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泰来县,农村什么情 况下是农村贫困户申请书范文 请问什么情况是农村贫困户申请书范文

农村贫困户基本状况、成因及扶贫问题浅析
脱贫致富是当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为了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多年来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有效地加快了农村脱贫的步伐。那么,当前吉林省农村人口的贫困状况如何?农村贫困人口形成的主要根源在哪里?又应该如何使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本文仅就吉林省农村贫困的成因及扶贫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农村贫困户的基本状况
(一)农村贫困人口分布特点与变动情况
1.贫困人口分布
2000年,省政府根据全省10107个行政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统一的划定标准,确认了1024个村为首批扶贫重点村。2002年末,在原已确定扶贫重点村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确认,有961个村继续被确定为扶贫重点村,共计覆盖人口114.5万。从961个贫困村的分布状况看,主要分布在:延边291个,占30.3%、白城268个,占27.9%、松原108个,占11.2%和白山107个,占11.1%。覆盖人口的分布情况是延边11.1万人,占9.7%、白城27.7万人,占24.2%、松原17.3万人,占15.1%和白山3.3万人,占2.9%。2002年,国家还将吉林省的靖宇、大安、通榆、镇赉、和龙、安图、龙井和汪清等八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县(市)确定为重点扶持县。这八个国家重点扶持县共有贫困村496个,覆盖人口25.9万人,其覆盖贫困村的数量,超过了全省贫困村总数的一半。
2.贫困人口变动情况
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0年吉林省农村中的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为59.1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8%。到2004年的四年间,由于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及各级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致使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到2004年末,全省的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37元)已减至29.3万人,比2000年下降了50.4%,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1%,降低了0.7个百分点。但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是2003年西部的白城和东部的延边相继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风灾及低温冷害,多数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下降,贫困人口增加,贫困人口的数量曾一度反弹到43.5万人。
(二)吉林省农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家庭收入的构成差异
据对八个国家重点扶持县640个农户的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以下简称贫困户)有213户;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以下简称非贫困户)有427户,农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53.3元和2053.4元。
2004年农村贫困户的人均全年总收入为1652.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19.0元,占全部收入的7.2%;家庭经营收入为1255.9元,占全部收入的76.0%;转移性收入214.9元,占全部收入的13.0%;财产性收入62.3元,占全部收入的3.8%。
当年农村非贫困户的人均全年总收入为3241.4元,其中:工资性收入307.9元,占全部收入的9.5%;家庭经营收入为2492.8元,占全部收入的76.9%;转移性收入307.5元,占全部收入的9.5%;财产性收入133.2元,占全部收入的4.1%。
在总收入的构成比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差距较为明显,贫困户比非贫困户低2.3个百分点,表明贫困户很少打工赚钱,其家庭的主要收入依然是来源于种植业生产。
二、农村贫困户的主要成因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吉林省农村经济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大多数农民不但摆脱了生活困境,而且已从温饱逐步向小康迈进,农村的贫困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受到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农村中的贫困人口在较长一个时期内仍难以消除。这些农村贫困人口的形成可归纳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的渐进式贫困,另一种是现代的激进式贫困。
(一)传统的渐进式贫困
传统的渐进式贫困是指在一段时期内缓慢形成的并具有历史性特点的贫困。包括以下几个形成因素:
1.部分地区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劣势,产生的农村群体贫困户
首先,自然环境的恶劣是造成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全省农村的贫困人口中,有三分之二是集中居住在西部的干旱区和交通闭塞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农业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低。恶化的生态环境导致旱灾、风灾、水灾等自然灾害频发,致使这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增加农民收入的难度很大。
其次,贫困地区农村的自然资源日渐匮乏。多年以来由于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农业生产技术研发推广滞缓,农村经济的发展过多地依赖于农村资源的消耗。贫困地区土地资源中水源充足、排灌设施齐全的优质耕地面积少,仅占现有耕地面积的35%,中低产田的面积占65%。有80%的耕地分布在干旱盐碱地和山区、丘陵,土地质级差,产出量低。加之当今城市经济的发展,往往是以牺牲农村土地资源为代价,低价位的农村土地圈占,高价位的农业生产资料,进一步加大了农村贫困化趋势。
2.贫困家庭一般多为“畸形”结构,导致农村家庭“单位”贫困户
(1)家庭人口“两多一少”。即:人口数量多、病号多,劳动力少。贫困户户均人口3.62人,比非贫困户多出0.31人,特别是61岁以上的老人和6岁以下的小孩比重明显偏高。其中:0-6岁婴幼儿占户均人口的12.2%,比非贫困户8.2%的比例高出4个百分点。贫困家庭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长期患重病的人数较多,据调查,有30.5%的贫困户家庭有人长期体弱多病,比非贫困户高6.9个百分点。由于吉林省农村目前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农民看病就医的费用几乎要自己全部负担。农村贫困户劳动力占家庭人口的比重为62.7%,比非贫困户低12.3个百分点。
(2)家庭劳动力“两低一少”。即:占人口的比重低、文化程度低,参加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少。农村贫困户中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盲和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37.9%,比非贫困户高出10.4个百分点;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只占7.4%,比非贫困户低1.4个百分点。在调查的213户农村贫困户中,只有22人(占5.4%)参加过农业科技知识学习。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缺少职业技能培训,是农村贫困家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3)劳动力就业“两窄一低”。即:了解信息渠道窄、从业门路窄,非农就业比例低。从劳动力的就业情况来看,农村贫困户本地从业的占94.4%,比非贫困户高出1.6个百分点,而且绝大部分从事单一的种植业,或兼营家庭式的养殖业,而经营二、三产业的几乎没有。由于劳动力被束缚在单一的种植业上,再加上缺少外出的就业信息,贫困户劳动力外出的“半径”小到只限于本乡镇范围内。离开本乡镇外出从业且超过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所占的比重只有5.5%,比非贫困户低1.7个百分点。
3.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效益差,是农村贫困户形成的又一重要原因
(1)经营规模小,生产能力低。吉林省农村贫困户平均每户经营耕地面积为19.1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3.3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5.8亩),户均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3768元,分别比非贫困户平均值低9.9 %和32.4 %。贫困户户均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0.3台,比非贫困户平均值低25.7%,而贫困户户均拥有传统胶轮大车0.32台,却比非贫困户平均值高20.0%,可见贫困户的劳动生产基本停留在“人耕马种”的初级生产方式上。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制约了其生产的发展。吉林省农村贫困户经营的耕地平均亩产粮食为179.8公斤,比非贫困户平均水平低32.4%;贫困户户均出售粮食的现金收入为950.4元,为非贫困户的45.5%,尚不足非贫困户收入的一半。
(2)以种植业为主,结构调整进程缓慢。收入水平低、家底薄、非劳动力人口多等因素,制约了农村贫困户开展多种经营和多渠道就业。在日常生活中,贫困家庭劳动力一方面要照顾老幼、病号,另一方面文化素质又较低,直接限制了其外出务工从业,要经营二、三产业也困难重重。因此,贫困家庭的大多数劳动力只能在家从事传统的种植业。据调查,吉林省农村贫困户中主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高达91.3%,比非贫困户平均高6.5个百分点;每年从事农业生产时间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占45.5%,比非贫困户高11.1个百分点,而从事非农业生产时间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只占7.0%,比非贫困户低3.1个百分点。
(3)农业经济效益水平较低。吉林省农村贫困家庭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都是围绕着和食品有关的种植业进行的,而种植业产品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都很低。近年来,国家虽曾多次调整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制定了最低保护价,但粮食价格的增长幅度始终赶不上涉农生产资料价格的增长幅度。由于粮食收入弹性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对增加农产品需求的刺激作用不大,偶而个别农户的增产可以增加其收入,但在多数农户同时增产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弹性低的特性,又会促使出现“卖粮难”、“谷贱伤农”现象,最终还是无法有效增加农村贫困家庭收入。
(二)现代的激进式贫困
现代的激进式贫困是指遇特殊和突发因素而快速形成的贫困,具有当前性特点。主要包括:
1.自然灾害型贫困
自然灾害是农村人口绝对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原因,而且往往越是贫困的地区,受灾的情况越为严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吉林省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的偏远地区。由于农业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强,干旱、洪涝、风雹等突发性灾害瞬间就可能造成农作物产量的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白城市历来十年九旱,2004年,全市遭受五十年不遇旱灾,镇赉、通榆、洮南等县市粮食几乎一半绝收。2003年,东部延边州受低温冷害和风灾的影响,全州粮食减产四成以上,使许多生活条件已经有所改善的农户,再次被推进了贫困的大门。
2.教育消费型贫困
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加速推进,学费日益昂贵,成为多数农民的沉重负担。尽管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免收的仅是学费,其它的教育收费却日渐增长。即使是在延边少数民族地区,一名普通初中学生每学年收费仍高达700D800元,超过了国家贫困线标准。高中和大学教育费用更让普通农民家庭难以承受。据测算,供养一个在校大学生就能导致一个中等收入的农村家庭即刻陷入贫困状态。2004年我们对全省800个农户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其结果是,家中有大学生和高中生的农户,98%不富裕,95%以上欠有外债,甚至有的已经毕业几年的大学生家庭至今都没还清债务。高额的教育费用导致部分农户重新陷入贫困。公主岭市双城堡镇大滚子村八屯一姓耿的农户,孩子在长春市读大学,年学杂费用平均需要13000元,而家庭固定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卖粮获得的5000元纯收入,加上其它收入,每年还要举债5000元用以维持其子读大学的费用,目前已欠外债20000多元。
3.疾病型贫困
看病贵,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正是由于医疗费用的剧增,农村因贫致病、因病返贫的现象日益突出。 “小病拖,大病扛,扛不过去见阎王”的情况屡有发生。一旦得了重病,整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都将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通榆县苏公坨乡田利太村东社一农户家里四口人,生活虽算不上富裕,但也能维持正常的生计。到2002年末,其家里还有存款7000余元。2003年初,家中老父亲患上了肝病,两年间先后到长春、白城和本县的医院就诊,因治病不但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一万多元的外债。据靖宇县民政部门统计,全县农村户中已有4000多个农户因看病就医而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约占全县乡村总户数的22.7%。据调查,目前吉林省农村贫困户中有30%左右为因病致困或因病返贫。
4.信息匮乏型贫困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日益成为财富和竞争力的源泉与标志。但农村贫困人口往往获取、吸收、交流知识的能力缺乏,处于信息边缘状态,难以及时把握市场经济信息带来的发展机遇。在选择种植农作物品种、方法以及调整产品结构等各个环节通常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往往出现一窝蜂现象,导致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在销售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指导,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渠道少,既使获得了好的收成,也难以实现产品价值,导致丰产不丰收。
三、对新形势下加强吉林省扶贫脱困工作的几点建议
进入新世纪,吉林省的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速度明显趋缓;二是返贫问题十分突出;三是扶贫工作单位成本提高,扶贫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目前吉林省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处于小集中、大分散的局面,多分布在贫困村屯,解决贫困的难度越来越大,用常规的扶贫措施已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建立扶贫项目的目标瞄准机制。
所谓建立扶贫项目的“目标瞄准”机制,就是在确定扶贫项目时要首先确定扶持的对象,用事先制定的标准来分配扶贫资源。“目标瞄准”准确定位在“区域瞄准”、“家庭瞄准”、“群体瞄准”和“活动瞄准”上。
(一)制定对贫困地区的扶贫规划与扶贫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责任制必须并举
为了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步伐,国家在改革中相继颁发了一系列扶贫文件,出台了一些扶贫政策,其中有较大影响的有: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改变面貌的通知》;1986年3月,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将“老、少、边、穷”地区迅速摆脱经济和文化落后的状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七五”计划》;1994年3月,国务院制定了今后7年全国开发扶贫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2001年5月,国务院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然而,近年来在落实这些政策、计划以及在具体实施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就贫困地区而言,这些年扶贫资金尽管投入得不少,但由于政府不了解实际情况,还存在着投入流于形式,作表面文章,盲目建扶贫项目的问题,扶贫中也还存在着“话语霸权”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导致扶贫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未能真正从根本上缓解农村贫困,因此,必须建立与扶贫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紧密相关的责任制及其考核制度。
(二)加大对贫困地区投入与对投入的监管必须并举
目前贫困地区农村的产业结构决定了要完全依靠自力更生来发展自己是十分困难的,政府必须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加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才能在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下,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但政府扶贫的投入必须真正用于贫困地区的建设,更确切地说用在与贫困人口息息相关的项目上,而不被挪作他用或是被贪污。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管措施,使扶贫资金真正发挥出最佳的产出效应。
(三)向贫困地区“输血”与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机能必须同时并举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直接针对农村贫困户进行了多方面的扶持,特别是生活方面的救济很多,这对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帮助农民解困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从根本上来说还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必须特别重视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的形成,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其主要做法:(1)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救济的扶贫方式,调动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切实激发起贫困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活力。(2)要改变平均使用扶贫资金的办法,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一片片、一批批地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3)在信贷、税收和经济开发等方面给予贫困地区以特殊的优惠政策。(4)由中央、地方政府和贫困地区居民共同投资,或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政策,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饮水条件,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5)各职能部门在资金、物资和技术上向贫困地区倾斜。
(四)积极安排和组织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转移与对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必须同时并举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泰来县大力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
为贫困户插上脱贫的翅膀
来源:齐齐哈尔日报
在扶贫攻坚工作开展如火如荼之际,泰来县正在不断壮大的几家现代农机合作社致富不忘众乡亲,根据各自实际,在贫困户危房改造、产业结构调整、雇用劳动力、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缴付等方面,办实事、求实效,助力泰来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为贫困群众快速脱贫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危房改造上,慷慨解囊,改善贫困户安居条件
泰来县双龙河现代农机合作社,是农民主办的1000万元的省级规范社。该合作社所在乡镇的贫困户住房大多是年久失修的土坯房,这些贫困户虽然能享受县里危房改造政策,但自筹部分却无力解决。
得知情况后,合作社立即和村委会及镇政府联系沟通,筹集资金28万元,为48户贫困户交纳了危房改造自筹款,保证了贫困户及时住上安全、温暖的房屋。
在产业结构上,因地制宜,为贫困户调整种植方向
江桥镇胡勒合作社和和平镇同合合作社分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领办的500万元旱田省级规范社和2016年新组建的300万元水田合作社。两个合作社所在村的贫困户大多种植玉米,看着周边种植水稻的农户过着红红火火的日子,心里十分焦急。
这样的情况被两个合作社的当家人看在眼里,他们走屯入户帮助贫困户换地、撺地,组织合作社大型农机装备,免费为所在村121户贫困户的2880亩旱田改建为水田,为贫困户节省资金144万元,也为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双龙河、同合等现代农机合作社还将采取农户经营、合作社管理的方式,在适宜本村地块帮助贫困户种植市场好、价格高的甘草、板蓝根等药材,拓宽种植品目,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在土地流转上,以地入股,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江桥镇齐心合作社把无力耕种土地、家中没有生产资料的贫困户吸纳入社,以地入股,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采取每亩地流转价格高于当地市场价格300元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当前已吸纳贫困户145户,入股土地4275亩,每户平均增收8850元。
而在雇工方面,合作社均优先雇用本村、本乡镇的贫困户,使他们既方便照顾了家人、家事,又能赚到一笔稳定的、可观的收入。在泰来,全县有近500人在合作社打工,年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
在医疗保障上,无私奉献,为贫困户义务支付保险
和平镇宝青村有贫困户68户,156人。宝青合作社义务为全村1749人补贴医疗保险费50元/人,同时,在156名贫困户享受县政策60元/人的基础上,合作社再为其交纳90元/人的合作社医疗保险,贫困户不用交一分钱就可以享受合作医疗保险政策。宝青合作社用无私奉献,解除了贫困家庭因为没有医疗保险而看不起病的后顾之忧。
脱贫攻坚掀浪潮,真招实策惠贫农。未来,泰来县这些极具代表性的现代农机合作社将一如既往地为贫困农民精准脱贫献计、献策、献力量。(苏岩、邹博宁)&
(责编:郑健、邹慧)
盘点食物里的“排毒高手”
近些年来,“排毒”成为一个流行词汇。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排毒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用语,并且至今没人能很明确地表述这个概念。但合理的膳食可以减少体内代谢废物和肠道发酵毒素的产生,可以提高人体的解毒功能。
5种最不起眼的营养高手
如果提到补钾,你想到的是香蕉,说到护眼,你第一反应是胡萝卜,那说明你对食物营养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入。土豆和芋头比香蕉更补钾。钾可预防中风,协助肌肉正常收缩,并降低血压。
杨洋权志龙宋仲基 男星自拍哪个最圈粉
自拍一直是明星圈粉利器,粉丝通过自拍了解偶像的日常,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那么明星掌握的自拍必杀技都有哪些呢,跟着权志龙、宋仲基、朴宝剑、李准基等韩星的自拍学习吧。
“锦绣未央”四美谁才是第一美?
集合了唐嫣、毛晓彤等众多美女的《锦绣未央”》大家都看了吗?话说有美女的地方就有“战场”~按照剧情发展,谁是《锦绣未央》第一美?先来盘点下该剧的几位美女吧!
澳背包客以酒换乘换宿 八周游历多国
澳大利亚背包客曼尼?马歇尔(Manny Marshall)独自从苏格兰爱丁堡出发,一路上用120罐啤酒换乘换宿,成功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全程5000英里(约合8047千米),历时八周,途径法国、奥地利、德国、保加利亚、希腊等地。
女子半脸妆视频走红网络 化妆素颜判若两人
近日,韩国一位20多岁的女孩在“脸谱”上上传了自己的半脸化妆视频,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引来超过210万次的点击量。网友们纷纷被她妆容和素颜的差异惊呆了。黑龙江省副省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吕维峰到泰来县检查脱贫攻坚工作
发布人:杨光来源:黑龙江省扶贫办浏览次数:发布时间:
视力保护色:
  精准识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精准帮扶是脱贫共同进入小康的关键,这两项工作做的如何,始终是省领导的牵挂。  7月5日黑龙江省副省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吕维峰带领省扶贫办、省农委负责同志,抽查了大兴安岭南麓特困片区泰来县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工作。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干旱区,是典型的干旱农业区,有农村人234946人,精准识别农村贫困人口35164人,贫困发生率14.97%,贫困村49个。泰来县在精准识别过程中,以农民收入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识别测算基础,采取“一看二算三比四议”的方法,严格执行“一申请、一入户、两评议、两审核、两公示、一公告”等程序,切实使识别工作公正、公开、透明、准确,群众认账服气。为加强识别后的精准管理,泰来县提出了“四有五清”规范管理要求,每个贫困户都有联系卡、明白卡、爱心卡和《扶贫手册》,贫困户申请、入户调查、会议评议、公示公告、扶贫台账等资料归档成册。对贫困户信息、脱贫规划、脱贫措施、脱贫动态等分类登记。统一制作县乡村电子扶贫地图,做到基本情况清晰到户,脱贫措施精准到人,全县脱贫攻坚挂图作战,确保扶贫不落一人,脱贫不少一人。为验证识别的精准度,吕维峰副省长亲自点击屏幕,从县平台点到随机抽取的乡、村、贫困户,随后到点击的江桥镇齐心村核对相关数据。针对县域内因病致贫面大难扶的实际,泰来县制定出台了《泰来县健康脱贫专项实施方案》,全面实行贫困群众“先住院后付费”医疗扶贫制度,实施两个月来,已有183名贫困患者享受政策。产业扶贫做得怎么样,在泰来县奶山羊繁育基础母羊场,吕维峰副省长详细听取宁姜乡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介绍,既扶贫资金量化到贫困人口,在公司入股,效益按股分红,并以羊场租赁费每年300万元为分红保底金。通过这种保底式、滚动式、可持续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可直接带动全乡7个村5105名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在齐心村黑木耳种植合作社,二十多名贫困劳动力正在加工木耳菌棒,这个扶贫项目采取的是“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80多户贫困户种植黑木耳贫困户人均可增收2300元以上。吕维峰副省长对泰来县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省扶贫办组织贫困县到泰来县学习。目前,泰来县所有贫困户都落实了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产业扶贫、医疗救助、教育扶贫、社保兜底、精神扶贫一连贯的脱贫攻坚战全面展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来县农村物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