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有几种

央行昨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1000亿元|央行|金融机构_凤凰财经
央行昨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1000亿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讯(记者
程婕)昨天,央行官方微博证实,12月18日,央行对13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1000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25%。央行表示,此举旨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将同时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
本报讯(记者
程婕)昨天,央行官方微博证实,12月18日,央行对13家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1000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25%。央行表示,此举旨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将同时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826707
播放数:603275
播放数:237814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常备借贷便利的实施效果分析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常备借贷便利的实施效果分析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最新播报:
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
  新华网北京1月21日电(记者刘铮、王培伟)中国人民银行21日宣布,近期续做了到期的2695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并新增500亿元。
  记者从央行了解到,此举是为了继续发挥中期借贷便利的结构性引导功能,强化正向激励作用,同时也为应对春节前的流动性季节性波动,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
  这次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的对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期限3个月,利率3.5%。
  所谓中期借贷便利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采取质押方式发放,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央行在2014年9月份创设了中期借贷便利,并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在9月和10月向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分别投放5000亿元和2695亿元,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
  央行在创设中期借贷便利时解释说,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平稳适度,支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需要根据流动性需求的期限、主体和用途不断丰富和完善工具组合,以进一步提高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前不久举行的2015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明确,2015年将不断补充和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央行频繁使用中期借贷便利 有其不得已的苦衷--百度百家
央行频繁使用中期借贷便利 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央行频繁使用中期借贷便利有苦衷;一是汇率波动引导人民币贬值导致国内市场流动性暂时紧张;二是中期 借贷便利具有较强调控灵活性。
4月份,稍微留意,就会发现央行频繁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先后已3次(其中4月25日2670亿元,4月18日1625亿元,4月13日2855亿元)进行MLF操作,释放流动性7150亿。加上今年之前已操作的5次,释放市场流动性逾万亿元。
中期借贷便利,由央行2014年9月创设的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采取抵押方式,通过商业银行向市场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包括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期限一般为3个月,到期后可以申请展期,也可以和央行重新协商确定新的利率,MLF可以提供市场流动性,补充市场流动性不足;同时也可以稳定中期利率政策,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显然,央行频繁使用中期借贷便利,目的依然相当明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以配合今年中央政府确定的稳健略显宽松政策顺利实施。
或许有人会问,在现有商业银行存款准备率依然较高的情况下,央行完全可通过降准来释放流动性,可为何不用、却反而不厌其烦地使用中期借贷便利来影响市场流动性?这不显得多此一举吗?仔细分析,央行也是深有苦衷的,是不得已而为之:
从直接原因看:一方面,由于汇率波动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引发人民币贬值,导致资本有所外流及外汇占款持续减少,从而流动性供给总体收紧,二季度是商业银行贷款旺季,如果不适度补充流动性,会影响到商业银行贷款发放。尤其,面对4月份企业缴税与MLF大量到期可能造成的流动性缺口,此时央行通过MLF操作提供中期流动性供给就显得更加及时,并持续给予金融体系流动性支持亦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4月份以来,市场对央行增加流动性供给一直存有期待,其中续做MLF的预期最浓。4月是季度首月,因上季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收,当月财政存款净增量往往较高,将形成流动性回笼;更关键的是,4月中旬有5510亿元MLF到期,包括4月19日有3280亿元3个月MLF到期、21日有1175亿元3个月MLF和1055亿元6个月MLF到期。在外汇占款增量不济的情况下,金融体系可能出现流动性缺口,只能寄望央行通过开展货币政策操作予以弥补,续做MLF不仅直截了当,所投放资金在时效上也更为匹配,自然成为操作首选。
从货币操作工具利弊看,中期便利借贷比降准更具灵活性、可操作性,央行能做到随时收放自如:首先,降准与中短期货币操作工具,虽都是数量化货币政策工具,但降准是比较长期的货币政策工具,而无论MLF中期借款便利、还是SLF短期借款便利,都属中短期流动性安排。因此央行使用短期货币流动性安排工具,能体现了央行货币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今年已进行了一次降准,如果再次降准,短期内不会把释放的流动性收回去,加上目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会使得整个市场流动性非常宽松,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世界各国对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及贬值压力,会再次释放人民币长期宽松信号;这样会再次加剧人民币汇率市场动荡,令人民币继续承压,无论对人民币国际地位提高、还是对中国资本市场稳定都将形成不利冲击,不得不令央行更加谨慎地实施降准货币政策。再次,降准释放充裕流动性,虽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利率;但如果过度采用降准措施,可能导致对短期利率过大下行压力,也对稳定资本流动和汇率稳定产生不利影响。而且,释放过多市场流动性,因为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存款基准利率和实体经济关系在不断减弱,就是说银行间资金市场利率下降并不能传导给实体经济,使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直接下降,尤其过多的流动性也并不能真正注入实体经济,达到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之目的。央行在降准中也是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的。最后,更应看到,目前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据央行公布数据,2016年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4.62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1个和1.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2.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4.7个和19.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47万亿元,同比增长4.4%。一季度净投放现金1435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如果通过降准再释放流动性,会进一步抬高M2总量,而且3月底CPI已超过2%,如果市场流动性过多会很快催生CPI升高,加剧通胀潜在压力,影响民众生活幸福指数。
显然,目前央行在执行货币调控政策上,始终盯住两个目标,一方面要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到流动性太过宽松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较大压力,形成负面冲击。短期货币工具即便有助两个目标实现,但仍具有较大局限性,终归只是权宜之计;且SLF等工具对准备金率并不是完全替代的,加上短期货币操作工具需商业银行付出成本,远比不上降准无成本资金,央行二季度下调1次准备金可能性依然较大。
(更多内容请关注莫开伟微信公众号:kaiweicaijing;微& 信& 号:M;新浪微博:M莫开伟;百 度百家:莫开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454
热门文章HOT NEWS
中通快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IPO,成为登陆美国股市的第一家中...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备借贷便利利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