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空军部队当阳空军13师203团属于哪个部队

【湖北当阳空军基地】_湖北当阳空军基地地址_湖北当阳空军基地电话_必途网
1-20条 (共找到326个产品)您现在浏览的是
相关属性:
所在地区:
[河北省 唐山市]
[广东省 深圳市]
[北京 房山区]
[湖南省 益阳市]
[广东省 深圳市]
[湖南省 长沙市]
[北京 北京市]
[北京 大兴区]
[上海市 松江区]
[湖北省 武汉市]
[北京 北京市]
[北京 西城区]
[北京 北京市]
更多产品推荐:
您还可能感兴趣
热门供应商你了解我们服役的68军及203师吗?
第一次看到我们部队的真实番号,是在1970年11月底刚当兵初到临沂农校时,那时候师宣传队的主力都去济南会演了,郑胜友留在队里刻印《沙家浜》音乐总谱,封面上赫然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八军第二零三师政治部宣传队&。当兵八年,在那个信息封闭的年月里,大家对这支部队的详细由来其实并不十分清楚,大部分人都只知道抗美援朝那一段。在冀中的那部分历史,1977年纪念建军50周年时我采访甄林师长,为他撰写回忆文章后才有所了解。今天发一篇从网上找来的简要军史,让大家都可以有个全面的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看来也曾在68军干过,文章里有激情、有豪情!
人走家搬的&756&任务
1975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5月24日的调防命令,68军与46军对调防务,由徐海、临沂地区调至吉林、蛟河、延边地区,隶属沈阳军区领导,简称&756任务&。全军38036人(包括1614户家属6198人),各种火炮611门,各种汽车1228辆,各种物资45137立方米,分乘94列火车、2647节车厢,行程2000余公里,在军委规定的时间内,安全顺利地到达了新的驻地,接替了46军的全部防务。其具体部署是:军部驻吉林市,军炮团驻永吉县双河镇,军高炮团驻磐石县取柴河;202师师部驻吉林市冯家屯;203师师部驻蛟河县;204师师部驻延吉市,610团驻延吉市民主屯,611团驻和龙县西城,612团驻和龙县兴隆,炮团驻延吉县细鳞河。
68军各部沿革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的前身是1944年9月组建的冀察军区,1946年10月与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合并为察哈尔军区,日以该军区机关、冀中军区两个独立旅及冀晋、察哈尔等军区的几个地方团队组建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日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6纵队,1948年7月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仍为第6纵队,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辖第202师、第203师、第204师。
202师的前身是1946年6月以晋察冀军区冀中纵队第13旅第38团和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第46团及特务团组建的冀中军区第14旅,7月改称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日编入新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为第16旅,日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6纵队第16旅,1948年7月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仍为第6纵队第16旅,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2师。该师是68军最老的部队,战斗力较强,是军主力师。
604团的前身是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第27团,曰编入晋察冀军区冀中(杨成武)纵队第3支队为第27团,l945年l0月改称晋察冀军区冀中(杨成武)纵队第13旅第38团,11月随所在纵队编入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仍称冀中(杨成武)纵队第13旅第38团,12月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撤销,该团恢复原番号,l946年3月改编为晋察冀军区冀中纵队第13旅第38团。同年6月编入新组建的冀中军区第14旅为第40团,7月改称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第19团,日编入新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为第16旅第46团,日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6纵队第16旅第46团,1948年7月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仍为第6纵队第16旅第46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2师第604团。该团是68军最老的团队,战斗力较强,是军、师主力团。
605团的前身是冀中军区特务团,1946年6月编入新组建的冀中军区第14旅为第41团,7月改称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第20团,日编入新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为第16旅第47团,日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6纵队第16旅第47团,1948年7月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仍为第6纵队第16旅第47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2师第605团。
606团的前身是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第46团,1946年6月编入新组建的冀中军区第14旅为第42团,7月改称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第21团,日编入新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为第16旅第48团,日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6纵队第16旅第48团,1948年7月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仍为第6纵队第16旅第48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2师第606团。
203师的前身是1947年7月以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第80团、第6军分区第73团及第82团重建的冀中军区新独立第8旅,日编入新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为第17旅,日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6纵队第17旅,1948年7月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仍为第6纵队第17旅,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3师。该师在朝鲜战场表现突出,是军主力师。
607团的前身是1941年6月由游击总队2营编成的深(县)束(鹿)衡(水)区队,同年9月改称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第40区队;1945年8月以该区队为基础改编为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第82团,1947年7月编入重建的冀中军区新独立第8旅为第22团。日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为第17旅第49团,日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6纵队第17旅第49团,1948年7月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仍为第6纵队第17旅第49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3师第607团。该团战斗力较强,是师主力团。著名的奇袭白虎团战例,出自该团。
608团的前身是1944年4月由蒿城县大队和蒿城反正伪军合并改编为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第49区队。1945年8月改称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第80团,1947年7月编入重建的冀中军区新独立第8旅为第23团。日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为第17旅第50团,日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6纵队第17旅第50团,1948年7月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仍为第6纵队第17旅第50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3师第608团。
609团的前身是1947年3月由新(乐)正(定)无(极)支队改编为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第73团,7月编入重建的冀中军区新独立第8旅为第24团。日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为第17旅第51团,日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6纵队第17旅第51团,1948年7月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仍为第6纵队第17旅第51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3师第609团。
204师的前身是日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为第18旅,日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6纵队第18旅,1948年7月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仍为第6纵队第18旅,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4师。
610团的前身是冀晋军区第1军分区独立第13团,日编入新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为第18旅第52团,日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6纵队第18旅第52团,1948年7月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仍为第6纵队第18旅第52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4师第610团。
611团的前身是察哈尔军区第6军分区独立第1团,日编入新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为第18旅第53团,日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6纵队第18旅第53团,1948年7月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仍为第6纵队第18旅第53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4师第611团。
612团的前身是冀晋军区第4军分区独立团,日编入新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为第18旅第54团,日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6纵队第18旅第54团,1948年7月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仍为第6纵队第18旅第54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4师第612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是冀中拉出来的第二支野战部队。所属各团大多经过游击战火的考验,升级为野战部队后,经常配合老部队作战得到了实战锻炼。攻防的战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在朝鲜战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68军是一支永恒的部队。
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撤销番号的每一个军,都留下了自己的余脉,或在陆、海、空军及武警的部队、机关、院校,或在地方的兵团、农场、工程公司。唯独68军,未留下任何建制单位。&
一、从115师和晋察冀谈起
红一方面军改编而成的八路军115师,先后分布在陕甘宁、晋察冀、冀鲁豫、山东、苏北等5个地区。后来,位于山东和苏北的几乎全部和晋察冀一部进军东北,115师部队遂各居四方。
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正式成立,下辖4个分区(后为5个分区)。
1938年5月,成立八路军第3 纵队兼冀中军区。 6月,成立八路军第4 纵队, 次年2月扩编为冀热察挺进军。这时,晋察冀军区的序列是直辖5个分区,另辖冀中、冀热察两个二级指挥机构,分别下辖5个分区。
1944年9月,根据中央指示,晋察冀军区成立了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等4个二级军区。这时,晋察冀军区不再直辖分区和作战部队。
1946年11月,冀热辽军区改称冀察热辽军区。冀察军区和张家口卫戍区合并为察哈尔军区。
日,中央决定,冀察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
1947年11月,冀晋军区、察哈尔军区合并为北岳军区。
以上沿革作为68军部队成立与发展的一个背景材料,下边谈到的情况会与其有关,68军的部队和干部也来源于上述部队。
&二、晋察冀第二轮编成的主力
抗战胜利前,中央决定,&将我军大部迅速集中,脱离分散游击状态,分甲乙丙三等,组织成团或旅或师,变成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集中行动&,中央和军委还要求,正规兵团的数量应占全部兵力的五分之三到三分之二,在集中兵力组建正规兵团的同时,应保留和建立必要数量的地方部队。除东北外,全国各大战略区大都以二级军区为基础,组建野战纵队,并通俗地称之为&升主力&。
晋察冀军区于1945年10---12月,先后成立了8个纵队,即每个二级军区2个纵队。1946年3---5月,根据停战协定,将8个纵队缩编为3个(不含临时调归的晋冀鲁豫一纵),此为第一轮编成的主力。
日,中央军委指示晋察冀军区再组建3个野战纵队。为筹建新的野战纵队,晋察冀军区首先将地方部队集中起来,在二级军区增编独立旅,同时充实了各分区独立团;其次,结合土改,动员翻身农民参军,掀起参军热潮。
日,晋察冀野战军前委召开扩大会议。朱德参加了会议,聂荣臻宣布了新组建第1 、第6、第7纵队的决定。其中6纵即为后来的68军。6纵作为第二轮编成的主力部队,与第一轮编成的纵队相比,历史要短一些,基本没有红军部队,所辖团队大多于抗战中、后期授予番号。冀中部队所占比例较大,而由于对日斗争残酷,冀中军区部队在1944年以前,大多数称大队或地区队,实则为团。按大队计算,6纵最早的团队始建于1939年。一般人们都认为,晋察冀主力部队,基本是每个二级军区两个纵队。即:冀晋军区---64、66军、冀察军区---67、65军、冀中军区---63、68军,实际上每个军都有一个旅例外。68军更有点特殊,和每个二级军区都有点关系。
三、部队序列与基本的历史沿革
1、组建之初
第6纵队下辖第16、17、18旅,首任司令员文年生,政委向仲华,副司令员肖新槐,副参谋长张挺,供给部长肖永正(后杨步金),供给部政委李思敬,卫生部长王芝元,卫生部政委胡安吉(后李敬恩)6纵指挥机构以原察哈尔军区机关为基础编成,这在当时是全军都少有的良好条件和基础。各大战略区的野战纵队成立之初,基本都是从二级军区抽调人员,很少有把一个二级军区机关整个带走的。
第16旅下辖第46、47、48团,首任旅长廖鼎祥,政委李斌,副旅长范保顺,参谋长唐丕光,政治部主任张宗胜。其前身是1946年3月组成的第14旅,7月改称第7旅,所属3个团分别为冀中杨成武纵队(前述8个纵队之一)第13旅38团、冀中军区特务团和冀中9分区73团。
第17旅下辖第49、50、51团,首任旅长徐德操,政委李志远,副旅长李德才,政治部主任赵国威。其前身是冀中军区整训兵团(相当于教导旅),所属3个团分别为冀中军区10分区75、76、77团。
第18旅下辖第52、53、54团,首任旅长罗文坊,政委严庆堤,副旅长林 彬,参谋长熊金波,政治部主任肖赤。该旅是新组建单位,所属3个团分别为冀晋1分区独立第13团、察哈尔军区6分区独立第1团和冀晋4分区独立团。
&2、战争年代之沿革
1948年5月,华北军区组建第1、第2兵团,6纵编入第2兵团(杨得志兵团,辖4个纵队)。师以上领导变动:王紫峰任副政委,旷伏兆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白正刚任17旅政治部主任。
1948年8月,华北军区由两个兵团编为3个兵团,6纵调入第3兵团(杨成武兵团,辖3个纵队)。师以上领导变动:肖新槐兼任参谋长,王紫峰兼任政治部主任,旷伏兆调出,杨栋梁任16旅副旅长,范保顺改任副政委,唐丕光任18旅副旅长。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组织编制和部队番号。6纵编为第68军,隶属于20兵团。军长文年生,政委向仲华,副军长徐德操,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张逊之,后勤部长杨晓昆,后勤部政委李思敬。所辖各旅依次改为第202、203、204师。
第202师下辖第604、605、606团,师长廖鼎祥,政委李 斌,副师长兼参谋长唐丕光,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范保顺。
第203师下辖第607、608、609团,师长杨栋梁,政委李志远,副师长李德才,参谋长祖岳嵘,政治部主任白正刚。
第204师下辖第610、611、612团,师长罗文坊,政委严庆堤,副师长王 钧,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宗胜(后兼),参谋长熊金波,政治部主任肖赤(后调离)。
1949年5月,北平和平改编的国民党部队一部分成建制编入华北各军,每军编入1个师;一部分拆散补入四野各军(四野各军已编4个师)。国民党16军22师改番号为独立第25师编入68军。师长梁诗傅,政委白正刚,副师长刘震,政治部主任惠士荣。太原战役后,该师番号撤销,拆散编入68军所属各师。
日,68军随20兵团入朝作战。军长陈坊仁,政委李呈瑞,副军长宋玉琳,副政委李志远,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严庆堤。其中,军长陈坊仁曾作为66军副军长首批入朝。
四、后来居上,战绩辉煌
68军是一支年轻的武装。其202、203师前身部队,来源于冀中,大部分团队建于1943、1944年,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其204师前身部队,均建团于1945年以后。编为6纵后,先后参加了华北战区包括平津、太原战役在内的一系列作战,都完成了任务,但由于是新组建的纵队,往往担任辅助方向的作战任务,难以有表现机会。唯一一次显露锋芒的是保北战役中的定兴战斗,6纵以不足2万人,单独围城、打援,连克坚固设防的定兴县城、火车站和北河店,歼敌暂编31师,俘其师长陈治平。战后,6纵受到通电表扬。
68军真正打出威风,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20兵团的3个军,66军入朝最早,当日内未经准备即入朝作战,表现素质良好;67军在朝鲜歼敌最多,并创日歼敌数量最高记录;68军则名气最大,创造了一守一攻两个辉煌战例,被编成3部电影,1台戏剧,流传至今。抗美援朝战例,被拍成电影的不少,但在一个军内数量这么多的少见。同一个军的战例被拍成3部电影的,还有38军,其第二次战役的行动,拍成故事片《奇袭》、军教片《奇袭武陵桥》、《飞虎》。68军战例编成的3部电影再加1台戏剧,虽然流传更广,但看过电影、戏剧的人,只知其事,却不知其事属于68军的,不在少数。
1、文登里反坦克作战----电影军教片《坚守文登川》
68军入朝后,战争已进入阵地防御阶段。在后方准备数月后,日,该军204师、202师604团与人民军5军团换班接防。次日,美2师、伪8师、法国营乘我立足未稳全线发起进攻。美、法军集中近二百辆坦克,最多一次出动40多辆(M46巴顿式),沿文登里向北公路两侧的川谷平原地带实施&坦克劈入战&。68军在敌情不明、地形不熟、阵地不完善的情况下,在人民军既设阵地上打了一场仓促防御战。204师在公路两侧构筑反坦克阵地,集中全师的战防炮、火箭筒,组成反坦克大队,与敌集群坦克作斗争,共击毁敌坦克36辆。同时,固守一线阵地,歼敌步兵7600余人,粉碎了敌之企图。
文登里反坦克作战,开创了我军战史上的先例,创造了几个记录:一次战斗中敌同时出动坦克最多,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坦克战斗,我军首次构筑专门的反坦克阵地,首次建立专门的反坦克战斗编组。其基本经验是:
----阵地与地形相结合:依托两侧山地,将中间的川谷平原地带改造成反坦克阵地。
----火力与障碍相结合:反坦克与反步兵火力相结合,正射、侧射、斜射、反射火力相结合,天然障碍物与工程障碍物相结合,爆炸性障碍物与非爆炸性障碍物相结合。
----坚守部队与反坦克部队相结合:两侧坚守部队依托山地,伸向川谷,并肩卡口,反坦克部队在川谷中同时配合两侧作战,既可以一帮二,也可三并肩。
这些成功经验,对长期指导我军建设作用极大。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三北地区的国防工程建设和全军部队坚守防御及反坦克训练,仍在贯彻这些思想。故在叶剑英&把打坦克之风吹向全军去&号召下,军教片《坚守文登川》成了最好的活教材。
2、金城反击战役及直木洞以南地区进攻战斗-电影故事片《打击侵略者》、京剧及电影《奇袭白虎团》
为促成停战谈判,志愿军于日发起金城战役,也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次战役。68军兵分三路。军指挥203、204师单独组成战役西集团;202师(欠605团)编入中集团,担任67军的第二梯队;605团编入东集团,由60军指挥,与181师共同担任突破任务。68军独当一面,又支援兄弟部队,可见志司与兵团的信任。
68军以203师609团、204师610团在敌防御配系最严密的地段并肩实施中间突破,607团、611团在两翼进攻。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12人组成化装袭击班,先于攻击部队行动,一举捣毁伪首都师1团(白虎团)团部,毙俘敌白虎团团长、机甲团长、美军顾问等233人,缴白虎团团旗。
609团配属608团2营编成3个梯队担任主攻。其第一梯队3营仅20分钟、1营仅1个多小时便完成突破任务转入打敌坑道,肃清残敌;第二梯队本团2营利用突破效果,紧随化装袭击班,沿公路强行穿插,2小时40分内前进9公里,途中进行大小战斗11次,歼灭伪军1个机甲营、1个炮兵营、美军1个榴弹炮营,推进到美3师阵前,形成了对外正面。第三梯队608团2营加入战斗,配合609团2营粉碎敌两个团在飞机百余架次、坦克20多辆支援下的21次反冲击,巩固了占领的既得阵地。609团在6小时10分内,全团向前推进7.5公里,以1个加强团突破敌一线团的防御阵地,歼敌2610人,缴获坦克11辆、火炮39门,汽车百余辆(战果不含608团2营),战后荣获&插的勇猛,守的顽强&奖旗。607、610、611团也全部完成突破任务,204师610团俘敌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抗美援朝战后,战争经验总结编写委员会、国防部训练总监部,选出了从兵团到小组的一系列优秀战例。609团直木洞以南地区进攻战斗成为步兵团8大经典战例之一。其余7个是:
40军118师354团两水洞、丰下洞地区遭遇战斗;
63军187师560团雪马里地区进攻战斗;
66军196师587团龙沼洞及官厅里地区进攻战斗;
50军149师447团水原以北白云山地区机动防御战斗;
47军141师423团上浦防东山地区进攻战斗;
47军139师415团朔宁东南地区防御战斗;
65军194师582团西场里北山及67高地进攻战斗;
这8大战例中。唯有68军203师609团直木洞以南地区进攻战斗即奇袭白虎团,被改编为戏剧和电影,名扬天下。
&五、凯旋归国,文革遗祸
1954年9月,68军从朝鲜归国,调归华东军区建制。
1955年4月,华东军区改称南京军区,68军划归新成立的济南军区,驻江苏徐州及其附近地区。
野战部队住在相邻的另一大军区所辖省范围内,本属正常现象。但文革中出现了问题,68军支左的观点与南京军区不一致,济南军区亦支持68军,两家各支一派,使得徐州地区派性严重,武斗不断升级,成为社会生活、生产、铁路运输全面瘫痪的&重灾区&。
1975年,为解决徐州问题,经邓小平批准,68军与沈阳军区46军对调。68军移驻吉林省吉林市。为避免出现新的矛盾,46军不再跨区驻防。
六、征程终点,化为永恒
1985年百万大裁军,68军番号撤销。同年8月,该军改编为赤峰守备区(军级),移驻内蒙古赤峰市,所属各师均改编为守备师,驻防林西等地,面向驻蒙苏军,负责东北地区西南方向防务。
1992年,赤峰守备区及其所属部队全部撤编,68军战斗历史即告结束。
有人说,因为68军和46军换防后,都是新调入部队,所以沈阳军区、济南军区自然撤销这些后来的部队。也有人说,这两个军区对着干,你撤我的,我也撤你的。其实,这些说法站不住脚。济南军区采取了全军通用的做法,即所属3个军各撤销1个师,撤销46军军部,该军保留的两个师分别编入另两个军。比较起来,论战争年代资历和红军基础,67军最好,和平时期也公认表现最佳。在26和46军中选择哪一个,也许有点微妙。沈阳军区就不同了。部队普遍资历老、基础好,没有红军基础的就是40和68军。与其他军比起来,68军不占优势。但沈阳军区采取的是最具保护性的做法:撤销旅大警备区(兵团级)及其各守备师,缩编其要塞区;撤销68军番号,保留其机关和部队,而且基本满编(因为这是一线作战部队);其他各军保留番号,大幅度削减兵员,只保留1个甲种步兵师。
和68军一样历史较短的一些部队,因为归属其他军区,相比不显弱,故得以保留了全部或大部分部队。所以,若68军在其他军区,能否保留军的番号不好肯定,保留一到两个师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操作的复杂性和财力所限,军区间的这种平衡无法实现。
现在,要寻访68军的踪迹,只能到军博去看那面太极虎头旗了。
七、在68军工作过的主要将领和人物
1955年中将:王紫峰、文年生、向仲华、旷伏兆、肖新槐
   少将:李呈瑞、严庆堤、陈坊仁、徐德操、漆远渥
      曹玉清、肖永正、李志远、张宗胜、罗文坊
      宋玉琳、林 彬
1961年少将:宋学飞
1962年少将:张 挺
张铚秀,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新四军手枪团团长,徐州驻防时期曾任68军军长,后出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现仍健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于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大会上,曾作为军队老同志代表坐在胡锦涛总书记身边。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的侦察英雄,任至203师副师长离休(并非传说的副军长),已于2000年5月在济南仙逝。
&&&&&&&&&&&&&&&&& &&&&&&&&&&&&&& 敢打必胜的抗美援朝英雄、68军的骄傲,杨副师长当年雄姿英发、帅气逼人!
&&&&&&&&&&&&&&& 1953年抗美援朝金城反击战中,68军部队突破敌军防线。
&&&&杨育才率领的607团&化袭班&横扫南朝鲜首都师白虎团团部,还记得杨副师长给我们讲课回忆时说的那几句&突突突突,这边扫他几个来来回!突突突突,那边扫他几个来来回!&,真牛,过瘾!
&&我们68军缴获的南朝鲜白虎团团旗和敌军钢盔符号等,如今作为这支部队的唯一证物珍藏在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我前年曾去看过,还在那儿,大家有空去北京时要去瞅瞅哦。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省当阳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