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相后蛇身有多少个相

你没有见过的男相观音菩萨
已有 6315 次阅读 08:13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实拍:北朝时珍贵的男相“观世音菩萨”陈列于青岛市博物馆里的北朝石雕观世音像。【摄影/宾语】&陈列于青岛市博物馆里的北朝石雕观世音像。【摄影/宾语】&&&&陈列于青岛市博物馆里的北朝石雕观世音像。两尊石佛像,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与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合称“西方三圣”。【摄影/宾语】&&&实拍:北朝时的“观世音菩萨”原是男子汉&&&&&&&&&&&&&&&&&&&&&&&&&北朝时期的“观世音菩萨”长啥样?&&&&那时,唐朝还没建立,李世民(599年-649年)还没出生。观世音菩萨还是男性。&&&&李世民称帝后,为避“李世民”的“世”讳,观世音菩萨成了“观音菩萨”。&&&&唐代以前,观世音菩萨一直以男相示人。&&&&观世音菩萨为何名观世音?&&&&据《悲华经》记述,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观世音菩萨为王太子,名不眴,曾发大心:“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此悲愿,而蒙宝藏佛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这是观世音菩萨,由宿世的悲愿,得名为观世音的因缘。&&&&在《普门品》中,无尽意菩萨也这样问过释迦牟尼佛:“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这是从释迦牟尼之口说出的观世音菩萨果上得名的因缘。&&&&菩萨本无男女相之分。为了度化众生,唐代以后,在很多感应故事里,观音菩萨多以女身示现,于是被塑画成中年女性形像,如同慈母一般,以此来表现母性的大爱,对一切众生若赤子的慈悲。&&&&道教里也有观世音菩萨。昆明西山有一座慈云洞石窟,乃清乾隆年间西山山麓下渔村贫穷道士吴来清所开凿。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起,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15年间靠一锤一錾打开顽石,雕成此洞。慈云洞石窟里的慈航真人坐像即是佛教里的观音菩萨。旁有联:慈悲中降一点甘露,结成聪明子;感应处洒三千净水,生就智慧花。&&&&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是观音菩萨道场。&&&&请看陈列于青岛市博物馆里的北朝石雕观世音像。&&&&两尊石佛像,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与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合称“西方三圣”。&&&&这两尊石佛像建于北朝时期,至今约1500年,原存于山东淄博龙泉寺。1928年日本鬼子占领济南及胶东铁路沿线后,将其运至淄河店车站,准备运往日本。后虽然迫于中国人民风起云涌的反日斗争形势,未敢将佛像运走,但盗走了两尊石佛像的头部。现在的两尊石佛头像为依照原像补加。【文/图&宾语】&&&&转载请注明——来自宾语的廉政空间(/home.php?mod=space&uid=269464&do=index)陈列于青岛市博物馆里的北朝石佛像,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与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合称“西方三圣”。【摄影/宾语】&山东新泰莲花山清雍正年间梵音亭供奉的观音菩萨金身圣像,高2.19米,寓观音菩萨二月十九日圣诞之意。&【摄影/宾语】&一百零八米的三亚南山海上观音像。观世音菩萨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奇,乃世界最大的白衣观音三面立体造像。【摄影/宾语】&&&&日晚上,九华山甘露寺的僧人们在念咒、送圣时,火焰中突然现出清晰的观世音菩萨形象。【摄影/宾语】位于新泰市北部的莲花山古称新甫山,主峰海拔999米,是一座风景秀丽、&古迹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山,因九峰环抱状似莲花而更名。莲花山自古以来就有“天然佛国”之称。在苍松翠柏中时隐时现的观音崖上,一座已经屹立了亿万年之久的奇石,她就是莲花山天成观音,“天下第一天然观音”,是“天然佛国”的“终身住持”。【摄影/宾语】&昆明西山有一座慈云洞石窟,乃清乾隆年间西山山麓下渔村贫穷道士吴来清所开凿。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起,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15年间靠一锤一錾打开顽石,雕成此洞。慈云洞石窟里的慈航真人坐像即是佛教里的观音菩萨。旁有联:慈悲中降一点甘露,结成聪明子;感应处洒三千净水,生就智慧花。【摄影/宾语】&&&&&&&&转载请注明——来自宾语的廉政空间(/home.php?mod=space&uid=269464&do=index)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今日关注 /7
  最近,房地产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话题。在封建社会,为了便于统治者的管理,大多采取限制人口流动的办法,由此形成了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求田问舍,先问亲邻”的制度,即在买房和卖房时,要先问问族人和邻居是否答应。
  上班族翘首以盼的国庆长假即将来临,怎么安排这个长假已被小伙伴们摆上议事日程。不过,从微信朋友圈中发现不少人选择“出门旅游”或宅在家,极少人将“谒亲”作为度假重点列入规划,这在古代是行不通的。
  “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这是一个将生命融入西湖的明末清初文人张岱的肺腑之言。古往今来,赞美西湖的诗文俯拾皆是,但述其最为全面详尽者、最饱含深情者,无疑当首推张岱不可。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在一次突袭大战之前下达了一道特殊命令:秦军只配发冷食不制炊,而且常食的冷肉由熟羊肉改为熟牛肉。起先,不少将士并没在意,但渐渐明白其深意:为的是避免羊肉的膻味暴露部队作战意图。
  最近,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成为舆论的焦点。从古至今,诈骗犯罪一直困扰着国人,各种史料中记载的诈骗案也屡见不鲜。其中《宋史》记载的建炎年间的一起诈骗案,可以说是史上最富戏剧性的诈骗案。那原因为何呢?
  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很潇洒,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但在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故宫有多少间房子?很久以前就有这个说法:“故宫共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但是,这是个美丽的“传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对皇上说“天宫宝殿是一万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
光明网版权所有佛前八大法器和相对应的菩萨是谁 - 弘善佛教网
当前位置: >
佛前八大法器和相对应的菩萨是谁
发表时间:
作者:未知
  佛前八大和相对应的菩萨是谁
  指八种器,既散盖(宝伞),金鱼,吉祥瓶(宝瓶),妙莲,右旋白螺,,胜幢,金轮。简称伞,鱼,瓶,莲螺,结,幢,轮。其名目暗喻有关佛教教义。
  伞盖寓意佛之净德覆盖一切,金刚界为白盖,胎藏界为赤盖,佛教界将以白红色绢制就之张开伞盖仪仗及供器。
  鱼因佛教有阿弥陀佛为鱼救济众传说,被视为吉祥之物。
  瓶在中译为军持,是华瓶等物总称,被尊为佛具或法具,《》载:&有一宝瓶,盛诸光明&,则将盛放誓水之瓶器称宝瓶。瓶多以赤铜制就,内盛香料,珍珠,金银等宝物,瓶颈扎结彩绳。
  花也称妙莲,乃佛教主要象征。尤以青莲枝叶修广,青白分明,有大人眼目之相,被佛教比喻为&佛眼&。
  右旋白螺即宝螺,指以银镶嵌之大海螺,佛教比喻佛之广极大众,螺声勇猛,即表明大法勇猛,暗喻说法降魔。密宗尤其推崇此物,视为重要法器.
  结俗称有:百结,盘肠等,其呈钱结状,无头无尾,佛教以此结无穷无尽,比喻佛之说法。密宗,信徒以接受金刚结象征接受佛法。
  幢也叫宝幢,金幢,是佛教用以悬挂之长形筒形装饰品,以黄色锦缎等丝织品制就,用金装饰幢及幢竿者称金幢。用宝珠等饰物者称宝幢。
  这八件法器相对应的菩萨分别是:
  1、观世音菩萨,玄藏又译作观菩萨。唐宁以来,民间的有三十三变化观音。密宗造像有六观音、七观音等变化。六观音是十一面观音、不空罗索观音、千手千眼面音、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和淮提观音。另外加上圣观音,称为七观音。观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三十三体变化的观音中,特别受欢迎喜爱的是白衣观音。
  2、菩萨,又称为慈氏、无能胜等。他出身于印度,后得释迦牟尼佛的,为菩萨。他是一生补处的菩萨。所谓补处,是此菩萨可弥补位置的意思。弥勒菩萨在民间的形象是袒露大腹的和尚,笑容可掬;但在胎藏界的形像是,左手当胸,手掌张开,右手执莲花,所戴宝冠中有宝塔,塔中现;在金刚界的形像是,右手大拇指、食指、小指均竖立,中指与无名指弯曲置胸前,左手放在膝上。
  3、藏菩萨,为藏于虚无限境界之意,表示气福可以无限生产和分配的可能性。在胎藏界曼荼罗中,虚空藏菩萨是虚空藏院的主尊。东密虚空藏菩萨求闻持聪明法形像,菩萨全身为金色,相貌,头戴五佛宝冠,在莲花上半跏坐,容颜妙而怡喜悦,左手执白色莲花,花上有如意宝珠,发出黄色光芒,右手结与愿印,五指垂下,将手掌向外。
  4、金刚手,即金刚萨多,又称秘密主,上面已作介绍,略。
  5、普贤菩萨,是骑白象的菩萨。印度古语的普贤称&三曼多拔陀罗&,密宗亦称普贤为善摄金刚、金刚、如意金刚,还视为金刚萨同体。在雕像上,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文殊驾狮子侍佛之左。据说普贤菩萨掌管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萨则掌管诸佛的智德与证德。一般把普贤菩萨视为祈求延命的本尊。普贤单独造像通常骑六牙之白象,头戴五佛冠,形如满月童子。
  6、文殊师利菩萨。他生于印度舍卫国,后跟释迦牟尼佛,常随侍释尊左右,帮助释尊化号。&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称之为吉祥金刚、金刚。文殊菩萨司理,与普贤菩萨相对。文殊的图像一般为骑狮像,顶结五髻,表大日之,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有梵箧,右手执金刚剑。此外造像还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不同。
  7、除盖障菩萨。其为消除所有一切之障碍,为胎藏界曼荼除盖障院之中尊,也是金刚界曼荼罗贤劫十六尊之一。
  8、地藏菩萨。密宗又称之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或金刚幢,因其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称为地藏。在释迦佛入灭以后,弥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萨自誓必度尽,始愿;众生不度,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的雕像大多数是打扮,左手拿着宝珠,右手拿锡杖。
  佛教法器怎么用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等各类的器具,或是所携带的,乃至锡杖等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佛法,以实践圆成的资具,即为法器。
  法器的种类十分的繁多,而各种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差异极大,因此在不同的时空中,也产生了许多的变化。即使是相同名称的法器,也因为时代、国家区域乃至的不同,而在形式、材料及制作方法上,有极大的差异。在佛教的工艺美术中,也往往都是以法器为代表。
  法器如果以用途来区分,一般大约可分为庄严具、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法器等六种。但在本书中,为了使读者能更深切的了解这些法器,所以将之分为八种,做更为细密的分类。其中,除了分出禅门的特别法器之外,再从密教法器中,分出藏密使用的特别的法器,如此一来,读者将更能了解这些法器的原貌及运用情形。这八种法器的分类如下:
  一、庄严道场的佛具:这是指庄严、坛城、道场的器具,包括:佛坛、须弥坛、幡、盖、经幢等物。
  二、供养用的佛具:这是指日常以供养诸佛菩萨本尊的器具,包括:灯、华、香、香炉、衣(左礻右戒)、阏伽器等。
  三、梵呗赞诵用的法器:用于寺院日常行事或临时*敲鸣用的器具,及唱诵、法会及各种仪式中领众之用。包括木鱼、钟、鼓、磬、云板等。
  四、古代用器具:此类用品为古代比丘随身所持及生活中所用的器具,包括:钵、三衣、澡豆、头巾、手巾、齿木、滤水囊、念珠等。
  五、禅门的法器:此类是指禅门中,除了生活上的实用性之外,亦常为禅师悟入学人的器具,如:拂子、如意、竹篦、蒲团等。
  六、置物用的法器:此类法具指可收藏或装置修行用的器具,如:、、经箱、箱等。
  七、密教的法器:此类法器指密教修法时经常使用之法器,包括曼荼罗、金刚铃、金刚杵、法螺、护摩器具等。
  八、藏密特别的法器:此类法器是指西藏密教中特别的法器,如:唐卡、哈达、食子、八吉祥、七宝、颅器、嘎乌等。
  法器其实是实践佛道的器物,同时也是实践佛教礼仪与佛法生活的器具,是与修行相合为一的。因此,法器除了在佛教工具艺术上,有着极高的价值之外。对于修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要体会法器的内在精神,而应用于佛法的修行上,以实践圆满的佛道,这才是法器真正要展现的风貌。
  佛教的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道具&、&法具&。
本周阅读排行榜
本月阅读排行榜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弘善法德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Copyrights reserved&&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联系方式:中国?广东?汕头&&联系电话:2&&联系人:黄易&&邮箱:admin@gming.org&&联系QQ:&&工信部ICP备案号:&&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时间:日&&
作者:大海 &&
来源:网络文章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我们现在要问:为什么我们修学这么困难?我们也很想通达,为什么通达不了?一般说法是业障障住了,你有业障。这个问题我过去请教过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告诉我是业障,一定要把业障消除,普贤十愿里头&忏除业障&,业障忏除就通了。什么是业障?业障可太多了,说不尽。见思烦恼是业障,尘沙烦恼是业障,无明烦恼是业障,哪能说得尽?但是业障有根,我们要把那个根找到,从根本修就快速了。中国宗门教下的祖师大德,都常常教人&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心,也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还有根本,根本的根本是什么?自私自利。所以,要不能把自私自利放下,头一个关口就不能突破。自私自利在《金刚经》上就是讲&我相&、&我执&,后半部讲的&我见&。
  佛在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一般人都把《金刚经》的标准看高了。&即非菩萨&,那个&菩萨&是什么菩萨?法身菩萨。这个看高了,我的看法没那么高。&即非菩萨&应该说&即非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才符合真正的经义;初信位的菩萨见惑破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破了,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都离开了,在小乘相当于须陀洹果&&初果。你们想想,我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这样的菩萨才真正叫入门,往后修行一帆风顺。头一个难关突破了。
  我们同修们,无论在家、出家,每一个人善根都很深厚,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修行,就是这一关没突破,所以依然是生死凡夫。如果证得初果,小乘初果、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个人就是圣人。我们说四果罗汉、四果圣人,他是初果,超凡入圣了,虽然还没有出三界,但是决定不落三恶道,这是肯定的,决定不会到三恶道去。小乘从这一天起,天上人间七次往来就证阿罗汉果;大乘菩萨遇缘殊胜,一生当中就能够超越六道轮回。所以《金刚经》真正的意思在此地,我们要知道。说&法身菩萨&太高了,距离我们太远了,我们自己很难提起警觉心,好像那是望尘莫及,&算了,这一生没分&。跟你讲初信位的菩萨,&距离我们很近&,这一步跨进去,我们就入门了。换句话说,&我见&就是我执不能放下,你就没法子,你始终还是在六道轮回这一边,你这一步跨不过去。
  然后我们细心想想,我们生生世世被什么害了?被&自私自利&这个妄想执着害了。怎样破除这一关?我、我所,必须要舍得干干净净,这就讲放下。从前章嘉大师教导我,先从&我所&下手。&我所&是&我所有的&,身外之物,先从这里放。常常想到佛教导我们&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将不去就是带不走的,带不走的应当要放下。我的房子,我的房子带不走,死了带不走;我的财产,死了也带不走,一分钱也带不走;我的地位也带不走,我的名誉也带不走,名闻利养没有一样能带走的;我的眷属,我的儿女、我的子孙统统带不走。带不走要放下!放下不是不负责任,一样要负责任,认真负责教导他们,不放在心上;心地清净,把亲情转变成真实智慧,把感情转变成理智,这就对了,那就跟佛菩萨一样。一定要突破,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这个心里头毫无牵挂,从这里着手。然后进一步,&身&也带不走。先断我所,&我所&舍掉,然后&我&也舍掉。我这个身带不走,身不是我,身也是&我所&,也是&我的身体&,不是我。常常这样观想,人就生智慧,这是观。统统放下,&我&跟&我所&统统放下,再也不执着,这样才能够入门。
  入大乘之门就是初信位的菩萨,入小乘之门就是须陀洹初果。你要是不能放下,你就永远入不了境界,永远作凡夫。学佛学了一辈子,天台大师讲&名字位中人&,名字位中是有名无实。名字位中人。你还是轮回心,你还是造轮回业;在六道里面,善因感三善道果报,恶因感三恶道果报,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你毫无成就。出六道轮回到四圣法界,才算是小果。诸位要晓得,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都是小果;小果有四种、有四等,统统是小果。离苦得乐,离三界之苦、得四圣法界之乐,这个乐不究竟。必须还要向上提升,从相似位提升到分证位,才算是真正成就了,证得大果。到如来果位,那叫究竟圆满的果位。要不断向上提升,上是不断放下,放下就往上升。没有别的,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所以在我们现前是先伏烦恼,再断烦恼。妄念不能不伏,要懂这个道理。
  诸位同学,大家好!&止观&的意思深广无际,经典上说,&法性寂然是止,法性常照是观&,大乘经里头我们常常看到&寂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由此可知,止跟观是一桩事情。&照而常寂&,观即是止;&寂而常照&,止就是观。由此可知,止观是修行功夫里面的一体两面。过去僧肇大师说过:&系心于缘谓之止,分别深达谓之观。&在十善业道上来说,缘就是十善业,我们念念不离十善业,这是止,儒家所谓&止于至善&。
  孔孟的大道,实在说就是《大学》里面的三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孔孟大道的总纲领,他们一生自行化他都不离开这个原则。&明明德&是观;&亲民&、&止于至善&,这是止。所以他说&知止而后有定&,&定&就是清净心现前,禅定境界现前。我们的心为什么这么乱?为什么定不下来?我们不知止,不晓得应该止在哪里。儒家的学者他们有定功,他们虽然没有接触过、也没有学过禅定,定功从哪里来?他知止,他知道止于至善。那个&至善&就是&明明德&,&明明德&跟我们佛法里面讲的&明心见性&非常接近。
  我们的修学,我们应该止在什么地方?一般同修们都说,我们应当止于弥陀圣号。这个说法有没有错?没错。圆不圆满?不圆满。何以说不圆满?因为你对于弥陀名号了解得不清楚,所以不圆满。如果你对弥陀圣号了解透彻,止于弥陀名号是大圆满。这个话怎么说法?我们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说过,弥陀名号是第十八愿,四十八愿里头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它圆圆满满包含了其它的四十七愿,少一愿,第十八愿就不圆满。今天从日本传来&本愿念佛&,只执着第十八愿,其它的四十七愿都不要了,第十八愿落空了。就像盖房子一样,房子最重要是屋顶,没屋顶哪成房子?屋顶要多少柱子、多少梁把它架起来,柱子、梁都不要了,单单要个屋顶,行吗?错了,他不懂这个道理。再说四十八愿,它的基础是什么?是全部的《大乘无量寿经》;换句话说,离开《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也落空了。全部《无量寿经》的架构在哪里?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然后你才知道,这一句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名号把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包括在其中。所以我说你执持名号不圆满,道理就在此地。
  执持名号,最低限度你要落实在十善业道,断十恶业、修十善业,念佛才会产生作用;若不能断恶修善,这个佛号白念了,古大德所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有人念佛有效果,有人念佛念一辈子还是随业流转?这个关键在会跟不会。会,实在讲很简单,也不难;处事待人接物完全用十善,认真去修十善,决定要断十恶,我们这一句名号肯定往生,你就成功了。
  诸位一定要了解、要明白,阿弥陀佛是世出世间第一大善人;这个话也不是我说的,释迦牟尼佛说的,就在《无量寿经》上;他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就是世出世间第一大善人。释迦牟尼佛这样赞叹,实际上就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共同赞叹。我们的心行不善,怎么能跟阿弥陀佛相应?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不相应,所以你念得没有效果。那些念得有效果的人,你仔细去观察,他都是心地、行为善良的,这才能往生。  
已有条评论
您好:爱无止境
如果你对此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金点子平台反馈。
给逝去的亲友一份爱心,给自己一份爱的事业。
十大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藏王菩萨法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