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军队宋朝对外战争胜率率怎么刷出来的

205被浏览60522分享邀请回答1646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65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宋朝据说有史上“最高”的75%作战胜利,为何那么怂?
宋朝据说有史上“最高”的75%作战胜利,为何那么怂?
宋军战斗力“很强”,对外号称百分之75的胜率。但是,宋军胜利90%都是防御战,高胜率来自高挨打率。汉唐揍人十拳,被防住五拳,之后五拳把人打死;被人几次打成重伤,都能满血复活然后接着去揍人。然后——汉唐好垃圾啊,国都六陷天子九逃。宋被人打了十拳,防住七拳,之后三拳直接把宋打死,连复活都没有。然后——壮哉大宋,对外胜率75%。汉唐的胜利很多都是越塔强杀,直接杀了对面一个五人团灭,顺便还破掉对方一路水晶,甚至直接把对面一波干掉。而宋朝的胜利是对方5人越塔强杀掉自己一个落单英雄,然后4人来救。一人放一个大招,清了两波小兵,对方英雄全部交闪现跑路,一个没干死。这种失败的结果就是,只要打一次败仗,之前“胜利”10次的优势全部没有了,反而还会陷入劣势。正如北宋初期打过不少小胜仗,然而宋太宗北伐一次,就把他哥留给他的20万禁军精锐全部送掉,可以说那次把后来宋军的传承都败光了。即使是按胜率说,历史上对外战争胜率最高的朝代也不是宋朝,而是曹魏。胜率应该在9成以上,简直各种吊打,几乎就没输过。匈奴、高句丽、氐、鲜卑、乌桓、西羌纷纷表示要报警了。曹魏不仅胜率高,而且很多都是主动出击,并不是像宋朝一样被动挨打。灭了乌桓不说,还把鲜卑打的四分五裂,刺杀了鲜卑首领轲比能。毌丘俭两征高句丽,攻破高句丽国都后,还屠了城,把高句丽打的几乎亡国,被迫迁都。。。曹阿瞒一家子就是这么霸气。。。不服也得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个人见解,文史相关,盼与诸君共品
作者最新文章1129被浏览290740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宋朝对外战争胜率70?荒谬宋的军事疲软是板上钉!
我的图书馆
宋朝对外战争胜率70?荒谬宋的军事疲软是板上钉!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网上冒出一个历史数据,说什么宋朝对外战争胜率据统计超过70%,军事不仅不弱,反而很强大,号称“铁血强宋”!这一段子在网上广为流传,并一度成为宋粉与其他朝代粉撕逼的“证据”。小编也是个历史发烧友,并且偏爱唐史。但小编并不主张在朝代之间进行横向的对比。为什么?因为,每个朝代所处的历史环境、面临的历史情况是不一样的。你把宋的问题抛给汉唐,估计也未必就比两宋处理得好。这种横向的比较意义不大。同时,小编更反对妄自菲薄某一朝代,喜欢汉唐,就把宋明说得一无是处;喜欢汉人王朝,就把元清彻底否定。每个朝代都会经历一个勃兴、强盛、衰落、灭亡的过程,都有各自的历史功绩和历史教训。我们中国之所以能有今天,历朝历代都有贡献。但今天,小编不得不对所谓胜率70%的“铁血强宋”说上几句。因为,所谓70%的统计数据荒谬至极,至于什么“铁血强宋”更是无从谈起。两宋的军事疲软乃是板上钉钉!一、为什么说宋朝对外战争胜率70%荒谬至极?首先,最简单的一点,今人根本没法统计古人的战争胜率。史书上有的,这个当然能够统计。但问题是,很多战争并没有记载到史书当中去。这样,统计就失去了前提。所以,大家看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从来不会给出某一个朝代的战争胜率。因为,根本做不到啊!汉朝没有胜率统计,唐朝没有胜率统计,元朝没有胜率统计,明朝没有胜率统计,清朝没有胜率统计,甚至就连距离我们最近的民国和共和国都没有胜率统计,怎么就偏偏宋朝有?真是邪门儿了!其次,退一万来说,即便历史上宋朝的对外战争胜率真得超过了70%。可是,正如《冰与火之歌》里的罗伯特史塔克打赢了每一场战争最终却输了一样,战争看的是大势,看的是最终结果。宋朝如果军事真得很坚挺,那它的疆域为什么是历代里最小的,北宋为什么被打成了南宋,南宋怎么又完蛋了?
二、那么,造成两宋军事疲软的原因是什么?首先,不是因为兵力不够。恰恰相反,宋朝存在着很严重的“冗兵”问题。英宗治平时一百十六万二千,内禁兵六十六万三千。仅在英宗时期,军队总数便接近两百万。这个数量与解放军的数量大致相当。但问题是,共和国多少人口,北宋才多少人口?其次,也不是因为两宋没有军事人才。岳飞、孟珙、韩世忠、曹彬、狄青、李继隆、曹玮、刘锜、王坚、吴玠、宗泽等等,可以说是名将辈出。最后,也不是因为军事技术落后。宋代军事技术的巨大进步,宋朝以前仍处于冷兵器时代,从宋朝开始火器登上战争舞台,使用霹雳炮、震天雷、引火毬、铁火炮、火箭、火毬、火枪、火炮等火器,逐步进入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时代。水战装具的发展,舟师仍在江河、濒海地区发展,南宋时还尚有车船。投石机方面有车行炮、单梢炮、七梢炮与旋风炮等。两宋军事疲软的微观原因当然有很多,比如兵员质量低下、没有优秀的战马来源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则是“重文教,轻武事”的基本国策。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身上,高呼“万岁”,宋朝建立。他就是宋太祖。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上演,宋太祖制定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这个基本国策也为后世的宋代皇帝所奉行,影响贯穿整个宋代。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将文人作为唯一可以信赖的对象,这成为宋朝重文轻武的开始。“重文教”: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有一系列尊崇文人的措施出台。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范仲淹、李纲、岳飞、宗泽、文天祥、陆秀夫等皆科举出身。而这些寒门出身的士子一旦登第,多怀忠君爱国之心。宋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俸禄也极丰厚。世人多称宋朝为士大夫政治。在一系列重文措施的鼓励下,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宋朝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诸如天文学、数学、医药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等方面成果累累,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学艺术也发展到新的“轻武事”:北宋轻武政策具体表现在其军事领导体制,将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而为三: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权,却无调兵权。枢密院掌握调兵权。这样就形成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相互制约,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保证了军权从属于皇帝。同时军队实行更戍法,让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避免将帅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小的集团。轻武政策,虽然有效地防止了将领的拥兵自重,巩固了中央集权,但它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武官的积极性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因此,在对辽、西夏、金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只能屈辱忍让、纳币求和。即使面对国难,皇帝对武将的猜疑始终如一,致使岳飞的精忠报国之愿未遂,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朝廷杀害。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作为后人的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一切。
馆藏&3547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怎么刷胜率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