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下载写三年后自己的选择的文章

请使用支持脚本的浏览器!
当前位置:
我的自由选择:原来经济学像诗歌一样美
我的自由选择:原来经济学像诗歌一样美
原价? 6.00
纸书? 29.00
多看阅读支持多种设备同步阅读
iPhone/iPad
●一种自由选择的价值观。自由选择是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秩序的理论陈述,如今在苏小和的笔下,成为一种一名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一个人如何在这个纷乱的时代,一方面保持锐利的怀疑与批评,一方面顽强地坚守个人生活的丰富与尊严,这本书应该是一个鲜活的见证。因此,这既是一本怀疑之书,也是一本生活之书;既是一本悲伤之书,也是一本赞美之书。●一种与经济学有关的美文。如果说诗歌的终极目标,是呈现人性的丰富性,那么经济学的终极目的,应该就是呈现每个人的权利的不可或缺。苏小和的这本书,弥漫着优美、纯净的诗意,也弥漫着来自经济学层面非常决绝的理论勇气。有人认为,在当下的中国,很少有人能像苏小和一样,把经济学的常识写得如此灵性而且优美。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经济学美文,以至于读者不得不感叹,原来经济学像诗歌一样美。●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本书的出版,指向的是作者思想的趣味和生活格调,而不是时代的宏大叙事。在今天的中国,的确有这样的一批人,他们生活在大城市,与这个体制完全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依靠市场的力量和个人的勤勉,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同时还养活自己的思想。更有意思的是,由于经济方式的独立,他们的审美方式也随之独立:时尚、优美,至少在美学方式上彻底摈弃了集体主义庸俗的枷锁。 内容简介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似乎总是刻板又枯燥,但在苏小和的文本里,却诗意兴旺,他的所有关于经济学的表述,都紧紧地与人有关。如果说人文主义的诉说直接指向了人文关怀,神本主义的陈述,是通过认识上帝认识人,那么,经济学的表述,事实上就是从人性出发,追求所有人的福祉。这正是苏小和经济学写作的出发之地。  有读者说:“他可能是经济学者中笔触最感性的一个,也是诗人中对经济学最感兴趣的一个。”还有人说,“苏写下了这个时代最动人的经济学美文,他的文章把很多从来不阅读经济学的年轻人带进了经济学的世界。”事实正是如此,这个双子座的男人,一手写着最超验的赞美诗,一手写着最具体的市场,他的词语,在他一个人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人生的多样性。作者简介
苏小和,著名的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在《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等重要媒体长期开设书评专栏和经济学专栏,影响较大。他是各个网络门户的特邀专家,是新浪网读书频道的图书排行榜制作专家和评论专家、网易读书频道公民阅读活动的推荐专家、搜狐读书频道读书会的评论专家和特邀主持人,被邀请在凤凰网、和讯网、腾讯网开设重点专栏。同时,他还是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上海电视台头脑风暴栏目等著名电视节目的评论嘉宾,因此在国内拥有一大批忠实的读者人群。  曾出版《过坎》、《局限》、《自由引导奥康》、《逼着富人讲真话》、《启蒙时代》、《企业家黑皮书》《我们怎样阅读中国》、等著作,部分商业案例收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案例库。
<span class="autor j-xm-">-学习经济学,重要的不是记住某项具体结论,而是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
究竟怎样才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在我看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归纳为十个方面:
& & &1 & &&
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
在现实中,人的各种行动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行动就是改变现状,而之所以要改变现状就是由于对现状不满,其中必然有对于某种价值的追求。
经济学关注人的行动,而且关注人们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对于整个经济现象才能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 & &2 & &&
只有个体才有能力决策
只有个体,才有目的和行动能力。人要行动,就必须思考,需要搜集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做出决策。这些活动只有个体才能完成。
我们常常使用群体、集体、政府、国家等概念,说它们做了某某事,这让我们以为集体似乎也是能行动的。但这种说法只在隐喻意义上才是对的。事实上,集体本身不可能行动,只有集体里面的人才能行动。
一些经济学家在分析问题时,习惯把集体、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析单位,并把它们想象为没有自身利益诉求、完全大公无私的。如果是这样,很多问题就很难理解,例如,为什么政府会有腐败,为什么所谓的&集体决策&经常没有效率等。
而一旦我们摒弃了这种集体主义的分析角度,用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来重新审视这些问题,一切困惑就迎刃而解。
& & &3 & &&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过,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经济学,那就是&没有免费的午餐&。这里,要为午餐所付的那个&费&,就是&机会成本&。
人类有很多的欲望。但不幸的是,用来满足欲望的资源却总是稀缺的。
比如,我们常说的钱不够花,就是指,相对于花费而言,我们拥有的钱是稀缺的。也许有人会说,大富翁们总该不受稀缺的困扰了吧?其实不然。尽管他们并不缺钱,但他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也受稀缺性的约束。
因为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在行动时就必须有选择,为了得到一样东西就得放弃另一样东西。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你为了达成某项目的所要放弃的最大的价值。
举例来说,如果你现在面临两个工作机会,一个是年薪10万元的大学教职,另一个是年薪50万元的投行交易员,那么在不考虑非货币利益的前提下,选择去大学任教的机会成本就是50万元。
虽然人们在个人决策时比较容易理解&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考虑公共福利提供等问题时,却很容易忘记这一点。
相对于私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往往更低,因此那些本想获取&免费午餐&的人最终得到的往往是一份更加昂贵的午餐。
& & &4 & &&
人在边际上做选择
经济学所要关注的问题,通常不是极端的非此即彼,而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的比较,也就是对&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权衡。
举例来说,我们不会只买衣服不吃饭,也不会只吃饭不买衣服,而会考虑是多买些食物而少买些衣服,还是多买些衣服而少买些食品,这样的选择就是边际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边际&概念的引入破解了经济史上的一个著名难题&&水和钻石的悖论。
19 世纪的经济学家们曾一直困惑于一个问题:为什么对于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水价值很低,而对人类生存可有可无的钻石则有很高的价值?
对于这个问题,古典经济理论并没能给出很好的解释,而从&边际&的概念入手,这个问题则很容易回答。
这是因为,物品的价值是由它带给人的边际效用决定的&&虽然水很重要,但是由于它很多,因此在边际上多一滴、少一滴对效用的影响不大;而钻石虽然无关紧要,但由于它很稀少,因此在边际上多一颗、少一颗对效用的影响很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钻石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水。
& & &5 & &&
自由交换是互利的
人们在资源占有上可能有丰寡之别,在个人特质上可能有各自差异。这些差异性的存在,给通过自由交换,改进彼此的收益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举例来说,我手里有一瓶水,并且我认为这瓶水对我而言值1元钱,而你却认为这瓶水对你而言值2元钱。那么,如果我用1. 5元把水卖给你,我们双方就都相当于赚了0. 5元钱,这场交换活动让我们双方都获益了。
交易自由是双方都获益的前提。如果我强买强卖,非要用5元钱把水卖给你,那就是在增加我的收益的同时,减少了你的收益。
我们常说,市场经济下是&等价交换&,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如果一件商品对你我的价值都一样,那么交换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小。只有我们对某件商品的评价存在差异,自由交易才会发生,交易一旦发生,就为双方都创造了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愿交换一般都不会是等价的,而是伴随着价值的创造,也就是财富的创造。
区域贸易、国际贸易,本质上也都是个人之间的交换。自愿交换能促进交易各方福利的增进。而那些阻碍贸易自由的政策壁垒,很多都是打着维护&公众利益&、&国家利益&的旗号,事实上却剥夺了公众改进福利的机会。
& & &6 & &&
分工是进步的源泉
分工是和交易相联系的。如果没有分工,人类的交易就会很少。有了精细的分工,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才能更加频繁地开展。
分工是市场规模扩大的结果。如果没有市场就不会有分工,只能自给自足。市场的扩大促进了分工的细化,分工的细化导致了技术进步与创新,进而促进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使得市场进一步扩大&&如此反复,就是经济良性发展的整个过程。
为什么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经济发展的奇迹?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的扩大。一方面,各项改革措施废除了所谓的&投机倒把&等罪名,为国内贸易扫除了障碍;另一方面,对外开放则开启了巨大的国际市场,这两方面都让市场规模急剧扩大了。
随着市场的扩大,良性循环就启动了,&中国奇迹&产生的奥秘就在于此。
& & &7 & &&
结果比动机更为重要
在现实中,人们常常以动机来判断某项行动的好坏;但经济学家却认为,即使一项行动的出发点是利己的,只要它的结果是利人的,那么这项行动就符合市场道德,值得肯定。
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中论述道:&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于屠户、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的自利的打算。&屠夫、酿酒师和烙面师虽然有着利己之心,但客观上做出了利人之行,因此值得赞许。
相比之下,那些利人的动机导致的损人后果倒是十分值得重视。
例如,政府希望实现充分就业,让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有工作可干。但是,如果政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规定所有企业一旦雇用职员就不能解雇,那么企业雇用员工时就会更加慎重,反而让更多的人难以找到工作。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曾说过:&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铺就的。&这一忠告我们应时刻谨记。
& & &8 & &&
自由竞争是件好事情
让&利己之心&产生&利人之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由竞争。没有自由竞争,&利己之心&就只能导致&利己之行&。
中国农村有句老话,叫&匠人要发,房子快塌&,意思是工匠要发财,就必须把房子的质量盖得差一点。
只有房子一盖起就塌,才能不断有生意。但这个发财&秘诀&只可能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才有用。如果有竞争,为了争夺生意,工匠们必须提高建筑质量,让消费者满意,那些盖房质量差的工匠就不会有生意。
尽管自由竞争是好事,但在现实中却频频遭受非难。经济学大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曾说过:&&竞争&这个名词背负恶名,而且还包含某种利己心和对他人的福利漠不关心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它颠覆了传统社会的模式。
在传统社会中,所有的生意、交往只有在熟人之间才能发生,这看起来很有人情味。而自由竞争让人们对于邻居和陌生人差不多一视同仁,这似乎大大冲淡了社会的人情味,因而会招致一些人的厌恶。
对此,我们必须看到,所谓&人情&,其实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的,超出这个圈子时,人们往往相互敌视。恰恰是自由竞争改变了这一切,让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 & &9 & &&
制度比人强
宗教和传统道德哲学多以改变人性为目的。但在经济学家看来,人性是很难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制度来改变人的行为。
例如,在人民公社时代,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很低,农作物经常歉收。而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些地,但粮食产量却大幅度增加。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在于激励制度变了,而不是人性变了。
有一些人说,经济学家只重制度,而不重人性。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事实上,人性和制度是相互影响的。
在制度不健全的国度,往往也伴随着各类腐败的盛行;而在制度健全的国度,腐败就相对较少。这说明,有些看上去是人性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制度的问题。
那么最重要的制度是什么?
产权制度和个人自由。只有个人财产得到有效保护,人们才有积极性创造财富,才有技术创新;而只有在个人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人们才会将个人的善变成社会的善。一个制度如果缺少了这两项要素,就不能算是好制度。
& & &10 & &&
世界是不确定的,企业家是最重要的
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但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受许多非行动者控制的因素的影响,其复杂性是我们没有办法完全理解的。这就是世界的不确定性。
世界的不确定性创造了我们对企业家精神的需求。
企业家就是那些最善于对未来做出判断并愿意为此冒险的人。如果没有不确定性,每个人都有决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决策就只是一个计算程序,就没有企业家的用武之地。但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如何判断未来,如何收集和加工信息,就成为人们做决策的首要任务。
正是由于那些最善于判断未来并愿意承担风险的企业家发现了没有满足的市场,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过去两百多年的经济进步才成为可能。
本文作者张维迎 ,选自《经济学原理》,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回家么&项目的创始人,王雨豪兄自创了一套&成本结构破坏论&&&
1.创新的成功,源于对现有商业模式的成本结构的破坏。
2.一个商业模式的成本结构由三部分组成:物理成本、组织成本、交易成本。
3.只要能优化至少一部分成本结构,就有机会赢。如果能破坏两部分乃至完全的成本结构,那就是顶级牛逼的项目。
我试了一下,从这样的角度看创业项目,豁然开朗。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audio标签
最近的关键字文章文章
最近的专栏文章
(C) LuoFans V5.1
Powered by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