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损失和存货跌价损失准备是属于什么科目类型

当前位置:&>&注册会计师&>&会计
会计(2015)
老师,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属于什么会计要素,借贷方分别的怎样的??[答疑编号:]
老师,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属于什么会计要素,借贷方分别的怎样的??
还没报读课程?来这里选购吧&
知识点出处:&>&会计&>&<a
href="/openqa/showQaList.html?examId=713&year=&>&第一章 总论
本章所有知识点: |
本题/页答疑
注册会计师考试
唯美凉音 提问:
老师会计考试综合题& 我记住了几个,请老师帮我看下对不对
4.甲公司与乙公司的控股股东丙签订协议,以股权换股权方式 3股换1股 ,发行6000万股,取得丙控股股东持有的乙公司80%股份。
甲公司股票每股价格为3元,乙公司股票股价为9元
甲公司股本为5000万股,乙公司股本为2500万股
问题一:确定企业合并类型,购买方,被购买方& 及理由
答案: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乙公司为购买方,甲公司为被购买方
&理由:甲乙公司合并前不存在关联关系,甲公司发行6000万股股票,取得丙股东持有乙公司80%股份,导致乙公司持有甲公司55%股份【+6000)】,控制了甲公司,构成反向购买。
问题二:甲公司取得乙公司80%股权的投资成本,并编写分录
答案:成本= 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18 000
贷:股本 6000
&&&&&&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2 000
问题三,在合并财务报表上的企业合并成本及商誉
答案:企业合并成本=2500x80%/()x9=32999.99(其实四舍五入应该是 33 000& 但是我写32999.99,请问能得分吗)
老师,有几个杂问题
kpmg 提问:
夸章节有几个问题就发在这里了。
1. 对于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不用即期汇率的话,用什么利率折算?
2. 对于预收账款,是不是都是分期结转收入?
3. 对于&或有事项不能确认为资产或者负债&这句话要怎么理解,预计负债不是对或有负债的确认吗?
4. 还有如何理解& 或有事项被确认为资产之前要确认为负债&?
技术部进行测试!老师辛苦啦
xmantest 提问:
技术部进行测试!老师辛苦啦
综合题演练
唯美凉音 提问:
轻一2016 & &P471 专题10 & &
问题(3) & 假如合并日 2016年 1月1日 &除了 应收账款公允价值 为200 ,账面价值为300,其他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相同。 截止日 &该应收账款尚未收回。
那么计算2016年调整后净利润, 要怎么考虑呢,请老师按照答案中的模式 做一下分录
这道题为什么不用借款利息资本化呢
duyanguang 提问:
(4)8月26日,甲公司与其全体股东协商,由各股东按照持股比例同比例增资的方式解决生产线建设资金需求。8月30日,股东新增投入甲公司资金3200万元,甲公司将该部分资金存入银行存款账户。9月1日,生产线工程开工建设,并于当日及12月1日分别支付建造承包商工程款600万元和800万元。甲公司将尚未动用增资款项投资货币市场,月收益率0.4%。甲公司对该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如下:
理由:采用增资的方式筹集资金,此时应该是将取得的现金增加股本金额,同时闲置资金的利息收益应该冲减财务费用。
更正分录为:
老师,这道题为什么不用借款利息资本化呢?
本知识点其他学员的提问
老师,有几个杂问题
kpmg 提问:
夸章节有几个问题就发在这里了。
1. 对于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不用即期汇率的话,用什么利率折算?
2. 对于预收账款,是不是都是分期结转收入?
3. 对于&或有事项不能确认为资产或者负债&这句话要怎么理解,预计负债不是对或有负债的确认吗?
4. 还有如何理解& 或有事项被确认为资产之前要确认为负债&?
测试部进行测试背时啊啊
da_test_tester11 提问:
测试部进行测试背时啊啊
技术部进行测试!老师辛苦啦
xmantest 提问:
技术部进行测试!老师辛苦啦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ushiyunhao 提问:
轻一 P63 例题2在计算资本公积时为什么要减去交易费用50?相关费用不是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吗?为什么会形成定向增发股份的账面价值?
关于实质重于形式
老师您好,请问&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租赁资产、租期长短、租赁费用、费用的支付方式以及出租方和承租方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注册会计师
京公网安备:号&&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资产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准备在哪些地方有所不同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等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时,所形成的或有损失。如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形成的损失。在中,还有一个名词与之很相似,那就是资产减值准备。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资产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准备在哪些地方有所不同。
资产减值损失和的区别:
  资产减值准备是说还不能确认资产已经减值,只能说资产可能减值,所以要计提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损失是说已经确认了该资产确实已经发生了减值,所以要确认损失;
  1、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如果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确定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此外,企业的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款等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科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存货跌价准备的纳税调整及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 重点推荐- 商业会计杂志社
                    
按标题搜索
按作者搜索
存货跌价准备的纳税调整及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摘要:在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上,由于会计核算与税收的规定不一致,必将产生纳税调整及相关的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因此,本文将通过例解的方法,并同时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具体阐述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转回以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后存货出售或耗用时涉及的纳税调整与相关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以求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 关键词:存货跌价准备 纳税调整 所得税 暂时性差异 会计处理
&&&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存货准则)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企业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并按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由此可见,存货跌价准备是指由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而在会计核算上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部分所作的一种谨慎性处理。也就是说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不能收回的部分,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并同时形成资产减值损失。在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上会计核算与税收的规定不一致,必将产生纳税调整与相关的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因此,本文将通过例解的方法,同时按照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具体阐述有关存货跌价准备的纳税调整与相关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以求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 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涉及的纳税调整与相关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 (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涉及的纳税调整
&&& 按照存货准则的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就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因此在计算应交纳所得税时,是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并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先确定应税所得,再乘以适用所得税率求得,其计算公式为:当期应交纳所得税=[当期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所得税率。
&&& 例1:甲企业A种存货取得成本为5万元,2010 年12月31日,企业确定A种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4万元。假设该企业当年实现利润总额3 000万元,所得税率为25%,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按条例规定,2010 年12月31日,甲企业1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但按存货准则的规定,甲企业在日,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万元,作为资产减值损失,已计入当年利润3 000万元中(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所以,2010年度甲企业的应税所得应调整为 3 001(3 000+1) 万元,当年应交纳所得税为750.25万元(3 001&25%)。
&&& (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涉及的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使得存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了差异,从总体上看,这种差异虽然是暂时的,但是如何对这种差异进行会计处理,正是所得税会计要解决的问题。《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要求企业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
&&& 沿用例1的数据资料,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具体阐述甲企业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涉及的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其步骤为:
&&& 第一步,确定A种存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 首先,确定A种存货的账面价值。存货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照存货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用公式表示:存货账面价值=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成本或余额-减值准备。所以,A种存货账面价值=5-1=4(万元)。
&&& 其次,确定A种存货的计税基础。所得税准则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所称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按上述规定,A种存货的计税基础为其取得时的成本5万元。
&&& 第二步,比较A种存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情况之一:就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因为A种存货的账面价值(4万元)小于其计税基础(5万元),因此就产生了1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第三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假定甲企业预计未来可以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则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用公式表示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适用所得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期初余额=1&25%-0=0.25(万元)(说明:&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年初余额为0)。
&&& 第四步,确认所得税费用。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应交纳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当期应交纳所得税见纳税调整部分;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的规定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为: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纳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当期应交纳所得税+当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750.25+0-0.25=750(万元)
&&& 第五步,账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7 500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2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 502 500
&&& 二、存货跌价准备转回涉及的纳税调整与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 (一)存货跌价准备转回涉及的纳税调整
&&& 按照存货准则的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计量。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的利润总额;按照条例的规定,转回的金额不应计入当期应税所得。所以,企业计算当期应交纳所得税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 例2:承例1,甲企业2011 年12月31日,确认A种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5.5万元。假定2011 年实现利润总额仍为3 000 万元,所得税率仍为25%,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 从例2可知:甲企业2011 年12月31日,A种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5.5万元,与2010年末相比回升了1.5万元,但是2010年末计提跌价准备时减计的金额只有1万元,按照存货准则的规定,2011年末A种存货的价值只能恢复1万元,其会计处理为:借记&存货跌价准备10 000元&,贷记&资产减值损失10 000元&。说明2011 年的利润总额3 000万元中有1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恢复金额。但是,由于这1万元的恢复金额不得计入当年的应税所得,所以2011年度甲企业应税所得应调整为 2 999 万元(3 000-1),当年应交纳所得税为749.75万元(2 999&25%)。
&&& (二)存货跌价准备转回涉及的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增加了存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没有发生变化。如果存货跌价准备全额转回,存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存在暂时性差异,那么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全部冲销,并形成所得税费用;如果存货跌价准备部分转回,存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缩小,那么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算冲销相应的金额,并形成所得税费用。
&&& 现沿用例2中的数据资料,甲企业2011年12月31日,存货跌价准备转回涉及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其步骤同样是:
&&& 第一步,确定A种存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A种存货的账面价值为5万元(5-1+1);A种存货计税基础仍为5万元。
&&& 第二步,确定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于A种存货的账面价值(5万元)等于其计税基础(5万元),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 第三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算公式同前,在此及后均略)。当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0&25%-0.25=-0.25(万元)(注:&-&表示应冲销额,后同)。
&&& 第四步,确认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同前,在此及后均略)。所得税费用=749.75-(-0.25)+0=749.75+0.25=750(万元)。
&&& 第五步,账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7 500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红字)2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 497 500
&&& 例3:承例2,假定2011末A种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4.5万元,其他因素不变。其纳税调整及相关的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步骤与前面基本相同,具体步骤略,处理结果如下:当年应税所得应调整为2 999.5万(3 000-0.5),应交纳所得税为749.875万元(2 999.5&25%);A种存货的账面价值为4.5万元(5-1+0.5),计税基础为 5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0.5万元,当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0.5&25%-0.25=-0.125(万元),所得税费用=749.875+0-(-0.125)=749.875+0.125=750(万元)。
&&& 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后存货出售或耗用时涉及的纳税调整与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 (一)计提跌价准备后存货出售或耗用时涉及的纳税调整
&&& 计提跌价准备后存货出售或耗用时,计入当期损益的销售成本是该存货的账面价值(成本-跌价准备),按照条例的规定,存货出售或耗用时,税前扣除额是其成本。因此,企业计算当期应交纳的所得税时,仍需进行纳税调整。
&&& 例4:承例1和例2,假定日,将A种存货出售,出售收入为6万元。该企业当年实现利润总额仍为3 000 万元,所得税率为25%,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 2011年12月31日出售A种存货,出售收入6万元,会计准则和条例均确认,无需调整。
&&& 计入当年利润总额销售成本只有4万元,即: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 000-10 000)(计入利润总额) 40 000
存货跌价准备&&&&&& (冲销2010年计提的跌价准备) 10 000
贷:库存商品&&&&&&&&&&&&&&&&&&&&&&&&&&&&&& (取得成本)50 000
税前准予扣除额为成本5万元,当期应税所得应调整为2 999万元(3 000-1),当期应交纳所得税为749.75万元(2 999&25%)。
&&& (二)计提跌价准备后存货出售或耗用时涉及的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 计提跌价准备后存货出售或耗用时,该存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均为零,不产生暂时性差异,但是已经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冲销,并形成所得税费用。依据例4中的数据资料,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甲企业2011年12月31日,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其步骤与前面的处理步骤相同。
&&& 第一步,确认A种存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A种存货的账面价值为0万元,而计税基础为0万元,
&&& 第二步,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A种存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均为0,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 第三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0&25%-0.25=-0.25(万元)。
&&& 第四步,确认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749.75-(-0.25)+0=749.75+0.25=750(万元)。
&&& 第五步,账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7 500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2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 497 500&&&&&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国家税务总局网,.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网,.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 & 《商业会计》杂志 图文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copyright & COMMERCIAL ACCOUNTING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订阅热线:010-(发行部)(编辑部)(传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存货跌价损失负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