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有什么区别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意义是什么?
日 来源:  【】 【】分享到:
中研网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市形势座谈会时强调,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政策取向。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开局总体平稳,经济发展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也要高度重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不能忽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困难和风险。我们既要保持定力,又要主动作为,要看到我国经济的发展韧性和回旋空间很大,而且我们拥有去年战胜经济下行挑战的成功经验,也为今年继续应对经济波动做好了政策储备。  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自哪些因素?如何理解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既要保持定力,又要主动作为”?对此,特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进行解读。  李克强总理在辽宁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政策取向。对此如何理解?
相关研究报告
  张立群:在经济基本面和稳增长政策体系支撑下,我国经济已初步构筑起在7%—8%区间增长的基础。稳增长作为近几年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其内涵既包括合理增长区间的确定,也包括确立合理目标区间之后相关调控政策的跟进。近几年来中央一直强调稳中求进,是因为增长的稳定性对于整个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保障基本民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如果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就没有就业增加,基本民生将会受到较大影响。此外,消费也会受到较大影响,而消费又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订单和企业的开工率。所以,如果没有稳定的经济增长,而是任由市场主导的回落态势继续发展的话,最后会导致以下几方面结果:第一,经济增长会大起大落;第二,基本民生保障会受到较大威胁;第三,改革的推进也会遇到较大困难。因为当经济增长出现问题时,很多企业会倒闭,继而出现较大的金融风险和坏账等,致使改革遇到较大阻力。  从来看,近几年以“保就业”作为稳增长的底线。围绕这个任务,中央安排了多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此外,相关的改革措施也和“稳增长”密切呼应,比如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审批、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营改增以及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张立群:首先,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确实会面临内生性的下行压力,这是由于企业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这里的新环境主要是指经济增速从10%以上的高增长区间进入到7%-8%的中高增长区间所带来的变化。一方面,市场由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10%以上的增长表现出供不应求的基本市场格局,市场需求旺盛;而目前需求普遍不足,产能过剩。另一方面,组成企业成本的诸多因素都持续或明显提高,如劳动工资、原材料(行情 专区)、贷款利率、污染排放的收费等。这两个变化就构成现在的新环境。企业要适应这样的新环境就必须转型升级,一些不适应新环境的企业将逐步通过破产退出市场。这个过程可能会对就业、收入和金融资产质量、货币金融环境稳定等产生多方面影响,从而形成内生性下行压力,影响到整个经济增长的稳定。   其次,具体分析,比如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方面,有一部分困难企业需要破产退出,这一块调整如果把握不当的话,可能对增长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地方债对应的资产,大部分应该说是有发展前景的,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存在问题的。这些项目的处理可能会涉及到比如(行情 专区)的一些资产质量和资金链条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虽然世界经济总体呈温和恢复态势,但是也应该看到其中包含的很多不确定因素对我国的出口增长,甚至整个经济增长都有一些不确定的影响。例如,美国QE退出实际上包含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我们需要考虑,美国QE的退出,是否可能引起美国中长期国债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收缩,或者给其制造业成本带来压力。这些因素对美国经济目前低水平的恢复都是有冲击的。因此,这些不确定性还有待观察。此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QE政策调整当中,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加之欧债风险及经济稳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日本目前的消费税从5%提高到8%,对日本经济恢复也会造成一些不确定影响。   以上所有因素都表明,无论从国内形势还是国外环境来看,稳增长面临的形势都具有比较复杂的一面,值得注意的是,一二月份我国工业增长率、投资、消费、出口等普遍回落。此外,企业去库存活动仍在进行当中。因此,现在看起来,经济确实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张立群:我认为克强总理的意思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有充分的准备。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并不是一个非常猛烈的变化。实际上近两年,这种增长下行一直存在,而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新特点恰恰是在应对这一压力的背景下形成的。我们首先要看到,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变,在此基础上,宏观调控又在发挥显著作用。具体看就是稳增长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政策效果不断改善,与大力度的刺激政策比较,其可持续性较高,而且在不断提高。稳增长政策突出“既利当前,更惠长远”。其政策不仅要治标,而且要治本,这样一个政策思路是对2012年宏观调控实践的新完善。对于2012年来说,提高需求,稳住增长下行的态势是重要选项。到了2013年,随着稳增长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稳增长的效果不仅表现为当期需求增长走稳,而且更多地兼顾到供给侧的目标,包括结构的调整、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等从多个方面来支持经济平稳增长态势。可以说,现在的稳增长体系越来越丰富,效果也越来越全面。这样的基础使得我们可以保持信心和定力,可以在存在一定经济下行压力时,不做过度的反应。比如说,不靠扩大赤字率、增加货币供应量、搞通胀来稳增长。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张立群:实际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扩大内需方面做了很多具体的安排和部署,比如将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具体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服务消费,促进信息消费,完善基本社会保障等多种措施来拉动消费。此外,在稳定投资方面,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以及推进西部铁路建设等。中央还强调要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就是说,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一旦有中央财政资金导入,项目的融资能力会明显增强,信用度也会明显提高。  对于目前这样一个经济走势,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两会都是有预见性的,而且是有必要的政策储备的。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今年财政赤字增加1500亿元,预算内的投资安排也有增加,这些实际上都表明预留了必要的政策调节储备。李克强总理正在做的经济形势调查工作,就是在既有的科学分析和预见、既有的政策储备基础上,针对形势变化,在抓紧、抓好政策的落实。   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会较快产生积极效果,进而稳定经济增长态势。目前最关键的还是要坚定信心,抓好一系列既定政策措施的落实。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当前应更主要地发挥好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政策宜保持稳定,要注意针对经济形势特点,协调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本文分享地址:
相关新闻关键词阅读:
国家出台多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产能严重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库存量大,利润大幅下滑;布局不合理,...
随着现代科技成果在行业中的不断应用,五金工具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无论想...
3月21日,“2014中国·吉林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暨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展示交易会1...
湖北省碳交易今天正式启动,全天成交量超过51万吨,成交金额约为1071万元。...
随着棉花春播临近,棉农开始着手安排今年棉花生产。今年国家对新疆将启动棉...
在全国实施限购政策的城市中,燕郊所属的河北省三河市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与...
白酒板块走势活跃,再度集体反弹。截至上午收盘,贵州茅台上涨5.31%,股价...
深圳运营中心:深圳市中研普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运营总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中路东风大厦12楼全层 邮编:518031 &&乘车路线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56--5388 客户服务专线:6 06 96
专线:6 29596 专线:6
媒体合作:6 广告合作:6网站合作:6 邮箱: 传真:8
咨询QQ:5336038
Copyright (C)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 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号面对20位女生的贴心祝福,围观男生无比羡慕嫉妒恨。
女司机:粉丝会说你还是很厉害。我觉得会很掉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来源:屈庆债券论坛
  中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日本。
  一、中日经济的相似点类
  (一)经济增长
  说到中日经济的相似点,就不能不提到中日经济十分相似的崛起过程。日本经济在二战后的崛起过程中,大体上经历了50-60年代的高速增长阶段,70-80年代的中速增长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低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速由50-60年代的年均10%左右下降到70-80年代的年均5%左右,再下降到90年代以来的年均接近0的水平。
  与日本相似,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了1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正如日本在70年代初经历了石油危机的冲击,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一样,中国在2008年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也开始由年均增长10%以上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从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来看,在中日两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投资和出口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日本依靠持续高速增长的投资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造就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当中经济增长的奇迹。
  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同样依靠持续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加入WTO后的出口持续高速增长,造就了连续30年经济增长10%以上的增长奇迹。
  投资和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中日两国的工业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两国经济崛起时期的支柱产业,中日两国分别成为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工厂”。
  由此可见,同样经历了经济增长的下台阶,经济崛起同样以来投资和出口,中日两国无论在经济增长的阶段划分,还是在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方面,都有诸多相似之处。
  (二)人口
  作为东亚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日两国在二战后均经历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快速增长的人口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成为中日两国经济快速崛起的重要条件之一。
  然而随着二战后婴儿潮一代的逐渐老去,日本的劳动力人口从90年代初开始增长逐渐放缓,21世纪后开始逐年下降。而中国由于在改革开放后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随着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逐渐退休,80-90年代出生的人口又大幅减少,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从2010年开始出现净减少。人口老龄化成为困扰中日两国的一个共同问题。
  由此可见,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中日两国都受益于人口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人口红利。然而随着时间进入21世纪,两国也相继开始经历劳动力萎缩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拖累。从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都将成为制约两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汇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汇率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短期来看,一国货币的汇率可能由市场上对于该货币的供求左右,但从中长期看,一国货币的汇率更多的是由该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经济增长预期来决定的。二战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日元升值的预期一直十分浓烈,但由于日元实行的是以固定汇率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日元汇率在70年代前基本保持稳定。随着70年代日元转为浮动汇率制后,日元经历了长达20年的持续升值。这个过程中虽然有广场协议后各国合力干预的影响,但日元升值的根本原因依然是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随着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日元汇率也开始逐步趋于稳定。金融危机后,特别是2012年后,随着日本央行的持续量化宽松,日元开始进入新一轮的贬值周期。
  人民币汇率的表现与日元如出一辙。由于2005年以前人民币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即使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币升值预期浓厚,人民币汇率也一直保持稳定。随着2005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后,人民币也经历了长达10年的持续升值。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期进入到中高速增长期,人民币汇率也在“8.11”汇改后经历了一波快速的贬值。
  我们认为,中日两国目前均处在经济增长放缓和货币政策宽松的阶段,日元和人民币贬值的趋势很难在短期内得以扭转。
  (四)政府主导产业转型
  中日两国都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具有相似性。在经济转型期,中日两国政府都积极通过实施产业政策推动经济转型。1982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的产业政策注重支持经济转型,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主要依赖出口的增长方式转化为出口和内需并重。1986年5月,日本政府发表了“面向21世纪产业社会长期设想”,提出以对外实现“国际水平分工”,对内实现“知识融合化”作为产业结构的新发展方向。为此推出三项具体措施:一是刺激国内需求,推进“内需扩大主导型”战略;二是鼓励对外投资;三是充实社会公共投资,提高国民福利水平。无独有偶,为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包括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在内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涉及到钢铁、汽车、装备制造业、纺织、船舶、电子信息、石化、轻工、有色金属以及物流业,出台了上百项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力求扩大国内消费、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加快产业技术进步。
  在转型战略和举措方面,中日两国也颇为相似。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面临的外在压力和贸易顺差,强调扩大内需,缩小经常性收支不平衡等。1986年4月,为解决贸易和经常收支盈余扩大造成的对外摩擦,特别是为解决与美国的经济摩擦,日本政府采纳了著名智囊团提供的“前川报告书”,其基本思想是“制定国家全面的政策目标,缩小经常性收支不平衡(盈余),以求达到与国际及其他国家的协调,并表示实现此目标的决心”,提出并强调了“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转型”、“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导向。反观中国,中国的内需增长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经历金融危机后,为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扩大内需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中国政府提出,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将扩内需、调结构作为中央政府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政策加以实施。
  (五)产能过剩
  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由于经济增长很快,加之大量过剩资本的存在,日本企业设备投资迅速增加,1990年设备投资额高达88.7万亿日元,比1986年增加了58.6%,占GNP的19.5%。受泡沫经济虚假繁荣的影响,日本企业利用金融宽松的条件,建厂房和高档设施,大型生产线等项目也纷纷上马。迅速增加的设备投资虽然推动了平成景气发展,但却导致了严重的设备过剩。
  中国在年间出现了经济过热的迹象,包括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在内的大多数传统行业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后,本应进行过剩产能的出清,但在四万亿投资的刺激下,产能的过剩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有了进一步加剧的迹象。这直接导致了最近几年,在经济增长下台阶的背景下,中国传统产业出现的严重产能过剩。
  当然,中日经济的相似之处远远不止我所列举的这些。除此之外,中日两国在融资方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污染,文化和传统等等诸多方面同样十分相似。
  二、中日经济的不同点
  (一)经济发展水平
  虽然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与日本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首先从人均GDP的角度来考量,2014年中国的不变价人均GDP尚不足4000美元,仅相当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
  其次,从城镇化率的角度看,日本的城镇化率已超过90%,中国城镇化率刚刚突破50%。
  第三,从最终需求的角度来看,日本已经形成了消费主导型的需求结构,最终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已超过80%。而中国到目前为止,经济增长依然十分依赖投资,消费需求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第四,从科技水平的角度看,日本无论是在研发投入方面,还是在科研人员的数量方面,都远远超过中国。
  第五,从教育水平的角度看,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也远远超过中国,日本高等院校的入学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60%,在中国这一比重尚未达到30%。
  第六,从社会保障的角度看,日本的社会保障无论是在覆盖面还是在保障水平方面,都大幅领先中国。
  由此可见,中日虽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到目前为止,从各个角度来看,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十分明显的差距,中国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引进来与走出去
  中日两国在对待外资的态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日本更加注重对外直接投资,而对外资进入有种种限制,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里,外国直接投资(FDI)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着很低的水平,出口企业中以日本本土品牌为主。而中国的情况则截然相反,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由于严重缺乏资本,制订了引进外资的国家战略,这一战略在中国经济的崛起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时至今日,引进外资依然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而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日本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尤其是泡沫经济破灭后,国内市场的萧条进一步刺激了日本资本输出的步伐。截止2014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GDP的比重已经突破25%。相对而言,中国的对外投资虽然近年来出现了快速的增长,但占比依然较为有限。
  (三)债务
  日本政府在经济泡沫破灭后,采取了激进的财政政策,大幅增加财政赤字,希望通过财政支出增加拉动经济的增长。但事与愿违,由于日本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已经很高,财政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十分有限,巨额的财政赤字不仅没有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反而造成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截止2015年,日本公债余额/GDP的比重已经突破230%。
  与日本相比,中国的情况就好得多。截止2014年,中国的公债余额仅占GDP的33%,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缺口依然很大,财政政策还有很大的空间。
  ( 四)政府对银行和企业的控制力不同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并没有对商业银行采取有效措施及监管,大量资金并不如政府所希望的那样流入制造业和服务业,而是流入利润较高的股市楼市。同时,日本金融机构、企业法人间交叉持股,股东之间“相互持股、互相抵消”,金融机构由政府保护,企业集团由金融机构保护,从而形成了一种互相支持、互相优惠、互不干涉的状态,导致整个日本“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集团”三者融为一体,监管职责不明、社会监督不强、约束松弛。日本金融机构是房地产泡沫的最大支持者,为泡沫源源不断输送能量直到泡沫破灭的最后一刻,地产泡沫持续长达10年。
  而中国银行和大企业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银行放贷投向和规模受到政府政策的控制。中国政府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可以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从源头上控制投机资本。同时,一旦房地产行业有过度投机的现象,中国政府可适时出手打压泡沫。
  三、中国是否会成为第二个日本?
  在系列专题的第一篇中,我们就曾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中国的崛起与日本经济的腾飞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区别?中国与历史上的日本相比,处在发展的什么阶段?日本经历的泡沫破灭与失去的二十年是否会在中国重演?”作为系列专题的最后一篇,通过对日本经济发展史的系统梳理和对中日经济的异同比较,是时候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了。前文对中日经济崛起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因此这里不再赘述,我们重点分析后面两个问题。
  (一)中国与历史上的日本相比,处在发展的什么阶段?
  对于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能得到许多不同的结论。如果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水平仅仅与50年代的日本相当;而从GDP总量上来说,中国已经超越了日本;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与60年代的日本相似;但从人口结构的角度来说,中国与90年代的日本相当。而我们认为,作为两个独立的经济体,从某一个特定角度来进行比较都是片面的,无法准确的反映两国的真实发展水平,因此需要从两国的整体经济发展阶段来进行综合比较。 从中日经济的整体发展阶段来看,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水平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日本相似。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由于经济规模、人口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单纯比较GDP总量和人均GDP都有失偏颇,我们认为经济增长率是一个相对可比的指标。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由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过渡的过程中,与70年代日本的情况较为相似。但由于中国经济体量更大,经济转型的持续时间可能更长,经济增长的韧性也更强,因此这个过渡阶段的持续时间也会更长。
  其次 ,从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看,中国正处在逐渐由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向消费驱动,由第二产业驱动转向第三产业驱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驱动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驱动的过程中,这同样与70-80年代的日本较为相似。
  第三,从人口结构来看,虽然在201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90年代日本经历的劳动力人口净减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伴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 中国劳动力减少的速度将显著慢于日本,由劳动力净减少转向人口净减少的速度也将十分缓慢,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供给依然充足,随着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推广、城镇化率的提高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有望得到释放, 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作用至少在中期内都将十分有限。
  第四,从资产泡沫的角度来看,中国与80年代初期的日本较为相似。虽然目前中国已经开始出现资产泡沫积累的迹象,但泡沫总体可控,且政府已经意识到资产泡沫的危险性,一直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政策的核心,因此中国资产泡沫快速堆积并破灭的可能性很小。
  第五,从产能过剩的角度来看,中国与80年代初期的日本较为相似。中国政府在目前出现产能过剩,但尚未引发严重危机的情况下,主动化解产能过剩,因此产能过剩引发危机的可能性同样不高。
  (二)日本经历的泡沫破灭与失去的二十年是否会在中国重演?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日本经历的泡沫破灭与失去的二十年至少在中期内不会在中国重演。做出这个判断,我们主要基于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中国与日本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依然强劲,经济潜在增长水平依然较高,即使出现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通过恰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冲,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相对有限。这可以从2008年和2015年的两次股灾中得到印证。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泡沫破灭所带来的冲击也会越来越严重,对于泡沫经济的风险同样需要高度警惕。
  其次,从政府债务的角度看,中国政府的债务负担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依然巨大,政府在经济下滑的过程中有充分的空间进行财政刺激。
  第三,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中国的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依然相对较高,在经济下滑的过程中政府进行货币宽松的空间很大。
  第四,从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角度看,中国国有企业依然控制着几乎所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国政府对于经济的控制力远远强于日本政府,无论是在泡沫的防范还是在危机的处理方面,中国政府相对日本政府都更有把握。
  阅读原文阅读
  加载中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科尔:经济增长低迷,美英和欧洲的经济有非常大的区别,欧元区经济增长或将加速_数据分析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科尔:经济增长低迷,美英和欧洲的经济有非常大的区别,欧元区经济增长或将加速
  科尔:经济增长低迷,美英和欧洲的经济有非常大的区别,欧元区经济增长或将加速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