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我想对朋友说说进口的牛奶还行,从那里可以买到呢?

距第25届京正·北京孕婴童产品博览会:
距第25届京正·北京孕婴童产品博览会:
当前位置:
牛奶市场怎么了?一个营销人的吐槽,不服来辩! -
导读:每年年底年初,液态奶行业几家著名的咨询公司都会发布对于市场的研判。资讯看得越多,感觉越迷茫。作为一个在液态奶市场打拼了十几年的老资格卖牛奶的,觉得有必要谈谈对于2015年液态奶市场的感受。谈感受,没有太多支撑感受的理由;有结论,信不信由你。我们先选取一些市场中的碎片,感受一下2015年液态奶市场的温度。
2015液态奶市场掠影&
1.宏观经济不好,和牛奶有毛线关系?
当谈到2015年的液态奶市场,会听到一个大词叫宏观经济不好。基础的逻辑是宏观经济不好,所以老百姓没钱或不敢消费,所以牛奶不好卖了,所以就价格战了。逻辑上似乎没有一点错误,可结论就然并卵了。一天的A股市值蒸发就能抵得过10倍20倍行业年度总规模的液态奶行业,把问题归因为宏观经济,是不是有点那个。所以我的感受是,我们的逻辑反了。是因为老百姓不好好买牛奶了,所以牛奶不好卖了,所以才会造成行业的萧条和弱增。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问题就来了,老百姓为啥不好好的买牛奶了?
是支付能力的原因么?似乎不是,牛奶是实用性产品,人人都喝得起。前几天我从三亚回来,看亚龙湾人满为患的样子,不像没钱啊!
是产品原因么?似乎也不是,作为卖了很多年牛奶并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的人,可以很负责的说,现在的液态奶品质要远远的好于从前。在目前的政策条件下,没有哪一家企业敢拿产品质量问题开玩笑。
是价格原因么?好像也不是。2015年全年液态奶价格低位运行,特仑苏都卖出白菜价了,纯牛奶比水还便宜。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可爱的牛奶消费者们变得如此面目可憎?
2.这不是我的菜
当我们谈及液态奶竞争的时候,似乎就只有蒙牛、伊利、光明等等品牌,尽管已经把娃哈哈、银鹭、达利园这些品牌纳入到考量范围之内,像液态奶行业这样自娱自乐的情况也确实不多见,似乎竞争就是行业内的事情。
现在支撑液态奶行业规模的是前些年打下的基础。经过多年的积淀,有着良好饮奶习惯的群体是行业的核心。我们能直接感受到的温度是,液态奶已经变成&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2015年,传媒所有的焦点几乎都被互联网行业所垄断。对于液态奶行业,别说正面消息,连负面消息都没有什么人甩一甩。年中沸沸扬扬的辉山事件,到今天,别说有几个消费者知道,行业里面的人还有多少人知道?与行业被传媒遗忘一致的是,产品也被消费者遗忘,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选择项。为什么?
如果说消费者的大脑就像一块沙滩,曾经的液态奶产品印象,就是沙滩上已经形成的沟渠。几年以来,从行业协会到企业,似乎都没有做加深这些沟渠的工作,反而是其他的雨点不断的打在沙滩上,重新构建着消费者头脑中的沟渠。什么添加剂问题啦,什么养生问题啦,什么心灵鸡汤啊,什么快速致富啊,什么股市变幻啊。消费者对于牛奶的注意力被极大的稀释了。不是液态奶企业不努力,是其他的行业太狡猾啊。
我们还能简单的认为,牛奶就是和牛奶在竞争么?包装饮料不能和牛奶形成竞争关系么?街边的即时饮料不能和牛奶形成竞争关系么?微信里的健康饮食,DIY的各类饮食,不能和牛奶形成竞争关系么?
牛奶最忠实和基础的消费者正在老去,新生代的90后家庭,千禧一代的孩子们,还是牛奶的忠实消费者么?我了解的情况是,很多孩子都会把学校发的学生奶拿回家里,自己不喝。为什么?因为这不是我的菜。他们愿意吃辣条,熊二牛筋这样的垃圾食品,但他们不愿意喝牛奶。这里面原因很复杂,有兴趣的调研公司可以深入调研一下。
牛奶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正在慢慢的弱化。
在液态奶最辉煌的时代,天天都谈牛根生,一点点关于行业的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大量的关注。到今天呢?天天都谈王思聪,关于牛奶的事情没多少人关注。能引起人关注的也是&喝牛奶致癌&这样的进一步削弱连接的微信鸡汤。
怎么破?这是整个行业都需要思索的问题。
3.想要抄你不容易
2015年,所有液态奶企业的产品经理都很郁闷&&因为没有产品可抄!
液态奶产品的高度同质化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产品创新就是率先抄袭,不管是抄国内的还是抄国外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不偶然,因为信息的高度透明化,因为大家用得是同样的供应商,因为大家的价值观念差不多,所以得出相近的结论是必然结果。
贯穿全年,还是那几个产品,常温酸奶,希腊酸奶,浓缩酸奶,鲜花酸奶。同样的产品,结果却大相径庭,有做得比较好的,也有做得比较差的。那么问题就来了,是产品水土不服,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了淮南淮北的不同结果?宾格瑞可以在韩国卖很多年,为啥香蕉奶在国内已经变成过气明星?很多国内企业都在境外建厂,在国内销售进口牛奶,这件事情的逻辑起点在哪里,目的又在哪里呢?
我个人的感受是,我们的产品思维出现了问题。我们经常脱离消费者的需求,以产品谈产品,希望别人来替自己试错,所以看谁家的产品卖得不错,抄过来就好了。我们几乎没有认真分析、研究一个产品成功的关键点都在什么地方,我们自身是否具备这些要素。在做产品研究的时候,我们是复读机,还没装处理器,不能分辨清楚消费者真实的需求是什么样的,而哪些需求是牛奶这样的品类可以满足的。
每家企业都说要创新,可似乎每家企业都不愿意支付创新成本,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液态奶行业,甚至是中国快消品行业的一种怪现象。
4.电商,王冠上的一坨狗屎
在中国快消品行业,一直有渠道为王的说法。而现在,王冠上多了一坨狗屎&&电商。我没有具体的销售数据,按照自己的预估,整体乳品(含奶粉)的电商销售占比不会超过5%,而液态奶的电商占比会更低,估计不会超过3%。在传统的渠道中,如果有人说有这样的一个渠道,销售占比在整体市场的3%左右,你会很重视这个渠道吗?绝大多数是不会的。可电商,却搞得所有企业思绪不宁。为什么?
我分析原因有三个:
首先,电商的出现,让渠道变得不再封闭。在快消品行业采取的经销商为主体的经营模式中,电商不是经销商能够控制的渠道,甚至不是经销商能够涉及的渠道。企业自己做电商,却要避免和原有渠道的冲突,毕竟电商的竞争还是以价格为前提的。同样的产品卖不一样的价格,经销商能把企业咬死。而同样的产品卖同样的价格,消费者为什么要选择电商?当电商这个大家都不了解的敌人出现之后,更多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恐慌。而以电商冲击作为业绩不佳的借口,更是非常普遍的理由了,并不高杆。
其次,因电商的快速发展,其重要性被夸大了。2015年,马云和阿里巴巴实在太火了,火得任何人不能忽视。互联网行业占据了太多的注意力。对于一直站在时代前沿的人而言,不和互联网发生一点关系,似乎都在辜负这个时代。当其他渠道都在陷入萧条的时候,只有电商这个渠道发展迅猛,怎么能不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其中呢?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液态奶企业都做了自己的垂直电商或者进入了别人的平台,结果如何,各自心里清楚。
第三,也是我个人想要强调的原因,当互联网在改变整个世界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液态奶企业都预感,可以用互联网干点什么。而在整个2015年,液态奶企业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反正都没加上。到底用互联网干点什么,其实液态奶企业似乎还没有想好。
其实,说到根本,还是因为整体业绩不理想,还是因为渠道成员配合度下降。这些因素还是果,而不是原因。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产品动销能力不足而引发的渠道体系的管理危机。   
5.经销商,我想静静
2015年,对于液态奶的经销商而言也是很郁闷的一年。任务只有涨得,没见降得;企业的投入只有减得,没见加的;人工涨,人还不好招。就这么一个生意,还有更多的人愿意一头扎进来,搞得想和企业掰扯两句都不行。一年到头,对经销商来说,就是想静静。
液态奶经销商为什么2015年为啥不挣钱?
是产品毛利低吗?肯定不是,不论哪个企业,都把经销商的利润保障放在重要的位置,产品毛利都是有保障的。
是经营成本高吗?似乎也不是,起码2015年的油价还是比较平稳的,差不多只剩下税钱了。经销商在控制成本方面比企业有执行力多了。
是销售业绩不好吗?好像也不对,因为很多经销商整体的年度销售是持平的,甚至还有增长的。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经销商考核及管理体系上。今年,能完成企业考核的经销商真的就不多了。问题出在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压迫式任务落实方式和考核方式上,经销商再努力都够不着企业给定的目标。
一个简单的结论
感受了2015年液态奶市场的寒冷,我们需要一个解释。
我们重新梳理整个市场的逻辑脉络之后,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简单结论:液态奶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遭遇到消费者行为和习惯变化的挑战。而且令人悲观的是,挑战才刚刚开始。
我们对这个结论进行必要的拆解。
1.市场开始变了。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信息的高度发达,中国的中产阶级阶层正在不断地扩大。富裕阶层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逐步发生变化,由以前的基础性消费开始扩展为价值型消费和兴趣化消费。
具体到液态奶市场上,液态奶涉及了健康食品、休闲食品和饮品三个大的食品品类。在健康食品领域,富裕阶层可以选择的健康饮食方式太多了,需要重新的引导或者价值回归。而在休闲食品领域,需要为目标群体定制更有价值感和吸引力的产品。而在饮品领域,则需要更有力的利益支撑。
由于人群的分化,市场的碎片化成为必然。在健康食品的领域,将不再可能容得下太多的竞争者,而在休闲食品和饮品领域,将形成新的长尾市场。液态奶市场的确定性将主要由健康食品领域的需求确定,而休闲食品和饮品领域,将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
当市场碎片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孕育着新的产品创新的机会。产品创新一定不再是包装的创新,甚至不是内容物的创新,而是需求的创新。
2.液态奶原有商业模式的挑战
液态奶行业和其他的快消品行业一样,发轫于产品短缺的年代。因此,大量生产、密集分销和价格战成为产品短缺年代的主要模式,即追求规模最大化与成本最优化。液态奶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也让这种已经在家电等领域疲态尽显的模式,又开开心心的走了十多年。如今,迎来了这么模式的拐点。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的挑战了,挑战的是整体的思维方式。说大一点,这就是供给侧改革。
曾经的液态奶市场无论竞争多激烈,面对的都是一个巨大的确定性的市场。而未来,这种确定性不断弱化,不确定性不断增强。做得对,就能获得商业利益,而做得不对就赔钱。甚至,我们不知道野蛮人将从何而来,今天我们认为打劫的是马云,是进口牛奶,可能牛云、张云、王云已经走在打劫的路上。
作为企业而言,选择面对确定性的市场,就必然面临着更加血腥的商业竞争;选择去面对不确定性的市场,就必然面临着整个组织思想甚至组织模式的调整以及调整所带来的阵痛。
面对确定性,竞争靠的是系统的力量;面对不确定性,竞争靠的是点的力量。
我们太习惯&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观念,习惯于&中国什么都缺,但就是不缺人&的理念,习惯于标准、制度、流程等一整套组织连接方式,而这些都是对确定性有用的东西。
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需要组织的敏感、灵捷,实际上是绝大多数液态奶企业都不具备的能力。
说得太玄幻了,谈一些能够落地的建议吧,这些建议都是从以上的结论可以自行推出的。
五个建议:
1.企业降维
液态奶企业面对未来的竞争,要考虑的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产品要做减法。做自己最擅长、最有竞争力甚至自己最有热情的产品。啥产品都做,就是啥产品都做不好。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只要有渠道,啥产品都能卖的年代了。产品做减法的另一层含义是,不要想太多花里胡哨的事情,扎扎实实的把产品的消费体验做好。我们经常误解总成本领先的含义,认为领先就是成本低。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对于总成本领先的真正理解在于,用同样的成本,可以做出最好的东西,这实际上是一种能力。拿大家都熟悉的苹果手机和小米手机为例。苹果手机的真实成本大约在1000多元人民币,那么问题来了,其他的企业比如小米能不能用同样的成本做出来与苹果同等质量、同等使用体验的产品呢?如果可以,打掉苹果本身的品牌增殖,卖个2000块,是不是也很happy?估计小米是做不到的,但华为好像在努力去做。
组织要做减法。目前的企业中,减掉30%的员工,估计对业绩不会有影响,有些企业减掉50%的员工,对业绩都不会有影响。冗员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还有很多更严重的组织问题。当然,企业家会面对两种挑战,一个是社会责任,另一个是不知道离开的是有价值的还是没价值的员工。我个人觉得,一个企业的责任,是让每个员工都有尊严的工作,而不是考量招聘了多少个人。对于组织当中,是否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就需要老板们自己把握了。2015年,很多液态奶企业都成立了独立的电商部门,这是在做组织加法,如果有人和我打赌,我赌这个路径走得会非常难看。合理的方式是,成立一家新公司不就完了。
职能要做减法。寻找更专业、更高效的合作伙伴,比企业自身履行某种职能还要划算得多。企业中的很多职能就是属于阑尾式的职能,到底有没有那么多工作量,其实没有真正评价过。职能做减法的另一层含义是,不再追求组织的稳定性。关于这方面,有很多比我专业太多的论述,大家可以找来看看。比如很流行的三个和尚的故事新解。
其实企业降维的核心思维是在一定程度上自废武功。不要什么都练,九阴真经也好,葵花宝典也好,练一本,练好就足够了。否则,什么都做的最终结果就是达不到极致,也产生不了口碑,还影响效率。
做大做强不再也不应成为企业选择的唯一路径,也许出现更多小而美的企业,对于液态奶这个行业将是更有价值的事情。
2.营销From EMKT升维
如果说,未来企业中有需要强化的职能的话,市场职能是第一位的。其实,绝大多数液态奶企业是没有市场总监的,市场总监的价值就是被各个领导、各个销售精英强奸而已。因为真正的市场总监是老板或者总经理,有些企业甚至连市场部都没有。都说市场部是花钱的部门,而未来市场部是真正可能产生价值的部门。如何让市场部挣钱,这是一个单独的巨大话题了。这是营销升维的第一个层面。职能升维。
第二个层面,是产品升维,打造极致体验的产品,去发现这个产品的真实价格。关于价格有一个误区,不要真的以为价格是企业定的,其实价格是在市场中被发现的。不是圣牧脑子有问题,全国做一赠一,而是因为要达成自身的销售目标,而重新发现的价格。所以产品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系统的工作,发现市场中的真实价格,而管理产品的目的就在于让市场去发现更能产生利润的价格。
第三个层面,是人员升维。江湖有句俗话:营销靠得住,母猪都会上树。搞营销的,做销售的,都觉得自己是精英,其实大多数人看起来像骗子。营销是专业化岗位,需要更专业的有技能的人员。如果把营销人员都管成操作工,那工资就真的白发了。至于是提升还是替换,每个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出选择。
3.善待自己的经销商
无论电商如何发展,对于液态奶乃至快消品企业而言,经销商仍然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毕竟,在中国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全直营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全电商也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事情。但让经销商承担怎样的职责,就需要认真考量了。
传统厂商关系的实质是博弈,谁拳头大谁说了算。而未来厂商关系的实质是合作,共同寻求利益最大化。博弈关系你是说你的,我干我的。合作关系是我们一块儿要怎么干。
当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时候,为什么要让经销商承担市场不确定性的压力?当企业追求份额最大化的时候,又凭什么让经销商出钱、出力?
帮助经销商从市场中获得合理的利润,是经销商管理的核心。
让经销商承担起责任,是经销商考核的关键。
经销商管理的核心是确定合理的预期值,并管理好它。要确定这样的预期值,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调研和沟通。那些花一天时间做得经销商任务就赶紧扔掉吧,那么按照企业增长要求做得经销商任务也赶紧扔掉吧,任何不合理的预期到最后都是彼此伤害。
合理的目标要贯穿整个系统。没有哪个老板会讨厌经销商,但没有哪个销售人员会喜欢经销商,特别是在产品动销困难的环境之下。但问题是任务是通过销售下给经销商的,销售人员任务很高,会给经销商定一个比较合理的任务么?
怎么破?有几种可能。一种是销售人员和经销商的利益捆绑,以共同利益激励,比如按照经销商的利润贡献计算共同的提成。一种是弱化销售人员的职能,由一个专业团队为经销商定任务,定策略,定工作内容。只要方向明确了,方法肯定还有很多。
企业和经销商具备的都是男性思维,即寻找更多的对象。企业希望一个区域有巨多的经销商愿意经销自己的产品;经销商也希望在一个区域经营巨多的产品。而未来的市场发展,需要基情四射,需要建立起彼此无法替代的价值。是的,彼此都有很多选择,但在这个基础上,大家选择真诚合作,这不就是好基友,一辈子么?
4.寻找自己的大IP
IP这个词是近两年流行在影视圈里面的一个词,意思是可以改编为影视作品的知识财富,比如类似网络小说什么的。当下影视的生产模式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大IP加明星的基础模式,还别说,真挣钱。所以大IP的价格正在水涨船高。大IP的实质是已经成型的人气,或者说是消费者的注意力。
说回到液态奶行业,如何重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否则,再好的东西,没有人关注,结果就是挂掉。对于中小企业,渠道没有那么完善,寻找自己的大IP就变得更重要了。这和传统的找个代言人,做个公关活动还是有本质化的区别的。传统,这些是手段,而未来,这些是基石,是策略。
陕西卖柿子饼的人千千万,但有一家就找到了大IP,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木子美女士,在她的微博里面卖柿子饼。对于木子美来说,是广告,是链接,而对于这家柿子饼来说,就是策略了,就是所谓的网红策略。
目前市场上,有现成的大IP么?对于液态奶来说,还真有,不过几乎没有企业敢捡起这些武器,因为风险太大了,对企业自身的压力也太大了。刀太锋利,能杀敌也能伤及自己。
5.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
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企业想明白了自己决策。但互联网的工具属性,对于企业的价值是无法磨灭的。因为有互联网工具,起码液态奶企业可以做好这样几件事情:
首先是供应链优化工作。当信息透明的时候,带来的必然是成本的下降。以前高高在上的供应链软件,已经受到了新生事物的冲击,比如简单的对企业的微信公共服务号做一些技术开发,就可以完成绝大多数以前需要供应链软件才能完成的工作,比如采购的优化。
其次是管理优化。已经有太多的企业将日常管理的平台放到了微信上,QQ上,还有很多免费的软件或者很便宜的管理软件供企业选择。通过这些工具,信息可以高度共享,快速反应。
第三是营销优化。利用自身的公共号平台,可以对消费者进行低成本的测试和访谈,这对于优化营销决策,降低营销成本还是有巨大的帮助的。
以上仅仅是对于如何使用互联网工具的一些方向,还有很多,比如基于互联网的促销,微传播等等,对于液态奶企业来说,能做得工作太多了。如果说,企业是按照互联网的思维方式重新武装自己,那么能干的事情就更多了。
不是总结的总结;
卖牛奶将近20年,做了十几年渠道。当市场的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从情感上还是挺难接受的,因为这意味着十几年的经验很多已经没有用了。自我颠覆是痛苦的,但总比被别人颠覆要好受一些。
营销学的经典理论告诉我们,营销就是发现并满足需求。十几年前,看到这句话,我以为我懂了,到今天才发现,其实并不懂。需求根植于欲望,欲望来源于人性。而人性本身是复杂的,想简单的说明它是徒劳无功的事情。好的营销就像一把洛阳铲,是的,就是盗墓和考古用得那个玩意,透过表面,挖掘内在的本质化的内容。
营销不能改变人性,但营销能够放大人性的侧面。就像营销不能创造需求,但营销能够放大或者缩小某种需求。好的产品是符合人性的,好的管理是符合人性的,好的营销也是符合人性的。尽管认真想来,人性中不都是美的东西,甚至本源中都是丑的东西。
说这些,是因为我感觉新的营销时代即将到来,在液态奶行业,在快消品行业,在所有的行业。对于即将到来的一切,我们这样的老营销人,真有可能看不懂。
文章来源:食品观察家
母婴用品|母婴用品展会|母婴食品|京正婴童用品展览会
玩具、教具及纪念品
食品及保健品
孕装、内衣及配饰
童装、婴装、童鞋及配饰
童车、汽座、汽车安全座椅摇篮椅、学步车
童床、家具、家居家纺
幼教及服务机构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6号时间国际H座706室拆掉跨境物流的墙微信社群您正与4100余位群友一同关注“拆掉跨境物流的墙”微信社群第375次诚意分享,我们专注于拆除跨境物流领域的信息壁垒,乐于和企业、海淘族及调性相同的朋友交流,让您在面对跨境物流的盘根错节时能豁然开朗。
马上就到“双11”了,很多朋友都已加好了购物车、备好了银子准备血拼一番,而进口牛奶作为各大电商力推的爆款商品,其实惠的价格颇为诱人,那么,这进口牛奶的标签、关税、检验检疫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大宗进口零售、直邮、随身携带、离岛免税这些进口奶粉的购买渠道,有什么需注意?…了解下总有好处。乳制品进口数据根据进出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我国进口乳制品98.7万吨,贸易额为35.3亿美元,在进口食品品类排行榜上位列第二。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咱国内网购进口液态奶(B2C模式)交易量,欧盟奶以其较高的性价比而占据主导地位。解拆掉跨境物流的墙微信社群大宗贸易进口乳制品进口奶粉标签问题跨境电商进口奶粉的中文标签问题,一直比较模棱两可,一边是国家相关规定说明,进口食品需要有中文标签,而另一边,消费者经常会买到无中文标签的进口奶粉,时有纠纷产生。在质检总局发布的“网购保税模式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中,终于对网购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问题做了明确:进口奶粉关税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大宗进口进境的奶粉,大致分为两类:进口奶粉严规为了严格管控此类“基奶”进口,从日起,未经注册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允许进口至内地销售,这一被奶企称为“史上最严”进口奶粉新规,期望从源头上确保进口洋奶粉的质量安全。国外乳品企业备案可查国外乳品生产企业必须要在咱国内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入境前所有的产品上都必须印制中文标签。预包装特殊膳食用品的标签:不应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应对0~6月龄婴儿配方食品中的必需成分进行含量声称;应符合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相应产品标准中标签、说明书的有关规定。乳品生产企业在华注册名单可查询:http://www./ztlm/2015/jckrp/qymd/200.htm.婴幼儿配方乳品生产企业在华注册名单可查询:http://www./ztlm/2015/jckrp/qymd/196.htm乳品进口检验检疫需要办理检疫审批手续的进口乳品种类包括以下三种: 一般,进口奶粉检验检疫分为三阶段:检验科、动植食科、后续监管科。海南“离岛免税”离岛免税是中国赋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惠政策之一。离岛免税政策免税税种为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目前,海南的离岛免税店包括:三亚海棠湾免税店,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离岛旅客每人每次免税购物金额累计限人民币8000元(含8000元)。岛内居民每个公历年度最多可以享受1次离岛免税购物政策,非岛内居民最多可以享受2次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记得购物时带上身份证)。按“离岛免税”相关规定,每个离岛旅客每次可限购4罐进口奶粉(合计重量不超过5千克)。直邮奶粉进境携带奶粉进境参考资料来源:海关2010年43号公告;海关2012年15号公告;海关2010年第54号公告;关于2015年关税实施方案的公告;海关2014年第56号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进境物品进口税税率表》;海关个人物品完税价格公告;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食品安全法;201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艾瑞咨询。·END·每天,各种新闻扑面而来,看吧,无效信息居多,浪费大把时间;不看吧,唯恐错过重要咨询,困惑!!“拆掉跨境物流的墙”微信社群希望能帮到您!我们或联合业内资深人士合作编写,或对有关跨境物流、外贸等的最新咨询筛选解读,一次只分享一篇,让群友精准了解跨境物流圈新鲜动态!您有任何建议、想法,或者觉得有哪些需求未得到满足,抑或是想寻求合作、探讨玩法,欢迎发邮件至任性怼拆墙。冒个泡呗若本期分享帮您解了疑,答了惑,让您对跨境物流种种玩法有了些认识,请您打个赏呗,微信官方接口,安全可靠!另外,若您有所思、有所想,请您点击下方&写评论&按钮,冒个泡!拆掉跨境物流的墙(kuajingwuliu_jhj)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kuajingwuliu_jhj多位专业从事跨境物流及商务工作的资深人士汇集于此,凭借数载的操盘经验,揭示跨境物流领域纷繁复杂的游戏规则,集原创性,案例化,趣味性于一身,让中小企业及海淘一族在面对跨境物流问题时成竹在胸。热门文章最新文章kuajingwuliu_jhj多位专业从事跨境物流及商务工作的资深人士汇集于此,凭借数载的操盘经验,揭示跨境物流领域纷繁复杂的游戏规则,集原创性,案例化,趣味性于一身,让中小企业及海淘一族在面对跨境物流问题时成竹在胸。&&&&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朋友说日本没有秀身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