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通过现在可以公开的情报信息做出精彩情报分析的真实案例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程阳:日本人当年中标大庆油田的情报战——通过公开信息进行情报分析的经典
程阳:日本人当年中标大庆油田的情报战
——通过公开信息进行情报分析的经典
【一】王进喜的“照片泄密案”
大凡做政府保密工作的,或者做情报分析的,几乎都听说过王进喜“照片泄密案”,说的是几十年前,日本人仅仅通过1964年一期《中国画报》封面照片,就完整分析破译了极具价值,当时还是属于绝密的大庆油田情报,并在中国政府后来的炼油设施招标项目中,一举中标。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画报》是《人民画报》的海外版称呼,有英语、日语等等各种语言的版本。
一般说起“照片泄密案”,都配的是这张照片。在这张照片中,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冬日的阳光洒在他的脸上。
“照片泄密案”是这样展开的——
1、日本情报人员,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推断大庆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
2、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
3、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
分析得出如此精准的情报后日本人捷足先登,提前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当中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备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
就因为王进喜的一张照片“泄密”,给了日本人带来了这么大的好处,惊叹日本人情报工作的犀利之余,强调“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但是,事实是这样吗?
【二】经不起推敲的“照片泄密案”
新中国将松辽盆地作为重点油气资源区域正式进行大规模勘探开发,始于1959年。当时,国内石油缺口达60%,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公交车背着煤气包在长安街上跑”。对于开发大庆油田的消息,中国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内外采取了严格保密的策略。1964年后,中国国内基本实现石油供应自给。日,毛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同月底,新华社记者带着“北京的特别嘱托”悄悄来到大庆。那时大庆出于保密的需要,对外一直用秘密称号“农垦场”,内部则叫“松辽勘探局”。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并在中发[64]78号文件《中央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中,决定对外公开宣传大庆油田。
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新华社记者袁木、《人民日报》记者范荣康采写的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日,《人民日报》全文转发,大庆油田的存在被公之于众。
回过头来看这张“泄密”照片及相关文字,问题不少:首先,那些“星星点点”的井架在哪里?其次,关于这张照片的首次刊登时间,有1964年、1964年第一期封面、1966年第一期等多种说法,相互矛盾。
根据公开材料,1960年3月底,当时已经是全国劳模的王进喜,率队从甘肃玉门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如果“泄密”一说成立,那么这张照片的拍摄不应早于这个时间。而日本人知道大庆油田的存在,始于中央决定对大庆进行宣传之后的媒体报道,即1964年4月之后。然而查阅《人民画报》电子版,在年间,王进喜的影像确曾出现过几次,但都不是如图所示的这一张。
抛开这些细节不论,所谓“一张照片揭开大庆油田秘密”的说法还必须回答下面的疑问: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综合性摄影画报,《人民画报》几乎每期都要以图片形式报道我国各行各业的建设情况以及取得的新成就,比这张“泄密”的王进喜照片更具情报价值的内容非常多,为什么只有它被指为“泄密”呢?
【三】日本人是这样分析情报的
关于大庆油田“泄密”,另一种说法更有说服力,因为它对公开情报搜集活动的描述,更接近真实、显得更“专业”。尽管《大庆精神大庆人》一文及相关报道,刻意避开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但是精明的日本情报人员通过各种细节推断出了大庆油田的基本信息,以及下一步可能需要的设备等,最终从中国获得了大笔订单。
1、纬度与气候。在1966年第1期的《中国画报》上,日本情报机构看到了铁人王进喜站在钻井机旁的那张著名照片”。他们根据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度和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而,大庆油田有可能在冬季为零下三十度的中国齐齐哈尔和哈尔滨之间的东北北部地区。
2、地理与方位。之后,来中国的日本人发现,从东北开过来的油罐车上有很厚的一层土,从土的颜色和测量火车每百公里的降尘量中得出了“大庆油田在北满”的结论,进一步验证大致方位。
3、确定油田位置。1966年10月,日本情报机构又对《人民中国》杂志上发表的铁人王进喜的事迹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有一句“最早钻井是在北安附近开始的”,并从“人拉肩扛”钻井设备的说明中判断,井场离火车站不会太远。在对王进喜的报道中还有这样一段话:“王进喜一到马家窑子,看到一片荒野说:好大的油海,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抛到太平洋去!”“马家窑子”、这窑子、那窑子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对地名的称呼,日本人更加确信大庆油田在东北。日本情报机构从伪满旧地图上查到:马家窑子是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村子,在北安铁路上一个小车站东边10公里处。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日本情报机构终于得出了大庆油田的准确位置。
4、确定油田规模。为了弄清大庆油田的规模,日本情报机构对王进喜的事迹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报道说,王进喜是1959年在北京参加国庆以后志愿去大庆的,由此断定,大庆油田在1959年以前就开钻了。对油田的规模,日本情报机构认为:“马家窑子是大庆油田的北端,即北起海伦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的安达附近,包括公主岭西南的大喷,南北四百公里的范围内。”估计从东北北部到松辽油田统称“大庆”。这一分析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5、确定加工能力。为了弄清大庆油田的加工能力,日本情报机构从1966年《中国画报》第一期的照片上看到大庆油田炼油厂的反应塔,从反应塔的扶手栏杆(一般为1米多)与塔的相对比例推断,该反应塔的直径大约为5米,从而推断出大庆炼油厂的年加工原油能力为100万吨。而在当年大庆“已有820口油井出油”,年产原油360万吨,估计到1971年可增加到1200万吨。
6、综合情报分析结论。通过对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的分析,日本决策机构推断,中国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必然会感到炼油设备不足,日本的轻油裂解设备卖给中国是完全可能的,中国所要买的设备规模和数量要满足每天炼油1万吨的能力。果不其然,没过多久,石油工业部就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购买日产一万吨的炼油设备,日本的炼油设备以其有现货、价格低、符合中国实际生产能力而一举中标。
【结论】从公开信息进行情报分析的典范
总的来说,“照片泄密”是一种可有可无、可大可小的说法。这张王进喜的照片,确实有一些信息量,但并非本案例情报分析的全部,中国式“保密教育”把事情简单化了。
事实上,该案例中最后结论的得出,是一项综合研究分析的结果,甚至有些背景信息,例如衣着与纬度、土壤与地理、老地图等,是多年信息采撷的结晶。如果说仅仅凭一张照片,就解开了大庆油田的全部秘密,低估了从公开资源获取情报的难度和专业性,同时将保密宣传简单化了。
于美成油画作品《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铁人王进喜》
【王进喜简介】
王进喜,,47岁病逝,中国工人的杰出代表。
王进喜,1923年出生于甘肃玉门亦金村,家境贫寒。1938年他进玉门石油公司当徒工、干活时被砸伤了腿,被厂主赶出大门,伤好后才顶了别人的名字混了个差使。当时,玉门油矿的美国技师垄断了采油技术,王进喜在矿里干了十几年没有上过一次钻台,没有摸过一次石油钻机的刹把。
1949年后,王进喜当上了国营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三大队的石油工人、副司钻,1956年升任1259钻井队队长,同年加入了共产党。当时中国的钻井技术还很落后,他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钻透祁连山,玉门关上立标杆”的口号。在1958年,他领导钻井队创造了月进尺5OOO米的全国纪录,成为中国中型钻机最高标杆单位,荣获“卫星井队”红旗,被命名为“钢铁井队”。
那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以禁运方式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而中国的国产石油量又很少,中国政府每年人得不拿出极其有限的外汇从苏联进口油料。50年代末经济进入困难时期,中苏关系已开始紧张。
1959年王进喜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北京街头的公共汽车因缺油背着煤气包,作为采油工人的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时因在黑龙江发现了大庆油田,中央决定抽调力量展开石油大会战。王进喜从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到当地的马家窑,于日经苦干五夜五夜后,大庆第一口油井开钻,不久即喷出原油。
1964年,王进喜出席了第三次全国人大会议,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1965年,他任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总指挥,1966年领导钻井队创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
1969年4月,在党的“九大”上,他以工人代表身份当选中央委员。
1970年4月,王进喜在玉门参加石油现场会回到大庆之后,经医生检查确诊是胃癌晚期,11月15日在北京去世,时年47岁。
铁人王进喜逝世40周年祭_东方平博客_新浪博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目前可以公开的情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