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类似 活着 穆斯林的葬礼电影 这样震撼人心的中国作家的书

 您现在的位置:&&>>&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我买了本小说《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著,我高中时曾读过此书的片段,如今,想重温一下“经典的爱情”,才买了这部书。全书的章节是这样安排的:月梦;玉魔;月冷;玉殇;月清;玉缘;月明;玉王;月晦;玉游;月情;玉劫;月恋;玉归;月落;玉别;月魂。...
  表示花了两天看完的这本书,真不错,好吧,让我心动的明明是楚雁潮对韩新月的类似于表白的话好麽,心潮澎湃中啊……  因为也只是花了两天的时间看的 原谅我 只是粗粗一看啊 没有体会到啥真正作者的内涵之笔 所以这次的读后感是那啥略读的啊……  ...
  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了拥有这个节日,可这么多年了,却从来没有为自己刻意地去过这个节日。但还是很庆幸父母给了我拥有这个节日的机会,从这个节日上我已经感受到了母爱的坚强和伟大,也清楚地认识到了女性的责任和义务,也能深刻地感悟到女人的辛酸和苦痛...
  这是多厚一本书,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又是大冬天的,我居然都读完了。用玉和月作为线索,描写了一个穆斯林家庭的两段历史两代人的悲欢离合。  也许是电视剧看多了,书只看到一半多,对剧情就有了个差不多的掌握。读这本书最大的收益就是对穆斯林有了最基...
  《穆斯林的葬礼》老早以前就听老妈说好看,可那时的我根本不喜欢看书因为我比较好动看书似乎太不适合我的脾性了。所以这书名就留在了我的记忆中了。前段时间还有人让我推荐书给他我好不犹豫的就说出了《穆斯林的葬礼》但我确实是没有看过。感谢静姐了让我...
  “暮色悄悄地降临了墓地,婆挲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园温馨的清香。    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升起来了,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
  进入师范读书后,文选老师布置我们每个月读一本书。那时的我是从乡下中学刚考入师范的,中学时代对所谓的文学作品是知之甚少,所以一些文学名著我是非常的陌生。后来经过老师的介绍,我选读了《穆斯林的葬礼》。美好的事物很少有喜剧结局的,这本书也是的...
  在爱情面前语言和文字都是苍白的!当两颗心经过长途跋涉彼此心心相印的时候,当两颗心历尽劫难终于碰到一起炙热的燃烧的时候,当两颗心习惯每一次跳动都是朝着对方的方向的时候。那就是爱情,纯净的如一块白碧无瑕美玉,炙热的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玫瑰,美好...
  多年以前,就听说过《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很好,一直没有时间拜读,近日得空闲,从书架上翻出该书,认真地读过,确实很感人,尤其是新月离开人世的那一段,让我嘴角翕动、热泪盈眶。下面是看过该书后,在网络上看到的一篇博文,很能代表和表述自己的想法...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回族女作家霍达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完这本书,我已...
& 最近贝儿在看一本书,叫做《穆斯林的葬礼》,为里面的人物时而欢心,时而忧郁,这是唯一一本让我全身心投入去读的书。
这本书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一次看只是这个矛盾文学奖的名头吸引了我,一直...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就像冰心奶奶所说的,《穆斯林的葬礼》真的是一部奇书。用巧妙的方式将一个横贯半个世纪的家族故事贯穿起来,从时间的两端开始行进,最终汇聚成一个完整的圆。用一个玉器家族的几代兴衰,唱出一曲人生的咏...
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安拉,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在信仰之中。----------------葬礼悼词
让我们缓缓拉开故事的帷幕:八十...
我不喜欢这本书,她太压抑了,让我很难受。
  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看来,新月并不是主角,反而是他的父亲和两位母亲。我并不喜欢玉儿,我觉得她自私,虽然她和韩子奇的爱情是在特殊的战争背景下结合的,但她后来确实太不顾自己...
读完《穆斯林的葬礼》,心情特别的沉重,说实话最后的几章我也是和着眼泪读完的,那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博雅”宅中悲凉的气氛一直袭击着我的心,这时候用任何语言都不能表达我此时的情感,凭我现在的文学功底和见解来谈...
掩卷,叹口气,小说的情节在脑海中慢慢回味.真主啊!虽然我不是穆斯林,但是您为什么这样戏弄了韩子奇.
当还是汉人孤儿的小奇子遇到吐罗耶定巴巴,他不是存心去欺骗一个虔诚的回族巴巴,他只是为了生存!他以自己的才智和隐忍重...
故事架构是错综复杂的,但是作者太悲观了。
主人翁的命运是悲惨的,所有的爱情都是破碎的,整个故事都在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不忍卒读。
冰玉带着对世俗的怨恨离开中国,也永远的离开了她深爱的韩子奇
她走的干脆又无奈,也很令人惋惜,但...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美术学院韦建嵋
《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是在图书馆时无意间发现的。据售书员介绍说这本书的内容很是感人,曾感动了
一辈人,鉴于他的强烈推荐,我不禁有种马上要看的冲动,同时很好...
 一本书让我了解了一个民族的执著与顽强,一本书让我感知了一家人的多灾多难,一本书刻画了一个时代的剪影,一本书浓缩了一群人的生活状态。
  终于没有懈怠的一口气看完这本书,泪眼婆娑,但心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大约远在公元7...
  春节假期,大部分时间,我呆在了家里,因为去年四月祖母的去逝了,按济南的习俗,今年家里不能出门也不能放鞭炮。要为老人守孝,也好,难得能有这样的长假在家里渡过。也给了我这个平日疯疯癫癫的剩女,一个静下心来看看书听听音乐的机会。借着假期我读完...
  啊,安拉!宽怒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去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她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
  胡适在《追忆志摩》一文中说到徐志摩的信仰,他说,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也是《穆斯林的葬礼》的灵魂。  爱首先指爱情。罗素在给出我为何而生的三个答案中也把爱情放在了第一位。他说:“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个方面...
共 22 个内容&&首页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尾页
&68个内容/页&&转到第页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 最新文章求,实在无聊,介绍一些例如《平凡的世界 》《穆斯林的葬礼》 之类的好书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寒一下,这两本都算不上好书。
  你您觉得什么是好书,介绍几本么
  根据楼主的个人品味,推荐《尘埃落定》、《白鹿原》
  书没有好坏之分,关键要合适自己的。
  恩,同推尘埃落定,另,其实穆斯林的葬礼挺好看的,就是太长了些……
  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
  强烈推荐白鹿原~~
  哈哈。很同意上面推荐的书。狼图腾也可以吧。。。士兵突击
  看古典小说吧,当代小说都是垃圾,无论从语言文字还是思想内容上
  穆斯林的葬礼也能算好书,汗
  楼上好像品位不一般哦???跪求,介绍几本好书
  楼主多大?《平凡的世界 》《穆斯林的葬礼》在我印象里应该是高中读物。
  作者:芹圃画石
回复日期: 23:29:01     寒一下,这两本都算不上好书。      70后80后看起来才会有感觉,可能你不懂那个年代把
  楼上的朋友,我不知道你多大年纪。    这么说吧,这两本书十三年前我看过,觉得是很好的书。尤其平凡的世界,看了有几个月。  现在,我肯定不会再去翻一页。    一定要说的话,它们共同的毛病是虚假,矫饰。穆斯林的葬礼矫情在明处,危害反而小一些。平凡的世界矫在暗处,藏得更深,也就更糟糕。最糟糕的是,作者是很严肃很认真的在写,自以为是在创造崇高,结果却滑到了虚伪。    如果十年后你还觉得这两本是好书,我建议你什么书也别再看,看看电影、看看娱乐杂志,反而益处更大些。      
  “真诚”的欺瞒——《平凡的世界》批判   ??  ??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说:一位找到一块碎陶片的人,传到我们耳中就被说成了一位考古学家,找到两块碎陶片的人被说成了优秀的考古学家,找到三块碎陶片的人便成了一位伟大的考古学家。    ?? 当代大多数有名的作品,其实也不过就是“一块碎陶片”。对于它们的价值,需要文学读者尤其是文学批评者有清醒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切忌乱奉经典盲目拨高。  ??   ?? 另外,有关文学作品的欣赏,阅读者的外在情境,其实也是很重要的。  ??在非正常的状态下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往往与正常状态下的感受、判断有很大差距。  ??时常有这样的情形,曾经为一部作品深深的感动,反复的揣摩,等成年后重新看它,却发现它是那样的浅显、粗陋,不值一提,甚至奇怪。  ?? 这一方面是阅历的加深,心理的成熟,欣赏眼光自然随之提高,另一方面,也与阅读的情境有关。作品与读者经历、思想的相近,读者的心情,阅读时缺少其它作品的比较,甚至可能是在无书可读时,对一部本不怎样经典的作品进行反复的过度诠释——这种诠释往往已超出了作品本身的意义。   ??  ?? 说到这儿,我不得不有些遗憾,《平凡的世界》对于我就是这样的书。我曾经用大半年时间来反复阅读它,其时,手边并没有第二部像样的文学作品。它就是无书可读时精神上唯一的安慰剂,所以,这本书让我如此感动,如此为主人公的命运而心动,书中的许多情节,对我是如此熟悉,少年的孙少平那种眼光那种心态,仿佛正是我所经历过的。  ??于是我将它看作一本“高大”“美好”的作品。也许,《平凡的世界》的意义在于记录了那个时代从农村来的青年人现实的疼痛与记忆中的梦想,他们独特的生活经验与情感方式。因此,它使我分外容易获得共鸣  ??  ??时隔七八年,我再次捧起它,结果惊奇的发现,我已经无法忍受这本书。  ??需要声明,赞赏它的评论已然太多,我不想重复,也仍旧认为在当代文学里它是较为厚重、朴实、让人读得下去的一本书。比之于白鹿原、浮躁 等等,我更愿意读它。我只想指出,因为时代的局限,作家思想的局限,即使是真诚的作家,也不免在作品里“真诚”的撤谎 。  ??  ??这儿无关个人的品格,在错误的正统观念还占据主流的时代,摆脱不了正统意识形态的宣传与灌输,内心里没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品格,只能仰仗貌似神圣的主流意识,那么不管如何的标榜真诚,高尚,最终仍将脱不掉撤谎的实质。  ??  
  一个旧贴子,原贴太长,所以节选了两段:        二 伪崇高、伪道德导致的情节虚假、故事发展不合逻辑  ??   ??脸谱化的人物设计,说到底是为了作者心目中那伪崇高的道德图腾,这直截导向了小说故事在许多大的情节结构上不合现实逻辑,只是作家的想像与刻意的编造。  ??  ?? 田润叶爱上孙少安,不能说现实里完全没有这样的故事,但很明显,这不合艺术的真实——它没有典型意义,只能以无力的想象对作者的自尊心起一点补偿作用。作家为了将这人为编造的悲剧强化,不惜刻意描写李向前与田润叶的婚姻如何的不幸福,其实同样的不合逻辑。  ??  ??更多的不合逻辑。体现在孙少平的人身历程上。  ??县高中、双水村、黄原城、铜城的大牙湾煤矿,孙少平生活的四个地方,给读者的想象与情节的发生定下了基调。  ??  ??每个场所发生的故事都是有所限定的,在平原中学,县长的女儿也是作者所能虚构的极限,读者也不会想象什么总理之女、金发女郎。兰香到了省城大学,就有了省委书记之子作男朋友,这也达到了作者想象的极限———因此更加虚假。  ??孙少平成长中的另三个地点给读者的共同印象是生活的艰辛、繁重的劳动,文中弥漫着受苦光荣、劳动伟大的人生哲学。  ??双水村在文中是一个美丽而荒凉的山村,这个空间可以让孙少安发家致富,却盛不下孙少平的幻想。黄原城对孙少平来说就是一个的建筑工地,地理上与田晓霞的接近使他们相遇相恋,社会地位上的差距又让他们的爱情虚幻莫测。  ??铜城的大牙湾煤矿,工人的身份使孙少平可能以此为跳板爬上社会的上层,实现与田晓霞的柏拉图式之恋;煤矿工人的现实却使孙少平最终投入了农村女性惠英嫂的怀抱。路遥在对田晓霞与惠英嫂两者的选择中流露出了一个农村青年的自卑与恋土情结。  ?? 中西方的经典小说都有穷书生与贵族小姐的爱情故事,但无论《红与黑》还是《西厢记》,它们给出的理由都更令人信服,他们的情感逻辑更为合理和情。路遥说出了梦想,却没揭示出梦想下面的欲望;写了爱情,却避而不谈生产爱情的性欲;提到了尊严,却遗忘了尊严的另一面虚荣。作为柏拉图式的爱情,我们却在文本中找不到孙少平与田晓霞有什么超凡脱俗之处,孙少平唯一的追求是成为一个城里人,他们的精神之恋指向虚空、无可附着之物。在对社会体制的批判上,《平凡的世界》是软弱的,甚至不如《人生》真诚。  ???
  孙少平仅仅为了成为一个城里人就可以不要道德、不要自尊,他的“远大理想”就是进公家门,当煤矿工人。作者本意在塑造一个道德完美者,却造就了一个追求渺小的伪君子。他的所作所为,只能博得些低贱的眼泪。就人物形象而言,不止于连,就是《人生》里的高加林也比孙少平更真实可爱。  ??真正的读者可以接受人物的虚伪与狭隘,只要这虚伪与狭隘是属于人物自身的;但一个跟着人物一起自欺欺人的叙述者则是浅薄可笑的。  ??事实上,这种虚伪的崇高与艳阳天等等伪现实主义作品在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它不就是对以前大力宣传的“作一个普通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所作的浅薄而露骨的图解。  ??  ??应当说路遥对于底层生活的有些片段描写还是相当真实的,比如双水村的生活场景,农民生活的苦难,再如孙少平揽工时的经历,那种惨烈而深切的苦难让每一个善感的读者都感到震憾。但可惜的是 太多作者主观的道德拨高与道德叙事,把那些片段的真实遮敝了。  ??  ?? 自然,在其它次要人物次要情节里,也充满了对道德的简单图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被作者处理得十分简约,大多以道德力量最后浮出水面化干戈为玉帛告终。通篇充满了“良心发现”、“幡然悔悟”式的道德泛化倾向,这既削弱了小说的真实性,又降低了它的审美价值,显得失真。比如田润叶在李向前断了双腿后反而回到他身边。再比如郝红梅因为偷窃而被顾养民抛弃,后来与田润生结合,都是典型的道德至上。道德至上”——“人情至上”——甚而“关系至上”的模式中,疏离了自己应有的评判立场。  ??虽然,读者深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走向吸引,跟随人物的悲欢离合或喜或忧,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作品的“意义”也仅此而已!它使读者能够回味的仅仅是亲情、爱情、友情的无上力量,和书中人物共享同一价值坐标,膜拜着同一个万能的道德圣贤——因此,平凡的世界只能成为一个煽情的道德文本,给读者以浅薄的感动,而远远不是像 约翰克利斯朵夫,红与黑等等杰作一般,让人得到深邃的思想穿透,对人生对命运发出深沉的疑问。  
  其实 平凡的世界 也就是给我那么一份感动,在那特定的年代,有那么一群人,虽然是虚构的,但足以打动我一会,同样穆斯林的葬礼也是这样。 有时看书只是未来了寻求一份感动,让自己可以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独自安静一会。我读书不喜欢求甚解。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当然他们没有骗我们。我喜欢从书中学点什么,就像我在最喜爱的书中
我更愿意把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排在第一位。
  楼主我21岁了,在20岁之前,读过的的名著也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缩减本三国,
再就是一些青春读物
  上进的年轻人啊,21岁,如花一般美好的年龄,你的人生还有无数的可能。给你一个清华的书单,虽然很多书姐姐也没看过,但至少是个标杆吧。
  飘》,这本书还行  
  转: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本科生阅读推荐书目        
从世界一流大学的潮流来看,通识教育已成本科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早已经打破了工业主义时代分门别类、门派分明的大学工业模式,社会对本科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专业的高精尖,而是来自于学校整体的科研水平和人文底蕴,大学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成为大学综合实力的竞争。在本科阶段,应特别重视塑造知识之广博,思想之活跃,人格之独立、气质之儒雅、精神之勃发和挑战之勇气,进而培育适应未来一百年社会之要求人才的健全品格。        
在所有造就世界一流人才的众多大学教育中,读书是最便捷的通道。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曾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无疑,作为一名21世纪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成就其才华和智慧最可信赖的道路。        
然而,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图书早已汇集成为海洋,即便最聪慧之天才,穷其一生也未必能读遍天下之书。面对书籍的丛林,我们只能读经典,读大家,读当代,中学与西学并重,自然与社会齐观。为了能够帮助同学们拓展知识面,经系里老师集体讨论,提出一份推荐阅读书单,供大家学习参考(标注☆的图书是重点阅读书目)。          一、自然     ☆【英】斯蒂芬•霍金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英】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10     里夫金与霍华德著:《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二、哲学     ☆冯友兰著
《中国哲学简史》 新世界出版社2004版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 1976年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戒》,三联书店1999年          
  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 著《共产党宣言》 人民出版社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四、政治学     ☆【美】肯尼斯·米诺格:《当代学术入门:政治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美】罗斯金等 著《政治科学》
林震等 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袖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     ☆【美】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美】查尔斯•梯利:《社会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五、国际关系     ☆【美】汉斯•摩根索:《国际间政治:争强权、求和平》,     【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     【美】萨缪尔•亨廷顿 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著:《全球通史 》吴象婴、梁赤民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0     【美】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7年     ☆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          六、经济学     ☆【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沙希德•尤素福 著《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弗里德里希·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北京三联合书店1997年     ☆【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邹至庄:《中国经济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七、社会学     ☆【法】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费孝通著:《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1     曹锦清著:《黄河边的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0年9月     何清涟著:《现代化的陷阱 — 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01         八、法律     ☆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革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     ☆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社会》,中华书局1996年;          九、历史学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蒋廷黼:《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版     ☆黄仁宇 著:《中国大历史》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十、美学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        ☆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     蒋孔阳著 《美学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十一、建筑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赵广超:《不只中国木建筑》,北京三联书店2006     大卫•沃特金:《西方建筑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          十二、教育     【美】爱德华•萨义德 《知识分子论》三联书店   ☆【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美】爱德华·希尔斯:《学术的秩序:当代大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7年     ☆【美】杜威 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 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     【捷】夸美纽斯 著《大教育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美】彼得•圣吉 著《第五项修炼》 郭进隆 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02年          十三、中国文化     ☆孔丘著:《论语》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李耳著:《道德经》人民出版社     苏勇点校,《易经》,北京大学出版社     ☆
荀况著:《荀子》,刘向整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     墨翟著:《墨子》,中国经济出版社     孙武著:《孙子兵法》,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梁漱溟著:《中国文化要义》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钱穆著:《中国文化史》 三联书店     ☆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年          十四、心理学     ☆【德】弗罗伊德 著《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
1984     ☆【美】马斯洛 著
《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 译
华夏出版社
1987     蔼理士著 《性心理学》
潘光旦 译 三联书店出版
.          十五、文学     ☆屈原著:《楚辞》
华夏出版社
    ☆鲁迅著:《鲁迅选集》人民文学 出版社     沈从文著:《边城》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年     朱自清著:《经典常谈》,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王小波著:《沈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余秋雨著:《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
1992     吕叔湘著:《语文常谈》 三联书店
2006          十六、文明艺术     ☆
勒纳著:《西方文明史》,王觉非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     法保罗·朗多尔米著:《西方音乐史》,朱少坤等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迟轲著《西方美术史话》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年9月     安德烈•巴赞 著《电影是什么》
崔君衍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年5月。   
  《金粉世家》《亮剑》
  芹圃画石兄,我是1980年的人,看过你的资料,我应该自称小弟~    可能生活环境的原因吧,感觉《平凡》一书与我的生活何其想象,看过3遍,感触颇深,可能是时代不一样了吧,现在看估计没什么感觉了,但不可否认,路遥给我的触动还是蛮大的,看书应该与时代一同进步,人也不能总活在回忆里,我只是缅怀过去给我的一点一滴。  也许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还是感觉《平凡》是本好书~
  初中时候老师推荐的,然后我千磨万磨的让哥哥给买了本盗版的,10块钱。可惜没耐心看下去,只是挑选着看了看。不过路遥写这个小说的过程有一篇文章,叫什么 个日日夜夜好像,我倒是看了。还有高家林卖馒头的也看了。也没多大的印象了。  对这本书倒是不那么喜欢,虽然后来买了本正版的,也没看下去。前几天去陕西出差,回来有点想看看,只是感觉在那里面有黄土高原的味道。    其实这书和穆斯林的葬礼,家里都有,弟弟倒是全看了,还说很好,让我也看,可我就是看不下去。
  《平凡的世界》高中看过,很不错,不过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写作后记《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写作是作家个人体验的一个集中发挥,这种个人体验与读者的精神世界有了碰撞,就能产生火花,如果没有碰撞,也就如此了了,其实看书也是一种个人体验,不是说别人说那种好,楼主就能看,就能于其中获益,楼主如果真的愿意去看书,可以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有心人,自己摸索一下自己适合或者喜欢看哪一类书,书不应该只是一时无聊的消遣,而应该是陪伴一生的心灵朋友。
  作者:麽麽茶要奋斗
发表日期:  求,实在无聊,介绍一些例如《平凡的世界 》《穆斯林的葬礼》 之类的好书    作者:麽麽茶要奋斗
回复日期: 11:57:23    楼主我21岁了,在20岁之前,读过的的名著也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缩减本三国, 再就是一些青春读物  -------------------------  这样的话,先看德莱塞的作品吧,也是反应现实生活的,而且有故事性、和评论性。  《金融家》《巨人》《斯多葛》,这三部是他的代表作--欲望三部曲。    看的下去的话,再看《美国悲剧》,大约是美国版、小字号的《平凡的世界》,不过太冗长了,要看你能不能吃的消。呵呵。    还有两本小品《珍妮姑娘》《嘉丽妹妹》,写人的,能让你了解到世界上有不同类型的人,和他们不同的际遇。    德莱塞写书的大背景,和现在的中国很相像的。
  《人间喜剧》怎么样,够看好几个月了。
  为那书单留名    另:阅过平凡,个人觉得好书
  书很多...看不完..也没时间
  楼主喜欢的两本书我也非常喜欢,我推荐《白鹿原》《狼图腾》《少年天子》《不夜候》《第九个寡妇》
  如果来自农村的,我建议大家看看&&秦腔&&,贾先生是作家里面用心去体验农村生活的人。    小说很多的场景就在你的生活里!!!!    白鹿原/南方有嘉木等都值得一看!!!
  《张居正》、《傲慢与偏见》我觉得都不错
  使劲顶呀 支持!
  我从小学起就读平凡的世界,原以为它被人遗忘了 ,很 高兴在这里看到对它的评论,文学作品同作家一样都是时代的产物,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作者本身的境遇决定了这本书所要阐述的价值观,我更 愿意用一种包容的眼光去看这本书,毕竟它比当下的流行读物要朴素的多。
  呵呵,楼上对《平凡》的评价比较中肯。
  小王子
  余华的 活着 很棒
  顶楼主,《平凡》确实是一部好书,真诚,鼓励人奋发向上,我还记得高中时读完最后一页时所感受到的震撼,这种震撼感现在很少有作家能写出。以我个人浅薄的阅读经验来看,或许张承志的《北方的河》能符合楼主的口味。
  学习了。
  速度。支持..
  强烈推荐<<悲惨世界>>,很震撼!很感人!是部很值得一读的巨著!
  《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是在读初中的时候看的,好多内容都忘了,但是仍记得是本很悲的书,因为当时看书看着看着就哭的看不下去了。姐姐呆板固执,妹妹灵动大胆,而新月一个代表新时代新思想的可爱的人,就那样的离去。前不久读过《藏地密码》《狼图腾》感觉不错
  我还是喜欢看小说类的,读书时看过的长篇有《飘》、《基督山伯爵》和金庸、古龙等,短篇像欧. 亨利、莫泊桑、茨威格等现在还记得。曾经也为《平凡的世界》感动过,但总觉得有点煽情,太“主旋律”了。而《穆斯林的葬礼》我觉得它是倚靠“民族团结”的大旗才上位的,也不明白为什么它能入选“中学生名著引读”。
  @芹圃画石
00:36:13  “真诚”的欺瞒——《平凡的世界》批判  ??  ??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说:一位找到一块碎陶片的人,传到我们耳中就被说成了一位考古学家,找到两块碎陶片的人被说成了优秀的考古学家,找到三块碎陶片的人便成了一位伟大的考古学家。  ?? 当代大多数有名的作品,其实也不过就是“一块碎陶片”。对于它们的价值,需要文学读者尤其是文学批评者有清醒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切忌乱奉经典盲目拨高。  ?......  -----------------------------  《平凡的世界》很多人认为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槽子糕(小型蛋糕),实际是被评论家吹捧并且滚的很光圆的驴粪蛋。
  @芹圃画石
00:40:01  一个旧贴子,原贴太长,所以节选了两段:  二 伪崇高、伪道德导致的情节虚假、故事发展不合逻辑  ??  ??脸谱化的人物设计,说到底是为了作者心目中那伪崇高的道德图腾,这直截导向了小说故事在许多大的情节结构上不合现实逻辑,只是作家的想像与刻意的编造。  ??  ?? 田润叶爱上孙少安,不能说现实里完全没有这样的故事,但很明显,这不合艺术的真实——它没有典型意义,只能以无力的想象对作者的......  -----------------------------  说胡诌,道胡诌,大年初一立了秋。正月十五贴门神,大树顶上捉泥鳅。山坡坡上驴粪蛋,有人捧成蛋糕夸不休。----这是《平凡的世界》最恰当的评价。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穆斯林的葬礼 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