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uv油墨厂家的光泽

UV油墨配方结构与应用
您好,欢迎来到试剂仪器网! [] []
UV油墨配方结构与应用
& 点击1055次
&&& 一、 UV印刷油墨配方结构&&& UV印刷油墨主要由预聚物、活性稀释剂、光敏剂、颜料填料和各种助剂组成,各组分的特性和功能下:&&& 1、预聚物&&& 预聚物是UV印刷油墨的粘结料及主成膜物,和作业适性与质量适性诸如油墨在印刷机上的传递转移性、印膜的固化速度、印刷网点的再现性、印膜的光泽、附着力、耐磨耐抗性等密切相关。目前在油墨中使用比较多的光固化预聚物有两类:一是不饱和聚脂类,通常是以饱和或不饱和的二元醇与不饱和或饱和的二元酸(酐)经缩聚而成的分子链中具有不饱和双键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二是丙烯酸树脂类,如聚酯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等。&&& 常见预聚物的性能优劣:&&& ● 不饱和聚酯&&& 价低,固化较快,对颜填料润湿性好,韧性高 光泽低,耐抗性差,易乳化&&& ● 聚酯烯酸酯&&& 价较低,墨性易调整,对颜填料润湿性好,综合性好 耐化学药品性差&&& ● 聚醚丙烯酸酯&&& 附着力高,光泽较好,柔韧性好 耐抗性差,易乳化&&& ● 环氧丙烯酸酯&&& 价低,固化快,附着好,光泽高 柔韧性差,易乳化&&& ● 聚氨酯丙烯酸酯&&& 韧性耐磨,墨性易调整,综合性能优 价格高,黏性大&&& 2、活性稀释剂&&& 活性稀释剂在UV印刷油墨的组成体系中兼有固化交联和溶剂稀释的双重功能,其分子中含有可被光敏自由基引发并能进一步预聚物反映交联的活性官能团(如双键),保证了UV印刷油墨合理的固化干燥并兼顾其它印刷质量适性;同时这类黏度液态化合物有具有对预聚物良好的溶解和稀释性,赋予了油墨良好的流动性从而满足了印刷作业适性。&&& UV印刷油墨常用的活性稀释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官能团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乙烯基,如用于饱和聚酯的苯乙烯;另一类为双官能团或多官能团的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或多个乙烯基,主要为多元醇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3、光敏剂&&& 根据爱因斯坦光化当量定律,光子的能量与波长成反比,紫外光通常是波长位于200nm-400 nm范围的连续波谱,对应的光子能量为598-299KJ/mol,为了使油墨体系在此范围内快速高校地发生光固化反应,UV印刷油墨体系中除预聚物和活性稀释剂外,还需加入容易被光分解或激发的化合物,称为光敏剂(或增感剂)。由此引发聚合诱导期,提高油墨的干燥速度。光敏剂通常比预聚物和活性稀释剂吸收波长更长的光,分解产生自由基;或者是光激发引发二次反应产生自由基,二者都引发光聚合。&&& 常见光敏剂如:&&& ● 羰基化合物 (主吸收波长360~420nm)&&& 安息香、二苯甲酮、w-溴代苯乙酮、苯醌、蒽醌&&& ● 偶氮化合物 (主吸收波长340~400nm )&&& 偶氮二异丁氰,重氮化合物&&& ● 有机硫化合物 (主吸收波长280~400nm)&&& 硫醇、二苯基硫、四乙基秋兰姆&&& ● 氧化还原体系&&& Fe2+/ROOH&&& ● 卤素化合物 (主吸收波长300~400nm)&&& 卤化银、CBr4、HgBr2&&& ● 增感染料 (主吸收波长400~700nm)&&& 曙红/笨胺、核黄素、亚甲蓝、玫瑰红、花青染料&&& ● 有机金属化合物 (主吸收波长300~450nm)&&& 烷基金属,如四乙基铅&&& ● 羰基金属化合物 (主吸收波长360~440nm)&&& 十羰金属锰(Mn(CO)10)&&& 其中羰基化合物是UV油墨中主要采用的光敏剂,包括酮类和安息香及其醚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分子结构中都含有羰基,且芳香酮基;区别在于安息香类本身通过光化学作用后,可以引发烯类组分进行聚合,所以既是光敏剂,又是引发剂,二苯甲酮类通过光化学作用后,往往需要再与其它分子作用后,才能引发烯类组分进行聚合。所以严格而言它只是光敏剂,而不是理想的引发剂,要进一步引发烯类组分进行聚合,必须与其它化合物配合使用。尽管如此,这二类光敏剂的共同特征是芳香酮基中的羰基首先进行光敏作用。&&& 4、颜料和填料&&& 颜料是UV印刷油墨必不可少的组分,颜料粒子分散在黏结料中用于印刷油墨色彩的表达,颜料的加入会改变油墨的流变性能,同时也会对印膜的光泽产生较大的影响。对UV印刷油墨,颜料的加入会造成UV光的吸收、反射或散射,而反射和散射会减弱油墨体系对UV光的吸收量,降低光敏剂的光引发效率,导致油墨固化干燥速度变慢。UV油墨常用的彩色颜料有联苯胺黄、汉沙黄、酞箐蓝、酞箐绿、永固红、大红粉等,消色颜料有钛白粉、高色素炭黑等。对于套印油墨要求后色序墨层有足够的紫外光透射率,保证下面墨层有足够的紫外光照射量,避免出现表墨干而底墨不干的印刷故障。不同品种的颜料对UV光的透射率是不同的,许多颜料对UV光的透射率随波长的增大而增大,无机颜料的透射率较高,UV光的颜料吸收层厚度大,这与无机颜料的结构稳定性有关,有机颜料分子结构中活性基(偶氮基)对UV光有较强的吸收作用,碳黑对UV光的透射率极低,是由于黑体吸收的结果。对典型的四色版UV油墨(品红、黄、青、黑)的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品红墨对313.1nm的光具有最大的透射率,该值为50﹪;黄墨对320nm的光具有最大的吸收率,其值为32﹪;青墨对285nm的光具有最大的透射率,其值为25﹪;黑墨对光的透射率接近零。因此,采用四色版套色叠印时,四色版墨的印刷色序为:黑墨—青墨—黄墨—品红墨,如果能在各色后设置与各墨最大透射率,相匹配的UV光源则会取得更佳的印刷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四色版墨的印刷色序为:黑墨—青墨—品红—黄墨,其原因一方面是黄墨对紫外光的透射率较高,能使底层墨适时固化,另一方面是黄墨的透明度大,更有利于印刷效果的表达。&&& 填料在油墨中作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固体份含量,改善油墨的流变性能,降低油墨的价格。填料的加入也会造成油墨对UV光吸收的阻碍,降低油墨的干燥速率,在选用时应充分考虑。UV印刷油墨中常用的填料有碳酸钙、氢氧化铝、二氧化硅、滑石粉、高岭土等。&&& 5、辅助剂&&& 为了改善UV印刷油墨的印刷适性和质量适性,在UV油墨配方组成中除以上所述的四个组分外,还需要加入辅助剂。UV油墨采用的辅助剂具有用量少、品种多和专一高效的特点。在此择其主要品种进行概述。&&& ● 阻聚剂&&& 为了防止UV印刷油墨在贮存期内发生交联,提高油墨的储存稳定性而加入的辅助剂。常用阻聚剂有对苯二酚、对甲氧基苯酚、对苯醌等,这些阻聚剂不会抑制光聚合反应,只是为了防止热聚合反应才添加的。&&& ● 消泡剂&&& 这种辅助剂是用以消除油墨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主要是针对低黏度的稀薄油墨品种,如用于凹版印刷、柔性凸版印刷的UV油墨。常用的消泡剂有有机硅油类、有机硅丙烯酸酯等。&&& ● 流平剂&&& 用以改善油墨层的流平性,减少印膜缩孔,有助于印膜光泽的提高。常用的流平剂有有机硅丙烯酸酯、硅酮等。&&& ● 抗冲剂&&& 用于金属卷材印刷的UV印刷油墨,印刷完成后因印品还要进行剪切、弯曲、冲压等机械加工,印膜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往往出现碎裂掉膜等故障,为了改善油墨抗压力加工的性能,通常采用加抗冲剂的做法。常用的抗冲剂如(甲基)丙烯酸磷酸酯。&&& UV印刷油墨采用的辅助剂除上述列举的几种外,还有许多品种,如为了改善油墨的流变性、提高油墨的抗水性、增强油墨的耐磨性等通常加入蜡进行改性,随着科技的进步,UV印刷油墨用辅助剂回不断的推出。&&& 二、UV印刷油墨的应用&&& UV印刷油墨目前占主导应用的领域包括标牌印刷、容器印刷,包装硬纸板印刷。UV印刷油墨业已应用于许多不同的印刷版型,通常包括湿式胶印、凸版印刷、丝网印刷和柔版印刷。凹版印刷应用较少。印刷基质也在不断地增加,UV印刷油墨可用于纸质、木材、塑料、金属等基质的印刷。不同的印刷所用UV印刷油墨的性能有所差异。&&& UV印刷油墨应用常规:&印刷方式&颜填料量 %&使用黏度 cp.s&成膜厚度 μm&固化速率 m/min&凹版印刷&6~9&150~300&2~4&70~100&柔版印刷&12~18&250~2000&2~5&60~150&丝网印刷&5~9&&10~25&10~25&凸版印刷&12~16&1&3~8&50~100&干式印刷&14~18&1&1~4&50~100&湿式印刷&15~21&1&1~3&15~400&&& 尽管油墨工程师根据印刷条件对UV印刷油墨进行了精心的目标设计,以期最大可能地适应印刷的要求;印刷使用者也希望油墨能够开封即用得心应手,但由于印刷因素的多变性,要得到普遍适应于各种印刷条件的UV油墨至少目前是不可能的。为了能更充分地发挥UV油墨的印刷优点,除了油墨工作者对UV印刷油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断创新外,印刷工作者对UV油墨的正确使用、印刷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印刷基质的进一步改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 UV油墨的发展动态&&& 为了进一步提高UV印刷油墨的性能,目前,着力于就是提高颜填料润湿性、固化速度、增强附着力及降低活性稀释剂的毒性等有关油墨性能的新型预聚物、活性稀释剂和光敏剂的开发和应用。&&& ● 改善颜料润湿性&&& 黏结料对颜料的润湿性直接影响着油墨的制造工艺性、印刷作业适应性及印刷质量适应性。如果颜料的润湿性不良,会造成油墨在制备过程中颜料不易分散,即使强力分散后,在贮存时短期内将出现颜料絮凝;油墨在印刷机上传递不良,印刷网点干瘪,印品丢调失色;尤其在胶印印刷中无法保证水墨的平衡,造成印刷难以控制甚至无法进行的问题。事实上许多印刷故障都是由颜料的润湿性不良造成的,因此改善颜料的润湿性往往是获得性能优良UV印刷油墨的关键。&&& ● 提高油墨固化速度&&& UV印刷油墨的优势在于可以瞬间干燥,这也是UV油墨备受关注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随着印刷设备的进一步现代化,印刷速度越来越快。面对如此高的印刷速度,最初的UV印刷油墨固化速度已难以适应,提高油墨固化速度以满足高速印刷的要求势在必然。&&& ● 增强油墨附着力&&& 附着力反映了印膜与印刷基质的结合牢度。&&& ● 降低活性稀释剂毒性&&& 许多用作活性稀释剂的丙烯酸化合物,由于毒性较大,对皮肤刺激性强而被限制使用,为此,世界各国开发了许多低毒性的活性稀释剂,比较成功的新型产品主要有烷氧基化的丙烯基醚化合物。&&& ● 光固方式的复合化&&& 光固方式的复合化主要采用自由基/阳离子复合光固化体系,由于该体系固化不受氧的影响,可深层固化且固化体积收缩小,因此,采用自由基/阳离子复合光固化体系,可以提高光固化速度。特别对深色厚层的丝网印刷油墨的墨层固化极为有利。自由基/阳离子光固化体系所用的预聚物和活性稀释剂主要有环氧树脂、环氧酚醛树脂、多环化合物、乙烯基醚类化合物等。阳离子光敏剂主要为碘翁盐、硫翁盐等。但自由基/阳离子复合光固化并非尽善尽美,也存在许多缺陷,如阳离子对油墨体系中存在的活性杂质敏感性高,易造成阳离子失活而使油墨慢干或不干。&&& ● 油墨结构的水性化&&& UV印刷油墨结构的水性化是目前UV油墨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除了UV油墨对环境友好等特点之外,油墨的安全性更高,体系黏度小,流动性好,对氧的阻聚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水降低体系固含量,固化膜中残留水分会降低印膜的性能。水性UV印刷油墨预聚物制备比较复杂,目前主要通过将预聚物进行机械分散或乳化,也可以通过引入水溶性基团(--COOH、-O-、-COO-、-OH、-NH-)的方法来制备。光敏剂也要选用水溶性大的光敏剂。水性UV印刷油墨的主要局限于易挥发场所或吸水性基质表面。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所有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丝印特印行业十大品牌
电话:0传真:0
您现在的位置: >
> 环保油墨知识
UV油墨上光新看点:逆向上光工艺
发表时间:&&作者: && 来源:中益油墨 && 浏览:
& 资讯导读: & 为提高标签UV印刷的利润空间,一些标签企业纷纷开始在印后加工环节提升软硬实力,在兼顾成本及效率的原则下,采用差异化方针,以拉开与一般厂家的差距。在此过程中,“UV上光”成为了标签UV印后加工的首选。这里,公司针对UV光油的相关情况及逆向上光工艺,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与大家供大家参考。 & 资讯主图:逆向上光工艺效果示意图 & 资讯详情: & 一、UV光油的基本情况 & UV光油产品种类多,不同种类间性能差异大,应用领域也各不相同,其中的“门道”也难于厘清,在此,根据目前市场上常见的UV光油产品进行了简单梳理。 & 按照光油黏度的不同,UV光油可分为墨斗型UV光油、涂布型UV光油两大类。市面上有一种比较简单的区分方式:若采用1公斤敞口“铁罐或塑料听”包装、价格在每公斤上百元,多为墨斗型光油产品,适用于胶印、凸印及网印等印刷工艺;若使用10公斤、20公斤甚至50公斤等容量的“小口桶”包装,且产品像水一样稀,价格一般约在每公斤几十元,以涂布型UV光油居多,适用于柔印、凹印等印刷工艺。 & 按照最终标签上光效果的不同,UV光油可分为UV亮光油、UV亚光油(或消光油)、UV雪花光油、UV皱纹光油、UV珠光光油、UV磨砂光油及其他特殊效果的UV光油等。 & 按照实现上光的印刷方式的不同,UV光油可分为下表中的几种: & 至于选用何种UV光油产品,关键需要看终端客户想要达到何种印刷效果,再结合上光设备的特点来共同决定。 & 二、UV上光工艺的选择及效果说明 & UV上光工艺与加工企业所用的设备息息相关。目前,常用的上光工艺有印刷单元印版上光、机组末端涂布单元上光(属于网纹辊涂布)以及单机涂布上光等。其中,印刷单元印版上光可实现局部上光和满版上光两种形式,而机组末端涂布单元上光和单机涂布上光往往只能实现满版上光一种形式。 & 对于胶印机组和凸印机组来说,只能使用黏度较高的墨斗型UV光油产品,否则,较稀的光油易从墨辊侧面漏出,污染设备及印刷品。而且,较稀的光油会造成“飞墨”等印刷故障。 & 常用的墨斗型UV光油分为亮光油与亚光油两种,可直接印刷于墨层表面,一方面用以保护墨层,另一方面可打造具有装饰作用的亮光或亚光效果。其中,在胶印工艺中应用UV亮光油时,建议前端色墨不要采用紫外灯照射固化,直接采用“湿压湿”的印刷方式,以提高光泽度,否则,易造成UV印刷品整体光泽度下降。但对于UV亚光油来说,要求其前端色墨采用照射固化后再印刷亚光油,即进行“湿压干”的印刷方式,以达到较好的亚光效果。 & 卫星式或间歇式凸印机,每个色组后面都带有紫外灯固化装置,无法实现“湿压湿”上光工艺,因此使用墨斗型UV亮光油效果就不太好,更多是采用UV亚光油。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墨斗型UV亮光油黏度高,流平性不良,且印刷墨层极薄,厚度往往只有1~5μm,所以整体亮度远达不到涂布型UV亮光油的展现效果。 & 很多企业采用网纹辊或凹版涂布设备时,为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选用涂布型UV亮光油或亚光油来替代覆膜工艺的亮膜及亚膜。这样一来,涂布的产品不仅具有所需的光泽效果,且质感好,具有良好的耐溶剂性及耐刮擦性等特点,缺点是无法实现局部上光,只能满版上光。 & 网印上光的最大优点是墨层厚(墨层可在10~50μm范围内进行自由调节)、遮盖力可控、饱和度高,可以实现一些特殊效果,如雪花、皱纹、磨砂等,缺点是印刷速度较慢、成本高,不适合大批量快速印刷标签。 & 三、逆向上光工艺分析 & 目前,UV上光工艺并不局限于单一设备或某一种具体的光油产品,一般是多种类型的组合。随着新型光油产品的出现以及上光设备的不断发展更新,越来越多的一次成型特殊效果得以问世。 & 以往加工企业若要在同一枚标签表面实现“局部上亮光,局部上亚光”的效果,一般需要用到胶印、网印或柔印等多种印刷方式,生产效率不高,套准也很困难。另外,为实现精准的局部上光效果,可能废品率也会很高。但现在这种情况有所改善,市场上正流行一种“逆向上光工艺”,即是典型的亮光与亚光效果同时在一枚标签上一次成型的工艺。 & 逆向上光工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涂布型UV光油与底印UV光油(墨斗型UV光油)的“互斥”原理,一次性实现凹凸质感和不同光泽的效果,即在无底油处涂布上光油实现亮光效果,有底油的地方涂布上光油后,实现亚光效果。该工艺可以通过控制UV底油的用量或网点大小,来实现UV上光后的明暗(或称起皱收缩强弱)变化。 & 逆向上光工艺的建议印刷次序主要有三种: & (1)UV色墨印刷→UV照射固化→UV底油印刷→UV照射固化→UV光油涂布→UV照射固化; & (2)UV色墨印刷→UV照射固化→UV底油印刷→UV光油涂布→UV照射固化(中间不照射); & (3)UV色墨印刷→UV照射固化+(脱机二次印刷)+UV底油印刷→UV光油涂布→UV照射固化。 & 针对逆向上光工艺,笔者还总结了一些对上光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及调整方法,可供参考。从印刷速度的影响来看,速度慢会使光油有更长的反应时间,凹凸感较强;从机组间UV固化程度的影响来看,固化程度高更容易产生“互斥”,凹凸感较弱;从UV底油的上墨量来看,墨量大更容易产生“互斥”,凹凸感较弱;从UV光油的涂布量来看,涂布量少更易产生“互斥”,凹凸感较弱;从涂布型UV光油的黏度高低来看,低黏度的更容易产生“互斥”,颗粒较小;从涂布型UV光油的涂布压力大小来看,压力小更容易产生“互斥”,颗粒较小。 & 在逆向上光工艺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UV底油固化过度时,后续涂布的上光油可能在刮擦时脱落,印刷时请务必对光油的附着性进行确认。为了达到所要求的“互斥”效果,有时需要进行微调。 & 使用条件不同,光油间的互斥性也有差异。印刷工艺、UV灯管固化功率、UV灯管位置、UV底油及涂布光油的使用量不同,均会引起不同的上光效果,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印刷条件,以保证标签的再现性。 注:本海报由中益UVUVU系列4色+白色+逆向上光工艺印制,业内人士可到我司各大经销点取阅。 & 目前,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已有几千家企业从事标签UV印刷业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受益于日化用品、洗涤用品、医药、食品、化妆品、家电和物流等行业的快速增长,标签UV印刷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UV上光工艺由于具有操作方便、效率高且价格适中等优势,也必然会日益受到广大标签企业的持续关注! & 相关推荐:
此文关键字:UV油墨 UV光油
版权信息:中山市中益油墨涂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地址: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群富工业区29号&&电子邮箱:zysw@投诉监督电话:5&&业务传真:0&&销售服务电话:0备案号:&&您当前的位置:&>&&>&
&油墨调色新手要谨慎,调色四大误区你知道吗?
uv油墨适性调节时四大误区分析在胶片生产过程中,经常要对所使用的油墨进行适性调节。以适应对不同产品、不同纸张的印刷需要。对油墨进行适性调节。是通过在油墨中加入适当辅助料加以实现的。由于人们对辅助料认识的不尽相同或抱有偏见,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很可能进入某些&误区&,产生不尽如人意的结果。
一、完全用去粘剂替代调墨油
在生产过程中。当印刷大面积实地版时。油墨在墨辊传递过程中不易被打匀或者发生纸张&掉毛&、印品粗糙现象时。一般是油墨粘性过高所致。
去粘剂及调墨油都能降低油墨的粘性,但它们的性质不完全一样。去粘剂在降低油墨粘性的同时也具有抑制油墨干燥的作用及降低墨层与纸张粘着力的性质。调墨油在油墨中,能起到降低油墨粘度和增加油墨流动性的作用。可对墨层干燥速度虽有影响但不甚明显。如果在油墨中一味添加过量的去粘剂来达到降低油墨粘度的作用,很可能产生&印逑不干&或墨层&粉化&的现象。所以在添加去粘剂时要注意&量&的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使之保持在适当的比倒之内。并同时增加干燥剂的用量。以避免产生上述不良后果。
二、用白墨作为冲淡剂
个别色墨需要在原墨中加入冲淡剂使之成为浅色墨,这种冲淡剂应具有无色透明的性质。亮光浆及维利油均是较为理想的冲泼剂,它具有不改变原墨色相但能改变原墨深浅的作用。如果把白墨作为冲淡剂使用。是不妥的。因白墨具有白色的色相,它会改变原墨的色相使原墨趋向白嫩的玉色墨而并非成为浅色墨。这就有悖于操作者需要浅色墨的原意。且在胶印过程中。如果油墨中白墨成分过多,因白墨颜料颗粒比重大,在油墨输送过程中会发生颜料颗粒堆砌在印版或橡皮布上。而引起印迹粗糙的弊病。
三、不区分防粘剂和去粘剂的不同作
油墨中加入防粘剂,能起到防止或减轻印刷后的纸张表背面粘脏问题。而去牯荆是降低油墨粘性,它主要是在印刷时油墨转移的过程中发挥其作用的。如果不加区分地把二者混为一谈,很可能产生出其它问题。
假若为了防止纸张表背面油墨粘脏而在油墨中加入去粘剂,去粘剂的&不干&性质会使印品墨层干燥时间延长而适得其反地使纸张表面而更易粘脏。
另一方面。如果为了降低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的粘性而加入较多的防粘剂,它不但不能很好地起到降粘作用。还会使油墨&粗化&。使之失去光泽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四、不重视红爆油与白爆油的区别
红燥油(又称钻燥油)和白燥油(又称燥油)虽然都是油墨的干燥剂,但由于二者各自组成的成分不同。使其对璺层的干燥形式也不尽相同。
油墨中加入红燥油后能使墨层表面氧化结膜的速度大大加快即在墨层表面快速干燥。但红燥油却不能促使墨层内部的干操速度有较大的提高。白操油具有促进墨层全面干燥的性能,当油墨中加入白燥油后,墨层表面和内部的干燥速度都能有较大的提高。因此。我们在使用干燥剂的时候。必须注意其二者干燥形式的区别。例如。对于墨层表面干燥而言。红燥油优于白燥油。
但如遇印刷墨层较厚的实地版或纸张由于酸碱度的关系本身对墨层的干燥性能不佳的时侯,倘若操作者单纯地使用红燥油作为墨油干燥荆,很可能出现墨层表面已干但内部不甚干燥的状态。这样的印品,在遇有外力搓擦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地把墨层擦掉使印品留有被搓擦的痕迹而影响产品质量。
另外,在印刷金墨、银墨而需要添加干燥剂时。一般应使用红燥油而不宜添加白燥油。因为白燥油与金墨、银墨结合后。具有使原有墨色趋于灰暗的倾向。这样印品就会影响金、银墨的光泽效果。如何提升UV光油耐磨性和附着力
客服热线400-022-5066
印刷机类别/ Products
你们的位置:首页 > 印刷机知识
如何提升UV光油耐磨性和附着力
发布日期:[]
  UV上光是包装印刷职业常见的一种外表整饰技术。彩盒印刷公司(格外是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有出口事务的彩盒印刷公司)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对印品进行UV上光后,UV光油膜层的耐磨性和附着力欠安,尤其是印品选用金属油墨(金墨或银墨)印刷后再进行UV上光时,这种表象尤为杰出。
  通常情况下,彩盒印刷公司通常经过替换UV光油来处理这个疑问。本来咱们不应当只将思路局限在替换UV光油上,而是应当发散思想,将思路转换到改变彩盒的出产技术道路或调整有关技术参数方面。
  处理思路
  惯例的瓦楞彩盒出产技术道路为:制版和切纸&一般印刷&过UV底油&过UV面油&裱瓦楞&模切&糊盒。经屡次实验,笔者将改善瓦楞彩盒出产技术的办法总结如下。
  (1)制版和切纸&UV油墨印刷+联机UV上光。实验证实,这种出产技术能大大进步UV光油在金属UV油墨上的耐磨性和附着力,可是金属UV油墨在市场上较为罕见,需求格外定制,价格昂贵,且印刷时还须选用UV印刷机。通常,小型彩盒印刷公司大多没有UV印刷机,因而这种出产技术只适用于有些彩盒印刷公司,普遍推广的含义不大。
  (2)制版和切纸&一般印刷&网印UV上光。这种出产技术也能处理UV光油在金属油墨上耐磨性和附着力差的疑问,但网印UV光油本钱较高,且环保功能不及水性UV光油。别的,很多彩盒印刷公司都没有全自动网印机,只有出产功率较低的半自动网印机,因而这种出产技术也只能适用于有些彩盒印刷公司,不值得普遍推广。
  终究在重复验证以后,咱们清晰了处理该疑问的思路:选用高耐磨性UV面油来进步耐磨性,并经过调整技术参数或替换资料来确保UV底油的附着力。由于经过了两次上光,光油膜层较厚,使得高耐磨性UV面油的耐磨性更有保证,下一步只需着力处理影响UV光油附着力的关键因素&&印刷油墨和UV底油。
  处理办法
  在处理疑问之前,首要需求了解客户对彩盒的需求及检查办法。
  (1)检查彩盒UV光油的耐磨性,办法如下:①若彩盒需求海运,可用实践报关时选用的纸箱装好一箱实践商品,或装好一箱分量标准与实践商品共同的商品模型,放在模仿运送实验机(振荡实验台)上振荡2小时以上,以彩盒外表无显着的UV光油膜层或墨层坠落为合格;②将彩盒样品放在耐摩擦实验仪上,用22N的砝码来回擦80次(分量和次数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而定),以无显着UV光油或油墨坠落为合格。
  (2)检查彩盒UV光油的附着力,办法如下:①将3M通明胶带用力贴平在彩盒外表,然后以45度角的方向敏捷、用力扯开胶带,以不黏掉UV光油膜层或墨层为合格;②用HB铅笔芯在彩盒UV光油膜层外表用力来回划,以不划掉UV光油膜层或墨层为合格。
  当前市场上出售的银墨中所含银粉的构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接近圆形的颗粒状构造;另一种是相似&鱼鳞&的片状构造。前者更有利于UV底油的吸附,后者则更能表现出油墨的金属光泽和质感。而当前市场上出售的金墨中所含金粉的构造却只有一种:相似&鱼鳞&的片状构造。因而,UV底油在金墨上的附着力比在银墨上要差得多,处理起来也对比麻烦。笔者还了解到:油性UV底油在金属油墨上的附着力比水性UV底油要好。可是,在改善后的技术中运用的也是油性UV底油,但其在金属油墨上的附着力疑问仍然没有得以处理,因而咱们只好将重点转移到金属油墨的改善上。
  在检查疑问彩盒UV光油的附着力时咱们发现:被3M通明胶带黏掉的不只是UV光油膜层,还有一有些墨层。此外,咱们还发现在完成惯例印刷工序且金属油墨彻底枯燥后,当用手指悄悄划过印品外表时,手指上会留下一层薄薄的金属粉末。由此咱们判断:可能是金属油墨中的连接料不行。于是咱们在金属油墨中增加了一些通明油墨,再次测验发现,UV底油在金属油墨上的附着力有了明显进步,但仍达不到客户的需求。对此,咱们将增加的通明油墨换成快干光油,这样一来,UV底油在金属油墨上的附着力疑问就基本处理了。可是快干光油的增加减弱了金属油墨的色彩,致使印品色彩发生了少量改变,因而须在金属油墨中增加少量四色油墨进行重新调配。此外,在UV上光以后的3个工序中,主要是彩盒的含水量会对UV光油的耐磨性产生影响,因而还需求对其进行必定的控制。
  计划总结
  最终,笔者对于UV光油在金属油墨上的耐磨性和附着力的技术要点,作出如下总结。
  (1)出产技术道路:制版和切纸&一般印刷&过UV底油&过UV面油。
  (2)选用高耐磨性UV面油、油性UV底油。
  (3)在金属油墨中增加10%~20%的快干光油(详细比例以金属油墨彻底枯燥后,手指悄悄划过印品外表,手指上基本不留金属粉末为准,若金属油墨色彩被减弱,可经过增加四色油墨进行调配)。需求着重的是,必定要等金属油墨彻底枯燥以后再过UV底油。
  (4)快干光油中均含有油墨催干剂,假如金属油墨增加速干光油后仍较难枯燥,可适当增加催干性质与白燥油相同的催干剂(增加量&3%),切忌不可增加红燥油,由于红燥油只能加速墨层外表的枯燥速度,而不能加速墨层内部的枯燥速度。
  (5)在上光以后的工序中,彩盒的含水量须控制在16%以下。
  (6)固定出产技术道路中各种资料的品牌,且一般印刷、过UV底油、过UV面油工序的各种技术参数要保持稳定,并做好有关记录。
Copyrigh (C) 2012 广州市中铭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维护:
电话:020-307226
传真:0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v油墨固化后如何清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