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富海集团团罗冰儿子

富海集团董事长罗冰:富海—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时间: 11:55:20&&&&&&字号:|
&&&性 别:
核心提示:
  九曲黄河,奔流不息,它以天然伟力造就了雄奇壮阔的黄河三角洲,这里风景秀美、人杰地灵。在这片年轻的土地上,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富海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短短几年的时间,她如一艘鼓满风帆的大船,乘...
  九曲黄河,奔流不息,它以天然伟力造就了雄奇壮阔的黄河三角洲,这里风景秀美、人杰地灵。在这片年轻的土地上,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富海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短短几年的时间,她如一艘鼓满风帆的大船,乘长风,济沧海,驶入市场经济的海洋。多年来,他以“每天超越自我,时刻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带领“富海团队”实施多样化经营战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用义无返顾的追求书写着黄河骄子的风采。  他,一个铁骨铮铮的山东汉子,憨厚、朴实、果敢、自信;他,又有别于一般的山东汉子,成熟、睿智、稳重、超前。  从5年前的一千万元启动资金,到现在的2.86亿元总资产;从单纯的运输经营到今天的融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餐饮娱乐、物业管理、货物运输、石油化工诸多行业于一体的大型有限公司;从成立之初的三个子公司发展到如今的石化公司、运输公司、建安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富海餐饮公司、物业公司、废油回收公司七个子公司,和胜利油田国际石油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东营长安酒店有限公司两个参股公司。他,是奇迹的缔造者,是搏击商海的弄潮儿。他,就是市政协委员、东营富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冰。           我从未退缩过  经济导报:罗董事长你好!前不久,公司刚刚度过了自己的6岁生日,回顾6年的创业里程,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罗冰:今年3月18日,富海公司成立6周年的日子。回顾公司六年来走过的道路,虽然曲折坎坷,但却充满了创业的激情和收获的喜悦。六年来,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拥有了一个团结实干、开拓进取的班子,拥有了一支敢打硬仗、勤奋敬业的员工队伍。  在六周年纪念会上,我就和全体职工说: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等于忘记历史。富海集团之所以发展到今天,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和规模,是所有经营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昨天的付出,就不会有今天的收获;没有过去创业的艰辛,就不会有现在初步成功的喜悦。可以说,我们走过的每一步,我们经历的所有挫折和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所有这些,不但我们自己永世不忘,成为我们进一步发奋图强,开创未来的不竭的精神源泉,还将成为我们教育后代、引导子女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重要资源。我们共同用自己的双手创下的这份事业,已经和我们自己的未来、家庭的幸福、后代的成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经济导报:听说你当时才25岁,是区政府最年轻的中层干部,从政应该说是前途无量,你出于怎样的考虑毅然辞职下海?  罗冰:当时,我在河口区政府办公室工作,担任着值班主任、小车队长、区政府招待所副所长等多个职务,许多人的确做梦也想不到我会“下海”。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我就陷入了到社会下海创业还是继续在机关工作的思考和选择之中。下海经商,自己一无资金,二无技术,搞不好会呛一大口水;而继续在机关工作,将来提个一官半职,不成问题,以后的生活肯定会一帆风顺、衣食无忧。但经过反复权衡,日,我终于痛下决心,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和朋友们的善意劝阻,毅然决然地辞去所有职务,投身商海。  当时,我每月的工资只有100多元,还有一个刚刚两周岁的孩子。辞职下海的时候,我身上揣着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的工资和出差费总共700多元钱,办完注册登记、交纳完各种规费,双手捧到营业执照的时候,我已经一分钱都没有了,真的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垅,连个立锥之地都没有。最后,在领导的关心和朋友的帮助下,借了一间房子作为办公室,连上线和别人共用一部电话机,就这样,开始了自己12年的创业之旅。为了筹集开拓业务必须的资金,在借钱无门、贷款无路的情况下,我从一个乡镇供销社以高价赊进化肥,再以低价赔本卖给农民,用这种办法,我筹集了自己第一笔较大额的周转金,再以自己的经营所得去偿还供销社的赊欠。其间所饱尝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我曾经驾驶大货车连续行驶近20个小时,也曾十几天身上只有几十块钱。但我心中有个美好的梦想,我从未退缩一步。经过6年辛苦打拼,公司的事业逐步有了起色。  进退有序成大业  经济导报:我在你的简历中注意到,下海后,你还曾经在华联石油化工厂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副厂长。  罗冰:情况是这样的。1997年,正当我准备进驻东营开发区,再谋新的发展的时候,区领导找到我,要我去华联石油化工厂任副厂长,主要负责原材料的购进工作。我思前想后,觉得一个人不能光想着自己挣钱,关键时刻,还应为一直关心自己的领导排忧解难,为区里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就这样,我找到当时任团市委书记、之前担任东营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的田治颖书记,退掉了在东城黄金地段以每亩5万元取得的一宗土地,来到华联石油化工厂任职。  经济导报:假如你那时不退,现在可是一大笔财富!  罗冰:现在,那块地每亩100万也买不到了!虽然说自己在经济上受了很大的损失,但我无怨无悔。来到化工厂后,为了企业的发展,自己毕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化工厂资金紧张,原料款不能及时兑现的情况下,先后协调购进原油30余万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材料供给不足的矛盾。另外,在这个行业我得到了许多金钱买不到的东西,为日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大家都在关注的楼盘:
均价:9000
均价:soho6600
一周新闻排行富海集团董事长罗冰: 转型事关存亡,国企民企并非对立-掌门对话-齐鲁晚报网
富海集团董事长罗冰: 转型事关存亡,国企民企并非对立
富海集团董事长罗冰: 
转型事关存亡,国企民企并非对立
&&&&&&&&&&&&&&&&&&&&&&&&&&&&&&&&&&& 富海集团董事长罗冰(资料片)
本报记者 马绍栋
:地炼行业长期面临上游无油可炼、下游渠道受制的困境,尤其在当前经济困难期处境更加艰难,作为地炼企业代表,您怎么看?
罗冰:地炼全国一共82家,山东就有21家。在大众看来,一说地炼往往就会想到高耗能、高污染。实际上,从节约能耗来说,地炼其实走在了央企的前面。
不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央企,企业最终还是为社会做贡献。如果原油政策全部放开,地炼也能拿到进口原油的牌照,就会出现新的问题。最终不会仅仅只有82家地炼,可能会有1820家,因为各地都在追求GDP的增长。
齐鲁晚报: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和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地炼行业出路何在?
罗冰:因为各地都在追求GDP的增长,重复投资、高耗能、高污染的情况确实存在,通过这一轮的重新洗牌,把一些规模小的、高耗能的淘汰出去,对行业发展是个好事。
面对国家的政策约束,要完善自我,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和不好的产品。怎么从产品上提升,怎么做到成本上的领先,是摆在地炼面前十分重要的课题。不仅是国家要求转方式调结构,企业自身的转型压力更大。
齐鲁晚报:如何看待地炼企业和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企的关系?
罗冰:两者各有优势,但是地炼一直在夹缝里生存,要想做大做强,离开与央企、国企的合作也非常难。因此在完善自我的同时,一定要整合资源。
整合两个企业的资源,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资本集中永远要比资本积累发展要快。我们和中海油合作搞LNG,和中石化合作搞混合芳烃,都是借力发展,共同把蛋糕做大。
【换个姿势看山东-天天豪礼有惊喜-全新界面国际范儿】
齐鲁壹点 最懂山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马绍栋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qiluwanbao002”关注齐鲁晚报官方微信公共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营富海集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