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联系和发展五大环节及其辩证看待事物作文素材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你可能喜欢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2)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4)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如何理解马克;(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4)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
(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PS: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回答哲学基本问题中何为第一性的问题,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方法论,是回答世界事物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是联系的还是静止的。是否唯物与是否为辩证法没有关系,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物质是在时空中运动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4)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3.世界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原理: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个人和社会都是向前运动、变化的。要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学静止不变的观点,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如意否定自己或者社会。而且,发展是内部矛盾运动决定的,不能消极依靠外部力量。
4.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指对立性(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
(2)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是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的积累过程,就会发生质变;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6.辩证的否定观。
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 四、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有保留。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及其特点)
(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其内容是:第一,认识住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仅提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且揭示了这种能动反映的基础和机制,这就是实践。由于实践不仅能把客观事物提供给主体作为认识的内容,而且能为主体提供加工,改造客体内容的认识模式,从而把认识的反映性和创造性统一起来,所以,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其次,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导致实践失败。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
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说: 首先,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其次,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应当是历史的。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再次,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转变到另一个具体过程的时候,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而转变,如果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这就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思想落后于实际,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原有的矛盾尚未得到充分的暴露和展开,向另一个具体过程推移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人们硬要把将来可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阶段,这同样是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3. 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1)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条件性、有限性。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二是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2)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没有离开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也没有离开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绝对性真理长河中的
一个成分,都是以往实践和认识的终点,又是进一步迈入绝对真理的起点,人们向绝对真理的接近,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
(3)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僵死的教条或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两种错误倾向。
4.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真理,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的真理。价值,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和要求为内容的特点的实践目标。
价值和真理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第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第二,价值的实现是以把握相关真理为前提的;第三,正确的价值认识的形成是以相关的真理为依据的;第四,真理必然具有价值;第五,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人类的实践活动只有做到既遵循真理原则,又遵循价值原则,才能获得成功。正是基于实践的这一要求,人们逐渐形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形成了以两者统一作为实践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的原则。成功的实践必须坚持真理原则。科学精神本质上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坚持真理原则的客观要求这种意识的精神升华,是一种在实践中服从真理、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自觉意识。成功的实践还必须坚持价值原则。人文精神是人们在实践中必须做到以满足主体的需要为目标这种精神的升华,是以尊重人、爱护人、关注和促进人民利益和社会进步为核心的求善、求美的自觉意识。
在实践中,坚持做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发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可以促进人文精神。另一方面,发扬人文精神,具有制约科学发展方向、促使科学技术在应用中不会被用于为害人类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性(包括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1)社会存在(也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是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本质上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性。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 社会存在。 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第二.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第三,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不是消极地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它作为不同于社会存在的特殊领域,有它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社会意识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步性就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原理(内容、表现、方法论意义)。
①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下不断向前发展的;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形成和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这是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活动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从而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并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是人们不能选择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表现,是一种可供测量的客观标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具有能动作用,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是有限的,归根到底依赖于生产力的状况。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的内容与意义
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体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
指导意义: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但原有的政治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只要改革原有的政治体制,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原有政治体制是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存在法制不健全现象,严重妨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扫清道路,才能巩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
4、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1)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知识分子。
②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
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③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及作用,又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
(2)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社会的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的。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也具有直接的影响;精神文化条件也是制约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重要因素。
5、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基本内容,新时期如何体现与坚持)
基本内容:①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其内容是: 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②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另一方面,它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的统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
如何坚持:1、时刻巩固,不放松党要想坚持群众思想和群众路线要时刻巩固思想,让群众观点时刻在头脑中浮现,一点也不放松。2、改善自身,提高素质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就要改善自身的缺点,时刻提醒自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不能利用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利做一些对不起人民群众的事。3、将群众的利益作为做事的标准 只有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才能做对人民群众有意的事情,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实践来计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价值规律的内容。
内容: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3、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的定义
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第一,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资本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利用资本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和信用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或利息,这是资本和货币的本质区别。
第二,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资本只有运动才能增殖。
第三,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投资者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二者结合生产出新的产品,实现价值增殖。
剩余价值的定义: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直接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激化,必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
5、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包括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文学艺术思想等各种理论与思想形式,涵盖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宗教观等各种思想观念,它们相互有机联系,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当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特别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后,随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日益演变成公开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局限性。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垄断产生的原因。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垄断没有消除竞争原因: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2、垄断资本向世界扩展的经济动因、基本形式。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有 A.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 B.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C.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D.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基本形式:(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基本形式有: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4、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变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正式这个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只有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而代之,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断发展。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各种矛盾在资本积累中不断发展、激化到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使之释放时,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将成为无可避免的结果。这是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所具有的客观历史趋势。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资本的社会化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发展的。
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无产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是真正革命的阶级,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必将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步建立消灭一切阶级、确保人人得以自由发展的联合体。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局限)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马原2016简答题及答案17等内容。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广东省肇庆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统测文综试题
试卷类型:A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
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
文科综合能力  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12页,48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
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填涂区将考号涂黑.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M是一个渔村,过去生活用水需由外来的水车供应。后来,当地人利用此地多雾的特殊气候环境,利用
“捕雾网”收集雾水,这种网平均一天每平方米可得到4升水。据此完成1~3题。
1.M渔村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丰富,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的影响&&&
&&&B.上升流的影响
C.河流注入,营养盐类丰富&
D.海域广阔
2.M渔村重湿多雾最主要的原因是
A.强烈日照使得海水大量蒸发&&
B.副热带高压带使地面蒸发的水汽不易扩散
C.沙漠夜间地面辐射冷却成雾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3.下列国家或地区可以借鉴该渔村集水办法的是
A.英国&&&&&&&&
B.日本&&&&&&&&&&&&
C.新西兰&&&&&&&&&&
D.北非西海岸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清水从丹江口水库出发,最终抵达北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必须对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主体工程丹江口大坝进行加高,从162米加高至176.6米,蓄水水位抬高13米。据此完成4~6题。
4.从水循环的各环节看,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干预
A.降水&&&&&&&&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5.提高蓄水水位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发电量&&&&&&&&&&&&&&&&&&&&&&
B.提高防洪标准
C.改善航运条件&&&&&&&&&&&&&&&&&&&&
D.实现库水自流进京
6.大坝加高后库区面积变化对局部气候的影响表现在
A.大气湿度降低 &
B.大气降水减少&&
C. 气温变率降低&&&
D.湖岸风减弱
下图是“某日以极点为中心的中、高纬度地区风向示意图”。 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8.关于图中①地天气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风向西南&&&&
C.阴雨&&&&&&&&&&&&
9.此季节,下列地理现象最可信的是
A.中国盛行东南季风&&
&&&&&&&&&&&&&
B.北印度洋洋流方向为自西向东
C.地中海沿岸主要受西风带影响&&
D.北京白昼长于广州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年~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①、②、③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A.荒地、耕地、林草地
B.荒地、林草地、耕地
C.林草地、荒地、耕地
D.林草地、耕地、荒地
1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该山区
A.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B.下渗量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
C.降水季节变化小
D.径流量制约降水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图示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1)从气候角度说明图示平原地区频发沙尘暴的原因。(6分)
(2)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6分)
(3)说明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产生次生盐渍化的发生过程。(6分)
(4)分析大量引Rl、R2河水灌溉对L湖渔业资源的影响。(6分)
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江平原(下图),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北大荒”,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对三江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垦,使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描述三江平原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2)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3)你是否赞同继续在三江平原开垦。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本次测试不命题)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
44.(10分)环境保护
(本次测试不命题)
肇庆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政治试题
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0元。假设2015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1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5年的价格分别是
11元&&&&&&&&&&&&&
B.10元 &&
C.20元 &&
22元&&&&&&&&&&&&&
D.40元 &&
13.下图是某地区2014年不同收入的家庭食品消费和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在家庭消费中所占比重的情况。从图中可以推论出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②随着恩格尔系数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③消费行为的选择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④收入差距的存在造成消费结构的差异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14.移动支付是指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购物支付的一种非接触结算方式。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移动支付正成为一种时尚的购物结算方式,近年来呈现井喷之势。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有利于
①拓宽交易渠道,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支付需求 
②克服交易限制,增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③提高交易效率和交易的的安全性 &&
④降低金融机构的业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5.2015年9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和显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8%,同比下降5.9%。
②企业劳动者收入下降
④劳动者就业压力加大
&&&&&&&&&&
B.①→④→③→②
&&&&&&&&&&
D.③→①→④→②
16.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出口贸易上不仅强调继续稳定一般性产品出口,还全力支持中国装备、中国技术走出国门。目前,中国企业在铁路、能源、基建、工程等方面
“走出去” 的步伐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
①提升了高端装备的技术水平&&&&
②助推了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③改变了中国对外开放总格局 &&
④促进了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回答17—18题。
17.上述改革措施
①有利于公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
②有利于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③意味着民企和员工投资国企可以参加其分红,但不能获得其股票市场的收入
④意味着投资国企的民企和员工都要关心国企的经营发展,并要承担其经营风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意见》指出: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这样做是基于
①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同
②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④大数据”本身却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早年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对提取方法的改进,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她的发现,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看,青蒿素的研发过程说明了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前提
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应坚持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和检验真理
A.①②&&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21.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②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A.①②&&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22.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②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④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9月3日,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国际社会对此反应不一,有点赞的,也有不理解甚至质疑的。由此可见,
①认识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差异
③立场的不同往往导致价值判断的主体差异性&
④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观的、有选择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2015年中国经济将步入“新常态”的攻坚期,经济下行面临较大压力。在新常态下,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传统的依靠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投入获得暴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中国企业的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与配置加速,企业的国际化将成为一种常态。
&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了签署仪式,各方商定将于2015年年底之前,经合法数量的国家批准后,《协定》即告生效,亚投行正式成立。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新生事物,亚投行的未来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方面,亚投行主要贷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大、周期长、盈利弱,且政治风险不小,安全环境多变。亚投行如何在众多基础设施项目中进行取舍和平衡各国需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亚投行需要创造国际多边银行的最佳实践,努力让参与者都能满意,协调难度大,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开放包容心态和合作共赢的理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磨合和完善,世界应该对亚投行的探索和不断完善过程给予必要的宽容和包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企业应怎样主动适应“新常态”,谋求更好的发
展。(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中国在亚投行未来运行中应有的战略思维。(12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2014年知识产权工作情况时表示,2014年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进一步加强。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924件4859人,提起公诉5156件8834人。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2.8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万人,涉案总价值177.9亿元。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何谓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两会前夕媒体推出的各类调查中,可以获得直观感受——收入分配、反腐倡廉、社会保障、医疗改革、教育公平等成为热点话题,“获得感”所追问的,有切身利益的保障,也有公平正义的实现,有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有政风社风的净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所得到的满足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阐述我国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理由。(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全面深化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
得感的原因。(10分)
(3)请就如何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出两条建议。(4分)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
A&&&&&&&&&&&&&&&&&&&&&
C“”&&&&&&&&&&&&&&&&&&&&&&&&&
25“”“”
26.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材料所述现象
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
B.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
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
D.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
27.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28.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该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B.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9.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图可知年英国制造品对华贸易
&A.改变了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B.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C.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
D.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30.1921年陈独秀发表《青年的误会》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C.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D.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31.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历史作用是
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C.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A&&&&&&&&&&&
C&&&&&&&&&&
33.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34.1956年党的“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
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
B.确立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5.“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
A.中苏关系恶化&&&&
&&&&&&&&&&&&&&&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计划经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主要原因。(1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的外交”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分四个小组分别查阅下列资料。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的外交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
&2015年9月22-25日,习近平访美的巨大成就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时代的到来
综合四个小组查阅的资料,可以提取外交发展的多种认识。提取其中一种认识,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要求认识准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铜钱早在东周后期就已经出现,并且在后世一直得到广泛的使用,到了晚唐至宋代不但铸币数量大增,货币制度亦趋向复杂,……晚唐和宋代货币的广泛使用给国家的币源带来了压力。……宋时平均每年的铸币数量为13万至31万贯,10世纪晚期达到88万贯,到了11世纪更高达183万贯,但即便如此仍是供不应求。为了解决这一需要,政府有时限制铸币之外的用铜,或减少每贯钱的枚数,同时禁止铜币外流,并且在这一政策证明无效时,对铸币征收高达50%的出口税。政府甚至在四川、陕西等地试行铸用铁钱以在汉人与胡人之间设一道“铁幕”,但未能取得成功。金银的使用(如金沙、银锭)一度解决了铸铜不足的危机,但奇怪的是,中国人很少使用这些贵重金属货币。这时出现了一种最有趣的解决办法,即发行纸币,这就足以证明当时的货币经济是何等发达。当时政府和商人都面临着如何长途运送大量货币的问题。铜钱由于体积过于笨重而不合要求,于是各种纸币和票据应运而生。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为解决币源压力所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出现纸币的背景,并指出纸币出现的意义。(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本次测试不命题)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本次测试不命题)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行、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95年前后严复救国思想的变化及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张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9分)
2016届肇庆市第一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
DDBBC&& 31—35
40.(25分)
(1)内涵:善待百姓,巩固根本;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重民爱民,以民为本;君民相互依存。(6分,答对3点即可)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4分)
(2)有一定联系,(1分)古代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或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吸收了古代的民本思想)。(3分)
有本质区别,(1分)古代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或古代民本思想是站在君主立场上,为维护君主统治服务的),(2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或近代民主思想主张主权在民,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2分)(答“继承和发展”可在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原因: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历史发展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权意识逐渐增强;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6分,答对3点即可)&
41.(12分)
评分说明:
一等(9—12分):认识正确。能够准确充分地运用相关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理由充分。
二等(5—8分):认识正确。能够较为准确地运用相关史实予以说明,但史实不够全面,逻辑关系一般的。
三等(1—4分):认识基本正确,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四等(0分):认识不正确,不符合基本史实。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示例1:认识: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前提,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
说明:鸦片战争前,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而清王朝却闭关自守,继续坚持封建专制统治,小农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晚清政府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被迫打开国门,签订不平等条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积极主动走向世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如美国等国的关系,加入WTO等。从晚清政府和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来看,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前提,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
示例2:认识:从屈辱外交到独立自主。
说明:鸦片战争使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政策;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等,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外交舞台。可见中国外交经历了近代晚清政府的屈辱外交,再到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
45.(15分)
(1)措施:限制铸币之外的用铜;减少每贯钱的枚数;禁止铜币外流;对铸币征收高额出口税;试行铸用铁钱;使用金银(如金沙、银锭);发行纸币和票据。(6分,答对3点即可)
(2)背景:宋代出现币源危机;政府为解决危机所采取措施的乏力;铜钱笨重不利于长途运输;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达。(6分,答对3点即可)
意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币源压力;便于交易、运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对后世纸币的发行与运用影响深远。(3分,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
48.(15分)
(1)变化:从办理海军教育(培养人才建设海军)变为鼓吹学习西方民主。(2分)
原因:官场腐朽;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4分,答对2点即可)
&&&&&(2)主张:将君主置法律之下;实行三权分立;自由、民主;建立议会制度;民主选举政府官员;国家的独立自由高于个体自由;开启民智;建立民主法制社会。(6分,答对3
&&&&&&&背景: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封建制度没落,清末改革,民主革命兴起;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影响;受过系统西学教育,立志救国。(3分,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
肇庆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检测
政治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A C B D D C
B D C B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60分。
38.(1)(14分)①调整经营战略,避免盲目扩张,注重提质增效。(3分)②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4分)③优化产品结构。以市场为导向,诚信经营,注重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4分)④加快“走出去”战略步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开拓海外市场。(3分)
【评分说明】第三点如答“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可给2分
(2)(12分)亚投行作为新生事物,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正视未来发展之路的挑战和风险;在亚投行未来实践运行中,要坚持求同存异,学会吸收、借鉴以往其它国际银行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创造国际多边银行的最佳实践,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懂得取舍和平衡,努力寻求各成员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每点4分)
【评分说明】用矛盾的其他观点答题,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9(1)(12分)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实施科学宏观调控、弥补市场失灵的要求,有利于更好发挥市场在决定知识产权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4分)②是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增强诚实守信的必然要求;(2分)③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变经济方式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3分)④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新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3分)
【评分说明】第①点如答“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或答“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可给2分;第②点如答“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并结合题目说明理由,可给2分。
(2)(10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对当前现实的回应,有利于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4分)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分)③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党和政府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选择的体现。(3分)
【评分说明】第②点如答“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可给2分;第③点如答“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或答“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也可给2分。&
(3)(4分)①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分)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2分)
【评分说明】如答“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净化政风社风”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可给2分。其他符合基本要求的答案,可酌情给1-2分
肇庆市学年第一次统一检测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D D B D C
D B C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60分。
36.(24分)
(1)气候干旱(2分),(气候异常)降水变率大,干旱年份出现的频率很高(2分),冬春季多大风(2分)。
(2)“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3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3分)。
(3)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2分),因蒸发旺盛(2分),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2分)。
(4)(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3分)。鱼类生存环境破坏,鱼类种类和数量减少,产量减少,渔业资源减少。(3分)
37.(22分)
(1)水量丰富,有春汛和夏汛,结冰期长,含沙量小,水流平缓等。(每个要素2分,共8分)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夏秋多雨,冬季寒冷而漫长,蒸发量小(2分);(土质黏重)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2分);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2分)。
(3)赞同理由: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集中,土壤肥沃,宜农荒地面积大;(3分)开垦经济成本低,开垦后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供应和保障粮食安全等(3分)。
不赞同理由:继续开垦三江平原,导致湿地资源进一步减少(2分),湿地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下降(2分),生物多样性受破坏等(2分),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2分),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2分),下渗弱(2分),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2分),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2分).(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我的更多文章:
( 08:26:22)( 08:29:34)( 08:35:26)( 10:01:39)( 08:15:21)( 08:10:33)( 07:16:22)( 08:18:03)( 07:50:53)( 07:38:4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