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银行框架java软件工程师月薪薪一般多少

在澳大利亚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按时间排序
毕业差不多一年,PR有,全职职能治疗师(occupational therapist),在老年护理private sector工作。每周工作38到40小时左右,每天工作充实,除了午饭一小时morning tea和afternoon tea各15分钟以外几乎都不会停下来。偶尔加班,一般都能准时下班。共事的注册护士和物理治疗师(physiotherapist)人都非常好,所以一般来说合作挺顺利,不同部门之间互相协作这样。工作以来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职能治疗师和物理治疗师的区别是什么........_(:з」∠)_
匿了G8 大学casual academic其实就是平时给你们讲课的tutor合同是按学期签的 我们系大部分tutor都很年轻 phd candidate 基本已经是年龄最大的 然后law学生和honour学生是tutor 主力军体验就是 学校其实很重视教学 新tutor有充分的入职培训就是培训内容有时候太学术了我们也get paid to attend lecture所以每周内容都会准备的挺详细的工资挺高的 系里 full time的教授们都很靠谱很牛逼 系里还经常有各种morning tea 有好吃的非要说有什么缺点就是不稳定吧 一年就26周的课 第一周还经常没tut而且环境还是和业界区别比较大 casual 也没有自己的工作台 有时候marking抱着一打卷子去和学生抢图书馆也挺无奈的希望能有业界的opportunity
来澳洲的时间不到一年,所以工作经历不算特别丰富。
现在持有TR(Temporary Resident) 签证,虽然还没有拿到PR,但是相对于Working Holiday Visa 打工度假签或者学生签的申请人,雇主还是倾向于TR。因为他们会考虑到在职时间长短,培训新人成本,岗位过渡等因素。
凯恩斯当地的公司十分注重工作经验,所以十分感激当年的自己。由于大学本科学的是英语翻译专业,加上大学期间四年一直都在兼职,英语家教,英语培训班老师,展会翻译和陪同翻译,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工作经验。我当时就很清晰地认识到成绩只占人生很小一部分的比重。为了能向雇主证明自己的英语水平,我开始备战雅思。大概花了一个月有计划地学习,结果达到平均分8分的预期目标,听力9分,阅读9分,口语7.5分,写作7分。 讲讲我的求职经历。
初步阶段,完善简历。
无论英语如何自信,都不能在第一环节——简历书写上有所疏漏。从求职信 (Cover Letter)的语法措辞, 简历的排版到工作经历和教育经历的重点突出,过往雇主的推荐信每一步都要做到至臻至善。
第二歩,疯狂投递简历。说实话,除了会讲中文,英语水平还算好,本人在澳洲就没有什么其他核心竞争力了。所以只要是我觉得有可能的,我就投。反正没有人会设置规定,比如禁止胡乱投简历。
第三步,等回信。通常公司会在合适的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6:00打电话通知面试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等。
我面试过当地一家College的Student Service Officer, 当地五星级酒店赌场的VIP Host,还有现在所在的游船公司的 Shop Assistant&Cruise Attendant。且称三家机构或公司为A,B和C。
与A的主管&校长的面试十分融洽,A也十分欣赏我的语言水平,再加上他们想要开拓中国市场,所以面试过程中A表现得非常兴奋。谈话间他非常不经意地说道,虽然我没有经验,但是我就是他们想要的员工。我当时非常开心却也镇定,原因是A陆续会有更多的面试。而且在面试中表达这样的看法,我个人觉得他不是很专业。所以为了给对方留有余地,我在面试结尾对他说,“ No matter what the result is, it's truly my pleasure to have the chance to meet you. I'm sure you will find the right candidate for this position. I'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and working with you." 然后A主管亲自开门,按下电梯送我离开。
结果并不出人所料,A主管写了一封非常正式的长篇邮件,他表示非常遗憾,他们找到有更多工作经验的人选。邮件中满含歉意,并在文末写到希望有机会再见面。当然这些都是客套话罢了。我也按照礼节回复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kind reply. Although, at this stage, timing is not acting as a very good mediator, I still hold a heart of gratefulness to make your acquaintance through the delightful meeting. Your position and stance are well understood, your consideration much appreciated. And as you said, should the occasion arise in the future, I would love to have the pleasure to be of your assistance. Wish you have a great trip. I'm sure you will.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thoughtfulness.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next time.A故事至此结束。 B的话,面试在在酒店大堂的一角,靠着透明的法式落地窗,冷气十足。面试官是酒店经理,东南亚人,面试的流程和问题十分平常,我回答地也十分流畅。但是由于工作时间是晚上又不稳定,再加上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国的有钱人,又是利欲熏心,醉欲熏心的赌客,我回到家后还是有些忐忑,毕竟在这种场合遇到sexual harassment的几率是大家有所共知的。过了两天收到电话通知,面试过了。我最后还是拒绝了B。拒绝B的时候我已经拿到C公司的offer。 虽然我现在经常自嘲,经常跟别人讲我就是一个卖纪念品的。而事实也如此我就是在两家纪念品店工作,每天见到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当然也每天见到咱们的同胞们。这种感觉是,有时亲切,有时郁闷。亲切是因为我们来自同一个大的文化背景,说着同一种语言,郁闷和无奈的是国人的礼节礼貌真得有待提高。有时回想咱们教科书中所说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就让人汗颜。尤其是国人遇到服务行业从事者总要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不得不令人反思。在国内大家习惯性地把人非为三六九等,到国外来还是这种态度。哎。。。。。大国的胸襟应当从小的礼节培养起。否则即使经济实力再强,也只能称得上暴发户,而不可能是贵族。
至于公司同事,大家都来自全世界各地,日本,德国,捷克,意大利,法国,韩国.....大家都相处非常融洽。下班时间外几乎不会收到工作的电话,除非十分紧急。公司十分尊重员工的家庭生活和私人时间。
我非常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在澳洲没有任何强大的外界压力迫使我做非自愿的事情。没有人会对我指手点脚,没有人规定我应该要这样说话,做那样的工作,穿这样的衣服。我现在有所选择,有所期待。正一步步走向我梦寐以求的自由。
我孵本来有三台胶囊机,其中 Tragedy of the Commons Type-II 不知道什么时候挂掉了,现在就两台战战兢兢硬撑着。你想想连胶囊机都用不痛快的人,我敢信任他们开发的产品么(逃
来澳洲快10年,干过的工作有:熨衣店女工,kitchen handwaitress小饰品包装工残障人士看护超市收银员barkery assistantaccounts assistantassistant accountantaccountant你们想听哪一个
去年毕业 今年辞职 拿了个旅游签来玩 玩了两个月无聊了 就顺便找了个工作 在一个start-up 拿了457 现在已经开始上班了.工作有趣 节奏不快 人情简单
本科在澳大利亚,之后曾经在澳大利亚的IB和engineering consultant工作过。 基本上,我还是最享受澳大利亚的工作氛围, 因为人际关系真的简单,简单,简单。 反正我这种无比讨厌复杂人际关系和各种red tape的,还是比较喜欢澳大利亚的工作环境。至于说不OT不OT,完全是看所在的行业,甚至在哪个dept。 我在engineering consultant的时候,我们属于golbal team的,简直就是各种OT,各种trip, 直接能让你吐血,而我们楼上做local project的, 1700基本上电脑都关了。 差别就是这么大。至于说效率,澳大利亚虽然工作时间普遍不长,但是效率绝对不差的。 像说香港效率高,工作时间长, 但是起码我自己经验, 我在澳洲半天能搞定的事情, 竞争在香港这边就被各种折腾得两天都做不好,可是很多时间其实根本就是浪费在没用的事情上。
在澳洲做过一年半私立医院护士,现在是某科技公司程序员,两个都是以本地人白人为主的公司。歧视有,但素,看实力!!!!!看实力!!!! 看实力!!!!( 敲黑板,重点,说三遍,黑体字,大写 !!!!!!!!! ) 英文水平只要你不挖空心思的往上爬,其实重要程度也就那样。人家networking的时候可能不带你,不会跟你有太多私交,但工作上会绝对尊重你,如果有不公正对待她们还会很有正义感的帮你说话。 该有的什么都不会缺你, 但如果你喜欢白人的生活习惯或者文化,英文不好还想跟她们是私交朋友的话,就有点难喽,白人骨子里的种族歧视觉得会让你玻璃心碎一地。注意我说的英文不好不是说你不会说,是文化差异,puns, movie reference, music reference 包括mild 种族笑话, 去听听一些standup comedy就了解这些了。
还有,不要脸的说一句,如果你是个有几分姿色的亚裔女子 (简单定义一下,不能太矮,瘦但有曲线,尖下巴,细长腿,皮肤不用白看着光滑就好。 答主167, 45kg, 34d, 细长眼睛尖下巴。 没别的意思说事实 )。女鬼对你的排斥是绝对的,mean girls 看过吧, 毫不夸张。 表面上没人注意你,其实你没见过不认识的背后都在议论, 白人多虚伪,到了表面上都能看出来的程度,那背后难听的你就不要想像了 ( 答主亲身经历绝对没编故事)。至于男鬼,我就呵呵了,别以为人家多注意你一些,对你身体语言亲密一些就是真喜欢你了。 也许他是对你着迷,大部分仅限外表,就像之前说的,骨子里的歧视,方式不一样而已。白男们办公室调情是文化,看看广告狂人吧。而应对方法只能打太极,太清高严肃只能让大家觉得你不给面子,刻板无趣。太近了女鬼们就开始给你编故事了,具体参看女鬼那部分。总之亚裔混白人职场,第一技术实力要过硬,非常过硬没挑的那种。同样的错误白人犯了大家不会说什么,移民犯了一定会扯到种族背景。第二,主要是女孩子,低调低调再低调,如果是有稳定男朋友或者结了婚的,千万不要让人觉得你有魅力,attractive,不是咱没那个脑子办公室政治,省麻烦省时间省精力,努力钻研提高技术才是正道
在澳洲上班三年了,国内上过两年班。是护士。在国内就不用说了,夜班,扣钱,背制度,每个月考核操作,护理部质控,下了夜班还要你去开会。在澳洲,下了班,基本上时间都是自己的。病人家属对护士很尊重。如果偶尔有培训都是按照正常付工资,不像国内占用下班时间。虽然上班还是很辛苦,但是感觉很自在。
澳洲绝对也是个人情社会,可惜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看来没PR,还在上市公司拿着不错薪水的人。就只有我了。。。
在印度洋上 工作三年
在知乎上说了下Lee在KFC的工作故事,为了保护他的个人隐私,没爆照、没报地址、没报详细细节。凑巧的是他在知乎上刚好有关注澳洲留学的话题,然后我以为咱俩要撕逼绝交大干一场。结果他一脸懵逼地问我:我会成网红吗?万一我火了怎么办?火了以后会不会给餐厅带来经济效益?火了以后我是不是可以代言KFC澳洲地区的广告代言人?火了以后我是不是可以晋升到市场总部成为最年轻的市场总经理?我默默地听着,一句话没说,就像澳洲的星空一样平静:说完后他看着我,我回答说:sorry lar~No worries!他哈哈大笑。Lee的KFC小管理层的工作体验,先放一放,澳洲留学生找工作其实是比较痛苦的,拿PR难度系数非常大,而且岗位也多集中在IT、CS、Market调研领域,并不是说这些工作特别好找,只能说相对而言缺口大点,也比较适合留学生群体。关于网络设计师工作体验的小分享:国内有个认识的电子科大的IT男,在墨尔本念的硕士,实习期在墨尔本地区的电信分公司,实习期间表现优异顺利拿到offer,留在里面做了个小小的网络设计师(他自己这么说,好像带”师“的都比较高大上),主业是design engineer,属于subcontractor。在上班时间上来看,比国内清闲太多了,极少会有加班的情况,一天至少2个break,比较flexible,像极了国内对国家单位员工的评价:朝九晚五,一杯茶,一份报纸就过去了(有些夸张成分)。澳大利亚的电信是国企,工作效率比较低,编内员工没什么激情,但过得很安逸,编外的留学生就业人员也差不多,清闲自在,一年下来有60K左右的收入,还不错。如果能做engineer3-5年,年薪拿到100K问题不大。但招的岗位非常有限,而且对留学生的要求特别高,部分岗位注明要有一定专业工作经验,这点很多人达不到。所以能找到专业领域兼职实习的,就去争取。PR很重要,因为谁都希望赶紧稳定下来,不想漂着,没安全感,但也有不少TR拿到offer,还有公司担保,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去尝试。还有人在做管理咨询和市场调研的,运气好的有在某公司做中国市场部的调研人员,运气一般的也在做本地市场的拓展,3分运气,7分自己的努力,这点不假。当然,努力也是需要带着智商去的,找对准方向,去积累的付出,会有收获的。说个题外话:澳洲初入职场的留学生有人说过这样的体验:加班到8点被老板奖励的概率很高。而国内呢,IT行业加班比较常见,熬到到凌晨3点的也不在话下,可见在澳洲工作的加班体验是多么幸福。但前提是加班得有效果,没人愿意招收一个”为了加班而加班的员工“,说到底还是要看你对公司的贡献率;大多数情况下,员工下班都会赶紧回家,陪陪家人,散散步,做做晚餐,看看电视,这样的生活更能融入澳洲工作的大环境。回归正题,Lee拿到了PR,并且已经安家澳大利亚,工作在KFC餐厅,是个不大不小的管理层,关于工作体验,他提到了3点:待遇。关于薪资待遇,无论在哪所公司,大家都不会很直白地去谈论,毕竟这个相对老说还比较隐私。所以Lee没有直接说自己的月薪、年薪多少。但对于国内KFC的一些情况,简单提了一下:国内店面管理层(店长级别),五险一金是基础,然后是月薪5K-10K吧,看店面盈利情况,双休,但轮休,周末休息的可能性相对较少,餐饮行业嘛。澳洲在薪资待遇上要翻一倍多点吧,而且只是基本工资,隐性的医疗教育补贴没有算入。店长周末双休,至少在Lee的店里他是这样的,周末上班的都是副职的。其它的福利,比国内也要好很多,当然,这个也是看店面盈利情况的。机制。这个相对于国内来看,要公平很多。Lee提到魔都那家店,店里的资深副经理去市场报告了5年,始终没有通过店长考核。不论是店面贡献,还是利润创收,或是能力方面,他都比现任店长要优秀很多,但就是无法晋升。后来区域经理明确跟他表态:区域内店长空缺不多,一旦有空缺,肯定会第一时间推你上去。再后来这位优秀的资深副经理辞职去了另一个餐饮公司,不到半年就晋升到区经理级别了。Lee谈到澳洲KFC的晋升相对透明些,尽管都是美国总部旗下的区域部门,但机制层面相差甚远,晋升全凭实力,你用你店面的营业额和利润,用你的KPI来说明你的努力和你团队的能力,用你的员工保留率和财务明细来说明你的管理,用详实的数据材料来佐证你的牛逼,那你就是晋升的不二人选。内容。工作内容上之前的知乎回答上提到过:餐区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物资管理,店面管理,利润管理等,这些内容从全职入职公司以后就会陆陆续续进行学习培训,学的都是技能,具体怎么去展现都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idea,上层看完你的报告,只要能创收,一般都愿意放手让你大干一场,负面结果由公司上层来给你买单,正面效益是整个公司的,绩效和荣誉是你自己的。Lee说得比较直白,我这边转述得也比较杂乱。他说:在澳洲(像个超大号的农村)工作,熬过了起初的那几年,后来的岁月,会越来越安逸的~~打了这么多字,随意调侃分享了下,澳洲KFC入职难度不小,不仅是全职,兼职也不容易,想进去的话(好歹世界500强),需要准备很多,还需要一些可遇不可求的运气。
Part time平面设计师一只,还在念Master。我觉得在澳洲找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挺容易的,只要能吃苦+上进,自从落地之后我就几乎没有闲下来过,时薪从15到20到28花了一年的时间,从事行业:从Restaurant到cafe到Trading company,现在总算回到了自己的老本行设计。餐馆是最累的,工作环境也不好;咖啡馆那段时间我最开心,可能是因为Team很可爱;做设计(我做过广告但现在做的是包装设计)在现在公司亚历山大但也生机勃勃,应该可以成为很精彩的简历。不过我毕业以后准备要自己创业啦,想开个小小的设计studio,大家如果有平面设计的活儿欢迎找我呀!
我非常喜欢上述每一个人的故事,我渴望读到别人的奋斗,我知道自己其实不是一个人。这是我来悉尼的第二个年。我是幸运的,身份不再是问题。老实说,我并不具备楼上很多大牛的雅思8分的英文水平。我和很多人都一样,在国内的大学念了4年(外经贸的同学求私信),悉尼大学的1.5年的Master;住在华人区;一顿不吃中餐就要崩。我正在努力练习口语,积累质变前的量变。15年12月毕业之前,我没有在澳洲做过任何工作。毕业那一天,我失业了,意料之中。回北京了一阵子,坚定了“宁愿在澳洲吃土,也不能在北京吸霾”的决心。2月回到悉尼,开始找工作。好在我是一个乐观的人。Linkedin, Seek, 今日悉尼,每天都要筛一遍;不管有没有薪资的实习还是全职,我都不会放过,底线是必须是外国人的公司。2个星期之后,我接到了第一份实习的offer,一家startup无薪资无补贴,全职3个月的marketing实习。两天之后就要入职,幸运的是,从家走到公司只需要3分钟。公司很小,一家线上旅游产品批发商。老板是一位阅历丰富的纯ABC,领导着7名印度人,2名华裔,1名缅甸人,1名欧洲人。第一天的办公室很热闹,大家各司其职,老板一直在教我很多新东西并且有意培训我成为一名全职的销售。我有一些期待,因为我对Sales很感兴趣。我认真地做着老板交给我的每一个任务。直到下班前,一个华裔姑娘跟我聊天的时候告诉我,“Unfortunately, everyone here is intern, including these guys”, 他指了指那几个做IT的印度小哥。没有错,除了老板,我们11个员工,没有一个有薪资拿。老实讲,我很失望,我怀疑老板跟我讲的转正做销售拿佣金是否会兑现;我质疑老板这样的做法是否合法;更令我失望的是,他利用了很多海外留学生迫切需要一份本地实习证明的心。我没有马上跟老板辞职,我边做边陆续投着简历。 期间,缅甸小哥好心劝告我,“Work slow, anyway, you can't get paid”。 印度小哥打趣地说‘Except for **, everyone is intern’, 但是他依然抱着转正的希望或者拿着老板承诺的share,全职无薪且加班。 在已经完成了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老板拐弯抹角的让我加班。我当然是拒绝的,我不相信这个公司有前途。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了上周二,我接到了新东家的电话面试并且告诉我周三去面试。面试很顺利,我理所当然的选择了新东家,无论怎样,我宁愿在新东家一周上6天班,也不愿意在一个没有回报没有希望的公司付出。下周就要去上班了,我期待也忐忑。同样是Sales,我知道没有业绩,就不要妄想在公司继续做下去。先占下坑,3个月后回来写新工作的故事。
我是中国第一批澳洲打工度假申请者。来澳快两个月,花了一个多月在悉尼找了一份黑工,ugg销售。澳洲本身就很美,工作地点在达令港,在人口密集的悉尼,自身英语不优秀,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与一技之长,在市区只有各种超低低薪的工作可以做。顾客外国人比较多,因为来澳洲打工目的是体验生活,所以在挑选工作的时候更看重工作环境和进步空间。有的背包客做时薪很高的体力活,但是没有什么与人交流的机会。每个人目的不同,觉得适合自己就好。有时候会被派到QVB去工作,维多利亚女王大厦,澳洲人的骄傲。虽然工资奇低,但是也算是蛮独特的体验,哈哈,我也是在全世界最美丽的购物天堂工作过的人啦。看到别的人赚的钱多难免眼红羡慕,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际遇。我只能基本维持自己生活开支。总是希望自己能进步多一点多一点,经常觉得很烦恼,可是也是太心急了。来澳洲工作发现这里是一个不太适合谈理想的地方,有远大事业抱负的人不太适合这里。蓝领比白领收入高很多,很多工作不需要你有多高的学历,你可以没有多少烦恼和压力生活,来养老和度假就够了,感觉不太适合想奋斗的年轻人。
我也来答一个吧,前面很多都是有很久经验的前辈,公司规模也都蛮大的。我来说说一个留学生工作不久的所见所闻。本人目前工作是程序员。我所在的公司是一个start up,很小的一家公司。小到什么程度,最开始只是由两个十多年经验的程序员创办的,创办差不多一年多接了个大活,但是缺人,误打误撞我就应聘进去了。这里得说一下我这最初的两个老板,把这俩人拉出来告诉别人他俩是程序员,打死你都不会信的。一个光头,两只手臂全部都是纹身,怎么看怎么像越狱里的Michael;另外一个红头发的,头发太多了所以匝起了牙买加脏辫,整个一个赛亚人即视感。当时去面试的时候我都震惊了,敢情国外的开放程度就是不一样,码农的形象都够颠覆的。后来公司发展了三年多,现在8个人,外加两条狗。目前人员分配:一个director,一个CTO,一个account manager,一个前端,两个后端,我自己也主要是后端,还有一个兼职的设计师(设计师在澳洲确实挺难找全职的)。因为人少活多,所以程序员基本上是都要什么都做的,比如我主要是做后端,但是偶尔也会做前端和一些跨平台的app。具体根据项目的要求,使用的语言和开发平台也是都变化的,除了那个做前端的坚持不碰微软的平台之外(他前端确实比较牛逼),其他我们几个都是哪个平台都搞。所以在这种小公司就是什么东西都要接触,什么东西都要学习,什么东西都要做。从毕业入职不到两年,学的东西真的是数都数不过来了,成长确实非常快。不过现在我发现,接触了这么多平台,这么多语言和技术,现在比较欠缺的是一个自己特别擅长和精通的领域。现在我也是在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补充,等到下一份工作肯定要找一份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不会各种平台跳来跳去,前期提高很多,后期就会让人变得没有方向。不过老外还是很注重人权和平等的,每半年会和你喝喝咖啡,聊聊天,问问你对目前的工作状态满不满意,有没有厌倦什么,有没有特别想做的,你说出你的想法,到后面会适当的根据你的意愿进行调整。当然了,活一多了也特么管不了那么多了就,&_&。公司现在还没有自己的产品,这点是个遗憾,不过至少已经在尝试一些想法了,希望以后可以做自己的产品,不再给客户搞开发了,前提是那个时候公司没有倒闭或者我还没有跑路,哈哈。工作氛围绝大部分时候都很轻松,因为老板也是程序员(虽然现在写程序不多了),所以大家聊的话题都很投机,科技、游戏、追剧等等,凡是一个宅男+程序员能聊的都可以聊。彼此之间也经常互相开玩笑。当然说绝大部分时候就是个铺垫,项目很紧张的时候,或者说出现了严重的bug,该serious还是会非常serious,犯错的时候该摆脸还是会摆脸的。几个founder之间因为讨论问题互相撕逼的时候也是有的,不过一般翻脸完了又互相道歉,然后就又恢复正常了。这点我觉得老外做得很好,该争的就争,不会顾及什么面子,但是不会有人身攻击,都是为了工作,互相也都理解,回头问题解决了也就没事了。平时几乎不加班,but again,项目紧张的时候你自觉的就加班了。比如有一个重要项目,要求公司圣诞节新年期间必须on call,所以CTO 2015年的圣诞节和新年可是一天都没有休的。每天10点之前到办公室即可,每天8个小时,午饭随意,一般我们都是外卖拿回来吃。每隔两周周五中午公司会搞BBQ,大家一起吃午饭。如果你实在不想来了,或者说你的任务不需要别人参与,提前说一声自己在家办公也是可以的,大家可以线上交流。每隔两周周五下午会搞内部技术讨论,每次一两个人准备一个话题,做一个演讲,任何技术方面的东西都可以,比如你最近在研究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有没有自己开发什么东西出来,或者说工作中用到的好的框架,好的库什么的,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起学习。办公室配备咖啡,零食,水果等等,可以自取所需。另外还有的就是...酒,我本人不喝酒,几个老外每周五(甚至是周四)下午搞上一点威士忌、啤酒什么的也是经常的事。关于假期,这可能是比国内要爽上好几倍的了吧。虽然是个不大的公司,但是假期还是按照法定的走,一年4周带薪假,可以分开过,也可以攒一起过,超过一周的假最好提前几个月定下来,这样给公司一个时间去安排工作。除此之外还有10天的事假病假,也是带薪的,比如感冒发烧、看医生、修车、修水管之类的吧。说到病假,如果生病了就自觉地在家呆着吧,不要到办公室去,在老外看来这既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健康的负责。工作之外大家都是朋友关系,老外爱喝酒,爱去酒吧,有时候就跟着一起,喝喝酒聊聊天,这是他们最主要的社交方式了。酒按个人喜好喝,绝对不会有人劝酒。我的老板还邀请我去他们家庭搞的一个小音乐节,每年一次,在很偏远的一个农场,从周六下午开唱,通宵到周日中午。除了七大姑八大姨之外,朋友,朋友的朋友都可以叫上。去了两次每次都能有一两百人。这种体验在国内可能很难有,也能真实的感觉到老外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是很重视的。最后说几点体会。工作中最重要的还是多沟通,多交流。程序员这个行业,问题很多时候是在讨论的时候解决的。遇到问题遇到事情,自己解决不了了不要自己一个人闷头搞,会耽误很多事。说到沟通可能就戳到了很多人的痛处,语言问题。毕竟在国外工作嘛,语言还是要努努力练好。我本人雅思四个7分的水平,工作中是完全够用的。生活中不关注的领域聊起来还是会比较吃力的,或者碰到口音奇特的,10句话也会有一半都听不懂的时候。所以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强大,变的有自信,工作也就会慢慢变得轻松起来。以上就是自己在澳洲工作一年多的所见所闻,个人经历,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但绝对真实。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内心快乐、家庭和睦、生活无忧就是最好的。
高晓松节目做过澳大利亚2期,不知靠谱不。
之前在welfare行业干…轮班倒去大马路上捡乞丐啊homeless poeple,帮他们登记,在街上住两年政府提供免费房子,我就帮他们联系提供房子的机构啊和政府机构协商啦拿了钱之后帮助settle in。然后另外一半办公时间就是去家访,确保他们住在public housing的时候享受到了市民待遇。还有去医院和医生探讨发病的客户…mental disable…发病会拿刀砍人的有,嗑药了自杀的有,喝醉了摔下楼梯的也有…反正就是各种拿着政府的钱,又没办法好好活着,生活在苦难中的客户啦。排班制有时候一周可以上7天班。不过和客户聊天喝咖啡也是工作,这个特别happy,因为大部分内容就是给客户做精神啦心理辅导什么的,就是喝咖啡听他们说他们的生活,带领思维走向积极向上,只要认真听,然后我自己回答的话+下一个提问基本都是现成课堂模版有的。反正一天到晚看着客户拿着政府给的钱作大死,偶尔有一两个积极向上的(不太常见)也是拿着政府给的找工作的钱买买衣服去面试一些工资好低的工作,然后可能一周上1-2天班…搞得我整个人都不想干活也想吃福利…现在我去保健品行业干了,连锁药房上班。不会有经常暴露在吸毒得艾滋的客户/精神病院里大量随时会爆发的磕了许多镇定剂客户面前的情况了。我感觉好多了,虽然好辛苦,要学更多之前没学到的东西…但是比较安全也是接触的nature path专家这类专为土豪服务的人群啦。
小公司。。给David Jones电路和照明做设计+施工。。。今天同事带了这货来上班 总觉得是用来监视我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pga工程师月薪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