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战最后船长 怀表鱼雷艇中了哪个船

《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谁有甲午海战
谁有甲午海战
  甲午海战目录  甲午海战经过  开战初期双方兵力比较  甲午海战前——中日鱼雷艇实力对比  黄海海战——中国鱼雷艇痛失良机  威海之战——日本鱼雷艇屡屡偷袭成功  日本胜利原因  莫忘国耻,警钟长鸣!甲午海战110周年年祭 一八九四九月十七日,甲午海战爆发.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一系列激烈交战后,全军覆没!  甲午海战经过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 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军舰,包括其全都精华,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八艘五千马力以上的主力舰和巡洋舰. 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 16日凌晨1时,铭军的十个营共四千人分乘五艘运兵船,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进发. 16日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到次日早晨,军队全都登陆. 17日上午8时,旗舰定远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 11时许,北洋舰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丁汝昌登上甲板了望,判定为日本舰队.于是立即命令各舰升火、实弹,准备战斗. 11时半,吉野先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2时20分,日舰逐渐接近北洋舰队. 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 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也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开战初期双方兵力比较  火炮 鱼雷发射管 总排水量 总兵力 平均航速节 北洋水师 195 27
日本舰队 268 36
其中,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 依航行次序,日舰配备情况如下: 第一游击队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吉野” 河源要一 4,216 22.5 150mm 速射炮4 “高千穗” 野村贞 mm 2 “秋津洲” 上村彦之丞 mm 速射炮4 “浪速” 东乡平八郎 3709 24 日本舰队第一群阵: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松岛”旗舰 尾本知道 mm 1 “千代田” 内田正敏 mm 速射炮1 “严岛” 横尾道昱 mm 1 日本舰队第二群阵: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桥立” 日高壮之丞 mm 1 “比睿” 樱井规矩之左右
170mm 2 “扶桑” 新井有贡 mm 2 日本舰队左侧: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西京丸” 鹿野勇之进 mm “赤城” 坂元八太郎 622 10.25 120mm 北洋舰队的12艘军舰配备情况如下: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定远”旗舰 刘步蟾
305mm4 “镇远” 林泰曾
305mm4 “经远” 林永升
210mm2 “来远” 邱宝仁
210mm2 “致远” 邓世昌 mm2 “靖远” 叶祖珪 mm2 “济远” 方伯谦 mm2 “平远” 李和
260mm1 “超勇” 黄建勋 mm2 “扬威” 林履中 mm2 “广甲” 吴敬荣 mm2 “广丙” 程璧光 mm3 另外六艘舰艇为炮舰镇南、镇中和鱼雷艇福龙、左一、右二、右三. 战况 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日第一游击队4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 当日本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击.日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被北洋舰队截击. “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比睿”、“赤城”.“赤城”舰长坂元八郎太当场毙命.“西京丸”也受重伤. 14时15分左右,日本舰队绕至北洋舰队背后,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夹击之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队形更加混乱.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日“吉野”、“高千穗”等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伊东佑亨令第一游击队救援“赤城”、“比睿”.“吉野”冲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着火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撞沉“吉野”.“致远”舰向“吉野”号右舷高速撞去.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所中,全舰官兵共252名壮烈战死. “经远”继续迎战“吉野”,也中弹起火,管带林永升、大副陈策阵亡,随后舰也被敌鱼雷击沉,全舰270人除16人获救外,全部殉难.“致远”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广甲”管带吴敬荣,临阵脱逃(方伯谦等是否临阵脱逃,近年有不同看法).“靖远”、“来远”因中弹过多,退出战斗,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 “定远”、“镇远”两舰顽强抵抗日舰本队的围攻,虽中弹甚多,几次起火,全体官兵仍然坚持奋战. 下午3时30分,“镇远”舰的30.5公分大炮连续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二次.“松岛”后甲板四号炮塔中弹后,火焰引发装药,发生了大爆炸.“松岛”船轴倾斜5度,冒起白烟,火灾大作.日军炮塔指挥官海军大尉志摩清直以下100余人皆被击毙.死尸堆积,血流满船,“松岛”败走. 不久,“靖远”、“来远”抢修完毕,重新投入战斗.日舰“赤城”、“比睿”、“西京丸”被“定远”、“镇远”轰得不知去向,旗舰“松岛”已经瘫痪,“吉野”、“扶桑”也受了重伤,不能再战,又见北洋舰队重新集队,伊东佑亨便于17时40分左右下令撤出战场. 北洋舰队稍事追击,也收队返回旅顺.历时5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到此结束.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所罕见.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西京丸”、“赤城”两舰被拖行后不久后沉没),死伤官兵600余人. 黄海海战以后,由于北洋舰队嗣后不敢再战,日本基本上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甲午海战前——中日鱼雷艇实力对比  甲午海战前,中国海军曾拥有大小鱼雷艇30艘,其中27艘由德国制造,1艘由英国制造. 中国海军的第一批鱼雷艇,是北洋水师从德国订购的4艘单雷艇,1881年在大沽船坞组装完成,次年完工.因为这种鱼雷艇只有l具鱼雷发射管,所以称之为单雷艇. 与此同时,广东水师也从德国购买了3艘鱼雷艇,命名为“雷龙”、“雷虎”、“雷中”,1882年在黄埔船坞组装完成.广东还从德国购买了8艘单雷艇,名为“雷乾”、“雷坤”、“雷离”、“雷坎”、“雷震”、“雷巽”、“雷艮”、“雷兑”,1884年在黄埔船坞组装完成. 1885年,北洋水师在德国建造了“定远”号、“镇远”号铁甲舰,并各配2艘小型舰载鱼雷艇,分别命名为“定远一号”、“定远二号”和“镇远一号”、“镇远二号”,艇长19.5米,功率110---%力,航速15节,装备2具鱼雷发射管. 1884年,福建水师从德国订购了1艘鱼雷艇,名为“福龙”号,1886年建造完成,为钢质艇壳,排水量144吨,功率1597马力,航速22.5节.艇上装备2门37毫米速射炮,2具356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员20人.1890年,该艇划归北洋水师. 1886年,北洋水师从英国订购了1艘新式大型鱼雷艇,名为“左队一号”,1887年完工,为钢质艇壳,排水量108吨,功率1000马力,航速23.8节,装备6门火炮,3具356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员29人. 年间,北洋水师又向德国订购了5艘鱼雷艇,名为“左队二号”、“左队三号”、“右队一号”、“右队二号”、“右队三号”.各艇排水量均为74吨.“左队二号”、“左队三号”功率均为600马力,航速19节.“右队一号”功率为600马力,“右队二号”、“右队三号”功率为597马力,航速均为18节,各艇装备2门37毫米速射炮,2具356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员编制28人. 此外,北洋水师还有2艘鱼雷艇名为“中队甲”和“中队乙”. 甲午海战中,列入作战序列的有13艘鱼雷艇,即:“福龙”、“左队一号”、“左队二号”、“左队三号”、“右队一号”、“右队二号”、“右队三号”、“定远一号”、“定远二号”、“镇远一号”、“镇远二号”、“中队甲”和“中队乙”. 甲午海战前,日本海军拥有24艘鱼雷艇,分别是“小鹰”号和第一号至第二十三号鱼雷艇.其中,有5艘购自英国,7艘购自法国,2艘购自德国,10艘由日本自行建造. 日本海军的第一号鱼雷艇1880年建成,第二、第三,第四号鱼雷艇1884年建成.这4艘鱼雷艇都是在英国建造,在横须贺造船所组装,为单雷艇. 1887年,日本在英国订购了1艘鱼雷艇,在横须贺造船所完成组装,名为“小鹰”号,排水量203吨,功率1217马力,航速19节,装备2门279毫米火炮,4具鱼雷发射管. 1890年和1891年,日本先后在法国订购了5艘鱼雷艇,分别是第五,第六号和第七、第八、第九号,在小野滨造船所组装完成,排水量40吨,功率525马力,航速20节,装备1门47毫米速射炮,2具鱼雷发射管. 1891年到1893年,日本在小野滨造船所自行建造了10艘鱼雷艇,分别是第十号-第十四号和第十六号-第二十号.这批鱼雷艇的吨位、航速及装备与第五号那批鱼雷艇相同. 1892年和1894年,日本先后在法国订购了第十五号和第二十一号鱼雷艇,在日本吴造船所分所组装.第十五号艇排水量53吨,航速及装备与年日本在法国订购的5艘鱼雷艇相同.第二十一号艇排水量80吨,功率为1150马力,航速21节,装备1门47毫米速射炮,3具鱼雷发射管. 1892年和1893年日本又先后从德国订购了第二十二和第二十三号艇,在日本吴造船所分所组装完成,排水量85吨,功率990马力.第二十二号艇航速19节,装备2门47毫米口径速射炮,3具鱼雷发射管.第二十三号艇航速20节,装备1门47毫米口径速射炮,3具鱼雷发射管. 从甲午海战中双方参战鱼雷艇的总体实力对比可以看出,日军占有一定优势.日军鱼雷艇数量为16艘,总吨位和平均航速高于北洋水师,平均舰龄不足3年.中国鱼雷艇数量为13艘,平均舰龄将近8年.但就个体而言,“福龙”号与“左队一号”的作战能力较强,日本方面惟有“小鹰”号与之相当.从双方的训练管理程度和技术战术水平方面来看,中国也逊色于日本.  黄海海战——中国鱼雷艇痛失良机  日,日本海军在丰岛海面对中国海军的护航舰队和运输船发动了突然袭击.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甲午海战爆发.1个多月后,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遇,进行了一场海上大战,史称黄海海战. 9月16日凌晨,北洋水师18艘舰艇组成护航舰队,护送5艘运兵船从大连湾出发,前往大东沟登陆,增援在平壤的中国守军.“福龙”、“左队一号”、“右队二号”和“右队三号”4艘鱼雷艇参加了护航任务. 当天下午,舰队和运兵船平安驶抵大东沟口外,“福龙”等4艘艇与“镇南”、“镇中”2艘炮舰护卫运兵船人口,连夜登陆.“平远”、“广丙”2艘巡洋舰停泊在大东沟口外担任警戒,其余10艘战舰在口外12海里处锚泊,以防日舰偷袭. 17日上午10时,在大东沟口外锚泊的各舰发现了前来搜寻北洋水师的日本联合舰队.12时50分,双方正式开战.北洋水师以10艘战舰迎击日本联合舰队的12艘军舰,无论是军舰的数量、吨位还是军舰的航速和火力,都处于劣势,加之仓促应战,队形散乱,特别是刚刚开战舰队便失去指挥,导致北洋水师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的境地. 当时,日本联合舰队的6艘鱼雷艇没有能够随舰队前来.北洋水师有4艘鱼雷艇,占有绝对优势,本应对敌舰队构成很大的威胁.但遗憾的是,北洋水师的鱼雷艇没能在海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战斗打响后,停泊在大东沟口外的“平远”、“广丙”2艘巡洋舰和“福龙”、“左队一号”2艘鱼雷艇前往增援.它们加入战斗后,首先围攻日军的“西京丸”号. “西京丸”是日本的一艘巡洋舰,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中将此时正坐镇该舰.由于“西京丸”火力较弱,又在混战中失去主力战舰的保护,结果多处中弹,船舱进水,舰上燃起大火,信号装置和蒸汽舵也遭到破坏,只得使用人力操舵. 2时40分,“西京丸”发现“左队一号”艇与“平远”、“广丙’向其冲来,便立即集中火力向“左队一号’射击.在“西京丸”4门速射炮的拦击下,“左队一号”被迫规避. “平远”、“广丙”2舰奋勇前进至“西京丸”右舷500米处猛轰敌舰.正当“西京丸”进行顽抗时,“福龙”号鱼雷艇突然从浓烟烈火中冲出,向其发起了攻击. 3时05分,“福龙”在距“西京丸”约400米处,发射了第一枚鱼雷,从其右舷擦过,未能击中.“西京丸”被迫做躲避航行.“福龙”稍作调整后,又发射了第二枚鱼雷,但仍未能击中目标,鱼雷在距敌舰不足5米处再次从“西京丸”右舷擦过. 随后,“福龙”继续向“西京丸”迫近,艇上的速射炮不停向敌舰猛烈射击.“西京丸”仍在进行抵抗,炮弹不断从鱼雷艇上方飞过.“福龙”向右转舵,从“西京丸”左舷约40米处通过时,由舷侧鱼雷管发射了第三枚也是最后一枚鱼雷,准备给敌舰以致命一击.“福龙”号艇长蔡廷干在战后的报告中写到:当时大家都以为“此次定中无疑”,艇上官兵有的甚至开始欢呼起来. 正在“西京丸”上与6名军官一起观战的桦山资纪中将见鱼雷飞驰而来,已近在咫尺,无法躲避,不禁失声大叫:“啊!我命休矣!”随后便默然无语,听天由命. 然而,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过去了,鱼雷却没有爆炸.双方都大惑不解.直到7,8分钟后,鱼雷才出现在“西京丸”右方的海面上,接着又沉入水中. 原来,这枚鱼雷竟鬼使神差般地从军舰底部穿了过去! 侥幸不死的“西京九”此时被吓得丧魂落魄,慌忙逃出战场,向南败去. “福龙”号发射的鱼雷为什么会从军舰底部穿过呢?据战后日方分析,鱼雷在发射后会一度较深地下沉,前进一段距离以后才浮出,触及战舰爆炸.由于“福龙”号距离“西京丸”太近,鱼雷下沉时恰好从军舰的底部通过,才使“西京丸”逃脱.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于“福龙”号转舵之际,船体向一面倾斜,舷侧鱼雷深入水中所致. 据记载,“左队一号”也在海战中发射了全部鱼雷,但未见史料有击中敌舰的描述.日本各舰的战斗报告也没有这方面的记录,只有“左队一号”营救落水官兵的记载. 经过近5个小时的激战,中日海军已厮杀得筋疲力尽.17时40分,日军见天色已晚,由于十分惧怕遭到中国鱼雷艇的袭击,便首先脱离战场,退往朝鲜西海岸的临时锚地.此后中国军舰重新集结,尾追日舰数海里,因相距太远,后转舵返回旅顺. 北洋水师在这场大海战中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先后损失了5艘军舰,日军也有数艘战舰遭受重创. “福龙”号鱼雷艇在近距离连发三雷,未能将已经多处受伤的“西京丸”击沉,痛失良机,十分遗憾. 北洋水师鱼雷艇未能在海战中取得战果,部分原因是当时运用鱼雷艇作战的技术和战术不够熟练.但主要的原因是中国鱼雷艇官兵平时管理混乱,训练不够,技战术水平较低.战前,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尔中将就曾警告说:“中国水雷船排列海边,无人掌管,外则铁锈堆积,内则污秽狼籍,使或海波告警,业已无可驶用.”黄海海战应验了他的预言.  威海之战——日本鱼雷艇屡屡偷袭成功  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消极避战,日军完全控制了制海权,并很快攻占了旅顺.日,日军入侵我国山东半岛东端的荣成湾,后又向威海发起进攻,旨在与北洋水师决战. 日本联合舰队负责掩护侵华日军登陆,其鱼雷艇队的16艘鱼雷艇和2艘鱼雷艇母舰,编为3个艇队,轮流监视北洋水师的动向,并相机入军港内进行偷袭. 日军登陆后,经过几天激战,相继占领了威海及沿岸各炮台,将北洋水师围困在刘公岛. 与此同时,日本联合舰队从海上向威海港内的北洋水师发起了丧心病狂的进攻.由于收效甚微,日军决定采用其最擅长的“偷鸡摸狗”的战术——夜间派鱼雷艇侵入军港偷袭. 威海港以刘公岛为屏障,自然形成东西两个出海口.为防止日舰进港,出海口均设置了封锁栅栏,用铁索连接,并布设了沉雷、浮雷和电雷.2月3日晚,日军第六、第十号艇在东口切断了铁索,破坏了20余米封锁栅栏,并在封锁栅栏与龙庙嘴暗礁之间发现了一条航道.由于被我守军察觉,遭到猛烈炮击,第六、第十号艇没能进入港内,日军偷袭被击退. 2月5日,日军组织了更大规模的偷袭行动. 凌晨3时20分,日军鱼雷艇从封锁栅栏与龙庙嘴暗礁之间的狭窄航道偷偷溜进港内.对情况较为熟悉的第三艇队走在前面,第二艇队紧随其后,成单列纵队,以慢速航行.敌第八号艇和第十四号艇因误触封锁栅栏和暗礁而搁浅,舵机和推进器损坏,未能进港. 按照事先制订的计划,鱼雷艇通过封锁栅栏后,第六号艇与第二十二号艇(第三艇队的旗艇)并行,其他各艇在其后成双列纵队发动进攻.但敌各艇进港后,很快便失掉了联络,只好各自为战. 3时50分,北洋水师发现了偷袭的日军鱼雷艇,于是集中火力猛烈射击.第二十二号艇抢先发射了2枚鱼雷,但都没有击中目标,慌忙逃跑时,在龙庙嘴附近触礁损坏.部分艇员乘舢板逃走,途中被炮火击中,舢板倾覆,伤亡多人.艇长福岛大尉等5人留在艇上,直到第二天晚上才被日军鱼雷艇救出.大概是为了给自己壮胆,福岛大尉喝下了整整一瓶白兰地,当救援部队赶到时,他仍酩酊大醉,横卧艇中. 日军第六号艇因发射管冻结,击发后2枚鱼雷都被卡在鱼雷发射管中,没能射出.第十号艇借着北洋水师攻击第六号艇的炮火,发现了北洋水师的旗舰“定远”号,在距离约300米处,用前部鱼雷发射管向其发射了鱼雷.因为发射管的制动螺栓被冻住,鱼雷没有射出,只是鱼雷的头部露出了发射管.随后,第十号艇左转,船中部旋转发射管发射鱼雷,但未击中目标. 第九号艇随第三艇队通过封锁栅栏后,转向西北航行,恰巧驶至“定远”舰附近.当时,北洋水师各舰长正在“定远”舰上开军事会议.听到枪炮声大作,海军提督刁—汝昌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急忙登上甲板,观察敌情.丁汝昌见各舰毫无目标地盲目射击,便下令停止开炮.待硝烟散尽后,“定远”舰发现了日军的鱼雷艇,立即瞄准射击.第九号艇在距“定远”舰200米的地方,向它发射了艇首鱼雷,接着又在距离50米的地方,发射了舷侧鱼雷,正是这枚鱼雷击中了“定远”舰.随着一声巨响,“定远”舰剧烈震动,冰冷刺骨的海水立即喷涌而人. “定远”舰中雷时,第九号艇也被“定远”舰的炮火击中.同时,北洋舰队的鱼雷艇和炮舰也向其猛烈开火.第九号艇的轮机被炸毁,失去航行动力,艇员4死4伤,艇长真野大尉和嘉树少尉准备剖腹自杀,后被第十九号艇救出. “定远”舰被鱼雷击中后,刘步蟾急令砍断锚链,将舰驶至刘公岛南岸浅滩处搁浅,以供水上炮台之用. 日军偷袭成功后,决定第二天继续派鱼雷艇进港偷袭.6日凌晨4时左右,第一艇队的第二十三号艇(第一艇队旗艇)、“小鹰”号和第十一、十三号艇从威海港东口窜入港内. 港内的北洋水师明显加强了防范,不断用探照灯照射,搜索海面.探照灯光两次从日军鱼雷艇上方掠过,但都没有发现他们.日军反而借着灯光,看清中国军舰的位置,发动了攻击.“小鹰”号和第十一、第二十三号艇都击中了目标.惟有负责攻击“镇远”号铁甲舰的第十三号艇,由于迟迟找不到目标,天又渐亮,只得无功而返. 日军的这次夜袭不仅未损一艇,甚至未伤一人.北洋水师却损失了3艘军舰:“来远”号巡洋舰、“威远”号练习舰和“宝筏”号布雷船,共伤亡官兵200余人.其中,“来远”舰损失最为严重,它在被鱼雷击中后几分钟便翻了,露出了红色舰底.日军发起攻击前,舰上官兵大多正在熟睡,最后只有二三十人获救,而“来远”舰管带和“威远”舰管带在大敌当前之际竟然上岸嫖妓,军法难容.在获救的“来远”舰官兵中,有后来任民国海军次长的谢葆璋.他是已故著名作家冰心的父亲,当时担任“来远”舰枪炮官. 在连续遭到日军鱼雷艇袭击后,丁汝昌决定派鱼雷艇攻击日舰.一些贪生怕死的鱼雷艇军官们悍然密谋利用出击日舰的机会,向烟台逃跑.为首的是“左队一号”管带王平,“福龙”管带蔡廷干和“济远’号巡洋舰的鱼雷大副穆晋书. 2月7日7时38分,日本舰队向刘公岛发起总攻,双方展开激战.8时30分许,北洋水师的1 3艘鱼雷艇和2艘快艇,突然从西口冲出. 日军以为北洋水师要向其发起进攻,立刻紧张起来,日军旗舰发出了防备鱼雷艇的信号,整个舰队开始向外海退去.但过了一会儿,发现北洋水师的鱼雷艇并没有向日舰冲来,而是沿着海岸全速向西驶去.日军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鱼雷艇是在逃跑.于是,航速最快的第一游击队立即前去追赶. 第一游击队4舰的平均航速是19节,最快的“吉野”舰航速达到22.5节,而北洋水师的鱼雷艇多已老旧,其中除2艘以外全是旧式艇,实际航速只有12节.所以,逃跑的鱼雷艇很快就被日舰追上.结果,多数鱼雷艇被日军击毁或俘虏,只有航速最快的“左队一号’逃到了烟台. 北洋水师鱼雷艇的逃跑,极大地动摇了军心.丁汝昌在给李鸿章最后的报告中痛心地说:“自雷艇逃后,水陆兵心散乱.” 在北洋水师鱼雷艇逃跑后的第四天,丁汝昌自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甲午海战已经过去110周年了,但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记住这段历史,以史为鉴.  日本胜利原因  日本人之所以能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中国人,除了有政治制度占优势的原因外,日本人的动员体制比中国人先进得多,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据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考证,在甲午海战中,日本海军的头号功臣是战舰“吉野号”,此舰为英国造,原来是为清朝政府定做的,后来慈禧太后要办六十大寿,海军衙门就把这笔预算转为了礼金.而日本政府打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定倾全国之财力购买此舰.皇太后捐出了自己的首饰,日本商人和民间发起了“‘吉野号’募捐会”,后来募集到的银两可以买三艘“吉野号”.为了一举战胜清朝人,日本人进行了全国总动员,日本天皇御驾亲征,将大本营从东京迁到广岛,为了节约开支,支援前线,天皇每天只吃一顿饭,举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就这样全部压到了前线.而清朝政府在开战后拥有两支舰队——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南洋水师眼看着北洋水师落败,也没有调集一兵一卒前往支援.日本历史学家升味准之辅在《日本政治史》一书中总结说,即使李鸿章指挥得当,奋勇还击,北洋水师因为中国人的动员能力太差,也会落败.“李鸿章在对日开战时所能直接动员的,只是他的北洋军而已.日清战争实际上成了日本与直隶省的战争.而且,北洋军是在传统的腐败习惯和乡党关系中成长起来的.李鸿章一当上直隶总督,便用他的安徽军守备直隶,被一群乡党包围起来,他的天津衙门成了卖官鬻爵之府.陆海军成了给他的亲朋创建利益的奶牛.据说他的过继儿子私下出卖北洋舰队的装备,他的弟弟被称为无底的钱褡子.”北洋水师当时是亚洲排名第一的舰队,世界排名第八,总吨位比日本海军要多得多.但日本人从一件小事当中就看出了这支豪华的舰队在战场上会不堪一击.1891年夏天,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六艘主力舰出访日本.细心的日本观众发现,在威力巨大的清朝海军的炮舰上,士兵居然在大炮上晾晒裤子.由此,日本人断言,这支舰队没前途.除此之外,北洋海军没有确立近代海军先进的战术思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纵使是坚船利炮,武器精良,但部队没有组织纪律性,散漫自由,各行其是,这样的军队照样没有战斗力.日本人的断言在4年后的甲午海战中被完全证实. 日本人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搭的是末班车.但凭借其国民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整齐划一的战斗力,在后来的战争中不仅弥补了技术上的鸿沟,还在竞争中取得了后发优势.
与《谁有甲午海战》相关的作业问题
  对光绪帝的评价,我比较赞成范文澜先生的观点:“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够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有所作为”.  光绪帝作为“能够接受新思想”、“颇有作为”的青年皇帝主要表现在他亲政后的十年间()所发生的两件震撼世界的大事件中作出的积极表现.一是中日甲午战争,二是戊戌维新变法运动.  光绪帝在甲午战
重如泰山轻鸿羽,流芳遗臭俱千古.将军视死如甘孡,凛凛大节青史垂.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评价)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时间:1894(甲午年)年7月至1895年3月日舰:吉野号(被邓撞的那艘,虽然没成功),高千穗号,松岛号,浪速号,千代田号邓名言:“今日无非一死,但虽死而海军的声威永在!今天是我们报国的时候了!”
个人分析:这件事,谈不上值不值.只能说通过这件事,说明了三点.(1)作为当时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一个有气节的军人,肯定会以战死疆场为荣,以苟且偷生为耻.虽然在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如果幸存下来,或许日后还有与倭寇斗争的机会,但他还是依然选择了前者.(2)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以身殉国的行为,其实也表达了他的一种无奈.这一点从中
充分表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849年生于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即现在广州海珠区龙凤街)一个茶叶商人的家庭.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18岁的邓世昌毅然投笔从戎,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知识.他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于1871年毕业,服役于清朝海军,历任“建威”、“海东云”、“振威”、“镇南”、“扬威”、“致远”等舰管带,先后参与台湾、朝鲜、
《冰心的泪》 《为谁而哭?》
1、如果你是看了影视作品,李默然版本的是致远舰迎着鱼雷满舵规避2、现实中致远舰被日本联合舰队击沉,包括最后整个北洋水师全部葬送威海卫3、致远舰沉没原因百度有,可自查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由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反对,致使李鸿章从仕途的顶峰跌落下来,先后失去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宝座,只得闲居在北京东安门外的贤良寺内.然而,清王朝统治者慈禧和恭亲王奕盉念他过去的功劳,1896年2月,决定让他出访欧美,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和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000字&  诗曰:&  割地难偿债,债高到极天.&  行筹无万数,纳币一千年.&  --题记&  1877年,年轻无为的光绪帝励精图治,决定振兴中华,可是由于西太后慈禧的“垂帘听政”,使强盛的大清帝国正式走向衰弱.而此时,在日本,明治天皇开始亲政
张之洞()中国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1863年(同治二年)进士.清流派重要成员.1881年(光绪七年),授山西巡抚,政治态度为之一变,大力从事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84年,补授两广总督.中法战争爆发后,力主抗法.
  甲‍午战争观后感  唐刘晖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甲午战争》的片子,这是一部关于我们和日本的海战片.看完后,它时时震撼着我的心灵.  这外片子讲的是我们和日本鬼子在海上折斗争,当时我们中国人里有很多贪生怕死的小人,一开始就有一个官,一看到日本军舰就抱头鼠窜,独自一人跑到后舱躲起来中.幸亏一个炮手很勇敢
  在中华民族悠久而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令人骄傲的事情,也有一些让人悲愤的事件.1894年发生在威海卫、刘公岛一带的甲午海战就是一段令中华子孙痛心疾首的耻辱历史.  “故垒萧条大树凋,高衙依旧俯寒潮.英名左邓同千古,白骨沉沙恨未消·”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英勇抗击日寇的我北洋水师将士们的铮铮铁骨.在光绪二十年,北洋海军提
有一个强大的盟友是很重要的.
日北洋舰队主力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护送陆军铭军4,000人搭乘的5艘运兵船. 9月16日北洋舰队抵达鸭绿江口大东沟外.运兵船和鱼雷艇等小型舰只进入大东港内,再由帆船舢板将士兵辎重从大东港转运经大东沟登陆朝鲜义州一带,10艘主力舰在口外12海里处下锚. 9月17日8时,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催促运兵船
邓世昌.简介:邓世昌(日—日 ),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在黄海与日寇海战中为国捐躯.民族英雄.谥壮节公,汉族,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有《邓世昌传》、《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壮举.有墓冢、纪念馆等多处,可共纪念、瞻仰、凭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舰世界鱼雷最多的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