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军事信息投稿保障要投多少钱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中国正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摘要: 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透露,2017年我国国防预算增幅在7%左右。2016年我国国防预算为9543.54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将首次突破万亿元。“在国家综合国力、安全环境 ...
&&&&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透露,2017年我国国防预算增幅在7%左右。2016年我国国防预算为9543.54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将首次突破万亿元。“在国家综合国力、安全环境和全球战略形势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国防费增长是合理适度、可持续的。”全国人大代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两会 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陈舟表示,增加的国防费主要用于武器装备建设、改善训练条件、保障军队改革和官兵福利待遇需要,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提供坚实安全保障。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4日分析称,如果我们环顾世界和中国周边,中国的安全环境不容乐观,除了“萨德”、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中国周边国家之间也正在加强军事合作,联合制衡中国的意图越来越明显。中国军网还刊文,从中国的国民人均国防经费世界排名、军费增长不会阻碍经济增长和中国军费开支六大去向背后的目的解释了中国的军费“为啥不高”。3月4日,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介绍,今年中国国防费增幅在7%左右。军网指出:“中国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一直坚持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他国勿用指手画脚,大惊小怪。炒作军费增长,渲染‘中国威胁论’是传统冷战思维,当休矣。”增长是历史的必然,有充足现实依据“强军才能卫国,强国必须强军。”陈舟表示,我国国防费自1999年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以来,到2016年上升到9543.54亿元,今年突破10000亿,这是历史的必然,有充足的现实依据。他认为,当前中国处于由大向强发展关键阶段,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必须从战略形势和安全环境的新变化中,全面把握国防费变化的历史必然。&&&& &&&&“在国家由大向强历史进程中,国家安全内涵外延、时空领域和内外因素的变化前所未有。”陈舟分析,世界经济政治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持续上升,大国战略竞争和博弈日趋激烈,地缘战略环境风险和变数增多,西方大国对华防范和遏制的一面更加突出,朝鲜半岛局势充满变数,反对和遏制“台独”斗争复杂严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动猖獗,海外机构和人员等海外利益安全风险上升。“正是国家战略利益,对国防费增长提出了迫切需求。”陈舟说,这几年我国国防费稳健增长,目的就是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安全保障。全国人大代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在他看来,国防费增长也是军事战略需求。陈舟认为,陆海空天网等多维疆域安全面临诸多挑战,海外公民、法人及其资产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国际维和、反恐和人道主义救援,参与管控热点敏感问题等,这些构成了国防费增长的内在驱动力。强国必强军,强军必改革。陈舟表示,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也对国防费增长提出了要求。比如,改革将加快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这离不开经费保障。“最关键的是,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军队政策制度改革。”陈舟说,当前军队推进文职人员制度、军衔主导的等级制度、军官职业化制度改革,需要合理确定相关待遇保障,一些干部调整分流、编余安置,大批干部将退出现役,也需要相关配套保障。“当然,国防费规模的战略需求必须以经济发展为支撑保障。”陈舟说,中国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经济规模超11万亿美元,为国防费增长提供了现实可能。规模适度稳健可持续,不存在“隐性军费”陈舟认为,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坚持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大局,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国防投入保持了合理适度的规模。&&&& &&&&据介绍,从1988年到1997年,我国逐步加大国防投入。从1998年到2007年,国防费年均增长15.9%。从2008年到2016年,国防费年均增长率与财政收入增长基本同步。近10年,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4.87%,国防费平均增长率为12.43%。“这表明,国防费支出与国民经济是协调发展的。”陈舟说。今年,我国国防费突破10000亿元人民币。陈舟认为,与世界其他主要大国相比,这还是比较低的。他以2016年情况举例,我国国防费为9543.54亿元(约1436.78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4.6%。人均国防费仅相当于美国的1/18、英国的1/9、法国的1/7、俄罗斯的1/5;军人人均数额是美国的13.58%、英国的22.98%、法国的22.8%、德国的14.3%。“从国民人均国防费和军人人均国防费来看,中国在世界主要国家(国防费支出前10个国家)中均处于最低水平。”陈舟说。这是英国《简式防务周刊》去年年底发布的世界各大国的军费开始排名。2016年,国防支出排名前十的依次是美国、中国、英国、印度、沙特、俄罗斯、法国、日本、德国、韩国。对于一些人猜测中国存在所谓的“隐性军费”,陈舟则予以否定。“中国国防费是客观的、透明的。”他说。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每年对外公布国防费预算总额。后来,开始公布相关数据。自1998年始,每两年发表一次国防白皮书,介绍国防费保障范围、增加费用用途、预算审计制度等情况。自2007年起,又向联合国提交上一财政年度军事开支数据。“一些人有疑虑是正常的。”陈舟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是可以增信释疑的。但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别有用心地刻意曲解我国国防费,甚至拿其诋毁我国和平发展,这样的行为是不可理喻的。政治决定军事,政略决定战略。“这是中国的文化。”陈舟说,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这与动辄就将航空母舰开到别国家门口的个别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更何况,中国正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绝不可能主动破坏地区和平。支出结构发生变化,需以改革精神管好用好预算实质上是配置资源的一种基本方式,对资源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同样的国防费投入,不同的结构和投向,最终形成的国防能力可能完全不同。&&&& &&&&根据2010年我国政府发布的国防白皮书,我国国防费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三部分组成。“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任务,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这意味着,我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国防费投向投量的重点是优化武器装备规模结构,发展新型武器装备。”陈舟说,其实,很多国家这些年在武器装备方面花费不少财力。比如印度,从2008年装备采购连续5年超100亿美元,2012年装备采购预算达153亿美元,约占国防费的42.1%,并计划在2013年至2018年至少投入800亿美元。“我国国防费投入投量不断优化,新装备研发和建设发展上取得显著成绩。”陈舟介绍,尤其这几年新型武器装备密集亮相,大型武器装备研发特别是动力技术、材料技术、飞控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陈舟也坦言,我军现行国防费配置存在预算与规划衔接不够紧密、配置方法不够先进、使用管理效益不高等问题。“科学管理与使用既是兴国之道,也是兴军之道。”他表示,必须适应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深化军费预算管理和审计制度改革,把国防费投向投量搞得更加科学。陈舟建议,要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强化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绩效评价全过程管控。同时强化监督,严格按照战斗力标准花钱办事,加强基本建设、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财务监管,加大财经管理和整治力度,强化纪检、财务、审计等管理监督。“花钱必问效、低效必问责。”陈舟表示,对于国防费的使用与管理还要强化责任、加强问责,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到战斗力的刀刃上。侠客岛:不多呀!关注军事的侠客岛的岛友都清楚,关于中国的军费话题已经形成了一个“套路”:中国公布军费——外界一些国家质疑中国要搞军事扩张——中国进行“解释”——指责中国的人依然故我。虽然近现代以来,我们从来没有侵略过一个国家,中国的国防力量也主要以防御为主,但对中国这么个大国崛起的忌惮,始终让一些国家和媒体难以摘下有色眼镜。岛叔在和几位军事专家讨论这个话题时,就提出,随着中国军费达到万亿级别,是时候结束这个“套路”了,就算一些国家习惯于对中国军费问题指手划脚,我们也不用频繁进行回应和解释了。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大国的标配,中国有权利为自己寻找更安全的发展环境。每年都要就这点军费渲染“中国威胁论”,一些国家和媒体实在有点无礼了。&&&&
上一篇:下一篇:
本站声明:本网站所有转载之内容只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本网站纯粹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转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联系方式: (只收手机短信) 周一至周六 8:30-17:30 或者电子邮箱)。
Powered by我军少将: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中国陆军必须飞起来|一带一路|解放军|中国_新浪军事
我军少将: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中国陆军必须飞起来
  摘要:中国正在开始自己的全球化,“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的初始全球化,就是国家利益和需求对中国军队改革的一个巨大牵引。国家正是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设计,确定了对军队的战略需求。(文中小标题是编辑根据原文原意所添加)
  现在大家都在谈全球化,特别是提出“一带一路”这个概念以后,很多人在解读“一带一路”意义时都讲到了中国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接轨问题。笔者觉得这是个误解,是我们对全球化这个概念的误解。
  全球化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吗?
  从历史来看,每一个帝国兴起的时候,随着其扩张期的到来,都有围绕其自身展开的全球化,就是说,每个帝国都有它自己的全球化。历史发展到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新的全球化正在全世界蔓延,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吗?很多人都这么认为,其实不对。
  这一轮的全球化只不过是美元的全球化,是美国为了向全世界输出美元而推动的全球化运动,所以笔者说这是美元的全球化。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帝国的全球化,大英帝国的全球化,大英帝国的全球化是贸易的全球化。我们千万不能认为这两次全球化都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其实,这只是小国、弱国无法抵御的大国扩张。
  罗马帝国和大秦帝国的全球化
  前一段有人从西方拿过来一种理论,说全球化实际上从古罗马时期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今天,全球化的进程断断续续,这完全是概念的混淆。
  全球化并不是一个绵延不断的漫长历史进程,而只是一个个核心帝国的扩张过程。每个帝国的扩张都会有伴随它的全球化,古罗马有,大秦帝国也有,只不过这两个帝国的全球化由于当时其扩张规模有限,并未遍及全球罢了。
  大秦帝国的全球化,首先就是统一七国,车同轨,书同文,钱同铢,统一度量衡。然后征百越,平西戎。虽然它没有完全实现它的目标,但这确实就是它的全球化。
  罗马帝国限于当时的交通工具和运输能力,以及它的军事力量所能达到的范围,也只是沿着地中海的边缘进行扩张,实现它的全球化。
  这一轮美元全球化已进入夕阳时代
  后来的全球化,比如说大英帝国,它的全球化是以工业文明革命为基础,然后以贸易文明为其主要的扩张手段展开的全球化。这轮全球化随着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结束。
  美国的全球化一开始还是接续英国的贸易全球化,大工业基础上的贸易全球化。但是随着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人开始向全世界各个角落输出美元,它需要所有的角落都接受美元,这时候它推进的就是美元全球化。美元全球化目前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实际上结束的钟声已经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就敲响了。所以这一轮的美元全球化也基本上进入了夕阳时代。
  中国正在开始自己的全球化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经济的扩张,笔者认为,中国正在开始自己的全球化,“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的初始全球化。所以,我们必须把“一带一路”看成中国的全球化,而不是接续美国的全球化。这是中国的崛起,它必然带来一个全球化的新进程,“一带一路”就是它的初始阶段,只不过,中国的全球化将不再是帝国式的劫掠别国财富的全球化。
  其实,每一轮全球化的目的,都是要让它能够影响到的地区接受它的发展模式、游戏规则和信用体系,美国如此,英国也如此。那么,中国选择“一带一路”这个发展战略,也应有此意图和含义,但为什么我们不说这是中国的全球化?这是策略考虑,而不是战略考虑。
  从战略角度看,这就是中国的全球化,只不过因为现在美国的力量还很强大,它主要强大在两点上:一个是军事力量强大;一个是软实力的强大。这两个强大,还在支撑着风烛残年的美元。因为美元目前还是美国主要的获利工具。
  中国非常巧妙的非对抗性战略对冲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当然不能选择跟美国直接对抗。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情况下,中国采取西进战略,这从战略上讲,是非常巧妙的非对抗性战略对冲。
  你别以为我是在躲你,在避让你,其实这恰恰是一种背向对冲。你东移,我西进,表面上好像是我回避你,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战略对冲,所以笔者觉得这一战略选择是一个意义重大而深远的设计。
  “一带一路”不能甩开安全意识
  中国人有一个毛病,喜欢谈战略,不喜欢谈策略;喜欢谈目标,不喜欢谈指标,这样谈来谈去最后的结果就都是大而化之。有战略没有策略,这个战略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有目标没有指标,那这个目标实现到什么程度算是实现?
  这次提出“一带一路”,最担心的就是雷声大、雨点小,谈得轰轰烈烈,最后不了了之。这样的事情我们已经干过多次,但愿这次不是。因为如果“一带一路”失败的话,那对于中国经济甚至中华民族的复兴都可能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现在有很多官员谈“一带一路”都不谈安全问题,也不谈政治问题,更没有人谈军事问题。甚至有些官员专门强调,“一带一路”没有政治诉求,没有意识形态诉求,完全是一种经济行为。
  这种说法,如果是对沿线国家的宣传,是可以的,因为战略意图总是要有隐蔽性的,你对人家说我是带着政治意图来的,带着意识形态意图来的,那谁还接受你?这从对外宣传上讲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假如这成了我们官员的自身意识,就大错特错了。对外宣传说我们没有政治诉求,没有意识形态诉求,没有军事诉求,没有地缘诉求,我们唯一的考虑就是发展经济,互利共赢,把它作为一个宣传口径没有错,但是绝对不能变成我们自身的意识。
  现在感觉有些官员是真的要排除这些东西,当他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就已经在自己的意识中排除“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不可避免地内含着的政治诉求,特别是地缘政治诉求,以及安全诉求、意识形态诉求。
  中国当然不输出革命,但既然我们现在强调中国价值观,毫无疑问你会通过“一带一路”输出自己的价值观。那么,这个价值观输出其实就是一种意识形态输出。
  “奥斯曼墙”如何突破?
  另外,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如果你没有政治诉求,你没有与沿线国家的政治绑定,这将使你处于不安全状态。尤其是陆路的“一带”,几乎全程伴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因素,就是所谓的“奥斯曼墙”。即15世纪奥斯曼帝国攻克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使其庞大的帝国之躯成了阻断东西方的“奥斯曼墙”。300年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奥斯曼帝国解体,“奥斯曼墙”轰然倒塌,但是如果你沿这条路走下去,沿途所经之地,全都是伊斯兰世界。这就意味着隐含的“奥斯曼墙”还在。
  如何去突破这个隐形之墙?你的价值观和伊斯兰世界的价值观不同,不要指望仅仅靠经济利益的捆绑,就能把大家完全拴在一起。要知道,那些伊斯兰国家也可能只想获利,获了利之后再把你踹开。那个时候怎么办?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教训
  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跟那些国家进行经济合作之后,人家得利后把我们甩开,或者人家主观上可能并没有甩开我们的意图,但是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
  比如苏丹,我们投资进去了,西方要给我们捣乱,然后当地也有人给我们搞乱,我们硬着头皮顶住,开始没给我们造成太大的影响,我们该挣的钱还是挣到了。这时美国人釜底抽薪,把苏丹变成南北苏丹,我们傻眼了,你的投资在北苏丹,而油田在南苏丹,这个时候,你肯定要受损失。
  但我们中国人有一项很强的能力,就是攻无不克的“搞关系”的能力,虽然苏丹分裂了,但是我们“想办法”把南苏丹也拿下。按说,南北苏丹都让你拿下,应该能摆平了吧?可美国又挑起了南苏丹的内战,最后的目标就是让你在这个地方的投资打水漂。
  这只是其中一例。实际上我们与所有国家的合作,凡是美国没有参与的美国都要反对。最后的结局是我们在很多地方都铩羽而归,这是我们一开始就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所致。
  多管齐下:政治外交先行 军事做后盾
  现在,我们又开始新一轮的“走出去”战略行动了,前面吃了那么多苦头,总该接受点教训吧?
  “一带一路”怎么走? 笔者认为应该多管齐下,应该让政治、外交先行,军事做后盾。而不是让企业自己单打独斗走出去,凡是企业单独走出去的几乎就没有能够全身而退的。
  从现在来看,“一带一路”好像是两线出击,双路并举。其实,“带”是主要的,“路”是次要的。因为你要是以“路”为主攻方向,你就死定了。
  因为海路这一条,美国战争学院的一个学者最近专门撰文,说他们已经找到了对付中国的办法,就是只要掐断海上通道,中国就死定了。
  这话虽然说的有些大,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一点道理,因为美国眼下从军事上讲确有这个能力。这也从反面印证,在“一带一路”主次方向的选择上,我们应确定谁为主路,谁为辅路。如果把“一带一路”比喻成一次作战行动,那么,“一路”是辅攻方向,“一带” 则是主攻方向。
  更重要的是要跟整个“一带”上的部落长老们打交道
  所以说,对于我们来讲,将来真正重要的是如何经营“一带”的问题,而不是经营“一路”的问题。那么,经营“一带”首先就面临一个与沿途国家的关系问题,即如何先把与沿途国家的关系全部打通。
  从我们现在的做法来看,显然不足以保证“一带一路”的顺利通畅和成功。为什么呢?我们习惯上总是喜欢跟政府打交道,喜欢跟执政党打交道,喜欢跟这个国家的有钱人打交道,谁在位跟谁打交道,谁有钱跟谁打交道。这样的话,要想成功就很难。
  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呢?既要跟政府、跟执政党打交道,还要跟在野党打交道,而更重要的是,跟整个“一带”上的部落长老们打交道。这些部落长老往往比在野党和执政党的影响力大得多。
  我们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塔利班占领地区能办成什么事,几乎都是通过部落长老去实现,通过政府基本上干不成什么事情。所以,我们的相关部委、我们的企业,都不能忽略这些区域内的重要关系。
  何不拉美日“入伙”?
  “一带一路”还有一个到今天都没有人去触及的问题,就是一些人心中的疑问:中国是否想用“一带一路”排斥美国?毫无疑问,美国几乎在所有它没能参与的国际组织和国际行动中,都会扮演捣乱的角色。只要它起不了主导作用,甚至只要它不是发起人,它就会给你捣乱。
  看一看APEC。APEC之后为什么会出现TPP?就是因为美国发现自己在APEC中不能起主导作用,它就一定要另搞一套,另起炉灶。如果“一带一路”完全排斥美国,那将使美国不遗余力地打压它,而且由于美国不在其中,它打压起来就没有顾忌,因为它没有利益在里边,所以它打压起来就会无所顾忌、毫不手软。
  所以笔者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应该巧妙地把美国纳入进来,应该让美国的投行、美国的投资机构,以及美国的技术,在“一带一路”中发挥作用,完成“一带一路”对美国的捆绑。完成了这个捆绑之后,美国在它下手的时候就会投鼠忌器。
  看一看中国和美国打经济仗、打贸易仗,为什么每一次都无疾而终?就是因为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利益互相捆绑得非常紧密,每一次美国要对中国的某一个行业或企业进行制裁或者是惩罚的时候,一定会有美国和我们这个企业绑定在一起的相关的院外集团跑到国会去游说,最后让其胎死腹中。
  所以,一定要让美国进入这个利益捆绑。“一带一路”在资金上、技术上,不但不应排斥美国,还要把它拉进来,完成对它的捆绑。
  由此笔者想到,我们甚至也不能排斥日本。不能认为谁不跟我们好,跟我们闹,我就另外搞一套把你甩开,其实这于对方不利,对自己同样不利。你一旦甩开了它,它打你也就无所顾忌,只有当它的利益也在其中的时候,它打你才会有所顾忌,它才会小心翼翼,保护它那一份利益。而如果利益完全捆绑的话,它想摘都摘不清,所以笔者觉得这一点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一带一路”牵引中国军队改革
  到现在为止,就是对我们国家没有精确的战略定位,国家战略有些模糊。结果,各种所谓的“战略”层出不穷。
  2014年喊得最响的不是“一带一路”,是什么呢?是中国要成为海洋大国,要推出中国的海洋发展战略。你要什么样的海洋发展战略?有人说要突破三条岛链,走出去,走向太平洋。到太平洋去干什么?我们想过吗?想透了吗?如果没想透,就不宜提出那些远水不解近渴的极度烧钱又不见成果的战略。
  我们更需要的是陆军的远征能力
  现在提出“一带一路”,我们突然发现,我们更需要的是陆军的远征能力。
  那今天我们的陆军究竟如何?中国人关起门来认为中国陆军天下第一。英国人蒙哥马利说,谁要在陆上跟中国的陆军交手,谁就是傻瓜。而美国人由抗美援朝战争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绝对不能容忍美国大兵的军靴踏到中国的陆地上。这都没问题,中国陆军以它现有的能力保家卫国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是一旦面对“一带一路”,中国陆军担负的任务就不是保家卫国,这就需要你具备在沿途展示陆上远征的能力。因为光是陆上,能够数出来的就有22个国家。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剑到履到。不是去侵略别人,而是要有能力跨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
  最后一点,就是如何有侧重地发展军事力量的问题。如果我们明确了以“一带”为主攻方向,那就不仅仅是要努力发展海军的问题。海军当然要根据国家的需求去发展,而现在凸现的问题,恰恰是如何加强陆军的远征能力。
  中国100多万陆军,保家守土没有问题,跨出国门去作战有没有问题?我们现在陆军的发展方向正确吗?合理吗?当现在全世界都开始放弃重型坦克的时候,我们却还在以刚刚生产出来的重型坦克为荣,这些东西将来准备用在什么地区作战?在整个“一带”这条路上,重型坦克根本没有施展余地。
  前苏联的重型坦克在阿富汗让游击队随便敲,为什么?在所有的山沟沟里,你还能往哪走?坦克又不能飞,最后人家拿火箭筒瞄准一辆就是一辆,全部给你干掉。
  中国陆军必须飞起来
  所以说,陆军的作战能力必须重新提升,就是加强它的远程投送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这方面,笔者觉得我们远远没有认识到,更不可能做到。
  如果陆军没有能力走出国门,将来在这“一带”上,任何一个国家发生了内乱或战争,需要中国的支援,而且更需要我们出手保护自己在沿途的设施和利益时,陆军能走得出去、派得上用场吗?这是我们今天必须思考的问题。
  那么,陆军要怎么办?笔者认为中国陆军必须飞起来,必须实现陆军航空化,这意味着整个中国陆军的一场革命。
  今天,当我们谈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时候,如果你根本不知道国家的战略,也不知道国家的需求,关起门来搞改革,你会改革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来?这支军队和国家利益有什么关系?
  岂能仅仅比照美军的葫芦画自己的瓢?
  如果你不从国家利益和需求出发,仅仅比照美军的葫芦画自己的瓢,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是怎样一支军队,可是国家不需要这样一支军队,而是需要一支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军队,那时你怎么办?
  所以说,不了解国家的需求是什么,不知道国家的利益在哪里,就关起门来搞改革,这将会改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笔者认为,“一带一路”就是国家利益和需求对中国军队改革的一个巨大牵引。国家正是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设计,确定了对军队的战略需求。
  结论:中国必须有一支更强大的陆军,以及一支能与之联合作战、协同行动的海军和空军,一支能够跨出国门远征的陆军、海军和空军,组成在千里万里之外仍然有足够的保障和战斗能力的远征军,我们才可能使“一带一路”真正在安全上获得可靠的保障,从而确保这一宏伟目标的最终实现。(作者:国防大学教授 乔良)
(新浪军事)
(编辑:SN100)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查看: 5002|回复: 1
占豪丨解放军有能力保护“一带一路”战略利益吗?
本帖最后由 ddp 于
14:18 编辑
1.jpg (33.43 KB, 下载次数: 37)
17:07 上传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中国简报》10月19日发表了题为《“一带一路”与解放军》的文章,文章称,中国国防大学4名教授今年撰文提出中国军队应参与“一带一路”,分别是乔良、朱成虎、纪明葵和梁芳。他们都支持解放军应该保护“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利益,但对解放军是否有能力这样做看法不一。乔良认为,解放军目前没有保护中国海外利益的能力,无论是陆上还是海洋。纪明葵和梁芳总体强调加强解放军战斗力的重要性。只有朱成虎认为解放军已完全具备出国保护“一带一路”的能力。中国必须建立一个基地网络,让解放军可以借此扩大行动范围,是一种普遍共识。 梁芳和朱成虎明确认为,海外基地对于将来解放军发展和保护中国海外利益必不可少。但是,朱直击问题核心,指出两大因素仍然阻碍此类发展。其一,别国对解放军海外行动看法负面。其二,即便中国与友好的外国政府签署协议,也存在新当选政府上台后毁约的可能。这两种担心并非现在才有。不过,与中国现在和将来的投资有关的政治风险,是与“一带一路”本身更紧密相连的新问题。乔良批评发展重型主战坦克,显示他不认为解放军将来会与常规军队作战,而是对付非常规武装。随着解放军走向全球,国防大学学者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重视,证实了一些西方学者近来的结论。他们认为,中国军队正在扩大全球投送能力,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国公民和资产。
2.jpg (11.8 KB, 下载次数: 36)
17:10 上传
这篇文章的内容很有趣,特别是中国的军人学者们在深入思考人民解放军如何借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如何与“一带一路”战略配合走出去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现阶段深入研究并不断付诸于时间太重要了,因为所有的国家战略特别是涉及到海外的大国战略,背后必须有军队的强有力支撑,否则所有的战略都不可能实现。 个人一直强调一点,中国人不能像西方人那样“仗剑经商”,西方人是边抢劫边做生意,中国人干不出这样的事。但是,海外经商犹如走夜路,保不定就会遇到强盗或地痞流氓,因此我们不“仗剑”可以,但得“佩剑”经商。这个需要佩的“剑”就是人民解放军。也就是说,未来我们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搞欧亚非三个大洲的经济融合,必须以解放军为后盾。否则,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膨胀,当这些利益足够大的时候,某些国家一定会考虑冒险侵蚀相关利益,中国的海外利益不但没有保障,“一带一路”战略也可能因此夭折。 所以,解放军应该走出去,应该保护“一带一路”的战略利益应该是中国上下的共识。但是,就解放军能不能保护“一带一路”上的战略利益以及未来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显然专家也有不同看法,占豪在这里就从百姓视角谈谈个人看法。 解
3.jpg (15.32 KB, 下载次数: 36)
17:11 上传
放军现在能不能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能不能确保“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 解放军能不能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就现阶段来说,个人更同意乔良将军的看法,即中国现在保护海外利益的能力虽然较过去提高了,但并不能满足我们海外利益保护的需求。譬如,我们虽然有索马里护航的舰队,但在印度洋我们却基本没有军事基地。过去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补给要靠补给舰和其它国家码头的商业补给,这在平时勉强满足需求没什么问题,但战时又如何应付?所以,中国海军虽然在海外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可以满足护航、撤侨等和平时期的任务,战时任务却根本无法满足。现阶段尚且如此,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如果中国不扩大在海外的军事合作以及军事基地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向前推进时必然会因为缺乏强有力的军事支撑而遇到困难。 就军备规模上来说,中国海军守护中国海疆现在已没什么问题,但若将中国的军舰撒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再看,军力就远远不够用了。在占豪看来,中国要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别的不说,4到6艘航母及与之相配套的舰队战斗群是标配,否则中国的常规军力根本无法有效辐射印度洋、地中海以满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现实需要。只有当中国有了这样的舰队规模,有了保护航线和沿线海外经济利益的能力,“一带一路”战略才能可持续推进。 事实上,当人民币伴随着中国工业和资本双输出并不断拓展海外市场空间时,在军事力量的保护下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能稳步推进,同时我国经济也会因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至于美国,到时候经济能否养得起他们的航母战斗群以及海外基地就会成为问题。当军费支出和所带来的利益有些入不敷出时,美国恐怕只有两个选择:打世界大战和缩减海外基地及航母舰队。选择前者,只要中国经济整合得好,“一带一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玩法,美国不得人心,那是“赤果果”的赌博,美国现在都不敢赌,到时候就敢赌了?选择后者,世界多极化的格局也就形成了。 其实无论是乔良、梁芳教授、纪明葵教授还是朱成虎教授,他们虽然看法不同,但目标却非常一致,所谓的观点不同可能是基于自身所在兵种的不同,乔良将军是空军,梁芳教授是海军,中国海军、空军发展得还远远不够,故希望加快推动海、空军建设。朱成虎将军是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陆军,这种自信是在朝鲜战场上打出来的,所以这种自信应该是基于敢于亮剑的军人精神。不够,个人关于中国陆军还想站在行外人视角说两句,供商榷。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既有海上也有陆上,就经济层面而言,海上更重要的是“后院”的依靠,它更多是代表与发展中国家的深入合作;陆上的目标则是直接连接西欧发达国家。这两个方面,可以说军事上都是绝不能懈怠的。微信号:gules007 海上、空中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因此需要加强;陆军是解放军强项,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未在西面的海外用过兵。中国陆军在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未来真正潜在的对手实际上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现在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的陆军。 对于这个判断大家可能会狐疑,但个人是基于更长远的考量。虽然,中国和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当前的国际形势都决定了中俄在陆上未来至少一二十年内都是紧密的合作关系,不可能有什么摩擦和冲突。但是,二十年之后的形势现在是有些难以预料的。因为,到那时,或许美国霸权已被严重削弱,美国已无法像现在这样搞全面制衡战略。到那时,美国必然改变战略,而改变的方式很可能是在中俄之间选一家作为战略合作者。如果美国在中俄之间选择,考虑到中美在战略利益上的互斥性,美国一定会选择俄罗斯而不是中国。 一旦到那时美国选择了俄罗斯来遏制中国,虽然中俄在“一带一路”战略上已经融合得非常紧密,但以俄罗斯人双头鹰的民族性格,不能排除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利益上借美国之力对中国狮子大开口。我们不能忘了,中亚、东欧都是前苏联的地盘,未来俄罗斯在中东也必然会有军事存在,这些都是中国相对弱势的地方。若到那时我们在陆军方面不能支撑我们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则中俄关系存在二十年后生变的可能性。因此,关于乔良将军认为不应该发展重型坦克的观点个人有一定的商榷空间。个人认为,我们的陆军必须放眼二十年后,必须在二十年后有让俄罗斯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丧失和中国闹掰的勇气,至少无法让其以军事力量讹诈中国。我们与俄罗斯是陆上邻国,对付俄罗斯海军将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陆军就是核心力量。所以,在占豪看来,我们的陆军只有瞄准二十年后发展,未来的“一带一路”战略才能长治久安,才可以奔着50年以上的战略周期去发展。 综上所述,占豪的看法是,中国应该做好三个方向:一、要发展对美的非对称作战,现阶段要对美国起到战略吓阻作用,避免其对中国采取冒险战略,这是中国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军事支点;否则,中美对抗起来,“一带一路”战略就搞不成了,东风21D和东风26在此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二、加大力度推动海、空军建设,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海上军事基地、航母战斗群等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配套军事建设,这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军事保障。三、中国陆军应该放眼二十年后,要对二十年后可能存在的战略风险做筹谋,要现在就谋划二十年后不给俄罗斯生变的任何机会。 中国该如何推进解放军的海外影响力建设 朱成虎教授提出的两个问题非常尖锐,一个是别国对解放军海外行动看法负面;二是中国与友好的外国政府签署协议,也存在新当选政府上台后毁约的可能。 这两个问题的确非常现实也非常棘手。对于前者可能就需要下长期的软功夫,即想方设法让解放军体现其在海外的国际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维护航路安全、减灾救灾、国际救援等,要打造解放军在海外的软实力。相比第一个问题,可能第二个问题更加棘手。占豪的看法是,鉴于中国军队没有向外用强的历史,也没有对外的殖民历史,故中国军队不太可能像西方军队那样以“半殖民”的模式去结盟取得军事基地。中国的做法恐怕需要变通一下,即将军事与经济的对外拓展融合起来,哪怕为此付出一些经济代价也在所不惜。这样,可能经济上短期会吃一定的亏,但一方面木已成舟总是相对好处理一些,当然中国对外的经济利益也能得到相应保障。而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是财迷,也都最怕经济上出问题,只要中国在经济上与其融合度足够高,那么迫于经济利益他们就不敢轻易毁约。一旦对方毁约,中国就可以在经济上进行反制,让其新任政府吃不消。 另外,中国的企业在海外应该多与当地民众沟通,可以建立一些NGO组织为当地民众服务,促进与当地民众的感情融合,不要仅仅盯着政府。这种事虽然繁琐一些,成本也高一些,但这可以算是给自己买个“保险”。因为,只要对方政府想毁约,组织点人就去闹他的政府。这种招式对于那些民选政府来说非常有效,前不久新上任的斯里兰卡总统试图撕毁与中国的港口协议,当地的群众闹一通就起到了很好的政治效果。 中国不是美国,中国要想取得海外军事基地除了用传统的帮对方训练军队、出售武器等等手段外,就必须用一些非常之法,这些非常之法就是非军事的手段,特别是经济上的手段、民间的手段等等。当然,这又需要中国政府、解放军与中国的企业坐在一起好好沟通,拿出一些可行的办法出来。
本帖最后由 ddp 于
14:18 编辑 占豪的分析,要是補充了經濟分析,那會是更加的賞心悅目。20年後,俄羅斯人口會怎樣?美國經濟,TPP能扭轉嗎?以目前趨勢,如何扭轉?以煤化油為例,神華以更低廉的自製專用核電動力與價格,去製造煤化油,以更巨大更高效的超超超高壓鍋爐生產煤化油,我相信,那成本會降低到每桶50幾美元等級的油價,航天航空坦克直升機跑車高熱值用油,可以完全國產。市區大眾運輸與遠程高鐵甚至未來電力開發,用新型核電,這油價怎麼漲?世界經濟成長已經沒有新招數,油價怎麼辦?俄羅斯怎麼離得開中國?美國對沙特,只有一個下法,那就是棄子,因為伊斯蘭國,已經是燙手山芋,玩不起的把戲,吵鬧不休的難登大雅之堂的小三,而美國能源尚可自給,現在只想找理由解決中美的貿易赤字,例如貿易制裁,但中國不給機會,還每隔兩個月就用國債驚嚇美國。而中國人民幣的國際流動程度,一直在提高,政治上一直提高中國的國際話語權,持有國內外媒體股權,變成軍事政治的國際清算銀行,誰太過分了,中國就輕輕的省錢省力的微調天平,移動政治軍事法碼,國際政治軍事風向就變了。中國持續掌有政治軍事上的順差,讓別人都有求於我中國,直到最大強權體力不支,中國正式登基,絕不犯小布什的錯,即使就是戰爭,也是最省錢的戰具與戰法,最低限度得罪人的戰爭名義與手段過程。例如彩虹4,這不是中國出兵,且彩虹4最好是出租,我訓你開,炸彈是你扔的,最小代價,最小恩怨,最小法碼,最大成果。誰說的一帶一路不行?恰恰相反,剛剛好很行。就像印度會威脅斯里蘭卡,早晚的事,狗改不了吃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中國只要順勢就好。
本站声明:本网站所有转载之内容只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本网站纯粹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转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联系方式: (只收手机短信) 周一至周六 8:30-17:30 或者电子邮箱)。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事信息投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