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外八沟博克达喇嘛庙庙拉骆驼

契丹祖源 圣地平泉——八沟喇嘛庙
家乡区县:
&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君子南京转,与我的三郎把信传,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就当报还。&这是人们都耳熟能详的京剧《苏三起解》的一段著名唱段。而在唱段下面的几句道白引出的两个地名和一座古庙,却少有人注意。负责押送苏三到异地会审的老解差崇公道,在初离洪桐县,替苏三向客栈小二打听有无去南京的人,好给心上人王公子捎个信时,店家答道:&去南京的都走了,就剩热河八沟喇嘛庙拉骆驼的了。&
  这里提到的热河就是承德,因避署山庄内的热河而得名,是承德厅的治所。而八沟就是现在的平泉。康熙三十一年(1703),清廷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开通承德至盛京(沈阳)的道路。由于平泉是地处承德向东过五烈岭第八条大的自然沟川,故名&八沟&。雍正七年始设八沟直隶厅,厅治就在现在的平泉。八沟厅主要负责蒙古喀喇沁右旗、喀喇沁中旗、翁牛特右旗、翁牛特左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各旗事务。辖区东西540里,南北810里,至巴林旗北境相距1l9O里。旧有&八沟厅,管得宽&之说。
  戏文中的&八沟喇嘛庙&,又名宗畅寺。在平泉镇城北瀑河右岸的七家村后道,行政中心北数百米,是平泉县城诸多古寺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据笔者和王翠琴调查,该寺于康熙十一年(1672)始建,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据《承德府志&寺庙》载:&喇嘛庙在州北五里(城北七家村),蒙古名沙金泥巴达拉固鲁克齐索木(八沟厅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降为平泉州,隶承德府)。内奉三皇,旁列罗汉,殿后为御膳房,乾隆曾驻跸于此。&宗畅寺主持先后曾达十余人之多,其中末任主持为云霞。另外&云&字辈喇嘛还有云兴、云起、云环、云露、夏国文等。其中一&云&字喇嘛特别虔诚,走路时也在默默念经,人称&故事喇嘛&。夏国文,平泉三十家子人,家中有妻。是负责寺庙事务的喇嘛。如接待官员、游客(作导游),管理日常宗教活动、寺庙人员的生活等。伪满洲国时期他就接待过日本人。寺内还曾有贵玲、树子、白老乎等小喇嘛。云兴后来去了承德扎什伦布寺,解放后仍在那里修行、诵经。
  据《清实录》载: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十六日,弘历一行自承德避暑山庄东巡,往盛京谒祖陵,这是他第四次东巡。十七日驻跸金家庄大营(今七沟镇东六沟村),次日继续东行,经过宗畅寺,作《宗畅寺》诗一首:
  停跸值村寺,锡(通&赐&)名宗畅崇。
  欲因阐黄教,兼以奖丹衷。
  内外一家信,觐瞻万姓同。
  致予心喜者,满谷稼登丰。
  通过此诗可知,乾隆一行确实是住在了宗畅寺,且应该是八月十八日。乾隆在诗中自注:&寺在八沟东北七家村,康熙年间喀喇沁蒙古部众所建也。乾隆癸卯(1783)秋,喀喇沁王拉特纳锡第略为整饬,以备巡幸初顿。因赐名宗畅寺,以志宣扬黄教中外一家之盛云。&明确说明此寺为平泉土著民族蒙古族为宣扬黄教(亦即喇嘛教,藏传佛教)而建,另还有以备皇帝&巡幸&初顿之功能。可见乾隆不一定是仅来此一次,至于康熙(康熙十六年(1677)、康熙二十年(1681)曾两次路过这里)、雍正二帝是否来过此寺,还不得而知。据说,乾隆在七家前营子曾诏一绣女陪侍,此女以后终身未嫁。
  &八沟喇嘛庙&,建在七家村西坡地的平台上,占地达50余亩,总体布局是坐北朝南,东为生活区,中为宫殿区,西为园林区,四周有高耸的院墙。其中园林区内及大殿两侧有松柏树,文光果树和红黄玫瑰。文革伊始,寺内尚存古松六、七株,罗汉堂前的文光果树也在,西院还有一株古槐。庙栽松柏意义自不待言,而文光果树除用于美化外,它的果实榨出的油是佛灯最讲究的燃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平泉各地均有种植,现个别地方仍有分布。生活区亦即配殿,俗称&东西廊房&。在寺院两边,长六十多米、宽六米多,有墙与宫殿相隔,两侧配殿均有便门,供出入,但无门楼。西配殿供喇嘛和杂役居住,东配殿可能是仓房。
  宫殿区共分四层大殿。院外首先是一条宽三米、长约六十米的坡状甬道,系用从猴山沟运来的砾岩石条铺就,然后是十余米见方的月台,月台后面是一影壁墙,再后就是大殿了。整个寺庙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松柏掩映,宫殿飞檐流脊、肃穆庄严,极其壮观。其中的前三层大殿堂内均雕梁画栋,彩壁涂绘,一派古色古香、典雅端庄之气象。
  一层是天王殿。左右各有一个便门,殿上方有一用满、汉两种文字冠名,蓝底金字的寺匾。殿内有造型奇特,神态威严,形象逼真的摩里青、摩里红、摩里海、摩里寿四大天王塑像。其中白脸天王右手托拿一只小白鼠,黄脸天王左手平托宝塔,黑脸天王手握一条银蛇,红脸天王左手高悬宝剑。四大天王脚踩足蹬着形态各异的八大怪。天王殿两侧各有一个小便门。
  二层是老爷殿。该殿前有镌刻蒙、汉两种文字寺碑一通,即有建寺背景、建寺时间、建寺过程、资金来源等。殿内塑有关公和枣红马,左右两边是两个随从周仓和其义子关平,二人均为立姿塑像,周仓为黑脸,关平为白脸。殿门内设有香炉,前面置有供桌。一、二层殿均有壁画,内容选自《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在该殿粉壁墙上有乾隆题写诗一首(据说为乾隆御制诗):
  春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远看湖北三千里,近视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三层是正殿。俗称&楼子殿&。该殿分为上、下两层,殿顶为滚龙脊,上层顶上有两米多高的大圆铜顶。殿前月台和香亭为喇嘛诵经之所。殿内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木雕像,高达十五米之多,与承德普宁寺木雕大佛形制无异。香案两边墙上有铜佛龛,内供各式佛像,是历史上各个时期成佛的人物。两层殿间有木梯相连。佛龛上的铜佛后来多被日本人拿走。据七家老人们讲,在正殿前有一棵松树,人称&龙帽松&。相传乾隆留驻时,翌日清晨,在院内洗脸,顺手将帽子搭在了旁边的一株松树上,此后,这棵松树便不再长高,而是奇形怪状,松枝似龙身,松根若龙爪,松塔(果实)如拳挂满枝头,甚是奇特。但据在该寺上过小学的孙秉仁、刘成彩、刘成旺等人回忆,正殿前确有一株干粗、冠大的古松,人称&龙头松&,因其每个松枝的顶端一律上扬而得名。该株松树直径达两米多,需三人才能合围。该松树遮荫达二至三亩,由于树枝太长,为防其下垂,人们只好用木杠将其支起。每一根树枝前后均需用二、三根檩条支撑。而且每一树枝下对应都生有一条粗壮的树根,树根己将铺地的青砖拱起。由于其生长迅速、枝杈繁茂,往往枝条搭上大殿,故每年喇嘛们都要给该树剪枝。破四旧时,宗畅寺的宗教活动被迫停止,院内房子给小学当了教室,而此巨松则被放掉给学生打了桌凳。
  四层是罗汉殿。相传这层大殿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拨十万帑银修建的,可能是为其东巡留驻而拨付的&专款&,但不知为何此殿不似其他大殿那样彩绘,而且格调素淡,可能是为了方便皇上下榻的缘故吧。此殿中塑三皇神像,天皇居中,地皇、人皇分立两旁。而十八罗汉塑像,形态各异,环立两侧。殿的东、西两边各有一个便门,门边各有一扁鼓。便门内是一三间房子左右大的居室,装饰典雅,有龙床,是供皇上休息的地方。
  宗畅寺喇嘛每月的初一、十五集中念经。清晨,寺门开启后,由两个小喇嘛在寺门两边吹号,开始诵经等宗教活动。七家周围凡有条件的家庭,亲人亡故,必请宗畅寺喇嘛到场诵经。每年的正月十五为庙会,放烟花,但无商业活动。1967年,宗畅寺建筑与古树一毁俱毁,在旧址上建起了七家小学。
  现在,七家小学己翻建成台商王永庆捐助的希望小学明德小学。宗畅寺西院的古槐树因&碍事&而于2006年春被学校砍掉,但院内仍存古松一株,高达数丈,葱郁挺拔,生机盎然。院外残存甬道十余米,在操场等处零星可见大块石条,两侧配殿的两块&上马石&和寺碑帽子也在,碑帽上还可隐见祥云刻纹,而寺碑早已被村办砖厂抬去压了机器,不可不谓乃是平泉一大憾事。
我的家乡:/kan/hebei/pingquan.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fuqiang256
我的微博:/u/
我的博客主页:.cn/u/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
大家都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台山喇嘛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