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和人保车险哪个好车险好还是人迪蘸

欣和联袂米其林大厨 蘸放精致女人味_网易旅游
欣和联袂米其林大厨 蘸放精致女人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参赛的“美厨娘”在认真准备材料“精致,蘸放女人味”厨艺大赛于9月1日在北京三喜汇西班牙餐厅落幕。六位来自全国不同省份的“美厨娘”相约一堂,通过冷/热菜的趣味厨艺竞赛,展现出从女性视角出发的独特美食哲学。当天现场,此次厨艺大赛的最高奖项——欧洲美食双人游也尘埃落定。记者了解到,本次总决赛特邀北京国航万丽酒店西餐行政副总厨赵鲲鹏先生、美食达人摆渡大厨等美食界资深人士组成了豪华评委阵容。作为一场更加注重“生活理念”的比赛,选手们不仅展现出新颖的构思和精湛的厨艺,也通过一道道精美的饕餮大餐,呈现了各自对生活体验、演绎着与众不同的“女人味道”。场上南北菜系遥相辉映,令现场来宾大享。最终,来自北京的选手曹辉技高一筹,赢得欧洲美食双人游“终极大奖”,其他五名选手则有机会享受到北京奢华高端餐厅的美食并获得与米其林厨师互动的机会。曾在欧洲米其林餐厅任职的荷西先生与选手们现场交流虽然当天参赛的选手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各异的身份,但她们却有着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绝不敷衍。“和过去十年相比,今天的社会在带给女性更大压力的同时,也交给了我们更多的展现自我的空间”,一位选手向记者坦言,“厨艺只是生活中一个小小的构成,但我喜欢用美食表达对家人的关爱,而悉心烹制的美食让生活更美味”。记者注意到,今天参赛的“美厨娘”在着装、妆容甚至厨用工具上都是用足心思,对于她们而言,“精致,蘸放女人味”厨艺大赛不仅是一个展示精湛厨艺的机会,更是彼此之间交换精致生活态度、绽放女人魅力的平台。据悉,“精致,蘸放女人味”活动六月一经推出,迅速在网络上引发报名热潮。报名选手以上传菜品图片的形式阐述对美食和烹饪的理解,通过一个多月网友们的投票,最终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的六名优胜者进入总决赛。作为本次大赛的主办方,一直以来尊崇和倡导健康烹饪、快乐生活的欣和企业负责人表示,“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希望让传统的饮食文化更好的融入时尚的现代生活,也让热爱美食、热爱烹饪的女性群体在享受美食乐趣的同时,去体验和追寻生活中的更多精彩。”
来自北京的选手曹辉技高一筹,赢得欧洲美食双人游“终极大奖”关于欣和日前,在第十六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上,企业凭借科技、品质、工艺、健康等多方面的创新,代表中国调味品业捧得“全球食品工业奖”,同时也实现了中国调味品企业在该奖项上的首金。欣和葱伴侣六月香凭借其国际领先的产品生产技术及工艺、对中华传统美食和养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成为世界食品科技大会50年历史上“调味品业冠军”。
本文来源:网易旅游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查看: 6575|回复: 1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6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3953帖子精华0UID446
论坛元老, 积分 39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7 积分
最后登录贡献2029 注册时间积分3953精华0帖子
摘自《木兰山志》
木兰山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千年相传,香火不断。山上流传的宗教主要为佛教、道教。两教大体以南天门为界,佛教寺庙建筑大多在南天门下,道教宫观建筑多在南天门上,形成道中有佛、佛中有道的宗教格局,千百年来,佛、道两教和睦相处。
  随着宗教的兴盛,山上先后启建了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各种神像1 000余尊。常年,宗教祭祀活动频繁,各种各样的庙会达数十次之多,是木兰山主要的宗教活动形式之一,其中最具特色的当数“亮子会”。
  (一)木兰山宗教沿革与特点
  宗教沿革
  木兰山佛、道教的兴起是在隋大业初年后。隋大业初年前后,有名僧张良真来木兰山东泉庵修建庙宇,设坛传戒。几乎同一时间,冀人姬实云游到青狮岭,看中了今祈嗣顶的风水,在此修建宫观,传播道教。唐贞观后,木兰山流传的宗教主要是佛、道两教。佛教有禅宗、临济宗、曹洞宗,另有善导(613—681年)之净土宗;道教主要为全真教。唐时,木兰山佛、道教的发展都很快。贞观二年(628年),双龙镇观音寺高僧醉月发愿要在木兰山西半腰修建一座寺院,以“兴盛禅宗,弘扬佛法”。在江南西道鄂州太守李文颜的支持下,贞观四年(630年),醉月大师建成了面积达4 000余平方米的上古禅寺佛教建筑群。唐乾封时(666—668年),道教建筑在木兰山已有祈嗣顶、金顶多处。祈嗣顶时称南宫观,金顶仍用旧名。时金顶道长名玉宗。玉皇阁是木兰将军凯旋后,朝廷赐冠之所,玉皇阁尚未建石阁,山巅有一石洞,此处为玉宗道人的修行处。玄宗先天二年(713年),上古禅寺大雄宝殿等处烧毁,开元三年(715年)修复。开元十八年(730年),木兰山西麓竹林东侧又兴建了规模宏大的玄岳殿(亦称玄狱殿)。五代十国后,由于兵燹杀掠,战乱不断,木兰山佛教香火冷淡,道教也无大的发展。赵匡胤北宋王朝建立后,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两百多年的变乱局面,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相对繁荣。木兰山佛教在大和尚昙月、监院智清等人的努力下,修复了毁于唐末五代战乱的大佛殿、华严阁、藏经阁、关圣殿、福慧庵,新建了雷祖殿等多处佛教庙宇。靖康二年(1127年),住持玉化率徒静平、银玉修建了准提阁。与此同时,木兰山道教有了发展。雍熙二年(985年),仓臣王义敬木兰忠孝,资助道友普照,重建了木兰祠和庙。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玉青道人筹资建修了玉皇阁,并扩建了金顶。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他在重视和恢复发展生产的同时,更是利用宗教为其统治服务,对佛、道、基督各教都大力提倡,尤其是佛教。此时,木兰山的佛教、道教都相应得到了发展。这期间,山上先后兴建和修茸了三元宫、朝天宫、廻光殿、财神殿等寺观。并将非佛非道、供奉着“忠孝勇节”木兰将军的木兰殿归入了道教。明洪武初,江西九江承天院高僧旮月和尚背单来木兰山,带来徒弟2人,后又在黄陂境内收徒7人,共襄盛举,鼎力修建了受毁的上古禅寺及其建筑群。之后,又陆续修复创建了关圣殿、福慧庵、图书府、玄岳殿、准提阁等佛教寺庙,并开垦了寺田,筑修了塘堰,挖掘了水井。明代,道教在我国的发展已开始由盛而衰。但在明永乐年后,成祖朱棣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巩固国家政权,他极力推崇道教,全国各地大造宫观,信道之风又开始盛行。此时,木兰山道教也兴盛起来,山上陆续兴建和修茸了三清殿、迎恩宫、帝主宫、斗姥宫等多座宫观,并扩建了三元宫、朝天宫等元代建筑。值得提及的是:木兰山明清时的繁盛,与其山北麓张家祠堂湾的张涛关系极大。张涛明万历时曾任都察院右御史和辽东巡抚。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初,他奏疏朝廷,题建和修茸了木兰坊、金顶、玉皇阁、娘娘殿、无量殿以及其它众多宫观,使木兰山的宗教发展达到了鼎盛。此时,佛道教,尤其是道教出现了空前的繁盛。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春,张献忠农民军为筹军饷攻上木兰山,给木兰山寺观造成灾难。道教三元宫、金顶、玉皇阁等10余处富裕宫观被迫捐献银两;佛教上古禅寺及其所属的华严阁、图书府、关圣殿、福慧庵因不愿献银均遭兵火,至清顺治、康熙年间才得以恢复修缮。清代,统治者偏重佛教,因此,木兰山明之前所建造的古老寺庙多在道光前后得以修茸或扩建;而道教在此时却呈低落状态。同治后,邑绅张安庆等上山祈嗣,建承欢祠,供奉木兰父母及木兰等,道教香火才渐趋兴旺。20世纪60年代中期,木兰山佛、道教神像被当作“四旧”摧毁,香火中断达17年之久。80年代初,政府采取多种形式重建木兰山,现已修复重建了大部分受毁的寺庙宫观,木兰山佛、道教香火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一天比一天兴旺起来。
  宗教特点
  儒、释、道三教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领域均发生过深刻的影响。它们有着与其他宗教共同的职责,起过与其他宗教同样的社会作用。就木兰山宗教而言,主要是佛、道二教,在1400多年的时间里,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木兰山宗教文化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佛道二教融于一山】纵观中国佛道教圣地,一般来说,佛道教同于一山的不是很多。如赣贵溪县上清镇附近的龙虎山、蜀灌县青城山、鄂武当山是单一的道教活动场所。皖九华山、浙普陀山、晋晋城白马寺等,均是单一的佛教活动场所。木兰山佛道教融于一山,主要是历史形成的。隋时佛教传播者在木兰山东泉庵建庙宇(后为道教),道教传播者在祈嗣顶造宫观,东泉庵在山东南半山腰,祈嗣顶在山顶上,几乎同在一个时期,两教彼此敬重,相互容纳。
  【木兰山宗教神灵应远不应近】木兰山香火当数明清时最旺盛。明万历时,木兰山每年接待的外省香客游人多达近百万人次。清初,外省香客游人来木兰山的人次平均每年逾过了百万。在明、清、民国初年时的一些年份里,外省香客游人大都超过了本省的人次,本省离木兰山较远的外县香客游人,时常多于木兰山周边的香客游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木兰山的菩萨应远不应近”。近些年来,由于省内省外香客游人不断增多,远近香客均来朝拜,故又有“木兰山的菩萨应远又应近”之说。
  【木兰山宗教建筑干砌】木兰山佛教寺庙建在山腰中下段,道教宫观则建在中顶端上。这些建筑群,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斗拱飞檐,精雕巧饰,显示着“奇”、“险”、“虚”、“幻”的特点。虽然所建年代不同,但“木庐干砌”却是世代相袭,过去被称为“黄陂十景”之首。所谓“干砌”,即是寺观墙垣不用砂浆粘料,而是乱石干砌,大小间压、层叠相衬、彼此牵扯,结为整体。形成了独具匠心的“木庐干砌”青石素瓦与山混为一体建筑特色。
  【独特的复合型山体文化】汉末,木兰山就有宗教建筑与活动场所,但名气不大。后来,随着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文学作品与民间传说的 广泛传播,黄陂木兰山便备受世人关注。民间传说,木兰祖父朱若虚、父亲朱天禄天性至孝,是忠实的儒家信徒。木兰山祈嗣顶是因朱天禄与其妻赵桂珍婚后多年尚未生子,遂祈于木兰山南山顶后生下木兰而得名。玉皇阁是木兰将军打败匈奴凯旋后,朝廷赐冠之所。木兰将军仙逝后,人们又修建了木兰殿、木兰牌坊及神像以让后人朝觐凭吊。
  木兰原有儒家思想的秉性。宗教所要宣扬的,也正是封建社会儒家所主张的伦理道德。当“忠”、“孝”、“勇”、“节”、“真”、“善”、“仁”、“义”、“礼”、“信”、“贤”等这些木兰本具有的思想性格融入木兰宗教的戒律清规、礼法仪式后,又使木兰山宗教得到了弘扬发展和光大。正因为如此,才使木兰山名声大振,促进了其宗教事业的大发展。
  木兰山宗教,不同于五台、九华、普陀、峨眉纯佛教名山,也不同于武当、罗浮、龙虎、终南是纯道教名山,它的特点是佛道两教长期共存,相辅相依。尤为突出的特点是:佛教庙宇中供奉道教祖师真武,道教宫观中供奉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显示出了相互尊重各教的友好精神,他体现了“万法归宗”的宗教最高境界。同时两教共同举行分属各自的多种庙会。教义、教规、教仪等方面,也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这又显示出了两教的团结气氛。在这一点上,是国内其它也有两教并存的地方所不大可能实现的,不能不说这是木兰山宗教的又一大特点。
  此外,木兰山宗教庙会多,位居全国前列,也是木兰山宗教文化活动的一大特点。
  (二)宗教组织
  木兰山道教组织管理体制从明末到20世纪40年代之前,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为子孙庙观,二为半十方丛林性质的子孙丛林。子孙庙观,又称为小庙,有这样一些特点:庙产私有,师徒世代相传,师徒之间不仅有法嗣传承关系,而且有产业继承关系;师父管理庙产和宗教事务,可以收徒、教授经籍等,但不能传戒;不能悬挂钟板和接受游方道士,即“不留单”。这种庙居住者不多,结构简单,师父即是住持或当家。子孙丛林或谓子孙常住,是在子孙庙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可以接待游方道徒,悬挂钟板,给留住道徒安排庙内职务,共同管理庙务,并可以传戒,但传戒后,就不可再收徒弟。20世纪50年代后,木兰山的这些道教基本组织已不复存在。1950年3月,山上按宗教之别成立了“道教村”,村长陈宗明。但实际上这是行政性组织,而非宗教性组织。1954年底,木兰山道佛两教合二为一,成立新兰合作社,玉皇阁道长万昭虚任主任。1956年初改称长轩岭区木兰乡新兰大队,万昭虚任大队长,但这也是行政经济组织,而非是宗教组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木兰山道教活动恢复。1983年,成立了佛道教小组。1989年,佛道教分开,正式成立了道教民主管理委员会。
  道教十方丛林道职设置是:方丈、监院、都管。监院之下设有八个执事部门,即:客堂、寮房、账房、经堂、大厨房、堂主、号房、库房。其执事人员有三都(都管、都讲、都厨);五主(堂主、殿主、化主、经主、静主);十八头(库头、堂头、庄头、钟头、鼓头、门头、拳头、水头、火头、仓头、饭头、菜头、碾头、磨头、圊头、园头、槽头、净头)。
  唐中叶前,木兰山寺院组织管理曾实行“三纲制”。寺院领导班子由寺主,即院长统管一切事务;上座,由寺院年龄最大、资历最长、才学最佳、品德最好的高僧担任,负责一切宗教事务;维那,负责宗教礼仪和纪律检查。唐中期以后,百丈怀海禅师创立《禅门规式》,木兰山和全国大多数寺院一样,遵循怀海大师《百丈清规》,其寺院的组织管理也发生了变化。寺院寺主改称为主持或住持等。住持以下有许多执事,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岗位细分达80余种。主要执事为:都监寺,位居住持以下,担当寺院行政事务最高负责人;监院,寺院当家;知客,主管接待僧、俗客人;维那,遵照清规维持寺院日常秩序;典座,负责寺院厨房和斋堂事务;寮元,寺院云水堂负责人,负责接待临时挂单的外来僧人;衣钵,负责主持办公室文秘事务;知殿,负责佛殿、法堂等处香油、灯火、卫生等事务;知藏,负责管理寺院经书典籍。明代至清中叶这个时间的一些年份里,木兰山大佛殿、玄狱殿等几个大寺院,在监院和知客之间、维那和典座之间、衣钵和知殿之间,还因事务繁忙等需要,分别设有首座(寺院僧众统领者,可行使住持职权)、僧值(寺院寺容风纪纠察)、书记(收发文书、起草文书)等执事职位。20世纪50年代后,木兰山按宗教之别成立了“佛教村”,佛教村村长许述明(四川人),属甲山区(今木兰乡)青石乡领导,但这仅是行政性组织,而非宗教性组织。1954年12月,成立了新兰合作社,和尚李泽光任合作社副主任(主任是道长万昭虚),属长轩岭区木兰乡领导,第一次将佛道两家连成一体。1956年3月改称长轩岭区木兰乡新兰大队,李泽光任副大队长。但这也是行政经济组织,而非是宗教组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木兰山佛教活动恢复。1983年成立木兰山佛道教小组。1989年佛道分开,正式成立了木兰山佛教民主管理委员会。
平安车险宏达一站式服务: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6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3953帖子精华0UID446
论坛元老, 积分 39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7 积分
最后登录贡献2029 注册时间积分3953精华0帖子
 (四)教派
  木兰山宗教有佛、道两家。佛教有禅宗、净土宗;道教有全真教、正一教。宗教布局为:山腰以下多为佛教建筑,山腰以上为道教建筑。
  北宋以前,木兰山道教无明显的宗派之分。辽金之际,道教开始分衍宗派。宋室偏安于南,辽金相继统治于北,南北分治,造成了道教分裂为北派和南派的客观事实。北派偏重于丹鼎(清修),南派偏重于符箓,而丹鼎派在修炼上又分为南宗和北宗。金皇统元年(1141年),王重阳(年)创道、释、儒三教合一之全真道(北宗),至此道教正式分为全真派和正一派(天师道)。由于木兰山地处南北交界要冲,在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全真派和正一派同时在此传播衍生,形成了木兰山既有全真教,又有正一教的格局。南宋宝庆三年、金正大四年(1227年),丘处机殁后,全真教广为流传,尤以丘处机所创全真龙门派最为鼎盛。元代,全真龙门派在木兰山发展很快。明时,统治者对道教一方面表示尊崇,另一方面则采取利用与控制政策,木兰山道教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满清王朝时,偏重佛教,乾隆四年(1739年),朝廷禁止正一真人传度,道光年间停止张天师入觐,由二品降至五品,受其影响,木兰山道教一度衰落,正一道受创更重。民国后,正一道在木兰山失传。
  木兰山佛教有禅宗和净土宗。禅宗又分为临济宗大悟山丧吾法派(第二十一字与第六字)、临济宗碧峰寺法派、临济宗普陀前寺法派(第十字与第十一字)、曹洞宗隋县清平寺法派(第九字)等。
  禅宗初祖为摩珂迦叶,中国禅宗初祖为达摩,是西方二十八祖,唐代慧能是六祖,他光大了禅宗。禅宗以专修禅定为主,主张以禅定概括佛教修习的全部内容而得名,讲究的是顿悟。又因禅宗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故又称佛心宗。禅宗的主要典据是《坛经》,述说特点为:识心见性和顿悟成佛。前者是心性本体论,说明心、性是众生成佛的依据;后者是修行方法,提出修行的原则和方法。慧能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要脱离苦海,解脱成佛,还须依法修行,以求去迷转悟、返本归真;修行“不假外求”,只需“自悟自修”,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主体自身用功夫就行了,所以又称为“内学”。净土宗亦称莲宗,创于唐。因该宗认为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即可“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而得名。净土宗的宗经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园通章》和《往生论》,简称净土五经一论。
  禅宗源起木兰山活动的具体年份不详,但唐高宗李治咸享年间,木兰山禅宗已大盛,明清后更是发展到了顶峰。净土宗在木兰山的传播始于唐僖宗李儇乾符年间(875—879年)。乾符年间,善导所创立的净土宗兴起,上古禅寺的心悟大师朝九华山归后,带回了《无量寿经》等净土宗教义,将净土宗教义和世亲《往生论》作为经典。《往生论》认为世风混浊,靠“自己”解脱甚难,这是“难行道”,而主张“乘佛愿力”,即靠“他力”“往生净土”,说死后往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易行道”。说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死后便可往生净土,主张念佛日课万声至十万声。为什么称“净土”呢?这是相对于这个世界是“秽土”来说的,这个世界的人有生老病死等许多苦,而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称“净土”。从此,木兰山上古禅寺中的佛教徒使禅宗与净土宗的教义相融合,形成了禅中有净,净中有禅,即既非净土本宗、亦非纯禅宗的木兰山佛教格局。
  (五)教规
  道教戒律清规
  道教“戒律”即托天神之名,用以约束教徒思想言行,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的规定。道教戒律有很多种类,最基本的有五戒、八戒、十戒,从这些基本戒条又演变出元始天尊二十七戒、六十戒、一百二十九戒、三百戒,以至多达一千二百戒。道教清规戒律产生于元明时期。清规与戒律一样,也是用来约束道教信徒言行的规条。略有区别的是:清规是对犯律道士事后进行处罚的准则。其清规多由道观自行订立,对犯规道士处罚有跪香、催单(劝离)、革出(驱逐),杖革(杖革逐出);重处罚有火化处死等。
  佛教戒律清规
  【戒律】五戒与八戒  佛教为未出家的男女信众所制定的戒条。
  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八戒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加上不眠坐高大华丽之床,不装饰打扮观听歌舞,不食非时食。五戒须经常受持,八戒只是临时奉行。
  十戒佛教为出家沙弥和沙弥尼所制定的戒条,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听视歌舞、不坐高广之床、不食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具足戒为佛教比丘和比丘尼戒律。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沙弥戒),戒品具足故名。僧尼依《四分律》受戒,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
  【清规】唐懿宗咸通年间,木兰山上古禅寺丛林依《百丈清规》全面建成。建有法堂、十寮舍,所有禅众都依受戒先后逐一住进僧堂,遵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规定寺院从住持到一般僧人都必须参加集体劳动。并实行规范的入院、退院、上堂、晚参制度。时上古禅寺丛林 “僧众百余、寺田百亩、柴山多座、香火鼎盛、寺庙富足、众守清规”。元以后,朝廷颁行《敕修百丈清规》九章,在古《百丈清规》、北宋《崇宁清规》、南宋《咸淳清规》的基础上,又规定了关于祝圣、国忌(帝王、王后忌日)、佛诞节、涅槃节、达摩忌、各寺历代诸祖忌等仪式。元之后数百年来,木兰山上古丛林及山上山周其他寺院遵守各个清规,佛事兴盛。
  【真武】木兰山道教最高尊神,真武即玄武,古代神话中,北方玄武与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同为四方之神。因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龟状,其下有腾蛇星,故谓龟蛇合体;位于北方,属水,其色玄,故称玄武。道教附会说玄武生于黄帝时,为净乐国太子。还有一种说法说他是太上老君的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入太和山修炼得道,被玉帝册封为玄武真君,镇守北方。宋真宗时,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沿袭至今。
  【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第二层“忉悧天主”,座落在须弥山顶上(银河系中心),其四周围有三十三层天围绕,故又称为“诸天之主”、“万天之尊”。《玉皇经》曰:他本是光严国、妙乐土中、宝月皇后之子,舍国修道,经历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曰“清静自然觉王”,又经十万劫,方证“玉帝”之位。民间说玉帝是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祸福的崇高天神。
  【至尊三清】三清即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余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之统称。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是道教最早崇拜的至尊之神,东汉时便已享祠祀,与浮屠并提。继太上老君之后出现在道经中的至尊之神为“元始天尊”。时间在晋代。南北朝时,道经中又出现了“太上道君”,即灵宝天尊。
  【斗姆】亦称斗姥,尊称圆明道母天尊,古代神话中叫她“北斗众星之母”。道教所信奉的女性尊神。民间信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故人有病,常向北斗乞命,宋元以来,尊为“先天斗姆大圣元君”。明之后,斗姆在民间的信仰颇为兴盛。
  【文昌帝君】道教神灵中的重要尊神。他“上主三十三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民间亦信奉他为掌管文化教育、功名利禄之神。道教将民间信仰的“文曲星”与四川地方大神梓潼张亚子合二为一,谓玉皇大帝命梓潼掌文昌府及人间福籍。
  【药王孙思邈】唐代名医,著《千金方》行世,后人尊之为药王,曾隐居五台山。“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洁耳。其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先生之俦也。”唐初“四杰”之一卢照邻如此评曰孙思邈。孙去世后,民间多建孙真人庙祀之。
  【关圣帝君】即蜀汉大将军关羽。关羽死后,头葬河南洛阳,身葬湖北当阳玉泉山,民间感其德义,因此立祠,岁时供奉。道教奉之为降神助威的武圣人,称之为“关圣帝君”,简称关帝。
  【木兰将军】今黄陂区姚家集镇大城谭(双龙镇)村人。汉文帝时,匈奴犯境,边关告急,朝廷命朱天禄领兵抗敌。木兰恐父年迈多病,不便出征,便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木兰自幼习武,征战北番12年,立有破界牌关、克五狼镇、烧粮草营、擒敌帅等12大功。班师回朝后,朝廷封木兰为将军。木兰不愿当官,愿归故里侍奉父母。皇上念及木兰功高,孝敬父母之心难得,只好恩准了她的请求。后来,木兰将军终老故里。唐贞观以来,民众把木兰将军赋格为神,予以千秋庙奉。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创始人,公元前500余年出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城,是该城城主净饭王的太子。19岁出家修行,30岁成道。成道后,被世人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能忍、寂默”。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意思为妙德、妙吉祥。文殊的职责是专司智慧,表大智,所以也称大智文殊。在寺庙大殿中,文殊通常作为胁侍出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左边。大乘佛教认为文殊在诸多菩萨中智慧第一,因此尊文殊为众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坐骑是一头青狮,表示智慧威猛;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的道场在五台山。
  【普贤菩萨】普贤的职责是专司理德、行德、表大行,所以又称大行普贤。在华严三圣中,普贤是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普贤身世复杂,佛经记载:其一,普贤是众佛的长子;其二,为阿弥陀佛的第八个儿子;其三,为妙庄王的二女儿。普贤菩萨造像为手持如意,坐骑是一头六牙白象。手持如意,表示能满足众生的愿望;骑坐白象,表示大慈力,愿行广大。普贤菩萨的道场在峨眉山。
  【观世音菩萨】亦称观自在、光世音等,唐初因避太宗李世民讳,故简称观音。佛经说,每当众生在受苦受难时,只要念诵他的名号,菩萨就能“观”到他们的声音,并即刻前往拯救。正是因为观音的职责是拯救一切苦难的众生,不分贤愚贵贱,人们又称他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在供奉横三世佛寺庙大殿里,观音常作为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一般以正观音的形象出现,女身女相,面容慈祥,端庄雍容。观音有许多化身和形象,如六观音、三十三观世音等。观音的坐骑为金毛狮。
  【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与左胁侍观音菩萨一起共同协助阿弥陀佛普度众生。大势至菩萨以智慧来普照众生。佛经《悲华经》记载:删提岚世界的无诤念王经修行成为阿弥陀佛,其二子就是大势至菩萨。(表5-3,表5-4)
寿险保单贷: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6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3953帖子精华0UID446
论坛元老, 积分 39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7 积分
最后登录贡献2029 注册时间积分3953精华0帖子
 (七)主要宗教活动
  木兰山道教的主要宗教活动是清修与斋醮。全真重清修,正一重醮仪。清末民初后,木兰山道教只有全真龙门派一家,除祈嗣顶为全真道丛林外,南天门内多为全真中、小庙。其丛林、中、小庙内的宗教活动有:
  【日常宗教功课】宫观内以敲钟、击鼓、打云板为日常生活号令,每天五更“开清”,或称开静,洒扫庭院殿堂,整齐冠服后,道众云集殿堂拈香行礼,念诵早坛课经。早坛课经包括:《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天上玉皇心印妙经》等。早坛功课后,列队入斋堂用膳,念化斋咒。早餐后各司其事。傍晚,道众又云集殿堂颂晚坛功课经。晚坛功课经包括:《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等。晚餐后止静。宫观内有“戌不朝真”的规定,即逢“戌”日不举行宗教活动。
  祈嗣顶丛林每月的初一、十五为朔望斋日,早晚功课还要诵念《玉皇经》、《真武经》等。
  【建醮】即作法事道场。祈嗣顶丛林在清末民初之前有“赈孤”醮义,即每年在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日要作道场,追荐超度亡灵。主要超度已羽化的道士。宫观以外的信徒也可出资请求宫观给诵经建醮。如祈雨、祈雪、祈晴、祈福、祈驱妖邪、祈避瘟、禳灾、拔苦、谢罪、求寿、求平安、超度亡灵等。
  【开期传戒】全真派正式道士,须经过受戒仪式,为正式法嗣。出家初入道观为道童,拜师学经,蓄发结辫。在此期间诵习《早晚功课经》、《玉皇经》、《玉皇宝忏》、《三官经》以及道场经咒。等十方丛林开坛传戒时,小庙师父便保荐其赴丛林受戒。戒期五十天至一百天。求戒者听传戒律师宣讲戒律,诵读初真戒、中极戒、天仙戒等三堂大戒条文。求戒者受戒后名入《登真箓》,取得戒衣、戒碟而成为道士。
  【木兰山道教庙会】木兰山道教庙会活动频繁,每年要举行20余次庙会。主要庙会有:
  正月初五,财神诞辰日,财神会;
  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诞辰日,玉皇会;
  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日,文昌会;
  二月十九,观音菩萨诞辰日,观音会;
  二月十五,太上老君诞辰日,花朝会;
  三月初三,真武大帝诞辰日,祖师会;
  三月十八,送子娘娘诞辰日,娘娘会;
  四月十四,吕祖诞辰日,吕祖会;
  四月二十八,药王菩萨诞辰日,药王会;
  五月十三,关公诞辰日,关帝会;
  六月六日,木兰将军诞辰日;
  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观音会;
  六月二十四,雷祖菩萨诞辰日,雷祖会;
  八月初一至月底,亮子会;
  九月初九,斗姆会;
  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观音会;
  冬月十九,太阳会。
  木兰山佛教的活动主要有日常课诵、忏法与打七、做浴佛法会、盂兰盆会等多种。
  【日常课诵】佛教徒修行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教理,修习禅定。佛教传入中国初期,只是弟子随师修行。东晋时,道安的弟子多达千人,弟子难以单独随师修行了,于是就制定了僧尼修行的规定。其中的行者、定座、上讲之法是讲经仪;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食法,就是课诵斋粥仪,这些活动各地寺庙都实行。宋以后,在此基础上,各地寺院普遍形成了朝暮课诵。明以后,朝暮课诵渐趋定型化、统一化,范围遍及各宗各派大小寺院和居家信徒,成为所有佛教丛林必须修持的定课。明末后,木兰山佛教徒每日有“五堂功课”、“两遍殿”。早殿有两堂功课。早课主要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楞严咒》。再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心经》)。晚殿有三堂功课。晚课主要诵《佛说阿弥陀佛经》,为自己往西方净土祈祷;诵《礼佛大忏悔》,“忏”表示消除以往的宿业,“悔”是不造未来的新愆;还诵《蒙山施食》,僧人于每日中午的斋食中取出少许饭粒,到晚上按《蒙山施食》仪文一边念诵,一边将饭粒施给饿鬼。
  【忏法与打七】中国佛教忏法始于晋,到隋唐时已广为流行。忏法是佛教信徒自我修行的一种重要方法,即信徒通过念经拜佛来忏悔所犯罪过,并发愿以后好好修行。打七为禅宗和净土宗的重要佛教仪式。是指修行者集中精力,克期求证的一种修行方式。为了求得好的修行成果,修行者在一定时间内,除了必要的饮食睡眠外,专心致志地修行,时间为四十九天,所以称“打七”。木兰山禅宗的打七为“打禅七”,“禅七”是冬天进行的参禅活动。打七活动时间有一七(一个七天)至十七(十个七日)之分,一般多从农历十月十五日起至腊月八日止,共七七四十九天。净土宗打七称“打念佛七”,主要是念佛活动,只念阿弥陀佛,伴以击磬敲木鱼,可随时举行,时间也是七七四十九天。
  【沐佛法会】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即四月八日这天在大殿或露天设一水盆供奉释迦牟尼诞生像,悉达多太子以左手指天,佛教徒们用多种香水沐浴太子。唐贞观四年(630年),木兰山上古禅寺建成,之后每逢四月八日都要举行沐佛活动,直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
  【盂兰法会】七月十五是佛教信徒的自恣日。佛教规定每年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这三个月的时间佛教徒要“坐腊”庙中专心修道。坐腊期满要举行忏悔活动;同一天,还要举行“盂兰法会”。这是佛教徒超度祖先的一种仪式。《佛说盂兰盆经》曰:释迦牟尼弟子目连以天眼看到亡母生在饿鬼道,如处倒悬而不得救,便去求释迦牟尼救度。释迦牟尼就让他在七月十五日僧众自恣时,放百味饮食于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之僧,以此功德使七世父母和生父母在厄难中脱离饿鬼道,往生人世或天界享受福乐。
  【木兰山佛教庙会】木兰山佛教庙会每年举行近20次。主要有以下庙会:
  正月初一,弥勒佛诞辰日,弥勒会;
  二月初八,释迦牟尼出家日,如来会;
  二月十五,释迦牟尼涅槃日,如来会;
  二月二十一,普贤菩萨诞辰日,普贤会;
  三月十六,准提佛诞辰日,准提会;
  四月初四,文殊菩萨诞辰日,文殊会;
  四月初八,释迦牟尼诞辰日,如来会;
  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观音会;
  七月三十,地藏菩萨诞辰日,地藏会;
  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日,观音会;
  十一月十七,阿弥陀佛诞辰日,弥陀会;
  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成佛日,如来会。
  (九)宗教文化
  亮子会
  在各式各样的木兰山庙会中,数亮子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仪式最隆重、影响最深广、文化气氛最浓厚。
  【由来】亮子会的来历有多说,其中一说,是当年明成祖朱棣抢夺其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为了名正言顺地将皇位据为己有,明成祖便将道教信奉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变成他的真身,意为他当皇帝是上天的旨意。随后,为道教名山武当山拨巨资,大兴土木,按照皇城格局修建寺庙,庙内供奉的真武大帝塑像也改供为永乐皇帝的真人相。
  其二说“亮子”实为“娘子”之变音,实际每年一度的盛大庙会最早是为纪念木兰将军的。古时称女子为“娘子”。唐高祖女儿平阳公主率领的女兵就称“娘子军”。河南虞城的木兰庙,最早就叫“小娘子庙”。所以,“亮子菩萨”实指木兰将军,由于年代久远,“娘子”音变而为“亮子”。
  其三说,“亮子”不是菩萨的真实姓名,而是在朝山进香中“响亮、漂亮、闪亮”的简称。“响亮”即朝觐者在其上山行进途中炫耀锣鼓箫呐诵佛声、此起彼伏鞭炮声、土铳声的响亮;“漂亮”即擎举的各色旗幡的壮观漂亮;“闪亮”即所抬祖师、灵官等金身神像在日光辉映下的闪亮。
  亮子会是一种季节性的组织活动,时间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初一至八月底,其中,八月初一和八月十五两天又特别隆重,八月初一开山门,为整个活动的高潮。据史料记载,亮子会的时间定在八月,是因为金秋八月为收获的季节,老百姓用辛勤耕种后收获得来的果实在这一个季节到木兰山上来祭祀众位神佛,感谢神佛在过去一年里的赐福,以及祈求来年还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兴国旺。(图5-24)
  图5-24“亮子”菩萨
  【规模】亮子会每一次上山的香客队伍规模不一。有的几十人组成一支小队伍,有的则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组成一支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木兰山进发。明清到20世纪40年代末,湖北省荆州、黄冈、孝感、鄂州等地市均有朝觐木兰山的亮子会组织。外省如河南省信阳、驻马店、安徽省六安、金寨、江西省九江市、湖南省岳阳市也有朝木兰山的亮子会,不过人数很少。民国初年,信阳一支朝木兰山的亮子会,在外省亮子会中算是一支比较大的,人数也只有三四百人。湖北省亮子会以原孝感县的队伍数量最多,佛道教信徒也最多。每年农历八月,朝山队伍多达四五十支,人次均在十一二万以上;其次是新洲、黄陂、武汉三镇、麻城等,每年朝山人次均不下10万。(图5-25)
  图5-25亮子会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6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3953帖子精华0UID446
论坛元老, 积分 39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7 积分
最后登录贡献2029 注册时间积分3953精华0帖子
  【程序】各路队伍在出发的前一天,由头人(即队伍的首领)组织仪式,在香案前供奉真武大帝的神像,设坛打醮,名为“祈脚力”。头人带领着众人,神情肃穆地在神像前拜跪,祈求菩萨保佑他们在朝山拜香过程中腿力有劲,能够顺利赶往木兰山。凡参加进香的人,都务必要先期进行三日斋戒,斋期不得吃荤喝酒,以免亵渎神灵,同时,还要沐浴洁身,用艾蒿薰身。穿上干净的衣服,以戒斋和沐浴来表明虔诚,绝禁房事。待一切准备停当后,队伍开始启程。有的善男信女在肩上或胸前佩挂着“朝山进香”字样的黄色布袋,显示此次活动的组织性与目的性。有的手捧着内燃檀香的小香炉,淡淡的幽香随风飘荡,提前酝酿着烧香拜佛的浓浓氛围。队伍前面的人高举着旗幡、神像,引领信众向木兰山进发。
  一路上,锣鼓箫呐等齐鸣,十分喧闹。如佛教信众中有人带头高声喊唱“南无——救世主”,一人喊罢,众人齐应道:“无量寿佛”。领唱与应答配合默契。香客们在一路喊佛喊神的同时,还要在扛着的神像前进行多次“匍匐叩首”仪式,也像喊佛一样,一人发号施令,众人都听从其指挥。磕头时,口里念念有词,神情严肃、虔诚。
  据史料记载,上木兰山进香的香客言行必须十分谨慎,心一定要诚,否则,神仙菩萨就会怪罪下来,祈的愿难以实现,而且还要降罪于你。进香完后,所有朝山的人在回家时都会在木兰山上的灵霄街上去挑买一些纪念品,如木喇叭、木筷子、木汤勺、小铜佛、佛珠等。回家后,香客们将这些纪念品分送给亲朋好友,希望这些沾有木兰山众神佛灵光的物品,给拥有的人带来幸运。民间有“一人至诚去进香,一家都沾菩萨光”的谚语。积习相沿,流传至今。俗语还说“不为木喇叭,不朝木兰山”。
  朝山线路主要为东西两路,东路即从梳店、德兴店开始上木兰山。西路从长轩岭上木兰山。
  在上山的途中,各亮子会还要演奏悦耳的乐曲,这些乐曲就是当地久负盛名的曲牌,这种民间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乐曲主要以吹唢呐为主,配之以笛、箫、锣、钹、鼓等乐器。诸多乐器声交融,汇集成盛大的交响乐,气势恢弘。如西路队伍行至仙河时,香客要到河边掬一捧清洌的河泉,滋润干燥的口舌,洗去一路疲惫。然后再用清水洗耳洗眼睛,祈求这仙河的水能使人耳聪眼亮。最后,踏过漫水桥继续前行。沿着陡峭的480级好汉坡拾级而上,穿过川心灵官殿,过灵湖(今塔园水库),便来到上古龙泉寺的石坊前(石坊已毁)。亮子会在上山的沿途中,凡遇寺庙都要参拜。每一个神佛,每一个菩萨都必须敬到。到上古龙泉寺后,进大佛殿内参拜,完毕后继续向上走,经九碑石、木兰树、上灯台,再到磨针涧,最后来到朝圣门前停下来,在此等候凌晨1点钟的“开山门”。
  途中,各亮子会队伍还要在乐曲声中进行一些隆重的法事和焚香进裱活动。虔诚的信徒们,一个挨着一个,或几个人一排,队伍排成长龙。三步一拜,九步一叩,一起一伏,诵经声声。
  凌晨1点钟,便是“开山门”之时。当时钟指向1点钟的那一瞬间,香客们便会使出全身的劲,去抢烧头香。相传,谁能抢烧到第一柱香,谁的来年就一定会大利大吉,康泰平安。
  次日清晨,拜叩诵经至雷祖殿后,香客们便整齐地排列在南天门的石阶上,又开始三步一拜,五步一叩,前往金顶。
  过南天门后,各队伍按照秩序到各庙宇去敬香朝拜。朝拜主要有3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唱醮祈祷抽签许愿。跪在神像前的蒲团上,双手合掌,唱醮。到什么殿就唱什么醮。到南天门,见到的第一个庙宇就是药王宫,到药王宫唱祈求健康平安醮。到金顶就摆开阵势做大法事,唱祖师醮。当仪式在金顶进行后,亮子会活动便告一段落。
  图5-26朝山进香
  朝山进香
  木兰山佛道教共有的宗教等祀活动。善男信女朝木兰山进香有进散香、进会香、进苦行香、进禁忌香、敬献金银钱财物等多种活动形式。(图5-26)
  1进散香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进香活动。进香者或以个人代表全家、或带领家眷朝山进香。进香者把朝木兰山当作一件重大神圣之事,进香前一般要斋戒沐浴和去祖坟前烧香叩头等。
  2进会香即同一地区的信士,为朝觐木兰山神佛组成的进香组织,如亮子会。会香朝山之前,要选择吉日,通知会众,收取会费,起程时要集合会众诵读“祝词”,以祈求木兰山神佛保佑进香平安。朝木兰山的会香队伍有大有小,大到两三千人,小的只有几十百号人。湖北省内及外省均有会香队伍朝木兰山。
  3进苦行香是信士弟子朝山进香的一种特殊形式。苦行方式有叩头进香,即信士弟子离家过滠水河等近木兰山某地时,开始绝水绝食,赤膊负荆,手持砖石,或三步一拜,九步一叩,直拜叩上金顶、玉皇阁、祈嗣顶和其他所要朝觐的第一个庙观。自残进香,即信士弟子在山下用金属小利器(如小剑)对穿臂膀或腮颊等自身肉体,待上山进香后方把小利器拔出,抹香灰止血。民国后,自残进香只在极少数人。
  4进禁忌香必须虔诚,遵守宗教禁忌。一不能在进香途中说污秽不净、亵渎神明或不吉利的语言;二不能触摸神像,偷盗损坏供器、法器,在进香前三天斋戒开始到进香结束,夫妻不行房事;三不能吃龟、鳖、鳝、猪、牛等肉和饮酒;四、供品类忌讳荷花、莲藕、鸡、犬等不洁之物,不能冬供石榴、夏供李子等。
  5敬献金银钱财物不论是许愿,还是还愿朝木兰山,信徒除携带香烛、鞭炮、黄裱纸外,还根据自个经济条件、心愿大小进献供果、香麻油、茶叶、布匹、匾牌等;富裕人家和权贵,还进献金银钱币,出资修桥修路修庙。
  6满宫、半宫、炸宫、借宫、喊宫朝山进香的香客在木兰山的时间一般为两天。香客在所下榻的庙宇宫观吃四餐(包括回灵官最后一餐荤宴)的称满宫;吃两餐的称半宫;某会香客头人有意多带香客,使所下榻的庙宇宫观无法住下的称炸宫。按不成规定,凡被“炸宫”的庙观,主人必须备办锣鼓等打击乐器一套送给来炸宫的香会,使该会热热闹闹敲打下山回家,以示光彩。其实,木兰山佛道教各庙宇宫观在朝山进香期间,特欢迎炸宫。炸宫的次数越多,说明该庙该宫善缘越大,同样光彩荣耀。再者,羊毛出在羊身上,超员香客所交的功德钱,远远超过买一套锣鼓乐器的钱。炸宫时,该庙住技必须设清安排超员香客的住处,由住技按照一定的规矩和手续向香客少的庙中借住称“借宫”。喊堂即庙观所请的负责朝山进香香客食宿的临时工。
  7“三茶四饭一灵官”
  满宫会香有“三茶四饭一灵官”之说。“三茶”指到山时有一次“洗脚茶”,次日早香回来一次“会功茶”(请头人),离山时有一次“起身茶”茶点。盛茶点的茶具都十分讲究。“四饭”就是来山当日晚及次日一整天共四顿正餐,皆素食。“一灵官”就是所谓“回灵官”,即觐完毕,最后回到灵官殿,大鱼大肉地吃一顿,表示功德园满,从此结束斋戒期。
  8木兰山朝山进香彩词
  大香烧到一天门,
  发财又发人。
  自从今天烧香后,
  月赚金夜赚银。
  门前有棵摇钱树,
  家里有个聚宝盆。
  摇钱树上摇珠宝,
  聚宝盆中聚金银。
  自从今日烧香后,
  全家老幼保太平。
  烧了香,见了神,
  保你回去赚金银。
  烧香烧香,一生平安。
  点蜡点蜡,保佑老板万事发。
  大香翻个身,
  回去百病不生,
  财源滚滚,
  万事称人心。
  大香大蜡越烧越发,
  点蜡上油一生不愁,
  保佑你人旺、火旺、财旺,
  做生意开公司发达兴旺。
  一赐春夏秋冬福
  二赐东西南北财
  三赐老者增福寿
  四赐子女永无灾
  五赐五子登科地
  六赐六福同春来
  七星高照八清泰
  八赐八福财源来
  九赐荣华和富贵
  十全福禄一起来
  一拜:一求平安,二求财,三求荣华富贵一起来。
  二拜:一求平安,二求财,三求贵子一起来。
  三拜:一求平安,二求财,三求姻缘一起来。
腰鼓队演出: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6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3953帖子精华0UID446
论坛元老, 积分 39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7 积分
最后登录贡献2029 注册时间积分3953精华0帖子
  【醒世恒言】1、祖师语录:冬三月,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去寒就温,毋泄皮肤,逆之肾伤。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斯时伏阳在内,有疾宜吐,心膈多热,所忌发汗,恐泄阳气故也。宜服酒浸药,或山药酒一、二杯以迎阳气。寝卧之时,稍宜虚歇,寒极方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惟无寒即已,不得频用大火烘炙,尤甚损人,手足应心,不可以火炙手,引火入心,使人烦躁,不可就火烘炙食物,冷药不治热极,热药不治冷极,水就湿,火就燥耳。饮食之味,宜减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寒风。老人尤甚,恐寒邪感冒,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不宜沐浴。阳气内蕴之时,若加汤火所逼,必出大汗,高年骨肉疏薄,易于感动,多生外疾,不可早出,以犯霜威;早起,服醇酒一杯以御寒,晚服消痰凉膈之药以平和心气,不令热气上涌,切忌房事,不可多食灸赙肉面馄饨之类。
  2、财神诰:(边击响器边祈祷)
  伏以天大地大隔世九重,道香、德香称通以念,顶柱真香,以诰上启。
  志心皈命礼
  交三道地端是功臣天师百凑遇生俏,上帝加封如宝诰,降邪魔于三界,伏贵犯玉幡坛,玉皇普显,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高尚玉府神像大都督,正一龙虎玄坛金轮如意财神赵元帅伏魔广圣天尊。
  善信接福在前,台前诵真言持诵真言神赐福,赐福赐禄你满门,神赐你老者、少者之矣。
  3、劝世歌:
  不知足——
  终日茫茫只为饥,方得饱来便思衣。
  衣食两般俱丰足,房子又少美貌妻。
  娶下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
  骡马成群轿已备,田地不广用难支。
  买得田园千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五品犹嫌小,四品三品犹嫌低。
  一品当朝为宰相,又想神仙对局棋。
  种种妄想无止境,一棺长盖念方灰。
  知足——
  人生尽是福,人苦不知足。
  思量事累苦,闲静便是福。
  思量患难苦,平安便是福。
  思量病厄苦,健康便是福。
  思量饥寒苦,饱暖便是福。
  思量挑担苦,步行便是福。
  思量奔驰苦,居家便是福。
  思量罪人苦,无犯便是福。
  思量下愚苦,明理便是福。
  思量霜露苦,有屋便是福。
  思量日晒苦,阴凉便是福。
  思量无被苦,有盖便是福。
  百忍歌——
  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忍将奈何?
  我今与汝歌百忍,汝当拍手笑呵呵!
  朝也忍,暮也忍。耻也忍,辱也忍。
  苦也忍,痛也忍。饥也忍,寒也忍。
  欺也忍,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
  方寸之间当自省。
  ……心花散,性地稳,得到此时梦初醒。
  张果老劝世文——
  父母不亲谁是亲,不重父母重何人,你若重他十六两,后代儿孙还一斤,千两黄金万两银,有钱难买父娘身,在堂父母百年稀,生时不孝死休悲,在生之时不敬重,死后空量释孤坟,在家不要言相激,忽子抛离更不回,要见面时难得见,要他归时难得归,若要母子重相见,除非三魂梦里随。
  孝父母——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
  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
  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
  劝世——
  回头好,回头好,世事将来一笔扫。
  红尘堆里任他忙,我心清静无烦恼。
  终日贪,何日了,只恨家中财帛少。
  无常到,没大小,不用金银不用宝。
  不分富贵与王侯,年年多少埋荒草。
  看看红日落西山,不觉鸡鸣天又晓。
  急回头,莫说早,小小孩童易得老。
  财高北半富千箱,孽障随身何时了。
  劝世人,回头好,持斋念佛随身宝。
  看来名利一场空,不如修心贪佛好。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6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3953帖子精华0UID446
论坛元老, 积分 39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7 积分
最后登录贡献2029 注册时间积分3953精华0帖子
摘自《木兰山志》
       木兰山养生素斋
  木兰第一鱼(也称素鱼)
  材料:豆油皮、榨菜、香菇、绿豆粉丝、干子、芹菜、香椿尖。
  做法:将豆油皮以外的菜洗净,切碎,然后加精面粉少许,调成稠状,再将其铺在豆油皮上,拍压打平,放入锅内文火烤成半熟,待凉冷后,再切成鱼块状大小,放进油锅内炸黄即起锅,装盘。此菜绿色、香、脆,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凤翔菜
  材料:芹菜叶或白汗(苋)菜叶,洗净备用。
  做法:将汗菜叶放在调好的面粉糊里,拌匀,然后下入开油锅炸焦,色黄时取锅,装盘时放少许熟芝麻在上面,可做凉盘。此菜味道香酥可口,是下酒的好菜。
  三元汤
  材料:豆腐、粉糕、枸杞、西洋参三片。
  做法:(1)先将豆腐做成丸子备用。(2)将丸子、粉糕、枸杞、西洋参、红枣五枚放入锅,大火煮熟,再配汤料,调味即成。此汤营养丰富,补气益脾,健肾补脑。
  神仙豆腐
  材料:木兰山豆腐、冬菇、核桃三枚。
  做法:(1)先将豆腐用油炸熟备用。(2)将炸好的豆腐放入核桃、冬菇汤内煮十分钟,待水将干时,放入佐料即成味道鲜美、营养可口的佳肴。
  素太极丸子(太极燕丸)
  材料:面精(团形的上佳)。
  配料:香椿、香菇、榨菜等。
  做法:(1)先将面精剁细,越细越好。(2)将香椿、香菇、生姜同时剁细,与面精调匀后捏成汤元大小,然后油炸成黄色,取锅即成。此菜易消化,不上火,香、嫩上口,适合素食者加强营养。
  和气回锅肉
  材料:红薯粉(制成“五花肉”备用)、青椒、红椒。
  做法:(1)将制好的“五花肉”切成方块。(2)加入青椒、红椒、西芹(大粗杆芹菜)混合烧透味,再加佐料调味,取锅即成。此菜易消化,养胃健脾,老少皆宜。
  八卦雀头
  材料:豆油皮、白芝麻、黑芝麻粉、核桃粉、糯米粉、桂花糖、冬瓜糖。
  做法:将芝麻粉和糖调匀,用豆油皮包成麻雀头大小待用,再将其放入油中炸焦即成。此菜香、酥、爽,营养滋补,乌发补脑,适合长期食用。
  八仙上寿
  材料:素羊腩300克,花菇三枚、红枣五枚、山药、鲜胡萝卜备50克,黑木耳少许、枸杞子少许。
  做法:混合炖、煲皆可,待熟透后加入味精、香油调味即成。(此菜2005年曾获中国·武汉第六届木兰旅游文化节黄陂美食庙会十大名菜荣誉奖。)
  九阳蒸鸡
  材料:木兰山千张、食用碱少许、人参些许、冬菇、竹笋(罐装备用)、生姜、花椒、胡椒。
  做法:(1)先将千张用碱煮,然后压成素鸡形状。(2)加入冬菇、竹笋、生姜,大火炒两分钟,待透味,然后放入蒸笼蒸十分钟。此菜鲜、嫩、滑,既营养又易消化,是木兰山宗教人员宴请素席的必备菜之一。
  阴阳鱼
  材料:黑豆、豆腐、荆芥、生姜。
  做法:(1)先将黑豆洗净浸泡后制成豆浆,取渣备用。将黑豆渣炒成雪花状,透味。(2)将豆腐用荆芥拌成泥状,味调好备用。(3)将两种材料装盘成鱼,并点睛。
 功效:此菜取道家阴阳平补之效,易消化,健胃益脾,富含植物蛋白和营养胰岛素,能有效预防糖尿病。
  木兰山地区自古民风朴实、勤劳节俭,颇具开拓精神。域内因紧靠宗教圣地,除有些习俗有浓厚宗教色彩外,其他风俗习惯与区内周边各乡镇大体相同。20世纪80年代后,木兰山风景区管理处引导人民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移风易俗,加上科学文化知识的日益普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间的生活习俗逐渐更新。旧的陈规陋习日渐消亡,优秀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一)节日
  农历元旦,即正月初一,俗称“过年”。在习惯上,从正月初一至三十日都属春节的范畴,正月过后,春节结束,故民间才有“年过月尽,各人找事混”之说。
  除夕夜亥时一过,即为新年,民间盛行祭祀祖先,亲友乡邻相互贺岁拜年。佛、道徒见面也互祝佛高道深,见了施主,也祝贺升官发财,人丁兴盛长寿之吉语。大多数乡民在腊月三十吃接年饭,初三吃送年饭,没有特殊情况,这两餐饭一定要全家团圆相聚,酒菜极为丰盛。
  一年一度的新春来临之际,村民们家家户户要购买鞭炮,少则几万响,多则几十万响,上百万(响)不等。据史载,早在唐、宋时期,宗教圣地木兰山寺观就有“烧新年第一柱香、点新年第一盏灯、燃新年第一挂鞭”的习俗。元时,木兰山一带民间过春节“户户购香烛、火纸、黄表、鞭炮”。明清时,民间过年放鞭炮庆祝新春之风更加兴盛。民国初年达到鼎盛。过年放鞭炮不仅表示喜庆,还有消灾的含义。木兰山地区的村民燃放鞭炮的历史习惯是:除夕五更吃团年饭前,先在大门前放鞭,然后闩上大门,祭祀祖先后吃年饭,吃完年饭,全家围坐堂屋“谈年”。零点时,又放鞭接年。初一、初二早晨敲磬烧香烛时又放鞭贺年发财。初三零点过后再放鞭辞年。正月十三至十八闹元宵,龙灯出行,狮子开光亦又放鞭,以示喜庆、镇邪、祈祷。这些放鞭习俗,除敲磬这个环节外,其他都沿袭至今。
  明代,木兰山一带盛行用祭品祭祀的习惯,一般祭品包括一小碗四方块肥膘猪肉(俗称提花肉)、5个“元宝”(鸡蛋)、1条鱼(称听话鱼)、大半碗鲜豆腐、5个糯米丸子、1根竹筷子。各用小碗将上述祭品装好,将竹筷插在肥膘肉上,也有乡民在肉上插把剪刀恭恭敬敬地置于堂屋前的神龛或神龛前饭桌上,随即作揖或鞠躬,请已逝的祖先吃年饭。这些祭品表示一定的含义:用肥膘肉既油多也易烂,表示对先人的尊崇、孝顺。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从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瓦屑墩筷子街或剪子坳一带,有大量居民迁移到黄陂地区。在肥膘上插上1根筷子或一把剪刀,意指黄陂人的根在筷子街或剪子坳;碗里放5个鸡蛋,意在五子登科、五福齐昌、家庭兴旺。若鸡蛋上染红色,则意在走鸿运。称鸡蛋为“元宝”,显得庄重、文雅;用1条小鲤鱼作祭品,因“鲤”与“礼”同音,象征讲礼、连年有余、吉祥发达,犹如鲤鱼跳龙门一般;新鲜豆腐经油煎黄亮后做祭品,其意是豆腐香而爽口,有牙无牙的祖先都能吃;糯米丸子则象征团团圆圆。祭品5个碗,意在五世其昌、五福同享。这些祭品放置神龛前,得过半个月,待灯节结束后才能吃。祭祀品用过后,不能随意丢掉,而要吃掉。人们认为,吃了供奉祖宗的祭品,能沾祖宗的福泽,尚能驱邪避祸。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旧称“上元节”、“过月半”,
  图12-1张家冲高脚龙灯
  也称“元夜”或“元夕”,亦称“灯节”、“元宵节”。乡民们把正月十五看得比过年还要重要,故有“月半大似年”之说。元宵佳节有吃元宵的习惯,象征家人团团圆圆。民俗活动主要是看灯戏、猜灯谜、玩灯、看灯。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焰火鞭炮。四乡皆是初十“闹灯”,十二“起灯”,
  图12-2木山兰下民间舞蹈采莲船
  十三“试灯”,十四“祭灯、上庙开光”,十五“玩灯”,十六“送灯”,也称“篡灯”。而木兰山下张家冲则是由正月十五才开始玩灯至正月十八结束。但因雨雪天气或塆大户多,沿户敬神不及,龙灯一直可以玩到二月花朝。黄陂灯种十分丰富,有高龙、滚龙、墨龙、百节龙、板凳龙、天狮子、地狮子、僵狮子、高跷狮子。还有彩莲船、蚌蚌精、跑竹马、打连响、虾子灯、五虾闹鲇、银鹭戏蚌、老汉推车、高跷故事亭子等。正月十五,彻夜不停,谓之闹元宵。民国初年,湖北督军王占元和肖耀南微服觐见木兰山后专程到木兰山下张家冲看灯。这个千人大村,每年有16条龙灯,8只狮子和1条彩莲船。其龙灯夜灯头高丈余,龙身缀鳞挂甲,内插蜡烛,晃动起来,金光闪闪,十分壮观。(图12-1,图12-2)
  填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日。也称天仓节,乃春节之尾声。届时,粮商米贩毕恭毕敬,祭拜仓神,尤以燃放鞭炮为甚,谓之“鞭炮响,粮仓涨”。乡民还把这一天视为老鼠修巢、建穴、搬家之日,是夜,尽量不要发出声响,否则老鼠乱咬谷仓,闹你一年不得安宁。届时,佛、道两教皆添油增香,念经诵佛,祈祷国泰民安。
  花朝节
  农历二月十五日。相传是花神百花仙子的生日。旧时称此日祥云四起,百花朝天,每年这一天,乡民们有对着鲜花吃汤元的习惯。妇女们还要以汤元为祭品,虔诚祭拜花神,乞求棉桃大于汤元,花絮白如汤元。民间把花朝日视为黄道吉日,百业俱兴,万事皆宜。故民间多在此日迎媳嫁女、奠基上梁、开张营业或出门远行。宗教徒将这一天定为花朝佛涅槃日,届时举办法事祭祀活动。
  上巳节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6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3953帖子精华0UID446
论坛元老, 积分 39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7 积分
最后登录贡献2029 注册时间积分3953精华0帖子
农历三月初三日。旧时有野浴习惯,届时,人们争相到野外溪流或水塘、湖、河中洗冷水浴,以求除病消灾,祈寿求泰。乡民还有崇拜植物的习俗。即用植物的根茎花果作为饰物,戴于衣物之上,或作配料加入食物、汤菜之中。四乡各地,皆用艾枝悬于门户上以避晦气,用野地菜花煮鸡蛋吃以壮体魄,用金银花吊在耳垂下作耳环。青少年喜欢在这一天邀友结伴,出外采青、踏青、游春。传说这一天,阴间阎王开放鬼门关,大胆乡民是夜结伴出来看“鬼火”。
  浴佛节
  农历四月初八日。木兰山庙会中将这一天定为释加牟尼佛诞生日,届时举办如来会。诸寺院各有浴佛会。僧人用小铜盆贴佛像,浸以糖水,覆以花棚,铙钹相迎。还要举办诸如“喜会、结缘、放生”等多种佛事活动,吃一些特殊斋果,有些俗人还与僧人一起念经诵佛。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俗称“五月节气”、“端午节”。也有五月初五小端阳、五月十五大端阳之称。此节是春节后继清明节的又一盛大节日,城乡普遍重视。这一天,各家各户大门上悬插花枝、桃枝、艾枝、菖蒲,亲朋之间互赠粽子、包子、芝麻绿豆糕。青年男女互送用七彩线刺绣、缠绕的小荷包、棱角坠、香囊等信物。已订婚的男方要向女方赠送衣物、茶、烟、酒、果、食品,谓之“送节礼”,是“三茶、六礼”中的一礼。出嫁女子也要带礼物回家贺节气。城乡广泛盛行煮鸭蛋、蒸包子、饮雄黄酒的习俗。还要在小孩耳朵里也抹上一点雄黄酒,以避虫爬。并用艾叶蘸雄黄酒或在住房内浇洒,或在户外薰烧,相传能杀菌灭病,祛疫避邪。有的村民还到野外挖一种称“蛤蟆衣”的野草回来泡茶喝,称其能辟邪养身。民间乡剧班在这一天都要演出《白蛇传》或摺子戏《断桥》,到处一派节日景象。有民谣云:“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民间广知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故事,端午时节,人们把馒头、包子、粽子丢入河中,让鱼虾争食,以不毁屈原身躯之意以示纪念。木兰山下,滠水之滨,沿河傍水的村镇喜欢在这一天竞渡龙舟,届时锣鼓喧天,龙腾人舞,气势磅礴,观者如云。端午节后,天气渐暖,乡民们收检衣箱,将春天和过夏的衣物翻检出来备用。有民谚曰:“吃了包和粽,再把寒衣送。”
  龙晒衣
  农历六月初六日。相传这一天是雷祖菩萨的生日。雷祖菩萨走动,群龙相随,显鳞露甲,金光闪烁,百姓观之,顶礼膜拜,称之龙亮甲,亦为“龙晒衣”。说来也巧,六月初六这一天很少有阴雨天,大都晴朗。这一天开箱出晒,衣服不长霉、无虫蛀,乡民争相出晒,以沾龙气,有民谚云:“六月六,晒红绿。”还有人在小孩肚脐上用彩笔画上龙、蛇、蜈蚣等物,以求镇邪祛毒。
  木兰山宗教徒还把这一天认定为木兰将军寿诞日而举行祭拜活动,并在这一天晾晒袈裟、道袍等衣物。
  吃新节
  又名过半年。夏至后逢卯日(地支的第四位,即夏至后第四天)吃新。“吃新”是指喜庆新谷成熟,农家有插谷穗敬神的习惯,也是农夫之特有庆典。俗话说:“乡里人,两道荤,吃了年饭望吃新。”这一天要以新谷为食,置办酒肉,出了嫁的姑娘也要回娘家贺新吃新,俗称“赶臭肉”。湖乡之地,喜欢举家食肉,谓之“油镰柄”。即食肉时在镰柄上抹油,以便镰刀不生锈,收割之时快当一些,以示五谷丰登喜开镰。木兰山下施主俗客也在此期间送新米上山,供佛、道教徒尝新。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日。也称乞巧节,这是一个十分美好的节日。民间广传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每年七月初七夜,无数喜鹊为牛郎织女在银河上架桥,让这一对有情人相会。这一天,牛郎就会挑着一双儿女到鹊桥上与织女相会,民间俗称“双星会”。老人则教小孩指认天上的银河星、牛郎星和织女星。传说人们夜半时刻,躲在藤蔓果叶之下,屏声息气,还能听到他们在天上的谈话。不少地方的妇女常在夜半之时,朝天焚香,向织女乞求智巧。有的地方还举行穿针赛巧活动,姑娘们梳妆打扮,成群结队,将各色花线穿成九尾针,先穿成功者为得巧、获巧,故村民们也称七夕节为乞巧节。是日,许多女子上山朝拜观音菩萨,乞巧求福。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又称“鬼节”、“七月半”。据传,历代祖先之鬼魂都于七月初一到家中团聚,七月十五日才离开。乡民自七月初一至十五期间,各家自选一日,备酒肴祭祖。出嫁妇女,必于此日回娘家省亲祭祖。富家大户请僧道做“盂兰会”超度亡灵。一般人家焚烧上面书有祖宗姓名的冥钱封包,谓之:“烧包袱”,但大部分乡民只焚烧纸钱。民间传说,每到这一天,那些死于非命的孤魂野鬼,都要跑出来抢钱用。生者为了行善祈福,便在野外烧些纸钱,泼些水饭给他们享用。居临水边人家,则用彩纸扎成花样纸灯,内盛菜油,于傍晚时分,点燃后置于水中,任其飘流,以引鬼行路,俗称“放河灯”。有的人扎灯数百,河灯飘动,蜿蜓里许,颇为壮观,经常引得观者驻足。木兰山下仙河两岸,有时数处放灯。有些乡绅富豪,常以行善积德为名化缘募捐,筹资“打醮”、做“盂兰会”,超度鬼魂。至今四乡皆盛行在各家坟头焚烧香烛纸钱,祭悼死去的亲人。有俗语云:“七月半热鬼”,既有七月半天气还十分炎热之意,也有七月半多“鬼魂”之释。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俗称“团圆节”,寓意一家之团圆节日。民间盛行中秋赏月、祭月、拜月、请神、娱神等活动。是日,香客也向诸神供奉果饼,更有山下张家冲村民专程抬饼上山,供佛道教徒享用。村民特别喜欢在中秋节吃汤元、月饼,晚上再赏月,寓月圆家圆之意。村民都把兔儿爷作为中秋吉祥物,月饼已成为中秋节的象征。老年人常在带领全家吃月饼、赏圆月之时,捋须呷茶,向子孙们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民谚云:“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不论贫富,皆要吃饼赏月。有些久不生育的妇女,除在木兰山打儿窝抛石求子外,还利用中秋之夜到别人瓜园中去“偷”瓜,以乞求儿女,谓之“摸秋”。偶有碰巧怀孕的,至摸秋“偷瓜”愈传愈神。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旧时以“九”为阳,故称重阳,也称重九,为老年人的节日。介时,老人结伴,佩戴茱萸,登高望远,这一天,上木兰登高望远的香客不绝。有文人雅士,则饮酒赏菊,吟诗作画。有民谣曰:“九月九日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四乡村民还有食重阳花糕,插花糕旗之习俗。糕音同高,寓意高升、高寿、高兴,并以吃螃蟹为重阳节上等美食。俗语还有“刮了重阳风,百虫都归洞”,“吃了重阳糕,夏衣打成包”之说。每到这时,村民多筹办冬藏事宜,准备过冬。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进腊月第一个逢八大喜之日是形成俗节的起源。这一天,家家都要用大米、玉米、南瓜、红苕、糯米、绿豆、花生、芝麻煮“腊八粥”吃,木兰山教徒认定这一天是“如来佛”出家成神的日子。称“如来佛”就是在这一天将家中坛坛罐罐一样一点粮食倒出来,一锅煮粥吃了上山修行而成佛成神。吃腊八粥,也是过年前先敬的第一个神。四乡还传说这一天是“癞痢菩萨”的生日,吃了腊八粥,头上不长癞痢。有民谣云:“腊八日,打扬尘,二十四的打伢们。”意为年关将近,腊八日一过,就要开始打扫卫生,告诫孩子讲禁忌。俗话说:“腊时腊月,不要瞎说。”因“尘”与“陈”谐音,腊八日扫尘有除陈迎新的涵义,寓意扫除恶运晦气,迎来福寿昌盛。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有俗语言:“君三、民四、王子二十五”。就是说皇帝二十三、老百姓二十四、王子大臣二十五过小年。也有说旧时“王八、戏子、吹鼓手”被视为最下等人,故将他们排在最后过小年,也有称“王八二十五”的。此日又称“祀灶日”,祭奉灶王爷,乡下俗称“供司令菩萨”。又因为离大年初一只有几天的时间,就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祭拜时,除了烧香外,还要在灶头用小碗放一块白米饴糖,甜灶王爷之嘴,求灶王爷上天禀报时隐恶陈善,免灾赐福。故有民谚云:“灶王爷本姓张,一碗白糖三炷香。”祭祀结束后,要将白糖分给孩子们吃,说是能粘灶王爷的火气。人们除了请灶王爷上天只说好的外,还要求自己,特别是孩子们讲禁忌,只说好话。祭罢灶王爷后,还要置办酒水、贡品祭拜祖先,大户人家还要把历代祖先画像悬挂起来,接受族人祭拜。有民谣曰:“二十四、打扬尘,二十五、打伢们,二十六,割鱼肉,二十七,年事毕,二十八,百事发,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桃花谢。”从过小年开始,人们见面都要客气地问一声:“年事办毕了吗?”
  民间还传说腊月二十四是老鼠嫁姑娘的日子,到晚上尽量不要有什么大的响动,好心善良的姑娘嫂子们还要用红绿纸剪成嫁衣放在床边桌下,为老鼠送礼,除夕夜如家中安静,说明二十四日老鼠嫁女顺利,否则,三十夜老鼠要闹你全家不安宁。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大多数乡民在除夕之日,先行祭祖,点燃大红蜡烛,焚香放鞭,然后全家聚餐,俗称“吃年饭”。吃年饭一般要全家团圆。为了等亲人回家吃团年饭或因亲人在过年前后需要远行时,年饭也可提前或推后,不论贫富贵贱,每家必有一餐团圆饭。即使在外行商、乞讨之人也要赶回来团年,民谚云:“叫花子也有3天年。”以示家庭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年饭很有讲究,“三鲜”(鱼丸、肉丸、肉糕)是必办之菜,象征合家团圆;另有1碗由肉丝、黄花、木耳、香菇、萝卜丝炒的“合菜”,谓之合家和睦;1碗青白菜,谓之满门清泰;1碗全鱼,吃年饭时不动筷,称“听话魚”,谓之年年有余。再配以八宝饭、蒸肉、腊鱼、腊肉、糯米丸子、卤菜或十碗、或12碗等成双之数。人口不多的人家,桌面上最少也要摆八个人的碗、筷,北乡村民还有的倾其所有将家中所有碗筷全部摆于桌上,以示人丁兴旺。吃年饭时要一起上桌,一起离席。关门吃年饭时,别人一般都不会在此时去喊门,如确有外人进入,必须留下同吃年饭,谓之添人进口。吃年饭时,相互祝贺士途进步、生意兴隆、身体健康、升官发财之类的喜庆话。一般在吃年饭时就给小孩子们压岁钱,大多数乡民则在大年初一孩子们拜年时再给压岁钱。
  除夕夜,神龛上要燃烛焚香,祭拜家神,各房间要点燃灯烛,灯火通明。合家围坐谈年,俗称“守岁”。是夜,木兰山宗教徒也燃香点蜡做夜通明或合十打座,或修炼功课,亥时一过,添油换香,击磬示贺。
  (二) 节气
  俗称打春。每年2月3—5日交节,一年中最早的节气,也是乡民在三九隆冬中期盼春回地暖的节气。俗语云:“一年之际在于春”,立春一到,乡民立即着手春耕、春锄,修整农具,广积肥源。有的地方还吃“开春饭”,谓之吃了开春饭,忙把农事办。
  每年3月2—7日交节。民谚曰:“惊蛰一日犁耙响。”勤劳的乡民早在惊蛰前积了肥,撒了粪,蓄了水,喂壮了牛,做好了选种、晒种、浸种、打毛包等项工作,惊蛰一到,犁田耕地、平畦起沟、置办秧田。乡民的理念是:“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辛苦做,快活吃是他们节俭、善良的传统美德。惊蛰一过,万物复苏,乡民习惯清扫旮旯,沿墙角暗处撒佈石灰,驱蚊祛虫。
寿险保单贷: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6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3953帖子精华0UID446
论坛元老, 积分 39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7 积分
最后登录贡献2029 注册时间积分3953精华0帖子
  每年4月4—6日交节,为祭祖扫墓之重要节日。是日,各家都要带领子孙,携酒果祭品上坟,立碑培土,烧纸焚香,鸣放鞭炮,下跪叩头,祝告亡灵,以示哀悼。俗话说:“为人不祭祖,不如猪和狗”。乡民十分重道这个节日,远在外地的子孙要尽量在清明前后赶回老家祭祖。民间有“前三后四”之说,即在清明前3天和清明后4天祭拜均可。赶不回来的子孙,则在当地划一个圆圈,靠家乡的方向留一个豁口作门以便先祖进来接钱,然后焚烧纸钱,边烧边祝祷先祖前来接钱。纸钱其实是在土纸上面打上铜钱印迹,只在一叠纸的最上面打上铜钱印,无需张张打印,这就在民间有“纸过千层”之说。还有的乡民在门口或神龛上插柳枝,以悬吊青翠杨柳寓意“悼亲”之情。还有村民更喜欢在清明时节踏青、插柳、放风筝。清明时节也是乡民上木兰山祭神游春的传统节日。届时,木兰山上游人如织。
  清明时节,季节不饶人,故有“清明三日,百籽入土”、“清明一过,抢晴大播”之说,乡民争相劳作,抢抓季节。
  每年5月5日—7日交节。寓意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俗语云:“立夏三天梿枷响。”为确保环境卫生和身体健康,不误农时,乡民常用草木灰堆撒房前屋后,以避虫蛇。多数乡民则用隔年陈艾枝烟熏,既驱虫蛇,又避邪气。
  每年6月5日—7日交节。民谚云:“芒种芒种忙忙种”。勤劳的乡民任劳任怨,起早摸黑,勤勤恳恳操劳于田间地头。这个季节,乡民在饮食上有吃6餐饭的习俗,即早饭、过中、中饭、过晏、夜饭、消夜,以保体能,展现出“芒种打鼓夜插秧”的壮丽画面。
  每年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旧时为冬祭之节,颇为注重。过去每逢此日,合族祭祀祖先,聚众吃“祭祖饭”。广大城乡居民自冬至日起,视为“打年货”的始端,杀猪、宰羊、起塘鱼,腌制丰鱼腊肉,灌香肠。民谚云:“冬至腌鱼肉,气香味道足。”随着年关将近,抢晴天,赶日晒,磨豆丝,洗晒被褥、床单。冬至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白天渐短,民谚云:“长起夏至,短起冬至。”冬至节一过,乡民们爱说:“年内无日”,都抓紧时间筹办年事。
  (三) 宗族家庭
  旧时,宗族各有族谱,一般有20个字左右的派字“辈份”。在“辈份”即将用完时,须重新续谱。宗族之内有亲族与旁族之分,并依次排为各房,以长房为大。族有族长,房有房长,均由声望较高、有权势者担任。职责是掌管族产、调解纠纷、组织祭祀、续修宗谱等。执事地点一般设在宗祠。
  宗祠规模大小不一,视族之旺衰而异。旺族不仅有宗祠,还有支祠。若族中有人做大官,祠堂还要做八字朝门,俨然官衙。祠分上、中、下三殿。下殿杂用,中殿会宾客,上殿设牌位,供祭祀之用。
  各宗祠均有族产,多为山、水、田,其收入主要用于祭祀、维修祠堂、续修族谱等。有的还在宗祠内办简易学校,供族中子弟读书。本族子弟在祠堂读书,免交学费。祭祖一般为三年一小祭、五年一大祭;年成特好破例祭祖。大祭隆重,包括祷祖、求神、祭殇在内的仪程十分繁琐。修谱主要是谱系家族分支和房室传承。族谱分例言、粮柱、界段,有的还设有皇帝诰封等部分。倘若搬迁他处,须携带本族族谱,否则会遭人凌辱,被咒为“野种”。
  族规基于家规。各宗族均有各自族规。规约苛严并载入宗谱,世代相传。内容多为宣扬“忠孝节义”、“仁义道德”和苛严的惩罚条例,包括使用残酷的肉刑和死刑,对族人特别是贫苦农民和妇女,实行封建宗族统治。各宗族订有“敬祀事、端品行、务实业、崇节俭、尚吉睦、严内教、周贫乏、理祠宇、禁茔树、择任事、慎佃户”等多条禁规。惩罚条例和惩处手段包括罚跪、杖击、吊打、驱逐、沉水、活埋等。另有“父子训、兄弟训、夫妇训、勤学训、品行训、执业训、齐家训、处事训”等“家训八则”。
  清末和民国初年,家庭之间贫富悬殊,其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差距极大。一般家庭以“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为处理成员之间关系的准则。父母对子女有绝对权威,媳妇侍公婆须百依百顺。家长独揽“内政外交”大权,其他人惟命是从。重男轻女习以为常。在宗族谱牒里,保甲花名册上,男子有姓有名;妇女只有姓,没有名。婚姻上,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则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夫死也要守节。事业上,男子可依家境习文练武,女子则“无才便是德”,只能操持家务。在“五·四”运动中,封建思想受到冲击。解放后,历经“民主改革”、“土地改革”等各次政治运动,封建思想受到批判。社会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日趋和睦、平等、民主,特别是妇女的地位有了提高,但是封建思想的残余仍继续存在。
  清末、民国时期,门户间经济、文化、社会地位悬殊。门户大,在当地处于支配地位,甚至独霸一方。家庭以“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人口众多为荣。户平人口5—7人。人际交往,看重门户,择偶、选婿讲究门当户对。家中若无子嗣,为了“顶门户”,有的招赘,有的收养义子承嗣。赘婿地位低贱,子女皆随女家姓,3代以后才能回宗复姓。解放后,随着新制度的建立,门户间社会地位平等,经济收入、文化水平趋向平衡,门户观念随之淡薄。择偶选婿重在人品。男到女家不改姓,所生子女,既可从父姓,也可从母姓。自上世纪60年代始实行计划生育,80年代,又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1个孩子,家庭平均人口数出现渐少的趋势,已有不少“三口之家”。
  清末、民国时期,家规较严。俗语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由家长执行。家规以“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为核心。对违规者,给予罚跪、鞭笞,直至处死。家长一般由家庭中年长、辈份高的男子担任。持家有心计的婆婆、地位稳定的长子或孙子辈中收入丰厚者也可主持家政。家长拥有决定家政的权利。逝世后,由长子继任。若无力理家,就会分家。妇女处于从属地位,所生子女皆从父姓,并按宗族规定的辈份起名,一般为3个字,第一字为姓,第二字为辈,第三个字另起。男子可以“纳妾”,妇女丧偶再嫁,谓之“失节”。解放后,旧的家规逐渐消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尊老爱幼、民主议事。小孩取名,不必限用表示辈份的字样。
  旧时,家庭内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不少家庭家长独断,婆媳不和,妯娌相争,矛盾重重。贫家小户虽克勤克俭,仍为“衣不终身,食不终口”所困扰。女子从小习女红,出嫁后围着锅台转,是男子的附属物。多数家庭物质、文化生活简陋,少有生气。解放后,能者治家,男女平等,夫妻分做家务事,倡导精神文明,开展“五好”家庭活动,崇尚公德,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蔚然成风。
  (四) 生活习惯
  以大米为主食,小麦、大麦等次之。米食式样主要为饭(干饭)、粥(稀饭);面食以面条为主,兼作包子、馍(粑)、饺子等;也用大麦做成大麦饭、粥。解放前,多数农户习惯农闲两餐,农忙3餐,且为两粥一饭。贫苦人家,则在主食中杂以红薯、南瓜、豆类和青菜。食油以菜油为主。麻油、豆油较少。现今,多数居民一日三餐,很少食用杂粮。大麦、红薯多作酿酒原料和饲料使用;豆类、南瓜等列为菜蔬。小麦成为第二主食,做馍、做面,为早、晚餐及待客之常物。大忙季节,农家一日六餐,除正餐外,另以面条、软饼、鸡蛋等“过早”、“过中”、“消夜”。
  鲜菜主要品种冬春有菠菜、莴苣、白菜、包菜、韭菜、萝卜、菜薹等;夏秋有西红柿、茄子、辣椒、黄瓜、豇豆、苋菜等。并有家制干、咸菜之习惯,其品种有腌菜(主要为萝卜、白菜)、泡菜(主要为萝卜、豇豆、辣椒)、酱菜(主要为萝卜、大蒜)、霉干菜(主要为白萝卜缨子、豇豆、扁豆等)。每年冬至以后腌鱼腌肉,自制臭腐乳;暑天晒豆酱、麦酱等。解放前,农村一般吃自种蔬菜,平时难得有荤腥。不少穷家困户还食苦菜、地菜(荠菜)、马齿苋等野菜。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鱼、肉、禽、蛋常见于一般居民的餐桌。酱油、胡椒、味精等调味品被广为使用。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6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3953帖子精华0UID446
论坛元老, 积分 39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7 积分
最后登录贡献2029 注册时间积分3953精华0帖子
  居民称早餐为“过早”。早点主要品种有:油条、面窝、欢喜砣、包子、馍、发糕、面条、稀饭、糊粉、水饺、饺子、米粑、剁馍等。
  旧时农村小孩零食主要为家庭自制,原料取之于农副产品。其品种主要是:冻米泡、糖裹、葵瓜子、南瓜子、干饭泡、荷叶(面粉所制)、米糖、红薯片、花生、炒蚕豆、炒豌豆等。现今,营养丰富、讲究卫生、装潢精美的糕点、糖果,逐渐进入农民家庭。
  农村婚丧嫁娶办酒席,一般是“十大碗”,必有“黄陂三鲜”、糖蒸肉、蓑衣丸(亦称珍珠丸)。有的酒席“双上”,即重点菜两碗。每桌菜肴,红喜事多为双数,白喜事多为单数。饮用酒,多为本地产的白酒。座席十分讲究:一张方桌,分上首下首,先左后右,按赴宴者辈份、身份、年龄以及亲疏关系等依序排定座次入席。
  清末民初,乡民们要用自纺自织的土布缝制大襟、对襟褂子和棉袄,质地粗糙,颜色单调,多为青、白、蓝3种。裤子样式为折叠腰裤。北部山区,多数人不穿棉裤,只缝两只棉裤腿,系在裤腰带上,外套单裤,既节俭又便于劳作。女式褂子多为大襟,且宽大,衣长及膝,常在袖口、下摆、裤脚等处镶2寸有余之花边。富户男子身着长袍,外套马褂;中青年女眷出门作客也穿裙子,衣料多为绫罗绸缎。“五四”运动前后,公教人员、绅商逐渐穿中山服、西服,冬穿大衣,夏穿衬衣;城镇妇女穿旗袍、着裙子。
  解放后,男子多数改穿中山服、军干服;妇女穿列宁服。夏天穿衬衫,冬天穿短棉袄和长短大衣,多为黑、蓝、灰、白几种颜色。“文革”期间多着军绿色。20世纪80年代,衣着式样、花色不断翻新。
  清末、民国时期,劳动群众穿自制的布袜、圆口布鞋、蚌壳式棉靴。布袜用白布制成,有单、夹、棉等种类。布鞋多为青布制成。劳动时穿草鞋、打赤脚。雨天穿木屐、油靴。城镇市民穿棉线袜、布鞋、力士鞋和皮鞋。妇女多穿绣花鞋。解放后,布袜基本消失,木屐、油靴绝迹,被棉线袜、尼龙袜和胶鞋所取代。
  发型首饰上,清末,男子蓄长辫;若父母双亡,年满50者可蓄须。女子婚前留长辫,婚时梳头,挽云髻,戴金、银、玉器饰品。贫家女子,婚时饰品简陋,婚后头插木簪。辛亥革命后,男子剪辫蓄短发或剃光头,娇贵的男孩头顶留一绺头发,俗称“翘翘辫”,到10周岁或结婚时才剃掉。妇女剪短发、蓄鸦鹊辫。劳动人民冬戴瓜皮帽和“狗钻洞”帽;夏戴草帽和“圣帽”。雨天戴斗笠,披蓑衣,外出打油纸伞或油布伞。公务员和绅商戴礼帽、大盖帽、瓜皮帽,打晴雨两用的青布伞。老年妇女戴勒子、包头。小孩戴绣有花草禽兽的棉布帽,颈系银项圈、长命锁,有的还戴银手箍、脚箍。
  解放后,男子普遍剪西装头或平头,女子短发。70年代以后,中青年女子烫发的增多,不少人戴金戒指、耳环、项链以及胸花等饰物。
  农村住宅一般坐北朝南,式样多为“连三间”,有大门、后门,窗户较小,或无窗户。一般石、砖墙做齐檐,土砖墙做飞檐;室内每一间都隔成上下两小间,叫做“明三暗六”。正中1间前为堂屋,后为灶房;左右两间隔为4个卧房,按左大右小,前大后小,分长幼而居。堂屋正中设神龛,供奉祖宗和“天地君亲师”位,两旁一侧设“东厨司令”、一侧设“历代宗祖”之牌位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在此祭祀。厕所一般建在室外不远的避嫌处,专供男子使用;床头边放马桶(俗称“净柜”)供妇女使用,一些人家在屋前添建左右两厢房,中间留天井,谓之“一正两厢房,四水落丹池”。房高多为丈三八(约含46米)。旧时,建房多用石头“下脚”,土砖做墙,盖青布瓦。县北山区还流行以土筑墙的“干打垒”法,间墙多用土砖。县南湖区多为木料列架,外壁间墙多用竹条片织经、糊泥。穷困户多盖茅草棚栖身。富户使用青砖灰石做灌土墙。间墙多为木板。
  解放后“连三间”式样无大的改变,但建筑材料发生较大变化。泥巴被水泥、石灰取代;土砖、青布瓦逐渐被红砖机瓦取代。兴建二层、三层楼房的居民、农户日渐增多。
  旧时,交通不便,人们轻易不出门,故有“一生不出门,是个大福人”之说。清末、民国时期,出门行路,主要靠步行;妇女或行走不便者,坐木轮手推车(即“红车”)。沿河、湖区的人坐木船。送病人就医一般用竹床或睡椅抬送。官吏、富户骑马坐轿。解放后,自行车逐渐普及,外出多乘坐汽车、火车。本地区朝靓木兰山的乡民大多是徒步上山,顶礼膜拜的。
  黄陂是楚剧发源地,也是湖北大鼓之乡,男女老少多能哼唱。有“会唱三曲戏,一生不怄气”之说。看戏、听书(湖北大鼓),为旧时娱乐的主要内容。节假日多看戏,冬、夏之夜多听书。还有歌舞、打击乐等娱乐形式。解放后,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电影、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群众性的自娱自乐活动蓬勃开展,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百花满园。许多乡民还有种花、养鸟、钓鱼、效游的习惯。
  乡民的主要嗜好是烟、酒、茶。吸烟:清末多吸旱烟,也有人吸水烟。民国时期,城镇绅商始吸卷烟。解放后,水烟、旱烟渐废,为卷烟取代。饮酒:旧时北部山区农民多饮自酿的橡子酒、红薯酒或度数极低之米酒。中、南部多饮谷酒。解放后,酒类品种增多,档次提高。喝茶:旧时虽重喝茶,然农民平日多以花红叶或车前草泡茶。解放后,花红叶等渐被淘汰,居民多饮绿茶、花茶。
  (五) 婚丧寿诞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相信生辰八字。八字无冲无克,双方父母同意,便可订亲。订亲时男方备酒席,请亲族中有名望者陪媒。女方用红纸写好“庚书”(生辰八字),置于拜盒,由媒人交男方,称“发八字”。男方据女方提供的尺寸做好衣物等,由媒人送给女方作信物。亦有“血盆定亲”、“指腹为婚”者。
  男方在征得女方同意之后,将迎亲日期正式通知女方,谓之“报日”。报日前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选择黄道吉日,由男方用大红纸写成“龙签”、“凤简”(即婚期通知书),连同按女方要求筹办的礼品、礼金一并送到女家。
  结婚前两天,男方到女方搬嫁妆。女方待酒、给利市钱。钱用红纸封好,数量不等。但对背帐子、挑百子桶(马桶)、脚盆(俗称“小家业”)和掌钥匙的人要封大礼。女方事先将嫁妆摆在客堂中,让人观赏,谓之“亮嫁妆”。嫁衣嫁被由“全福人”(儿女双全的妇女)缝制,也由“全福人”铺床。在新娘进房之前,新郎要选一儿童陪睡,谓之“压床”。
  迎亲时男方打发花轿迎娶新娘。发轿前,先对花轿敬香、放鞭炮。牵娘点燃3支红香,托着镜子照花轿的四周,谓之“照轿”。而后锁轿、发轿。迎亲队伍一路放鞭鸣铳,敲对子锣。到达女家门前,须投贴叫门。女方则再三索要“喜钱”,直到满意时方可开门迎入。
  新娘出嫁前一天,请礼宾“开眉”(用纳鞋线绞去脸上的汗毛)。上轿前梳妆打扮,头顶一块大红绣花方绫,谓之“盖头”。临上轿痛哭一番,称“哭嫁”。
  迎亲花轿来去不走旧路,去时绕道走,回时走捷径。中途换人不歇轿,停轿不落地。迎至家门,举行“回车马”仪式,鼓乐齐鸣,喊彩叫喜声不绝。
  花轿入宅、鸣炮奏乐。牵娘打开轿门,牵出新娘。先拜天地,后拜家神、祖宗、父母,最后夫妻交拜,入洞房。新郎先向新娘行大礼,然后揭去新娘的盖头;夫妻并排坐床沿、喝交杯茶、交杯酒后,新郎出房招待宾客。客人散后,新郎回房,新娘斟茶敬新郎,并行大礼。富家大户请礼生、乐生呼礼,一般分祷祖、回銮、踩堂、拜晓等四堂礼,以踩堂最为热闹。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6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3953帖子精华0UID446
论坛元老, 积分 39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7 积分
最后登录贡献2029 注册时间积分3953精华0帖子
新娘进房后,开始闹新房,亦称“盘新娘”。男女老幼均可与新娘嬉笑打闹。用衣服兜些红枣、豆子、花生,掺杂苦楝砣等涌进新房,向床上和新娘的身上撒去,名曰“撒帐”。随后,众人或坐或立,七言八语,或说戏谑新娘的“四言八句”,或提出难以答复的问题难为新娘,或要求新娘、新郎做一些表示亲昵的动作。总之开各种各样的玩笑,直到深夜方散。
  婚后第三天,由新娘的兄弟去新郎家接姑父姑娘双回门。并在当天日落前送回新郎家。新娘回到新郎家进门前,要在用板凳或木梯搭成的“桥”上走过,叫过桥。过桥后要“拜旗”,所谓“旗”,即绑在树上的门幔。这些都是闹剧,为婚后余兴。
  婴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车险好不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