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有关部门提两条修缮长城建议书的建议

|||||||||||||||||
野长城被修成“水泥路” 文保部门:修缮合理合法
  小河口长城原貌
  辽宁绥中县小河口长城部分城墙顶面被抹平
  近日,一条“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700年历史的国宝面目全非”的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帖子中提及的长城位于辽宁绥中县永安堡乡小河口村,被驴友们誉为“最美野长城”。当地摄影爱好者刘先生长期拍摄小河口长城,他说,这条“最美野长城”是2014年修缮的,担心以后继续沿用这种工艺。针对网友的质疑,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此次修缮经过国家文物局的审批,方案的设计、批复、工程监理和验收每一步都合理合法。
  长城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尚无长城保护修缮标准,建议尽快完善相关立法。
   网友谴责
  长城垛口墙被抹平
  公开资料显示,小河口长城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由于雄踞于险峻的山岭,所以又有“第三八达岭”之称。这里的长城远处深山老林,鲜为人知,是原汁原味的野长城。
  近日,有网友发布图片显示,有一段长城的城墙顶面经过修缮后,被一层灰色物质覆盖。网友“魏永贤”在帖子中称:“小河口长城被人用砂浆抹平了,原本残缺的垛口墙等都被抹平了,野性十足的长城成了被硬化的 路面 。”对于古长城如此“旧貌换新容”,网友质疑:“这种修葺还不如不修,简直比破坏还可怕。”
  网友“馨馨叶”去年10月曾与朋友来到小河口长城游玩。她在微博上留言说:“看到修整后的一段,感觉很不舒服,就是破坏。长城原来的砖和坡都很陡,它现在被抹平之后,你得靠鞋底的纹路才能走上去。原来它是砖,摩擦力肯定要好一些,现在被抹平之后,特别滑。”
责任编辑:郭文静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您当前的位置 :
最美野长城“合法修缮”存三疑问 被指未批先修
扫码阅读手机版
内容提要:在《长城保护条例》颁布10周年之际,辽宁绥中一段野长城最近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一边是作为国家文物的野长城在修缮中被抹为“平板路”,一边是文物部门坚称是按程序“合理合法”进行维修。
经修缮的一段野长城看似“水泥路”。
  在《长城保护条例》颁布10周年之际,辽宁绥中一段野长城最近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一边是作为国家文物的野长城在修缮中被抹为“平板路”,一边是文物部门坚称是按程序“合理合法”进行维修。对于目前的修缮结果,有媒体报道称,将长城抹平所用的三分白灰,七分泥土调制的三七灰土是一层保护壳,这层保护壳会在三五年的时间里风化,长城会重新露出石头。对此,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提出了质疑:“既然三五年会风化消失,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钱这么修?”
  修建“保护壳”等三五年后风化?
  23日中午,新华社记者上山查看了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修缮后的容貌,的确如网络上发布的照片所见,原先残缺的垛口墙被抹平,整齐垒砌的石头面上铺一层灰白色覆盖物,让它更像一条“平板路”。与附近地铺青砖、保留墙垛的长城相比,这段延绵500米左右的“平板路”显得突兀。
  当地文物部门回应称,长城是国宝,文物保护部门每年都在加强长城的维护工作,此次修缮长城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复,从方案设计、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和竣工验收,每一步都符合规定。
  据媒体报道,调查组专家成员付清远接到任务,第一个到达辽宁省绥中县调查。付清远看过施工设计图并到现场了解后认为,所谓“被抹平”并不准确,“该段长城因损毁严重,维修前就没有城垛和女墙,按照原状修整,原始长城就没有青砖,石头都没了。”付清远说,维修该段长城所用工艺为归安加固,即稳固结构为主,使得长城结构安全即可,并不修补破损残缺部分。
  据媒体报道,此段长城的修缮方案为三七灰土即按照三分白灰七分泥土的比例调制,12厘米的三七灰土,就是最后呈现出“被抹平”的景象。付清远对媒体说,再过三五年时间,这层保护壳就会风化,长城将露出石块。
  “水泥路面不存在,那么把长城修成白灰路面或三七灰土路面就对吗?”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昨天对此表示了质疑。董耀会说:“没有了原真性、整体性和古朴沧桑历史风貌的长城,还是长城吗?既然知道修的这条‘路面’三五年左右会风化消失,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钱这么修?”
  “所说的三五年就能风化干净是不可能的,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年,与两年前相比,没有多大区别。”董耀会对记者说。
  白灰泥土修缮为何现场有水泥袋?
  据了解,这段修缮的长城大约有1200米长。2011年,绥中县文物局针对长城整体破损严重,部分地段有险情,委托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设计了维修方案。随后,方案连续通过了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共获得国家1000多万元的补贴资金。
  维修工程分4个标段,经招投标程序,分别由来自辽宁大连、沈阳和山东曲阜的四家古建公司施工,其中作为A标段的500米长城地基由大连园林古建公司维修,总造价300多万元,辽宁一家专业机构还对整个施工进行了全程监理。工程从2013年7月动工,2014年11月完工,目前已通过辽宁省文物局组织的技术验收,即将报国家文物局最终验收。
  《长城保护条例》对修缮长城规定了十分严格的流程。维修申请和设计方案需向文物部门层层申报,各级文物部门都要组织专家组评审,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都必须具备相应资质。此次维修中,尽管相关单位资质完备,并严格遵守规定程序,但一些地方还是让人生疑。
  山脚下的小河口村多位村民向新华社记者反映,当时维修长城时,村民们靠往山上背水泥挣钱。在“被抹平”长城的不远处,新华社记者发现多个编织袋,里面装有疑似凝固的水泥块,用石头使劲砸都很难破碎。为此记者拨打大连园林古建公司一位姓李的女工程师的电话询问缘由,她在听筒那头沉默了一阵,随后挂断。
  “最美野长城修复”是否未批先修?
  最美野长城的修复问题也引起了不少文保爱好者的关注。北京市民朱先生在国家文物局网站公开信息中检索发现了两条关于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修缮的“意见”。
  这两则绥中明长城的修缮工程意见书分别是,日《关于绥中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修缮工程的意见》,日《关于绥中锥子山长城小河口段1号敌台-3号敌台段修缮工程的意见》。
  这两份文件落款时间为2016年7月,而“问题长城”的修缮时间在年之间。朱先生的疑问是:会不会存在先施工后报批的问题?
  不过根据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信息,关于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维修的批复早在2012年就有过批复,而且绥中县文物局副局长刘春华也表示,绥中境内长城长度达130多公里,对濒临坍塌地段的抢救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地方财政无力承受。专家的看法是,不太可能存在未报批就先修的问题。
  “不报批的话资金都是问题。”尽管对于最美野长城的修复有诸多质疑,但是董耀会认为修复不太可能存在先修后批的问题。不过,在最美野长城修复遭遇广泛吐槽的当下,文保部门还需拿出更多的证据平息质疑之声。
原标题:最美野长城“合法修缮”仍存三疑问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城宽带提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