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在Cenmaso3m金融互助平台做投资可以随进随出,是不是?

网络互助金融骗局:受骗者称像吸毒一样会上瘾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法制周末
原标题:一份网络互助金融骗局样本
  资料图。
  l来源:法治周末
&&&&& 原题:一份网络互助金融骗局样本
  受骗者称投资WPP像吸毒一样会上瘾
  专家表示,由于调查取证的不便,当前整治网络互助金融骗局存在一定难度;但也应当看到,这种毫无新意的骗局并不难以识破,投资人内心的贪欲,也是此类骗局不断涌现、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
  法治周末记者 李含
  用“野火烧不尽”这句话来形容网络互助金融骗局,似乎挺合适。
  曾经受到投资人热捧的MMM网络互助金融,在今年初遇到提现困难后,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它的降温并没有影响到网络互助金融骗局的蔓延――大量模仿MMM的网络互助金融平台接连出现,不断吸引着投资者。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于4月28日在宁波开盘的WPP国际慈善互助项目(以下简称WPP项目),6月1日网站关闭,相关组织、领导者卷钱跑路。参与WPP项目的投资者向法治周末记者反映,据目前不完全统计,WPP项目所牵连的受害人遍及全国各地、总数达到上千人,涉案金额已超过1500多万元。
  而WPP项目,仅仅是目前崩盘的诸多网络互助金融骗局之一,全国究竟有多少人卷入了类似的网络互助金融骗局?无从知晓。
  专家表示,网络互助金融骗局,由于调查取证的不便,当前整治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但也应当看到,这种毫无新意的骗局并不难以识破,投资人内心的贪欲,也是此类骗局不断涌现、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
  花200元注册、承诺45%月利率
  与MMM网络互助金融一样,WPP项目也是宣称,通过会员之间匹配打款的方式“相互帮助”,来实现金融资源的分享,赚得收益――简而言之,在这样的网络互助金融骗局中,投资人所得利润以新入场投资者的资金为支撑,新入场投资者“帮助”前人获得对应利润,实现投资增值;此外,投资人也能通过不断发展会员获得奖励。
  在这样的模式中,只有资金在参与项目的投资人之间不断流转,却没有任何实际投资行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教授邓建鹏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打着互助旗号的投资模式,实质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加金融传销。
  只不过,与MMM免费加入的方式不同,要想加入WPP项目,首先需要花费200元购买“注册激活码”,才可以完成在WPP项目平台上的注册。
  而相较于MMM 30%的超高月利率,WPP项目向投资人许诺的收益更加疯狂:法治周末记者在WPP项目的奖金制度中看到,WPP项目向投资者许诺月利率高达45%――提供帮助1至10天,期间奖励利润为10%;提供帮助11至20天,期间奖励利润为15%;提供帮助21至30天,期间奖励利润为20%。
  “WPP项目打着英国著名传媒集团WPP的旗号开展活动,名声特别响亮;再加上它的制度比MMM更加完善,因而我更加相信这个项目。”胡静(化名)是一名来自上海的WPP项目投资人,她5月11日注册参与了WPP项目,总共投入本金49200元。
  胡静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WPP项目中,匹配打款更加迅速,每天只有中午和午夜12点开放匹配,通常两分钟内所有需要匹配的订单就被抢完了,异常火爆,并且匹配成功后会有短信提醒,再加上“奖金烧伤”制度的保障,更让她放松了警惕。
  “所谓&奖金烧伤&制度,就是指上线投资人的投资必须不少于自己所发展的下线投资人的投入,才能拿到发展下线的完整奖励,否则奖励的多少就只能按照上线投资人自己的投资数额来计算。”胡静介绍,这样的制度设计,让她觉得上线与下线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不会出现上线赚够了提前退出的情况,因而整个项目的运行也就能更加持久。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比MMM更加“靠谱”的项目,仅仅维持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戛然而止。
  “从4月28日开盘到6月1日网站关闭,WPP项目仅仅经过了一个完整周期,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人就卷钱跑路了。事后,我们这些投资人聚在QQ维权群中整理信息时发现,最后一轮匹配打款,钱基本都打到了这些组织者和领导人的亲友账号上了。”胡静说,
  从6月5日左右,就陆陆续续有投资人向警方报案,而在6月12日,来自全国多个地方的数十名投资人,一齐向WPP项目开盘所在地宁波市公安局报案,并获得立案。
  目前,陷入WPP项目骗局的投资人,正在积极通过QQ群、微信群开展证据收集、资料汇总、沟通维权工作。来自广东的投资人赵洁(化名)是一个WPP维权资料收集群的群主,她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据她所了解的情况,目前已经有600多人反馈信息、进行维权。
  不少投资人从MMM转来
  “WPP项目的模式不仅与MMM如出一辙,就连参与两个项目的投资人群体,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赵洁表示,参与WPP项目的投资人,绝大多数都参与过MMM,对网络互助金融并不陌生。
  赵洁透露,她所认识的一些投资人,包括她自己在内,都尝到过网络互助金融的甜头,在MMM中多多少少赚了一笔,经朋友介绍了解到WPP项目新开盘,便又参与了进来,“这种感觉可能就跟吸毒一样,会上瘾,赚一点钱就想投入更多,逐渐让人失去理智”。
  “还有一些投资人,都是在MMM中亏了钱,想通过WPP项目把亏损的钱赚回来。”赵洁说,由于不少入场早的投资人确实能从MMM中赚到钱,因而那些亏钱的投资人,就希望转战新开盘不久、模式类似的WPP项目中也赚一些,弥补此前的损失,可没想到又栽在了WPP项目中。
  赵洁说:“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种网络互助金融是不合法的,甚至了解这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骗局,迟早会崩盘,但有了MMM的经验后,大家都想着,如果能尽早入场,在崩盘之前赚点钱退出,就没有什么事。”
  胡静也有着同样的观点,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一般而言,网络互助金融的项目都会持续3到6个月左右,不断有投资人参与,按照通常30%至45%的月利润率来算,两三个月就能回本,“而这次的WPP项目,因为有多项制度保障,看上去能够更久地维持,可1个月左右就崩盘了,是很多投资人都没有想到的事”。
  胡静坦言,如果WPP项目维持的时间更长一点再崩盘,可能都不会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投资人报警,“参与网络互助金融的投资人,心里都明白这样的项目是怎么一回事,对潜在的危险有所预期,知道迟早有一天会难以为继。但WPP项目仅仅存在一个月,连&网络互助金融&这层外衣都不要了,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回想起自己参与网络互助金融项目的这些经历,赵洁觉得自己已经看清,但还有很多人没有醒悟过来:“现在网络上这样的金融骗局太多了,没有任何保障,不少人因为参与这些非法活动,弄得家破人亡。但现在对这一块的监管似乎有些滞后,不仅现存的网络互助金融项目没有受到遏制,那些卷钱跑路的项目以及相关组织者、领导者,到现在也没有看到被追究责任,所以才会让这样的骗局越来越猖狂。”
  投资人发展下线或涉嫌犯罪
  根据胡静和赵洁所透露的信息,不少投资人刚经历了MMM风波、又陷入WPP项目,这样的结果令人唏嘘。
  然而,早在MMM兴起期间,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四部门,就曾在日联合发布风险预警提示,提醒消费者理性审慎投资,防止利益受损;而在今年的1月18日,上述四部门更是发文明确表示,MMM及类似主体的运作模式具有非法集资、传销特征。
  此外,众多媒体也曾对网络互助金融展开过报道,指出这种骗局的本质,并警示消费者注意风险。然而,这一切都没能阻挡投资人屡屡陷入类似的骗局而不能自拔,原因究竟何在?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互联网金融法律事务部主任、高级合伙人左胜高律师表示,这样的网络互助金融项目,从成立、运营到最终崩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段时间里,越早进入的投资人,风险就会越小,也越有可能赚取利润,因而就会给人一种错觉――只要尽早进入、及时退出,就能够避免损失。
  “很多人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觉得自己能够把控得很好,特别是那些之前就参与过类似网络互助金融项目的投资人,更是会在一些新项目开盘时就寻求机会进入,希望依据此前的经验&见好就收&,侥幸心理更大。这些投资人都是抱着赌博的心理,能赚一笔是一笔。”左胜高指出,但通过WPP项目可以看到,这类骗局并没有所谓的经验可循,随时都有可能崩盘跑路。
  邓建鹏也表示,那些明知是骗局的投资人,总会认为自己有充分的理性,让自己绝对不是骗局中“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如果无法控制内心的贪欲,即便相关政府部门、媒体再去宣传这样的网络互助金融项目中存在风险,也无济于事。
  邓建鹏认为,这些对网络互助金融项目心知肚明的投资人,“既可怜又可恨”:“投资人的血汗钱被这样的骗局卷走,确实令人惋惜。但一些投资人明知是骗局,却依然怀着侥幸心理、义无反顾地参与,甚至帮助这些网络互助金融项目宣传、拉亲朋好友一同投资,事实上助长了这种骗局的存在与发展。”
  邓建鹏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这样的骗局中,投资人的身份可能是双重的――一方面,投资人的钱财被骗,是骗局的受害者;而另一方面,如果投资人在明知网络互助金融项目涉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传销等犯罪行为的情况下,依然发展下线参与,那么这些投资人有可能成为这类骗局的共犯,触犯刑法。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行为犯,只要投资人主观上存在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吸收他人存款的行为,便可构成犯罪;而对于网络互助金融项目中涉嫌传销的行为,则要看投资人在项目中是否起到了组织、领导的作用,才构成犯罪。”左胜高表示,对于具有上述情节的投资人,即便没有触犯刑法,也应当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
  违法成本低 监管不强势 警方取证难
  网络互助金融骗局接连出现
  法治周末记者 李含
  “自打MMM去年5月进入中国之后,类似的网络互助金融平台就越来越多。旧平台跑路、新平台出现,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来自广东的投资人赵洁(化名)坦言。
  赵洁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现已卷钱跑路的WPP国际慈善互助项目(以下简称“WPP项目”),其主要组织、领导者,现在又弄了一个新的网络互助金融平台,叫OGE,又开始招揽新的投资人往火坑里跳。
  法治周末记者以“网络互助金融”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找到了诸如YBI、BAC、Rabobank等不同称谓的平台。赵洁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些平台都是同样的模式,其中YBI也是之前受到不少投资人跟进的项目,现在也卷钱跑路了,不少投资人正在报案、维权。
  “只要稍微有点资金,找几个能建网站的技术人员,再找一些能做市场的人拉人参与,就能够搭建一个这样的网络互助金融平台,成本很低。”赵洁介绍,在形成一定规模后,这些平台的组织、领导者就会关闭网站、卷钱跑路,过段时间后再用原班人马弄一个新平台,重新开始新一轮的骗局。
  从赵洁提供的一张QQ聊天截图上,法治周末记者看到了两位筹备网络互助金融平台的组织者的对话,其中一位明确表示,希望对方可以拉人进他所组建的平台中参与投资,并承诺按照平台盈利的30%给予对方抽成。
  “我们不希望做太久,做大了影响也大,也挣不着钱。互助市场现在就这样,带团队玩盘没有几个挨过3个月的,半轮就倒的平台多得很,先捞一笔,几百万很容易就圈到了,之后再多做几个盘。”该组织者在QQ对话中表示。
  赵洁无奈地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目前来看,还没有人因为开展网络互助金融而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
  京师律师事务所互联网金融法律事务部主任、高级合伙人左胜高律师分析认为,平台设立成本和门槛低、违法成本低、短期内违法所得高,是网络互助金融骗局大量出现的关键因素。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教授邓建鹏表示,由于网络互助金融骗局并无新意,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必须通过不断变换平台、缩短时间等方式来更快套现,来骗取投资人钱财。
  邓建鹏介绍,这些网站很多都设立在国外,没有完善的注册和备案信息,再加上存活时间短、全程网上转账、资金流向不明、受骗投资人分散在全国各地等原因,导致警方调查取证困难。
  “现在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我国目前并没有明确定性这样的网络互助金融平台违法,此前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四部门所发布的文件也仅仅是对投资人的风险预警提示,因而公安机关只能在相关平台骗局已成事实、有受害者报案的情况下介入。”邓建鹏说。
  邓建鹏建议,我国相关的监管部门,在对待网络互助金融骗局的问题上,应当更加强势一些,明确此类行为的违法性,对于资金去向不明、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平台直接查封,从源头上去制止和打击,而不能等到损害结果已经发生的时候再去关注。“到这个时候,很多投资人的损失已经难以追回。为时已晚。”邓建鹏说。
  左胜高也表示,针对WPP这种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实施诈骗的情况,一方面,亟须确立政府监管主体,划清各部门职责,必要时开展联合执法;另一方面,也要依靠公安机关全力侦破案件、尽快树立典型,以儆效尤。
(责任编辑:帅可聪)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页面已拦截
无锡网警提示您:
该网站已被大量用户举报为虚假的刷Q币/刷Q钻网站,可能通过要求购买充值卡的方式来骗取您的财产,或通过诱导运行软件的方式导致您的电脑中病毒。小心身边的理财“陷阱”:随用随取不可信_网易财经
小心身边的理财“陷阱”:随用随取不可信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现在,市场上各种名目的多如牛毛,而且很多号称年化收益率能达到10%、20%,甚至更高;在资金的安全性上,有的产品声称有抵押品存在,完全不是问题。事实果真如此吗?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日前接到了这么一则来电,深圳的C女士半年前投资了“泛亚日金宝”这款理财产品,购买时对方一再承诺资金可随时进出,随用随取,可就在半个月以前,剩余的40万元却怎么也拿不出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资金无法到账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深层次的原因或风险呢?高收益理财有“陷阱”随用随取不可信C女士这两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急需用钱,却取不出来。到现在已经半个多月了,放在日金宝里面的40多万块钱就出来了1万多。这可怎么办呀?”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发现,C女士购买的泛亚日金宝是基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平台的一款资金受托业务。该业务的原理是:购货方预订货物,支付货物押金,资金受托方(C女士等投资人)代为垫付全部货款,并为委托方代持货物;购货方给受托方支付受托日金进行资金垫付补偿,因此称作“日金宝”。“我是去年9月底样子,无意间在网上看到泛亚理财日金宝年化收益率13.8%,资金安全无风险,我就点开了链接。”C女士告诉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当时也没有特别在意,浏览了一下就退出了。但一天后,接到了泛亚打来的电话&(C女士浏览时填写了电话号码),说什么资金受第三方银行托管,在全国有很多分点机构等。我说我人在深圳,对他们也不了解。后来有位杨姓销售人员(以下简称杨)打电话给我,说他们是泛亚在深圳的授权机构(深圳南宇进出口有限公司),“日金宝”是他们的一种理财产品,我只是将钱以保证金一样的方式存在他们账户内,他们按日3.75给付固定收益,与活期存款一样的灵活,随时都可以取款,申请多少,到账多少。当时我特别问了终止用款时的事项,他次次都给我承诺,随用随取,用多少取多少。”几次沟通后,C女士在2014年10月抱着试试的心态,开了个泛亚客户交易端。“第一次我打了10万元,发现是很方便。我算了一下,扣除费用后,收益和当初承诺的差不多。最主要是随用随取这很好,后来我陆续加了几次款进去,用款时都挺方便的,我就不断加大了资金量。”据C女士回忆,她半年来前后累计投资了150多万元。未能按时兑付&或现资金流动性紧张半年不到,问题来了。今年4月15日,C女士账上还有90多万的时候,因为急要用钱,她想把剩余款项全部提出来。“我全部申请终止受托,但只有不到一半的货物权益转变成了可出资金40万,而且我在将这40万转账时,却发现无法转出。”于是,C女士开始与杨所在公司联系。“一开始接电话的客服说最近是出现这种情况,其他的都不知道。我找到杨,他问了总部以后回复我说是因为我挂的是的卡,因为打新股人太多,银行系统端口出问题了,可我随后打招商银行电话,询问了招商银行,招行说不存在系统端口的问题。再问杨,他就叫我不要担心等等,当天因急用款,我一直在与他联系,他时而回复,时而不回复,但直到下午五点问题也没解决,我又打他们总公司电话,接电话客服说你做投资理财哪能没风险呀,态度很不好。无奈之下我又找杨,告诉他我要报警,一番折腾后第三天可出资金的40万才到了账,还有40多万元在账上未能转出。”C女士告诉记者,收到40万后她每天都在做全部终止,但都不成功,只在其中一天到款1万多,另一天到款5000多,但到现在还有约40万元提不出来。更过分的是,该公司现在对资金的提出申请做出了限制。“上周五开始,系统提示当日最大申请只能是20手,本周一开始又变成了1手,按这样的速度我申请一年时间都不能全部到账啊。”C女士愤愤地说。记者在接到C女士的投诉后,致电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询问情况,客服告诉记者,受市场情况影响,这几天是出现了流动性风险,预计5月份能解决。记者随后又致电杨,但一直无人接听,后记者辗转找到烟台一同样获得泛亚授权的服务机构,该机构办公室王先生坦言,最近资金灵活性确实不如以前,“可能是因为近期有大量新股上市,大量打新资金流出,导致公司资金流动性较为紧张。”至于问题何时能解决,他则表示无法给出确切的天数。但不管怎么说,做不到随用随取已是事实。专家:买理财产品需防庞氏骗局“其实这种产品并不像所宣传的那样安全无风险。”一资深理财分析师昨日对记者指出了三个风险点所在,“首先,会不会存在出现同一批货物重复抵押的情况;其次,货物的价值和投资人垫付的资金是否能做到等价;最后,一旦出现生产商资金无法及时到位的情况,投资人代持的货物有没有渠道变现?”在分析师看来,日金宝的运作方充当的就是一个融资中介的角色,内设一个类似P2P的资金池。“资金池进来的资金大于出去的资金,甚至基本对等的时候,资金的运转就不会有问题,可一旦出去的资金持续大于进来的资金,问题就来了。其实质就是流动性危机。所以说,货物抵押不足以成为投资安全性的保证。”在她看来,C女士的遭遇就是因为受到市场环境的变化,资金池出现运转不灵。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就在不久前,泛亚出台了一个新政策,声称现在开始到5月25日之前买入日金宝的投资人可以享受到14.2%的年化收益率,这较之前12%的年化收益高出了2.2个百分点。“这更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泛亚遇到的客户资金流危机,希望通过提高收益率吸引更多的人进来为退出的人买单。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庞氏骗局。”该分析师最后特别提醒投资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千万不能被某些噱头十足的广告宣传语和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所迷惑,要与对方公司签订正式书面合同,并且要特别留意合同中对于投资本金保障、资金退出机制以及资金变现方式等条款的约定是否完善。
本文来源:南京龙虎网-大众证券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概念金融互助sina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