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妙果寺附件的酒店太虚讲寺

天台宗观宗讲寺志_百度百科
天台宗观宗讲寺志
《天台宗观宗讲寺志》是9787年作者方祖猷著丛书名宗教文化出版社ISBN2出版时间版次1页数416装帧平装开本所属分类图书&宗教&佛教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方祖猷。
天台宗观宗讲寺志图书信息
作 者: 著 丛 书 名:出 版 社:ISBN:2 出版时间: 版 次:1 页 数:416 装 帧:平装 开 本:所属分类: &
天台宗观宗讲寺志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随着欧风美雨的巨在冲击,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加上在中西文化碰撞下所发引发的多次“庙产兴学”风暴,使佛教界怀着忧国忧教的先进人士,抱着自利利他、出世入世不二的精神,逐渐开展佛教界的自我革新运动,使佛教各宗得以中兴。其中,谛闲大师开创的宁波观宗讲寺,成了中兴天台宗的根本道场。
本志年限,除《沿革》远溯宋代,个别人物传及其照片,涉及清代和当代外,皆起自1912年(民国元年)观宗讲寺筹备创立时起,讫1949年止。本志辑录大量原始资料以为佐证,俾成信史。由于索引资料记载之月日,阴历与阳历难以分清,除《大事记》按规定采用公元纪年(后附民国纪年)外,其他基本上按原记载不变。本志称开创始祖谛闲法师为“大师”,其他一概称“法师”。入传者之身份,以当时所持为据,如芝峰,在当时为僧人,后还俗,仍称“法师”;张汝钊,后落发,名本空,仍称“居士”。
天台宗观宗讲寺志目录
天台宗复兴的几位中心人物——《天台宗观宗讲寺志》序
第一章 寺院释名
第二章 寺院位置
第三章 寺院沿革
第四章 寺院建筑
第一节 寺院布局
第二节 建筑文存
第五章 宗派法统
第一节 宗旨法系
一 宗旨:“教宗天台,行归净土”
第二节 教义-教观总持
第六章 寺僧和学僧
谛闲大师()
禅定法师(1874-?)
志恒法师(生卒年不详)
根慧法师()
宝静法师()
逸山法师(1970-?)
静修法师(生卒年不详)
净定法师()
倓虚法师()
静权法师()
乐果法师()
仁山法师()
显慈法师()
茂峰法师(1890-?)
妙真法师()
常惺法师()
正安法师(?-1934)
芝峰法师(1901-?)
澹云法师()
显荫法师()
斌宗法师()
竺摩法师()
演培法师()
第七章 寓僧及居士
式海法师()
却非法师(?-1984)
太虚法师()
显奇法师()
守参法师(?-1932)
虚云法师()
兴慈法师()
徐蔚如居士()
高鹤年居士()
第八章 寺院机构及制度
第九章 弘法与实践
第十章 法语论丛
第十一章 文苑
第十二章 追思文选
第十三章 寺院影响
第十四章 寺院经济
第十五章 大事记
·收起全部&&
企业信用信息温州江心寺&|&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  温州江心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江心屿。唐咸通七年(866),在江心孤岛的东山建普济禅院。宋开宝二年(969),又在江对面的西山建净信讲院。南宋建炎五年(1131),宋高宗赐改普济禅院为龙翔禅寺。因寺江中,俗称“江心寺”。宋宁宗时品选天下禅宗丛林,列为十刹之一。其后八百多年里,该寺屡废屡兴。新中国成立初期,江心寺几将倾圮。1952年进行了修复。1985年交还给佛教界。1983年,江心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温州江心寺
  江心寺系全国重点开放的著名古刹丛林,位居温州市北郭永清门外瓯江之中的一个小岛屿上。全岛屿的原来面积仅约一平方公里左右(现经填塞淤浅扩大地面,添建了新的游览点),两端各有一座小山峰,峰顶都有一座凌空的宝塔,东西相对峙,即名为东、西塔。东峰西麓原有“普寂禅院”(即今“温州烈士纪念馆”),西峰东麓有“净信讲寺”又名“西塔院”(即今“温州博物馆”)。
  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斋堂等。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金刚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今宋代古钟尚存。中殿为正殿,最为壮观。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塑像。殿内槛联匾额,琳琅满目。正柱联为宋王安石撰并书。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温州江心寺
  温州江心寺历史
  江心寺位于浙江温州瓯江之中的一个小岛屿上。屿上梵宇丛林、危楼耸翠、飞阁流丹、古木参天、常年如春,四面烟波、江流浩荡、空水澄鲜、风景旖旎,素有“江天佛国”之美称,媲美于海天佛国的普陀山。江心寺建于宋绍兴七年(公元一一三七年),由青了(真歇)禅师创建。现在的孤岛当初分为东西两小屿,上建有佛塔及塔院。东塔建于唐懿宗咸通七年,东塔院为普寂禅院,建于唐咸通十年。西塔及塔院建于宋开宝二年,西塔院为净信讲寺。南宋建炎四年(公元一一三○年)金兀术举兵侵犯宋朝皇都临安(今杭州),宋高宗赵构为避乱,南渡驻跸于温州江心普寂禅院,时御书“清辉”、“浴光”已失,“清辉”尚存江心寺内。翌年,宋高宗再度登基,改号绍兴,于绍兴七年书诏蜀僧青了禅师由舟山普陀来住持温州普寂禅院和净信讲寺。青了禅师见普寂禅院和净信讲寺分列两岛,中贯川流往来不便,便趁当时川流淤积之机,亲自率众抛石填平,于上建中川寺,宋高宗赐号江心寺,又改普寂禅院为龙翔寺,改净信讲寺为兴庆寺,并将江心寺寺崇奉为高宗道场,包含岛上一切亭台楼馆,并赐香灯田一千亩。其时的一派佛国景象,毫不逊色于当时的普陀山。
  解放初期普寂禅院被改作“温州烈士纪念馆”,净信讲寺被改作“温州博物馆”。一九五二年,党和政府为保护历史古迹,对年久失修的江心寺进行修复,邀请寂山和尚担任住持,恢复僧团,领众熏修。现在的天王殿为当时所修。
  经十年浩劫,江心寺又遭严重破坏,寺内所有珍贵文物散失无遗。一九八三年,国务院确定江心寺为全国142个重点开放寺院之一,在木鱼法师的住持下,从立七如来石幢开始,先后对三圣殿、三畏堂、钟鼓楼、去来斋、天王殿、圆通殿、方丈室、斋堂等进行修葺,并雕塑佛像、严饰金身,致成今日规模。一九九九年,毕业于闽南佛学院的智明法师任江心寺监院。由于智明法师年轻有为,德才兼备,且为人谦和,慈悲心切,爱国爱教,可谓当今难得的佛门俊才,即深得木鱼老和尚的器重,于二零零六年五月六日,老和尚高风亮节,退位让贤推选智明法师为江心寺方丈。智明大和尚勇挑重担,发菩提心,扩建寺院,以“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菩萨悲心,带领全寺僧众精进修行,身心庄严,成就道场。
  江心寺是一荡漾着神圣气息的庄严之地,南宋时为全国五山十刹之一,为禅宗六刹江天佛国之声誉由来已久。相传远在六朝晋宋间,西域高僧诺巨罗尊者于此结茅,与我国著名诗人谢灵运为方外交。隋唐时,美誉已传中外,日本、新罗(朝鲜)的义介、义尹、绍明等曾慕名而来,参禅学教。寂光、斗厓、觉山、无际、希逸、佛鉴、大山、通榛、昙旭、正庵、中川、寂谷等禅师都与江心寺有不解之缘,江心寺古今以来诸多人文古迹更是不胜枚举。正如明?周洪漠作《江心寺记》中说的:“......慕其清绝闲旷,脱市嚣于埃墟,遗俗累于涛浪之表,屹立水面如在镜中,月夜晨风类非人境......天造低设而名海内。”
温州江心寺
  温州江心寺寺庙景观
  江心寺周围的景色非常幽美,有谢公亭、澄鲜阁、文信国公祠堂、浩然楼等。一片古老的建设群,排列整齐,结构壮观。樟、榕、松、柏、古木参天,珍禽异鸟,栖息其间,院落奇花异草,光彩夺目,花香鸟语,四时如春,江流浩荡,四面烟波,耸翠流丹,空水澄鲜,远看恰像一艘巨轮停泊在江中。江中东有象岩石色皎洁,西有狮岩石色青翠。江心寺素有“江天佛国”之美称,自古以来,就是温州最有意趣的超丽绝欲的游览胜地。
  这个小岛屿的历史很是悠久,远在六朝晋、宋间,西域高僧诺巨那尊者,跋涉山川,远道来此结茅而居。我国著名诗人谢灵运(康乐)于公元422年,任永嘉(温州)太守期间,与其交往,频游于此,而留下佳妙诗篇,如“&&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十分形象地描绘了江水与丹霞相掩映,白云共红日而争妍的壮丽景色,真是江山多娇。隋唐时,这个“江天佛国”的声誉便已远播中外。初唐诗人孟浩然久游于此,伟大诗人李白、杜甫都相继讴歌赞美,当时日本、新罗(朝鲜)僧人来居普寂、净信二寺研教参禅的很多,《东瓯孤屿志》中有“僧多外国人”的诗句,这都是历史悠久的佐证。
  江心寺建筑以东、西两塔院为最早。东塔建于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西塔建于宋开宝二年(969年),两塔身高三十米以上,七级重檐,六面玲珑,高耸入云,皆有扶梯,迂回而上。只因东塔于道光年间,英人在此塔下建立领事馆(后改为海关税务司别墅),以塔上栖息岛群,鸣声嘈杂,并撒粪于其房顶为借口,强制清政府拆除全部飞檐回廊,毁坏扶梯,乘机盗取塔中所存文物破坏古迹,现仅遗下六面光秃塔身。由于原塔身构造坚固,技术高超,虽素未经修缮,至今依然挺立,无丝毫倾斜。西塔于民国22年重修拆除扶梯回廊,改建成今状。
  江心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胜迹多奇,四面烟波,视野广阔,江山壮丽,景色清幽,实为旅游胜地。经历代诗人寻幽探胜,结为十景:一、瓯江月色;二、海淀朝霞;三、春城烟雨;四、孟楼潮韵;五、翠微残照;六、远浦归帆;七、沙灯渔火;八、罗浮雪影;九、塔院筠风;十、海眼泉香。
温州江心寺
  双塔均明显有唐塔遗风。根据现场考证,江心屿双塔外形及结构极其相似。从外形上看,平面都是六角形,东塔底层边长约4米,直径约8米,西塔底层边长约3.5米,直径约7米。三开间,每边各层设一壶门,主门、壶门及座向一致;塔身高为7层,西塔32米,东塔28米,如将东塔屋顶及塔刹高度计算在内,二者高度相差无几;塔身均为砖结构,从底部到顶,收分明显;立面都是阁楼式,东塔腰檐已毁,西塔腰檐显见是近代修缮而作;从构造上看,二者腰檐均较薄,出檐平缓,且各层未见有平座和栏杆。二塔整体形象古朴庄重,落落大方。从结构上看,双塔均为砖身木构,塔身为单层砖壁,底层砖壁厚度东塔约1.6米,西塔约2.0米,塔心无柱,内部为上下贯通的空筒,向上逐渐缩小,属典型的空筒式砖塔构造;双塔内外边角均设有倚柱,东塔方形,西塔八角形;双塔底基均低短简单,素平砖石砌成,高度不足20公分;从砖工上看,东塔“一顺一丁”及“三顺一丁”砌法为多,显见明清修砌痕迹。西塔因近代修理时砖工为砺灰所掩,无以详考,但显露出的八角砖柱应是唐代遗物。根据以上考证,结合建筑历史的相关资料,对照国内现有一些古塔予以分析发现,江心屿双塔在外形风格、主体结构等方面唐风显露无遗,尽管明、清修砌痕迹明显,但并未对唐风“伤筋动骨”。双塔均可能成为国粹。我国现存唐代楼阁式砖塔很少,如西安玄奘塔、大雁塔等,仅为方形,多分布在北方。而江心双塔为六边形砖木结构,这对建塔史是个很大的突破,对研究我国江南建筑乃至古代文明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编辑:程红)[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
电子邮箱: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热点宗教文化
推荐宗教文化
最新宗教文化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州无量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