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六军团战役安卓版政委王震共参加过多少次战役?

红六军团|简历
我的图书馆
红六军团|简历
红六军团|简历转载.搜狗百科 扫描或长按此二维码关注【红二方面军纪念馆】 红六军团(全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成立于曰,最初是由湘赣地区的红八军、红十六军、红十八军合编而成的。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人民军队。以任弼时、萧克、王震三人组织6军团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中文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领&&&&导 & :中国共产党领导合&&&&编 & :湘赣地区红8军、红16军、红18军成立时间:曰成 立1934年6月,红六军团初步组成,但未组建领导机关,下辖部队有第十六师、第十七师、第十八师。第十六师(由红十六军改编):师长高永生,政治委员温锦惠,参谋长李鄂;第十七师(由红八军改编):师长肖克,政治委员蔡会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王震;第十八师(由红十八军改编):师长严图阁,政治委员徐洪、参谋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袁任远。军政委员会为红六军团最高领导机关,由任弼时、肖克、王震三同志组成,主席任弼时,肖克、王震为委员。全军团约9千余人。 简&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活动在湘、鄂、赣、川、滇、黔广大地区,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一九三四年七月下旬,中央命令红六军团作为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从湘赣苏区出发向湘南挺进,从而掀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当时,中央任命肖克同志为红六军团的军团长,任命原湘赣军区司令员王震同志为军团政治委员,李达为军团参谋长,张子意为军团政治部主任。第十七师师长和政委分别由肖克和王震同志兼任;第十八师师长、政委、参谋长分别由龙云、甘泗琪、谭家述诸同志担任。同时,决定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同志为中央代表,随军长征。相继组成了红六军团最高指挥机关军政委员会。任弼时同志为军政委员会主席,肖克、王震、张子意为委员。八月七日,准备工作完成之后,红六军团开始突围,为隐蔽红军的战略意图,首先向南攻击,其后占左安,出寒口。八月十一日,占领桂东赛前圩,突破了敌人的战术包围。十二日,红六军团在赛前圩召开了西征誓师大会。并正式宣布红六军团和军政委员会的成立。此后,红六军团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迭克新田、零陵,上阳明山,下白果市,占嘉禾,过潇水、渡湘江。九月十七日,红军攻占通道,前锋直指贵州。 &西 征1934年,随着中央苏区形势的日益紧张,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派遣红七军团以抗日先遣队名义北上牵制敌军外,还命令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向西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发展广大游击战争,并创立新的苏区。同时,任命任弼时为中央代表,并由任弼时与萧克、王震三人组成六军团的军政委员会,任弼时为主席。红六军团成立于1933年6月,由红第十七师和第十八师组成,主要在湘赣苏区活动。接到中革军委的电报后,红六军团进行了积极准备和动员。为了迷惑和牵制敌军,还于8月初以独立第五团一部伪装成军团主力,在牛田、津洞、万安一带佯动。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9700余人,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的领导下,告别曾经共同战斗生活过的湘赣苏区人民,从遂川的横石和新江口地域出发,踏上了西进的征途。为了不过早暴露红军的行动企图,突围点选在粤军和湘军的接合部五斗江到白牛岭地段。军团侦察连和先头部队一个排,伪装成国民党军,为先头部队开道,下午3点左右出发,大约在晚上10时许,走到有近千人的两个保安团防守的上葆林,顺利地收缴了敌人哨兵的枪支,使部队一举消灭了这两个保安团。接着,又日夜兼程,连续突破敌人在衙前和五斗江之间、遂川至黄坳之间、遂川至七岭之间、寒口到广东桥的封锁线,胜利地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于11日到达湖南桂东县城以南的寨前圩。8月12日,红六军团在寨前圩召开连以上干部的誓师大会,庆祝突围胜利。根据中革军委指示,由任弼时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萧克任军团长兼第十七师师长,王震任军团政治委员兼第十七师政治委员,李达任军团参谋长,张子意任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六军团胜利突围,使湖南、广西一带的国民党军队大为吃惊。为了防止红军进入境内,湘系军阀和桂系军阀在红军可能经过的地方布置了重兵进行围堵。鉴于此,军团领导改变了到湘南地区的计划,决定抢渡湘江,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8月12日晚,红六军团从寨前圩出发,跋山涉水,经汝城县田庄圩、资兴县滁口,越过郴宜公路,绕道桂阳,于20日占领新田县城,23日赶到零陵东北湘江右岸,准备抢渡湘江,向新化、滁浦地区前进。由于围追的湘军看出了红军要在零陵渡湘江的意图,已经先行到达湘江沿岸,并占领了西岸的有利地形。同时,桂军的两个师也正分路向道县、零陵开进。在渡江已经失去有利条件的情况下,24日,红六军团首长决定放弃在零陵渡江的计划,26日,根据中革军委指示,急速赶到阳明山地区,接着向东北进入白果市,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接着,急转南下,星夜兼程,经过嘉禾、永安关、全县、灌阳东北地区的文市,于9月4日上午,在广西全县的界首渡过湘江,进占西延县城。9月8日,根据中革军委的补充训令,红六军团由西延车田出发,向城步、绥宁、武冈山地区进军。鉴于行军途中遭敌袭击,再加上靖绥以北地区有重兵围堵,红六军团领导当机立断,改变原来计划,夺路南下,袭取通道县城,过渠水,向西通过锦屏、黎平,强渡清水河、大沙河,于10月4日到达瓮安县猴场。这天,中革军委电令红六军团停止西移,指出桂军正向南开动,红二军团已占印江,红六军团应迅向江口前进。遵照军委命令,5日部队从猴场掉头向东北前进。6日进至石阡县的走马坪、廖家腾地区,7日上午到达甘溪镇。正当部队在这里休息时,与桂军第十九师遭遇,并陷入湘、桂、黔3省敌军24个团的包围。由于部队官兵对4日军委电报中关于桂军南移的消息深信不疑,对敌军的到来缺乏警惕和准备,再加上这一地区地形复杂,不利于大部队行动,因此,作战过程中,红六军团显得十分被动,被敌人截为三段。为了摆脱困境,部队暂时分兵行动,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红第十七师的第四十九、第五十一团一部,继续前进,到黔东先同红二军团会合;而军团部则率领第十七师余部、第十八师以及军团直属部队,在石阡、镇远、余庆、施秉一带转战。在后有追兵,前有重兵围堵的情况下,红六军团克服各种困难,经过十余天的艰苦奋战,终于突出重围,进入红二军团活动的黔东根据地。在甘溪镇战斗以及之后的突围过程中,红六军团遭受了比较严重的损失,减员约1600余人,特别是第十八师师长龙云在战斗中被捕,遭军阀何键杀害,使红军部队失去了一名优秀的指挥员。10月24日,红六军团抵达贵州印江县木黄,与贺龙、关向应、夏曦等人领导的红二军团(当时称红三军)会师。26日下午,红二、六军团在四川酋阳县南腰界召开隆重的会师庆祝大会。会师后,为了更多地吸引和牵制国民党军队,以策应中央红军主力转移,红二、六军团决定向群众基础好、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湘西地区进军。同时,两个军团对其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了一些调整。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为军团长,任弼时为军团政委,关向应为副政委,共约4400人;红六军团仍由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委,共约3300人。红六军团西征历时近80天,行程5000多里,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冲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与红二军团会合的目标,为中央红军的长征起到了侦察和探路的先遣队作用。新厂伏击红六军团的胜利进军,震撼了湘、桂、黔三省敌人。湖南军阀何键派路邦道、潘壮飞二人为代表;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派张蕴良为代表,先后来到贵阳找贵州军阀王家烈,共同商量如何联合行动,以对付红六军团西进的问题。结果,决定湘军派第十九师师长兼保安司令李觉率兵跟进;桂军派第七军军长廖磊率兵九团尾追红军;王家烈命令原驻榕江一带的周芳仁部开赴黎平附近堵截,又任命王天锡为前敌总指挥,率领黔军第五、第六团到施秉、黄平一带设防。湘军李觉指挥补充第一、二两个纵队、第五十五旅、第一○九团及保安第二十三、二十二两个团由新宁向城步急进。桂军第十九师从龙胜由南向北进攻。湘军第三十二旅、桂军第十九师沿西延、城步大道尾追红军,企图迫使红军与之决战。当红六军团进到三里驿和新厂地区时,湘敌补充第二纵队何平所部第三、四两个团,邀功冒进,从靖县离开主力,直奔新厂。军团部当机立断,决心消灭这股敌人,立即命令红十八师之第五十二团,抢占岩崖山主峰和金线吊葫芦两个制高点,构筑工事,阻击敌人;同时,派出另一部红军占领三里驿附近岩头上、五里冲一带袋形阵地,加强伪装,封锁消息,设下伏兵,张开了罗网。湘敌补充第二纵队,认为红军长途转战不堪一击,企图抢先占领有利地形,攻击运动中的红军队伍,以收到以逸待劳的效果。可是,出乎敌人意料,红军已先机占领了有利位置,严阵以待。敌人只得硬着头皮向红军第五十二团阵地发起强攻,红军居高临下,敌人死伤枕籍,寸步难进。向三里驿方面进攻的敌人,也钻进了红军设置的袋形阵地。袋口刚一收紧,枪声、炮声、喊杀声混成一片。红军关门打狗,痛歼来犯之敌。时值滂沱大雨,敌预备队乘恶劣气候、隐蔽地绕至红五十二团阵地西北,进行偷袭。军团部得悉这一情况之后,决定出奇兵制胜,火速命令红十七师从岩崖山北面向东攻击敌人侧翼,以配合红十八师进行夹击。战斗打响后,红军愈战愈勇,敌人毫无还击之力,十九日黄昏,战斗胜利结束。是役,红军击毙敌营长汪鲁,重伤另一敌营长杨镇,歼灭敌连排长以下两百余人,活捉三百余人。缴获长、短枪三百多支;痛快淋漓地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湘敌补充的第二纵队,自此再无作战能力,新厂一仗,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我军士气,为红六军团在贵州的进军争取了主动。 清水江畔新厂战役后,红军分路由平茶、三里驿进到贵州黎平县属之潭溪、中黄,接着在鳌鱼嘴会合,进入清水江流域。清水江地区,风光秀丽。苗、侗少数兄弟民族世代生息在这一带。进入兄弟民族地区之后,军团领导三令五申,要求全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贴布告,写标语,举行集会,深入广泛地向兄弟民族宣传党的政策和红军的宗旨,逐渐地消除了兄弟民族对红军的误解和对当兵的传统偏见。苗、侗兄弟积极地为红军带路,并运来了粮食供给军需。当他们知道红军要从南嘉渡江的消息后,又帮助红军探水势、结木筏、架浮桥,使红军得以顺利渡江。军团部命令部队抢渡八卦河,绕道北上去和红三军会合。正碰上八卦河涨水,红军遂折回到大广一带。桂军覃联芳师由锦屏方向向我逼进,两军在大广遭遇,双方展开了激烈战斗,红军第五十二、五十四团英勇反击。当地群众积极地为红军当向导,抬伤员,一起出没在火线上。在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军团主力顺利地从大广西侧山地安全转移。大广遭遇战给敌人以重大杀伤,红军也付出了较大代价。五十四团经过浴血苦战,余部坚持到最后才撤离战场。团队的战旗被当地群众一直珍藏下来,解放后才献给有关部门。当时,红军作战条件非常困难。军团长手边,连一份象样的作战地图也没有,部队行军打仗,靠的是中学生用的教学地图。一次战斗中,在旧州的法国教堂里,意外地得到了一张一米见方的法文贵州地图,让那个法国教士,花了大半天时间,将地图上的主要城镇译成了中文,对当时红军的作战颇有帮助。由于敌人封锁严密,红军千里转战到此,人地生疏,向导也很少有知道三十里外情况的人。因此,能得到这么一张较详细的贵州区划图就很不错了。事隔四十三年之后,肖克同志对笔者回忆起这件往事,印象十分深刻,眼里还流露着当年获图的欣喜心情。 甘溪激战红六军团入黔后,敌湘、桂联军主力,沿氵舞阳河南岸的施秉、镇远、黄平一线展开。黔军王家烈在马场坪督战,并派王天锡到施秉拦桥与李觉、廖磊谋图“会剿”红军。他们认为红六军团必然东去与红三军会合,所以决定湘军主力由镇远开赴石阡,桂军主力由施秉开向路腊、大地方一带拦截红军。黔军悉数开往黄平。企图三面合围。红军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以黔军为主要打击对象,拟在施秉、黄平间抢渡大沙河。十月三日击溃黔军,克旧州,占领瓮安属的猴场。此时,军团部收到军委来电,说:桂敌现向南开动,红三军已占领了印江,六军团应速向江口前进,无论如何不得再向西移。其实,此时桂敌正在石阡境内积极寻战,桂敌另一部和湘敌补充第一纵队、加上部分黔军由南向北压迫红军。形势对我不利,红六军团按照电报指示方向,从猴场经龙溪调头东进。七日拂晓,六军团按照十七师、军团部、十八师的顺序向甘溪前进,拟在甘溪一带休息。军团参谋长李达同志,率领前卫到达甘溪镇的时候,桂军十九师之张、汪两团已进到距甘溪镇百米处的小河沟。桂军发现红军后,立即把部队在小河南岸的石堤后边展开。离甘溪镇半里路程的白虎山,群宝山也先后被桂军占领。红军第五十一团发现敌情之后,立即在甘溪镇北头展开部队,就地抵抗,并派出部分兵力抢占甘溪镇南面的青龙嘴高地。刚进入甘溪西街的四十九团的一个营,也就地抗击敌人。敌人利用小河沟的有利地形向红军接近,又沿着下水道的暗沟,偷偷地摸进甘溪镇中心,并从暗沟中向外射击,袭占了四十九团一个营在甘溪西街的阵地,切断了第五十一团与主力部队的联系。五十一团全体指战员,在敌人包围和猛烈冲击下,始终坚守阵地,顽强战斗,打退了敌人若干次猛烈的进攻,给主力部队的转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军团主力在王震、任弼时等同志率领下,在大土村南山丛林中,临时开辟道路向大地方方向转移。肖克同志指挥第五十团接替了红军学校的抗击任务,并占领老菜土掩护第五十一团、第四十九团、红校转移。完成掩护任务之后,第五十团机动地退出战斗,经四方堰向大地方寻找主力。甘溪战斗打得非常英勇,部队各自为战,人自为战,发挥红军英勇顽强的作战作风,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同时,无数烈士在这次战斗中为革命光荣捐躯。第十八师师长龙云同志,亲自率领第五十二团与敌人展开了肉搏,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顽强地坚持战斗达两天之久,最后在岑巩县因受伤被俘,英勇就义。其时,军团参谋长李达同志,率领第四十九团和第五十一团两部和一个机枪连,离开了主力,单独经过七、八天苦战,冲破了敌军封锁,到达了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和红三军会合。甘溪激战之后,桂军廖磊命令周师张、汪两团紧追红军,并亲自率周师余部折回大地方。湘军李觉部由白沙急趋走马坪。覃联芳和成铁侠部向骂溪分途截击。当时敌人以二十四团的兵力对我进行围追堵截。这是红六军团长征以来最困难的时刻。在战火连天的日子里,部队有时一天只能喝上一顿稀饭。山路陡峭、骡马行李无法随军行动。许多同志光着脚在深山老林里行军作战。虽然遇上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但全体指战员在军团总部的指挥下,坚持转战在施秉、余庆间的大地方,路腊、骂溪、紫荆关一带。最后,由军团直属队组成的一个直属营,在石镇大路上,堵住了成铁侠和三十二旅之南北夹击。而军团主力在石阡县南部,突破了湘敌独立第二十三旅的防御阵地,经小公鸡村向石阡之凯楼方向疾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军团领导于十月十八日给中央去电,报告近日战况说:“我军十五日向板桥前进,拟渡过石阡河,而李敌一团先到板桥堵我渡河。我向甘溪方向转进,被龙塘之敌截击,五十二团被截断向白沙方向退去。我军于十七日早全部抵甘溪,旋走小路,拟通过石阡、镇远之敌的封锁线。午后六时前,拟一营先到石、镇大道,而成铁侠部由大地方,某部由石阡同时向我截击,我军顽强抵抗,于昨晚全部通过……。”甘溪遭遇战,事先没有作战预备方案,战斗发生后,五十一团虽然抓获了敌人侦探及时摸清了敌情,但前卫指挥员迟迟未下决心,致使贻误了战机。加之对地形不熟,临时开路,山路险窄使部队拥挤不堪,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但红军指战员,以气吞河山之势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是永垂青史的。胜利会师黔东特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原红二军团),在贺龙、关向应、夏曦等同志领导下,于一九三四年开辟的一个革命根据地。它包括现在贵州省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和四川省的秀山等县的部分地区,东西宽约六、七十里,南北长约百里。红三军进入贵州时,只有两个师第七师和第九师。九月,由独立团等地方武装组成了一个黔东独立师,贺炳炎同志任师长。十月间,红三军总人数约四千三百多人,枪三千余支。此外,地方上的游击队、赤卫队已经普遍建立起来了。同时,还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和各区、乡革命委员会。当红三军获悉红六军团在甘溪激战的消息后,贺龙、关向应等同志率领红三军主力冲破敌军拦阻,急速南下去迎接兄弟的红六军团的到来。十月二十四日,红三军和红六军团的部队,在松桃县属的石梁一带胜利会合。贺龙、关向应等同志亲自到印江县属的木黄迎接任弼时、肖克、王震等同志,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会师。红三军当时与党中央的电讯中断,红六军团的到来,恢复了黔东特区和中央的联系;两部分红军的汇合,进一步加强了湘鄂川黔地区的革命力量。此时,红六军团的第五十一团,经过了半个月时间的孤军奋战,也甩脱了敌人的尾追来到了木黄,归还红六军团的建制。当天,两支兄弟部队进驻松桃之石梁,在石梁召开了一个会师庆祝会,黔东独立师等单位书写了大幅的“庆祝二、六军团会师”的标语,两军首长都在会上讲了话。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的番号。二十五日,从石梁至南腰界的途中,二、六军团领导同志给中央发去了电报:“甲、二、六军团昨在印江(松桃)之石梁,明日进至酉秀间的南腰界,离苏区四十余里,拟在该地休息一短期。……丁、腾与夏贺会议,二军团以下七、九两师编成三个团,独立师编成一个团共四个团。六军团暂编三个团。两军行动由二军团统一。六军团政治及保卫局编入二军团,任、肖随二军团想王李随十七师。……庚、以目前敌情及二军团力量,两个军团应集中行动,我们决定加强苏区和武装的领导、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发展原有苏区,主力由松桃秀山间伸出乾、松、凤地区活动,建立新根据地。”在南腰界猫洞大田,红二、六军团举行了一次极为隆重的会师联欢大会。任弼时,贺龙等同志先后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这给全体指战员增添了极大的信心和力量。二、六军团决定组成为一个新的战略单位。在政治上确立了以中央代表任弼时为首的党的领导机构。在军事上实际形成了二、六军团总指挥部,贺龙同志任总指挥,任弼时同志任政治委员,肖克同志任副总指挥,关向应同志任副政治委员,李达同志任军团参谋长,张子意同志任政治部主任。第二军团长贺龙,政委关向应,主任甘泗琪。下辖四师(原七师)、六师(原九师)。第四师师长卢冬生,政委方理明,参谋长韩克西,主任张平化。下辖第十团、第十二团。第六师师长钟炳然,政委袁任远,副政委廖汉生,参谋长周天明,下辖第十六、第十八团。第六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参谋长谭家述,主任罗志敏。下辖第四十九团,第五十一团,第五十三团。从此,二、六军团并肩携手,开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胜利发展的新时期。 &战略转移二、六军团会师之际,中央红军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六日,开始了自己的长征。中央红军长征的军事行动,迫使湘、桂、黔等省敌军不得不重新部署,暂时放松了对二、六军团的围追。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对当时形势作了充分的分析研究,决定东进湖南,向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敌人的侧后方出击,以策应中央红军的长征。为了巩固已建立起来的黔东苏区,把黔东地区原有的一些武装,包括其中的两个独立团,以及六军团中不能继续跟主力行进的人员,合编成一个黔东独立师。派六军团干部王光泽任师长,段苏权同志为政治委员。同时决定段苏权同志兼任黔东特委书记,领导和坚持黔东苏区的斗争。二、六军团主力于十月二十七日,离开南腰界,转旆东征去执行新的战略任务。黔东的人民群众,依依不舍地怀念着红军,当时有一首流行在沿河县小井一带《十送红军》的花灯词,情谊深长地写道:“一送红军出大门,全村邻里倚门哭眼泪盈盈,粗茶淡饭未能尝,为着穷人急急忙忙奔前程。二送红军出村口,几番回首三脚两步难行走,难言红军恩情重,万古千秋永远铭记在心头。……五送红军过石桥,水波涟漪再留红军住一宵,离别一日似一年,难开笑脸,亲人一走内心焦。……十送红军千里远,路茫茫无奈太阳往西偏,朝行夜宿多保重,杀尽土豪但愿你们早回还。”清水江边的苗家这样唱道:“一等一不来!二等二不来!好象天旱盼落雨,盼望红军快回来!从一个冬天又到一个冬天,站在山头、爬上树巅,伸长脖子,踮起脚跟,朝朝暮暮望天边。苦得很罗!不得饭吃,不得衣穿!我们想红军,盼望红军早回转,红军!红军!苗家救星,红军来了,我们翻身!”……红六军团,自一九三四年七月,离开湘赣苏区开始了自己的长征。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等同志领导下,驰骋于湘、桂、黔广大地区,大小数十仗、斩关夺隘,追奔逐北,给湘桂黔省的敌人以沉重打击。沿途攻占了无数城镇,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和红军的宗旨。完成了党中央给予的长征先遣队的任务。在红军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以黔东会师为起点,开始了湘鄂川黔斗争的新时期,为配合中央红军的长征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馆藏&3138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湘江战役中的红五军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