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小额贷款是什么为什不能实名志贷款个3,5万块钱更要有抵押和担保人才行呢

山东济宁:“三个精准”为抓手 担保扶贫“送春”来-齐鲁人才网
当前位置:
山东济宁:“三个精准”为抓手 担保扶贫“送春”来
&发布日期: 13:30
&阅读数:629
精准扶贫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济宁市抢抓机遇,坚持精心谋划、倾力推进、服务大局,率先在山东省启动创业担保贷款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有效破解了贫困户开展创业的资金难题,有力助推了扶贫工作开展。为帮助贫困人口通过创业实现脱贫致富,济宁市启动实施“创业助推脱贫行动”,出台“免担保、免抵押”的创业担保贷款扶贫政策。设立2000万元的创业扶贫担保基金,为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贫困户提供1000元—30000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以汶上县、嘉祥县作为试点县,高准精尖的推开创业扶贫担保贷款工作。开启“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出台《济宁市创业扶贫担保贷款资金管理办法》、《济宁市创业扶贫担保贷款工作实施方案》“两重保障”,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推动扶贫担保落地见效,实现了扶贫担保规模化、稳定化。精准识别掌握工作主动性组织调研组,面向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户及吸纳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集中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统计调查,由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与县扶贫部门建立会商制度,对借款人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身份或单位吸纳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身份进行认定,做出精确统计分析,并对贫困劳动者技能水平、求职意向、创业意愿和创业想进行系统输入,为创业扶贫担保贷款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精准帮扶全力全速推进一是精准确定贷款对象。将精准识别出的贫困农户中有创业意愿且符合我县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人员,归纳梳理为项目壮大型、技能支撑型、“企业+贫困农户型”、“种植、养殖大户+贫困农户”型。针对不同类型,制定个性方案。二是明确贷款用途。贫困农户贷款主要用于贫困家庭增收、致富项目、生产经营的融资需求。三是确定贷款额度。贷款规模根据贫困户实际经营需要安排,贷款额度起点为1000元,最高不超过3万元。四是规定贴息期限。按最长两年给予贴息,一年一申请,在享受贴息期间,贷款户不承担利息。对表现良好、还款及时的,还可申请二次贷款。精准分工确保健康运行为确保顺利回收贷款,精确分工、明晰责任,完善制度措施,确保工作健康运行。一是明确镇村责任。乡镇、村对支持精准扶贫贷款的发放对象、贴息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明确银行责任。合作银行按有关规定对贷款户进行考察评估,组织5-7名党员群众对贷款户进行评议,通过后方可放贷。三是明确部门责任。财政部门负责对贴息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落实好贷款担保基金、财政贴息资金,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正是一年春好时,扶贫担保“送春”来。截至目前,全市已发放扶贫贷款162万元、惠及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新的一年,我市将进一步落实创业扶贫担保贷款惠民政策,通过电视、网络等形式,大力宣传扶贫担保贷款政策,持续加大扶持力度,以方便、高效、快捷为服务宗旨,从审批、服务、监管三方面入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开辟快捷有效的“绿色通道”,让“贷款小平台”发展为“创业大舞台”。
来源:《中国就业网》武建成督查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落实情况-宜人贷问答
武建成督查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落实情况
问题分类:
请输入验证码
创新模式联结企业农户。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县上确立了“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用最简便的方式确保符合条件的精准扶贫户得到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信用贷款。坚持“自愿互利、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从15980户农户中筛选出有劳动能力参与企业就业、自愿出资入股的33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把精准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通过带资入股分红的形式参与到实力较强、发展前景广阔的华盛农业、天润菊香、乔治民丰、宇新牧业和华胥农业等5家龙头企业,建立起以贫困户为核心、以扶贫效益为关键的扶贫开发利益联结和互助合作机制,企业对带资入股贫困户劳动力优先安置就业,并对5万元的入股资金按照每年不少于4000元进行分红。  拓宽渠道帮助农民增收。这种金融扶持创新模式可以从五个方面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第一,不论盈亏,企业都要按照每年不少于4000元对带资入股的贫困户进行分红,增加了贫困户股本性收益;
第二,通过龙头企业对贫困户实施土地流转,使贫困户从土地资本中增加收入;
第三,带资入股贫困户劳动力优先安排到企业就业,月工资不低于2200元,增加了劳务收入;
第四,龙头企业通过给贫困户提供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扶持壮大特色产业,收购农产品,有效解决农产品销路难、价格低的问题,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使贫困户通过农产品销售增收脱贫;
第五,通过政府贴息,农户免除了正常贷款利息,增加了利息收入。  建立机制保障贷款安全。为确保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放得准、用得好、收得回、见成效,县上制定了《清水县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使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企业带动型贷款,由审计、财政等部门每季度对入股资金流向、使用情况进行一次专项督查,督促企业规范使用贷款,按季度兑现分红;由金融部门对龙头企业存款账户进行监管,对大额支付或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支付及时预警。一旦发现龙头企业将贷款用于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无关的支出或违规使用资金的,由县财政局终止贷款并提前收回本息。同时对带动型贫困户贷款,采取第一书记、村书记、村主任、村文书、邻居5人签字证明的监督方式,由龙头企业采取足值有效的抵押或质押的方式进行担保,并承诺入股资金必须用于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产品原材料的购入,必须按时足额支付贫困户带资入企收益、按期偿还入股贷款,无论盈亏必须保证向贫困户每年支付不少于4000元的分红,有效保障了群众利益。
回答者:g***3 |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是共产党人的天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既有责任又有感情的担当精神,一户一户、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贫困人口脱贫。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大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突出责任倒逼,落实各项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压紧压实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是强化一岗双责。市、县区、乡镇都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靠实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的主责主业,特别是落实各县区的主体责任、重点扶贫工程专项方案牵头部门的主抓责任、其余市级部门单位的参与责任,做到职能工作与脱贫攻坚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一岗双责、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党建保障。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台党建扶贫21条硬措施,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各级扶贫干部,特别是通过从严从实选配、从严从实履职、从严从实监督、从严从实考评全面加强第一书记工作,注重选派递进培养学员和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落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利州区、青川县对每个乡镇增派1名扶贫副乡镇长。全市每个乡镇都落实了1名扶贫专干,每个贫困村都落实了1名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平均年龄38岁,其中后备干部占55%。  三是强化督查考评。加强跟踪问效,每月督查通报1次进展情况,及时落实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驻村干部考核情况与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考评挂钩。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和典型事例。分类制定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销号、贫困户减贫的具体标准,精准考核扶贫成效。对完不成脱贫任务的县区和市级部门,年度绩效考评降低一个等次,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近期,结合“走基层”活动,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集中对全市739个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  四是强化激励引导。落实激励政策激发集聚各级各方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对提前2年摘帽的县区奖1000万、提前1年摘帽的县区奖500万;对如期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提升村三职干部报酬,延续产业扶持、技术培训、兜底保障等政策支持;对下派任职的第一书记,保留原机关工资福利,同时享受每月300月至400元的艰苦边远乡镇津贴;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参与脱贫攻坚表现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全社会重视、参与、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朝天区对完成脱贫任务、达到小康标准的村三职干部提高补助标准,与社区干部享受相同报酬。  二、突出问题导向,补齐制约短板。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我市也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特困户扶持难、农村整体发展慢等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增添举措,正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增加投入。要全面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减贫任务,5年大约需要硬投入250亿元,对于我们这个“吃饭财政”的市来说压力巨大,只能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投入和社会投入,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地方财政投入10亿元,对接省10个专项方案争取80亿元,金融投入10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60亿元、扶贫小额信贷3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收益债10亿元),吸引社会资金30亿元,群众自筹30亿元,基本可以解决扶贫投入的问题。60亿元的易地扶贫搬迁贷款项目已完成项目可研上报省农发行。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评级授信面达86%,授信额达26亿元。旺苍扶贫小额信贷经验全省推广。  二是以“三分红两保障”促进特困户脱贫。针对1.88万户无劳动技能的特困户,采取耕地林地产权流转入股分红、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有偿使用分红、种植业托管养殖业寄养理财分红增加特困户收入,整合农村闲置空房保障特困户住上廉租房,实施十大救助制度保障对特困户的救助救济。旺苍县盘活闲置资产为特困户提供廉租房的做法得到了省委农工委认可。  三是以“两轮驱动”促进农村同步发展。针对我市北部山区农村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同村同院落与建卡贫困户差距不大的临界贫困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区域攻坚”两轮驱动战略,既大力解决水、电、路和增收产业等区域共性问题,又切实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农户个性问题,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共同发展。  三、突出综合施治,体现脱贫成效。在精心谋划今后五年脱贫攻坚的同时,扎实推进今年的扶贫工作,我们坚持“创新机制、完善路径”统筹推进、“开发式扶贫、救助式扶贫”综合施治、“区域攻坚、精准扶贫”两轮驱动、“项目扶持、智力扶持”双管齐下、“依法扶贫、社会监督”有效结合,促进贫困群众稳步脱贫、逐步奔康。  一是增收减贫成效更加明显。今年计划实施的扶贫项目基本完成,新发展猕猴桃、核桃、茶叶2.6万亩,养殖生猪、山羊、土鸡15万头(万只),开展农业实用技能技术培训8万人次,实现创业就业1.2万人,初步统计,贫困群众当年人均增收近1000元,截至目前,今年已减贫6.35万人、占目标任务的105.52%。  二是群众幸福指数较大提升。152个贫困村脱贫解困有力推进,新建通村入户路435公里,解决安全饮水2.46万人,改造农村危旧房1.5万户,群众普遍反映,通过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真帮实扶,现在的农村“道路平又宽,吃水不用担,打米不愁电,房屋换新颜”。得到实惠的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更加高涨,“政府扶,干部帮,自己还有手一双,不等不靠建家乡”成为贫困地区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加快。扶贫攻坚促进区域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平稳发展。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4.43亿元,增长8.7%,增速居全省第8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7.59亿元,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66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0元,增长10.8%。探索实行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等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农业部等国家部委领导的肯定,突出“五个坚持”推进脱贫奔康做法得到曲木史哈副省长的肯定性批示。  四、扶贫要扶智,教育扶贫作为脱贫“五个一批”工程之一,肩负重要使命。要把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扶贫基础性工作,着力扩大教育公共服务供给,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要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针对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精确帮扶,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要构建全领域结对帮扶关系,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精准帮扶要全面覆盖贫困地区每所学校、每位教师、每名学生。对留守儿童要跟踪接力关爱帮扶,使贫困地区孩子上升有通道、就业有技能、发展有希望,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精心组织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必须落实到每村每户每人,从源头上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要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地方病、慢性病的防控及艾滋病干预力度,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实施远程医疗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保障贫困人口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扶贫攻坚提供健康保障。听取四川医改工作汇报时,她要求进一步聚焦改革重点,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主线,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尽快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理顺药品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回答者:x***2 |
·关键词·  实体经济——精准发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增长  ·报告摘登·  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畅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管道。实行省政府负责同志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制度,加强对基层和企业的精准帮扶。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实施项目建设“四督四保”制度。  ·亮点点击·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2015年,全年新增贷款3389.7亿元、增长14.9%,直接融资2980.3亿元、增长71.5%,新增上市公司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7家,境内上市公司达88家,居全国第九位、中部第一位。结构性减税方面,我省通过一系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共减税509.2亿元。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商合杭高铁、合安高铁、京东方10.5代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合福高铁、宁安城际铁路及铜南宣、滁马等10条高速公路建成运营,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670个、建成1069个。  ·关键词·  调转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迈出新步伐  ·报告摘登·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健全科技创新“1+6+2”政策体系。我省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搭建了创新型省份建设又一重大战略平台。省委、省政府作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重大决策。启动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  ·亮点点击·  2015年,全省实施15个科技重大专项,新建国家级研发机构18家,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45人,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9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8921.5亿元、增长17.6%。实施140个10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兴业态快速成长,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37.3%、提高1.9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4120.2亿元、增长20.1%。  ·关键词·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报告摘登·  实施“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成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稳步推进国企改革,省属企业整体上市、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新型城镇化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全面展开。完成省市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扩大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合肥综保区封关运行,芜湖综保区通过国家验收,郑蒲港等一批港区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家批准。  ·亮点点击·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2015年,全省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47.2万户,累计达276万户,分别增长15.8%和12.7%;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14.4万户,增长18.4%。民营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上年的67.8%提高到70.4%,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由上年的69.1%提高到72%。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6.2亿美元、增长10.4%,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8968.9亿元、增长12.9%,对外投资9.7亿美元、增长1.1倍。  改善民生——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报告摘登·  坚持把更多财力投向民生领域。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建立“1+20”政策体系。落实支持就业创业政策。完成829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职业教育市级统筹和资源整合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基本医保省内异地就医实现双向结算。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  ·亮点点击·  2015年,全省民生支出437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7%,33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方面,我省在30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减少贫困人口75万人。促进就业方面,帮助10.3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5.9%。  ·关键词·  社会治理——着力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  加快社会治理法治化。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亮点点击·  2015年,全省推行网格化新型社区管理模式,提升市级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水平。安全生产上,事故总量和重点行业事故数量持续下降。完善省市县乡四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对“餐桌污染”进行了持续深入治理。  ·关键词·  法治政府——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  ·报告摘登·  加强政府立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接受司法监督。严格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加强政府权力运行标准化监管。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亮点点击·  2015年,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6件,制定、修改政府规章6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51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986件。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制度。推进巡查、督查、考察相结合,制定整改问题、措施、责任清单,形成抓落实的制度链条。  ·关键词·  “十二五”胜利收官——展开了适应新常态、推动新发展的实践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  ·报告摘登·  回首过去五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紧紧围绕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把握大势,保持定力,抢抓机遇,克难制胜,经历了应对金融危机、化解“三期叠加”的砥砺奋战,展开了适应新常态、推动新发展的实践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这五年,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实施、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社会创造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发展支撑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生态保护扎实推进、绿色发展行动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亮点点击·  “十二五”以来,经济强省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年均增长10.8%,财政收入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14.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6%和13.4%。全省实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覆盖,整体进入长三角经济区,联动发展、协同共进的新格局加快形成。创新型试点省和合芜蚌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相继建立,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简政放权、医药卫生、公共资源交易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农村综合改革、地方金融体系建设等取得重要突破。各类市场主体由166万户增加到276万户、增长66.3%,私营企业由22.9万户增加到57.4万户。新增高速公路1317公里、一级公路2667公里,总里程分别达4246公里和3166公里,新桥国际机场和九华山机场先后建成,高铁运营里程达1330公里,开启了安徽高铁时代;引江济淮世纪梦想正在变为现实。生态强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1.4%,淮河、巢湖水质稳定向好,新安江保持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覆盖率由不足10%提高到85%,学前、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327.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4.7万人。在全国率先一揽子解决“老字号”、以船为家渔民等群体生活问题,完成2151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460万人脱贫,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回答者:王***玲 |
到2020年,贫困村整体脱贫、乡村游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以上、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全面放开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限制……省委、省政府日前出台《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为全省广大农民描绘了一幅全面实现小康生活的蓝图。目标到2020年,贫困村整体脱贫《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省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整体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基础高标准农田达到1520万亩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2016年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186万亩,2020年总面积达到1520万亩。实施好《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确定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引调提水工程和小型水库工程,增强重点旱区抗旱应急供水保障能力。生态实施黑河流域、祁连山区、“两江一水”综合治理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强化水资源“三条红线”的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支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改造,支持供销社开展农膜回收利用试点,扶持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对蔬菜流通环节产生的尾菜进行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逐步将25度以上陡坡地和严重沙化地全部退出基本农田,对连片退耕的基本农田可先退后调,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加快推进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力争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及祁连山区、“两江一水”、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收入到2020年,乡村游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以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2016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1万个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800个以上,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900亿元。发挥兰州、天水、酒泉等流通节点城市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等直供直销模式。2020年,全省初步建立起覆盖集散地、销地和产地,流转顺畅、安全高效、调控有力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深度开发乡村风光观赏游、乡村风情欢乐游、乡村生活体验游、城乡文化互动游等系列产品,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到2020年,乡村旅游收入占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以上。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构建“公司+N+农户”的经营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公共服务全面放开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限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从2016年起,对全省学前教育学生免保教费,2020年基本实现有需求的建制村幼儿园全覆盖、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放开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限制,重点解决在城镇有合法住所和稳定就业的农民工落户问题。加快完善和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高考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保障实施范围。金融今年整合涉农资金568亿元用于脱贫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农户自愿互换承包地块实现连片耕种,解决土地细碎化和产出能力低等问题。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2016年整合省级涉农资金568亿元,切块到县,统筹用于脱贫攻坚。2016年组建甘肃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建立覆盖全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鼓励市县开展特色农业品种保险,推进中药材、苹果、设施蔬菜、农房等特色产业保险试点。改革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到2020年基本完成土地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机制。2016年完成50个县确权颁证任务,2017年底全省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2016年出台农村空置宅基地退出补偿办法。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着力解决“空壳村”问题。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农垦改革发展,2016年在贫困村新建新型村级综合服务平台1000个。扶贫作为头等大事,弄虚作假将被严肃处理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抓紧编制“十三五”脱贫攻坚专项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加大易地搬迁力度,以搬迁促脱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对一二类低保对象全部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实行最严格的脱贫攻坚考核督查问责,对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问责;对不能完成阶段性扶贫任务和弄虚作假的给予严肃处理。 (
回答者:s***9 |
您目前处于未登录状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用手机实名的贷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