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 55巡航导弹弹都属于战术级别的导弹武器吗?

您的位置:
反航母革命?中国2千公里反舰巡航导弹战术
发贴人:211.80.88.*发贴时间:【】[]
&& ()&& ()  侦察导弹引领2千公里反舰巡航导弹  前述: 前些天根据航天部门发展新型侦察型弹道导弹的公开报道,国外专家推断已经发展出“侦察型弹道导弹+攻击型弹道导弹”组合拳。&& ()&& ()&& ()&& ()&& ()&& ()&& ()&& ()&& ()&& ()&& () 并称其为反航母作战的革命因为这种侦察型弹道导弹可被视为一次性低成本卫星,战时可以对敌方航母及大型队形成连续跟踪定位及弹道引导; 见此我附上了5年前的一篇与此相似的作品《侦察弹+攻击弹:确保中程/洲际导弹精准狙杀航母》 其实我当时基于这种技术构想还有几个版本引而未发,这其中就包括《侦察弹道导弹+远程巡航导弹:猎杀敌航母》  所谓“侦察型弹道导弹+远程巡航导弹”反舰模式在原理上与“侦察型弹道导弹+攻击型弹道导弹”反舰作战是相同的:即首先以侦察型弹道导弹投放主/被动雷达系统对敌舰进行连续精确定位,在此基础上远程巡航导弹的攻击座标实施精准修正,直至巡航导弹自主击中敌舰在这种新型打击模式中:远程导弹是利剑,而侦察型弹道导弹/火箭则是眼睛从某种意义上说眼睛比利剑更得要--因为现在无论是弹道导弹还是巡航导弹都能轻易打到几千公里之外,但是为什么打击军舰这类目标却比较困难呢?关键原因就是这类目标是以20-30海里不断移动的!你在卫星或远程飞机首次发现目标后发射导弹,导弹在半小时后到达预定点时则敌舰已跑出15海里,在2-3个小时后到达则军舰已跑出最初预定点60-90海里(约120-160公里)特别是巡航导弹因为采用亚音速飞行,从接到指令到准备再到接近目标区时间就更长,敌舰跑出预定点就更远了  所以对于远程反舰导弹、特别是对飞行时间漫长的亚音速巡航导弹而言,保持对目标位置的持续更新是确保击中的关键性因素  对敌舰进行精确定位的方式有很多,但在战时能对强敌实施连续定位的手段则不是很多:就卫星而言必需要建立大量的星座才能实现,而且美国现在反卫星的能力也日益成熟;远程有人/无人飞机、侦察舰艇,潜艇战时对敌舰进行定位也是可以的,但是在敌方严密的保护下实现几个小时连续定位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而侦察型弹道导弹/火箭优点则在于突防性和连续性强:只要敌舰的首轮位置暴露后,即可通过间歇性发射对敌舰形成连续锁定无论敌方的防卫力量有多强,都不可能阻止这种侦察,这是别的侦察系统所难以具备的优点  在完成对敌舰的远程连续定位后,即可动用远程反舰巡航导弹实施攻击目前发展远程反舰巡航导弹已成为各国海军的一个趋势比如美国海军就在招标发展射程“一千公里级”反舰导弹它有二个备选方案:其一是发展全新的隐形反舰巡航导弹LRASM,射程约500海里(750公里);另一个选择则是对现有的战斧IV巡航导弹进行改装,使之在保持对地攻击能力的基础上直接攻击舰艇  也可以借签这二种模式:  1)直接对现役的长剑10、空地20等远程巡航导弹进行改良,使之在保有对地攻击能力的同时具备对2000公里外的移动舰艇实施打击的能力这种方案的技术要求就是对敌舰的位置、特别是巡航导弹即将命中阶断的敌舰位置实施精准定位如果使用侦察型弹道导弹,则完全具备这种定位能力及数据传输能力  2)发展专用型远程反舰巡航导弹主要是以全天候雷达导引头替代红外导弹头,并提升导弹的隐形能力,使之达到与美国LRASM隐形反舰导弹相当的水平这种新型远程反舰巡航导弹再结合弹道式侦察导弹的导引,更易于实现对超远距目标的有效打击  在实战中,还可以将“侦察型弹道导弹+反舰巡航导弹”攻击模式与“侦察型弹道导弹+攻击型弹道导弹”攻击模式混用,从而形成“侦察型弹道导弹+攻击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的远程混合反舰模式:即首先以侦察型弹道导弹确定敌舰并连续,之后再发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实施联合打击这种打击方式既能发挥弹道导弹的高突防性,同时又能发挥巡航导弹低成本大数量优势,可对敌方大型形成更有效的歼灭  下面就以想定“闪击日本”的战例来演示“侦察型弹道导弹+弹道导弹+远程反舰巡航导弹”的攻击过程及威力  2019年,中日发生冲突日本调集四支“十十”倾巢而出日军的部署是:二支部署于东京外海,对日本首都形成拱卫之势;二支依托第一岛链部署于冲绳以东,伺机对实施封锁和偷袭  面对日本的挑衅,海军下定作战决心:全歼日本,彻底剥夺日本的海上能力  T0时,分别从东北和华东分别向4支日本所在区域发射了多枚侦察型弹道导弹  T3分钟,12枚弹道式反舰导弹导弹发射,它们的目标是四支“十十”的核心--4舰直升机母舰为每艘日本直升机航母装备了3枚反舰弹道导弹  T5分钟,日本发现了的弹道导弹攻击,开始作疏散型紧急机动  T12分钟:多枚侦察型弹道导弹飞到日本上空弹头投放的主动被雷达很快在四处逃散的舰艇中找出了4艘日本直升机航母,并对其位置进行了精确锁定  T13分钟:12枚攻击型弹道导弹接到了目标的最新座标位置,并且实施变轨扑向各自的目标  T14分钟:攻击型弹道导弹突入大气层,穿越黑障区;  T15分钟--T16分钟:攻击型弹道导弹打开雷达/红外导弹头,在侦察弹道导弹3分钟前精确指引的区域发现了目标,在巨大的爆炸声4艘日本直升机航母被击沉  T20-T40分钟,120枚射程达2500公里的“长剑”巡航导弹发射,它们的目标是那些在海上奔逃的日本驱护舰及补给舰中小型舰艇给每艘日本舰艇准备了3枚“长剑”巡航导弹  T60分钟:向4支日本再次发射8枚侦察型弹道其目的是:对日本存活的各舰艇实施再定位;对飞行过程中的反舰导弹进行问询,以便对因故障或拦截失踪的导弹实施补充发射  T90分钟:向4支日本再次发射8枚侦察型弹道导弹其目的是:对日本再次定位;与飞行中的巡航导弹再次中继联系,将日本各舰的最新座标输送给各导弹  T100分钟,向位于冲绳以东的二支日本再次发射侦察型弹道导弹其目的为在T120分钟抵达攻击阵位的巡航导弹再次确定目标的位置,并对巡航导弹实施数据中继引导  T115分钟:集群发射的巡航导弹抵达二支日本附近,接收侦察型弹道导弹最后提供的目标位置数据,与后方指挥系统进行最后的数据交换  T120-125分钟:巡航导弹集群利用自身的雷达及红外投备发现日舰,并实施致命的冲刺,在起伏的爆炸与烟火中日舰中弹纷纷沉没  T150分钟,向东京附近的二支日本再次发射侦察型弹道导弹目的是对日舰再次定位,并对飞行中的巡航导弹进行问询  T160-165分钟:再次对东京附近的日本发射多枚侦察型弹道导弹,为在T180分钟实施攻击的巡航导弹进行最后的位置确定,并准备进行导引中继  T180分钟:侦察型弹道导弹抵达日本上空实施最后的侦察,并将相关目标数据分配给各攻击巡航导弹集群抵达的巡航导弹对日本发动了饱和攻击,几分钟后海面上出了烟火和漂移的日本水兵,海上已无一艘日本舰艇  从第一枚侦察型导道导弹升空,到最后一枚巡航导弹击中目标,短短的3个小时日本就已全军覆没  由此假定的战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侦察型弹道导弹的侦察及数据中继能力是强大的且无可取代的能在短时内突破敌方的种种拦截和反制,对高威胁地区实施连续的侦察只有侦察型弹道导弹才能做到而且它可以在传统卫星被消灭被干扰或者未到达的情况下为导弹提供数据中继  2)在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弹道反舰导弹与巡航反舰导弹组合使用可对敌远方构成更效的杀伤弹道式反舰导弹突防能力强但是成本高,适合对敌方航母、二栖舰等大型核心目标形成快速杀伤但是要用弹道导弹去攻击敌方大量的驱护舰却是不现实的;巡航导弹的优点就是成本低、数量大且战斗部重量足,适合对敌方大规模的实施攻击  综上所述:“侦察型弹道导弹+反舰巡航导弹”、“侦察型弹道导弹+攻击型弹道导弹”将可能极大地改写海战的传统思维对于这样的后起海洋大国更有可能起到跨越型助推作用 洪超飞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反航母革命?中国2千公里反舰巡航导弹战术》&&&& 地址: .cn/Article/201508/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您的位置: &
战术弹道导弹对比巡航导弹
优质期刊推荐您好!您的登录名为, 您已经成功登陆金桥论坛!
当前位置:--军事天地- 正文
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弹道巡航导弹,eve鱼雷和巡航导弹,洲际导弹和巡航导弹,巡航导弹核潜艇,巡航导弹,长剑20巡航导弹,长剑 10巡航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超音速巡航导弹,中国巡航导弹单位航程的耗油量最少。其飞行弹道通常由起飞爬升段、巡航(水平飞行)段和俯冲段组... 不可改变,其后的航向由弹道学法则支配。为了覆盖广大的距离美国雷西恩公司展出了其最新改进型“战斧”Block4常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该型导弹射程3000千米,命中精度CEP达到3米~5米,这比目前世界上最觉得最大的区别还是在成本精度,移动目标和载体。如果这几年MD打出去的巡航导弹全换成弹道导弹,那估计MD更打不了几次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弹道导弹毕竟比不了巡在谈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时,尹卓表示,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飞行的弹道不一样。这两种导弹在执行任务上也有区别,尹卓表示,弹道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最大区别在于飞行方式。弹道导弹除一小段在大气层中做有动力飞行并实施制导外,其余时间均沿着只受地球重力作用的椭圆弹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的区别(图片) *需二维码识别软件支持。什么是二维码?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复制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复制 支持嵌入FLASH地址什么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按作战使用来分,导弹一般分为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两种,按飞行方式,一般分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什么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弹道导弹是指在现在世界主要大国装备的弹道导弹一般都是可以在飞行过程中进行分出许多弹头的,其中有些是假的弹头,这样就可以避免被象美国 TMD或NMD,的击毁,而巡航导弹,则是一般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最大区别在于飞行方式。弹道导弹除一小段在大气层中做有动力飞行并实施制导外,其余时间均沿着只受地球重力作用的椭圆弹这个应该分两方面来说。弹道导弹主要用途是威慑,或是高速远程打击。好处是可以在离目标很远的地方对敌国做深入打击。而且速度极快,正因为速度快,所以相对来说比较东风26与21有什么区别东风风行x3与x5区别,东风景逸x5和xv区别,东风景逸x3和x5区别,东风菱智v3和m3区别,东风风神和风行区别,广本和东风本田区别,东风风度与奇骏区别,东风5b和东风41区别,东风景逸xl和lv区别,广汽和东风的区别26d是战术核弹,应该是21d的升级版,打航母舰队群的。 cao31590 控球大师 11 一个专业打航母,一个地面能打航母也能打,但打航母不专业,射程是前一个2倍但被拦截率比另一个他们对中国反舰弹道导弹发展总结如下:1996年:DF21A获得了最初的战力,中国二炮部队... 识别、拦截,它分为有意机动和无意机动。包括跳跃弹道、所谓的“航母杀手”究竟是什么东西?可能大家都会觉得弹道导弹对航母是一个很致命... 东风-21B又称为东风-21乙弹,请注意其弹头与21D明显不同。美国对中国反舰弹道导弹具有公路和简易道路通行能力。
80年代末期,北京曾经下令加快东风-25弹道导弹整... 年这种导弹突然进入现役。
ノ 荬溏淉仂. 2008-0参考消息网3月21日报道外媒称, 3月初,西方媒体上再次出现有关中国新型中程弹道导弹... 东风-26C导弹系统是安装在轮式底盘上的。还有消息称,它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上,国产DF21和DF26两型导弹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反卫星武器现在不是什么神密的东西,而且美国的反卫星能笔者我为今天的胜利日阅兵,做足了功课和准备。每一个方阵是什么,都列了对比表... 东风21D反舰弹道弹道就已经够美国受的了,结果…竟然还有射根据现有资料,东风-26C中程弹道导弹装备了固体燃料发动机。新导弹可以补充二炮部队的现有装备。东风一 26C的射程超过东风-3,自行发射装置使东风-21D”中近程弹道导弹、“长剑-10A”巡航导弹,核常兼备的“东风-26”远程弹道... “东风-21”系列导弹衍生出多个型号,不同型号的性能差异中国的东风21丁和东风26是捷克罗宾逊式武器(可能是这个名字,我记不太清楚了,抱歉)—... 航母一路散箔条过来?留记号啊?上次那个什么隐身飞机一出基地就被发现了,被我直升机但是,9月底的旅行,已然失去了很多价值,在目前形势下实际上也不可能有什么实际价值了... 我在昨天发的拙文中就指出过,东风-21D导弹和东风-26导
发表我的评论
版权所有:&&辽B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浅析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_网易新闻
浅析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美国3艘巡航导弹核潜艇近日在中国周边同时亮相。这款由俄亥俄级改装而来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可携带154枚战斧巡航导弹和64名特战队员、及2艘微型潜艇。美军利用该艇可进行特种部队渗透和对战术战斧导弹的远程遥控,形成了一种针对弹道导弹发射车的全新“砍首”战术。
日,美国密歇根号巡航导弹核潜艇突然现身韩国釜山海军基地。图中红圈处为“封闭式蛙人掩蔽器”,该型艇可携带66名蛙人。
近日美国三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在中国周边同时部署,“SSGN-726 俄亥俄号”、“SSGN-727 密歇根号”和“SSGN-728 佛罗里达号”分别现身韩国釜山、菲律宾苏比克和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基地。有外国军事专家声称,此举展示了美国军事实力,意在震慑中国。
美国国会“外行指导内行”的产物
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美国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美国海军共装备了18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但随着1993年START II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签订,美国将不得不削减四艘弹道导弹核潜艇,1994年克林顿政府的核态势评估中提出了巡航导弹核潜艇的设想。因此同时,尽管20世纪90年代武库舰计划在海军或明或暗的阻挠下寿终正寝,但美国国会始终对于类似的概念十分感兴趣。如同所有外行领导内行的机构,美国国会执著于“转型”的概念,把符合他们空想的概念塞给海军,巡航导弹核潜艇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这个概念,美国海军最初是诚惶诚恐的,巡航导弹核潜艇上投入大量资源,肯定会影响到现有平台的采购。潜艇部队的军官担心自己的海狼和将来的弗吉尼亚会打折扣,水面舰队的军官也不喜欢这个现有作战系统之外用途不明的装备。随着Sea Power 21方针的发布,以及9·11后反恐战争对特种部队和巡航导弹打击的需要,巡航导弹核潜艇变得热门起来。同样重要的,美国海军认识到国会的外行领导们只是热衷于他们“转型”的空谈,并没有借此削减现有作战平台的意图。相反的,美国海军以发展巡航导弹核潜艇的名义,为一系列的无人作战平台申请到了预算。尽管这不是美国国会的本意,但是在美国海军的“战略欺骗”下,他们相信这些增加的研发预算是为了实现他们的意愿。双发各取所需,于是2002年开始早期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改装为巡航导弹核潜艇的工作正式开始,根据递交国会的报告,4艘潜艇改装费用为40亿美元。
新的巡航导弹核潜艇拥有22个单元的发射装置,每个单元可携带7枚战斧,整艘艇总共可以携带154枚战斧巡航导弹。
可搭载154枚战斧巡航导弹和66名特战队员
新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在设计上没有太多改变,主要的改进是将原来的24单元三叉戟II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装置替换。其中22单元发射装置分别替换为7单元的战斧导弹发射装置,总计携带154枚战斧导弹;剩余2个单元用于投放特种部队(SOF),改装后的潜艇将配置66名特种部队队员。为了配合特种部队的活动,潜艇还将携带先进海豹输送系统(ASDS)和干甲板输送舱(DDS)。作为当今美国海基核力量唯一的平台,俄亥俄级核潜艇在性能上很出色。尽管它是全长170.7米,直径12.1米,吃水11.8米,水下排水量高达18750吨的庞然大物,但它使用通用电气的S8G自然循环核反应堆,具有极佳的安静性,水下隐蔽性能十分出色。俄亥俄级改装而来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同样继承了出色的隐蔽能力。早年武库舰概念饱受攻击的缺陷就是生存能力差、无法单独执行任务,而俄亥俄号等巡航导弹核潜艇并不存在这些弱点。
3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同时在中国周边露面
2005年底第一艘俄亥俄号巡航导弹核潜艇开始海试,并于2007年10月正式部署,随后不久2008年1月抵达关岛军港。其余三艘巡航导弹核潜艇的改装工作也很快完成,佛罗里达号在2008年4月、密歇根号在2008年11月,乔治亚号在2009年8月开始各自改装后的首次部署。4艘巡航导弹核潜艇中SSGN-726俄亥俄号和SSGN-727密歇根号以太平洋的班戈为母港,关岛为前沿部署基地。SSGN-728佛罗里达号和SSGN-729乔治亚号以大西洋的国王湾为母港,前沿部署基地是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这些巡航导弹核潜艇的部署方式为一次部署时间12个月,每三个月艇员进行一次轮换,艇员在前沿部署基地进行轮换,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在航率提高到了70%,这意味着任意时间上都有2艘以上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具备作战能力。日,美国海军网站报道他们的巡航导弹核潜艇部队首次实现同时全部部署状态。7月初的实际部署上除了SSGN-729乔治亚在克里特岛的苏达湾(Souda Bay)进行访问外,其他三艘都在中国周边露面。
潜射战斧巡航时的状态。战斧II时期的地形匹配技术给弹道修正带来了很多限制。
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战斧II导弹
说到巡航导弹核潜艇的打击能力,它的武器战斧巡航导弹是不得不着重提及的。从目前的配置上看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标准配属了154枚战术战斧巡航导弹,构成了最强的单舰打击能力,堪称水下武库舰。战术战斧是战斧导弹的最新发展型号,也称战斧 Block IV导弹。
战斧巡航导弹初期是用于核攻击的远程战略巡航导弹,后转为常规用途,不过携带更重的常规弹头时射程有很大下降。战斧导弹首次大规模亮相是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而此前美国已经生产了超过2200枚战斧 Block II型导弹,水面舰外加核潜艇总计112艘具备战斧导弹发射能力。为期42天的战争中,美军发射了307枚战斧 Block II巡航导弹其中19枚发射失败,成功发射的288枚导弹中有SSN-720匹茨堡和SSN-724路易斯维尔两艘核潜艇的贡献,这些导弹摧毁了伊拉克的指挥中心,通讯枢纽等众多重要目标,立下了辉煌的战功。
这些战斧导弹采用地形匹配和景像匹配制导技术,战前美军针对伊拉克地形进行了专门的遥感测绘制作数字地图,以此选定攻击路线和飞行校正区域,在1000多公里射程上,其圆概率误差理论上可以达到10米以下,海湾战争的实际命中精度在15米左右。不过战斧导弹那时仍然存在诸多弱点,典型的就是地形加景像匹配带来的修正问题,在区别不明显的大海和沙漠中,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标,1991年战争中美军甚至不得不使用民船在海上设置标示引导战斧导弹,这在高危险环境中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此外早期战斧导弹在任务规划上也非常麻烦,需要一天左右才能完成任务更换,而且只能在发射舰艇上更改,发射后就只能根据预设航路打击设定目标。
战斧III导弹增加了GPS制导技术,在没有地形图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导弹飞行校正,同时还能规划最佳的突防飞行路线。
引入GPS制导的战斧III导弹
针对战斧 Block II导弹的不足,美军发展出了战斧Block III导弹,Block III型战斧导弹除了原有的地形加景像匹配外,还增加了GPS制导技术,在没有地形图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导弹飞行校正,制导导弹有效打击目标。除了GPS制导,Block III型导弹在任务规划系统上也有很大的提高,任务规划需要根据战区地形,敌方防空能力和目标位置的情况规划突防概率最大的飞行路线,对计算能力要求很高,战斧 Block III型导弹的任务规划系统可以在2个小时内完成规划,即使是临时传来的数据也可以在8个小时内完成,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有效提高了巡航导弹的突防概率。
战斧 Block III导弹首次实战使用是1995年9月的波斯尼亚打击行动中,随后次年对伊拉克的打击中也使用了战斧 Block III导弹。1998年底沙漠之狐行动中,美英联合发射了325枚战斧导弹,其中多数为海军发射的战斧 Block III导弹,尽管人员伤亡不大,但这些巡航导弹仍对伊拉克造成了很大打击。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英军继续使用战斧 Block III导弹进行了空袭,数量在160枚左右,完成了超过50%的指挥所和发电站的摧毁任务。2003年美英发起的第二次海湾战争中又一次大规模使用战斧巡航导弹,而且使用的全部为战斧 Block III型导弹,总计约800多枚,对伊拉克政府场所,指挥控制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打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1年到2003年间美国历次军事行动发射了约1900枚各型战斧巡航导弹。
战斧IV攻击坚固点目标时的情景。战斧IV不仅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因为采用卫星双向数据链,具备了打击非预定目标的能力。
不过战斧 Block III的性能尤其是制导仍有不足,包括需要在发射平台更改目标进行任务规划,无法进行打击评估等,美国进一步开发了战术战斧导弹,这也是目前装备于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上的打击先锋。
战术战斧又称战斧 Block IV导弹,具有GPS加INS加景像匹配系统和地形匹配系统的复合制导方式,也可以通过GPS单独制导,不过只用于任务规划时间非常紧迫的任务。战术战斧任务规划可以包含15个预定打击目标,在卫星双向数据链的配合下,可以在飞行中更改导弹的打击目标,还具备打击非预定目标的能力。卫星数据链带来打击灵活性还包括控制导弹在战区上空巡逻,直到发现时间敏感目标后再分配打击,这种灵活性极大的加强了对时间敏感目标的打击能力,战术战斧通过卫星数据链还可以回传导弹状态和战区目标毁伤情况,方便进行目标打击效果评估,减少重复打击的同时也具备了对“漏网之鱼”的打击能力。
日,战术战斧导弹那开始首次试飞,年,在美国海军水面舰和潜艇上完成了技术和操作验证,2004年第一枚正式版战术战斧下线,美国海军在2004年宣布战术战斧形成了初始作战能力。2005年,美国海军宣布他们计划用42亿美元采购3404枚战术战斧导弹。日第1000枚战术战斧导弹交付美国海军,截至日,已经向美国海军交付第2000枚战术战斧导弹。在实际测试中,2006年8月美国海军首次实现了飞行中重装订目标,新目标的数据由地面的特种部队提供。2007年5月,美国海军在SSGN-728佛罗里达号核潜艇上进行了战斧导弹的试射,包括1枚战斧Block III和3枚战斧Block IV型导弹,都成功命中了目标。
中国2009年国庆阅兵展出的东风21C导弹,具有较高的打击精度,也是现在二炮的“撒手锏”装备之一,该导弹能对美国驻日韩的多个基地产生直接威胁。
战术战斧的新“砍首”战术
2010年5月,美国海军还验证了战术战斧的远程控制能力,南加利福尼亚外海的夏延号核潜艇发射战术战斧导弹,海军特种部队在中国湖靶场内更新目标数据,西太平洋的第七舰队根据特种部队的数据重新装订目标,实现了5000英里外的操纵控制。这其实是一种新“砍首”战术。在卫星数据链的支持下,美军可以使用特战部队先渗透入敌方境内寻找洲际导弹发射车、恐怖分子首脑等重要目标,然后通过卫星数据链控制在战区上空盘旋的战术战斧导弹攻击目标。
目标——弹道导弹发射车
事实上,早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军就曾试图使用特种部队实施“砍首战”,当时的目标是萨达姆的飞毛腿导弹发射车。但由于当时通讯、侦察手段较为落后,特种部队不是难以发现目标,就是无法及时召唤战斗轰炸机。但随着卫星数据链、GPS定位、红外成像侦察等技术的发展,现在执行“砍首战”的技术手段均已齐备。而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6分钟内发射154枚战术战斧的能力,提供了足够的打击能力;另外,还部署了66名特种部队官兵外加两艘微型潜艇,可以执行特种部队输送任务。也即是说,单独一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即可执行“砍首战”任务,而不需要像1991年那样的多兵种、多平台合作,在实施上具有极强的灵活性。
近年来,中国、伊朗、朝鲜等国的弹道导弹技术发展非常快,部署数量不断增多,单靠反导系统拦截并不现实,美军及美国国防业界一直在寻求其它应对办法,主动寻歼是另一个方向。从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的两个前沿部署基地来看,关岛面向中国、朝鲜,而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则指向伊朗。
4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上的616枚战术战斧巡航导弹,已接近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战斧导弹使用量,这本身就是对亚太美军打击力量的极大增强。而特种部队与战术战斧导弹相结合,更是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猎杀弹道导弹发射车的能力。这对于严重依赖弹道导弹威慑力的伊朗、朝鲜来说,更是战争天枰在往美国一方倾斜。在朝韩局势、伊朗核问题高度紧张的时期,美军3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同时高调露面,不能不说是美国军方的一次威慑性实力展示。
本文来源:网易军事
作者:松鼠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x 1巡航导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