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军报京江晚报小记者投稿稿 多久能知道能不能用啊

越前行,军人的本色越不能丢 -军报记者
炮火,留给他的不仅是永久性耳伤,更是面对人生选择、商海沉浮的勇毅。老兵李志江深有体会——越前行,军人的本色越不能丢
3月中旬,笔者见到李志江时,他正被一阵阵的耳鸣与头痛折磨。医生告诉他,这是战争中那次负伤留下的神经性创伤,难以治愈。
离开部队36年,让李志江从未忘记老兵身份的,不只是这个年年发作的老毛病。从当年辗转战场,到如今搏击商场,他的人生一直处于冲锋状态。回忆起走过的沟沟坎坎,他向笔者感慨:“这些年最深的体会是:越前行,军人的本色越不能丢。”
军人的胆识不能丢
退伍后,李志江从湖北省沔阳县棉花机械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一直干到湖北省仙桃市银株针织厂党委书记兼厂长。就在大家对他的前途一片看好时,他却作出令人吃惊的决定——下海创业。
1996年,39岁的李志江辞掉公职,带着多年积蓄和向亲朋借来的钱去往深圳。临别前,他对七旬老母说:“如果不成功,我就不回来了!”
母亲问:“不回来你去哪儿?”李志江回答:“去跳海!”
这话只是表明决心。其实,李志江知道自己不会跳海:“我当过兵打过仗,有的是一身兵胆!过去靠着这个干到今天,今后靠着这个也能杀出一条路!”
了解李志江从军经历的人,会理解他的这句话。
李志江入伍第一年就获得营连两级嘉奖,第二年被选送学习驾驶,归队后便开着运输车上了战场。
进入战场第3天,敌人的一发炮弹在距他驾驶的军车15米处爆炸,他和战友被连车掀翻在半山坡上。醒来后,战友提议原路返回,李志江坚决反对:“继续向前冲,找部队去!”他们用芭蕉叶盖住车灯,顺着两山夹缝向前行驶,躲过数次伏击后,终于和前来接应的战友会合。
那次遇险,李志江的耳膜被震破。连队干部建议他评残,他不愿给组织添麻烦,没申请。从战场回来,他觉得不打仗了,一名汽车兵的贡献有限、发展也有限,于是选择退伍返乡。15年后选择辞掉公职,李志江的思考与当年有相通之处:“我辞职时39岁,尽管前景看好,但我喜欢挑战,体制内的路好像一眼就望到了头。正好政策鼓励下海创业,我想不如响应号召去闯一闯、试一试。”
炮火,留给李志江的不仅是永久性耳伤,还有一次次勇于选择的胆识。
创业初期,凭着敏锐的嗅觉,李志江发现潜在商机,创办了公司。
2008年,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李志江的企业也陷入困境。此时有企业提出收购,他不但没妥协,而且又作出令人吃惊的决定——逆流而上,推动公司上市。
民营企业的上市之路何其艰难,李志江对几名企业核心成员说:“这就像打仗,你难,敌人也难。胜利的办法只有一个,抢占更高的高地!”此后几年,李志江带领团队一鼓作气,攻克难关,于2012年2月成功实现目标。
就在大家纷纷为公司的规模壮大、效益攀升叫好时,李志江却判断所在领域总体投资过热必然导致产能过剩,再次提出转型,开始新的征途。
“人生,就是一个高地连着一个高地。”李志江说,这么多年,他始终没忘记当年老班长教给他的战场法则:只要战斗没结束,就要向着下一个高地冲锋。
军人的干劲不能丢
“从部队出来,雷厉风行、勇往直前的作风没有丢。”李志江经常在梦里到当年那段奔赴战场的山路——
日,为了尽快抵达战场,李志江和战友们开车从广西凭祥出发,2天3夜跑了800多公里没合眼。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战友的任务,就是在李志江快要闭上眼睛时狠狠踹他一脚,然后抓一把辣椒面塞进他嘴里。
“那效果和灌辣椒水一样,从嗓子眼一路辣到肠子里。”靠着惊人的耐力,李志江和战友们挺到了目的地。
这么多年过去,回顾创业中闯过的每一道难关,李志江感觉都不过是那段山路的“复制版”。
熟悉李志江的人说他“善打硬仗”,李志江自己又补充一条:“善打苦仗”。
硬仗有多硬?
当年,李志江被组织调到仙桃市棉纺二厂当常务副厂长时,这个厂被当地一伙地痞挟持,无论买原材料还是卖废旧料,都必须经过这些人的手。前几任厂领导为了息事宁人,都听之任之。李志江到任后第一把火就“烧”到他们身上。财路被断,这伙人拿着刀棒到他办公室恐吓闹事,甚至寻找机会暗算他。
“战场上我死都不怕,会怕几个地痞?”李志江与他们斗智斗勇,几次险些丧命。最终,地痞被彻底整治,工厂恢复生产秩序,第一年就盈利1600多万。
苦仗有多苦?
创业那年,从找厂房、办手续、购买设备,到请员工、买原材料、组织施工,他一个人连轴转,累了就在厂房支一顶帐篷睡两三个小时,饿了就煮泡面、吃快餐。
当时有个客户签了订单,要求27天配齐货品。李志江没日没夜地干,23天保质保量交货。这一仗,让他获得“第一桶金”,并与那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商场如战场,谁先攻下山头,谁就是赢家。”这是李志江鏖战商场的最大体会。
军人的情分不能丢
迄今为止,有一半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死心塌地追随李志江超过10年。这一条,让很多企业负责人羡慕。
“打过仗的人更懂袍泽之谊,是战友,就要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他给每名员工记一本账,按创造的利润三七分成;他打破行业内按点提成的做法,创造“销售100万奖一部价值10万元轿车、销售300万奖一套商品房首付”的销售管理模式;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在没有溢价的前提下,他拿出36%的股权分给公司核心员工。
有一年,一位跟随李志江多年的老部下因克扣员工伙食费,被他指着鼻子责问:“你的良心去哪儿了?你不把员工当家人看,员工怎么会把公司当家?”
视员工为家人,他绝非嘴上说说。多年来,他一直与公司员工同吃住,排队打饭吃食堂,宿舍与员工宿舍墙挨着墙。员工有兄弟姐妹、子女辍学,公司核实后会给予帮扶;员工家乡发生灾情疫情,公司第一时间派人致电慰问、发放慰问金。2005年,公司一位安徽籍女员工因急性脑炎休克,生命垂危。李志江得知后,立即开车把她送往医院,支付了全部医疗费用,除夕时还专门到医院看望,送去2000元红包:“安心养病,工资照发,奖金照拿。”2008年春节期间,湖南等地区遭遇雨雪冰冻灾害,为响应政府号召减缓交通压力,李志江拿出几十万元把员工留在深圳过年,购买近百台电视机方便他们收看春晚。
“当年我的指导员反复讲,不能丢掉一个战友,不能丢掉一个伤员。”李志江说,“如今,我的员工就是我的战友。”
军人的胸怀不能丢
不坐头等舱,不住五星级酒店,这是李志江给自己定的规矩。有时他的“抠门”连身边的亲人都难以理解。去香港谈生意,他会提前在深圳花1.5元准备一瓶水,因为在香港买瓶水要花十几元;到子公司所在地考察,他外出一律打出租车;他几乎不穿名牌,一件衬衣不到300元。
然而,李志江只是对自己苛刻。
企业上市后,他先后拿出120余万元资助230多名大学生完成学业。看到仙桃市杨林尾镇福利院房舍紧张,70多名孤寡老人生活困难,他自筹50万元对福利院进行改造和扩建,并每年捐赠10万元用于改善老人生活。为了让子女接力这份事业,他将福利院取名“驰邦敬老院”:“驰是我女儿的名字,邦是我儿子的名字,我希望他们以后接着做这件事。”
李志江说,至今,埋在他记忆深处的,是公司上市前发行审核委员会投票的那一幕。
在那一轮准备上市的民营企业中,他的企业规模和名气都并不占优势。最后陈述环节,他深吸一口气说:“我是一名经历过战火的老兵,当年许多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永远留在了那里。今天能站在这里,我已经感到无比幸福,我是带着当年那些战友的梦想创业的,如果我成功了,我不会忘记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最终,他的企业获全票通过。
“我永远感激那段军旅生涯,也会永远铭记那句诺言:穿上军装报效国家,脱下军装回馈社会。”李志江说。
页面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放军报投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