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心许平

重庆市公共基础知识模拟13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重庆市公共基础知识模拟13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中国航天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国际竞争力影响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航天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国际竞争力影响研究 姓名:田晓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国际贸易学 指导教师:吴国蔚
摘要摘要本文重点研究了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并将钻石体系理论 应用到了中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中。提出了中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模型 的分析框架
,围绕中国航天产业竞争力诸要素条件,系统地进行了国内外分析比 较,探讨了中国航天产业竞争力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航天产业 对外直接投资对竞争力诸要素的影响。最后从产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角度,提出 了提高中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全文共六章,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三部分内容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有关竞争力 问题的研究概况。第二章,介绍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研究。阐述了波特 教授的国家钻石体系理论。指出一个国家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 于该国经济环境中六个因素。第三章,简分了中国航天产业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航天产业的技术特性和经济特性。 第二部分,第四章,中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首先进行了生产要素的 国际间分析研究。其次,分别对国内需求条件和国外需求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再 次,对相关和支持性产业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对中国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和国 际间的竞争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中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和劣 势。 第三部分,第五章、第六章,从卫星应用产业的全球扩散和R&D全球化的 角度,分别探讨了中国航天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提升中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诸 要素的影响,并对新钻石竞争力的形成路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提升中国航天产 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研究创新。第一,论文独创性地将国家钻石体系理论 应用到航天产业,初步建立了航天产业竞争力理论及分析框架,为航天产业竞争 力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框架和方法。第二,分析并提出中国航天产业 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国航天产业;竞争力;对外直接投资 AbstractAbstractThis dissertation emphasizes the study of Diamondsystenatheory ofanation ofMichaelE.Porter and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of competitive capacity of China’sonaerospace industry and its analysis frame.Basedthe conditions of the factors ofChina’s aerospace industrial competitive capacity,this dissertation makes systematic analysis andcomparisonsbetween China and othercountries so勰toknow theadvantages anddisadvantages of competitive capaci哆ofChina’S aerospaceindustry.Besides th鸡this dissertation analyses the impact of theChina’s aerospacefbrei弘directinvestment ofindustryonthe competitive capacity.Finally,it puts forward thestrategy ofproposal of improving thedevelopmentcompetitive capacityof China’saerospace industry and the related policy.This dissertation iscomposedof six chapters.And according to certain logicrelations,the studiesarecarried out in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onePart One:Chapterintroduce the research background,research significanceonanddepicts thegeneralsituation of the studies done home and abroadoncompetitivecapacity.Chapter two StudiesIt probes into the nationalthe related theories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 capacity.edgecompetitivetheory,on thebasis of industry,is to study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decideaand influence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capacity ofspecific industryofanation.The Diamond system theory of Professor Porteraindicates tIlat whether the specific industry of capacityornation h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ot depends onsix factors in the economicenvironmentof this nation.Chapter three depicts development of China’S aerospace industry in the last 50 yearsand analysesPartthe economic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esof aerospacetechnology.two:Chapter fourcompetitive capacityof China’s aerospaceindustry.Firstly,the analysis of production factor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s carried out; Secondly,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domesticdemand condition andoverseasdemand condition are carriedonoutrespectively;Thirdly,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arerelated andsupportive industryalso carried out;Lastly,theanalysisis doneregarding businessorganization,management models and competitiveonstatus in China.Part three:Chapter three analyses the impact of the China’S aerospace industryf.orei盟directinvestment ofthe competitive capacity in terms of the globalizationof the Satellite Applications industry and R&D resource.Besides that itanalyses theprovideformationof thenewDiamondCompetitiveSystemTheory andtheIII Abstractsuggestions of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 capacity of China’s aerospace industry. This dissertation is creative and innovative in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Firstly, by creatively applying the Diamond system theory of industry,the dissertation preliminarily sets upanation to the aerospace of aerospace industry and improve爆 andthe theorynotcompetitive capacity and the analysis framo,which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 capacity but alsoonly黜richespr嘶d鹤comparatively wideof掰0Spacesystematic analysis frame and methods for the researchindustrialcompetitive capacity.Secondly,This dissertation analyses and put forward that whyForeign Dire圮t Investment would become the important metho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hina's aerospace industry.[Key Words]:China’saerospacemdmtry;competitive;ForeignDirect InvestmentIV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 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工业大学或 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 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望盥日期:z耐罗.矽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亍解北京工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日期:纱坌苎筇 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1.1.1“走出去力战略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战略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经济全球化既为各国提供了有利于在更广阔的空间 里利用和配置经济资源的机会,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和资源 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拥有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已成为衡量这个国 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各国国内竞争对手的成长、 国外企业的进入和许多行业增长速度放缓,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逐渐显现;同时, 由于各国国内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WTO带来的全球化趋势、区域或双边 贸易壁垒等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促使各国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因此,我国“走出去挣战略的实施,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经济结构 加快重组的新形势,是为了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是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发展开放型经济。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走出去’’历史已初具规模,积累了相当丰厚的 经济实力。譬如韩国的三星财团,南非的巴洛?兰德公司、土耳其的考克控股公 司、巴西的多西河谷公司、智利的智利国家石油公司等,跨国投资都达到了相当 规模,这是企业“走出去"的基本趋势。【l】因此,我国企业应当实现经营战略的 重大转变,积极推行国际化经营战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迅速提高企业的竞争 力,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企业“走出去修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 具体国情,实施“走出去’’战略。1.1.2国内航天集团基本成熟,产业“走出去力具有可行性经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中国航天产业已经成为拥有“神舟"、“长征” 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特大型优势产业,建立了中国航天 科工和中国航天科技两大集团公司。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作为国家授权 投资的机构,已拥有8个以航天产品经营为主的产、研结合的经济技术实体和一 个外贸公司以及若干直属研究所、咨询机构、公司等,主要从事运载火箭、人造 卫星、载人飞船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具有大 型系统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经验。并已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此外,这两大集团公司下属的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同样已具备一定规模(见 表1.1)。【11吴国蔚.场态经济理论与中国企业“走出去”.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1 北京T业大学经济学硕:t:学位论文中国航天产业现有直接从业人员几十万人,大多数为高学历的人才,已培育 形成了以重点学科带头人为代表的科技队伍、以优秀企业家为代表的经营管理队 伍和以能工巧匠为代表的技能工人队伍。在长期的奋斗中,中国航天人以顽强的 毅力和惊人的意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掌握了一项 又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走出了一条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低 成本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道路。表1.1 中国航天主要企事业单位举例介绍Major Enterprises 缓企业规模。。,;,。《.。Table 1-1 Introduction for the,+ ,}、“主要业务j弘,{q霹鲻j弼‘黻鞭凇努;轨:’公司注册资金6亿主要从事航天电子技 术及产品的研究,开 发、研制、生产和销 售。 是我国承担国家重点 飞行器武器系统研制 的总体设计部。‘∞。'' i?,j。l;;?o?,?;浚 拥有员T16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i袋冲国航天时代秀 人民币,资产总额人员6400余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豪粤予公司、一缮 黪: j≯嚣.:90亿人民币.院士在内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0余人.爹中国航天科工‘7 ;‘嘻现有在职职工480余入,硕士以上人 员160余A,本科学历人员近150人,40岁以下人员占在职职工的63%.’集团第四总体’;设计部‘’。::中国航天科技资产总额217亿元,承担着航天运输系统 的研制工作,是中国 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 生产基地。从业人员22000人,拥有两院院士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9人. 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10人.≯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t…2005年实现总收入 112亿元,利润6.24 亿元,i资料来源g中国航天新闻网1.13传统竞争模式有碍中国航天产业发展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曾经是我国航天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最多的一个领域, 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传统优势正逐渐的消失。虽然目前我国长征火箭型号较多, 且总体发射成功率超过了90%(如表l-2所示),但除长征2C(2C/SD)外,其 他型号的发射次数均偏低,有些型号甚至信誉不佳,同时缺乏多次成功发射的验 证以取信于客户,例如我国商业发射服务的主力长征2E和长征3B,其发射次数分别只有7次和5次,成功率仅为71%和80%。 表1.2主要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及成功率比较Table一1-2 Comparison forMajor Commercial发射年限 1990年~2005年 1990年~2005年1990~2 olD5年Launches in Number and Success Rates锄。国家 美国火箭名称 宇宙神系列 德尔塔系列发射次数56 125 12l 122成功次数55123:。成功率98.2l% 98.40% 95.87% 95.90% 93.02%!纛俄罗斯 欧洲 中国质子号系列 阿里安系列 长征系列116117 801970年~2005年86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所载数据整理所得2 第l章绪论有着近40年历史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甚至还没有90年代刚进入国际商业卫 星发射市场的德尔塔系列和质子号系列的发射次数多,因而在国际市场上已难以具备足够的竞争力。1.2研究意义江泽民同志在阐述“走出去劳战略内涵时曾深刻地指出,“只有大胆地、积 极地‘走出去’,才能弥补我国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才能把我国的技术、设 备、产品带出去,才更有条件引进更新的技术,发展新的产业;才能由小到大逐 步形成我们自己的跨国公司,以便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的竞争;才能更好地促进第 三世晃的经济发展,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力量。一【1】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 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 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 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一【21“走出去斗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艚战 略的提出,将我国对外投资的动机和目标设定提高到了国家层次,有利于在更广 阔的空间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安全。航天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类社会 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产生巨大的影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航天重大科技工程 的研制是多种专业技术与学科的综合集成与运用,正是由于这种需求牵引,必须 要在多种专业技术学科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创新),因此,通过实施国家航天战 略所形成的科技创新成果将如同培育出的“森林’’,而某些单项的科技创新只能 是长出“几棵树”或“几棵大树一,其效果远不及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效果。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闭门造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 发展潮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已经提出“开放与务实的态度、互相尊重知识产权、 成果共享与风险共担、多种形式的商业伙伴关系、实现双赢刀等国际合作理念。 我们应在加强与美、欧洲、俄合作的同时,不要放弃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机 会。这样的目标设定将“航天工业’’纳入了我“走出去”发展战略之中,成为我 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的延伸和体现。面对经 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航天工业应加快改革的步 伐,发挥自己的优势,“走出去一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f1】隆国强.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机遇与挑战.经济研究参考.2003(!) 【21摘自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3 北京T业大学经济学硕十学位论文12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K.iyoshi Kojima)提出比 较优势理论。这是一种利用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原理,分析和解释日本型对外直 接投资的理论模型。小岛清模式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 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及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 或潜在的比较优势的部门,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这些 优势就不能被利用。这样,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就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 势并扩大两国的贸易。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啵特代表作《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是迄今较为系统、全面的产业竞争力理论体系。波特创立的 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钻石体系是对产业竞争力最杰出的理论贡献,他提出的 新的分析框图和分析方法,突破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也是迄今为止研究 产业竞争力最完整的理论。 2006年Liz.Varga和Petcr.M.Allen发表了他们的重要研究报告“Athe three largest acrospac,e case-study of ofmanufacauingorganizations:Anexplorationorganizational s虹ategy,innovation andevolution"。其中他们延用了Adams的方法,将航天创新类别分为Readily 实证性的研究。Adopted,Challenging and Under Cover。并从生态学的方法对“波音、洛克希德.马丁以及欧洲宇航防务集团一的创新竞争力进行了 2005年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Futron Corporation表了他们的研究报告。ThvDeclining U.S.Role in the Commercial LaunchIndustry片。报告从美国航天政策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美国航天绝对优势地位丧失的原因,并分析了未来国际航天产 业竞争的趋势。 法国航天经济学家皮特斯曾经受雇于欧空局载人航天理事会,这样他就有很 多机会接触世界上主要航天机构。如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德国航空航天中 心(DLR),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Q岖S)和俄罗斯航天局(R AKA)。2000 年,他出版了他的航天经济研究巨著《航天市场营销》,这本书系统的分析了航 天产业的发展潜力以及航天产业链的巨大经济价值。 鉴于航天技术及其产业的特殊性,即便是在美国,尚没有对航天产业竞争力 方面进行细致的、系统的理论研究报告发布,更多的是一些对航天产业对科技创 新、经济带动作用的研究。1.3.2国内研究现状中国航天技术及其产业由国家集中管理,具有较高的保密性和独立性。因此4 第l章绪论从经济学角度对航天产业进行系统理论研究极少。吴国蔚教授在‘高技术产业国 际化经营>一书中提出了基于研发活动的新钻石竞争力模型。1996年黄春平研 究员曾发表过<航天技术经济学》绝大部分航天方面的文献都单纯关于航天技术‘ 方面的内容,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汪洋在《中国航天产业持续发展 的动力机制与战略趋向研究》一文中对中国航天产业向前发展的动力进行了研 究,指出推动国际航天工业发展的源动力是竞争与合作,中国航天产业的进一步 升级和发展需要完善社会系统工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张庆伟在《奋力推 进我国航天产业跨越式发展》一文中指出立足自主创新是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的根 本出路。黄羽在《国家政策对航天产业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现在航天大国都采用 国家航天战略来推进航天产业的发展。李晓梅在《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航天 科工集团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首次将SWOT模型用于航天领域竞争力的研究, 从企业层面对航天科工集团的竞争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国内尚属首次。但量 化过程过于简单,说服力不够。 至于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吴照云在《中国航天产业市场运行机制研究》一书 中对中国航天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浅析。其它虽有一些理论工作者各自分散的,少 量的研究这方面问题,但公开发表的理论成果却微乎其微。1.4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点1.4.1研究内容。重点研究了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国家钻石体系理论。从中国航天产业生产要 素、中国航天产业需求条件、中国航天产业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和中国航天产业企 业组织、管理模式和竞争状态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该理论的中国航天产业竞争 力理论及分析框架,并从贸易投资的角度对提高中国航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 了探索性研究。5 北京T业大学经济学硕十学位论文1A.2研究思路图1.1: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Figure 1-1 Technical map6 第1章绪论1.4.3本文的创新点论文将国家钻石体系理论应用到航天产业,初步建立了航天产业竞争力理论 及分析框架,既丰富和完善了产业竞争力理论,又为航天产业竞争力研究提供了 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框架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论文从产业层面系统地提出了新形势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中国航天产 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同时从国家层面建设性地提出了支持航天产业发展的策 略,提供了急需的理论参考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丰富的实用价值。1.S本章小结本章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鉴于航天产业是近些年的热点 问题,一个国家航天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整体科技实 力。而中国政府也愈来愈认识到提升我国航天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因此对如 何提升中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凸现;接着回顾了国内外 有关航天产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综述,得出目前关于航天产业竞争力问题的探讨 很少,尤其缺少系统化、整体化的有关于航天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大多数只是一 些关于航天产业中某一领域的粗略研究;最后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内容、思路及创 新点,为后面的研究确定了框架,理清了头绪。7 第2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第2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2.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最早是由英国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是用来说明国际 贸易的起因的,是由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发展而来的。亚当?斯密提出国 家间分工与地区间的分工具有相似性,是建立在绝对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上的, 并指出自然资源是专业化的基础,而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科技起决定作 用。大卫?李嘉图发展了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生产 成本取决于劳动生产率,贸易是由于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产生的,而相对价 格差是由于两国商品的相对成本差引起的。当将一种商品扩展为多种商品模型 时,两国生产何种商品取决于两国各商品的相对成本与两国工人的相对工资率, 当相对成本低于相对工资率的倒数时,则该国应集中生产该种商品并出口。在较早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并没有将技术作为生产要素来加以考虑。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波斯奈提出了技术差距说,他认为国家间的贸易是由于国家间的 动态技术差距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经济发达地区随着 要素禀赋优势的变化,某些生产要素相对成本(如劳动力成本、自然资源成本等) 逐步上升,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及较低技术装备的行业逐渐丧失优势必然会更新产 业结构,随之调整区域贸易结构,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将上述市场份额从经济发达 地区接收过来,并调整、放弃对他们来说相对不利的贸易市场份额。 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认为无论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都是 折衷专业化经济与节省交易费用之间两难冲突的结果。即使所有人(既是消费者, 又是生产者)都天生相同,没有外生比较优势,只要存在专业化经济,每个人选 择不同专业后都会产生内生比较优势。然而,生产专业化与消费多样化之间存在 矛盾,只有通过贸易才能解决。而贸易又产生交易费用,当交易费用大于每个人的专业化经济时,贸易不能产生,在多样化需要的强制下,每个人只能回到自给自足状态。贸易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分工经济大于交易费用,这时每个人就可以选 择不同的专业,并通过贸易来满足多样化的需要,贸易便产生了。随着交易效率 的不断提高,贸易由地区贸易发展为国内贸易,进而国际贸易;如果存在多样化 消费的好处,交易效率的改进会导致商品种类数的增加。一个社会的专业化程度、 结构多样性、贸易依存度、商品化程度、经济一体化程度、生产集中度等组织结构问题都可以由此说明。2.2后发优势理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时主要有两种优势可以利用,一是比较优势,另一9 北京T业大学经济学硕十学位论文种是后发优势。后发优势是由后发国地位所致的特殊益处,这一益处先发国没有、 后发国也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出来,而完全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 的,是来自于落后本身的优势。按照这个定义,我们把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概 括为以下五个方面:2.2.1资本的后发优势这一后发优势主要是指资本报酬递减规律所产生的优势。发达国家的资本丰 富,而发展中国家资本稀缺,因此,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收益率要高于发达国家。 如果国际资本是自由流动的,那么资本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由此将 会促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得更快。从绝对量来看,发达国家注入发展中国家的 资金基本上呈递增状态。在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资本后发优势的表现与 作用不同。早期偏向于对资本数量的需求,后期则对资本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外资的引进过程,也就是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过程。2.2.2技术的后发优势这个方面的后发优势是学术界讨论得最多的优势。大多数先进的科学技术是 由发达国家花费了巨大的投资和时间发明创造的,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知识被认为 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具有很大的溢出效应,这对于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 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发展中国家不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来重新 研究和开发这些已经存在的科学技术,他们只要花费很小的成本和时间就可以把 这些科学技术学来并运用于生产之中。这一方面节约了发展中国家的大量资源, 另一方面也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使发展中国家能够比发达国家发展得 更快。除模仿创新之外,一个重要的技术上的后发优势就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即在一定条件下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直接进入技术的前沿领域与发达国家 展开竞争。2.2.3人力的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这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大 优势,也是中国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都将存在的重要优势,这一优势既是比较优 势,也是后发优势。只是在这一点上,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是重合的。劳动方面 的后发优势的另一重要体现是知识的溢出效应。知识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 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知识是有时效性的,随着知识的 更新与进步,对原有知识体系或陈旧的知识进行再投资显然是非理性的,是对经 济资源的浪费,理智的选择是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知识溢出效应。在全球化的条 件下,通过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发展中国家能够跳过漫长、 曲折的中间阶段,直接进入知识的较高层次和较新阶段,从而极大地提高劳动力 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创造人力资本。 第2章产业网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2.2.4制度的后发优势制度方面的后发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学习、效仿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 和管理经验,并经本土化改造所产生的效率和益处。一种有效制度的形成,是一 个需要支付高额代价的不断试错的过程,经过反复、动荡、危机以至战争等等才 能形成,而制度又是一种公共产品,一旦这种制度形成并行之有效,后来者就可 以避免这种试错的高额代价,通过制度的移植、模仿和创新,节约经济发展的创 新成本和时间成本,以相对较小的社会成本和代价取得相对较大的发展收益。从 制度的可移植性来看,制度转让并不像技术转让那样涉及到知识产权(专利权)和 技术转让费之类的问题,这将大大降低制度创新和变迁的成本。同时,在开放经 济中不同制度安排的效率差异会得到鲜明对比,从而产生改善不合理制度的强大 刺激,从而产生强烈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动力。2.2.5结构的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最初都是农业国,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从农业经济转为现代工业经 济,最终实现全面的工业化。落后的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而工业部门的生产率 较高,把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转移到工业部门,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 置效率,从而促进生产率较快速度的增长。这方面的后发优势在发达国家是不存 在的,因为在那里所有部门都现代化了,生产率差异较小,至少没有发展中国家 农业与工业的生产率差别大。不考虑其他因素,仅就结构转变而言,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要快于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 济结构转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从而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效率以更快的 速度提高。 综上可见,后发优势不仅是技术上的,而是全方位的。全面地认识后进国家 客观存在的各种后发优势,对于增强经济赶超的信心和正确地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是非常必要的。2.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990年初,迈克尔?波特教授发表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专著,提出 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轰动,受到普遍关注。这是迄今为止对~个国家国际竞争优势最新颖、最全面、最深入的理论研究。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一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取决 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又是由四组因素决定的。它们是要素条 件、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与相关产业、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这四组因素的每一组都可单独发生作用,但又同时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 北京工业人学经济学硕二f:学位论文23.1要素禀赋要素禀赋即一个国家在生产要素方面所处的地位。它包括基础要素和高级要 素。基础要素是自然赋予的存在于每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 等;高级要素则是投资结果形成的通信设施、熟练劳力、科研设施、技术诀窍等。 理论提出的高级要素,改变了过去相关经贸理论所阐述的产业竞争优势只在于国 家基础要素禀赋的认识,解释了如日本、瑞士等基础要素相对缺乏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2.3.2需求状况需求状况即国内市场对该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特点。该理论对此不仅重 视探讨了以往经济理论所重视的需求分析,指出国内市场的需求状况是一个产业 发展的基础。还非常注重对国内市场的需求特点进行分析,指出讲究、挑剔、具 有前瞻性的国内买主往往会给国内公司施加压力,使它们在产品质量、性能和服 务方面都建立起高标准。这样的产业自然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2.3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即国内是否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供货行业和相关产业。一国优势产业是否具 有发达和完善的相关产业和支撑产业,关系到优势产业能否降低产品成本,提高 产品质量,从而建立起自己的优势。波特指出一个国家内部的成功行业往往是由很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一个行业“群",这也是一个行业在国际上取得成功的基础,所以,一国产品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也要关注该国是否具有高效率的相关与辅助 行业。各支持性和相关产业之间不断交流,形成良性互动。2.3.4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即公司的创立、组织和管理以及国内的竞争状况。波特指出,没有任何战略 是普遍适用的,公司的目标不同,相应的竞争策略、生产与管理方式也会不同。 各国采用的管理方式必须与本身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国内竞争程度高的国 家,厂商所受压力大,技术改进与创新活动要求迫切,结果有利于该国的国际竞 争优势的建立,尤其当有规模经济时,国内竞争者竞相寻找外国市场以获得更大 的效率和更高可利性。 上述四种因素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它们的情况如何直接导致国家行 业竞争地位的变化。但除了上述四种因素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变量对国家的竞争 优势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机遇和政府。波特指出一国要善于抓住科技发展等机 遇,并给予优势或潜在优势产业一定的扶持,这也是影响一国行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2 第2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2.4本章小结首先,本章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过程,比较优势理论倾向于一个国家 是否在国际贸易中获利是由这个国家的自然要素要素禀赋决定的。虽然很多学者 如大卫?李嘉图、波斯奈等人后来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理论扩展,但并没有将 高级生产要素从传统的生产要素中剥离出来,因此本人认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次,本章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后发优势理论进行了 回顾,指出发展中国家在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有可能利用后进者的模仿 成本比较低的优势迅速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最后,介绍了波特教授的国家竞 争优势理论。本人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钻石模型体系分析方法最适合于研究 航天产业这种行业涉及面广、技术交叉多的高科技产业,因此进行了着重研究,为后续的分析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3 第3章中国航天产业发展概述第3章中国航天产业发展概述3.1航天产业的内涵航天是指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即太空或外层 空间)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活动。根据航天活动的用途和经营运作方式,航天分 为民用航天、军用航天、商用航天三种类型。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利用太空 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它包括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1.空间技术,是指航天器、航天运载器(如运载火箭、卫星、载人飞船) 的设计、制造、试验、发射、运行控制、管理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2.空间应用,是指空间技术及其开发的空间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 设、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应用。 3.空间科学,是指利用空间技术和空间资源探索宇宙空间自然现象并研究 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综合性科学研究。 航天产业已被公认为高技术产业,根据航天高技术产品和服务类型,航天产 业包括基础设施、航天运载工具、航天器、航天应用和航天支援保障等方面,它 涵盖了政府部门、军事部门、产业部门、商业部门和私营风险投资家所从事的一切与航天有关的活动。3.2航天产业的特性3.2.1航天产业的技术特性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基础产业最新成果高度融合的高新技术。而航天 产业则是在航天技术为主的多种科学、多种专业有机综合起来的综合技术经济体系。它在技术上的主要特点是:(1)技术规模大,复杂程度高 它是典型的知识密集性高科技,集众多学科与新成就于一体。例如,它涉及 空气动力学、气动热力学、结构力学、气动弹性力学、电子学、光学、冶金学、 工艺学、天文学、气象学、生理学、自动控制、仿真技术、测试技术和计算技术 等;同时还离不开冶金、化工、燃料、机械、电子、纺织、建材等行业。(2)高质量,高可靠性 质量和可靠性是航天产业的生命,是关系成败的决定因素。高质量、高可靠 性也是航天产业的重要特性。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射刚刚升空就爆炸造成震惊世界的航天空难,其直接原因仅仅是航天飞机上的一个密封舱的 质量出现问题。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因质量和可靠性造成试验 北京丁业大学经济学硕.1:学位论文失败的事。因此,航天产业需要建立一整套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需 要制定技术标准、可靠性、安全性、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工艺规程、设计规范、 试验规范、可靠性保证大纲等等一系列质量文件。 (3)系统性强,协作面广 航天产品无论是火箭、卫星、还是航天飞机,它们都是以航天部门为主的各 个部门、各方面大协作的产品。现代航天产品的研制、试验和生产活动,达到了 国家规模,有的甚至超出了国界。成为国际性的活动,成为跨国大协作工程项目。 例如,阿尔法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欧空局、日本、加拿大等16个国家 联合研制、建造和使用。 (4)研制周期长 由于航天产业的技术规模大、复杂程度高、系统性强,加之航天技术具有探 索性特点,因此航天新产品新技术研制的时间较长。例如,前苏联的一架航天飞 行器花了10年时间。美国航空航天局花了半年时间才攻克航天飞机的防热技术 这一难关,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从1965年底开始论证到1970年4月发射成功历 时4年多时间。 (5)技术发展的开拓性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大气外层空间正成为人类开发的新领域。特别是在 21世纪,各国都将竞相开发外层空间。因此,航天技术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实 现人类的航天产业发展目标。3.2.2航天产业的经济特性航天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它在经济上的特性是: (1)用途的多重性 航天产业具有军用、民用和商用特性。军用航天主要是用来提高军事能力的 航天活动,如提高作战的指挥、控制与通讯的能力;研制和发射监视卫星与侦察 卫星;军用航天将提高国家威慑和防御能力。军用航天一般由政府投资,由军方 提出目标和要求,并由军方或政府部门运作和管理。民用航天是国家开展的航天 活动,主要提高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国家荣誉、经济水平以及国际地位,民 用航天以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包括对地观测、空间探索、载人 航天等。商用航天是以赢利为目的、独立的、非政府的航天活动。商用航天是市 场驱动下的航天活动,一般由企业集团投资,商用航天活动要受法律、国家安全、 公众安全等的约束。 (2)高投资,高风险性 航天产业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投入高。世界无论任何国家,发展航天产业 的主要投资是国家承担的。航天产业的人才投入,具有智力高度密集的特点,它 广泛集结了人类科学研究的先进成果,集中了领域广泛的高层次的专家。航天产16 第3章中国航天产业发展概述业的物资投入范围广泛,对新科学、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要求高,形成了航天 产业协作面广、技术要求先进的特点。它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广泛应用各种先进 科学技术,大量采用各种高性能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稀有气体及燃料,使用 高可靠、高精度和长寿命的电子元器件和仪器仪表,在研究、设计试制、生产、 发射等各环节中使用精密、大型、特殊设备,这些都决定了航天产业经济活动的 高投入性。(3)高效益航天产业作为一门高新技术产业,对军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领域 均有着重大的影响,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航天产业主要核心推动 力是航天技术的应用,航天技术的应用又可分为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二大类: 1.航天技术的直接应用 航天技术直接应用是指应用航天技术直接完成某种特定任务,并直接产生经 济、军事、科技、社会等效益的活动。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技术直接应用 的项目越来越多,主要有空间物理探测、空间天文观测、月球探测、行星探测、 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资源普查、空间试验与加工、 卫星救援和减灾、卫星气象观测、卫星海洋观测、卫星遥感考古、航天侦察和空 间作战等等。 2.航天技术的间接应用 航天技术间接应用是指航天技术能力和成果转用于军事部门和国民经济其 他行业、部门或技术领域;或航天技术带动,促进其他行业、部门或技术领域的 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并在其中产生效益的活动。航天技术是综合性高技术, 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能力和产生的技术成果可以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 其他许多方面和领域,促进它们的发展,并产生二次效益。可供转用和能够带动 的技术主要有:自动控制技术、遥测遥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气动技术、 微电子技术、雷达技术、真空技术、光电技术、低温技术、热控技术、推进技术、 化工技术、测试技术、生保技术、通信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技术、系统工程技术 等。航天技术的间接应用,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科技进步中,已经取得显著效益,并且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3中国航天产业发展历程中国航天产业始于1956年,经过50多年的创新发展,创造了以“两弹一星修 和载人航天为代表的辉煌成就,造就了一支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航天人才队伍, 培育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增 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航天产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 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令国人自豪、令世17 北京:厂业大学经济学坝:lj学位论文界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1)弹武器装备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有力地增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世 界和平的能力, 从1960年我国发射第一枚导弹,至t]1980年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运载 火箭,再到1999年新型远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50多年来,中国研制的战略战术 导弹武器系统,从近程到远程、洲际,从液体到固体,从陆上到水下,从固定发 射到机动发射,形成了完整配套的武器系列,奠定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2)运载火箭和卫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地带动了中国科技水平 的整体跃升 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到2007年6月1日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鑫诺三号’’通信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 100次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研制了十二种型号,实现了从常温推进到低 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载荷到发射载人飞 船的技术跨越,具各发射各种轨道的空间飞行器的能力,在可靠性、安全性、成 功率和入轨精度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表3.1 长征火箭主要发射任务list for Longi麓麟麓鬃 麓麟Table 3-1Main Mission LaunchMarchRockets1970年4月24日 1975年11月 1986年2月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丙 长征三号在滔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洒豪下犀蹙射中心成功凳射中国镌一瞒扳回式科学桔木试酪下屋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从 而结束中国租用外国卫星进行卫星通讯的历史1990年4月 1997年12月至1999 年6月 1999年11月20日长征三号 长征二号丙/SD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承揽的第一颗国际商务卫星―美国“弧洲一号一下犀.中国舷夭南此考入国际商业1】层宠射服备市场 先后六次一箭双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十二颗摩托罗拉铱星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神 舟”一号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箭双星,成功发射“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和中 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中华民 族千年飞天梦想成为现实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中国载人航天工 程顺利实现多人多天太空飞行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这是中国首长征二号F2002年5月长征四号2003年lO月15日长征二号F2005年10月12日长征二号F2007年5月长征三号乙次以火箭、卫星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商忡砸层暇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鑫诺三号”通信卫星,中国“长征”系 列运载火箭完成第一百次航天发射2007年6月1日长征三号甲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航天新闻li疆http://www.china-spacenews.com料统计整理 第3章中国航天产业发展溉述中国研制的各类卫星,实现了系列化、平台化发展。先后发射升空的70余颗 卫星,初步形成了广播通信、气象、地球资源、返回式遥感、导航定位、科学技 术试验、海洋卫星等7个系列。卫星的技术水平、应用水平以及长寿命、高可靠 性逐步达到国际水平。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现代小卫星和月球卫 星等关键技术已取得突破。 (3)载人航天技术进入世界前列,有力地增强了综合国力 载人航天工程是世界公认的高科技中极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是技术复杂、 规模庞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很高的航天系统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 年启动以来,先后攻克了飞船总体技术,制导、导航控制技术、飞船推进技术、 返回和再入技术,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运载火箭技术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 题,20余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 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2005年10月12日至17N, 神舟六号飞船实现了两人五天的太空飞行,标志着中国跨入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 的空间试验阶段,迈开了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的新步伐。载人航天飞行的圆 满成功,对于进一步提升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 大而深远的意义。 (4)航天技术应用不断达到新的水平,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自行研制的各类应用卫星,直接应用于广播电视、通信、气象预报、国 土普查、海洋观测、导航定位、防灾减灾、远程教育、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等诸 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大批航天技术转 移到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相关领域,促进了有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按照中央提出的高科技产业化方针,大力发展卫星通信、卫 星导航、卫星遥感应用、空间生物和育种、电子信息、软件、新能源、新材料、 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等航天科技应用产业,构建航天科技产业链,打造了一批知名 产品和品牌,发展了一批主业突出、具有影响力的上市公司,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3.4本章小结本章首先介绍了航天技术涉及三大领域: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 其次介绍了航天产业的技术特性和经济特性,指出航天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 的巨大带动作用,航天科技成果产生的创新量可以用“森林’’来形容,而其他产 业只是“几个树"或“几个大树”,再次强调了发展航天产业的重要性。本章最 后简介了中国航天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创新成果。19 第4章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航天产业竞争力分析第4章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航天产业竞争力分析4.1中国航天产业生产要素分析4.1.1资本实力资本实力是航天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航天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与新技 术的开发效益依赖于整个科学技术水平和国家的工业经济实力。航天产业项目的 高回报是以高风险和高投入为先决条件的。航天产业开发研制周期长、投资大, 投资额通常以亿元为计算单位。航天产业开发项目不像一般传统产业那样,当年 投资当年受益,而是经历一段时间滞后。因此在一个航天技术项目的整个研制和 应用周期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有巨额投入而无相应经济效益。可以看出, 维持航天科学技术研究的持续发展,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作为基本条件,才能 保证大量的前期投入。 世界各国都充分认识到发展航天产业,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对巩固国家的国 际地位,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国都不惜巨额投资,将航天产业作为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项目给以支持, 全世界累计投资已超过5000亿美元以上。近年来,各主要航天国家的航天经费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表4一l所示)。表4-11997-2003各主要航天国家的经费投入’单位:百万美元Table4-1 MajorCountry's Investment in Aerospace lndusWy’¨》\年份…锈澳。兮\美国 俄罗斯 欧盟 日本 印度199719981999o2000,j麓., ;,磊:200l2002.t…t一~一。_警h25972 826 4115 2173 290 25514 548 3400 2019 340,生.j::簋h’:锄。 m诼j,j/’jj镭ij. 28165 262 2967 2155 406 30604 408 3259 2180 449.,二二二t;?+。?7缓32780 395 3702 2257 50020哆秀26687 269 345l 1976 39027400 259 2945 2504 425资料来源: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受国家财力的限制,中国每年用于航天产业技术开发 的投入是十分有限的。用于航天产业技术开发的投资,无论是绝对额还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对比重,与其他航天大国相比都低于他们的水平(以2005年为例.O 如表4.2所示)。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航天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投入产出效益,只花少量 的费用就研制发展除国外需要几倍、甚至几十倍资金,才能研制发展的高端技术21 北京工业大学绎济学硕士学位论文产品。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财政能力有限,航天产业的融资渠道少、 社会资本参与不够,资本实力仍然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制约中国航天 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表4-2西方主要发达国家2005年政府航天经费预算 单位s亿美元.髟8j‘国豪/巍织‘4{参美囡。j搿孑Q黪慰篱旅 。蕊热照翳篝;i 织纛熟黪缫魏瓤389.00 358.7.oo 8.00 34.50 26.23 8.45 8.70 10.oo _4.70滋酸盛删0-32% O.13% 0.06% O.05%&俄罗斯 》,欧空局‘I8.70 38.0025.00害。日本‘?,1.。E’’罐 ,::.。,’要资料来源:林蔚然,许平{2005年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的政府预算'注:(D俄罗斯、欧空局、日本2005年预算按20004-12、2005.12月汇率折算得出 ②欧空局GDP由法、德、意=4-主要航天经费提供国GDP相加得出4.1.2人才资源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的一部分,他们具有特殊的专门的高质量、高素质的 特点,在劳动力这个总体内居于较高或最高层次。人才资源与资本和技术等一样 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来说,人才资源是航天产业竞争力 的重要生产要素。因此,在研究航天产业竞争力问题时,必须分析航天人才资源 状况。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在人才选拔与任用始终处在一个较高的水 平。2006年世界主要航天集团公司航天从业人员情况(见表4-3)。表413 2006年世界主要航天集团公司航天从业人员情况 World in鬣Aj篆鬟:袤:j:纛黝臻纛:篡基篡j;:茏纛:::黧 :旌主姒骥Z釜庞蠢 二燃≤履孱誉羲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波音公司 欧洲宇航防务集团 DISH(回声星公司) 雷锡恩公司 联合空间联盟12990 10640 6000 剐)00 43000Table 4-3 Leading Company's Employee Condition alloverthe2006l翎舢166000 110000 21000 80000 102700 1157700阿尔卡特航天公司 劳拉航天和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研究与生产中心约130000员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公司网站汇绢中国直接从事航天产业的主要有两家集团公司,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有员工10万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 程院院士32人,研究员144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4.2万余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公司共有员工12万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40%。 第4章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航天产业竞争力分析中国航天产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发展成长过程一直受到国家重 视。国家从高等院校优先挑选应届毕业生到航天工业部门工作,从地方选调了一 大批技术骨干和专家,充实到航天科研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工作,既有理论知识 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促进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 航天人才队伍具有以下主要优势: 1.航天人才队伍是一支以“两弹一星一精神武装起来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 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队伍。 2.航天人才队伍,是一支以高层次骨干人群为核心力量的队伍,拥有一批两院院 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以及一大批高级 管理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能人员。这是一批极其宝贵的高层次骨干 人才群体,是中国航天产业人才队伍的核心力量。 3.近些年,通过载人航天工程和嫦娥绕月工程两项大型项目的实施,涌现出一大批中青年航天科学ATJ-。这使得我国航天人才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增加了我国航天事业长远发展的动力。4.具有强大的高等院校作为后备支援力量。这些高等院校为航天产业人才需求 提供了丰富资源。特别注意到,具有航天特色的高等院校为航天产业可以培养大量航天专业毕业生(如表“)。表¨影、。^P、.:‘j’一i)’’一. j院校主要概况Table 4-4 Institutes overview in A日Dspace Fieldj+L÷’“‘’’=’’…二….‘々;::|||;序号琵貔%%锄。ji赫彩彪黝缴鸯誊毖毖酝级盛璐磊锄磊涵.镜 糍;锰乞咖{黝倒甏甄惑巍菇魏撼瀚纯霸斑糍≥黝z靠i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宇航学院校名。所属航天学院名称’’斑霞瓤酶&i端锄觏鸯搋兹兹斑翰涮豁藐乒积勘雅翰籀镌_勃蒯翻蕊蕊嵩蠛籀孙弱l1博士培养点4个,硕士培养点4个,博士导师15人。 博士培养点12个,硕士培养点12个,2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生导师64人。3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工程学院博士培养点12个,硕士培养点12个, 博士生导师11人。4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博士培养点7个,硕士培养点11个, 博士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生培养点8个,硕士生培养点9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员资料来源:北京空间信息研究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航天人才队伍存在以下问题:1.复合型人才培养不够,缺乏领军人物。2.人才引进难,现有人才队伍不稳定。航天工业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部分单 J匕京Tn人学妊济学坝L≠位Fi位经济效益不好,缺乏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的优势。同时.由于外资企业优厚的 待遇.吸引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对航天现有人才队伍中部分人 员产生吸引力,尤其是对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影响较大. 3.对人才资源的再开发投入少。由于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日 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大航天人才资源开发的投 入,加速提高人才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而中国航天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相对 次数少,问隔时间长。 4.人事制度改革缓慢,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还没有形成一套适 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完整的办法,影响到航天人才资源的开发效益。4.1.3技术水平航天技术水平分析比较可以从运载火箭、卫星技术、载人飞船、发射场和测 控网等方面进行研究。 4.1.3.1运载火箭 (1)中国运载火箭即发射服务业有以下优势 ①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地球轨道 到目前,我国独立自主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高、 中、低不同轨道的卫星(如图4.1所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地轨道是大运载能 力达N9 2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 1吨,入轨精度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能够承担国内外较大、中、小型有效载荷的发射任务,满足不同用户的 需求。■‘l△^Hj8一,■iiR。dnU¨Ⅲw¨,S¨出^■UⅢⅢ¨¨H*■廿日^u i强■冒阻¨爿¨㈡u¨R8№“.jH-i¨凸咖《《∽ UMli∽05%。.=『¨iugM0油㈣Y¨i u£∞v8∞一。,蛐稠㈣,0强隅~0濑∞图4_l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现役型号Figure4-1c岍吼t1,pes鲥龆forLaagMai℃hRockets ②截止到2007年7月已经进行了101次发射,将近90个航天器送入地球轨 道,发射成功率为94 ③打破了欧美垄断,进入了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已经进行了24次 第4章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航天产业竞争力分析对外商业发射和5次搭载发射服务。④经济性好,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为例.长征3号B发射费用约为1.4万美元俭斤。再以中等高度地球轨道、接近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为例:长征2号C/SD的发射费用约为1.6万美元/公斤,这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均属有竞 争力的价格。 ⑤新一代运载火箭按照“通用化、组合化、系列化、绿色化一的设计思想研 制,这样可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可靠性。目前,用于新型火箭 的1200千牛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0千牛氢/氧发动机已经取得技术突破,综合性 能指标与国际先进运载火箭水平相当,可以完成各种轨道、各类航天器的发射任 务,可以满足未来20至30年内航天发展需求。 中国航天运载技术的巨大进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卫星技术及卫星应用技术 的发展,带动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同时对扩大中国航天领域对外合作,增强中国的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2)国外运载火箭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外新型运载火箭的发展,已完全突破了第一代运载火箭在导弹武器基础上 发展所带来的限制。从设计开始就考虑民用与商用目标,并且以可靠性、安全性、 经济性等作为主要的设计原则。新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不是在原有的型号上作改 进,而是采用新技术,形成与过去型号完全不同的大型火箭,运载能力成倍地提 高。美国、欧洲、日本和俄罗斯等国的大型运载火箭的芯级均采用氢/氧发动机 或液氧/煤油发动机。国际上主流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已超过20吨,地 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5--一7吨,下一步这一目标将瞄向10吨级,而且这些运载火箭都按多用途设计,可以适应不同轨道的发射任务(表耷5所示)。表4-5 GTo商业火箭的运载能力Table 4-5 Carrier Capacity for CmTcnt GTO Commercial Rokets∞≯。;|_?.《’,。‘{城酝:<1800l‘g。,阿里安5双星 安加拉1.2 H-2A双星 长征3A1800--4100kg7.410(k-5400kgj+。,阿里安5G双星 安加拉5A 宇宙神2A/2AS 宇宙神3A/3B 宇宙神5 德尔它3 德尔它4MH.2A202阿里安5系列 安加拉5A 宇宙神3A,3B 宇宙神5(401,501) 德尔它4M+(5.2)H.2A2022/2024,,。。j‘’ji二,>S400l【g o争t。j犯篇 阿里安5系列(5G,5V,5ESC.~1E1) 安加拉5A 宇宙神5(521,531,541,551, 重型) 德尔它4M+(4.2,5.4,重型)H-2A212长征3长征3B 天顶3SL 质子M(GEo3000kg)长征3A 长征3C质子K(GEo2100kg) 资料米源:中国航天发射业开拓国际市场对策分析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十学位论文4.1.3.2卫星技术 人造卫星是当代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的航天器.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 富,使人类在获取传输和加工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产生了质的飞跃。 “十五一以来,中国卫星产业系列得到扩展,技术有所创新。目前已经发展 形成了7个卫星系列。研制和发射的卫星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各种应用卫星初步 投入业务运行,其中风云1号和风云2号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业务 气象卫星系列。 近几年,重点突破了地球静止轨道大型通信卫星平台技术,有效载荷重量达 到600"800公斤,输出功率达到8000"-'10000瓦,设计寿命15年。同时还开展了 海洋l号B、鑫诺2号、风云2号D、风云3号、环境卫星星座、实践8号和资源l 号02B、嫦娥1号等卫星和探测器的研制,一批新型高性能有效载荷研制成功, 突破了微波探测、多光谱、高光谱和科学探测等新型有效载荷技术,在新型遥感 卫星平台技术领域也取得长足发展。 4.133卫星应用 (1)国内卫星应用 近些年来,我国卫星应用领域逐步扩展,卫星应用的规模和深度逐步增大。 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 文化、教育和国防建设等领域,成为众多部门、行业开展业务工作不可或缺的手 段,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卫星通信与广播 截至“十五一末,卫星通信与广播服务的卫星资源主要有亚洲1/2/3S/4号、 亚太1/1A/2R、中卫l号和鑫诺l号卫星等。它们覆盖了中国本土及周边国家 以及亚太地区和非洲等部分地区。卫星电视和音频广播全国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4.18%和92.92%。卫星移动通信目前已建成和开通了国际移动卫星北京岸站,开通了约400"-" 500个国际移动卫星A型站、M型站和最新一代移动数字多媒体海事信息通信系 广播领域先进行列。 2.卫星遥感 截至2005年底,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已接收存档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0I/02星获取的80余万景数据。经过6年的努力,资源卫星数据质量得到了较大 改善,数据定量化应用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数据分发服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资源卫星的国内用户已达到200多家,数据正在逐步进入各行业遥感业务运行系 统,并在全国生态环境调查、土地资源大调查、海岸带资源调查等国家重大工程26统_F岸站,中国移动卫星用户数已达6900多户,跨入了国际移动卫星通信 第4章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航天产业竞争力分析及自然灾害管理中得到应用。 2002年5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海洋水色卫星,实现了我国海洋卫星零 的突破,推动了海洋立体监测体系的建设。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在政府部门、科研 院所/校、军事部门的100多个单位得到应用,在赤潮监测、海冰监测及海洋资 源的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气象卫星已形成稳定的业务运行服务,风云1/2号卫星已纳入世界气象组织业务观测系统,数据免费公开,为全球气象和环境监测用户服务。 3.卫星导航在卫星导航应用发展领域,北斗4号导航卫星已经成功发射,“北斗”系统 已建成民用运营中心。卫星导航应用市场规模以接近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 长,2000年市场销售总额为20亿元,导航设备总销量近15万套。2003年市场 总量为39.5亿元左右,其中至少有50%左右的市场份额是运营服务、软件、系 统集成等增值服务。2005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市场规模已增长到120亿元。(2)国外卫星应用 1.卫星通信国外卫星通信提供有关信息传递的业务已达100多项,主要包括卫星固定通 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电视直播/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卫星互联网接入四大市场。其中固定卫星通信市场已经成熟,卫星电视直播发展势头良好,互联网宽带接入正在蓬勃发展,并具有广阔市场的新兴业务。 据欧洲咨询公司的调查分析。预计到2009年期间,全世界将发射200多颗 商用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卫星通信运营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将带动卫星通信地面设备市场。2.卫星导航应用 国外导航定位系统有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 “伽利略"计划中的欧洲卫星导航系统GNSS.2预计将在2008年投入运行。 GPS的民用普及化,带来了导航卫星系统应用领域的三个转变:一是从以军用为主转交为军民两用乃至民用为主在美国军品和民品的GPS销量比为1:20;二是从个别部门个别场合应用转变为国民经济众多部门乃至人们日常生活、工 作、学习和娱乐;三是由只是在少数发达国家形成产业化发展势头转变为国际性 产业。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当前GPS应用市场最红火的是车辆导航、消 费产品的跟踪监控。尤其是车辆导航所占份额最多,车载导航产品已经进入了产 业化阶段。导航定位产品与个人消费产品,如蜂窝手机的相互融合已经出现许多新的商机。3.卫星遥感应用现状 卫星遥感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和国土测绘、海洋和灾害监测。卫星遥感已经 北京T业大学经济学硕十学位论文形成了一定应用规模。据联合国的预测,全球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产值每年可 达40-50亿美元。卫星遥感市场的发展成为继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后的第三大应 用领域,并开始进入产业化轨道。 4.空间环境应用 空间环境主要是指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强辐射、超高真空环境和高太阳能对 空间资源的研究。美国和前苏联涉及微重力的各个领域,西欧和日本更侧重于材 料科学、生物及生命科学的研究。在空间生物技术方面,美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 成就。 在空间材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认识到空间环境对发展经济、增强国防 势力的重要性。空间微重力、超高真空、超洁净环境为制备高品质电子材料创造 了地面上无可比拟的条件。美、苏多年前就开始了空间制备半导体晶体大面积金 刚石薄膜等工作,所制备的晶体的缺陷数量远远少于地面上的同类产品。美国在 空间环境预报与服务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4.1.3.4载人航天 2003年10月神舟5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 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国家,我国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突破。2005年又取得了 神舟6号多人多天在轨飞行成功,完成了我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大大提升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大系统集成能力。在进行载人飞行 的同时,执行了对地观测试验任务,为我国空间信息获取提供了新的观测试验平厶I=lo4.1.3.5发射和测控系统 中国已建成了3个卫星发射中心,它们是主要用于发射低轨道卫星的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用于发射地球静 止轨道卫星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海南文昌建设新一代发射中心的筹备工作也 已经开始。 中国依靠自己力量建设起来的酒泉、西昌、太原三个卫星发射中心,已成为 世界知名的现代化航天发射场。以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 远洋航天测量船队组成的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能力测控技 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4.2中国航天产业需求条件分析需求条件是提升航天产业竞争力要素之一,研究航天产业竞争力时,必须对 需求条件进行分析比较。 第4章基于钻年i模型的中国航天产业竞争力分析4.2.1国内需求条件国内需求条件主要分成行业需求和国防需求。(1)行业需求卫星通信。为解决中国行政村及边远地区的通信难题,需要新增大量卫星通 信线路。目前Intemet的卫星接入方式已成为国际热点,利用通信卫星进行联网 比通过地面电缆线接入服务器的速率具有明显优势。其市场潜力巨大,VSAT卫 星通信将成为中国金融、海关、经贸、股票证券交易、航空、铁路、旅游、商业 零售网等行业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手段。此外,随着中国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 飞速发展,到2010年,对Ka频段宽带、高速、多媒体卫星通信业务将会有更大的需求。卫星数字电视直播和卫星数字音频广播。中国拥有比美国、欧洲或日本高 lO倍以上的市场潜力,卫星电视接收机用户可达上亿个,卫星数字收音机用户 也会超过l亿个。如果这两项业务能在中国得到发展,将会成为2l世纪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卫星导航定位应用需求。卫星导航定位在军民两个领域均具有无限广阔的应 用需求,根据近几年应用开发GPS技术的现状。预计在2010年前后,中国国民 经济各部门将会在民用航空、海上和内河航运以及陆地导航、特种车辆、监视和 导引系统、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火车防撞系统等应用领域对GPS技术提出紧迫 而广泛的需求。 ,卫星遥感应用需求。卫星遥感可分为卫星资源与环境遥感、卫星海洋遥感、 卫星气象遥感和卫星减灾防灾遥感等四大领域。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技术支撑,中国地质矿产、测绘制图和铁路等10多个行业已将卫星遥感列入必 备工作程序或设计规范中,建立与中国遥感卫星相适应的地面应用系统,对中国 卫星减灾防灾和环境监测及周边地区的陆地、海洋和大气等进行立体覆盖,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有重要作用。空间科学和实验需求。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项目为背景, 以未来载人空间站先期技术试验需求为补充。开展一系列的微重力科学试验,包 括生物工程试验(含农作物种子试验)、材料加工试验(含晶体生长)、微重力流 体力学试验等。开展以近地(含近月)空间为主的空间环境探测,重点进行近地 太阳风和行星际磁场的观测。 对卫星和运载的需求。根据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及空间科学和实验需求及运载技术发展等特点,今后的十年间国内外卫星市场对大型运载火 箭和小型运载火箭的需求将会增加。而且要求运载火箭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满足不同轨道高度及多星发射的需要,并且为适应保护环境要求,运载火箭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学硕1:学位论文(2)国防需求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多权化趋势持续发展。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各种 不同类型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 与稳定的主要根源。一场以发展高技术武器为先导的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正在世 界范围内兴起.对战争形态、战场环境、作战手段、指挥方法等各个方面将产生 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安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 统一也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中央军委制定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明确 指出,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要从应付一般条件下的战争转到打赢现代技 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因此根据未来战争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 特点,下大力气发展军事高新技术,重点研制最迫切需要的武器装备,尽快拥有 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制敌手段。与此同时,根据对台军事斗争的需要也迫切需要加 快先进军事装备的研制,这一切都将大大促进军事航天的发展。4.2.2国外需求条件分析国外需求条件,重点可以从卫星应用、商业发射以及军事需求三个方面 进行分析。 4.2.2.1卫星应用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最早进入商业化的卫星应用领域。最近几年,随着国 际政治局势趋于缓和。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卫星 通信的产业化、商业化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全世界卫星通信产业已进 入了一个新的扩张时期。目前全球卫星通信产业的年产值已超过250亿美元。 卫星遥感。当前,世界卫星遥感市场已具相当规模。据美国商业部估算,全 世界卫星遥感市场2005年的销售额(不包括空间部分)约为16亿美元,而卫星 图像市场上的两家主要公司,地球观测卫星公司和斯波特图像公司以及一些地区 性公司在2006年的直接销售额总和约为3.87亿美元。但是卫星遥感市场目前仍 然处在发展阶段,各国的商业遥感系统的收益仅能维持地面系统的运营费并略有 盈余。近期内还不能达到承担卫星系统及其后继系统的研制费用,仍需要政府的 大量补贴。 卫星导航。卫星导航市场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业务类型来说都非常巨大。据有 关机构估计在未来20年间,欧洲卫星导航用户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80亿欧 元。业务市场可达1120亿欧元,由伽利略计划带来的欧洲卫星导航设备出口市 场估计约有700亿欧元。因此,欧洲工业界可从卫星导航领域获得的市场规模共 约2700亿欧元。在未来数十年内市场仍会有显著的持续增长,从而使欧洲工业界 能在最富活力的高技术市场之一参与国际竞争,进行成功的运作。近几年来,在 导航领域产生了许多新的市场增长点。卫星导航市场的重点已从民用航空和海事30 第4章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航天产业竞争力分析业务这样的传统应用领域转向公路交通应用,超过77%的市场份额集中在公路交 通部分。民航应用估计大约只占1%,海事及铁路应用还不到1%,但由伽利略。计划提供的业务将增加三者的份额。’国际商业发射。商业发射市场是航天技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主要市场之 一,它包括运载火箭和卫星两大产品。据预测,到2010年,在大中型卫星和运 载火箭研制上的商业投资将达到500"--'600亿美元。4.3中国航天产业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分析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个国家某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因 素之一是该国该产业的上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上游产业及其相关 产业又称之为相关支持性产业。在分析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时,也需要对影响航 天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支持性产业作一些分析比较。航天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又是 综合性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航天产业是一门高度综合性产业,集中了当代科 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航天产业中的运载火箭、卫星、载人飞船的设计、制造、测 试、发射和生产等一系列环节,都涉及到相关技术基础和相关产业。尤其是卫星 应用产业的发展更取决于教育、农业、金融业、信息产业等的发展程度。航天产 业竞争力涉及的相关支持性产业门类多,无法全部分析比较,可以就以下几个方面作些分析比较。4.3.1制造业。制造业是航天产业的基础。没有先进的制造工艺及先进的制造设备,难以提 高航天产品的质量。中国的制造技术、制造能力总体上还处于与高水平设计能力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①先进制造设备如精密加工、数控机床、焊接检测设备数量少,而且大部分依赖从国外进口。②批量生产能力差,适合于少量加工制造。产品研制周期长、成本高。 ③制造技术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水平低,美国以及世界各发达国家十分 重视先进制造技术。美国以其制造业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带动了整个 工业经济的发展。美国的制造业极为发达,近几年中国加大了军工技术改造的力 度,逐步改造了传统制造业,进一步促进了航天产业的加速发展。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是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是航天装备现代化不可 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武器装备研制水平的重要标 志。目前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产品需求的扩展,超精密加工技术已扩展到采用特种加工和微细加工手段的范围。作为关键工艺技术,超精密加工和微纳米加工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主要包 括以下内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构件的切削,微米到纳米级的超精密镜面加工技3l 北京.T业人学经济学硕I:学位论文术,微型机构加工技术,微机械加工技术。微机械的应用在航天领域是一个重要 的发展方向,已成为美国科研重点之一,美国已成功地发射了纳米卫星,它会使 产品的体积成数量级地减小,可靠性大大提高,研制成本大为下降。 总体上来讲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4.3.2信息产业在航天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产业与先进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以及新 型动力技术等一系列高技术一样将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信息技术是对航天影响最深刻的技术领域之一。它全方位地贯穿于航 天科技的发展之中,未来的航天器是信息化的航天器、智能化的航天器。随着信 息技术和智能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模拟人脑认知、思维过程的新概念计算机将 有可能问世。这类计算机一旦装备航天器,将使航天器实现质的飞跃,今后光计 算机将在超并行计算机和人脑型计算机的发展中大有用武之地。这些技术都将大 大加快航天技术发展的步伐。 无处不有的计算机,无处不联的网络,将使信息网络遍布整个地球和外层空 间。新的导航软件和其他智能软件媒介,可提供更强大的信息过滤和获取功能。 不久的将来,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庞大的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同时,先 进的航天控制技术已成为十分重要的关键技术。近十年来,美国等航天大国在先 进的航天控制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美国空军2025年计划和美国航 宇局“新盛世"计划均把智能自主技术放在首位。“新盛世一计划的目标之一是 研制自主航天器,旨在使航天器智能自主地完成导航、数据处理故障判别和重构 工作,从而减少对地面测控系统的依赖。4.3.3新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已逐渐成为当代航天先进材料技术发展的主体。近年来获 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在军事和民用诸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支撑 先进航天武器装备和新型航天器发展的先导技术、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2l世 纪材料技术的发展重点将向具有功能化、复合化、智能化、微型化及与环境相协 调化特征的方向发展。 在有关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规划中,发达国家均把材料技术定为具有最高 优选权的技术领域之一。美国国防部在制定面向2l世纪的国防科学技术战略规 划体系中,就把材料技术、信息技术、探测器技术和经济可承受性定为具有最高 优选权的4个领域而给予高度重视,并连续多年将复合材料技术列为最优先发展 的关键技术之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在一些关键材料工艺技术上已获得较大突破。并达到了与先进国家较为32 第4章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航天产业竞争力分析接近的水平.但是由于一直是在为解决型号的有无服务,“仿制一和“跟踪一在 复合材料研制和应用研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整体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与国外 总体差距约lO余年。目前,中国卫星结构质量约占卫星总质量的106,6。如果高 模轻质结构复合材料工艺技术得到进一步突破,有望使这一比例下降到7%以下。4.4中国航天产业企业战略、管理结构和竞争态势分析提升航天产业竞争力要素之一是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和竞争状态。在研究中 国航天产业竞争力时,有必要对国内外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和竞争状态进行分析比较。1999年3月1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 革方案,决定组建新的国防科工委。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改组为中国航天科技集 团公司和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1999年7月1日,军工十大集团召开成立大 会,航天工业总公司改组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后 改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原中国航天总公司所属单位分别划归两个集团公司 管理。国防科工委作为国务院一个部门,代表政府行使对航天产业的规划,实施 对两大航天集团公司的行业管理。作为内设机构的国家航天局,代表国家开展国 际航天合作与交流活动,加强了政府部门对中国航天行业管理,使空间技术、空 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首次统一在中国航天的范畴当中,通过制定行业规划、 行业政策、行业标准、拟定行业法规实施行业监督、促进了中国民用航天事业有 序、有效、健康地发展。4.4.1中国航天主要企业(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的部 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国有特大型独资企业,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 构,由国务院直接管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5个大型研究院,2个大型 科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