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汽油价格哪个贵下跌,塑料管价格下跌吗

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油价下跌对经济的影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最新文章
  【财新网】(专栏作家 马骏)2015年的将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从国内来看,房地产价格的走势及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对此的反应、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下降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都是需要关注的因素。从国际上来看,最近的大幅下跌,及其未来走势对通胀、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的影响,同样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围绕国际油价,我想分析三个问题:第一,近期油价大跌的成因;第二,国际上如何看的经济影响;第三,油价下跌对我国通胀、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和主要行业的影响。
  第一个问题:最近油价下跌的成因
  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下跌了约50%,是2009年以来短期内(六个月之内)的最大跌幅。过去30年内,6个月之内油价下跌30%以上的情形只出现过五次。我们从需求、供给、预期、美元汇率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这次油价下跌的原因。
  需求面的变化不是主要因素。从需求面来看,去年全球经济总体增长比较平稳(2014年前三季度,发达国家年化GDP环比增长分别为-0.7%,2.0%,2.4%)。用GDP增速变化(传统的需求面因素)难以解释油价的大幅下降,但全球经济油耗强度确实有所下降。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测算,去年下半年世界日均石油消费量的降幅约为0.8%,因此估计需求面因素解释了油价下跌的20%-35%。由此可以认为,推动此轮油价下跌的主要因素不是需求面的变化。另外,过去半年来,油价降幅远远大于金属价格的变化【从7月到12月,金属(包括铜、铁矿石、铝等)价格下降幅度不到10%,而石油价格下降近50%】,这也同样说明仅仅靠需求面因素难以解释油价的大幅下跌。因为如果是由于需求因素主导的油价下跌,同样的需求因素一般也会导致金属价格的大幅下降。
  供给面的变化,包括对未来供给预期的变化,是导致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第一,页岩气和页岩油的快速发展使美国天然气和原油产量快速增长。2013年美国天然气和原油的产量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24%和48%(年均约为5%和10%),最近的增速更为迅速(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天然气和原油产量月度同比增速均值分别为11%和15%)。这也导致了美国对原油和天然气进口的持续下降。
  第二,沙特宣布不减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沙特扮演的是原油市场供应的调节者,油价上涨就增加供应,油价下跌就减产。但是,以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2014年 11月27日的维也纳会议上宣布在油价大跌的情况下不减产。该消息使油价在两天之内的跌幅超过10%。沙特王子Turki al-Faisal al-Saud在12月2日表示,“除非伊朗、俄罗斯和美国愿意一起减产,否则沙特不会考虑任何减产措施。沙特不会主动放弃市场份额”。
  第三,市场预期美国可能放开石油出口,导致全球总供给上升。去年6月,美国商务部裁决,美国的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 Company公司和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公司对一种超轻质原油进行少量处理后,可以将其合法出口。这表明奥巴马政府已经悄然清理了40年以来首批未精炼美国原油出口的障碍,将允许能源企业逐渐突破将美国生产的原油向海外出口的长期禁令。奥巴马政府最近(日)采取了外界期待已久的两项步骤,可能提高经过加工的轻质原油(可用于出口)的产量。如果美国放开石油出口,长期来看美国原油产量可增加330万桶/天,相当于目前全球产量的4%。
  除了上述供求因素之外,美元升值也是以美元计价的油价下跌的原因之一。主要国际油价(如布兰特、WTI等)都是用美元计价的,因此美元升值必然导致用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的下跌。从去年6月到12月,月均美元指数(对一篮子货币)升值了约10%, 解释了同期美元计价的油价下跌幅度的20%-25%。
  关于2015年的国际油价走势,市场预测分歧很大,但各机构最新发布的对2015年布兰特油价的平均预测在65美元/桶左右(比去年年均油价约低30%),且多数机构预期油价在年内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有石油分析师预测,今年上半年平均油价在55美元/桶左右,三季度上升到60-65美元/桶,四季度可反弹至80美元/桶。预计年内油价走势呈前低后高的理由是,边际成本过高的油田停产和投资下降导致的供给反应,以及低油价刺激导致的需求上升都将逐步强化。关于供需变化的强度,花旗银行的预测是,今年全球石油供给增速将比2014年减缓0.7个百分点,而石油需求增速则会比2014年加快0.6个百分点。
  第二个问题:国际上对油价下跌的经济影响的分析
  国际上,大量经济学文献对油价变化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分析,重点主要在油价变化对产出、通胀率、国际收支等变量和对宏观政策的影响。
  (一)油价下降对产出的影响
  国际上相关文献所研究的主要是油价上升对产出的影响,而不是油价下降的影响。从理论上讲,油价上升主要通过三个渠道降低产出。一是油价上升推高生产成本,较高的成本导致最优产出的下降;二是油价上升抑制消费(如抑制对汽车的消费,并挤出其他消费),从而导致总需求下降并负面影响产出;三是油价上升推高通胀,导致货币政策紧缩,总需求和产出因此下降。至于哪个渠道更为重要,相关研究没有给出一致的结论。针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段的数据所作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油价上升的背景下,由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的产出变化占对产出总变化的贡献在30%-75%之间。
  关于油价下降对经济的好处,西方学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对消费的提升作用。比如,近半年的油价下跌对普通的美国驾车者来说,省下了每年500美元的汽油费,对消费的刺激相当于工资上涨1%。对德国的普通驾车者来说,每年也可省下200-300欧元的汽油费用于其它消费。对消费者来说,油价下跌相当于减税或补贴对消费的刺激,会从需求面拉动产出。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油价下跌虽然会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产出水平,但影响的效果与油价上升相比具有不对称性,即油价上升对产出的负面冲击要大于油价下降对产出的正面影响。对这种不对称性的解释至少有两种:一是认为价格、工资的粘性有不对称性,即工资、价格上涨比较容易,但下降比较难,因此油价下降通过价格影响产出的效果相对于油价上升来得更小。二是认为货币政策的反应具有不对称性,即由于多数老百姓对通胀十分厌恶,但对通缩的反应则比较不明显,所以油价上涨更容易导致紧缩货币的政治压力,而油价下跌引致的松动货币政策的压力相对小一些。
  另外,在分析油价对产出的影响时,还要区分是由于需求面还是供给面原因导致的油价下跌,两者对产出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油价下跌主要是总需求下行所导致的,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油价下跌已经是经济下降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所以不应过度预期油价下跌对经济的影响。如果油价下跌主要是由供给增加所致,则油价下跌就成为刺激需求的一个原因(外生冲击),会比较显著地提升经济增长。
  关于油价上升对实际GDP的影响幅度,Jimenez-Rodriguez 和 Sanchez(2005)的研究显示,如果油价上升10%,美国实际GDP增速会降低0.3-0.6个百分点,欧元区GDP增速则会下降0.1-0.3个百分点。关于油价下跌对产出影响的幅度,最近瑞士银行的研究报告估计,如果油价下跌15%,全球GDP增速可提高0.25个百分点。世界银行最近的报告也表明,由于供给原因导致的油价下跌30%可以提升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约0.5个百分点。
  (二)油价下降对通胀的影响
  油价变化对通胀(CPI、PPI的变化率)的影响渠道至少有三种。首先,汽油、柴油等油品本身就是CPI和PPI的组成部分,油价下跌会直接影响这些价格指数;其次,油价的变化会逐步影响石化、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产出价格,并在更长的时滞后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影响几乎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因此,如果油价的变化是永久性的,它不但会在短期内影响整体通胀(也译为标题通胀,即headline inflation),最终还会影响核心通胀(剔除食品、石油价格影响后的通胀水平)。第三,油价变化可能会影响通胀预期,而预期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加速”油价向核心通胀传导的作用。
  IMF用MULTIMOD模型对油价上升如何影响发达国家的消费价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如果油价永久性上涨50%,会提高美国和欧洲的年度CPI涨幅1.3个百分点。世界银行最近的研究指出,10%的永久性油价上涨在其效果高峰时将导致全球CPI涨幅提高0.3个百分点,而30%的永久性油价下跌则将使全球CPI涨幅降低0.4-0.9个百分点。
  (三)油价下降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油价下跌使石油净出口国的收入再分配至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净出口并严重依赖石油收入的国家包括伊朗等多个中东国家、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主要石油净进口国家(地区)包括欧元区、日本、韩国、中国和印度等。采用进出口数据计算油价变化的直接影响的结果是,如果油价永久性下跌20美元/桶,美国、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经常项目平衡(current account balance)与GDP的比例分别会上升(改善)0.3、0.4、0.6和1.0个百分点;沙特、卡塔尔、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经常项目平衡与GDP的比例则会下降(恶化)8.5、6.7、2.5、0.6个百分点。国际收支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俄罗斯等若干石油出口国汇率大幅下降的原因。
  (四)油价下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关于在多大程度上油价下跌会导致通缩压力,从而使货币政策较预期为更为宽松,各方观点不一。从理论和各国经验来看,油价下跌时,货币政策面临多大的宽松压力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油价下跌是否持续、实际利率是否明显上升、该国是石油净进口和还是净出口国、物价和工资的不对称粘性是否明显等。
  最近的一些迹象表明,油价下降对美国、日本和欧元区货币政策的影响就可能有所不同。美国的一些学者和官员表示,此轮油价下跌未必是长期的,对通胀预期影响不大,目前就业改善的势头十分强劲,因此美国加息的步伐不会受到影响。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讨论量化宽松政策时,则多次提到了油价下跌,似乎是想以此强化货币宽松的理由。欧央行理事会成员Peter Praet最近也公开表示,油价大跌加剧了欧元区通缩(包括核心通胀率继续下降)的风险,并且开始影响通胀预期,货币政策应该对通胀预期的变化有所应对。
  第三个问题: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我们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和其他方法对国际油价下跌对我国的CPI涨幅、GDP增速和国际收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定量分析。下面简单介绍我们使用的方法和主要结论。
  假设2015年年均油价比先前的基准预测降低10%,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油价下降对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这是因为,在月份期间,市场对2015年布兰特油价的预测为74美元/桶左右,比2014年的年均93美元/桶降低约20%,这个油价预测已经反映在大部分最近发表的各种经济预测之中。由于12月份以来油价继续走低,最近几周市场对2015年平均油价的预测已经降到了65美元/桶左右,比先前预期的74美元/桶又降低了约10%。为了判断与先前基准预测的差异,我们在模拟中考虑油价进一步下降10%的假设,而非下降30%的假设。
  (一)对我国CPI涨幅的影响
  关于油价变化对CPI涨幅的影响,可以用三种办法估计:统计(指数权重)法、CGE模拟方法、计量回归方法。其中,统计法直接采用CPI中成品油的权重估算,CGE方法将油价下降作为外生变量冲击引入一般均衡方程组体系进行求解,计量方法则构建了油价、产出缺口、食品价格等变量对CPI的解释方程。统计法由于无法考虑到原油价格向各种中间和最终产品的传导,会低估对CPI的影响,所以只能作为参考。除了这三种方法之外,也有学者使用投入产出表方法,但由于投入产出表方法只考虑上游产业向下游的价格传导,没有考虑到需求变动、工资以及盈利等因素对价格的反应,该方法倾向于明显高估油价变动对CPI的影响。下表列出我们用前三种方法所作的估算。根据CGE和计量方法的结果,如果年均油价下降10%,我国年均CPI涨幅会下降0.2-0.3个百分点。
  (二)对我国GDP增速的影响
  我们用CGE模型的估算结果是,如果年均油价降低10%,我国年均实际GDP增速可因此提高0.12个百分点。世界银行最近的估计是,油价下跌10%对中国GDP的影响在0.1%-0.2%之间,这个结论与我们的判断基本吻合。油价下跌对我国GDP影响比其他一些国家小的原因之一是石油占我国全部能源消费的比重不到20%。
  (三)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2013年我国进口原油2.82亿吨,进口依赖度达58%。显然,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会直接降低我国的进口支付,提高我国的贸易顺差。另一方面,国际油价的下跌,会略微提升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提高实际进口。依据我们CGE模型的估算结果, 若国际油价下跌10%,我国贸易顺差与GDP的比例将上升0.16个百分点。
  (四)对我国各行业产出的影响
  我们用CGE模型估算了国际石油价格下跌10%对135个行业实际产出的影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由于国内市场受进口原油的替代等因素,其产出会比基准情景下降1.3%。合成材料、基础化学原料、化学纤维这三个产业直接受益于中间投入成本的下降,其产出会比基准情景分别上升1.1%、1.0%和0.6%。油价下降会刺激航空业产出比基准情景上升0.3%。其他行业受影响相对较小。
  总结一下,我们的主要结论是:
  从全球来看,油价下跌会略微提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全球通胀率。油价下跌对日本和欧元区来说可能强化其松动货币政策的压力,但对美国的加息步伐可能没有太大的影响。此外,油价下跌将导致不同国家之间收入再分配,俄国、委内瑞拉和一些中东国家的国际收支和经济增长将明显恶化,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的国际收支则将明显改善。
  关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假设年均油价的基准预测下降10%,我们估计年均CPI涨幅会比基准情景下降0.2-0.3个百分点,年均实际GDP增速比基准情景可获微弱提升,约0.1个百分点,贸易顺差与GDP的比例会扩大0.2个百分点左右。在行业层面,油价下跌将使化工和交通运输行业明显受益,对石油加工行业影响较为中性,对石油开采行业则为明显的负面冲击。
  许多石油分析师预测今年的平均油价(65美元/桶左右)明显低于去年,但由于石油供求对低油价的反应逐步显现,油价在年内将呈现先低后高的走势。基于这个判断和基数效应,我国年内同比CPI涨幅也很可能出现前低后高的态势。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郭艳涛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接收的频率:
确定增加订阅含有的新闻?
,您所订阅的新闻会发送到邮箱:(此邮箱不可更改,且每个邮箱最多可同时订阅20个关键词
您已选择接收的频率为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财新名家推荐
更多专栏文章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请输入用户名或密码
第三方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或密码
下周三我国汽柴油零售价或无缘“二连涨”
来源:金联创 | 责任编辑:石城
本轮计价周期内,尽管全球原油库存有所减少,但受美国原油供应增加以及汽油库存上涨等利空消息打压,国际油价仍持续走低,累计下跌幅度将近3美元。受此拖累,本轮参考原油变化率也由正向高位逐步回落,据金联创测算,截至4月21日第七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53.49美元/桶,变化率2.18%,对应的汽柴油零售价应上调80元/吨左右。 考虑到未来几日国际市场仍难有明显的利好因素提振,并且产油国对后期减产态度不一,或进一步打压国际油价,因此本轮汽柴油零售价搁浅的概率较大,反之国际油价若连涨则或兑现小幅上调,本轮调价窗口期为4月26日24时。 国内方面,由于原油走势转弱,加之前期调油料征收消费税的消息逐渐消散,国内成品油市场重回供需基本面主导。而前期利好集中爆发致使国内汽柴油价格大幅推涨,下游用户亦入市超量补仓。近期下游纷纷退市消化库存,入市操作明显转淡。山东地炼汽柴油出货不畅,且自身库存偏高,价格率先回落,国内部分主营单位销售压力与日俱增,汽柴油价格亦承压下滑,成交重心明显下移。据金联创监测数据显示,截止4月21日,国内0#柴油批发均价5583元/吨,较4月13日下跌107元/吨;92#汽油批发均价6641元/吨,较4月13日下跌53元/吨。 鉴于近期国际油价下跌幅度较大,新一轮变化率或将以负向开端,长期来看国际油价仍处于上行通道,但过程仍难免震荡,因此新一轮汽柴油零售价或仍难以大幅上涨。国内成品油市场难有明显消息面支撑,下周汽柴油价格或仍将下跌;而进入5月份,随着下游需求进一步提升,库存消耗进度加快,而国内炼厂正值检修高峰,资源供应或有缩减,因此或支撑成品油行情震荡回涨。 根据现行成品油调价周期(10个工作日)测算,2017年第九轮汽柴油调价窗口期为5月11日24时。
来源:废旧头条网址:www.feijiu.net/toutiao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真实货源,货到付款!专业、省心的再生塑料交易,快来再塑宝: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LCHtzz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汽油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