa482_b.jpg& data-rawwidth=&1598& data-rawheight=&13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98& data-original=&/v2-0d85fd85bad3c876a8a767dc62daa482_r.jpg&&&br&&img src=&/v2-c6d62ed0ec34eefae163b2_b.jpg& data-rawwidth=&1538& data-rawheight=&9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8& data-original=&/v2-c6d62ed0ec34eefae163b2_r.jpg&&&blockquote&(上图,图片共2张)上海纽约大学&/blockquote&&img src=&/v2-7abf9bc045ebea_b.jpg& data-rawwidth=&1570& data-rawheight=&14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70& data-original=&/v2-7abf9bc045ebea_r.jpg&&&br&&img src=&/v2-045aeabb158bd6efe4f3634_b.jpg& data-rawwidth=&1446& data-rawheight=&12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6& data-original=&/v2-045aeabb158bd6efe4f3634_r.jpg&&&blockquote&(上图,图片共2张)宁波诺丁汉大学&/blockquote&&br&&img src=&/v2-5f39e585b6c75b9ad9500d_b.jpg& data-rawwidth=&758& data-rawheight=&14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8& data-original=&/v2-5f39e585b6c75b9ad9500d_r.jpg&&&br&&img src=&/v2-29b8f401d8aceb5c07a9_b.jpg& data-rawwidth=&790& data-rawheight=&13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0& data-original=&/v2-29b8f401d8aceb5c07a9_r.jpg&&&br&&img src=&/v2-880b92d683e1b35c07a50b6325af92aa_b.jpg& data-rawwidth=&792& data-rawheight=&5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2& data-original=&/v2-880b92d683e1b35c07a50b6325af92aa_r.jpg&&&blockquote&(上图,图片共3张)西交利物浦大学&/blockquote&&p&====================================================================&/p&&p&虽然合作办学模式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是教学性质(模式)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p&&ul&&li&&i&&b&上海纽约大学&/b&和&b&西交利物浦大学&/b&的教学性质更像是字面意义上的“&b&中外合作大学&/b&”,&/i&也就是说教学方面是中方和外国对应大学共同负责的(华东师大会管一部分上纽的教学,西安交大会管一部分西浦的教学),教学方面并不完全是由外方对应大学来负责的。&/li&&/ul&&p&造成这个方面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两所中方大学都比较有名气比较强势,&i&(注释 3)&/i&所以会参与一部分的教学,使得这两所学校的教学性质更像“合作大学”。&/p&&ul&&li&而&b&宁波诺丁汉大学&/b&和&b&香港中文大学(深圳)&/b&则更像是一种“&b&分校&/b&”的教学性质,也就是说万里学院和深圳大学其实只是一所挂牌的学院(大学),在教学方面是完全不能干涉的,所以宁诺和港中大(深圳)的教学是完全有对应国外大学来负责的,和中方没有关系。&/li&&/ul&&p&(不要问我为什么不直接叫“诺丁汉大学中国校区”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呢,&i&注释 2&/i& 里面已经写得非常清楚了哦,不是我们不想这样叫,是教育部颁发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里面规定必须交“宁波诺丁汉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我们有啥办法;其实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宁诺的英文官方称呼和在Google上搜到的其实是&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 China&,商学院是叫做&Nottingham Business School China&)&i&(注释 4)&/i&&/p&&p&&i&&b&PS&/b&: &/i&还有的同学问为什么宁诺不能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那样叫“诺丁汉大学(宁波)”,上海纽约大学不叫“华东师大-纽约大学”,这是因为宁波市政府和上海市政府每年会投很多的资金来帮助建设(宁诺每年是一个亿以上),(可能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宣传政府和吸引生源,&i&注释 15&/i&)宁波和上海市政府要求我们这两所学校这样命名。其实非要叫“诺丁汉大学(宁波)”也是可以的,只不过每年就少了几个亿的投资,还有学费可能会再涨几万。&/p&&blockquote&关于以上几所学校命名的问题,更新如下:“实际情况是这样,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办学校,这是&b&境外&/b&和&b&内地&/b&的关系,无关乎&b&国家&/b&和&b&主权&/b&,所以港中大在深圳办学校,起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央政府是可以接受这种做法的;而英国诺丁汉大学在宁波办学校,这是&b&外国&/b&和&b&中国&/b&的关系,关乎&b&国家&/b&和&b&主权&/b&问题,起名‘诺丁汉大学(宁波)’,中央政府不会接受这种做法(上海纽约大学同理)。”(感谢@双诺的指出,更新于日)&/blockquote&&br&&p&关于教学性质的不同,其实有个更直观的辨别方法,那就是看校徽(学校的logo):&/p&&ul&&li&&b&香港中文大学(深圳)&/b&&/li&&/ul&&img src=&/v2-eced93cb0a21fb1a9ade4_b.jpg& data-rawwidth=&2084& data-rawheight=&10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84& data-original=&/v2-eced93cb0a21fb1a9ade4_r.jpg&&&blockquote&(上图)这是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校徽 &i&(注释 5)&/i&&/blockquote&&br&&img src=&/v2-94bd4da3e7a880f9cae896_b.jpg& data-rawwidth=&1938& data-rawheight=&11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38& data-original=&/v2-94bd4da3e7a880f9cae896_r.jpg&&&blockquote&(上图)这是 香港中文大学 的校徽 &i&(注释 6)&/i&&/blockquote&&br&&img src=&/v2-bad0e2a5_b.jpg& data-rawwidth=&2026& data-rawheight=&9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26& data-original=&/v2-bad0e2a5_r.jpg&&&blockquote&(上图)而这是 深圳大学 的校徽 &i&(注释 7)&/i&&/blockquote&&br&&p&再来看看宁波诺丁汉大学:&/p&&ul&&li&&b&宁波诺丁汉大学&/b&&/li&&/ul&&img src=&/v2-b278f0ef0a1c9cd9a070d58f83cddc50_b.jpg& data-rawwidth=&2086& data-rawheight=&10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86& data-original=&/v2-b278f0ef0a1c9cd9a070d58f83cddc50_r.jpg&&&blockquote&(上图)这是 宁波诺丁汉大学 的校徽 &i&(注释 4)&/i&&/blockquote&&img src=&/v2-c5a4bbb6dc5b8f9e160e5_b.jpg& data-rawwidth=&2078& data-rawheight=&11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叶强 花弱 古诗一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