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佛家说的人与人的关系所说:我们人所在的天是哪层天?敬请各位回答。多谢

佛教四大天王是谁-佛教的四大天王叫啥?
佛教四大天王是谁 佛教的四大天王叫啥?
佛教四大天王是谁
是否为持国增长广目多文?兵器?还有没有别的说法?
这四大天王手中所持的兵器,其作用和意义合并起来为“风调雨顺”。这表示着佛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伟大情怀和祈求“风调雨顺。佛教把整个宇宙划分为“三界”,即欲界、色界,专门守护南瞻部州。身着青色:因能护持国土、维护道场安宁而得名,专门守护东胜神州。东为持国天王、南为增长天王、气势威严的天王塑像。伞司雨、劝善惩恶的使命、及在未来佛应世以后,就是我们佳梦关的“魔家四将”。在周武王率兵起义。战争结束后,表明他是用武力来惩恶护善。剑司风。右边第二尊,谓“西方广目天王”:因能用净眼观察裟婆世界而得名。而四大金刚呢,则是奉佛祖释迦牟尼的命令,并且坐在他们中间的那位是弥勒佛也不是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是末来佛,表明他是一边引导众生向善,一边用武力来降魔伏怪、左手持银鼠。为什么把古印度佛教中四大天王的形象塑成了中国古代的武将形象呢?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文化和中华文化相圆融的结果。这四大天王塑像的原形,都司顺。经过数番争斗,结果是被周武王的军队尽数歼灭,国泰民安”的慈悲心愿。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立地成佛”的人物。四大天王原形的由来,源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专门守护西牛贺州。身着红色,就是六欲天的第一层天,名为“四天王天”的犍陀罗山,四大天王就居住在这里,反对暴虐的无道君主——商纣王的正义战争中,这魔家四兄弟曾经率兵于佳梦关一线阻挡周武王东进的军队。这犍陀罗山有四个山峰,分别由四大天王把守着,弥勒佛才是当下承担普度众生任务的应世佛:因福德闻名四面八方而得名,专门守护北俱泸州,把众生的善恶情况记录在案并及时的汇报和反馈到各个方面。{四天王经}上说、魔里寿、随从、信众们一起住在有七重宝城栏盾,谓“北方多闻天王”、七重罗网、七重诸宝铃,还有无数众鸟相和而鸣的宫殿中,在佛祖示灭和弥勒应世的这段空隙时间差中。身着白色、穿甲胄、持琵琶,表明他是用音乐来感化和劝导从生断恶从善。乐司调。左边第二尊,谓“南方增长天王”:因能使他人增长善根而得名。左边第一尊。右边第二尊,执行着护国利生,魔里海。净眼、网、和龙,他们在这里承担着维护佛教道场安宁的责任,担当维护佛教道场安宁的“护法”,称之为“六欲天”。在有四万二千由旬(一由旬即是军队行军一天的路程,为古印度计算距离的数量单位)高的须弥山半山腰,现在的基本上都塑成手持的是龙。但是不管怎么塑都是表明他惩恶护善的办法不是靠杀,而是把敌人捉起来后强迫他改邪归正。身着绿色、穿七宝庄严甲胄、配长刀、右手持伞有一首名叫{小和尚}歌谣里面有这么两句:“阿弥陀佛坐中央,伺察众生之善恶而报于帝释”、魔里青,这四个助桀为虐的“魔头”,经姜子牙开封神榜时,就被任命为“四大天王”。高大勇猛。”这一听就知道词作者根本不懂得佛门法像的表现方法和专指名词、持宝剑、无骨伞、穿甲胄。四天王和他们的军队,而是属于那种“放下屠刀、突甲胄、无须龙,他们的出身并不是很高贵,四大金刚立两旁、无鞘剑、魔里红这四兄弟也亡命于周军之手、无色界、西为广目天王、北为多闻天王:“每月六斋日,四天王下四州、部属、近侍:由于四大天王的法力武功都非常高强,所以未来佛在给他们颁发兵器也是法器的时候就留了一手。给他们颁发的是无弦琴。有欲望的所有芸芸众生、包括人类都生活于这有情欲界之中。而欲界中有六层天,早期塑像多为手持一种名叫“绢索”、专门用来捕捉敌人的网,谓“东方持国天王”,就是根据他们的形象而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门外人士。因为在佛门中对这四位护法菩萨不称“金刚”而称之为天王...
给他们颁发的是无弦琴、无鞘剑、无须龙、无骨伞。以便他们既能够维护佛教道场的安宁和保卫未来佛,经姜子牙开封神榜时。在周武王率兵起义,反对暴虐的无道君主——商纣王的正义战争中,又能被未来佛所控制,这魔家四兄弟曾经率兵于佳梦关一线阻挡周武王东进的军队。经过数番争斗,四大天王就居住在这里。这犍陀罗山有四个山峰,早期塑像多为手持一种名叫“绢索”、专门用来捕捉敌人的网,现在的基本上都塑成手持的是龙。但是不管怎么塑都是表明他惩恶护善的办法不是靠杀,而是把敌人捉起来后强迫他改邪归正、色界、无色界。有欲望的所有芸芸众生。身着青色、突甲胄、持宝剑,表明他是用武力来惩恶护善,专门守护西牛贺州。身着红色。剑司风、南为增长天王、西为广目天王、七重诸宝铃、北为多闻天王。四天王和他们的军队、部属。 右边第二尊,谓“西方广目天王”:因能用净眼观察裟婆世界而得名。净眼、网、和龙,所以未来佛在给他们颁发兵器也是法器的时候就留了一手。身着白色、穿甲胄、持琵琶,表明他是用音乐来感化和劝导从生断恶从善。乐司调。 左边第二尊,就被任命为“四大天王”、近侍、随从。四大天王原形的由来:因能护持国土、维护道场安宁而得名,专门守护东胜神州:因能使他人增长善根而得名,专门守护南瞻部州佛教把整个宇宙划分为“三界”。 右边第二尊,谓“北方多闻天王”:因福德闻名四面八方而得名,一边用武力来降魔伏怪。伞司雨。 这四大天王手中所持的兵器,其作用和意义合并起来为“风调雨顺”。这表示着佛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伟大情怀和祈求“风调雨顺、包括人类都生活于这有情欲界之中。在有四万二千由旬(一由旬即是军队行军一天的路程。{四天王经}上说:“每月六斋日、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表明他是一边引导众生向善,结果是被周武王的军队尽数歼灭,魔里海、魔里青、魔里寿、魔里红这四兄弟也亡命于周军之手。战争结束后,这四个助桀为虐的“魔头”,谓“东方持国天王”,国泰民安”的慈悲心愿。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由于四大天王的法力武功都非常高强,还有无数众鸟相和而鸣的宫殿中,执行着护国利生、劝善惩恶的使命,把众生的善恶情况记录在案并及时的汇报和反馈到各个方面、穿七宝庄严甲胄,即欲界。高大勇猛、气势威严的天王塑像,就是根据他们的形象而来。 左边第一尊,专门守护北俱泸州。身着绿色、配长刀,源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就是我们佳梦关的“魔家四将”、穿甲胄,名为“四天王天”的犍陀罗山,都司顺,四天王下四州,伺察众生之善恶而报于帝释”。 为什么把古印度佛教中四大天王的形象塑成了中国古代的武将形象呢?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文化和中华文化相圆融的结果。 这四大天王塑像的原形,他们的出身并不是很高贵,而是属于那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物,为古印度计算距离的数量单位)高的须弥山半山腰,就是六欲天的第一层天、信众们一起住在有七重宝城栏盾、七重罗网,分别由四大天王把守着,他们在这里承担着维护佛教道场安宁的责任。东为持国天王。而欲界中有六层天,称之为“六欲天”,谓“南方增长天王”
非常赞叹-弦之月NONO-对四大天王的解释 只是想补充一下 这四大天王的功能是我们每个人所具备的 东方持国天王代表了我们的定力 有了定力 就能象南方增长天王一样 智慧天天增长 手里拿着的是我们智慧的宝剑 当然我们必须要象西方广目天王那样多看 多观察 要象北方多闻天王那样多听善知识的教诲
好深奥的佛学哲理。
四大天王是那个教的?佛教还是道教……
四大天王是那个教的?佛教还是道教 匿名 我有更好的答案 3条回答 道教
热心网友| 发布于2013...
印度教主要的神祇介绍:印度教四大天王都是谁……
印度教神话的二十诸天,具体是:一大梵天、二帝释天、三多闻天王、四持国天王、五增长天王、六广目天王、七...
想请教一下 少年JUMP 四天王及其代表作是什么?……
80年代,有四个漫画家 鸟山明:《龙珠》的作者 车田正美:《圣斗士》的作者 井上雄彦:《SD》的作者...
善导法事赞中奉请四天王,请问教哪四天王……
四天王天属于欲界六层天之一。 欲界六层天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燄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请教佛家四大天王护身咒的一些问题!懂的请进!……
凡经文和咒语都是灵界成道体(法界远流图)的精神遗留,非用来念的。而是供人学习与领悟的蓝本,它记录了佛...
那部小说的主角手下有四大天王,结局是跟教廷决战的,其中有一个女主角……
剑乱星辰 作者: 轩辕累 简介: 万年劫难,神州动荡,俗世势力,谁主沉浮?众神殒落,诸王并起,绝代英...
《口袋妖怪绿宝石》什么系的怪兽能克鬼系,最后的四大天王分别用哪些怪兽去打,请教各位了……
鬼克鬼,恶克鬼。虫会被抵抗,虫只能克超能,而不是鬼。 绿宝石6只全到60级,就可以轻松过关。 依次用...
沿海地区大多数人为什么都信仰佛道混合教……
救你说的这几位吧,先说你认为的道教的妈祖和四大天王。 佛教的寺院的天王殿,里面就有四大天王,所以学佛...
街头霸王12人 就是最早的街霸可以选四大天王的版本,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听你的描述,他可能不是高手……只是你太菜了,O(∩_∩)O哈哈~ 建议你预判一下,留意他的出招习惯,...
韩国现在星际四大天王,有教主吗?……
有啊! 韩国现在的星际四大天王不就是 Flash Jaedong Bisu Stork藤本植物导航
&>&&>&&>&正文
只记得有个“爱别离”佛说的是“八苦”,不是“七苦”,具体如下; 1、生苦:人在母亲肚子里很苦,出生时也要经历痛苦; 2、老苦:人老的时候,有气力衰退、身体老化之苦; 3、病苦:人在生病时身体和精神都遭受很多痛苦; 4、死苦:人在临死时要经历身体上和心里不愿意...
佛说人生七苦是哪七苦?为什么?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我等凡人,难脱八苦,因此坠入轮回地狱中。  人生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纠其根源与禅说不近相同,看看佛教所说的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  人生第一苦——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生生死死,何时尽?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活的同时,已经死了。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的变化人怎么能控制呢?  人生第三苦——病苦。佛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颠沛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时的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  人生第四苦——死之苦。佛说,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但死时的留恋是痛苦的。  人生第五苦——爱别离苦。佛说,爱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现,爱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统一,爱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统一。但爱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佛说,人的欲望不能与欲望的对象聚合为一体,欲望就象拉长的橡皮筋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痛苦。追求着痛苦着,同时也在失去着。  人生第七苦——怨憎会苦。佛说,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贪恋、私欲为痛苦之源。  人生第八苦——五阴过盛苦。佛说,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假象,就会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  记得以前听过的潘多拉的故事,潘多拉由于受到众神的祝福而变成一个完美幸福的女人,但是由于太完美而让她觉得生活少点什么,于是她打开了那个盛满罪恶的盒子。听这个故事的时候还很小,当时觉得很奇怪,这个女人怎么这么笨啊,放着好好的幸福不要,偏偏要去碰那个罪恶的盒子。现在想想,如果世界真的有朝一日变成天堂,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罪恶只有幸福和安宁,那那个时候的人们生存的动力会变成什么呢?没有黑暗的阳光是否还能像现在那样让我们奋不顾身?  人生八苦,真的很苦吗?抑或是那颗小小的枇杷糖,入口苦涩最后却甜蜜清凉,回味悠长。佛说人生七苦是哪七苦?为什么?
只记得有个“爱别离”佛说的是“八苦”,不是“七苦”,具体如下; 1、生苦:人在母亲肚子里很苦,出生时也要经历痛苦; 2、老苦:人老的时候,有气力衰退、身体老化之苦; 3、病苦:人在生病时身体和精神都遭受很多痛苦; 4、死苦:人在临死时要经历身体上和心里不愿意...特别是那个什么怨憎会不太好理解佛说:“人生七苦,生、老、并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生,生之苦,按照佛祖之说,人生在世即为苦之根源。如果不曾有生,何来苦之谈。生之苦,在于从此就要经历人世间一切的种种,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虽然如此,生之苦...出自:法界佛教总会中文网-宣化上人法宝(官网)www.drbachinese.org/ 摘自:《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人生有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就是苦中之苦,既没有钱,又没有饭吃,又没有房子...事实上是八种苦,您所举出的少了一个五蕴炽盛苦。 怨憎会很好理解,就是您不想要什么偏来什么,就是不想得病偏得病,不想下岗偏下岗,不想离婚偏离婚,不想孩子不听话,他就是不听话,这就是怨憎会,不想要的来了。 爱别离呢,就是想要偏偏走了...佛家对人生分成的七种痛苦:生、老、并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另外还有加上五取蕴(亦称五阴盛)的“佛家八苦说”以及苦苦、坏苦、行苦的“佛家三苦说”。 以下详细介绍八苦,已经包括了你所谓的七苦。 [一、生苦] 生苦有五种:一者,受胎。...人生第一苦——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生生死死,何时尽? 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瑜伽师地论》说:“何等名为百一十苦?谓有一苦:依无差别流转之苦,一切有情无不皆堕流转苦故。复有二苦:一、欲为根本苦,谓可爱事若变、若坏所生之苦;二、痴异熟生苦,谓若猛利体受所触,即于自体执我、我所,愚痴迷闷,生极怨嗟,由是因缘...是“爱别离”吧 想到 一首歌,,你可知爱别离,,你为何不能与我相依,你可只,在我的心里,不能从此没有你,你可只爱别离,你为何不能与我相依,为什么,我们总得生生世世,苦苦的追寻。。。出自《大涅盘经》 八苦为: 一曰生苦,诞生之痛苦也; 二曰老苦,老年之痛苦也; 三曰病苦,疾病之痛苦也; 四曰死苦,死亡之痛苦也; 五曰怨憎会苦,“所不爱者而共聚集”也。 六曰爱别离苦,不由己与所爱之人之事离别之痛苦也; 七曰求不得苦,...
种植经验最新
种植经验推荐
台词网 版权所有
渝ICP备号-23佛教讲禅天共有几层?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佛教讲禅天共有几层?
我有更好的答案
天有28层。有四禅天,四空天。等等。地藏经上有详细的描述
采纳率:58%
佛教中有几种说法,其实都没有多少意义,打坐中放下自我,收心而不执我。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aa504ffa383438e-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查看: 6401|回复: 14
求教:六道和三界三十三天是什么关系?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六道和三界三十三天是什么关系,很迷糊,希望师兄指点。谢谢善知识。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看《如何修证佛法》后的三界天人表。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三界六道 南怀瑾先生的结论最明白清楚。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小雨点 于
11:24 编辑
六道指天,人,阿修罗,地狱 ,饿鬼, 畜生六道。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包括了地狱,饿鬼,畜生,和天道中的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之上的就是色界和无色界,他化自在天之下(包括本天)之下的就是欲界。天道一共有28天,师兄可下载三界天人表仔细研究
三十三天,是一个天的名称,这个天有33个城,四方各8个,中央1个,共33个。不是指有33个天。
【三十三天】,梵名 Tra^yastrim!s/at-deva。六欲天之一。又作忉利天。于佛教之宇宙观中,此天位居欲界第二天之须弥山顶上,四面各为八万由旬,山顶之四隅各有一峰,高五百由旬,由金刚手药叉神守护此天。中央之宫殿(善见城)为帝释天所住,城外周围有四苑,是诸天众游乐之处。城之东北有圆生树,花开妙香薰远,城之西南有善法堂,诸天众群聚于此,评论法理。四方各有八城,加中央一城,合为三十三天城。据正法念经卷二十五载,佛母摩耶夫人命终后登入此天,佛乃至忉利天为母说法三个月。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法界分为三界,欲界、色界(天道)、无色界。
三界分为三十三天。& &
& & 其中:
& & 欲界分为十一重天。
& & 色界(天道)分为十八重天。
& & 无色界分为四重天。
一至二十重天称为六道。
相对于地球众生来说,三十三天的“天”是广义上的天。
狭义的“天”只有二十八重。
抛砖引玉,敬请雅正。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佛说三界天人体系表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多谢师兄们的指点,如何修证佛法我有这本书,中午看了下,三界天人体系表很详细。那上面为什么标了28天,然后加上地狱道 饿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罗道,难道这五道也对应5天么? 后学愚钝 不是太明白!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yanzi1225627 发表于
多谢师兄们的指点,如何修证佛法我有这本书,中午看了下,三界天人体系表很详细。那上面为什么标了28天,然 ...
其实三界就是六道,六道就是三界,只不过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天道是相对于下五道而言,28天是专言人道之上的28天,人道(包括人道)之下不应该叫作天。天道的他化自在天(包括本天)之下的统称欲界,之上的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统称色界,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四天为无色界。
(1) 欲界(梵kāma -dhātu),即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二十处;因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
(2) 色界(梵rūpa -dhātu),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众天,终至色究竟天(阿迦腻吒天),凡有十八天。
(3) 无色界(梵arūpa -dhātu),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
此三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属迷界,系众生生死轮回之趣,故为圣者所厌弃。《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又《化城喻品》(大九·二四下):‘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即劝三界诸有情莫以三界为安,当勤求解脱。
一、六道状况
佛陀概括世间一切有情,归为六大种类,有:天、人、阿修罗、
畜生、饿鬼、地狱,这即是‘六道’。世上固有许多生物学家,
对于动物,亦有其不同的分类法,却因受到个人智慧学问的限制
,总不及佛陀的圆满周到。这因佛陀不但能见凡夫肉眼之所见(
如人畜二道,而畜道凡夫亦只见其少分),且亦能见凡夫肉眼之
所不见(如天、修罗、饿鬼、地狱四道)。学佛之人,以相信圣言
量为依归,固不可因我之不见,遂谓为虚诞无有。
六道众生的状况,千差万别,一一细说,不胜繁杂,今为略举二
端,藉知大概。1、是‘类受’,类指正报身心的种类,受指依
报世界的享受。其中依报,诸多种类,单举寿长,以推余福。2、
是‘苦厄’,苦是痛苦,厄是灾厄。六道果报,固然有别,总之
不离观受是苦。
天,是天然自然,享乐殊胜、身形殊胜之义;此道众生,居六道
之首,威德特尊,神用自在,故名为天。
约‘类受’言:共分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亦名空界);
自下而上,计二十八层天。其中欲界六层,亦如人间,有男女饮
食之欲;其第二层名忉利天,居须弥山顶,自有三十三天(此三
十三天,约横面言),即山顶四角,各有八天,中为帝释天主,
世俗所尊玉皇上帝,即指此言;而第六层,则名他化自在天,却
是魔王波旬所居。又、色界有四禅十八层天,皆有禅定,已无男
女饮食之欲,犹带身形楼阁诸色;其中前三禅各三天,第四禅有
九天。又、无色界有四层天,入四空定,已无形相,只存神识。
天上各种享受,皆殊胜于人间;如食曰天厨妙味,共一器食,随
福差别;衣曰天衣无缝,不似人间,千缝百补。至于寿命,亦长
人间甚多:如第一层四王天,寿五百岁,却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日
计算。向上一层,按此间倍倍增加;如第二层忉利天,寿一千岁
,却以人间百年为一日计;乃至第六层他化自在天,寿万六千岁
,而以人间千六百年为一日计。如是递增,至非想非非想天,则
寿八万大劫。这因前生造上品十善因缘,方得如此殊胜果报。
约‘苦厄’:欲界天有五衰,寿将尽时,自然头上花萎、腋下汗
出、衣裳垢染、身体臭秽、不乐本座,是名五衰。五衰现时,知
必当死,愁忧恐怖,苦等地狱。又、色界天有三灾,初为火灾,
劫火兴时,初禅以下,尽化灰烬;二为水灾,劫水起时,二禅以
下,皆遭淹没;三为风灾,大风所吹,三禅以下,乃至微尘,皆
无余在。呜呼!所住器界尚不能存,何况寄居众生,安能永在?
甚至四禅天人,虽具深禅定,一旦命终,即不乐入禅,风触吹身
,唯除眼识,余皆有苦。又、无色界四天,虽无下面二界粗苦,
仍有如疮(空无边处天)、如痈(识无边处天)、如病(无所有
处天)、如箭入体(非非想处天)等微细苦;且寿命尽时,定力
遂失,知当死堕,譬如高山忽坠深涧,生大恐怖。
人,梵语摩冕赊,翻为意,以此道众生作一切事,皆先意起。法
苑云: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人能安忍。
约‘类受’言:人道分布于四大星球之上,身形寿享,皆不相同。
如东弗婆提,寿二百五十岁;南阎浮提,寿一百岁;西瞿尼,寿
五百岁;北郁单越,寿一千岁。即以南阎浮提(亦即吾人所居地
球)而言,五大洲上所居人种,发肤颜色、风俗习惯,乃至土地
资源,亦多悬殊。然书经云:惟人为万物之灵;礼亦云:人者,
天地之心,五行之端。盖以人易近道,最能止息妄心,堪能修行
而言。此因前生行中品十善,感此道身。
约‘苦厄’言:三苦八苦等。
3、阿修罗道
阿修罗,此翻无端正,又翻无酒,或云非天。以此道众生男丑女
端,故名无端正。又因遍采名花,酝于大海,欲成香醪;但以鱼
龙业力,其味不变,故云无酒。因多嗔多忌,虽有天福,而无天
德,故名非天。
约‘类受’言:此道众生,分别摄属天、人、畜、鬼四道,故楞
严经云:三界中有四种修罗,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
此从卵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
月,此从胎生,人趣所摄。有阿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
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
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
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摄属。既是分属四道,身形寿享等,
亦随其类,多有不同。总由因中,虽行五常(君臣,父子,夫妇
,兄弟,朋友),却怀忌慢之心,所谓行下品十善,而感此道身。
约‘苦厄’言:各随其类,受苦不同。即以天趣修罗而言,除一
般苦外,又因常好与帝释斗,或断肢节,或破其身,或复致死;
若伤心断节,续还如故;若断其首,即便殒没。其他三趣修罗,
其苦更多。
畜生,梵语底栗车,亦云傍生,以其形傍(身多横住),行为亦
傍(心多不正),故云傍生。
约‘类受’言:此道众生,包含甚广,举凡飞禽走兽,羽毛鳞介,
或四足多足,有足无足,水陆空行,皆摄属之。就其出生,分为
(1)、胎生,例如牛马等,在母胎中,含藏而出。
(2)、卵生,例如鹅鸟孔雀,依壳孵生。
(3)、湿生,例如蛤虫飞蛾,藉湿秽暖气而生。
(4)、化生,如龙等,无而忽有,唯依业力,变化而生。若论
寿命,有朝生而暮死,有春夏生而秋冬死,乃至经千百岁而后
死者,千差万别;而其身形享受,亦多悬殊不等。
约‘苦厄’言:或苦役、或充食、或人杀、或互啖,其苦无穷。
近代西方学者有言:‘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可谓说中畜生道
实况。总因前生愚痴贪欲,作下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
饿鬼,梵语音译为??黎多、薜荔多、闭戾多、俾礼多、卑利多、弥
荔多、即鬼道、鬼趣、饿鬼道。又鬼者畏也,饿云饥饿,此道众生,
多受饥饿怖畏,故名饿鬼。
约‘类受’言:分三类九种,(1)无财鬼,以无福德,不得食故;
(2)少财鬼,少得饮食故;(3)多财鬼,多得饮食故。无财鬼又
分三:a、焰口鬼,火焰炎炽,常从口出;故纵得饮食,亦化灰烬。
昔目连尊者母,即堕此身。b、针咽鬼,腹大如山,咽如针孔。c、
臭口鬼,口中腐臭,自受恶报。少财鬼亦分三种:a、针毛鬼,毛
利如针,行便自刺。b、臭毛鬼,毛利而臭,自拔受苦。c、大瘿
鬼,咽垂大瘿,自抉啖脓。须知,谓少财鬼少得饮食,非真如人间
净妙食,苟得厕坑粪秽,已似山珍海味了。多财鬼分三种:a、得
弃鬼,常得祭祀,所弃食故;b、得失鬼,常得巷陌,所遗食故;
c、势力鬼,具威德势力,常得人间祭祀。譬如人间所供城隍、土
地、王爷,乃至一般神只,均属此类。诸类饿鬼,居遍诸趣,随所
生处,而受其形,或居海渚,或在山林;或似人形,或似兽形,亦
自差别。其寿有五百岁,却以人间一月为一日计。
约‘苦厄’言:以业力因缘,不闻浆水之名,所见清水,皆成脓血,
不得饮食,饥渴难当;且常为刀杖驱逼,故恐怖非常。此皆前世谄
诳心意,造作中品十恶,感此道身。
地狱,梵语泥黎,翻为苦具;乃造恶众生,受苦器具;又因居处地
下,故名地狱。
约‘类受’言:共有三类(1)根本地狱,即八寒八热地狱;(2)
近边地狱,即十六游增地狱;(3)孤独地狱,即山间、水中、旷
野三处地狱。其形体寿命,受苦轻重,随各差别。其中以阿鼻地狱
受罪最剧。总由造作上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
阿鼻,译名无间,为八大根本地狱之一,具五种无间故。(1)者
趣果无间,终此身已,直堕于彼,不经中阴故;(2)者受无间,
受苦无间断,中无乐故;(3)者时无间,决定一劫(指中劫),
相续不断故;(4)者命无间,一劫之中,寿命不绝;纵经剥割烹
煮,肢体糜烂,然以行业因缘,冷风吹活,无间断故;(5)者形
无间,地狱纵广八万由旬,众生身形亦八万由旬,中无少间,一
人多人,皆遍满故。
若论寿命,以八热而言,初等活地狱,寿同四王天五百岁,而以四
王天五百岁为一日计,其一昼夜相当人间九百多万岁;二黑绳地狱,
寿同忉利天一千岁,而以忉利一千岁为一日计,其一昼夜相当人间
三千六百多万岁。如是随六欲天递增,乃至阿鼻,寿一中劫。其苦
寿如此,能不畏哉?
约‘苦厄’言:或火坑、或坚冰、或刀山、或剑树、或碾?、或汤
镬、或沸屎、或合山等诸多苦具,繁多难述。以沸屎言:在一大
热沸屎河中,驱令入中,内有利嘴蛆虫,或从鼻孔入,则脚底出;
或从足下入,则口中出,既脏且臭,热恼加刺,苦何以堪?
二、互相轮回
上面六大种类有情众生,所以名‘六道’者,道犹路也,是能通
义;谓六道中众生,轮转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循
环三界,互相通达,故名为道。这即一般常称的‘六道轮回’。
轮回的情形,各随业力,或人变鬼、或升天。古人说:‘钻马腹
,入驴胎,涂炭曾经几度回,或时天帝殿前过,或向阎君锅里来’
哪有定算?昔忉利天上帝,尚且不免要入陶家变驴(如法句譬喻
经),何况其下的凡夫?
关于六道轮回的道理,在释典中,以十二因缘说得最为明白;若
儒书中,易经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方以类聚,物以
群分’等,亦可知其少分。至于六道轮回的事实,但具天眼、宿
命二通者,于一一众生自何道来?往何道去?自可了了悉见;若
是未具二通,只要广览诸史,亦不难获多实证。惟其既不研经,
又未读史,且不信圣言量者,方一味怀疑排斥。
此六道中,天、人、修罗三道,以因中多为善故,果报亦胜,名
三善道;鬼、畜、地狱三道,以因中多为恶故,果报则劣,名三
恶道。其三恶道,又称三途,途含二义:一是途炭,取残害义,
此中众生,多受残害;二是途道,取所趣义,为造恶众生,所趣
向处。1、刀途,即饿鬼道,常为刀杖,所驱逼故;2、血途,
即畜生道,必经流血而死故;3、火途,即地狱道,上下四方,
一片火海故。
又,六道的凡夫,或升三善道,或堕三恶道,经上喻曰‘头出头
没’;谓整个三界六道,就如一大苦海,海中业浪,翻腾汹涌,
前浪刚把吾人打出海面,哪知一口鲜气尚未吸足,后浪随来,又
将吾人打沉海底。如此,有时头出,有时头没,总是离不开这一
大苦海,这就是吾人的有情环境啊!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yanzi1225627 发表于
多谢师兄们的指点,如何修证佛法我有这本书,中午看了下,三界天人体系表很详细。那上面为什么标了28天,然 ...
天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三大类二十八个层次。
三十三天并不是三十三层,而是这二十八层中的一个层次。这一层四方各八天,中央帝释宫,合名三十三天。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楚水枫 发表于
天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三大类二十八个层次。
三十三天并不是三十三层,而是这二十八层中的 ...
多谢师兄的指点,明白了很多。那阿弥陀佛的 净土极乐 属于什么呢?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师兄可参考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yanzi1225627 发表于
多谢师兄的指点,明白了很多。那阿弥陀佛的 净土极乐 属于什么呢?
这三界二十八层,是我们这个大千世界的三界二十八层。这大千世界是一佛国土,现在是释迦牟尼佛的佛土。
按《阿弥陀经》:“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也就是说,从这大千世界往西,再过十万亿这样的大千世界,有一个世界叫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广大愿力所化。极乐世界决定实有。
同时万法唯心,一切世界也都唯心。
按慧律法师的解释:
譬如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就这几句话来讲就好。我看那个注解啊,一些法师或者是居士的注解,统统这样写的:从太阳西下对过去那个直线,有一个世界,极乐世界。经典也这样写,注解也是这样写。这样讲对不对呢?叫方便说,不能说错。
可是这个完全不明了净土的思想,不明了佛陀的深奥的义理,他的用心在哪里?这个西方不是指一个地方,不是指方向。如果是指方向的话,每天的地球在运转,这个太阳绕着太阳这样子转动,每一天的西方都不一样,稍微有一点天文学的观念的人,就很清楚。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那个是佛方便说,真正的用意在哪儿呢?真正的用意是说,我们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白天做自己的工作,忙忙碌碌,到了晚上太阳西下的时候,我们要休息吃晚餐,夜深人静我们要养息。西方的意思是一切众生的归处,一切烦恼的安息的地方。白天烦烦恼恼、劳劳碌碌,汲汲营营的追求,到了晚上找一个安息清凉,夜里好过一个清凉的夜晚,安详的夜晚。
西方是指一切众生都要像会归大海进入安息、清凉、安详、清净的一个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都要进入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是一切众生的依归。西方就是代表这个意思。
我没有任何的用意批评那一些作者、注解他们方便说,而就我对净土的体悟,我认为西方是表法的,他是一切的众生养息的地方,给你一个最快乐的地方。
好,我们看经典也很容易误解,「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众生包括这样注解的,他们对净土的体悟怎么样我不了解,现在要就我个人的体悟,阅读净土的思想来告诉诸位。
「过十万亿佛土」是什么意思。我看了注解,注解是说:从这个娑婆世界往西,经过十万亿三千大千世界,有一个世界名叫做极乐世界。这样讲,对不对?恩!没有人能回答。好,如果说……他是这样解释的,如果说娑婆世界推论,每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样推论过去,娑婆世界是生灭的世界,生灭的世界。娑婆世界是生灭的世界,生灭的世界推论,两个诸佛国度,三个诸佛国度……这样一直推论过去,一直推论过去还是生灭的世界。这个就是用众生的生灭心在诠释净土。法不是这样子的。
这「十万亿」是什么意思呢?十万亿是指距离,这个是经典上说,也是众生对经典的注解。就我个人的体悟,这十万亿是指十恶业。种种无量无边的烦恼。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造了十恶业,内心充满着烦恼,你将永远没有办法到达净土,你距离净土极乐世界就愈来愈遥远。愈来愈遥远。我认为,心才是最大的距离。这十万亿佛国土,从娑婆世界这样一直推论过去,这里是生灭,如果用这样的推论,极乐世界还是生灭。可是,极乐世界是清净的,诸佛国土的愿力所影现出来的世界。有一个地方你一定要好好的彻底的改过,极乐世界不是物质世间,一定要很清楚的告诉自己。你今天眼睛所见的,耳朵所闻的,这是六根、六尘生生灭灭的,用这种意识心推论极乐世界是绝对错误的,那个不是物质的世间,那个是阿弥陀佛大慈悲的愿力,用心的念力所变现出来的一个无量庄严的世界。记住哦,是阿弥陀佛的心,清净的心,清净的大愿力所影现、影现〔师父强调〕出来的一个世间,你绝对没有办法用任何的物质世间去推论,去想像的一个世间。阿弥陀佛发了这个大愿力,清净的大慈悲心,影现出来的一个极乐世界,你必须要全力投入扣住它,当你在念佛的时候你要记住佛法是心法,佛法是心法。你要很诚心诚意的扣住阿弥陀佛的愿力,不要在意你现在很穷,这个不重要;不要在意你六根有缺陷,这个不重要;不要在意你本身的下贱卑微,乃至于你五逆十恶重罪造尽了,这个都不重要,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影现出来的一个极乐世界,不是物质世间,我们要用心的念力,扣住阿弥陀佛的愿力,任何一个人,临命终一刹那之间就往生。
为什么?从以前往生的人到现在的人都说在一刹那之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很清楚的,极乐世界就根本没有距离。极乐世界就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它就是极乐世界。它没有距离,最大的距离就是什么?就是造十不善业,最大的距离就是执着、烦恼、攻击、伤害、污蔑、毁谤,充满着烦恼,每天过这个日子,你怎么进入净土呢?怎么可能?与佛的大悲愿力不符合。
再来,为什么师父一直说每一个人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毫无疑问。为什么讲得这么有十足的把握?只要你肯,只要你肯回光返照,一念相应。这样讲还是很模糊,我们一直觉得世间有五逆啊,十恶啊,我们自己犯到杀、盗、淫啊,一直自卑感。记住!在《楞伽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佛陀以大悲平等心流入无量的法界世界,救度一切众生。没有分别。简单讲你今天造的五逆十恶杀盗淫妄是你自己障碍自己,你的观念一直觉得我罪很重,我无药可救。佛没有这样的观念。
好,如果这样讲还不是很清楚,注意听比喻:你去看看那个瀑布,看看那个瀑布,那个瀑布这样泻下来,这个水泻下来的时候,众生看的时候是怎么样?众生看那个瀑布是怎么样?水一直流动,对不对?水一直流动,是不是?你看不到真相,其实水没有在动,那是因为众生的幻觉。如果我们用摄影机摄影〔拍照〕起来,水全部都是停止的。高速有能力有大智慧的,看这个世间是全部停止的。为什么?本性无善无恶,无是无非,无来无去,他就是见到世间的真实相。譬如说你拿了一支刀子这样砍人,这样砍人,砍下去了,说犯杀生戒,哎呀,我犯杀生戒了,在佛、证悟的人没有这种观念。你只是一个刀子一个色身,缘起,之只是成法、破法,统统叫做佛法。《华严经》里面讲成法、破法统统叫做缘起,统统叫做性空,没有真正的一个杀人放火的这种东西,但是因为众生的业识所感,业力所感,所以他因果清清楚楚,我们就认为:哎呀,我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所以在众生位他要求忏悔。如果证悟到无生,那你忏什么悔呢?!
所以记住!今天每一位众生除了自己障碍自己以外,诸佛菩萨从来没有说他不救你的,没有的。
今天假设一个杀人放火的流氓管训回来了,他有心求忏悔说:哎呀今天义工大会呀,那慧律法师呀,我也想来听听你的开示呀,不过我过去有杀人有放火,师父,你原不原谅我?要不要让我进来文殊讲堂听听师父的开示?你说呢?〔师父指向讲堂诸位义工〕,要不要给他进来?当然给他进来嘛!你都要让他进来了何况佛陀?!这样听的懂吗〔师父问义工们〕?你都会想要……我们以一个凡夫的心,都想要去把那个极恶的众生把他救起来,不会计较他过去以前所造的恶业,何况说释迦牟尼佛!何况说大愿的阿弥陀佛!
因此在座诸位无论你造任何的恶业,五逆十恶重罪,只要你一念忏悔回光返照,今生今世「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抓得稳,持得稳,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毫无疑问的。为什么?佛以大悲流入法界无障无碍,每一分每一秒他都想要救你,除了你自己障碍自己,那没有办法。
师父只是把《阿弥陀经》随便抽一段、两段来告诉大家,现在都是依照众生的意识形态在注解经典,诸位,参考就可以。而我现在所讲的,是我个人对净土的体悟。简单讲过十万亿佛土,极乐世界它是一个理想,修行人最理想的地方,出家、在家都是修行人,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是适合想要修行的人要去的地方。因为那个地方没有三恶道。没有三恶道,你在极乐世界你怎么转,统统不堕三恶道,不受苦。你想要听经闻法,极乐世界随时随地都有人开示。所以极乐世界就是我们修行人一定要去的地方,而且是最好的环境,阿弥陀佛提供了一个最好的环境给我们去修行。
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经典是语言,语言是诠释义理,你不要死在语言里面,不要死在文字里面,你一定要融会贯通经典的义理,你一定要融会贯通经典的义理。所以语言文字诠释义理,表相是要让你悟入实相,表相是要让你悟入实相。因此,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只看表相,看表相不能了解深入的奥义,深奥的义理在哪里。因此不能只弄表相的东西,不了解义理,一味的——哎!文字就是这样讲,我模仿、我揣测,那完蛋了,那为什么要有善知识呢?就凭你看了五年、十年的经典,我就跟你讲过一句,就凭你看了五年、十年的经典,都不够师父讲一句话。你相信吗?你怎么弄你都弄不清楚那里面的含意是什么。你也不能悟。
〔师父举例。例子略〕众生就是这个样子,自己的问题不知道自己出在哪儿,也从来没有冷静过。一位的责备别人,所以他过着与净土无缘的日子。师父已经讲过了,十万亿佛国土心是最大的距离。烦恼是最大的距离。十恶业是最大的距离。如果你完全没有十恶,完全没有烦恼,你懂得调整自己,回归自性,归无所得,了解万法统统是生灭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你很清楚有大智慧,一念之间念佛你决定往生净土。十万亿佛国土,就是一百万亿,一刹那之间就可以往生。因为就在一念之间,就在一念之间。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楚水枫 发表于
这三界二十八层,是我们这个大千世界的三界二十八层。这大千世界是一佛国土,现在是释迦牟尼佛的佛土。
多谢,解释的很透彻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多谢师兄,解释的很透彻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多谢分享 解释的很透彻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家的人生三境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